登陆注册
6269900000048

第48章 文人与武术

孔子身具神力,“能拓国门之关”;享有“建安三曹”美名的曹操父子就是文武兼习的典范;唐朝文人不仅习武,而且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留下了他们活跃的身影……

在封建社会,文人不屑武事,武人不娴文字虽是普遍现象,但仍有许多文人嗜武、武人通文的典范,由于他们的努力,从而为中华武术留下了极其宝贵的历史文献。

我们通常所说的“文人”,过去指的只是识文断字,能写文章的人。他们被认为通古博今,对自然、社会有思考,有认识。我们通常所说的“武人”,过去指的是舞枪弄棒,有武艺,能打斗的人,认为他们通军事晓兵法,擅长搏击之术,能通过身体力行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一)春秋时期文武并重

纵观历史,两三千年前的古人们讲究的是“文治武功”。“文武并用”是人们求仕的方向。那个时候,文人并不轻视武人,相反,自己也重视身体的锻炼和武艺技术的学习。这可以追溯到“文圣”孔子。孔子从小勤奋好学,他说:“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他多才多艺,能文能武,身体魁梧健壮,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射(射箭)和御(驾车)可说都是和武艺密切相关的体育运动。正因如此,孔子身具神力,“能拓国门之关”,就是能举起顶城门的大门闩。他教育弟子要文武并重,对有勇力武艺的学生特别喜爱。像有“卞庄之勇”的子路和“宁斗而死”的公良孺,都被列入孔门深通六艺的七十二贤人之中。

当时还有墨家学说的创始人墨子,他把射艺等武艺项目列为弟子必修的重要科目之一,并且主张重赏善于射御的贤者,为此,他的学生多精于军事攻防之术,颇具侠客武士之风,“皆可赴火蹈刀,死不旋踵”。

(二)汉唐文武兼习

汉高祖刘邦一生驰骋疆场,得天下于马上,于是崇尚武功,轻视儒士。当政的公卿多是武勇有功之臣,由此造成尚武之风。一些文人学士弃书学剑,投笔从戎,以期立功封侯。武帝时连名扬天下的才子司马相如也“少时好读书击剑”,滑稽大王东方朔“十五学击剑”。汉武帝后来采用儒士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以贤良、方正、文学、能言、极谏、孝廉等名目选拔大批儒士为官。这种整治措施使大多数儒生逐渐抛弃了“文武兼习”的风尚,只知攻读经书,开始鄙薄武事,甚至羞言兵戎,文武分途的现象才逐渐明显。然而终未形成气候,以至到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之时,文人习武仍是绵绵不绝。像在文坛上享有“建安三曹”美名的曹操父子就是文武兼习的典范。横槊赋诗的曹操自不必说,其子曹丕“六岁而知射”,“八岁而能骑射”。登皇帝位后仍常驰马弯弓“逐禽辄十里,驰射常百步,日多体健,心每不厌”。他还精于剑术,曾学击剑于王越之徒史阿。他在《典论·自叙》中还记叙了他同奋威将军邓展进行的一场击剑比赛,以虚实相间的技法战胜了邓展。曹操的另一子曹植也是文武全才,不仅文思敏捷,才华横溢,能七步成诗,而且工于骑射之术,毫不逊于曹丕。

唐朝是经济繁荣的时期。唐代文人是这个时期比较活跃的阶层。他们不愿做腐儒,多具备积极进取的精神,力图施展个人才华,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唐朝不仅创造了文学史上辉煌的“唐诗时代”,也留下了许多狂放不羁文人们的风流逸事。文人不仅习武,而且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留下了他们活跃的身影。如诗仙李白好击剑,诗圣杜甫好蹴鞠,也就是喜好踢足球。唐诗中有许多描写击剑、骑射、马术、马球、蹴鞠、围棋等内容的诗篇。像李白的诗句“长剑一杯酒,男儿方寸心”,“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就是例证。

(三)宋代不乏武艺高强的文人

宋朝是文武分途的顶峰。宋太祖尚文抑武的政策使文人的地位大幅提高,武人即使屡立功劳,其地位仍不能追上同等级的文人,就如北宋大将狄青,行伍出身,应召戍边,与西夏军队进行了25次战斗,负伤8处,所向披靡,人莫敢当。因功受到名臣范仲淹重视,授他一部《左氏春秋》,从此,他刻苦攻读,学习古今兵法,成为一代名将。然而也只升职为枢密副使。皇祐四年(1052),他率兵三万平定了侬智高之叛,次年才升任正职,然而三年后(1056)又降职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这种政策下,不仅文人不屑于习武,连一些武状元如既中武状元又中文进士的江伯虎等也以从军为耻。而武状元林标在高中榜首之后,主动向主考官辞谢,不肯就任武职,原因是不能忍受“苔棰之辱”,就是上级对下级的体罚。他终于没有效力军队,而是出任了地方官。宋朝曾设立武学,在重文轻武的风气下,名额只有一百位的武学常有招不上生员而停办的尴尬。

然而宋朝武科考一改唐朝只重武艺的做法,增加了策论的考试,从而对武人学文化有了促进。相比之下,宋朝的武进士、武状元的文化素质整体较高。

凡事都有例外,虽然宋朝重文轻武,但丝毫没有减少文人习武的动力,文人不仅重视武艺,还重视武术养生功能的开发。像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就写过不少关于养生运动的作品,如《问养生》、《续养生论》、《养生颂》等,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简易的引导法。提出“能逸而能劳”、“步趋动作,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便,然后可以刚健强力,涉险而不伤”的锻炼主张。大文豪欧阳修也注重养生,主张“息虑、绝欲、练精气、勤吐纳,专于内守,以养其神”,“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理学家朱熹则爱好“静坐”、“调息”。他在“导引”一诗中曾说“居心无物转虚明”,“九转功夫早晚成”。这三位大文人所爱好的养生术,其实就是中华武术中的内功,或内养功,属中华武术的另一个内容。

南宋大词人辛弃疾则是一位武艺高强的人。辛弃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极其崇高,而他又是一位精通武艺的爱国者。他成长于金人统治之下,激于宋室危亡,人民涂炭,毅然加入抗金的农民义军。义军一个叫义端和尚的头领叛变投敌,出卖义军。辛弃疾趁夜只身潜入敌营刺杀义端,将其首级及其偷走的义军印信带回,大灭金人锐气。他的爱国思想,豪迈情怀,雄心壮志,过人胆识以及高超武艺都反映到他的豪放词作之中。且看他的代表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字里行间透着“横绝六合,扫空万古”慷慨纵横的气概。酒醉时,睡梦里,都在用兵打仗,指挥杀敌,立功报国。这种以英雄自许又以英雄许人的豪情又岂是一般书生和一般武夫所能做到的!

(四)明清以来习武文人不少见

宋朝以后,有文化的武人多起来,习武的文人也不少见。到明朝这种现象更加普遍起来。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主张选拔文武全才的人才,反对文武分途,所以明朝初建近百年间没有开设武科考试。到了天顺八年(1464)颁布《武举法》,恢复武举,依然是文武并重。在考武艺的同时,还要考策论,即考文化课。于是明朝的文人多习武,武人也多有文化。像天启进士卢象升,本是文人,但“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类似事例实不少见。在这种政策和社会风气之中,明代留下了大量的涉及武术的著作,为今日研究武术史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这些著作的作者,既有俞大猷、戚继光、何良臣等有文化的武将,也有唐顺之、茅元仪等善武的文人,还有文武兼通的民间高手,如程宗猷等。

满清入关后,为避免人民反抗,严禁民间练武。然而,这进一步激化了满汉民族矛盾,民间习武活动或公开或隐蔽,反而愈演愈烈。出于反清目的,不少文人热衷研习武术。他们个人成为文武兼备的学者,对武术运动则给予了极大地推动。像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他的儿子黄百家,清初学者顾炎武、王夫之、王余佑、陆世仪、颜习斋、李恕谷等。他们不仅在学术上留有大量著作,在武术上也多所建树。他们还教导弟子学生习武,推动了清朝大量知识分子习武的热潮。很多拳种门派也涌现出一些有文化的习武者,像“太极门”的武禹襄、李亦畬、孙禄堂,苌家拳的苌乃周等都不仅武艺高强,而且留下大量关于武术的文章。

还有些文人竟成为一个拳种门派的创始人。如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诗人、书画家、医学家傅山(号青主、真山、侨黄……1607—1684)。他传下的拳术称之为“傅拳”。傅山武功得自寿阳县五峰山还阳子道长(俗名郭靖中),属道家“龙门派”武功,傅山为第六代,道号真山。关于傅山及其子傅眉武功高强的记载,可见《阳曲县志·卷十五文征寿髦先生传》,以及傅山本人的诗文和医学著作。其中关于打禅练功,以气功治病的记载屡屡出现。说明他的武功是武术与气功结合的功夫。民间传说《傅山飞笔点太原》则又是一个佐证。相传太原城门上“太原城”匾额年久剥落,“太”字少了一点。傅山知道后,在箭杆头上裹上棉花沾上墨,挽弓射去,不偏不倚,补上一点,足见他箭法之神。傅山遗著颇丰,包括文、史、诗、医等方面有二十余种。关于武术有一册《傅拳图》存世,载有66个套路动作名称和图像,还有傅拳六路的记载。有武术家说该拳为龙门派所传绵山太极,这为傅拳与太极拳的渊源关系又提出了一个研究课题。

民国以后有大量武术专著问世。著作者姜容樵、金警钟、金一明、许禹生、陈子正、郭成尧、徐哲东、孙禄堂、杨澄甫、李景林、吴鉴泉、吴图南、王芗斋……都是赫赫有名的武术家,又都用娴熟的文字写下了习武经验和体会、写下了对武术的理解和见解、总结提炼出理论精华。他们中既有通文的武人,也有善武的文人,实是文武全才的人。他们是值得效法的。

同类推荐
  •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古人认为声音是圣洁的,音乐可以洁净人的思想、灵魂,创作和谐的音乐就是要和谐地使用“八音”,所谓“八音”就是指分别由青铜、石头、陶器、木头、竹子、蚕丝、葫芦和皮革制成的金、石、土、木、竹、丝、匏、革八类乐器。中国古人是按照乐器制作的材质来区分不同的乐器,正是这些看似简单却凝聚了无数古人卓越智慧的乐器,在历史的深处。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中华成语故事(第七卷)

    本书辑录古典文学语言的精华,它言简意赅;形象生动,成语故事则让儿童在妙趣无穷的故事中熟知一定的成语。从而对学习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对儿童丰富词汇、增长知识大有益处。科学研究表明儿童在学龄前及小学低年级这一阶段是知识启蒙,道德启蒙的最佳时期,这些内容健康,浅易显懂的成语故事,必将会使儿童终身受益。
  • 姓名的故事

    姓名的故事

    本书道出姓名背后的故事,为学文史的青年朋友提快一点文化知识,为学科学技术者提供一点“谈助”资料。初民社会时,任何人一生下来,就有一姓一名,表示她或他属于某一氏族的成员,因此每一个氏族成员都能背诵自己祖先的名字和世系、谱牒,可以背诵四五十代以上至七十余代。姓从女生,最初人类父家长为首的宗族成员,包括高祖,曾祖、祖、父子及其妻妾、奴婢等人,这父家长及其族人不常称姓而称为氏,就是说,姓是氏族的分支,氏是宗族的称号。
  •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烟台饮食文化纵览

    “烹调之术本于文明而生,非孕乎文明之种族,则辨味不精;辨味不精,则烹调之术不妙。中国烹调之妙,亦只表明进化之深也。”胶东地处美丽的山东半岛东部,占尽山海之利,人文历史鼎盛,历来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为中国饮食文明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热门推荐
  • 人道演义

    人道演义

    天荒世界。妖、仙、魔,三族鼎立,分封九州八荒。而人类,与猪狗无异,苟延残喘,夹缝求生。秦战自天外而来,不拜苍天,不敬仙神,不惧妖魔,带领人族走上自强不息的复兴之路。人道不灭!人道永昌!
  • 挚爱无言

    挚爱无言

    身为女儿,总是盼着,此生得一知心人,足矣!恰是这看似最低等的要求,却最是难以满足。他的心里也许有过你,但更多的,也许是权力、地位,抑或迫不得已!于一个弱女子而言,即便你卯足了劲,又能有多少份量呢?
  • 实习公主养成记

    实习公主养成记

    在现代已经备受关注的姐妹俩,因为一块玉佩而穿越到古代,成为公主。长相虽好,可人缘不见得好。刚到宫中,就有一个野蛮丫头惹上门来,解决了这个,又来了一拨。一笔接着一笔的烦心事正在来袭,两姐妹会怎样应对呢?
  • 三灵神戒

    三灵神戒

    始神创造浩瀚星空,并随之创造天地。无尽星空相互转化,形成万物。始神创世后将其精神神力化成三灵,有灵既有命也有智慧存在。三灵至天地初生依附一引力原核上,随时后移原核聚集形成一孕育生命的世界,并散落原始大陆的土地深处在无人发现。西方龙匿大陆一神秘世族在土地深处发现一石碑,石碑记载“恶魔灭世、三灵化形、三灵三人、魔将诛灭”神秘世族得知预言后,在西土世界寻找三灵得知三灵以化成三戒。神秘世族为防止神戒被邪人利用,与神戒一起退隐西土世界秘境之中,并成为神戒守护者,等待三灵离戒化成人形。
  • 刀剑伝

    刀剑伝

    灵异少年组环球奇幻之旅,三万英魂,兽穴女王,羽蛇之神,葛叶之森……
  • 他,王俊凯

    他,王俊凯

    他,是万丈光芒的明星她,是普普通通的学生她暗恋他三年,从初中开始,到高中。他不知道这三年来,最平凡的人暗恋着他。如今高一,她幸运的被分配到高一26班,与他在一班。她胆小懦弱,他坚强勇敢,她平凡无比,他光芒万丈,她长相一般,他俊美无比,她不善言辞,他活泼开朗,她学习一般,他学习超棒,她是缺点,他是优点。他坐在第一排,她坐在最后一排,幸好,他们在同一组,幸好,他是她的组长。从初中开始,算上高一,他和她同班四年了,他却一直不认识林尘这个人,这个正刘海,披肩发,戴眼镜,小鼻子,小嘴巴,大眼睛的女孩。林尘却深爱着他。他,王俊凯。
  • 留春

    留春

    这不是一个发生在繁华都市里的青春故事。这里的孩子常年生活在父母在外打工的日子里,他们的天赋在这个条件匮乏的偏远小镇无从挖掘,努力读书是他们唯一的出路。梁若瑜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北方的小镇里。不管生活在什么样的地方,每个孩子到了情窦初开的年纪都会偷偷喜欢上一个人,他们的故事一样值得你流泪和微笑。梁若瑜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奶奶在家重男轻女。她从小性格敏感,一直想得到别人的注意和关爱,看似大大咧咧骨子里却是一个极其自卑的女生。最好的两个朋友姜晓晓和梁枝都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唯独自己中考落榜,复读时认识了漂亮女生席嘉月以及她的弟弟何嘉木等人。原本没有什么交集的人却因为她而纠缠在一起。
  • 猛龙国度

    猛龙国度

    恒久的宇宙,战争不段,一个小人物如何开始他的传奇之旅。恐惧、嚣张、勇猛征服了一个个敌人。
  • 灵魂摆渡:网上公墓

    灵魂摆渡:网上公墓

    人死如灯灭?在这个世界上,活人与死人一起占据着脚下的这片土地。原本二者可以和睦相处,但当活人将公墓推平,变成农田,高楼,泳池……张小千,一个给死人遗像化妆的农村娃,要将这些无家可归的鬼魅,送进网上公墓——彼岸之花网站里,并与美女老板采薇,坚守这人与鬼的最后一道防线!
  • 初耀

    初耀

    早已成名的天之骄子赤染在偶然的一次事件中得到了十二枚无法确定时代、刻有奇符和十二星座图案的奇特银币,从此踏上了奇异旅程。与她同行的是青梅竹马离晧,意外缠上她的神秘少年,和一支来自境外的专业团体。路途中,各事件突发,且看她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