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9900000036

第36章 几次武林盛会

中国首次武术擂台大赛采取淘汰制,由抽签决定比赛对手。比赛时,要求不准攻击双眼、咽喉和前阴,犯规者作失败论。比赛空气紧张。

武林界真正称得上武林盛会的没有多少次,因为这样的盛会必是全国性的,涉及南拳北腿、少林武当、各门各派的,与会的武林高手也必是人数众多、出类拔萃的。能入选这样的武林盛会,能取得名次,对一个选手来讲已是莫大的荣誉,更不用说获得最优等的奖励了。这是武林盛会的价值,否则是难以名垂武史的。而这样的盛会仅仅出现在近百年间。可是由于武林盛会的资料有限,往往会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给武史研究造成混乱。

(一)近百年来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

从历史上看,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时期,全国性的武艺竞赛只是在武科开考年间,各地考生参与乡试、会试、殿试,层层竞赛,层层选拔,这是全国性的,但人数并不多,到了殿试一层人数就更少了,没有普遍意义。

清末民初,民间拳社遍地开花,造就了一大批武术人才,也便有了竞赛的需求,武科考已然废止,以什么形式组织全国性的武术比赛呢?西方体育运动会的形式便进入一位热衷弘扬武术人士的视野。这个人就是马良。

马良,字子贞,回族,1828年生于河北清苑。他的经历甚为复杂。幼年时随家人习武,后拜师平敬一深造,对武术的爱好与弘扬可谓自始至终。他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清末任过山西武备学堂、直隶陆军速成学堂教习。辛亥革命后,任过陆军旅长、师长、山东济南镇守使、国民政府军事参议院参议等职,授陆军中将衔。抗日战争爆发,济南沦陷,他投靠日本当了可耻的汉奸,曾任济南维持会长、伪山东省长兼保安司令。日本投降后,被山东省高等法院逮捕,1947年保外就医期间病死。

但马良对中华武术的发展却有相当的贡献。早在1911年,他任北洋军第五镇协统驻扎山东潍县时,就广招武术家,按摔跤、拳脚、棍术、剑术等科目编选武术教材,定名“中华新武术”。以后又在军中建立武术传习所。1917年又创办山东武术传习所,组织赈灾武术团。他还担任过第一届国术国考的副评判长。在他当汉奸前的那些年,为弘扬中华武术做了不少事。

中国近百年第一次全国武术大会就是马良创办的。时间是1923年4月22日至24日,会期三天。地点在上海公共体育场。名称是“中华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参加大会的有上海的“武术进德会”、“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北京的“北平体育研究社”,山东的“山东武术传习所”,以及常州的“进德国术学校”、“南翔英德社”等武术团体。著名武术家王怀琪、许太和等以个人身份参加了大会。当时,由于军阀混战、政局动乱,许多武术团体及武林高手未能参加。

大会原订4月14日召开,因雨延至4月22日开始。大会以振兴中华武术为目的,还有恤灾救贫的愿望。预想可收入票款2万多元,不料门票销售无几,马良自己垫赔了3千多元。

这次大会效果并不理想,获奖名单、评判委员名单以及比赛的详细情况等资料现在都很难查找。只知安徽名武师有“江南第一腿”之称的刘百川(1870—1964)参加了这次大会,并获得优胜名次。

(二)国术国考只有两次

在1923年全国性武术大会之后,著名的全国性武术专项大会还有三次,即两次国术国考和一次杭州国术游艺大会。

国术国考就是国术全国考试,它是由民国时期官办武术机构中央国术馆主办的。是一百年间第一次规模宏大的武术盛会。

第一届国术国考全称是“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地点在南京公共体育场。举办日期有三种说法:一是1928年10月11日—19日;一是1928年10月15日开幕;一是1928年10月6日起预试,15日起正试,10月19日结束,历时13天。

本人采信的是第三种。

这届大会由大会理事长冯玉祥、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主持,由李烈钧任评判委员长,于右任、蔡元培、李景林、马良任副评判长。选手有来自各省市选派人员及中央国术馆师生400余人。年龄最大的是山东济宁选手72岁的李汇亭,他获得优等第20名。年龄最小的是江苏镇江15岁的王执中,他入选中等名次之中。

考试采取预试和正试两场举行。考试内容有拳术、短兵、长兵、摔跤、散打等项目。预试及格有200余位,实际参加正试的选手150余位。正试以散打为主,按体重分甲、乙、丙三等,用抽签方法组成对手。采取单败淘汰制。长短兵对手互相劈刺,击中对方任何部位即得一点,三点两胜制,或击倒对方为胜。最后决出最优等15名,优等37名,中等82名,预试99名,共计233名。

实际比赛中,最优等胜出17名,而大会只准备了15份最优等奖品,便由中央国术馆馆长张之江出面说服中央国术馆的属员郭长生、杨松山二人退让,作为优等成员。最优等前三名原定授予“国士”、“侠士”、“武士”称号,后改为颁发奖状。最优等15人依次是:朱国福、王云鹏、张长义、马裕甫、张英振、窦来庚、杨法五、杨士文、顾汝章、王成章、朱国祯、张维通、朱国禄、马承智、胡炯。朱国福年龄最大,时年38岁,张维通年龄最小,时年24岁。朱国福获最优等第一名,时人称之“武状元”。这届大会由于缺乏明确的规则,出现一些伤害事故。但它对武术进入现代体育竞赛做出了大胆而有益的探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这次国考后,中央国术馆制定了《国术国考条例》,为以后的比赛奠定了基础。

第二届国术国考依然由中央国术馆主办,地点仍在南京公共体育场,时间是1933年10月20日—30日。有21个省市及中央国术馆共22个单位的427名选手参赛,其中女选手有9名。大会评判长依然由李烈钧担任,副评判长是何键、张之江。大会开幕式那天,蒋介石、林森、汪精卫、冯玉祥、李烈钧、蔡元培、何应钦、孙科等国民政府要员出席。

这次国术国考完全按照《国术国考条例》、《国术考试细则》进行。考试内容包括学、术两科。学科考“党义”、“国文”、“国术源流”;术科包括拳术、长兵、短兵、散打、摔跤。规定考试者必须拳术及长短兵套路及格,才能参加散打,且规定散打按体重划分为重量级、中量级、轻量级三组分别进行。这次国术国考采取各项目单独评定方法。女选手郭增莲一人独获拳术、长兵、短兵、国文、国术源流五项冠军,一时轰动。毕业于中央国术馆的女选手刘玉华获得“国士”称号。

比赛采取淘汰制,等次分甲、乙、丙三级。最后取甲等43名,即,拳术对试(散打)13名;长兵3名;短兵6名;摔跤3名;搏击(拳击)9名(重中轻级别各取3名);女子9名。

这届国考有很多改进,但声势及应试人数均不如上届。

(三)近代首次盛大擂台赛

这次大会是辛亥革命后第一次全国武术擂台赛,它总揽神州武林精英,是山南海北、各门各派的高手名家实际交手一较高下的盛会,是武林史上规模盛大的擂台赛,堪称千古一会。

这次大会又是经常被人与1928年中央国术馆第一届国术国考混淆的大会。

这次大会由中央国术馆发起。1929年初,中央国术馆副馆长李景林致函各地国术馆,表明发起这次大会的目的是组织全国武术各门派实际较量,以辨中华武术之精华。李景林的倡议得到各地国术馆的支持,纷纷进入准备阶段。

其时,浙江省为庆祝北伐胜利,促进浙江地区经济发展,即“争促物产之改良谋实业之发达”,在杭州筹办“西湖博览会”,声势震动全国。因此,中央国术馆希望得到浙江省政府的支持,共同主办这次大会。浙江省给予了积极回应,大会地点便确定在了杭州。

首届“西湖博览会”于1929年6月6日开幕,10月10日闭幕,历时128天,据说参观人数近2000万(不知确否)。海内外厂商带来1470余万件物品参展,评出各类奖项3000余项。轰动全国,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影响。

在西湖博览会闭幕一个月后,1929年11月16日“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开幕。会长由当时的浙江省政府主席张静江担任,省民政厅长朱家骅、教育厅长陈布雷任副会长。大会另设顾问团,由军政委员钮永建、张群、程振钧三人担任。大会评判委员长由李景林担任,副委员长由孙禄堂、褚民谊担任。还组织了29人的评判委员会和37人的监察委员会。这66人实际是这次大会的组织者。

参赛选手来自河南、河北、山东、山西、湖北、湖南、福建、浙江、江苏、安徽、陕西、四川、云南等省,及北平市、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青岛市。中央国术馆也派出了最强阵容。选手身份涉及工、商、学、医、军、政、警、宪、宗教、游民等各界。年龄最大的是奉化的阮增辉,68岁。年龄最小的是温州的林标,7岁。

大会会址设在杭州镇东楼旧抚署的空地上,面积30亩。擂台用水泥砌成,高4尺,长60尺,宽56尺。中间以白粉画出一个直径三丈的圆圈,作为比试范围。

项目分为表演和比试两大类。16日至20日为表演赛(17日休息一天),参赛选手有345人。21日开始国术比试(擂台赛),参赛选手注册了240人左右,实际参赛的是125人。在表演和比试过程中,有不少未报名的选手和现场观众临时要求登场,人数未能计算在内。

21日这天盛况空前,大会会长、副会长、民政厅长、杭州市长、工务局长、警察局局长等要员悉数到场,观众达6万人。

比赛采取淘汰制,由抽签决定比赛对手。要求不准攻击双眼、咽喉和前阴,犯规者作失败论。比赛空气紧张。但比试一天下来,进入第二轮的选手超过半数。原来是规则不合理,有一条是双方不分胜负的,均可进入下一轮比赛。于是,大会评判委员会紧急讨论将规定改为战平手者双双作负。这以后的比赛,双方均不留情,受伤人特多,而且大多是头部伤。评判委员会又作出补充规定,不准连续多次攻击头部。第三天的比赛,攻击下盘的动作多了起来,技巧性大大加强,气氛更为紧张。

经过几天的角逐,27日进行了决赛,决出30名优胜者。其中前10名被评为最优等,依次是王子庆、朱国禄、张殿卿、曹晏海、胡凤山、马承智、韩庆堂、宛长胜、祝正森、张孝才。第一名王子庆获奖大洋5000元。

30名优胜者中有许多选手参加过1928年的第一届国考。像朱国禄,曾获第一届国考最优等第13名,马承智获第一届国考最优等14名,胡凤山曾获第一届国考优等第21名。张殿卿、曹晏海在第一届国考中则仅获预试资格。而第一名王子庆在第一届国考中却名不见经传,可能并未报名参加。而在第一届国考中最优等第二名的王云鹏,在浙江游艺大会上只获得优等,大顺序排在第18名。这说明武术擂台赛难有常胜将军。扎实的功底,坚强的心理素质,临场超常的发挥,是取胜缺一不可的条件。

10月28日下午,在浙江省府礼堂举行闭幕式,晚上在杭州协顺兴、聚丰园设宴招待上层各要员及优胜者。至此,大会胜利结束。

关于这次盛会,早在1986年凌耀华先生著文《千古一会——1929年国术大竞技》连载于四五月份的《武魂》杂志,作了极为详尽的介绍。现今各武术网刊登之1929年杭州国术游艺大会的资料,大体不离此文。欲详尽了解这次大会始末的读者,可寻凌文一观。

另,浙江省国术游艺大会获奖第5名的胡凤山,有人误以为是东北“戳脚文趟子”名家胡奉三(因其曾用名为胡凤山)。其实他们是两个人。

胡奉三,曾用名胡凤山,生于1852年,故于1942年,河北乐亭人,早年定居沈阳,为著名的“戳脚翻子拳”大师。胡凤山,河北南皮(一说河北蓝山)人,生于1897年。先为中央国术馆教授班学生,后在江苏国术馆投师孙禄堂。他参加1929年浙江国术游艺大会时32岁。1929年,胡奉三年已77岁,而参赛选手年龄最大的阮增辉才68岁。故此认定,此胡凤山非彼胡凤山。

(四)旧中国全运会不能一律冠以“民国”

我们通常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称为“旧中国”。这“前”应当“前”到什么时候呢?按照约定俗称的计算方法,是从1911年中华民国成立时算起。有时候也便延伸到20世纪初。而20世纪的前10年还是大清朝的天下。

我们通常说起旧中国举办的全国性运动会,往往冠以“民国”二字,如“民国五届全运会”,“民国六届全运会”等。其实,这种“计届”方法并非从中华民国成立时算起,却是从清末宣统二年的全运会算起的。1935年10月(中华民国二十四年十月)北平社会局体育委员会印制的参赛手册标题即《北平市参加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代表队手册》,其计届方法就是从清末宣统二年全运会计起的,也没有冠以“民国”字样,由此可做例证。

从20世纪初至1949年,旧中国一共举办了7届运动会,现将情况简单附录于下。

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于清宣统二年即1910年10月18日至22日举行,地点在南京南劝业会会场。由基督教青年会外籍教士倡办,参加单位多是一些教会学校,名称为“全国学校区分队第一次体育同盟会”,简称“全国学界运动会”。由于那个时期对体育运动并不重视,也缺少操办运动会的人才,所以筹办的工作人员多是外籍人士。运动员虽都是华人学生,但人数仅140余人,规模很小。竞赛分田径、足球、网球、篮球四项,没有武术项目,没有女选手。

第二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三年(1914)5月21日至22日,地点是北京天坛。组织者是“北京体育竞进会”。实际负责人是北京基督教青年会干事侯格兰德。这次参赛选手比第一次还少,规模更小。大会职员、裁判仍然多由外籍人士担任。项目是田径、足球、篮球、网球、棒球、队球(排球)。没有武术,没有女选手。

第三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十三年(1924)5月22日至24日,地点是湖北武昌公共体育场。由“中华业余运动会”主办。裁判员除游泳、棒球有几个外籍人外,其余项目均由我国人士担任,规模较大,参观者也多。竞赛项目除了上届的六项外,增加了游泳、体操、拳术等表演赛项目。女子运动员参加了篮球、排球、棒球比赛。吉隆坡女青年会还派人参加了拳术表演赛。

第四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十九年(1930)4月1日,地点是杭州梅东高桥大营盘操场。从这届运动会开始直至第七届全运会才是国民政府自己主办的,这届运动会才可称“民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实际上并没有这个称谓)。这届运动会参加选手之多超过以往各届,竞赛项目更为丰富,女子项目也增加许多,还增加了男子国术表演、女子舞蹈表演项目。

第五届全国运动会,举办时间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10月,会期10天。地点南京中央运动场。全场分田径场、棒球场、网球场、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游泳池、跑马道等,还有国术场,首次增加了国术竞赛项目。北平国术代表队获男子组团体第一名,南京国术代表队获女子组团体第一名。

第六届全国运动会,举行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10月10日至20日,地点在上海江湾体育场。参加单位有38家,参赛选手达2700余人,而且许多华侨踊跃报名。是时东北沦陷,但也派来代表,他们表示:“不在竞争胜负,唯希国人勿忘东北”,展现东北人民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届运动会国术竞赛项目更为丰富,包括了拳术、拳术对手、器械、器械对手、摔角(跤)、射箭、弹丸、测力等项。女选手则是拳术和器械。参加选手也多于上届,光北平国术代表队选手就达44位。结果男子团体第一名为河南队,女子团体第一名为湖南队。

第七届全运会举办时间是民国三十七年(1948)5月5日至15日,地点是上海市立体育场。参加单位有58家,运动员有2600余人。是时正处于国民党政权崩溃瓦解之际,运动会组织工作混乱,运动水平低下。拳术、器械、射箭、摔角(跤)等又列回表演项目,取消了竞赛项目资格。

从国术比赛的角度看,只有第六届全运会的国术竞赛规模水平堪与两次国考、浙江国术游艺大会相媲美。

(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五次武林盛会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一样,得到欣欣向荣的发展。武术这份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也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这期间,那些在清末、民国时期显赫一时的武术家们还都健在,青年武术人才也得到政府的培养和帮助,体育学院、高等院校开设了武术课程,武术运动犹如枯木逢春,开始蓬勃、茁壮地成长。这一时期,曾连续举办了五次全国武术盛会,为新中国武术运动的发展,为中华武术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第一次盛会是1953年11月在天津举行的“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表演及竞赛大会”。这次大会是我国有史以来民族体育运动的第一次盛会。大会展示了全国流行的483个民族体育项目,包括武术、摔跤、射箭、击剑、马术等。在这次运动会上,武术仅仅是作为表演项目与观众见面的。但已有来自华北、华东、中南、东北、西北、西南六大行政区,及内蒙古自治区、中国人民解放军、火车头体协等9个单位的145名武术运动员表演了332个项目,仅拳术一项就有“少林”、“武当”、“八卦”、“太极”、“通臂”、“螳螂”等139种。西南运动员蓝素贞的“绵拳”、西北选手张生芳的“如燕刀”,上海佟忠义老先生的“八仙剑”,佟佩云、金莲芳的“双拐进剑”,北京选手高紫云、马熙春、王金声、田永福、武淑清、松秉坤等,也都有不俗的表现,获得大会奖励。运动员来自汉、满、蒙、回等10个民族,个人身份有工人、农民、军人、干部、学生、市民、喇嘛、牧民等,这次大会成为新中国武术发展的良好开端。

第二次盛会是1956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十二单位武术评奖大会”。96名运动员来自北京、天津、上海、黑龙江、辽宁、山东、浙江、四川、山西、河北、湖南、湖北等省市。不少老武术家登场献艺,像四川82岁的张腾蛟,动作灵活、体力充沛、精神抖擞,赢得人们的喝彩。辽宁66岁的美髯公张万成的葵花枪,辽宁女选手李文贞的太极十三剑,以及刘玉华的拳械都赢得广泛赞扬。上海金莲芳、濮冰如、蔡鸿祥,浙江牛春明,陕西申子荣也获优异成绩。北京的张文平、成传锐、田永福获表演奖。这次大会证明长拳类和太极拳可以在不同年龄的人群中广泛开展,是可以向全民推广的运动健身项目。

第三次盛会是1957年6月在北京举办的“全国武术评奖观摩大会”。这次大会参加单位和评选项目都比上一届多。评选的刀、枪、剑、棍和各种拳术加上表演的项目共有300多种。“南拳”、“猴拳”、“醉拳”、“武松脱铐拳”等也首次在全国性比赛中亮相。博得观众热烈称赞的有青海选手79岁高龄的苗玉龙演练的“醉棍”,上海选手蔡鸿祥的“十二路连环拳”,上海选手邵善康的“呼延拳”,广东选手陈昌棉的“虎鹤双形拳”,辽宁选手刘幼贞的“穿林双剑”,北京少年选手松秉坤的“双刀”等等。徐仪贞表演的“纯阳剑”,蔡龙云、蔡鸿祥表演的“华拳”对打,王子平老先生的“锁口枪”都给观众和运动员带来意想不到的震撼。获得一等奖的是辽宁李文贞、刘幼贞,上海胡月祥、蔡鸿祥,云南张金铃,北京田永福等。

第四次盛会是1958年9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武术运动大会”。这次大会有258名男女老少运动员参加,来自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评奖项目达到820个。比赛结果有30名一等奖,42名二等奖,60名三等奖。艺惊四座的有上海蔡鸿祥的“十二路华拳”,北京田永福的“杆拳”,四川肖应鹏的“猴拳”,上海胡汉平的“武松脱铐拳”,邵善康的“醉拳”,北京成传锐的“奇形剑”,上海张海深的“少林棍”,邵善康的梅花枪等。一等奖获得者是上海蔡鸿祥、邵善康,北京成传锐、田永福,四川肖应鹏,广西潘淑仪。这届大会展现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和广泛的群众性,成绩斐然。

第五届盛会是1959年在北京举行的“全国青少年武术运动大会”。这次大会有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197名男女选手参加。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初次参加全国性比赛的新手。获奖的49名运动员中新手占了34名。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武术运动的新生力量,证明青少年武术运动员的高超水平,是这次大会的卓越成就。大会的另一个成就是许多武术项目得到进一步发掘。拳术方面,“八卦”、“形意”、“通臂”、“劈挂”、“南拳”、“北腿”,各种“象形拳”,以及陈、杨、吴、孙、郝式太极拳百花齐放。器械方面,除了传统的刀、枪、剑、棍外,还表演了春秋大刀、月牙铲、三节棍、九节鞭、双头蛇、钩镰枪、双钩、双圈等,展现出中华武术的丰富多彩。

吉林的韩明男、安天荣,上海的李福妹、张海凤,北京的杨僧保、经本愚,黑龙江的于立光、高正谊,山东的范桂娥,广西的潘淑仪,江苏的王梦法等一批优秀选手脱颖而出。

建国初期的五次盛会为新中国的武术研究、整理、挖掘、普及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中华武术的发扬光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七章 武林说武

同类推荐
  • 大话台州人

    大话台州人

    江南有一块地方民风迥然,既有江南人本有的温婉,也有北方人的直爽彪悍。这儿的人个性鲜明,崇尚“大”文化,传统习俗和现代潮流在这里完美地融合,不好奇他们都是一群怎样的人吗?才女作家王寒以辛辣幽默的“大话”描绘了这个她深深热爱的故乡。
  •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千年不朽:马王堆汉墓(文化之美)

    长沙市东效一座古代墓葬的横空出世,让“马王堆”成为一个响遍全球的名字。有人把它誉为中华民族的地下文化宝库西方人称之为“东方的庞培城”。特别是千年女尸的出现,不仅让国人感到惊奇,而且让世界各国为之惊叹,全国各地以及海内外的游客与学者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至沓来,希望一睹千年女尸的尊容。
  •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民风民俗知识(青少年文化修养提升手册)

    本书主要内容为:亚洲风俗,元宵节的来由,寒食节的来由,端阳节的来由。
  •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

    《中国文化博览4》主要章节分为“文学”、“艺术”、“思想家”。
  • 民间婚俗

    民间婚俗

    婚姻礼俗是男女建立婚姻关系的必要途径。由于结婚是人生最大喜事,关涉到家庭幸福、家族香火的延续和社会的安定,因此有关婚姻的习俗也就特别繁多。哭嫁仅仅是婚俗中的一个插曲。以上简单梳理了哭嫁习俗流变的轨迹,从中可以看出,婚俗的历史非常悠久,并且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婚俗还包含丰富的文化意蕴,充溢着美好的情感以及人们对幸福家庭生活的向往。本书将依照婚礼的程序,展示婚礼中重要环节的风俗画面。
热门推荐
  • 沉葬

    沉葬

    冷国八年,天生异相,五彩祥云骤聚。庆帝得一子,极喜。宣各级官员加奉三月。天下喜,四海皆曰:真龙降,国民安。
  • 弹出一个世界

    弹出一个世界

    悬剑,一个集邪恶与正义于一身的神秘组织,他们冷血、残酷,以最暴力的手段惩治那些逃脱法律制裁的凶手;两重天,一个逐步发展起来的世界级大集团,他们带动华夏的经济发展、提高华夏的体育水平、推动华夏的科技进步,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但是,当两者之间有了联系之后,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 重生斗罗之问鼎天下

    重生斗罗之问鼎天下

    重生斗罗大陆,绝顶唐门,身为戴家次子,执天火,控魔瞳,掌异兽,领千军,破敌国,皆问鼎天下!
  • 天钟

    天钟

    一株草,一粒沙,都是道的体现,此生我愿踏破诸天万界,只为再见你的温柔
  • 私家侦探探案录

    私家侦探探案录

    一个以为心理问题而不得不离开刑警队的李逸,靠着做私家侦探度日,可是却偏偏卷入到一个个离奇的案件中!
  • 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趁一切还来得及,做一个快乐的自己

    人生在世,谁都希望自己活得幸福,幸福的人生是一次成功的旅行。拥有快乐的心情你就会感到生活的美好,也只有理解了快乐的真谛,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人生。会享受人生的人,不会在意拥有多少财富,不会在意住房大小、薪水多少、职位高低,也不会在意成功或失败。
  • 风之恋曲之实验魔法

    风之恋曲之实验魔法

    人类,地球上掌握统治权利的生物,靠着自己无比的科技在宇宙中建立了一个个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但是太阳系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也是有限的,人口的发展逼着人类着眼于银河系。宇宙---星星所在的世界,充满着神秘和未知。而在充满魔法韵味的星球上,人类的科技和魔法相比,谁更强?
  • 终极系列之破晓

    终极系列之破晓

    这是一篇对爱的颂歌……爱能战胜屈辱;爱能重塑信任;爱能失去一切却也能重新得到一切。灸舞失踪三年!夏宇依照遗嘱继位!不久,灸舞突然出现,却让夏宇陷入了迷惘……究竟是这个灸舞有问题还是夏宇贪恋权势?铁时空突然出现的两个灸舞,谁才是真的?而灸舞这三年又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敬请期待……
  • 学医路漫漫

    学医路漫漫

    这是一本学医的漫漫征途中的个人感想,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就当是一种折腾了。还有,这个分类实在是太粗犷了,我就默认了。记于2016.2.12.3:59
  • 《恶魔仆人少年主》

    《恶魔仆人少年主》

    年仅10岁埃尔·霍华德失去了父母和唯一的姐姐。经常受人欺负,一怒之下,他召唤了地狱最完美的恶魔,加卡斯,并定下契约,把所有侮辱过他的人全部杀死。并成为自己的管家,服侍自己。当所有的仇人杀尽,将自己的灵魂奉献给加卡斯,并成为恶魔少爷。把所有有怨气的少爷召集到一起,开始又一轮的杀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