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6400000040

第40章 文房四宝

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旧时对书房中笔、墨、纸、砚四种文具的统称。

笔,又称“毛锥子”、“龙须友”、“毛颖君”等,是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基本工具。

中国毛笔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古今注》记载,笔是由秦代人蒙恬发明的,其实早在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国就出现了毛笔的雏形。从殷墟陶纹残片以及甲骨文上的朱色、墨色字迹推断,当时已经开始把毛笔作为书写工具了。1954年,在长沙左家公山古墓出土了笔套配备完整的战国时代的毛笔,这说明毛笔在当时已经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对笔的名称各国却不尽相同:秦国称“笔”,吴国称“不律”,楚国称“聿”,燕国称“弗”。秦统一全国之后,“笔”的名称也就确定下来。蒙恬所作的工作也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吸收了各国毛笔的长处,经过进一步加工,使它更加完善。毛笔也在此后长期的应用过程中,制作工艺愈加精良,品种也逐渐繁多。据说东晋时的书法家王羲之还曾经写过“求笔帖”,向当时制作毛笔的名家求笔。

文房四宝毛笔的种类很多,概括地说,大致可以分为“柔毫”、“硬毫”和“兼毫”三种。柔毫选取羊毛为主要制作原料,故又称羊毫。羊毫柔软而无弹性,柔韧圆润,写出的字丰满而有变化,画出的花和叶,饱满而有风韵。硬毫主要选用野兔毛和黄鼠狼尾巴上的毛制作而成,习惯上也称为狼毫、鼠毫。它比较容易上手且富有弹性,落笔锋芒较为外露,笔墨干湿分明,写出的字干脆利落,分外精神,还比较适宜作山水画。兼毫采用羊毛和其他兽毛制作而成,柔而健,具有软硬适中的特点,是介于柔毫与硬毫之间的中性笔。用途也比较广泛,书法与绘画中运用都非常得当,但需要一定的功底和技巧,所以不适宜初学者选用。

毛笔中的上品要数发源于我国浙江省吴兴县善琏镇的湖笔和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泾县的宣笔。湖笔因产地原属湖州府而得名,至少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说在元代时,有一位名叫冯应科的笔工,他所制作的笔,与赵孟發的字、钱舜举的画,同被人们誉为“湖州三绝”。宣笔的历史也很久远,当代书法家林散之曾这样称赞说:“人人都爱湖州笔,岂料泾城笔亦佳;秋水入池花入坐,斜笺小草兴无加;新制几枝初试手,尖圆齐健足堪夸;谁谓今人不如古?蒙恬自是后生家。”

墨是书法绘画的用品,可分为三类,即“松烟墨”、“油烟墨”和“油松墨”。松烟墨是采用松木烧烟,然后再加入胶和香料制作而成,墨色深重,但是缺乏光泽;油烟墨是采用桐油或菜油烧烟为主要原料,再掺入胶和香料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油松墨是由松烟和油烟混合而成。作画时大多用的是油烟墨,书法时油烟墨与油松墨皆可,因为它们不仅墨色黑、有光泽,而且质地较为细腻。辨别墨的品质优劣,首先要看质地是否细腻;次看墨色,尤以黝黑而发紫光者为上;再看所含胶质轻重,以不涩笔,不泥砚为其标准;最后听研磨或者叩击听研磨或者叩击的声音,以其清脆细腻为准则。

墨在我国同样也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述古书法纂》记载,早在周代周宣王时已经有正式的墨了。到了东汉时期还出现了较大的制墨作坊,而且宫中也设置了掌管纸、墨、笔和封泥的官员。三国时代,长安韦诞(仲将)以善于制墨而著称,被人们誉为“仲将之墨,一点如漆”。到了唐代,制墨的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在选料上更加精益求精,在造型上也更加讲究,出现了“剑脊龙纹圆饼”、“双脊鲤鱼”、“乌玉块”等。南唐时奚超、奚廷圭父子被李后主(李煜)册封为墨官,并赐给他们“国姓”李氏。从此之后,“李墨”便驰名于天下。宋代宣和年间,李墨的产地歙州改名为徽州,“李墨”之名也就随之更名为“徽墨”。

宣纸

中国书画所用的纸以宣纸为主。宣纸的品类繁多,按性能用途可分为生宣、熟宣和半生熟宣三种。生宣吸水性能较强,适合写意花卉、写意山水和书法创作。把生宣经过上明矾、骨胶、洒金、洒云母、涂色等处理,改变其性能,它就成为了熟宣。熟宣吸水性弱,适合画工笔山水和工笔花鸟。半生熟宣也是由生宣刷以薄粥汤,并调入大量清水后生成,吸水性能适中,适合兼工带写的画法,也可用于书法。按照原料来分,宣纸还可分为皮料、绵料、黄料;按照尺幅规格划分,可分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一丈及丈二等,还有狭长达数丈的手卷,短的称为横披,一尺左右的称为册页,扇面装裱成册页后叫做扇册。

宣纸的产生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明清时期是生产宣纸的极盛时期,以出产于安徽省宣城地区的为最佳。

明·文房之宝砚,俗称砚台、砚池等。好的砚石以石质坚润细腻为上,如此磨出的墨才能浓且润。在砚的众多品类中,以产于广东肇庆端溪的端砚为最佳,能“下墨”,也能“发墨”。所谓能“下墨”,指的是砚质不滑且出墨快,磨出的墨汁均匀细腻、无杂质;所谓能“发墨”,指的是砚质不粗糙,墨于砚台中随笔旋转而不损毫。除端砚外,安徽歙县出产的歙砚,以及山东出产的鲁砚和甘肃出产的洮砚都较为著名。

砚的原型为西安半坡原始公社遗址出土的石砚磨器。到了汉代,砚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有石砚、陶砚和漆砚,造型也极为生动。唐代的砚,比前代有了很大的发展,而且还出现了歙砚和端砚,研究砚的著作也层出不穷,如《砚史》、《砚谱》、《砚录》、《砚林拾遗》等。

端砚

笔、墨、纸、砚是“文房四宝”中的四种文具,它们在中国的书画中各自发挥着自己的独特功能又彼此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古时文人墨客挥毫创作的必备工具。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东晋时代人,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后迁至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曾做过秘书郎、征西长史、临川太守、江州刺史、护军将军、会稽内史、右军将军,故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幼年时经父亲指点笔法,又从卫夫人学书,后来“及渡江北游名山,见李斯、曹喜等书,又之许下,见钟繇、梁鹄书,又之洛下,王羲之·鹅见蔡邕《石经》三体书,又于从兄洽处,见张昶《华岳碑》,始知学卫夫人书,徒费年月耳”(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遂师法张芝、钟繇等,并吸收民间书法,开始在各种书体中深下苦功。

王羲之所处的时代正是一个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时期。这时楷书已经形成,但是笔体还比较粗放,草书、行书亦是如此。王羲之遗留下来的书迹有章草、今草、楷书、行书等四种,虽然王羲之所致力研究的是钟繇的楷书和张芝的草书,但是他没有做纯粹的模拟,而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融会贯通,并加以新的变化发展,形成自己妍美流便的独特风格,开创了新的书法体貌。

草书的出现是在先前的金文发展到石鼓文后,这时产生的草篆是草书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西汉末期到东汉初期之间,又出现了章草,即带有隶书波磔的草书。从章草发展到今草,西晋陆机的《平复帖》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而王羲之则以自己独特的书法创作完成了这一转变,充分体现出他的书法中尚“意”的美学原则,使今草从此之后逐渐走上了成熟。著名的《十七帖》便是草书的典范之作,因以“十七”两字为起首而得名。由于王羲之的原作现已一件无存,流传下来的《十七帖》为唐太宗收集王羲之以草书体写的信札,历代刻本而成。全帖字字独立,无任何连带之笔,又前后顾盼,上下呼应,点墨间,似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气韵流动于其中,素有“一笔书”之称。其用笔方折有力,布局严谨疏爽,体态婉转而多边,表现出笔方势圆的古典之美。

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书体,王羲之的行书也更加集中体现了他的书法的妍美特色和革新精神以及审美理想,为后人所称道。人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便是这一书体的典范之作。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王羲之与谢安、孙卓等41位文人雅士相聚于山阴兰亭,畅谈人生,饮酒赋诗,其间有人推举他为诗集作序文。面对良辰美景,盛情乐事,又仰观俯察,感慨人生短暂,世事变迁,不禁游目骋怀,思潮泉涌,“书用茧蚕纸,鼠须笔,遒媚劲健,绝代更为”,一挥而就写下了千古杰作《兰亭序》,又名《兰亭集序》。全篇324字,28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中锋用笔,以侧锋交替,轻重适宜,字距分布疏密得当,错落有致,整体布局采取纵有行、横无列、行款紧凑,首尾呼应的方式,参差多变又浑然一体。重复之字,必若重构,全篇20个“之”字极尽变化,无一相同,且运用自如,集中体现了笔与意、形与神、刚与柔古典中和的审美典范。据说《兰亭序》原作传至其七代孙智永,遗付辩才和尚,后被唐太宗设计从辩才处得来,秘藏于宫中,并随其葬于昭陵。目前流传下来的只是唐代书法家欧阳询等人的摹本。

王羲之·长风帖王羲之流传下来的摹本的其他代表作还有《姨母帖》、《初月帖》、《孔侍中帖》、《奉橘帖》、《远宦帖》、《寒切帖》、《上虞帖》、《知庾丹阳帖》、《王略帖》、《黄庭帖》、《乐毅帖》、《怀仁集圣教序》以及《吴文碑》等数百种。唐太宗曾评价王羲之的书法说:“详察古今,研精篆索,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王羲之传论》)唐代张怀瓘也说:“增损古法,裁成今体。进退宪章,耀文含质。推方履度,动必中庸。”(《书断》)这里的“中庸”,表现在书法上就是具有中和之气的古典美。

王羲之的书法为历代书法家及爱好者所崇尚,成为书法艺术创造的典范,他本人也被人们誉为“书圣”。

(孙爱迪)

同类推荐
  • 刘辩三国

    刘辩三国

    五千年文武群英汇聚一堂。统兵有岳飞韩信陈庆之。单挑有秦琼冉闵李存孝。李斯王猛张居正巩固后方。张良孙武诸葛亮运筹帷幄。战争与美女才是乱世的主旋律,
  • 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

    血腥的皇权(明代君臣的政治斗争)

    本书以明代政治斗争为主线,以明朝历代帝王为时间序列、重点讲述明代的君臣关系、政治博弈、朝局走向,以此展现明代的政治运行特点、帝王的心路历程、君臣关系的演进,以及臣子们为了维护儒家礼法所做的抗争,突出演示了大历史视角下的人物命运。
  • 天机神断:我是李淳风

    天机神断:我是李淳风

    隋末唐初,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超凡至圣之人:李淳风。他上知天文,下晓地理,精通算术,他的《推背图》直言江山大事,直至后世千年,准确率达到99%,成为旷世传奇。本书中的李淳风以历史上的人物为蓝本,试图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他传奇的一生。万年之后,世界大统,宇宙归一,天癸星宇宙科技学院古地球历史学专业“老学霸”李淳风穿越到了隋朝末年。只不过他比正主早生了十年,世界却因此发生了异变……金口一张,祸乱隋唐……(郑重声明:本书高能,YY小白请进,正人君子绕行!)
  • 河西史探

    河西史探

    《河西史探》作者闫廷亮潜心研究河西历史十余年,对书中涉及的主要问题都能在充分占有基本史料和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并通过认真梳理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论述,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在研究中,作者把着力点放在北朝隋唐河西历史方面,对相关史学界已有关注但仍存在争议的问题作了令人信服的辨析,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前人在此问题上的歧异。同时,《河西史探》还对学术界在河西历史文化研究中很少涉猎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具有开拓性。
  • 那些才子佳人的传奇韵事

    那些才子佳人的传奇韵事

    在浩瀚的历史长空中,中华文化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些璀璨的文化里,总能浮现出那些才子佳人数不尽的传奇故事,本书以爱情为主线,细数在浩荡的历史长空中那些才子佳人们的感人肺腑的传奇故事,带给你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热门推荐
  • 九霄败类

    九霄败类

    自那天开始,来自于各大天域的上古大能终于回想起了被那个人支配的恐惧。“从九霄出来的那个败类又来了!快跑啊!”众神逃窜。望着跑得飞快的诸位大能,陌戮眼中流露出不尽鄙夷。“来自于九霄的败类?”从此,那个魔头有了个响当当的名号:“九霄败类”
  • 浮生十世

    浮生十世

    罪人?被天下苍生唾弃又如何?被众神嘲弄又如何?如果这天有错,那我也要压给苍生看,哪怕,是这世间的罪人又有何妨!
  • “中国妈妈”启示录

    “中国妈妈”启示录

    无数人的人生经历已证明,教育是提高人们经济地位的基本方式,也是改变一个人命运的金钥匙。 本书试图站在既不完全是东方教育心理也不是彻头彻尾的西方教育理念的立场上来看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各自的优点和不足。而在美国的“中国妈妈”恰恰是这两种文化和教育理念的结合部,从美国“中国妈妈”的身上也最能反映出东西方教育方式的磨合与反差。
  • 大宋白马战神

    大宋白马战神

    【严格来讲,这是一本历史类奇幻故事,以北宋真宗、仁宗年间历史为主线,但叙述视野不只局限于大宋。有着一些奇奇怪怪、神神秘秘的东西,阅读方式请参考《加勒比海盗》、《印第安纳琼斯》等。白马等级:舢板;小艇(下潜);小舟;船(最大郑和级,5000料,约2500吨);舰(5000吨级)、母舰:飞翔的白马号(终极形态,一根根滚烫乌兹钢枪管戳出船舷,伸向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一杯茶,一颗安静的心,以及水平线以上的智商。故事这就开始。】
  • 男司机

    男司机

    一个退伍兵的成长之路,铁丁退伍回到地方进了医院上班。医院安排没有背景的铁丁开一辆破救护车,那辆车又旧又破,动不动就会搁路上,经常遭到分管副院长的训斥,铁丁的日子过得憋屈难耐。后来,一次意外,院长坐了铁丁开的车,认识了铁丁见识了他的开车技术,便让铁丁做了她的司机。从此之后,铁丁的命运开始发生变化,如日中天飞黄腾达一发不可收拾……
  • 绝品庸医

    绝品庸医

    有人说我帅,我站阳台上想了一个晚上:究竟是谁走漏的风声?厌倦江湖的潘伟躲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本想靠着卖假药混混日子,但却没想到是钻石在哪儿都能发光。敌人找上来了咋办?打呗。美女找上门了又咋办?推……往里推还是往外推?唉唉,姑娘你别急嘛,容我脱个衣服……草!这日子不让人活了!老子生来就是被各路美女逆推的命!
  • 不同寻常

    不同寻常

    在一个家庭中,充满了各种不可能,快开学时和大叔在一起时梦见的祭坛,以及祭坛的种种预言,秦越究竟会怎么做?面对自己喜欢的女生以及她的各种错误,秦越又该如何面对.......
  • 文理双全

    文理双全

    你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高一那年做出的选择,是否成为了影响你一生的选择?二十岁那年,新政策实施,以后不再文理分科,王洛炆庆幸自己光荣的成了母校史上最后一批文科生。也是同一年,他参加高考,作为一名文科生,却莫名其妙上了一个理工科大学?!走进男女比例7:1的校园,摊上五个货真价实的理科生室友,文科男王洛炆只有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年少轻狂,也许曾做出后悔不已的选择,但遇上一群同样错的离谱的少年,所谓负负得正,我们今后的人生之路,永远不会走歪。
  • 谋天记

    谋天记

    传说,在九天之上有着一座神圣的宫殿,它叫圣殿。圣殿的主人,就是命运大神,命运大神掌管着天地万物,拥有着让众生颤抖的力量,据说,只要得到命运大神的恩赐,凡人也可以永生不灭。所以,无数的修炼之人,无不努力修炼,希望终有一日可以踏上九天,求得永生。
  • 嗜兽

    嗜兽

    本想平平淡淡的生活,躲在阴暗的角落里看看这令人厌恶的世界,偷生余载。奈何天不亡我,让我唤醒那早已腐朽的灵魂,拾起那斑斓猩红的收割红镰。我,叫复牧羊。在饱受欺凌后,决定,要让这世界众生颤抖,匍匐在自己脚下!他一步步使小黄狗进化,精神识海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一人一狗最终踏上了一条不归路......——————————————————求推荐、收藏、票票。书友群:31529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