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9500000050

第50章 椎弓狭部不连伴脊椎滑脱症

第十一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系椎间盘变性,并在急性外伤、积累性劳损等因素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向外突入椎管内,刺激或压迫脊神经根、血管等组织,产生反应性改变,出现腰痛,且伴有一侧或两侧根性坐骨神经痛为特征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率,约为伤科门诊腰腿痛病例的15%~20%。据不同文献资料统计,约50%~80%的坐骨神经痛,乃椎间盘突出所致。约80%的病例,发生于20~40岁之间的青壮年。男性体力劳动者多见。

病因与病理 本病,多为急性外伤、积累性劳损,或寒湿等因素所致。

从20~30岁起,椎间盘发育终止,变性开始,纤维环的韧性和弹性逐渐减弱。如在一次外伤,积累性劳损,或寒湿等因素作用下,可加速椎间盘的进一步蜕变,或纤维环部分或完全破裂,致使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马尾或脊髓等组织,形成不同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然而,各种外因必须在椎间盘已有变性,或发育缺陷的基础上,方可致病。未变性的椎间盘(如儿童时期),即是遭受意外暴力,纤维环也不易破裂,髓核也不易突出。

在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的同时,常兼有患椎关节突间关节或骶髂关节错位、椎间韧带损伤、椎体旋转移位,椎间孔前后径变窄等病理改变。

如组织受压,长期未能解除,可出现受压组织变性,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并可伴有腰臀部软组织的代偿性损伤。

临床分类根据椎间盘突出的方向、部位、病理及临床表现,可作如下分类:

一、根据髓核突出的方向,可分为后突出、前突出和椎体内突出3型

1.后突出。腰椎,尤其是下部腰椎的活动范围和所承受的动、静力较大,易发生劳损或变性。加之,椎间盘和后纵韧带(下腰段)在解剖学上的弱点,因此,椎间盘突出时,髓核易从椎体后缘,或后纵韧带两侧,向椎管内突出,产生引人注意的神经症状。临床中所称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即指此型而言。其中,以腰4~5、腰5—骶1椎间的椎间盘突出常见,约占腰椎间盘突出总数的90%~95%。腰3~4椎间的椎间盘突出少见。腰1~2、腰2~3椎间的椎间盘突出或多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罕见。

2.前突出。髓核自椎体前方向外突出,不产生对神经组织的压迫,无特殊症状,无实际临床意义。

3.椎体内(纵向)突出。髓核向软骨板内突出,进入椎体的松质骨内,形成杯状缺口。经时较久后,缺口边缘可发生硬化,出现腰背部疼痛。此型,多发生于青年期。

二、根据髓核向后突出的部位,可分为单侧、双侧和中央突出3型

1.单侧型。由于后纵韧带,在脊柱的全长中无间断,至第1腰椎平面以下,后纵韧带逐渐变窄,达于腰5至第1骶椎时,其宽度仅为上部的一半。加之,椎间盘纤维环的后外侧又较薄弱,故髓核易从后纵韧带两侧,向后外方突出。但多发生于一侧,压迫脊神经根,产生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痛。此型常见。

由于腰段的每一个椎间盘,都同时与本节和下一节两个神经根,在硬脊膜外腔内相接触,其后外侧部稍偏内方,是下一个神经根的近端,稍偏外方则为即将进入椎间孔的同节神经根的远端。因下腰段的后纵韧带较窄,髓核大多稍偏内侧向后突出,故下腰部发生后侧型突出时,突出物多在硬膜外腔的脊膜鞘近端(相当于神经根刚离开马尾从硬膜囊穿出处),压迫下一节神经根。如腰4~5椎间盘突出,压迫腰5神经根;腰5—骶1椎间盘突出,压迫骶1神经根。少数稍偏外侧的后突出,可在接近椎间孔处,压迫同节段的神经根。个另较大的突出物,甚至可突入椎间孔内,压迫神经节与脊神经。突出物在一个平面上,同时压迫上、下两节段的神经根,亦较少见。临床上,有时出现双根或多根的损害症状,则多因牵拉或压迫硬膜腔内邻近的马尾神经之故。

2.髓核自后纵韧带两侧,向后外方突出,压迫两侧脊神经根,双下肢皆有根性坐骨神经痛,但始终是一先一后,一轻一重,或交替出现。最后,一侧症状消失,另一侧存留。此型少见。

3.中央型。髓核自后纵韧带中部向后突出,如突出物较小,既不能压迫左侧神经根,又不能压迫右侧神经根,受压的是马尾神经。除突出发生于腰1~2椎之间,受压的是脊髓圆锥外,无论突出平面是腰2~3、腰3~4、腰4~5,或腰5—骶1椎之间,受压则衡为下骶段(3、4、5骶神经)。表现为:鞍区麻痹和大小便功能障碍。除非突出物很大,一般不引起双侧根性坐骨神经痛。此型罕见。

三、根据椎间盘突出的病理和临床表现,可分为隐匿、移行、成熟3型

1.隐匿(幼弱)型。纤维环内层开始破裂,形成裂缝,外层尚保持完整,此部较为软弱。移位或碎裂的髓核,被挤入裂缝内,仅在承受压力时,才自软弱部向外膨出。突出物的大小与纤维环的破裂程度和椎体间的压力成正比,与外界阻力成反比。其症状:有时轻时重,时好时犯的特点。表现为:慢性下腰痛和一时性坐骨神经放射痛。

2.移行(突出)型。此时,纤维环裂缝,进一步增大,内层纤维大部破裂,髓核开始由此向外突出。但外层纤维仍保持完全,突出物外面尚有包膜。因纤维环接近完全破裂,如继续发展,可转为成熟型而完全突出。经合理治疗和休息后,突出的髓核,仍可还纳治愈。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

3.成熟(破裂)型。此时,纤维环完全破裂,破裂纤维的断端连同髓核,一并自椎间隙向后突入椎管内。如突出物尚有被膜与邻近组织隔绝,可不显粘连。无被膜者,可与相邻组织粘连,而不易还纳,显示持续性神经压迫症状。有时,突出物以蒂相连,游离于椎管内神经根的前内侧或外侧,造成脊柱侧弯,时左时右的变化。有时,破裂的纤维环组织连同髓核大块向后突出,推挤或穿过后纵韧带,压迫马尾神经根的前侧,表现为中央型突出的症状。

症状

一、下腰部后侧型椎间盘突出症下腰痛,且坐骨神经放射痛,为本症的临床特征。

1.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一般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可于伤后立即发生。有的,当时仅感下腰空虚,或暂时性疼痛。次日起床时,方觉下肢有放射痛。有的,有较长时间潜伏期,伤后只感腰部横贯性疼痛、僵硬。经数日、数周乃至数年,腰痛减轻或缓解后,始出现腿痛。个别单纯为腰痛或腿痛,通常为间歇性病程。多因外伤、过劳,或受寒湿而诱发。

2.腿痛,为典型的一侧根性坐骨神经痛。一般由臀部起始,呈电击样沿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背或足跟和足跖部放射。少数有两下肢放射痛,或交替性痛。个别疼痛起始于小腿和踝部。疼痛区域明化而固定,以臀部及小腿最显。

3.疼痛程度,轻重不一。轻者,能够忍受;重者,剧烈难忍。卧床不起,翻身、起坐困难,一般的止痛药无效。站立、行走、弯腰、伸腰以及凡能引起腹内压增高和牵拉坐骨神经的动作,皆可诱发或加重疼痛。屈髋、屈膝、卧床休息,疼痛可减轻。有些患者发病时,喜取肘膝卧位,将臀部撅起,以缓解疼痛。少数病例,站立、行走时,疼痛减轻。个别患者,夜间卧床,疼痛加重,经充分休息后,症状也多可缓解。

4.患者躯干,多向健侧倾斜。行走时,常以手扶健侧腰部。患侧髋膝关节微屈,以足尖着地。腰骶部,呈现脊柱侧弯,多半是侧弯的凸侧向患侧。

5.病程较长,或神经根受累较重者,常有下肢感觉异常,多位于腰5或骶1根区。主观感觉异常,较疼痛消失得慢且晚。少数,可显小腿或臀部肌肉松弛或萎缩。

6.有的病例,自觉患肢发凉,温度明显低于健侧。有的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此乃交感神经受累所致。应与栓塞性脉管炎相鉴别。

此外,个别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后侧型突出,尚可压迫与腰5或骶1神经根伴行的根动脉,出现急性脊髓圆锥或马尾神经缺血症状。患者多有反复发作性根性坐骨神经痛,在最近一次发作中,突然感到根性痛完全消失或明显减轻,腰部有轻松感。但数小时后,开始出现会阴部和双下肢麻木、双足无力及大小便困难,或尿潴留等现象。

老年患者的急性症状,多因变性髓核或纤维环的碎 片移位,压迫神经根所致。如咳嗽、扭腰,或翻身后,引起的剧烈性下腰痛和坐骨神经放射痛,属此情况的可能性较大。故需仔细检查。

二、下腰部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本型,主要表现为:下腰及根性坐骨神经痛,且并发下部马尾受压症状。

1.病变初期,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性下腰痛。继之,出现一侧或两侧根性坐骨神经痛,放射部位多为腰5或骶1根区。其疼痛的诱发或加重,与外伤或过劳有关。

2.马尾受压症状,一般出现较晚,发展缓慢,压迫范围较广。除位于马尾中间的骶3、4、5神经根外,骶1、2乃至腰5神经根也常受累。

3.腰4~5椎间盘突出,损害上界位于腰5根区。腰5—骶1椎间盘突出,则位于骶1根区。小腿或足的后外侧、马鞍区和腰5—骶1节段区的皮肤感觉异常,足和足趾有不同程度的麻痹。一般膝反射存在,跟腱反射消失,并常见大小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

三、上腰部中央型椎间盘突出症本症,主要表现为:一侧或两侧股神经放射痛,并发上部马尾或脊髓圆锥压迫症状。

1.病变早期,患者多有间歇性腰痛,进而出现一侧或两侧根性股神经痛。常因外伤或劳累,而反复发作。

2.疼痛性质,多以植物性神经痛为主,感觉异常,比较明显,受累范围也较密散。故腹股沟区、股前侧以至下腹部、髋关节和膝关节周围,经常处于酸痛、困乏、紧束,或感觉过敏等。体力活动或腹内压增高时,可出现从腰部向腹股沟区、股前侧乃至小腿内侧的电击样放射痛。

3.随病程进展,常在某次外伤或过劳后,逐渐出现(个别也可突然发生)马尾神经,或脊髓圆锥的压迫症状。初起,由于突出物刺激硬膜腔内的腰5神经根,出现双侧根性坐骨神经痛。继而,出现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异常等下骶段神经根的刺激症状。

4.若为腰l~2椎间盘突出,有时可很快出现脊髓圆锥综合征,即大小便失禁与马鞍区麻痹。若为腰2~3、腰3~4椎间盘突出,一般表现为:大小便困难,或尿潴留以及其他马尾受压症状。

5.马尾受压后,虽然临床症状也有间歇期,但总的趋势是进行性加重。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不断增多,如腰2~骶5根区感觉过敏或减退,一侧或两侧不对称的屈髋、收髋及伸膝运动轻度无力,双足麻痹等。但双下肢完全软瘫者少见。

体征

1.姿势异常腰椎侧凸发生率较高,约占病例总数的80%~90%以上。有的极其严重,有的轻微不易察觉。侧凸的方向,多可表明突出物的位置(未粘连型)和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如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内下方(神经根与马尾成角处),脊柱突向健侧;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外上方,脊柱突向患侧;若突出物较小,或介于上下两根之间,脊柱可突向健侧或患侧,有时成左右交替性改变。此种坐骨神经性腰椎侧凸,系代偿性改变。任何企图纠正此种姿势的动作,必然加重坐骨神经痛。

腰椎侧凸的顶点,多为受累椎间盘的节段。因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病变程度和机体自动调节能力,比较复杂,其侧凸方向,并不完全符合以上规律。

如局部粘连,黄韧带肥厚,椎管腔狭窄,或侧隐窝狭小等,对神经根紧张有一定影响,也可造成脊柱侧凸。故不能见了腰脊柱侧凸都视为本病。

2.运动受限约90%以上的病例,有不同程度的腰脊柱运动受限,主要为前屈、后伸和左右侧弯受限,并伴有固定方向的活动性疼痛加重。运动受限的方向及程度,取决于椎间盘的病理改变和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

3.压痛点及放射痛 最明显的压痛点,多在腰4、5棘突旁开1.5~2cm处,相当于神经根的部位。棘突旁的压痛点,常与棘突偏歪并存。偏歪棘突的上下间隙不等宽,患部棘上韧带呈索条状纵行剥离、顿厚,并有压痛。棘间隙可有隆起的软块,也有压痛。同时,两侧骶棘肌,有不对称的痉挛现象。

检查时,患者取中立腰部后伸或俯卧位。检查者一手拇指按序按压棘突和棘间隙,继而,按压健侧和患侧腰椎椎板和关节突。当拇指用力下压时,力量从横韧带传至神经根与突出物。若引起局部疼痛,并沿其分布区域放射,则提示该神经根受累。此点,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4.坐骨神经牵拉试验这是一个重要的试验。若能做得准确,对诊断下腰部椎间盘突出症有重要价值。

(1)直腿抬高试验: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立于其患侧。一手托着其患侧足跟部;另一手按着膝关节前面, 保持下肢伸直,徐徐将患肢抬起。当髋关节屈至一定弧度时(正常可达90°),如出现患侧下腰及臀部疼痛,并沿坐骨神经径路向远端放射,则为本试验第一步骤阳性。

在抬腿出现疼痛后,屈髋的弧度不变,将膝关节略屈,若疼痛随即消失,即本试验第二步骤阳性。

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可行患肢内收、外展运动,坐骨神经在下肢内收时牵张较紧,外展时较为松弛。故一般应在内收时放射痛加重,外展时减轻。

在下腰部椎间盘突出中,直腿抬高试验可为100%阳性。而在上腰部椎间盘突出时,此试验可为阴性。但阴性结果,并不能排除上腰部椎间盘突出。直腿抬高试验的阳性、阴性以及所能抬高弧度之大小,对诊断本病都有重要意义。当突出物接近中线,或双侧突出的病例,两侧抬腿皆可受限,但必定是一轻一重。总之,排除其他疾患后,直腿抬高不超过70°~80°,而产生放射性痛者,均可视为阳性结果。

(2)屈颈、屈踝试验: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将患肢稍降低,使疼痛明显减轻乃至消失。然后,用力屈颈或屈踝(或屈拇趾和全部足趾),如疼痛忽又出现,则为阳性。此试验,是与直腿抬高试验第二步骤,有同样鉴别诊断意义的附加试验。

(3)弓弦试验:患者取正坐位于床边,两手扶着床缘。检查者,立于其前面。先将患侧小腿徐徐抬起,至出现腰腿部放射痛。继而,将该膝关节微屈,至疼痛消失。并用两腿夹着踝部,保持此位置不变。然后,两手示、中二指重叠,压迫腘窝中点(使胫神经受压,牵拉坐骨神经及其神经根),若放射痛忽又出现,并随压力增大而逐渐加剧,则为阳性。此试验,与直腿抬高试验有同样的临床意义。

5.股神经牵拉试验本试验,对上腰部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1)屈膝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立于其患侧。一手按着其骶髂部固定骨盆;另一手握着患侧踝部,将小腿徐徐抬起,使膝关节屈曲,以致足跟接近臀部。若出现腰及大腿前侧放射性痛,则为阳性。

(2)直腿伸髋试验:患者取俯卧位。检查者立于其患侧。一手按着骶髂部固定骨盆;另一手托着患侧膝部,用力将患肢向上抬起,使髋关节后伸,如出现腰及大腿前侧放射性痛,则为阳性。

(3)展髋试验:患者取健侧卧位。检查者立于其后面。一手按着其患侧髂部;另一手托着膝关节内侧,用力将患肢抬起,使髋关节外展。如出现腰及大腿前侧放射性痛,则为阳性。

6.颈静脉压迫试验 患者取仰卧位。检查者立于其患侧。双手手指同时压迫颈静脉,使脑压及椎管内压力突然升高,而受累神经根随膨胀的硬膜移动。若诱发或加重腰腿部放射性痛,则为阳性。

7.神经肌肉系统的检查突出的椎间盘压迫神经根,可使其支配区域发生感觉障碍,肌力减弱,肌肉萎缩和腱反射异常等。因此,对可疑病例,应有选择地进行如下检查。

(1)腱反射检查:约70%~80%的病例,有膝腱或跟腱的反射异常。而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较膝腱反射异常为多。一般病程短,突出物小,刺激轻,腱反射可显示活跃或无改变。反之,腱反射多表现为减弱或消失。第3腰神经根受累,表现为膝反射异常;腰5或骶1神经根受累,则为跟腱反射异常;第4腰神经根受累,膝腱和跟腱反射多属正常。检查时,应注意两侧对比。如两侧腱反射异常,有时,可考虑为中央型突出。

(2)肌力测定:检查时,患者两下肢同时用力,行拇趾、2~5趾和踝关节的背屈(胫前肌)、跖屈(腓肠肌)、伸膝(股四头肌)、屈膝(腘绳肌)等的肌力。检查者双手同时施以相等阻力,有选择的进行两侧对比。根据某一肌力的变化,可判断相应神经根的受损情况。

(3)下肢感觉检查:神经根受累,其支配区域内,可有痛觉和触觉的异常,而冷热觉和运动觉可不受影响。隐匿型突出,一般无下肢感觉障碍,突出物较小可刺激神经根,出现下肢感觉过敏。突出物较大,或破裂型突出,神经根可紧绷于突出物之上,或相互粘连,多有明显的感觉减退或消失。如腰5神经根受累,疼痛区感觉改变,乃至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足背和拇趾;骶l神经根受累,则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足外侧及小趾。检查时,应自上而下,由一侧到另一侧,仔细对比。感觉障碍区与神经根支配区和主观麻木区一致,这对受累神经根的定位及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由于突出物的大小与神经根的关系不同,加之解剖学上的变异(如第5腰椎骶化、第1骶椎腰化),其感觉区域的分布,有时也可随之变化。

(4)肌萎缩的测定:病程较长者,下肢肌萎缩比较普遍。主要是腓肠肌和股四头肌的萎缩。检查时,两下肢应置于对称位置,仔细对比,并做出记录。

8.X线平片检查

(1)正位片可见,脊柱功能性侧凸,且凸侧多向患侧。受累椎伺隙左右、宽窄多不相等。其加宽之处,又多为侧凸的顶点。

(2)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凸增大,消失或反曲,受累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相邻椎体的上下缘,呈唇样增生。在上或下椎体后半缘,可有凹形压迹,或椎体内结节阴影。个别有髓核,或后纵韧带钙化,如钙化阴影向后移位,则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3)斜位片提示,受累椎间隙左右、宽窄不等,患侧显前窄后宽,健侧显前宽后窄。受累椎间隙的关节突间、关节间隙多半加宽。

在许多照片中,常可同时见到腰骶椎先天性畸形。这些畸形,可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存,也是突出物易于发生的潜在因素。因此,不可片面抓这些畸形,而忽略其他重要诊断。

鉴别诊断对非典型病例,必要时应进行其他特殊检查(如肌电图、CT扫描等),以进一步证实与定位。但特殊检查,仅能在诊断困难的病例中进行,只视为辅助检查,不可常规应用,在做出诊断之前,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坐骨神经炎本病的发生,与风、寒、湿和药物有关,无外伤或劳损病史。临床表现为:持续性腰腿痛,夜间加重,活动和休息后疼痛无变化。检查时,无阳性体征,可资鉴别。

二、椎弓间韧带损伤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多因腰部扭伤所致。主要表现为:顽固性、持续性腰痛,并常伴有下肢痛。站立时,疼痛多不加重;稍活动后,疼痛可减轻。腰椎固定于过度前凸位,腰前屈运动明显受限,如勉强前屈腰部,则由髋关节和胸背部代偿,腰背肌紧张,可有明显压痛。病程长者,可出现下肢肌肉萎缩,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屈颈、屈踝试验阴性。X线检查,正位片,无异常改变。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凸加大。

三、马尾神经瘤本病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缓发性、持续性、进行性腰痛。早期,可有多个神经根受累,出现下肢放射痛。夜间休息时加重,常影响睡眠。继之,大小便失禁,臀及肛门周围感觉异常。后期,则出现腰部运 动受限,鞍区麻痹,下肢呈现弛缓性瘫痪,相应肌肉松弛、无力或萎缩。在肿瘤平面的棘突,常有压痛或叩击痛。腰椎穿刺,脑脊液蛋白增高。直腿抬高试验,可为弱阳性或阴性。病理反射阳性。X线椎管碘油造影,可见充盈缺损。若肿瘤较大,可出现椎管扩大影像。

治疗

一、治则扩大椎间孔,加大椎间隙,降低盘内压力,剥离软组织粘连,纠正椎间应力的不平衡。

二、取穴腰眼、大肠俞、膀胱俞、居髎、秩边、环跳、承扶、委中、承山、气冲、阳陵泉、绝骨、阿是穴。

三、手法

1.腰骶部推揉法。

2.骶棘肌横行挤压法。

3.腰骶部揉压、弹拨法。

4.腰椎揉拨法。

5.腰椎颤压法。

6,腰部牵抖法。

7.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

8.臀部揉压、弹拨法。

9.腘绳肌揉拿、提弹法。

10.髋关节旋转运动法。

以上手法,可每日1次,或隔日1次。

四、加减

1.病程较长,或症状较重者,加腰部机械牵抖法,腰骶部踩压、蹂拨法,腰椎踩压、弹跳法,臀部踩压、蹂拨法,腘绳肌踩压、蹂拨法;减腰骶部揉压、弹拨法,腰部牵抖法,腰椎颤压法,臀部揉压、弹拨法,腘绳肌揉拿、提弹法。

2.腰部运动受限者,加俯卧位腰部运动法,股内收肌揉拿、提弹法,膝踝关节过屈运动法。

3.下肢肌无力或萎缩者,加小腿三头肌揉拿、提弹法,股四头肌揉拿、提弹法。

4.神经根粘连,或下肢麻木甚者,加髋关节牵动法,仰卧位腰部前屈运动法。

5.中央型突出者,加腰骶部揉搓法;减腰骶部揉压、弹拨法,腰椎颤压法,侧卧位腰椎旋转整复法。

按摩治疗本病,目的在于使突出物还纳或部分还纳,或部分碎解,或碎解组织吸收、变形,神经根得以减压,故以腰部施术为主。若无梨状肌或腘绳肌痉挛,该部不需施术;若无腓肠肌、股四头肌无力或萎缩,小腿后侧或大腿前侧,也不需施术。在治疗下腰部后侧型突出时,应以腰部手法复位和对抗性牵引为主。中央型突出,腰部应以对抗性牵引和解除臀腿部肌痉挛为主。切切不可按压或扭转腰部,以免进一步完全突出,而造成经久不愈的神经症状。在腰部对抗性牵引时,若腰腿部症状不但不减,反而加重者,应立即停止治疗,重新考虑诊断。对幼弱型病例,应加以保护,使蜕变软弱的纤维环得以修复,最好以平卧休息,腰部对抗性牵引和运动类手法治疗,较重的刺激和强力硬搬腰部的手法,可使软弱部破裂、瓦解, 碎片向后突出,而进一步加重症状。对移行型病例,采用适当而合理的手法,可使突出物还纳归位。反之,可使突出物进一步膨出,成为中央型突出。对轻度神经根粘连,采用牵拉坐骨神经的手法,能使神经根与粘连组织剥离。若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紧密粘连,用强力而不当的手法,可能将粘连的神经拉断,造成不可逆转的损害。如椎间隙明显变窄,椎体周围的韧带松弛,强力而不当的硬搬和旋转复位类手法,可使关节突间关节移位、骨折,横韧带撕脱,伸入椎管内压迫神经根或脊髓而加重症状。

根据不同文献资料统计,约80%~95%以上的病例,经合理而适当的手法治疗及休息后,只要注意防止复发,久之,多可完全治愈。仅个别患者,经系统的非手术治疗无效,坐骨神经痛严重,且反复发作,尤其是出现进行性脊髓、马尾受压症状者,才应考虑手术治疗。

按摩,对手术后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无效。

注意事项

1.按摩治疗本病,手法务须稳、准、灵巧,力到中症。过轻达不到应有的疗效,过重则易造成新的损害。长期使用强力而不当的手法,造成椎间盘病变复杂化的教训是有的。此点,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2.术后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休息,并束腰围保护1~4周。

3.腰部应保暖,有臀腿部肌痉挛者,局部应配合毛巾湿热敷,或盐酸普鲁卡因加激素局部封闭。

4.神经根受压症状缓解后,臀腿部遗有残余症状者,应对症处理。

5.症状明显减轻,或恢复期病例,应主动进行腰背肌和下肢肌的功能锻炼。此乃重要的防治措施,但应不引起疲劳或诱发症状为宜。

同类推荐
  • 中医小秘方

    中医小秘方

    有人说中医药是国粹,更有人说民间偏方是“国宝”,是中华医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所谓偏方,指药味不多,大众尚未知,且对某些病症具有独特疗效的药方。中国传统医药,自神农尝百草以来,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留下来的偏方,更是历久弥坚,绝非西洋药品所能替代。民间素有“小偏方治大病”“单方气死名医”之说。有些说法虽有夸张之嫌,但其疗效几乎有口皆碑,深入民心。
  •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养老护理预防摔伤技巧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破解中医治病密码:临证辨象

    作者以讲座的形式,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运用中医辨象的思维模式,紧密结合临床,通过具体的临床病例,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一气周流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病证及相应的治疗方案。《破解中医治病秘码:临证辨象》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便于中医初学者入门学习,也可作为临床中医师的参考用书。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
  • 黄帝内经通释

    黄帝内经通释

    本书共收载中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原文162篇,对每篇原文均有通俗译文,直译与意译并用。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tfboys之流年听夏时

    tfboys之流年听夏时

    是谁的笑笑出了眼泪,是谁的哭哭出了笑容。。。王俊凯爱着宁萌,全世界都知道,宁萌爱着王俊凯,只有他自己知道。宁萌说:”对不起,我爱你。“王俊凯说:”没关系,我也爱你。”
  • 剑瘾纪

    剑瘾纪

    有人对赌有瘾,有人对酒有瘾,有人对金钱有瘾,有人对女人有瘾,而我……对剑“贱”有瘾。神魔大战以魔惨胜而告终,风神转世为人,开启重修神域之路。
  • 那年青涩的初恋

    那年青涩的初恋

    她,古灵精怪,善解人意,却因为同学的背叛而不愿轻信他人;他,抽烟喝酒,打架斗殴,活脱脱的一个痞子形象,却不曾想过,有朝一日会被一个黄毛丫头“调教”的服服帖帖。初次相遇,他便给她留下了个“娘炮花美男”的印象;再次相遇,他却是为了将她介绍给自己的哥们,而他也成为了她舍友的男朋友,阴差阳错之下,他们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呢?他们又将怎样开启情之窗呢?当爱情来临,他们以为迎接他们的将是幸福的曙光,却不知道这才刚刚开始,只不过是暴风雨前的宁静,面对他的背叛、朋友的挑拨、家人的反对,他们的爱情又将何去何从呢?
  • 隐于野

    隐于野

    重生不是万能的,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也许起点会比重生前更高,但是,阻力也会更大,这是因为人生舞台更大而已。既然如此,不如中隐好了,大隐隐于朝,政治太危险,中隐隐于市,这个考虑下,至于小隐是什么来的?
  • 总裁爹地养成记:女友竟是千金女

    总裁爹地养成记:女友竟是千金女

    “我们分手吧我一直都知道你家里或许很富有可我没想到竟是如此…你是高高在上的千金女我只是个即将进入社会的打工仔罢了分手吧你忘了我吧!”凌灏无奈。“从相识到相爱,我们在一起整整三年!经历过无数挫折,对方家人的刁难走到现在,你一句分手就要我把这所有都忘了吗!”安淼淼冲着凌灏离去的背影吼道。凌灏顿了顿脚步,没有回头,再次向前迈步而去。
  • 鬼吹灯前传:魁星踢斗

    鬼吹灯前传:魁星踢斗

    新派盗墓奇侠小说——《魁星踢斗》一百年前的盗墓传奇,一百年前的江湖风云。说不尽的恩恩怨怨。……万王之王留下的一副魁星踢斗图引发了多少江湖风波,那七阴古墓究竟藏于何处?……为了那千年古墓中的稀世奇珍,盗墓中人尔虞我诈,更引来了倒斗摸金的四大宗师一齐出动……搬山老祖……摸金王……少年大魁,连星和小龙女闯峨眉金顶,万丈深谷,解开千载佛灯之谜,远赴长白山天池,诛杀洪荒怪兽,二探兽王古墓,历尽千辛万险!而其间搬山卸岭,分丘摸金,移行换影,役鬼御魂,种种失传的千古奇术一一重现人间……传说中的阴兵,夜帝的魂魄,七座能令风云变幻的古墓,古墓中的珍珑,……而藏于七阴古墓之外的又是一个怎样的惊天秘密呢?…………本书延续最火的盗墓小说,鬼吹灯,以其背景设定为依据,然后推演出一幕更为惊险的探险历程,与以往盗墓题材不同的是,本书引入了大武侠概念,剑走偏锋,将盗墓小说引入另一个境界.喜欢武侠的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剑气纵横的豪气,喜欢爱情的可以从这本书中看到凄美动人的爱情.近年来盗墓小说方兴未艾,大行其道,本书顺应潮流,顺时而动,书中更是添加了各种流行元素,诸如风水,玄学,盗墓,灵异,探险等等,更是将武侠小说的笔法融入其中,另辟蹊径。开了新派盗墓奇侠小说的先河。——魁星踢斗,2009年新派盗墓奇侠小说的开山之作!——
  • 邪恶总裁狂追妻

    邪恶总裁狂追妻

    “小妹妹,坏哥哥告诉你哦,做着这种羞羞的事情,警察是不会管的,他也不敢管。”某男坏笑的看着抱着枕头的人说到。“……”
  • 丑皇

    丑皇

    黑暗中有的不只是恶魔,也有比恶魔更恐怖的小丑!——丑皇
  • 狐过

    狐过

    是狐狸的过往,也是狐狸的过错,错将心意付诸一人,错将心思专于一身。千年前为情所伤的九尾狐狸小七,又一次遇见了千年前的爱恋,一人一妖将会如何再次面对爱情?相遇,只是开始;分离,也不是结束。觉醒的,不仅仅是千年前的回忆,还有狐之一族的责任,和九天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