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8900000024

第24章 功过突出的隋炀帝

历史反光镜

这又是一位臭名昭著的昏君。桀纣之后,恐怕再无人能出其右。普及范围之广、知名度之高,都居高不下。他举国之力,把一个繁富的大隋朝拿来做了一场豪迈的赌博,输得轰轰烈烈。李密起兵后,用一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交代了他的“功绩”。从此,隋炀帝“扬名”历史,“成功”地遗臭万年了!

隋炀帝的罪名很多:横征暴敛、奢侈无度、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奸污胞妹、调戏庶母、鸩杀皇父……后人在真实事件之上的“适当”夸张,让隋炀帝杨广变成了一个面目可憎、不折不扣的混蛋。而他作为晋王出场时,却还是一个年少英才的皇子。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十三岁时被封为晋王。并做了并州的总管,拱卫京城。杨坚为了让儿子得到锻炼,日后能担大任,让很有才干的大臣王韶担任杨广的辅臣。隋炀帝年少好学,善诗文,后代文人对他诗篇的评价极高,赞其“颇有魏武之风”。

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时,刚二十岁的杨广是统帅,但真正领兵作战的是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灭掉陈后,进驻建康,即现在的南京,杨广表现得很有气度:杀掉了陈后主陈叔宝的奸佞之臣,封存府库,不贪钱财,最后将陈叔宝及皇后等人押回京城。灭掉陈后,杨广进封太尉之职。

此后,杨广也是屡建战功。其中,在公元590年,奉命到江南任扬州总管,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乱;公元600年,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其他皇子所没有的。

争夺储君

从杨广夺储这件事看来,杨广是个很有心机的人,而且还能为了成大事忍耐,非常晓得“先苦后甜”的道理。

杨坚最早立长子杨勇为太子。而杨广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丧气。他有沙场临战的功业和威德,也有缜密的心机。为此,杨广一方面争取父皇母后的信任和欢心,另一方面又广结党羽、收买人心。

隋文帝开始非常信任太子杨勇,也悉心加以栽培。为了让太子成才,成为一个合格的储君,隋文帝不但让杨勇参与军国政事,还找了很多名臣谋士辅佐他。比如,太子太师观国公田仁恭、太子太保武德郡公柳敏、太子少傅济南郡公孙恕、太子少保开府苏威等。后来,隋文帝又把朝廷重臣李纲推荐给杨勇。

在这样一种局势面前,杨广是从母亲独孤皇后那里“下手”的。当年独孤皇后与隋文帝杨坚结婚时,曾经让隋文帝许下诺言:不让别的女人给他生孩子,也就说不能纳妾。隋文帝答应了。而独孤皇后一生,都是位“一夫一妻”制的坚决拥护者。即便是隋文帝称帝以后,也死守着这个规矩不放。虽然后宫里放着许多美女,隋文帝却一个也不能碰。有一次隋文帝趁独孤皇后生病的“机会”,临幸了前朝叛臣尉迟迥的孙女。独孤皇后知道消息后,在隋文帝离开的第一时间,迅速地把人打死了。隋文帝事后很生气,觉得自己一个皇帝,连“临幸”一个宫女的权力都没有,很没有面子。也觉得皇后行事太狠,一怒之下“离家出走”,经大臣多番劝告才回宫。当然,这事两人都有责任。隋文帝当年答应了老婆,当了皇帝又反悔,也不是一点错都没有;而独孤皇后抬手就把人打死,也确实狠了点。而且她不但不让自己的老公纳妾,也不许大臣们娶小老婆,还横加干涉。这就有点过了。人家娶小老婆是家事,又没影响到国家的安定团结,她堂堂一个皇后,却容不得此事。有些纳妾的官员撞在皇后的枪口上,就莫名其妙地遭到了处罚。

不过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感情还是不错的。因而,独孤皇后对隋文帝很有影响力。杨广正是瞅准了这一点,跟老婆萧氏精心导演了一出夫妻恩爱的戏码。

在母亲面前,他只有萧妃一个老婆。而且常常装作很忙的样子,顾不上在家陪老婆。而萧妃则到皇后面前哭诉,说晋王忙于公务冷落她。两人一唱一和,在皇后面前赚了好印象。而且,鉴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向倡导勤俭持家,不喜奢华。杨广家也布置得非常简朴。独孤皇后非常满意。觉得二儿子不好美色,勤于政务,最重要的是,专宠正妻,很对她的胃口。

与之完全相反的是,太子不但喜欢小老婆、冷落正妻,过日子也有些奢侈。独孤皇后一心想让太子的正妃元氏诞下未来的皇储,结果因为太子不喜欢她、偏宠小妾云昭训,一直没生。倒是云昭训先生了个儿子。独孤皇后知道后非常生气,说:“难道以后要我的孩子向个小老婆生的孩子称臣吗?”后来,元妃死了,可能是抑郁死的。但独孤皇后却认定是太子毒死的。因而越来越不喜欢太子,觉得他德行有亏,不能统治天下。要知道,天底下最厉害的风不是东西南北龙卷风,而是枕头风。隋文帝虽然之前没有对太子不满,但架不住老婆天天在耳朵边念叨,所以也对太子有了情绪。

杨广在父皇母后面前树立正人君子形象的同时,也一直在巩固自己的势力,他结交了宇文述、郭衍、杨约、杨素等大臣。

有一回,杨广代替隋文帝视察兵营,恰逢天降暴雨,兵卒们在雨中操练,有个人举起了一把油布伞为杨广遮雨。杨广一把推开说:“士卒们都在雨中淋着,我怎么能自己躲在伞下呢?”这件看似不起眼的小事被传为佳话。不仅隋文帝欣喜不已,大臣们也都对杨广充满了钦佩与敬重。

杨广还借机在母亲面前诋毁太子杨勇,说太子想谋害他。独孤皇后大怒,更加不喜欢太子。

接着,就时不时有人说太子想要谋反。隋文帝对太子越发不满。

而太子那边,也感觉到了父母对自己态度的转变,也有了危机意识。有一次,隋文帝命杨素到东宫看太子的情况。太子感到危机来临,本来心情就很坏,一见到杨素就破口大骂。而杨素是杨广的人,回去见到隋文帝,肯定不说好话,如实甚至夸张地将太子杨勇的狂躁和不满情绪转述,而后对隋文帝说:“太子恐怕有变!”

独孤皇后这时候也派人去太子处打探。杨广又将独孤皇后的人都收买了,这些人回到独孤皇后那里,也大肆渲染说太子恐怕要造反。独孤皇后又跟隋文帝说了。于是,隋文帝派人时刻监视东宫的动静。惶恐心焦的太子杨勇竟然病急乱投医,据说找了个巫师来算命。这事被人报告给了隋文帝,隋文帝大怒,立即下令禁锢太子和东宫所有人,并让杨素严加审问与太子往来的部分大臣。结果自然是“罪证确凿”。

公元600年11月2日,隋文帝废杨勇。理由有两个:一是生活奢侈腐化;二是昵近小人,委任奸佞。

至此,杨广终于如愿以偿。

后来独孤皇后去世,没了管束的隋文帝杨坚迅速纳了两个小老婆:宣华夫人和容华夫人,尤其宠爱宣华夫人。宣华夫人是前朝陈叔宝的妹妹,长得特别漂亮。可是杨坚毕竟上了岁数,身子架不住折腾,消受不起太多美色。时间一长,就病了。有一次,杨广去看视父皇的时候,看到了宣华夫人。一看之下,就呆了。这美人实在太好看了!竟把持不住,趁宣华夫人上厕所的时候调戏她。宣华夫人不干,并且告诉了隋文帝。病中的隋文帝非常生气,大呼“独孤误我”!传令杨素召让废太子杨勇前来议事,想废掉杨广。

前面已经说过,杨素是杨广的人。结果,废太子没来,杨坚倒不明不白地死了。

604年,杨广即位成为皇帝。

功业卓著

“一统江山”、“修通运河”、“修建东都”、“西巡张掖”、“改革创新”、“三游江都”、“三驾辽东”等可以概括杨广一生所为。

1.登基前完成祖国统一(一统江山)

公元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被拜为隋朝兵马都讨大元帅,统领51万大军南下向陈朝发动进攻,并完成统一,结束了上百年来中国分裂的局面。隋军在杨广的指挥下,纪律严明、英勇善战,一举突破长江天堑。所到之处,所向披靡。而对百姓则“秋毫无犯”,对于陈朝库府资财,“一无所取”。博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扬,“天下皆称广以为贤”。

2.下令修建大运河(修通运河)

隋文帝杨坚曾于公元584年命宇文恺率众开漕渠。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汉代漕渠故道而东,至潼关入黄河,长达150多公里,名广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但随着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修凿的局部运河,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沟通南北水道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大业元年(605年),杨广即位第一年就征发百万士兵和夫役,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公元608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公元610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炀帝杨广开凿大运河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他先后开凿疏浚了由黄河进入汴水,再由汴水进入淮河的通济渠;还有从淮河进入长江的邗沟;从京口(现在江苏的镇江)到达余杭(现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达黄河,向北到达涿郡(现在的北京)的永济渠。这些渠南北连通,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运河。大运河从北方的涿郡到达南方的余杭,南北蜿蜒长达五千多里。

在修运河的同时,隋炀帝杨广命人在运河两岸筑起御道,种上杨柳树。从长安到江都,沿途建造离宫40多处,沿运河还建立了许多粮仓,作为转运或贮粮之所。

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的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

其中,大运河连接的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个文明,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杨广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唐人皮日休曾有诗曰:“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足多。”

也是在大业元年(605年),隋炀帝杨广派杨素等人负责修建洛阳城。当时,每月都有二百万人在工地上劳动,经过一年的努力终于完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里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门办公的地方。再往里,就是宫城,周围有三十里。隋炀帝修建洛阳城,是有统治国家的战略考虑的。当时首都长安在西北面,往东的路不太畅通,影响了国家政令的畅达。洛阳则处在国家的中心地带,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巩固国家。还有,在长安的时候,各地的粮食运往长安要费时费力,白白浪费。到了洛阳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粮食,减轻了百姓负担。

3.开拓疆土,畅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

大业元年(605年),隋将韦云起率突厥兵大败契丹,阻止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

大业四年(608年),隋炀帝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范围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并实行郡县制管理。使之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率大军从京都长安(今西安)浩浩荡荡地出发到甘肃陇西,西上青海横穿祁连山,经大斗拔谷北上,到达河西走廊的张掖郡。出行过程中,隋炀帝还曾遭遇到暴风雪袭击。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也大都失散,一行人吃尽苦头。这次西巡历时半年之久,远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意义重大。隋炀帝西巡过程中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进一步促成了甘肃、青海、新疆等大西北地区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隋炀帝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使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隋炀帝亲自打通了丝绸之路,为炫耀中华盛世,隋炀帝在古丝绸之路举行了万国博览会。由于丝绸之路的畅通,不仅使张掖的国际贸易市场更加繁荣昌盛,还促进了中原一带贸易市场的兴起和发展。从此,西域的高昌、焉香、龟兹、疏勒、于阗、康国、安国、米国、吐火罗等国家的商贾使者来往于长安、洛阳一带,络绎不绝。隋炀帝还派司隶从事杜行满出使西域,从安国带回五色盐。又派云骑尉李昱出使波斯,回国时,波斯的使者、商人也随至中原。即使是隋朝灭亡前夕,各国也还臣服于大隋王朝,给隋朝进贡、送贺礼。

隋炀帝在这次西巡中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乃千古名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炀帝除向西北开拓疆土外,还向东南进行了一系列开疆拓土的战争,使大隋王朝东南领土的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等地。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这也为以后唐太宗取得一系列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4.开创科举

隋文帝即位以后,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

大业二年(606年),隋炀帝始建进士科,典定科举制度,这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那时的进士科以考政论文章为主,选择“文才秀美”的人才。《通典》说杨广优先考虑的是个人的品质而不是文才。隋炀帝时还增加了科举录取人数。至公元607年,考试科目已经有了十科。

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冲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抑制门阀的作用;扩大了官吏的来源,为大批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知识分子参政提供了机会;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还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地方豪门世族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手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的稳定。

但是,隋炀帝三驾辽东、三征高丽、三游江都也让民众不堪重负。连年征战,死伤甚大。再加征敛苛重、滥用民力,使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因而引发大规模的叛乱。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摇摇欲坠。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江苏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等缢杀,隋朝灭亡。

隋炀帝是个功过很突出的皇帝。不过,他的“功”都被“过”掩盖了。

帝王术启蒙

两手抓——用智商做事,用情商做人

隋炀帝倒是真做了实事,但就是人缘不好,做人太失败。那么,在外面混,做人还是做事呢?

在外面混,肯定需要真本事打天下。但搞好人际关系,混个好人缘也同样重要。统计表明,事业的成功仅有20%归功于智商,而80%来自情商。也就是说,干得好,不如混得好。工作能力再强,人际交往处理不好,也难打开局面。中国有句古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的就是这个理儿。做人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在职场的发展高度。

职场中,在具备一定的工作技能以后,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往往就是情商的比拼。谁的情商高,谁就更容易得到领导及同事的支持;谁的情商高,谁就能拥有更多的人脉资源与潜在机会。因此,以下为你提供几点开发情商的建议,供参考。

1.培养敏锐的情感感知能力

每个人必然少不了与不同的人打交道,而要使别人接受你、理解你,首要一点就是你必须敏锐地把握不同人的情绪及性格状态。知道对着什么人可以说什么、可以开什么样的玩笑、什么时候可以说什么话,这也是情商素质的最基本的东西。

2.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并让别人清晰感觉到

职场成功的规则之一就是:你希望以后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让别人知道你就是这样一个人。这涉及自我定位的问题。

如果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必须以那一类人的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甚至语言逻辑与别人交往。这种高超的情商模式可以大大加深别人对你的目标的认知、认可,最终助你达成愿望。

3.控制自己的情感,以理性为行为导向

在职场中,一些营销经理无论在提拔新人、下达任务还是赏罚个人上,经常会犯的错误就是容易以个人情感取替职场规则,或者以个人感性判断模糊应有的理性决策。这种私人情感的外溢在某些程度上替代对职场秩序的遵守,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另外,还要注意,切不可以自己的个人价值观强加给别人。你认为好的、对的,不一定能引起别人的共鸣。应该尊重别人的喜好和意愿,以此作为相互交往的准则。如果过于强调自己的想法,容易引起别人反感,也就“切断”了构筑和谐关系的路。

同类推荐
  •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蒙哥马利(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伯纳德·劳·蒙哥马利(Bernard Law Montgomery,1887年11月17日-1976年3月25日),英国陆军元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1943年,参加攻占西西里和登陆意大利,1944年统率盟军进入法国,6月6日指挥盟军进攻诺曼底,取得了诺曼底登陆作战的胜利。后晋升陆军元帅,受封子爵,1946-1948年任帝国总参谋长。
  •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最具影响力的军事将帅(上)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军事将帅。如孙武,地米斯托克利、吴起、孙膑、亚历山大、白起、汉尼拔、西庇阿等人物。
  •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知道点世界名人(中国人文素质必读书全新彩图版)

    本书从政治巨子、军事风流、思想圣哲、文学大师、艺术巨擘、科学巨匠六部分,分别介绍了世界的历史名人。
  •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文坛泰斗的文学家(3)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名人传记丛书)

    林则徐是清朝后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著名的诗人。他自幼就勤奋好学,饱读诗书,这和他的家世是分不开的。相传林则徐的家谱,可以一直追溯到春秋时期。
热门推荐
  • 冷酷校草的绝版腹黑公主

    冷酷校草的绝版腹黑公主

    他,冷酷无情,一直等待着那个她。是一个豪门大少爷。她,迷一样身世,你一样的秘密。
  • Reprinted Pieces

    Reprinted Piec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太阳龙盘

    太阳龙盘

    在茫茫冰川中神秘的太阳龙盘现世,不到两天却被人炸毁一空,始作俑者被处于人类极刑,却意外重生在另一个时空之中,从此,一张无形之手推动着主角开始了毁灭诸天之路!
  • 科尔

    科尔

    科尔,又译高尔(Cole,或Kohl、Kool),是一外国姓氏。通常在英语会串为"Cole",在德语的串法是"Kohl",在荷兰语的串法是"Kool",在美国的德国、荷兰移民后裔亦有使用"Kohl"和"Kool"。
  • 尸话尸说

    尸话尸说

    我跟植物有个约会。白天不说人,晚上莫谈鬼。
  •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现代促销理论与实务

    促销是企业向消费者或用户传递产品或服务信息的一系列说服活动。本书对促销组合的四个方面进行了综合阐述。包括总论、人员推销篇、广告篇、公共关系篇、销售促进篇五部分共十八章内容。
  • 光临

    光临

    至开辟修炼道路以来,各智慧生物为自主修炼纷纷改变体质向人形靠拢,各族交融,空前盛世。之后一群神秘人至云端而下,说服各族,在大陆极东之地共修通天之塔。至此所以人都知道,有大事要发生了。
  • 创业前的8堂必修课

    创业前的8堂必修课

    本书全面解析了创业过程中各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详细介绍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既有理论深度的指导,也有通俗的案例呈现。
  • 丹田手机

    丹田手机

    李明穿越到修仙大陆,发现丹田里有前世的手机,可以百度到最强功法,各种知识,别人藏得再严的秘笈他也能百度到内容,拍照就能鉴定一切。于是,牛了。还有,手机还可以升级成平板等等。
  • 突临末世

    突临末世

    公元2020年的一天,人们像往常一样的活着,可是突如其来的大变动让人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即使残忍与离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