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50100000015

第15章 唐德刚与金庸:在相同的书里"掘"出不同的宝——对《资治通鉴》的不同读法

魏邦良

上海自由作家张远山曾有短暂的教书生涯,有一天上课时,他给学生提问说,请举出一次人生伤心的经验。半天无人应答,后来一个女生站起来,慢慢地说:"读中国近代史的时候。"“1”

倘这位学生回答说:"读《资治通鉴》的时候。"我以为这一答案也是令人满意的。

胡适弟子、著名历史学家唐德刚对《资治通鉴》评价极高,他认为,研究历史,首先要孰读的第一部书就是《资治通鉴》:"我个人在中学时代,'读'了一部《通鉴》,那虽然是一个偶然又偶然的事件的结果,但我却深深感到这偶然中,充满着幸运--我'偶然'地摸上了治学的正途。积数十年的观察和经验,我觉得中国史学家--不管治啥史:世界史、欧美史、通史、断代史、秦汉史、明史、清史、明国史、政治史、学术史。第一部应孰读之书,就是《通鉴》。"“2”

在唐德刚看来,《资治通鉴》好就好在它浓缩了历史的精华:"温公的长处,便是把十七史的精华,并旁采百家,纳于一炉,从而融会贯通之。精读此二百九十四卷,则赵宋以前,诸史精华,尽在其中矣。采精去芜,君实(温公)独任之,毋待足下烦心也。"“3”

唐德刚认为,不光学历史的,只要是学人文学科的,都要以《资治通鉴》为本:

"历史实在是一切人文学科的总根。离开历史,则一切人文学科皆是无根之花,《通鉴》既是诸史精华之荟萃,则《通鉴》也是通向一切诸家经史子集的总枢纽;掌握此一家,则其他诸子百家之杂学,自能脉络畅通,无往不利。

本乎此,我敢大胆地说,《通鉴》一书,实在是诸史之根,百家之门。"“4”

一句话,在唐德刚眼中,孰读《资治通鉴》是做学问的不二法门。

无独有偶,唐德刚的老师胡适也是"读《通鉴》起家的":"'历史'原是他的'训练',而他受'训'期间的看家本领,便是《通鉴》!"

论对《资治通鉴》的熟悉程度,唐德刚远远比不上他的老师胡适--唐德刚能背一句,胡适就能背一段。原来,胡适从十一岁时,就"啃"过《通鉴》。胡适"啃"过《通鉴》,显然从中获益多多,但他给很多学生开过不少必读书,却恰恰漏了这本重要的《资治通鉴》,对此,唐德刚也是深为不解:"可是那时令我奇怪的便是,我的恩师十一二岁时,便'啃'过《通鉴》(显然获益匪浅),为什么他啃过的骨头,却偏不让那些可以啃,也情愿啃的青少年去啃呢?"

在我看来,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对于做学问的"秘诀",有人愿意一吐为快(如唐德刚),有人只愿意像挤牙膏那样挤一点(如胡适),旁人对此其实无权说三道四。不仅是做学问的"秘诀",像其他一些孤本秘笈,胡适也喜欢"金屋藏娇",秘不示人。鲁迅在给台静农的一封信中曾对此有过批评:"郑君之学,盖用胡适之法,往往恃孤本秘笈,为惊人之具,此实足以炫耀人目,其为学子所珍赏,宜也。"“5”

将孤本秘笈秘不示人,把做学问秘诀深藏于心,这本是各人的自由,无可厚非,但胡适一方面喜欢在各种场合大谈治学经验,开各种必读书目,另一方面,对真正的秘诀真正应该读的书却闭口不谈,这是不是太有点世故了?

唐德刚是胡适的弟子,但这个弟子似乎总喜欢在文章中说一点老师的"坏话",有人(如苏雪林)便指责他是出卖老师的"犹大",其实,依愚之见,唐德刚说起老师毫无忌讳,口无遮拦,这一点,恰恰是得了老师胡适的真传。胡适在一次演讲中对"传记文学"发表过一番高论:"传记文学写得好,必须能够没有忌讳;忌讳太多、顾虑太多,就没有法子写可靠的生动传记了。""中国的传记文学,因为有了忌讳,就有许多话不敢说、许多材料不敢用,不敢赤裸裸地写一个人,写一个伟大的人物,写一个值得做传记的人物。"“6”

胡适在给一些人做传记时,往往不仅写对方的长处,也写对方的短处。他在《章实斋先生年谱》自序中曾说:"向来的传记,往往只说本人的好处,不说他的坏处;我不但说他的长处,还常常指出他的短处。。。。。。。我不敢说我的评判都不错,但这种批评的方法,也许能开一个创例。"

唐德刚正是按胡适所谓"不仅写对方的长处,也写对方的短处"的方式来写胡适的,虽然唐德刚笔下的胡适并非完人,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短处,但却真实、生动,并且也同样伟大。

文革时期,金庸在其主办的《明报》上屡屡对大陆当时的政治局势和政治人物的命运作出大胆的预测,后来事实表明,金庸的预测几乎都是准确的。篇幅关系,这里仅举两例。

1967年12月3日,金庸在《明报》发表《林彪渐露跋扈相》社评,在社评中,金庸对林彪做出如下预测:"北京的军人所以为这小事大举庆祝,当然是林彪在显示他枪杆子的力量,不但是做给刘邓派看,做给周恩来和江青看,也是做给毛泽东看。为什么指战员的决心书不写给毛泽东而写给林彪,其中便大有文章。如果毛泽东目前已然精力就衰,那就罢了,否则林彪此举,定然大犯毛氏之忌,这是'震主'和'挟主'之行,什么时候毛泽东赫然震怒,再来造林彪一反,亦非奇事。"“7”

文革后不久,在一篇《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的社评中,金庸进一步预言林彪没有好下场,将死无葬身之地。当时林彪是政坛炙手可热的人物,金庸竟做出如此惊人的预测,更惊人的是,后来的事实竟与金庸的预测丝毫不爽。

金庸对江青的政治命运的预测也极其准确。1966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文艺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大会"上,江青被任命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工作顾问。其时,江青在大陆政局还是一个小人物,但金庸却预测她将很快成为政坛上的重要的角色。在社评《江青是毛泽东路线的代表》中,金庸指出:"很明显,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在确立江青崇高的政治地位。以后,江青将愈来愈多地作为毛泽东的发言人而宣布各种重要的政策和决定,而毛泽东本人将愈来愈退居幕后。"“8”金庸说的一点不错,不久,江青即登上政坛,呼风唤雨,不可一世,但此时的金庸又发表社评《不知往哪儿躲》,对江青的政治命运做了大胆的预测:"在毛泽东去世后,江青很快就会被逮捕甚至被处死,""江青目前权势熏天,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毛泽东一旦逝世,江青就'不知往哪儿躲'了,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此。

金庸在社评中的预测几乎弹无虚发、神乎其神,令人不可思议,对此,金庸是这样说的:"我写社评时,我说林彪一定垮台,那时他是最威风的时候,我的观点,是因为在中国历史上,接班人基本上都没有好结果,汉武帝手刃自己的太子,康熙皇帝这样厉害,太子的收场也不过如此,当直接威胁到权力时,接班人都没有好下场。"金庸孰读《资治通鉴》,他对政治人物的判断基本都受《资治通鉴》的影响,他曾说:"《资治通鉴》令我了解中国的历史规律,差不多所有中国人也按这个规律的""我读《资治通鉴》几十年,一面看,一面研究。"“9”

金庸在社评中"喜做预测",常常公开对未来事情发展提出明确而肯定的判断,与其孰读《资治通鉴》密切相关。

金庸孰读《资治通鉴》,对中国历史的规律洞若观火,但他既无意对中国历史怪圈的形成作追根溯源式的挖掘与剖析,也不想对文革时期大陆高层的混乱作义正词严的抨击,而是据此大玩预测游戏,一则为小市民提供茶余饭后的谈资,二来满足知识分子关注大陆政治局势的热望。金庸成功了。由于对文革的出色预测与评论,《明报》的发行量在1968年迅速突破12万份,以后稳定在10万份左右。

能从《资治通鉴》里读出"商机",金庸可谓独具慧眼,别出心裁;更让人佩服的是,金庸还能迅速抓住这一稍纵即逝的"商机",将其转换成实实在在的发行量。其目光之敏锐身手之敏捷,丝毫不亚于他笔下的武林高手。

在我看来,唐德刚是个实心眼的"书呆子",他从《资治通鉴》里看出治学的途径,且毫无保留一吐为快;胡适则是个智者,他也从《资治通鉴》看到治学途径,却秘不示人--老师比学生自然要稳重多了。金庸则是天生的商人,居然从故纸堆里读出生财之道。

如果说唐德刚从《资治通鉴》里掘出的"第一桶金"是做学问的途径的话,那么,金庸从《资治通鉴》里掘出的"第一桶金"则是明报暴涨的发行量。

看来,金庸虽是文人(有大量作品为证),也是学者(有博导头衔为证),但就其禀赋与成就而言,他首先应该是一个商人(有寻觅商机的慧眼和把握商机的能力为证)。

说到《资治通鉴》,有两人不可不提,一是胡河清,一是鲁迅。

胡河清是华东师范大学的老师,1994年四月的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从他居住的公寓的窗口跳出,坠地身亡。自杀的前几天,他曾跟他的朋友王晓明说,不愿再去读《资治通鉴》那样的书,那太令人压抑了。

导致胡河清自杀的因素想必很多也很复杂,但《资治通鉴》让他活得压抑恐怕也是诸多因素之一种。

鲁迅的《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的奠基石。该小说中有一段话因振聋发聩而广为人知:

凡事总须研究,才会明白。古来时常吃人,我也还记得,可是不甚清楚。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那么,鲁迅到底是翻开哪本"历史",看出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的呢?或者说,是哪本书给了鲁迅灵感,让他一下看穿中国历史的本质。其实,鲁迅所翻看的这本"历史"或者说给鲁迅带来灵感的这本书正是《资治通鉴》。

鲁迅在给许寿裳信中曾谈及创作《狂人日记》的起因:"后以偶阅《通鉴》,乃悟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因此成篇。此种发见,关系亦甚大,而知者尚寥寥也。"“10”

在我看来,能从《资治通鉴》里看见"吃人",看见中国历史的本相,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读《通鉴》者必须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火眼金睛",一是《通鉴》本身应是真实、可信赖的文本。而真实、不隐恶不虚美正是《资治通鉴》的长处,和《史记》相比,《资治通鉴》更为真实。正如唐德刚所说的那样:"司马光是个小心谨慎的迂夫子,他不像他远房远祖司马迁,那样天马行空,大而化之。正因为他'迂',他小心翼翼,所以他才能用了十九年的工夫,编出这部千古奇书、诸史之根的《资治通鉴》来。"

同样是一本《资治通鉴》,哲人鲁迅高屋建瓴从中看到中国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学者唐德刚触类旁通从中觅到治学的途径;弱者胡河清感同身受痛定思痛从中悟出历史之残酷与现实之无望;而商人金庸则慧眼独具从中找到发财之道。

由此可知,就阅读而言,读什么固然重要,怎样读同样重要。

注释:

“1”引自余世存编:《非常道:1840-1999的中国话语》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出版第227页

“2”“3”“4”引自唐德刚著:《史学与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55、156、157页

“5”鲁迅著:《鲁迅全集》第十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102页

“6”引自胡适著:《丁文江传》海南出版社2002年出版第281页

“7”“8”“9”引自傅国涌著:《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出版第208、207、210页

“10”引自鲁迅著:《鲁迅全集》第十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出版第353页

同类推荐
  • 不想讨好全世界

    不想讨好全世界

    我们生活中总会遇到一些人,他们看起来毫不起眼,在人群之中常被忽略,但他们存在着。你仔细听他们的故事,大起大落大离大合,这些小人物不是特别爱惜自己,不求别人的认可,但会把人性中最悲天悯人的部分发挥到极致。像忠诚、守信、重诺、尽责这些我们以为很容易就能做到,其实做起来很难的事,这些人却可以用一生坚持却从来不用谁认可。那些我们曾经推崇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不仅仅是故事里的情节,而是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这本书,让我们不好意思再把那些卖力的执著当成笑料和讽刺,让我们每个人不再盼望别人当好人,自己不再戴着面具做人。在这本书里和一群小人物不期而遇是幸福的。世界这么美好,根本不用讨好。
  • 最流连,烟火人间

    最流连,烟火人间

    《最流连烟火人间》是一本涵盖了饮食、读书、旅行、品茶等在内的心灵随笔。也是心灵随笔作家李丹崖一年沉淀的最新力作。俗世匆忙,读她,能让你慢下来;人心躁动,读她,能让你静下来。修身养心,不可错过。
  • 花吹雪

    花吹雪

    回想起来,我可能是一个受古书旧书浸太深太重的文人,我更喜欢中国传统文人那种疏朗和纤婉的情调,那种芭蕉绿竹的情调,那种古琴古萧的情调,那种唐风宋雨的情调。
  •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

    《第三只眼睛》为中国文联下属的大众文艺出版社“2012年作家自选集”丛书之湖北作家熊尉东的评论随笔集,收录熊尉东近年来在报刊、网络上发表过的时评、随笔近50篇。作者以独特的眼光和深层次思考,客观理性地剖析了近几年来的一些社会热点事件,倡导以一己之力,努力做生活的“在场者”和社会的“建设者”,而少一些盲目的抱怨、回避或跟风。该书的另外一部分随笔小品,写出了作者对人生和生活的一些体验、感悟。
  •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十八岁,我有勇气独自旅行

    《18岁,我有勇气独自去旅行》是一本主打“成人礼”概念的游记、小说、图文集。精选适合18岁学生独自旅行的国内景点或城市,并配以当地为背景的小说,搭配景点介绍的形式,让读者们可以够鼓起勇气,行走领略我国的好山好水。本书整体定位为积极向上,充满青春朝气及正能量。旅行是一种病,当你把身边的人都传染了,而你自己根本不想从中跑出来。人生,是一次充满未知的旅行。去了不同的地方,看了不同的风景,知道了不同的事,感悟了不同的人生。
热门推荐
  • 本尼迪克特文选

    本尼迪克特文选

    思想者往往在压制和束缚中呼吸,但思想者的思想却永远是自由的。即使思想家的生命结束了,但思想的种子却会留下来。总有一天,这种子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万古长青。《思想者的足迹》是一套有着深邃的科学与人文思想的丛书,所选书目皆是对其所处时代与人类文明进程有着重大影响的著作,语言流畅,用词审慎。我们编撰本丛书,旨在带大家走进思想者,感受思想者所具有的独特的智慧魅力。也希望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得到更多的启发,吸取更多的科学、人文精神的养料。
  • 罪与玫瑰

    罪与玫瑰

    讲诉一个在充斥着罪与爱的世界里,一段黑暗与拯救的故事。序幕比较虐人,可以以后再看,另外喜欢卡牌游戏的请一定不要错过这个作品。
  • 紫狐天下

    紫狐天下

    前世,她是世界缔造者,他只是一届小仙。今生,他是高高在上的仙界至尊,她只是逃亡寻仇的小妖。本无交集,却被红尘之缘束缚。爱的越深,恨得越深,当她堕入深渊,他才知晓何为珍惜。“墨尘渊,记得你如今的选择!”她回首一笑,走入混沌,徒留他茫然在地......
  • 五星饭店

    五星饭店

    潘玉龙凭借实力考入知名五星饭店——万乘大酒店。恰在此时,刚刚失去了父亲的韩国时代公司法定继承人金至爱为了躲避集团内部权力斗争和家庭财产继承纠纷入住了万乘大酒店。一个阳差阳错,潘玉龙成了金至爱的贴身管家,负责她在酒店的一切生活。涉世不深又处于四面楚歌之中的金至爱在唯一的亲信被对手陷害之后,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潘玉龙身上,潘玉龙被卷入了一场异常残酷的帮派与利益的斗争之中……
  • tfboys之杉杉来了

    tfboys之杉杉来了

    当可爱漂亮的单纯小绵羊——薛杉杉遇上高冷霸道的帅气大boss——王俊凯时发生了小绵羊pk大boss的故事……
  • 天阵师

    天阵师

    世界之初的第一个种族最老而神秘的阵族,被外域之域的七大家族所伤现仅剩公子一人他势必为阵族报仇势必以一人之力对抗数以万计的敌人切记:不要被欲望,蒙蔽了双眼。。。
  • 超级至尊狂暴升级

    超级至尊狂暴升级

    升级!狂暴升级!让喜欢升级的朋友们一起来吧!
  • tfboys之转身只为邂逅你

    tfboys之转身只为邂逅你

    奈何桥上,三生石旁,少女望着桥下的少年,美眸中竟是无奈,和迷茫,桥下的少年也望着少女,妖孽的桃花眼里净是冷漠。少女喃喃道:“王俊凯,你爱过我吗?”少年微微一愣,但没有回答。他何曾不爱她?但是为了她,他也只好放手,却殊不知,他早已成了她的全世界……“呵……”少女笑了,自己为他付出了这么多,没想到,却是这样。彼岸花在这时开的更艳了,而少女和少年却沉默不语。“王俊凯,若早知今日,我定不会爱上你!”说罢,她转过身,跳了下去。“不……”少年绝望的喊着,可惜少女却再也听不到了……*啦啦啦啦啦,这里是百小合,这是我的处女作,欢迎大家进读者群来嗨皮,来向我提提建议,群号:290740418,蟹蟹咯
  • 穿越之三国异界

    穿越之三国异界

    一位20世纪的大学生,因意外穿越到了三国世界,在哪里开始了他艰难的三国历程。在一开始,他没有地盘,没有兵马,也没有人才,又有什么关系呢?他有一个有超级召唤的系统,历史猛将任他差遣!想看历史穿越的同学们尽管来吧。想多了解的朋友加群:568969455。谢谢大家支持!
  • 冥亡神祭

    冥亡神祭

    一道孤心风,一口恩怨泉。一句灭世誓言,一生救死扶伤。本欲当英豪,世逼做小人。冥亡神祭,天灭地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