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7900000086

第86章 房玄龄孜孜以求

房玄龄的确是一代贤相,为国为民尽心操劳,为唐太宗出谋划策,治理国家,可谓鞠躬尽瘁。大唐盛世,“贞观之治”的繁荣的到来,其功不可没。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唐太宗任命房玄龄为中书令。这一年的九月,唐太宗对朝中官员论功行赏,并让陈叔达在殿下唱名示之。结果,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功名列第一,房玄龄封爵邗国公,食邑1300户。其余大臣,皆依次封拜。

封赏完成,唐太宗说:“朕论卿等功劳,定封邑,恐不能尽当,不要讳言,请为朕各自言之。”

淮安王李神通出列说道:“陛下,臣举兵关西,首应义旗,今房玄龄、杜如晦等专弄刀笔之事,功居臣上,臣窃认为不妥。”

唐太宗说:“义兵初起,叔父虽首应,也不过是为自脱其祸。及窦建德吞噬山东,叔父全军覆没;刘黑闼卷土重来之时,叔父望风而逃。房玄龄运筹帷幄,坐定社稷,论功行赏,固然应居于叔父之先。叔父,国之至亲,朕虽无所爱,但也不可以拿私恩滥封叔父。”

淮安王李神通惭愧而退,其他大臣便相互宽心说:“陛下至公,即使淮安王也不偏袒,我辈还有什么话可说。”

房玄龄为人非常谦虚谨慎,对于论功行赏之事深为不安,便面奏唐太宗说:“陛下,臣功第一,心不自安。”

唐太宗不以为然地说:“昔汉高祖封赏大臣,萧何居诸臣之先,卿即朕之萧何也,功列第一,理所应当。”

房玄龄叩头谢过,又对唐太宗说:“陛下,秦府旧人未迁官者多矣,他们都抱怨说:‘辈奉事陛下左右多年,今论功行赏,反而居前太子、齐王府大臣之后。’臣认为不大妥当,应当给他们加封适宜的官爵。”

唐太宗说:“王者至公无私,因此能服天下人之心。朕与卿等每日所衣所食,皆取之于民,所以设官定职,是为了百姓,当选择贤能之人而用之,岂能以亲旧为先后哉!新而贤,旧而不消,又怎能舍新而取旧乎?”

房玄龄听了唐太宗的一番宏论,心中赞叹:真英主也,想着想着便脱口而出:“英主在上,乃社稷百姓之福。”

不久,房玄龄进位尚书左仆射,监修国史,更爵魏国公。唐太宗对房玄龄说:“公为仆射,理应为朕广求贤材,听说公日阅牒讼数百,岂有暇为朕求贤人哉!细小事务归左右丞,大事公预之即可!”房玄龄深以为然,感激唐太宗如此关心自己,更加为国事日夜操劳。

有一天,唐太宗与房玄龄讨论为政之道,房玄龄说:“为政之道,应当用法宽平,早晚尽心,恐一物失其所。闻人有善行,如已有之。不以求全而责于人,不以己之所以衡量他人之短。”

唐太宗说:“公言甚是,朕以为为政莫若至公。昔日诸葛亮流放廖立、李严于南夷之地,诸葛亮卒后,廖立、李严悲哭不已,非至公能如此乎?朕非常仰慕前世之明君,公不可不效法前世之贤相也。”

房玄龄等人回答说:“臣等谨遵陛下旨意,尽心效力。”

贞观三年(公元629年),房玄龄、王硅以宰相身份主持评议百官政绩,治书侍御史权万纪觉得不公,便上奏唐太宗,请求治房玄龄、王硅之罪,唐太宗派侯君集推问此事。魏徵上奏为房玄龄,王硅辩护说:“玄龄、王硅皆朝廷旧臣,素以忠直为陛下看重,多所委任。其所考评之人,数以百计,怎能没有一二人不当者?察其情形,非为阿私所致。若推问出确有其事,陛下还能委之以重任吗?而且权万纪自身也在考堂之上,其身不得考,便有如此陈论。此正欲激陛下之怒,非竭诚为江山社稷计耳。”唐太宗才释而不问。

贞观四年(公元630年)秋天,唐太宗问房玄龄:“隋文帝是个怎样的皇帝呢?”

房玄龄答道:“隋文帝勤于政事,每临朝,常至日头偏西,五品以上官员皆引坐论事,性虽不甚仁厚,也算得上一个励精图治之主。”

唐太宗说:“公知得其一,不知其二。隋文帝事皆自决,是不信任群臣。天下至广,就算一日万机,劳神苦形,也不可能做到事事妥切。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委之以官,使之思天下之事,经由宰相审核,而后奏闻即可。有功则赏,有罪则罚,谁敢不竭力尽心,如此则天下何愁不大治乎?”

房玄龄说:“陛下知用人之道,使人人谨奉职守,尽其才能,过文帝百倍。”

唐太宗说:“公以宰相之职,助朕处理政事,自今而后,凡朕所下敕诏有不合时宜者,皆应奏明,不得阿从。”

房玄龄说:“臣遵旨。”说罢,告辞退出朝廷。在当时,众位朝臣对房玄龄尽于职守,无不由衷地佩服,唐太宗更加看重他,屡屡褒奖。

有一天,唐太宗宴请群臣,正值气氛热烈之时,唐太宗对王硅说:“卿精于鉴别,善于谈论,卿为朕品评房玄龄以下诸大臣,且自谓与他们相比如何。”

王跬起身离席,答道:“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才兼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李靖;敷奏详明,办事公允,臣不如温彦博;耻君不及尧舜,以谏争为己任,臣不如魏徵。然疾恶好善,激浊扬清,也是臣之微长。”

唐太宗深以为然,大臣们也深服王硅精辟的评论,而王硅对房玄龄的品评则最为精当。身为宰相的房玄龄,从方方面面总理朝政,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秋天,唐太宗问房玄龄:“帝王创业与守成哪一个更难?”

房玄龄答道:“草创之时,与群雄并起,角逐天下,经几番苦战,才使他们臣服而拥有天下,臣以为创业难。”

魏徵反对他的观点,他说:“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而失之于安逸,臣以为守业难。”

唐太宗说:“玄龄与朕共取天下,出百死而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朕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以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谨慎处之。”

房玄龄拜谢道:“陛下既出此言,乃四海之福也。”

即使房玄龄忠心耿耿,但也有人对他不满,出言诬陷他。同中书门下三品宋国公萧踽,性格狷介,与群臣多不合。他见房玄龄深受唐太宗赏识,便心生妒恨,借机向唐太宗进谗言说:“房玄龄与中书门下诸位大臣,朋党不忠,陛下不知详情。他们执权顽固,只是未反罢了。”

唐太宗说:“卿言太甚!人君选贤才以为股肱心膂,当推诚以待之。人不能求全责备,应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朕虽不聪不明,还不至于不知善恶好坏吧。”

萧璃听了唐太宗的话,十分羞愧,内心不自安,唐太宗念其有功,不忍加罪。唐太宗对房玄龄的信任,由此可见一斑。

后来,房玄龄因微过被遣,归于府第。褚遂良上奏说:“房玄龄自义旗初建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今玄龄并无不赦之罪,岂可弃之!陛下如果嫌其衰老,可讽劝使之退休,不可以微小过失而弃数十年之勋臣。”

唐太宗觉得褚遂良说得有理,便有些后悔,赶忙派人召回房玄龄。但很快又因一点小过失,房玄龄再次被谴,归于府第。不久,唐太宗临幸芙蓉园,房玄龄听说之后,急忙让子弟洒扫庭院,告诉他们说:“皇上的乘舆马上就会来到。”房玄龄的子弟十分疑惑,以为他老糊涂了。就在这当儿,唐太宗果然来到房玄龄的府第,载之还宫。

相传,当时京畿一带大旱数十天,唐太宗载房玄龄回宫之后,便下了一场大雨,消了旱情。老百姓欢呼雀跃,说:“此乃陛下优待房玄龄之故也。”因此可见房玄龄在当时百姓的心目中,堪称贤相,深受人们的爱戴。

房玄龄虽身居相位,名贯天下,却从不居功自傲,更不贪权图利。唐太宗曾经召集大臣,讨论世袭之事,并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更爵梁国公。唐太宗之所以要封房玄龄为宋州刺史,目的是为了让房玄龄的子弟世袭。但房玄龄觉着自己身为宰相,应为众大臣作出榜样,不应贪图功名,便上奏唐太宗说:“陛下,臣已身居相位,又封宋州刺史,这样恐使大臣们追逐名利,惑乱朝政,臣以为不妥,请陛下先罢臣的刺史职位,以正大臣视听。”

唐太宗深以为然,便依了房玄龄的奏折,只封其爵梁国公。房玄龄辞掉了宋州刺史之后,朝中大臣纷纷仿效,辞去能世袭的官职。唐太宗十分感慨地说:“上行下效,朝中大臣今日能如此行动,皆玄龄之功也!”

后来,房玄龄加太子少师,当他初到东宫见皇太子时,皇太子欲拜之。房玄龄慌忙躲避一旁,坚辞不受。东宫的诸色人等,见当朝宰相如此谦虚恭谨,不由得暗中称赞,皆言他是亘古未有的贤相。

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房玄龄进位司空,仍旧总领朝政。房玄龄觉得自己居相位日久,极宠隆极,累次上表辞位。唐太宗遣人对房玄龄说:“辞让,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国家赖公已久,一日而去良佐之臣,朕犹如亡去左右手一般。公筋力犹健,精力未衰,再勿辞让。”

但作为个人,房玄龄有时太过依从于唐太宗,这是他的不足之处,不如魏徵敢犯言直谏,魏徵就此也曾批评过房玄龄。

有一次,房玄龄与高士廉在路上碰到少府少监窦德素。当时,窦德素正主持修缮北城门,房玄龄一见到他便问:“北门近来修缮的怎样?为什么要劳民伤财呢?”

窦德素将此话奏给了唐太宗,唐太宗闻奏大怒,指责房玄龄说:“公只须知南牙政事即可,朕修缮一下北城门,与公何干?”唐朝的宰相议事处位于宫城南边,所以称之为南牙。

房玄龄见唐太宗怒不可遏,敢忙拜谢。魏徵上奏说:“陛下,臣不知陛下为何责备玄龄,而玄龄又为何而拜谢?玄龄为陛下的股肱耳目,于朝内朝外之事无不应知者。如果修缮北城门乃为善举,那玄龄就应助陛下成之;如果不是善举,那玄龄就应请陛下罢之。玄龄问于主管之人,于理应当。臣实不知何罪而责,又何罪而拜?”

唐太宗、房玄龄听了魏徵的谏言,都觉得自己犯了错,赞叹魏徵耿直。唐太宗罢了修缮北门之事,房玄龄则对于朝中之事更为谨慎。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虽然房玄龄也不免身有过错,但毕竟是瑕不掩瑜,于大政方针无不表现出一个大唐贤相的政治风度。

贤相遇明主,明主遇贤相,齐心协力,治国有方,国泰民安,出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也是必然的。对于执政者来说,选拔贤才能人为自己的左右手,至关重要。君臣和,则万事兴。

同类推荐
  • 诸葛亮传奇

    诸葛亮传奇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国家陷入了分裂割据局面。一介布衣刘备,自称是汉室血缘,中山靖王刘胜以后,流离失所,戎马终身,最后在诸葛亮的全力辅佐之下,才建立了蜀汉政权,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北宋辽金风云人物大观

    本书分帝王后妃宫廷人物、文臣武将、起义领袖人物、文化科技思想人物和社会民间人物四类。
  •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5)

    世界最具英雄性的军事将帅(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汪精卫第2卷:粉墨登场

    提到汪精卫,大多数人想到的就是两个字——汉奸!汪精卫在中国是一个完全被否定的人物,甚至被认为是中国人的耻辱。因此现在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中,把汪精卫从辛亥革命和国民党的历史中完全抹杀,只是抗日战争的历史中实在无法抹杀汪精卫的存在,才简单地提到了汪精卫和他的维新政府。这种出于主观愿望而随意修改历史的作法,使国人对历史产生了错误和虚假的理解。重新去纵观汪精卫的一生,历史不仅仅是记录事件,还需要真实、公正、客观。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热门推荐
  • 错吻99次:总裁的替身新娘

    错吻99次:总裁的替身新娘

    前世,她是富家千金,但被未婚夫和闺蜜虐待致死。幸好得以重生,这一世,她定要将那些欺她辱她的人,打入万丈深渊!他是腹黑总裁,天骄之子,他对她一见倾心,二见深情,他愿用一颗赤子之心,护她平安安康。
  • 丐神在世

    丐神在世

    这是关于一个乞丐在将要死去的故事,但一个黑衣人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使他从一个乞丐变身成为一个犹如武神在世,天神下世般的存在。。。然而黑衣人给他的第一个任务却是保护一个大小姐,大哥,咱这是丐神在世啊,你懂个屁,丐神也是要泡妞的!可咱这冷淡的性格还怎么泡妞啊!你懂个屁,反正写都写了,你能拿我如何?。。。
  • 嘴角有风吹散年华

    嘴角有风吹散年华

    一路走来,她,像一只飞舞的灰蝶,又像一瓣凋零的樱花。若谈青春,她是一片雪花,飘落在苍烟蔓草间,热泪盈怀,却始终不肯融化……遇见用了许多年,忘却只有一刹那。转眼经年已过,物换星移。铅华褪尽,她低眸浅笑,瞥见他在回头。
  • 天赐皇妃

    天赐皇妃

    【全本免费】【正文已完结】她只是一个现代养出来的活泼小白,没想到爬个泰山穿越到古代金光绕体成为神女他是英明睿智的帝王,运筹帷幄却被小女子偷了心。他一心想着称霸,她却念着回家。一朝棋成,他和她,却早已放不下。Ps:本文纯小白文,男女主身家清白一对一,无大虐情节欢喜结局。
  • 重生之披上天使袈裟

    重生之披上天使袈裟

    前世,她骄纵,蛮横,无理,亲手将自己的青春埋葬,最后众叛亲离。于是,死,成了她最后的归宿。重生,她反。套上那如天使般的外皮,又称,面具。可谁又知道,这如天使的外表却隐藏着一颗比恶魔还要狠毒的心呢。重生了呐,可不小心变成了一个变态了呢。所以啊,曾经的那些人,请你们将心脏,虔诚地送给我呐。
  • EXO之心心相印

    EXO之心心相印

    女主和EXO的唯美爱情故事。女主特别强大,男主不用说了,你们都懂(^_^)……………………………
  • 玄要篇

    玄要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斗罗大陆之冰火之恋

    斗罗大陆之冰火之恋

    她,被族人视为灾星,忍受着痛苦,在自己的家乡—圣冰岛,忍受人们那奇怪的目光生活了12年,而在她12岁之后,她的命运能否改变呢?当她遇见他,在他们身上又会发生什么呢?
  • 楠洋

    楠洋

    没有青梅没有竹马,在青春的道路上总会遇到一个让你记忆的深刻的人并深刻映在你的脑海里也许没有初恋时的懵懂无知也没有在恋爱时的轰轰烈烈,而你却挥之不去……
  • 回忆当年从军过往

    回忆当年从军过往

    当我再一次踏入离别已久的小路时,我终于,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再次回到儿时的着落点,还记得六十五年前,一次意外让我家破人亡,当我再次回来时,就只剩下那古老的房子了,摸着那一切,却勾勒起以前的痛楚和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