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5000000057

第57章 孤独

〔美〕亨利·大卫

在这美妙的黄昏,我的身心融为一体,大自然的一切尤显得与我相宜。

夜幕降临了,风儿依然在林中呼啸,水仍在拍打着堤岸,一些生灵唱起了动听的催眠曲。伴随黑夜而来的并非寂静,猛兽在追寻猎物。这些大自然的更夫使得生机勃勃的白昼不曾间断。

我的近邻远在一英里开外,举目四望,不见一片房舍,只有距我半英里地的黑魑魃的山峰。四周的丛林围起一块属于我的天地。远方邻近水塘的一条铁路线依稀可辨,只是绝大部分时间,这条铁路像是建在莽原之上,少有车过。这儿更像是在亚洲或非洲,而不是在新英格兰,我独享太阳、月亮和星星,还有我那小小的天地。

然而,我常常发现,在任何自然之物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天真无邪,令人鼓舞的伙伴,对于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人来说,永远没有绝望的时候。我生活中的一些最愉快的时光,莫过于春秋时日阴雨连绵蚀守空房的时刻。

人们常常问我:“你一个人住在那儿一定很孤独,很想见见人吧,特别是在雨雪天里。”我真想这样回答他们:“我们赖缸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口·小舟吗?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我们的地球不是在银河系之中吗?”将人与人分开并使其孤独的空间是什么?我觉得使两颗心更加亲近的不是双腿。试问,我们最喜欢逗留何处?当然不是邮局,不是酒吧,不是学校,更非副食商店;纵使这些场所使人摩肩接踵。我们不愿住在人多之处而喜欢与自然为伍,与我们生命的不竭源泉接近。

我觉得经常独处使人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很快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迄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当我们来到异国他乡,虽置身于滚滚人流之中,却常常比独处家中更觉孤独。孤独不能以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来度量。一个真正勤勉的学生,虽置身于拥挤不堪的教室之中,也能像沙漠中的隐士一样对周围一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整天在地里锄草或在林中伐木的农夫虽只孤身一人却并不感到孤独,这是因为他的身心均有所属。但一旦回到家里,他不会继续独处一方。而必定与家人邻居聚在一起,以补偿所谓一天的“寂寞”。于是,他对此感到不可思议:学生怎么能整夜整天地单独坐在房子里而不感到厌倦与沮丧。他没能意识到,学生尽管坐在屋里却正像他存田野中除草,在森林中伐木一样。

社会已远远背离“社会”一词的基本意义。尽管我们接触频繁,但却没有时间从对方身上发现新的价值。我们不得不恪守一套条条框框,即所谓“礼节”与“礼貌”,才能使这频繁的接触不至于变得不能容忍而诉诸武力。

在邮局中,在客栈里,在黑夜的篝火旁,我们到处相逢。我们挤在一起,互相妨碍,彼些设障,长此以往,怎能做到相敬如宾?毫无疑问,相互接触的适当减少决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的重要交流。假如每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一个人——就像我现在这样,那将更好。人的价值不在其表面,我们需要的是深刻的了解,而非频繁却浅薄的接触。

身居陋室,以物为伴,独享闲情,尤当清晨无人来访之时。我想这样来比喻,也许能使人对我的生活略知一斑:我不比那嬉水湖中的鸭子或沃尔登湖本身更孤独,而那湖水又何以为伴呢?我好比茫茫草原上的一株蒲公英,好比一片豆叶,一只苍蝇,一只大黄蜂,我们都不感到孤独。我好比一条小溪,或那一颗北极星;好比那南来的风,四月的雨,一月的霜,或那新居里的第一只蜘蛛,我们都不知道孤独。

(杨建新 译)

同类推荐
  • 宋辽金元诗词

    宋辽金元诗词

    本书选取了国学经典著作中很多优秀的作品及资料,博采各类经典作品的长处,并有所创新,以使得本书风格迥异、卓然超群,相信会给读者带来全新感受。
  •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季羡林散文精选(典藏本)

    学贯中西的季羡林先生的也是散文大家。他在70余年的时间里,笔耕不辍,写出了大量的优秀散文。这些散文,淳朴、隽永、评议、深邃,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本书精选季先生的62篇散文精品,都由季先生生前亲自选定。这些散文,无论咏物、忆旧,还是叙事、写景,均表现出了作者观察事物、认识世事的独特眼光和深刻思想,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给人以深刻启迪。
  •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红色记忆:中东铁路上的中国梦

    中东铁路不仅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进入中国的重要通道,它还是一条革命志士前往苏俄追求真理、探寻救国救民之路的秘密交通线。这条“红色之路”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本书是国内第一部以当年沿中东铁路往来于中国内地——莫斯科的中共早期领袖、革命先驱留下的红色足迹为题材创作的纪实作品。本书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张太雷、周恩来、任弼时、李立三、罗章龙、邓颖超等往来中东铁路时遇到的危险与艰辛,并由众多红色后代披露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往事。这些红色故事当年秘而不宣,如今也鲜为人知。为挖掘这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者历时七年进行采访,走过二十几个省市,寻访过百余人。
  •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拔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

    胥惠民教授《拨开迷雾——对周汝昌《红楼梦》研究的再认识》与杨启樵《周汝昌红楼梦考证失误》、沈治钧《红楼七宗案》同为近年批评周汝昌红学谬误的三部最重要著作。本书立足文本,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对周汝昌以上主要错误观点做了详尽有力的分析批评。周汝昌晚年出版的《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号称是最近真的校订本,本书却通过大量例证,具体分析周汝昌对曹雪芹的原文乱加改动,不懂装懂,破坏《红楼梦》的有机结构,其实是离曹雪芹原本距离最大最坏的一个本子。本书还对周汝昌的方法论和主观唯心论做了深入的分析批评。
  •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外地人眼中的北京人

    散文集。包括:我喜欢北京人,北京口味,小议京菜,朴素的北京人,北京最美的东西,北京房子,冷漠的北京人等。
热门推荐
  • 兰芳之庭

    兰芳之庭

    被奴役的命运降临时,人们会如何应对?兰人妥协了,芳人还在战斗。不起眼的亡国之人,究竟如建立自己的家园,使它成为人们愿意为之效忠之国?孩童们开始传唱起了一首童谣:“兰芳之庭”,无数亡国之人都在默默倾听。兰人和芳人会互相谅解吗?他们会融为崭新的兰芳之人,最后建立起兰人和芳人的祖国吗?兰芳,愿这个国家浴血而生!
  • 遇见的绚烂

    遇见的绚烂

    锺情怕到相思路。盼长堤,草尽红心。动愁吟,碧落黄泉,两处难寻。
  • 穿越之凉尘没瑾

    穿越之凉尘没瑾

    父母是商人,却无暇管教小凉茶,一气之下自甘堕落成为小太妹,遇上迷人的黑道大哥,以为人生从此光亮了起来,却在一次帮派之争中为救黑道大哥成为植物人,从此穿越进一个古代女尊国度,帅哥云集,生活无忧,美男围绕。哎?那个很眼熟,奥,是裴风啊。。。。。。
  • 那个女孩说的话

    那个女孩说的话

    舞蹈大赛冠军的面纱女孩苏潇潇,星途光明一片。却甘愿签下不平等合约,褪去所有光环,只为能和他出现在同一个星空。端木言遇见小路盲后,时常觉得哭笑不得。她一语道破自己的万般无奈。而林雅新的回归,扰乱了一切。披露出潇潇的真实身份,那些未说出的话,被飞机带走再次出现,两人形同陌路的姿态,悲伤了同行人。她说,我们就只能这样了吗?。。。
  • 龙魂传之都市战神

    龙魂传之都市战神

    拳在手,誰与争锋。剑在手,不死不休。龙魂出窍,看我神威,无坚不摧。战神之上,唯我独尊。凌风救了一个看似平凡的老头,实则是叱咤风云的上古战神,随知生活巨变。拳打世家,脚踢门派,净显无尽装逼。
  • 旗南传

    旗南传

    人生而自由,却无时无刻不在囚笼之中。如果生而在囚笼之中,又如何学会自由?编号为093的奴隶实验体,生在帝国的天囚监狱内。带着被改变的人类基因,没有自由的他,开启了一段逆天的强者征途之路。自由,非生而带来,非他人赋予,是自我争取而来。
  • 《新城》

    《新城》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做新城的地方,梁塽、陆离渊、古臻、艾琳、鞠辉等,这些本该享尽青春年华的少年们,却在还未成熟的年纪就要背负家族斗争的命运,最终走向得尽头是阳光是黑暗呢...
  • 金色王朝

    金色王朝

    两个如花似玉的姑娘马丽、蒋晓鹃同时爱上风流倜傥的出身贫寒的李锦,李锦却爱深山里青梅竹马的兰星儿,李锦被国家安全局秘密金融小组选中,成为金融安全机构重点培养对象,不想惹来一连串杀身之祸,几经磨难终化险为夷,在磨难中蒋晓鹃的多次相助终于打动李锦。李锦在工作中因同事的圈套而身陷囫囵,在绝望之中出走美国,从事证券分析及经济情报收集,为掩饰身份他娶了当地一农场主的女儿,场主因做期货失败破产自杀,李锦为其报仇,设计使仇人购买黄金期货损失巨大几近破产。为躲仇家追杀,李锦一家到西部城市廉价的矮平房区,仍未逃过金融对手的追杀……这其中的国仇家恨,爱恨情仇,跌荡起伏,堪称史诗的画卷、耐人寻味。金融之战争演绎神秘而残酷的故事,美女与才子,农夫与村妇,莫一能逃,均透其中,金钱与权力,生与死,世态炎凉均现其中.....
  •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国宝喋血1941

    国宝喋血1941

    抗日战争爆发,故宫国宝南迁后又分三路西迁,其中一路80箱顶级国宝辗转至黔中大山,庋藏于安顺城外的华严洞。1939年7月,从这批国宝中精选出部分文物,远赴前苏联参加1940年1月在莫斯科、1941年3月在列宁格勒举办的“中国艺术展会”(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前苏联;同年12月7日日军偷袭珍珠港)。旋即,引发国内外各方的关注与垂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