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23000000025

第25章 2 组织结构模式

彭罗斯(1959)指出管理诀窍知识和利用它的能力是通过经验获得的。纳尔逊和温特使用惯例这个概念描述了这种机制。通过该机制,以经验为基础的管理诀窍和知识被积累起来,并被用于协调组织成员的行为。引导新成员的学习,将扩张的知识应用于目的和未来资源使用的能力是组织创造经济价值的主要方式。已有的组织文献(Hannan和Freeman,1989;March和Simon,1958;Nelson,1991;Nelson和Winter,1982;Pfeffer和Salanicik,1978)分析了三种价值创造惯例:一是经营性惯例,用于提高生产率的诀窍和知识。二是投资惯例,用于更新目前的资产,并获得新资源以进行扩张和多角化经营的诀窍和知识。三是调适性惯例,用于对新市场机会的反应并引导构建和应用知识的努力。Raymond E。Miles等(1998)认为每种组织形式和结构都是通过建立和使用三种惯例的某种组合以创造获取租金的能力的,这些惯例储存着由松散的关系所支配着的公司不易得到的信息和能力。职能型组织主要通过它的经营型惯例为组织创造价值;事业部型组织既利用经营惯例,同时利用投资惯例来创造价值;而矩阵组织同时使用经营惯例、投资惯例以及调适惯例创造价值的能力,等等。

运用Raymond E。Miles等的分析思路我们可以分析技术范式转变过程中各种组织形式的价值创造能力。矩阵组织所建立的调适惯例是基于企业的渐进性创新基础上的,主要是用经营惯例和投资惯例提高现有资源效率。与矩阵式组织结构相比,灵巧型组织中调适惯例的成分更大,而且这种调适惯例是基于新的知识创造和利用的惯例。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灵巧型组织的经营惯例和投资惯例的利用较少,至少它与职能型组织中的经营惯例和事业部制的投资惯例的利用一样多。超文本组织实际上是灵巧型组织经扩展和深化的一种组织形式,它从知识创新的角度阐释了机械式组织和有机式组织的结合和平衡。

6.2.1 “超文本”组织

“超文本”组织的基础是传统的层级组织和任务团队式组织。层级组织是伴随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而从实践中自发产生的管理组织形式。20世纪层级组织的大量出现与管理层级化的迅速扩散,使得这种组织结构成为管理组织形式的主流。组织层级化是18世纪以来管理组织变迁中所经历的最为深刻的一次转折。工业社会的大规模工业生产与销售比农业生产复杂得多,需要稳定、集中、严密、精确和可量化的管理,层级组织以其强有力的控制能力,完美地、高效率地适应了这样的生产要求,反映了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特征,并且借助于工业化所提供的技术手段不断巩固和完善自己的权力地位。层级组织作为工业革命中劳动分工的产物,是工业社会最终确立的重要标志之一。

层级组织是围绕劳动分工、等级与职能、结构和控制幅度4大支柱建立起来的。由于强调对特定功能的控制和可预见性,在外部条件稳定的情况下,层级组织结构能够极大地提高组织的效率。层级组织的特点是高度的形式化、专业化和集中化,它对组织工作的协调主要依赖工作流程的标准化,因此这种组织结构非常适合高效率地执行大规模的例行工作,在稳定和成熟产业,这种组织结构与其要完成的任务是高度匹配的。但是层级官僚制在提高组织完成特定工作的效率的同时,牺牲了个人的能动性,在不确定性高和快速变化的时期,组织可能出现功能失调症。

层级组织中内生的官僚化、程式化倾向,使墨守成规、因循守旧、阻碍创新、抵制冒尖成为必然选择。一是官僚化运行要求组织成员的行为服从组织规则,表现出高度一致性,因此降低了对组织成员的主观评价或监督,同时使得有关创新项目的主观评价没有机会得到考虑和认可。二是程式化的提拔、晋升成为官僚组织中比现金激励更有效的一种激励方式。组织成员的行为特征趋于同质化,服从于机构的目标,形成共同的官僚文化,从而将具有创新个性的组织成员“筛选”掉。三是资本预算程序官僚化。要求一项投资预算必须严格地经过每个层级的评估和识别,由高层管理者作出最终评估和识别。这种连续识别机制降低了各层级决策者对不熟悉的创新项目通过预算程序的可能性。由于创新项目本身固有的不熟悉性,因此有关创新项目的信息比常规项目的信息更难以交流,甚至使决策者对创新项目产生偏见。四是大型层级组织官僚化往往意味着预算软约束,使决策者或实施者无法通过试错过程选择更高质量的创新项目。因此,官僚化识别程序所确定的只能是技术不确定、程度较低的创新项目,这样必然导致组织在市场和技术迅速变化的不稳定环境中削弱创新。

针对层级官僚制的弊端,任务团队式的组织结构被设计出来。在商业组织中任务团队是一种制度化的团队形式,与层级组织相比,它机动灵活、适应性强、富于动态和参与性,在激发组织成员的创新积极性方面更有成效。任务团队是基于密集和灵活的方式将来自不同单位的员工集合在一起,在许多情况下是为了处理临时性任务,如开发新产品而集中精力实现某一特定目标的组织。任务团队的组织模式也有局限性,由于它不是组织中稳定的、常规的组织形式,完成任务后,团队所创造的新知识和诀窍不容易传授给其他的成员(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1995),因此,就整个组织而言,任务团队对组织持续地、广泛地、灵活地创造知识、运用知识和转移知识并不是适宜的,当组织中有许多任务团队时,它可能由于没有公司层面所设定的目标和远景而出现目标不一致或者目标冲突,从而降低组织的知识创新效率。

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1995)认为基于官僚层级制和任务团队的两分法思维习惯的组织结构二元论的观点,从知识创造的过程来看可能是错误的。在一个组织中,传统的官僚制和任务团队制并不是完全相互排斥的,而是彼此互补的组织方式。经营性组织必须具备在动态和螺旋的过程中反复地活用、积累、共享及创造新知识的战略能力。官僚制在知识的“联结化”和“内在化”方面是有效的,而任务团队更适合知识的“共同化”和“表出化”。也就是说,官僚制更适合活用和积累知识的组织结构,而任务团队在共享和创造知识方面卓有成效。组织应当把追求效率的官僚制和追求灵活性的任务团队有效地结合起来。组织应当是一个能够处理两者矛盾的辩证组织(竹内弘高和野中郁次郎,2006)。经营型组织应当具有两套系统:非层级的自组织系统和正规层级系统。随着组织规模的扩大和复杂性的增加,他们应该同时将公司的整体效率和局部的灵活性进行最大化。野中郁次郎和竹内弘高(1995)提出了一种将官僚制和任务团队制视为相互补充而不是相互排斥的组织结构,即“超文本”组织。超文本是由多层文本构成的,如计算机屏幕上的文本文件由段落、句子、图像、图表等文本文件分别储存组成。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进入多层文本或在各个文本之间进行“穿梭”。像实际的超文本一样,“超文本”组织也是由不同的“层”和情境构成的:业务系统、项目团队和知识库。中间一层是业务系统——执行日常的例行运营。由于官僚制很适合执行例行工作,这一层的结构呈“层级金字塔”形状。最上面一层是“项目团队”层,其中许多项目团队分别从事诸如新产品开发这样的知识创造活动,是从各事业部的各个单位抽调出来集合在一起,在任务完成之前他们只为某个团队工作。“知识库”层位于下方,在以上两个层里创造的知识被重新分类并且重新被情境化,这一层虽然不是作为组织的实体存在,但是它却根植于企业远景、文化和技术中。企业远景指出了该企业应当开发的技术和生产产品的方向,明确企业想要经营的领域。组织文化引导着员工的心态和行动。如果说企业远景和组织文化为企业开发、利用暗默知识提供了知识库,技术则使另外两个层次创造的形式知识得以发挥出来。

组织的知识创造过程是一个能够在三个层次之间进行自如穿梭的动态循环过程。最上一层的“项目团队”层是从“业务系统”层的不同职能业务部门选拔上来的,专门从事组织的知识创造活动。他们的工作由高层管理者所提出的企业远景所指导,一旦项目团队完成任务,他们将在项目期间创造和获得的知识下移到“知识库”,包括将他们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整理成文件并进行分析。将获得的新知识进行重新分类和重构情境后,团队成员再返回“业务系统”继续从事例行的工作。“超文本”组织对官僚制组织和任务团队组织的动态结合使其具有两个传统组织结构的优点。官僚结构通过“内在化”和“联结化”在实施、利用和积累新知识方面卓有成效,而任务团队对通过“共同化”和“表出化”生成新知识至关重要。“超文本”组织将官僚制的效率和稳定性与任务团队的有效性和动态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同时它还增加了“知识库”层,作为“业务系统”层和“项目团队”层产生新知识的“储藏库和交换所”。知识库把官僚制所积累的操作性知识(内在化)、系统性知识(联结化)、项目团队所创造的概念知识(表出化)、共享知识混合起来,对它们进行重新分类和重构情境,使之成为对整个组织有意义的知识。“超文本”组织具有对两种结构所创造的不同知识内容进行不断和动态转换的组织能力。

“超文本”组织与矩阵式结构是不相同的。后者被用来完成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任务,与传统的矩阵结构相比,超文本组织具有以下不同的特点:

(1)在矩阵结构中,组织成员必须隶属于两个部门并向他们报告。在“超文本”组织中组织成员在每一个时点只属于某一个部门并向其汇报。在项目期间成员被分配到项目团队,在其他时间,成员在各自的事业部里。因此,项目成员可以将全部的精力用于项目上。

(2)在“超文本”组织中,组织的知识创造是自然进行流动的,因为每一个结构所产生和表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而矩阵结构不是以知识转换为导向的。

(3)在“超文本”组织中,在不同的“层”之间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段,知识内容的结合更为灵活。

(4)“超文本”组织在新产品开发过程中使其资源和精力更加集中。

(5)“超文本”组织由于项目置于高层管理者的直接控制之下,项目在高层、中层、基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和距离可以被压缩,管理层之间对话可能更全面和更深入,以促进“承上启下”式管理。

夏普公司是一个典型的“超文本”组织。夏普日常的R&D是按照传统的层级组织方式进行的。在传统的层级结构中,技术本部的研究成果转移给各事业本部的研究所,然后再传递给事业部研究所。技术本部提供产品开发的原型产品,事业本部和事业部接受原型,他们有时会被调到技术本部工作几个月以便详细了解和掌握技术本部的研究成果。当研究成果需要被迅速地进行商品化时,技术本部的研究人员有可能被调到事业本部的研究所和事业部研究所工作。在这种层级结构中组织各层次的形式知识得到高效的转移和有效的组合。

当公司开发战略性新产品时,R&D活动采用了任务团队的结构。任务团队的所有的成员调离各职能部门,完全为项目团队服务并接受总经理的直接领导。项目团队在资源的获取和使用上也拥有优先权,每一个事业部都可以提出需要整个公司付出努力的项目进行竞争。

夏普公司界定了“光电子”作为自己的研究和发展领域,在业务层和项目团队依照“光电子”的发展远景进行了重新的分类和情境化形成自己的形式知识库。夏普公司还把自己长期发展所形成的暗默知识“勿要模仿”融入企业的文化中,成为企业创意需求的金科玉律,并影响着每一个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

6.2.2 虚拟网络组织

网络企业增加价值的方法与采用传统组织结构的企业相同,但是网络企业大都是产业链某一环节的生产者,他们能够在经营惯例上更深入,通过调节这些惯例以适应合作者要求,因而也更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网络企业不仅从自己的专业化知识积累中获益,而且他们能够从上下游获得免费的信息而获益。在动态网络型组织结构中,合作企业在运作自己的资源时以及与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联系中大量采用自我管理团队,通过内外的调适机制重叠来节省交易成本。在创新活动中,下游企业常常发起创新活动,网络中的其他上游企业在下游企业的推动下提供定制的产品,分布在产业链上的由众多企业组成的网络企业就可以在任何时候实现所谓的动态专业化,他们从事各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以适应需求的变化。创新给整个网络提供了不断学习的机会并有助于组织内部调适惯例的发展。例如在计算机产业中,专业的半导体设计公司博通公司和恩威迪亚公司自身并不具有实质性的制造资产,而是依靠第三方企业进行产品生产,例如中国台湾半导体制造公司。在这样的环境下,各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主要着眼于改进其狭小的业务领域中的绩效。这就带来多领域的齐头并进的创新格局,每一个领域的创新都会有高度专业化的、特定业务领域的创新者来推动,处于网络之中的企业不再用自己独有的优势占据整个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不再追求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而是力图在一个选定的专业领域做得最好。这种创新活动分散化的好处是将创新的机会带到更接近于具有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地方。最为重要的是,网络对企业来说可以成为实现更新的一个来源,而不仅仅是一个外部威胁(马尔科·扬希蒂和罗伊·莱韦恩,2007)。

创新不能仅仅被视为一项独立的发明,应该将其看成是多种不同发明与现有产品和过程要素整合的产物。有关技术整合的文献指出,一个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产品是大量的各种技术、组件或过程相结合的结果。以图形计算技术的商业化为例,它不是单个组织内部所进行的单项技术开发的产物,而是多方面进步集成的结果。这些进步包括鼠标的发明(Douglas Engelbart的发明成果),图形处理用户界面的形成(施乐公司和SRI公司的多项发明成果)、一组关键的应用软件的成功开发(施乐公司、苹果公司以及一些其他的公司开发),以及分布于该行业的许多企业在半导体元件技术方面所取得的各种技术进步,这些单项发明整合形成了一体化集成方案,完善了个人电脑平台,个人电脑促使一个巨大的、松散耦合的组织群体能够生产出从财务电子数据表到飞行模拟游戏等大量相关的创新产品。微软公司在将其浏览器转变为可独立存在的组件之后,围绕微软平台的独立软件,供应商就可以将微软的浏览器作为组件,整合进自己的产品,提高网络软件的应用能力,从而将互联网的扩散由一个潜在的威胁变成了一个商业的契机。整合是网络组织在重大产品创新中的重要职能(马尔科·扬希蒂和罗伊·莱韦恩,2007)。

此外,由于网络组织可以迅速地整合创新所需要的各种技术资源和补充性资产,它比单个企业独立开发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了(Su Hanchan等,1997)。例如当苹果公司开发它的一种高端打字机时,并不具备制造打字机机械装置的专业技术,而且独立开发这样的打字机需要花费相当长的时间,最后苹果说服打印机市场的领先者佳能公司与它合作,在佳能的帮助下,苹果公司很快地向市场推出了高质量的激光打字机(Teece,1986)。网络企业也可以促使那些单个企业由于缺少必需的其他技术而无法开发成功的新技术能够被开发出来(Mowery、Oxley和Silerman,1998),通过共享技术资源和能力,企业能够扩展其知识基础。网络企业合作进行创新使那些投资规模大、未来产出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创新项目能够进行,因为网络企业能够分担项目的成本和风险(Hagerdoon、Link和Vonortas,2000)。网络企业也解决了把一个技术推广成市场标准的过程中,知识产权私有性与技术标准开放性之间的矛盾,使技术创新的市场价值得以体现。

6.2.3 蜂窝型组织

蜂窝型组织结构的价值创造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对现有资源的利用主要通过自我管理团队,实现单个企业经营惯例的利用以及推进上、下游合伙企业之间的联系节省信息沟通的成本。二是对新资源的利用。蜂窝型组织通过将学习机制嵌入到不断发展的惯例中来最大化实现每个组织的学习。这种组织很少有或几乎没有等级现象,管理人员极少,组织靠不断发展和分享新的知识来创造价值。

典型的蜂窝型组织是技术与电脑图形公司(TGG)。该公司是一家通过良好的企业家能力和项目领导术联合起来的多公司网络。为了满足创新的需要,他们发展出一种具有先进惯例的组织结构。进行每一项新业务的风险投资时,一家TGG公司首先寻找并建立外部的三角关系:一家TGG公司、一个合资者、一家主要客户。然后该公司会和一家或更多的TGG公司建立类似的内部关系。这家项目领导公司在组合了外部和内部合伙公司后,成为一个信息和资源的通道,流向内外的其他公司。TGG的13家公司在任何时候都在进行这样的风险投资。尽管TGG只有200个雇员,但是他们希望每家公司和每个雇员都是企业家或者项目领导,应用最新的经营、投资、调适惯例进行多业务的运作。由于对雇员的充分利用,以及它的外部联合企业使得TGG具有巨大的杠杆效应。TGG的组织结构的核心价值是其不同寻常的创新能力,不断地将每次业务风险投资中获得的新知识融入整体组织的能力。TGG的小公司就像活的有机体的细胞,能进行生命体所有的基本功能活动,他们可以靠自己生存,但是通过与其他细胞的相互作用,他们能够创造更复杂、更具有竞争力的有机体。共同知识和信息在蜂窝企业间以一种类似人体DNA的方式分享,这种方式反映了遗传基因并引导成长。在TGG组织中,成员公司和员工不是靠命令结构,而是通过共同的理解联合在一起。共同的理解是细胞体内所存储知识的自然组成部分,存储知识描述了权利和责任,而且它提出了大部分的内、外互动的经营性惯例和调适性惯例。在TGG组织中,外部合作企业将财务和技术资源带到项目中,这些资源对于TGG不断的学习是非常有价值的。但是这些资源并不是只存储在项目领导企业中,TGG会很快地将这种学习扩展到内部合作企业当中。这样,来自于风险投资的信息和洞见可以很快地融入更大的有机体当中。创新中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从组织所处的生态环境中获得新的能力和用新的能力改造已有的组织。蜂窝型组织的潜在的价值创造机制不但是经营性惯例的使用结果,而且包括整个组织为分享新知识而建立的调适性惯例的使用结果。通过调适性惯例和经营性惯例的结合,TGG获得了通过外部联合企业放大内部资源的广泛能力。蜂窝企业中的每一个细胞都是一个企业家机制,它能够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其他细胞所拥有的资源,以及外部合作者的资源都投入到不断进行的新业务风险投资的长河中,使企业不断滋生新的业务和能力。

与网络型组织相比,蜂窝型组织在新业务和新能力的发展上更富有进取心。尤其适合面临复杂的、变化速度快、破坏性新技术的战略转型的企业。

同类推荐
  • 迎“人”而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9大方略

    迎“人”而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9大方略

    本套书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将人力资源管理分网人之渠、识人之眼、选人之方、用人之道、励人之道、育人之法等9大模块,详细介绍每一模块的方法和标准,让总经理的“管人”难题迎“人”而解。
  •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管事先管人,管人要管心

    曾有一位企业领导说:“过去管理企业我主要管事,可永远有管不完的事,每件事情都需要我决策,每项工作都需要我把关。虽然我不一定比别人专业,但由于我是公司老板,是企业创始人,因此,我必须这么做。可是,我并没有取得满意的管理效果。”后来,这位企业家意识到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他发现自己的做法很愚蠢,事必躬亲是无法把企业做强做大的,必须通过管人达到管事、经营企业的目的。
  • 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学习指南

    生命第一:员工安全意识学习指南

    本书通过生动真实的案例,告诉人们安全的重要性。员工必须培养安全意识,储备好安全知识,学会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方法。每年都有许多人因为事故而失去了生命,我们只有拥有安全知识,才能保证历史不再重演,才能够保证我们的家庭充满欢声笑语。
  • 法家的法术管理:领导者的权与势

    法家的法术管理:领导者的权与势

    韩非子是春秋战国时期韩国的贵族,师承儒学大师荀子。当时,各国都进行过变法,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和法制度已经初具规模。
  •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利率是金融市场中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利率的变化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整个经济生活都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随着管制利率在经济金融领域中所具有的优势逐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消失,利率自由化的呼声逐渐高过了利率管制政策的辩驳。利率应由市场力量来决定,已逐渐成为当今经济生活中的一个共识!深入研究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风险管理问题,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更是商业银行谋求生存与发展的现实诉求。
热门推荐
  • 极限武尊

    极限武尊

    背负着血海深仇,秦岩依靠着一尊黑塔和自己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步的走向武道极限。出生寒门不可怕,只要永不放弃,终究会有一线希望。
  • 异人都市录

    异人都市录

    芸芸众生之中普通却又不凡的人在都市生活的日常故事
  • 六道通天录

    六道通天录

    科技,魔法,修真,不过是文明对法则的探索;炮舰,奥术,神通,无不是生命对命运的挑战……六界,六大族,六道,无尽虚空,孕育过怎样的世界?当科技与神秘交融,它们的结局又会指向何方……ps:欢迎加入书友群六道通天录Ⅰ,群号码:616755525
  • 木与流笙

    木与流笙

    流笙的酒馆在忘川河旁,她有忘忧酒,有可知晓天地万象的法术。可知有有执念的痴人能看见它你,有看见过吗?
  • 迫逆

    迫逆

    一个现代特种兵的灵魂被龙神选中接受了龙神传承,希望能够解救龙神。但是在转生的时候不小心来错了地方。而我们可怜的主人公居然来到只有亡灵的世界里变成了一个亡灵中最最低等级的骷髅,从此他开始了拉帮结派的生活。且看主角怎样在谈笑间,让百万大军灰飞烟灭,怎样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再看主角怎样在百花丛中谈笑风生,让万千少女为之倾倒。“什么?战神,法神很厉害?”“只不过是一个跳梁小丑而已,老子的一个师长就可以一招解决。”“什么巨龙很强大?”“那只不过是老子坐骑的食物而已。”“什么你说众神的军队我打不过?”“笑话老子只派一个师,就可以轻松拿下。”一只训练有素的军队指哪打哪。
  • 情与末凉殇天下

    情与末凉殇天下

    Ⅰ.我情不自禁,爱上你,是因为你的温柔,为什么最后要负我。——皊浠Ⅱ.山崖下,你敢赌的神情那么认真,我不禁动容,最后的放弃是我们的劫数。——南宫璟Ⅲ.我守候你,他负你,你可回头,我一直在等你,你为什么只守他一人,你为何不回头。——顾初凉Ⅳ.你一直追寻她,可你知不知道,你后面,还有我,可回头看我,我一直在你身后。——离殇
  • 狗爷

    狗爷

    明明只是一条狗,可他却活成了盖世英雄!狗爷扛着大夏龙雀刀,一口浓痰就吐在了岛国阴阳师的脸上!”杂鱼,TMD吃了熊粪豹子屎了,敢来爷爷的地盘上搞事请?你也不去打听打听,上次你家主子的妇联来我们这耀武扬威,钢铁侠的面具现在还被我外甥当尿壶呢!你再去问问,那绿皮怪的菊花还疼不疼!“听好了:“九州大地,非请莫入!犯我者,虽远必诛!“
  • 雷行者

    雷行者

    平淡的生活终止在21世纪,新人类的诞生使得权利更迭。拥有各种能力的新人类和平凡的普通人之间有没有可能和平共处?当平凡的人不再普通,这个世界又会有着怎样的风雨变幻?打破21世纪的规则,创造新的世界!所有人都在动荡中为生存奋斗,只有少数人脱颖而出...
  • 鹿晗,允我爱你一生一世

    鹿晗,允我爱你一生一世

    “喂,我重吗?“她把头轻轻靠在他的肩膀上。”重。“他不加思索地回答道。她不满的嘟起嘴,生气地说:“我哪里重了,才90斤好吗?”他笑了,像个孩子般的笑了:“因为背着你,我就背着我的全世界。”可这一切,都被一次误会而破碎。她走了,彻底的走了,再也没有回头。他想她,念她,可是不得不欺骗她。如果这一切都重来,你,还会爱上我吗?本人学生党,第一次写文,文笔不好勿喷
  • 猎杀进化

    猎杀进化

    “猎杀生命,获得积分,一个月之后积分不足100分者失去进化资格。”冰冷的话语在北京时间24:00骤然出现在所有地球人的脑海之中。这是诸神的恩赐,还是恶魔的狰狞?是蜕变的机会?还是险恶的陷阱?没有人有答案,人们只知道当那个声音响起之时,世界已然开始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