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把握投资的步骤
投资决策是企业根据其经营发展战略,将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某种对象或事业,以取得价值增值的活动。由于项目投资往往具有投资金额大、回收期长、面临的不确定因素多等特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能否把筹集到的资金投放到收益高、见效快、风险小的项目上去,将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
投资决策分为六个基本步骤。
1.投资项目的提出
项目投资决策属于企业的战略性决策。在公司高级管理层确定其主要业务和战略目标之后,相关部门提出与公司发展战略相一致的投资建议,如市场营销部门可以提出对现有产品的改进方案,生产部门可以提出以新设备更换旧设备的建议,研究开发部门可以提出新产品的设计方案等。然后,根据各个方案所设计的投资费用的多少,由各个管理层次,包括生产、营销、财务等,对各个投资方案进行初步筛选。
2.拟定投资方案
一个投资项目的实施,有时会有多种方案,为此,可以根据投资目标,从有利于全局的角度对各个可能的方案进行设计,以保证其技术上的先进性、生产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3.预测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
投资中最关键也是最困难的是预测项目的未来现金流量,包括固定资产投资预算、流动资金投资预算、销售收入预算、生产成本预算等。实务中可以采用生产能力估算法、比例法、周转期法等加以测算。决策方案的最终正确与否,取决于现金流量预测的准确性。在预测现金流量的过程中,将会遇到许多不确定因素,如宏观环境、市场价格、销量、成本等等。为此,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对公司的内外环境、竞争地位与长期策略有全面的了解。
4.预测投资风险
任何投资项目都存在风险。一般的决策理论都规定了风险的预测程序,主要是根据投资环境的变化及投资方案本身的特点,采用经验估计及概率统计等方法,简洁有效地预测投资方案的风险程度。
5.根据收益最大化原则选择投资项目
企业进行项目投资的目标必须与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相一致,即最大限度地获取资本的增值。在项目投资决策中,有一系列评价指标用于评估各个投资方案的可行性,但贯穿始终的,应视其能否为企业和股东带来尽可能多的财富。
6.注重项目进行中的监测反馈
在作出接受某个项目的决策后,对投资项目保持持续的跟踪与监测,是其成功的必要步骤。因此,企业应当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对主要投资业务进行严格的监测,制定严格的反馈报告制度,使管理者能将实际进程中的现金流量与预测时的数据进行比较,有助于及时修正,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绩效。如果投资环境和投资需求发生变化,也可及时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包括果断放弃项目,以减少损失。
10.2了解投资评价方法
1.净现值法
这种方法使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所谓净现值,是指特定方案未来现金流入的现值与未来现金流出的现值之间的差额。按照这种方法,所有未来现金流入和流出都要按预定贴现率折算为它们的现值,然后再计算它们的差额。如净现值为正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大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如净现值为零,即贴现后现金流入等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相当于预定的贴现率。如净现值为负数,即贴现后现金流入小于贴现后现金流出,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小于预定的贴现率。
计算净现值的公式:
净现值=∑nk=0Ik(1+i)k-∑nk=0Ok(1+i)k
式中:n――投资涉及的年限;
Ik――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
Ok――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
i――预定的贴现率。
“例”设贴现率为10%,有三项投资方案。
A、B两项投资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超过10%。如果企业的资金成本率或要求的投资报酬率是10%,这两个方案是有利的,因而是可以接受的。C方案净现值为负数,说明该方案的报酬率达不到10%,因而应予放弃。A和B相比,A方案更好些。
净现值法所依据的原理是:假设预计的现金流入在年末肯定可以实现,并把原始投资看成是按预定贴现率借入的。当净现值为正数时,偿还本息后该项目仍有剩余的收益;当净现值为零时,偿还本息后一无所获;当净现值为负数时,该项目收益不足以偿还本息。这一原理可以通过A、C两方案的还本付息表来说明。
年份年初债款年息10%年末债款偿还现金债款余额11200012001320046008600286008609460460048603486048653464600746A方案在第二年末还清本息后,尚有2020元剩余,折合成现值为1669元(2020×0.8264),即为该方案的净现值。C方案第三年末没能还清本息,尚欠746元,折合成现值为560元(746×0.7513),即为C方案的净现值。可见,净现值的经济意义是投资方案的贴现后净收益。
净现值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理论上也比其他方法更完善。净现值法应用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贴现率,一种办法是根据资金成本来确定,另一种办法是根据企业要求的最低资金利润率来确定。前一种办法,由于计算资金成本比较困难,故限制了其应用范围;后一种办法根据资金的机会成本,即一般情况下可以获得的报酬来确定,比较容易解决。
2.现值指数法
这种方法使用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方案的指标。所谓现值指数,是未来现金流入现值与现金流出现值的比率,亦称现值比率、获利指数、贴现后收益―成本比率等。
计算现值指数的公式:
现值指数=∑nk=0Ik(1+i)k-∑nk=0Ok(1+i)k
A、B两项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其收益超过成本,即投资报酬率超过预定的贴现率。C项投资机会的现值指数小于1,说明其报酬率没有达到预定的贴现率。如果现值指数为1,说明贴现后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投资的报酬率与预定的贴现率相同。
现值指数法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进行独立投资机会获利能力的比较。在前例中,A方案的净现值是1669元,B方案的净现值是1557元。如果这两个方案之间是互斥的,当然A方案较好。如果两者是独立的,哪一个应优先给予考虑,可以根据现值指数来选择。B方案现值指数为1.17,大于A方案的1.08,所以B优于A。现值指数可以看成是1元原始投资可望获得的现值净收益,因此,可以作为评价方案的一个指标。它是一个相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率;而净现值指标是绝对数指标,反映投资的效益。
3.内含报酬率法
内含报酬率法是根据方案本身内含报酬率来评价方案优劣的一种方法。所谓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量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量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
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虽然考虑了时间价值,可以说明投资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特定的投资报酬率,但没有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的报酬率是多少。内含报酬率是根据方案的现金流量计算的,是方案本身的投资报酬率。
内含报酬率的计算,通常需要“逐步测试法”。首先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超过估计的贴现率,应提高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如果净现值为负数,说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低于估计的贴现率,应降低贴现率后进一步测试。经过多次测试,寻找出使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即为方案本身的内含报酬率。
根据前例的资料,已知A方案的净现值为正数,说明它的投资报酬率大于10%,因此,应提高贴现率进一步测试。假设以18%为贴现率进行测试,其结果净现值为负499元。下一步降低到16%重新测试,结果净现值为9元,已接近于零,可以认为A方案的内含报酬率是16%。
如果对测试结果的精确度不满意,可以使用内插法来改善。
内含报酬率(A)=16%+(2%×99+499)=16.04%
内含报酬率(B)=16%+(2%×33822+338)=17.88%
年份现金净流量贴现率=18%贴现率=16%贴现系数现值贴现系数现值0(9000)1(9000)1(9000)112000.84710160.8621034260000.71843080.7434458360000.60936540.6413846净现值(22)338C方案各期现金流入量相等,符合年金形式,内含报酬率可直接利用年金现值表来确定,不需要进行逐步测试。
设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原始投资相等:
原始投资=每年现金流入量×年金现值系数
12000=4600×(p/A,i,3)
(p/A,i,3)=2.609
查阅“年金现值系数表”,寻找n=3时系数2.609所指的利率。查表结果,与2.609接近的现值系数2.624和2.577分别指向7%和8%。用内插法确定C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为7.32%。
内含报酬率(C)=7%+(1%×2.624-2.6092.624-2.577)
=7%+0.32%
=7.32%
计算出各方案的内含报酬率以后,可以根据企业的资金成本或要求的最低投资报酬率对方案进行取舍。假设资金成本是10%,那么A、B两个方案都可以接受,而C方案则应放弃。
内含报酬率是方案本身的收益能力,反映其内在的获利水平。如果以内含报酬率作为贷款利率,通过借款来投资本项目,那么,还本付息后将一无所获。这一原理可以通过C方案的数据来证明。
内含报酬率和现值指数法有相似之处,都是根据相对比率来评价方案,而不像净现值法那样使用绝对数评价方案。在评价方案时要注意到,比率高的方案绝对数不一定大,反之也一样。这种不同和利润率与利润额不同是类似的。A方案的净现值大。是靠投资20000元取得的;B方案的净现值小,是靠投资9000元取得的。如果这两个方案是互相排斥的,也就是说只能选择其中一个,那么选择A有利。A方案尽管投资较大,但是在分析时已考虑到承担该项投资的应付利息。如果这两个方案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采纳A方案时不排斥同时采纳B方案,那就很难根据净现值来排定优先次序。内含报酬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应优先安排内含报酬率较高的B方案,如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再安排A方案。
内含报酬率法与现值指数法也有区别。在计算内含报酬率时不必事先选择贴现率,根据内含报酬率就可以排定独立投资的优先次序,只是最后需要一个切合实际的资金成本或最低报酬率来判断方案是否可行。现值指数法需要一个适合的贴现率,以便将现金流量折为现值,贴现率的高低将会影响方案的优先次序。
4.回收期法
回收期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的需要的时间。它代表收回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年限越短,方案越有利。
在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净流入量相等时:
回收期=原始投资额每年现金净流入量
前例的C方案属于这种情况:
回收期(C)=120004600=2.61(年)
如果现金流入量每年不等,或原始投资是分几年投入的,则可使下式成立的n为回收期:
∑nk=0Ik=∑nk=0Ok
根据前例的资料,A方案和B方案的回收期分别为1.62年和2.30年。
回收期法计算简便,并且容易为决策人所正确理解。它的缺点在于不仅忽视时间价值,而且没有考虑回收期以后的收益。事实上,有战略意义的长期投资往往早期收益较低,而中后期收益较高。回收期法优先考虑急功近利的项目,可能导致放弃长期成功的方案。它是过去评价投资方案最常用的方法,目前作为辅助方法使用,主要用来测定方案的流动性而非营利性。
这种方法计算简便,应用范围很广。它在计算时使用财务报表上的数据,以及普通会计的收益和成本观念。
会计收益率=年平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100%
仍以前例的资料计算:
会计收益率(A)=(1800+3240)÷220000×100%=12.6%
会计收益率(B)=(-1800+3000+3000)÷39000×100%=15.6%
会计收益率(C)=60012000×100%=5%
有人主张,计算时公式的分母使用平均投资额,这样计算的结果可能会提高1倍,但不改变方案的优先次序。
计算“年平均净收益”时,如使用不包括“建设期”的“经营期”年数,其最终结果称为“经营期会计收益率”。
10.3洞悉证券投资的风险来源
1.分析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
一个公司经营风险的强弱,可通过该公司收益增长的稳定性与否来分析。公司收益率增长的稳定性越大,投资者预期的股息收益就会越准确,公司经营风险相对也越小。对公司财务状况进行分析也是分析该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此外,在分析财务状况时,还应注意其盈利结构的分析,比如公司的盈利主要由其他业务收入或投资收益获得的,并不能说明在今后几年中这种盈利状态还能保持。总之,对被投资公司财务状况的分析可以列为一个专门研究的领域。
2.把握价格变动趋势
金融资产的价格不光受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其中也包括炒作的因素。西方对于单纯股票价格变动规律研究的也是很多,如K线图、缺口理论等等。通过研究这些理论,把握价格运动的变化规律,对于小企业投资于金融资产有一定帮助。
3.选择合理的投资期
前面我们已经谈过,公司的经营状况从总体上来说呈现一定的周期性。同样,在经济蓬勃发展之时,股市交易活跃,在经济趋于下滑时,股市也较为冷清。而且股票市场和其他市场也呈一种反向变化。在中国,当股市繁荣时,大量资金涌入股市,而邮市相对冷清;股市清淡时,大量资金涌入邮市,于是邮市又火起来。小企业要想进行金融资产的投资,首先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投资时期。
4.投资结构的合理化
俗话说“鸡蛋不要都放在一个篮子里”,股票投资亦是如此。在投资时注意对投资的结构进行合理的搭配,可以有效地降低风险。比如在购买高科技公司股票的同时可以购买一些经营稳健、分红派息稳定的公司的股票,以防止前者股价暴跌时,公司没有其他盈利的金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