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13400000075

第75章 崔莺莺形象分析

崔莺莺的形象自古深入人心,或是为她的命途多舛而不胜唏嘘,或是为她的作假矫情而哑言失笑,再或是为她终获真爱而欢欣鼓舞,感同身受。多少年来,莺莺形象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那些未能成就真爱的少女们不胜向往、羡慕的对象,甚至于成为了自由婚姻的形象代言者。王实甫在塑造莺莺形象的时候,首先是通过多层次、多角度,运用极为优美,极具雕塑性的语言反复描写了莺莺的形体以及外貌之美。作者如此不惜笔墨地渲染莺莺的外在美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作品“唯情是举”的主题呢?细细想来,在这么一个思想束缚,禁欲主义大行其道的时代,所有的婚姻都是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人的情感已经是被压抑到了极点,人们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异性的内在美,所有真实情感的发生无不是建立在一见钟情的基础上的,有了这个前提,男女双方才有可能去相互了解,真心爱慕。这是一个时代婚姻制度所造成的,我们自不必苛求古人能用超越时代的眼光去处理一出爱情喜剧。况且在张生笃定的认为莺莺正是自己所找寻的“可意种”的时候,我们也才有机会进一步地去体味莺莺所带给我们的内在美。

莺莺的内在美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她知书达理、口出成章,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在作品中我们看到莺莺即兴赋诗,同张生联诗唱和,都说明了莺莺的才情。王实甫就莺莺文采的描写并不是可有可无,这对于张生与莺莺感情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通过诗词的互通款曲,二人也就很难有后来的结合了。莺莺本身是一个矜持的贵族小姐,对于红娘始终怀有戒心,而诗词的相互唱和使得莺莺可以将炽热的情感倾泻而出,且不虞为读书不多的红娘所察觉,因此诗词唱和于张生莺莺之间其实是起到了一种隐性的“红娘”作用,为二人搭构了一座沟通的桥梁。此外,相似的文化结构也是二人两情相悦的精神平台,而相互爱慕两情相悦正是自由婚姻的内核。因此,作者对于莺莺的才情渲染除了让读者觉得人物形象更加完美外,也是剧情发展所必需的。

莺莺内在美所表现的第二个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其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反抗意识以及对于功名利禄、仕途经济的不屑。在这样一个思想扭曲、情感压抑的时代敢于对礼教束缚、婚姻包办说不,敢于漠视门第观念,坚定地将“情”字置于名利之上本身就体现了一种勇气。在思想、情感被严酷钳制的社会背景下,青年男女想通过相互爱慕实现以爱情为纽带的自由婚姻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的命运完全掌握在家族统治者的手中。正如《诗经·南山》中所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匪媒不得”。莺莺正是生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其出身名门和相国小姐的身份已经注定了她的命运。而恰恰是在这样一个大家闺秀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令人震撼的反抗力量,用自己熊熊的爱情火焰焚烧了封建婚姻的枷锁。当莺莺在第一次见到张生时的回眸一瞥就已经在昭示一种反抗意识的滋生,最起码这是一次对于“非礼勿视”的反抗。一个深闺未嫁的女子偷瞥一名年轻男子,在当时的礼教制度下无论如何是说不通的。当然我们也不能非常武断地说这时的莺莺已经决定要做些什么了,其实这一瞥里包含的有很大的好奇的成分。莺莺一直是生活在一个阴性环境中(包括普救寺中的诸多僧众),而本身又到了情窦初开、少女怀春的年纪,陡然一名陌生的年轻男子闯入了自己本来貌似平静的生活中来,生出好奇之心也是在所难免的,而回眸一瞥也许只是这种强烈好奇心驱使下的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正是这样的一种无意识行为坚定了张生抛却功名,追求莺莺的决心,同时也开启了少女的心门,可以看作是日后有意识反抗的先声。当莺莺听到红娘转述的张生一番傻里傻气的自报家门后特地吩咐红娘“休对夫人说”,心地玲珑的莺莺又岂能不明白张生这种恨不得连祖宗八代都招出来的自我介绍是何用意呢?但又不便对红娘细讲,淡淡地一语带过,但自佛殿偶遇后的心思此时已凸显圭角,爱情的种子在莺莺心中已开始悄悄发芽,而为追求个人幸福的反抗意识也由此开始慢慢萌生。到了《联吟》一折时,莺莺已经表现得十分大胆了。在这样一个寂寂无人的夜晚,且正在烧香为先人以及老母祝福祈愿,拜求神灵庇佑的场合却与一个仅有“半面”之缘的青年男子联诗唱和,还将自己的少女心事和盘托出。张生听到莺莺的心声后精神大振,拽起罗裙就要与莺莺相会,而莺莺呢则赔着笑脸儿相迎。如果不是红娘搅局,怕此时二人就要执手相望,互诉衷肠了。按说莺莺自小便受到严格的封建礼教思想的灌输,“男女授受不亲”的道理大概是不会不知的。而此时莺莺联吟唱和、笑脸相迎的作为早就超出了一个深闺淑女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了。在爱情的感召下,那颗寂寞已久的心也似乎要破茧欲出了。在《闹斋》中,两个都死了父亲的孝子孝女更是在貌似庄严的法会超度现场眉来眼去,眉目传情。也就是说随着莺莺与张生见面次数的增多,其行为的叛逆程度也在随之加深,对于自由爱情的渴望在不断增强,反抗的意识也在一步步地觉醒。莺莺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的逐步变化,使得后面其传书递简约会张生也就显得并不突兀了。到此,张生与莺莺的爱情也就到了第一个高潮,但高潮的到来似乎也预示着二人的爱情发展已暂时走进了死胡同,要想解开这个结必须出现新的冲突,为张生身份的地下转地上提供可能。孙飞虎的出现替张生和莺莺解决了大问题,这才有了后来的赖婚。经过赖婚一折,莺莺满腔怨气无处发泄,且变得更加谨慎。但对于张生的情感非但未曾衰退,且与日俱增。在看到张生托红娘带来的书简后自是满心欢喜,更是借口要训责张生使红娘给其送去了《明月三五夜》一诗,明确地告诉他要于当夜私会西厢。这是崔张二人爱情的第二次高潮。但最终由于莺莺对红娘的猜忌,再加上张生笨头笨脑不解莺莺说谎传书的真正意图才最终未能成行。可不难看出,此时的莺莺对于张生的感情已是非常深沉,不然也不会约他深夜私会。但二人共同追求幸福的道路却仅是刚刚开始,此时影响莺莺的主要因素是对老夫人的忌惮和对红娘的不信任,也就是说莺莺的反抗意识仍要不断加强,敢于突破上述藩篱才能得到渴望的爱情。在随后二人爱情的第三次高潮中,莺莺终于突破了一切精神枷锁的束缚,大胆与张生私合,使其性格的叛逆性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点。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莺莺的反抗意识并不是如李千金一般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隐藏在内心深处,并且正被所谓社会正统观念的封建礼教思想一点点地侵蚀、磨灭。如果不是张生的出现点燃了她心中的爱情火焰,或许莺莺的一生就会同千千万万的女子一样,听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熄灭掉心中最后那一抹自我意识。因此,莺莺的反抗意识是在与张生二人情意渐浓,爱情渴望不断高炽的过程中一步步形成的,在这期间她有过犹豫,有过彷徨,有过挣扎,而剧中关于莺莺的“作假”正是莺莺既渴望爱情又拘于礼法的矛盾纠葛下的产物。如《闹简》《赖简》两折中莺莺几次三番的出尔反尔,将呆头呆脑的张生搞得死去活来。说明了像莺莺这样一个深受礼教熏染的贵族女子尽管内心深处迫切地想要得到爱情雨露的滋润,但真正需要去行动的时候却又瞻前顾后,举步维艰。但这倒也并不是反映了莺莺的软弱、犹疑,而是体现出了她的反抗意识在慢慢滋生,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难、曲折。

除了莺莺逐步觉醒的反抗意识之外,她身上中所体现出的不重门第、蔑视功名、情字为先的思想也是值得我们感动、赞赏、尊敬的。虽说到了唐代之时,南朝所形成的士族庶族绝不通婚的情况已经有所改变,但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还是深深地影响着此时的婚姻制度,出身是择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考虑因素。莺莺出身贵族,父亲官拜相国,虽说已丧,但家族的地位、势力并没有完全失去。而张生就不同了,他虽然也是尚书之子,但奈何父亲早丧,现在已经沦落为一介书剑飘零的白衣书生了,二人结合,断断是说不上门当户对的,这也是老夫人许婚再赖婚的一个主要原因。但莺莺却对母亲的所作所为深表不满,甚至在内心里诅咒母亲是一个“口不应心的狠毒娘”。当莺莺看到张生由于自己的原因大病卧床之时,毅然冲破了礼教的束缚,以身相许,义无反顾地投入情郎的怀抱。认为“如顾小行,受小节,误兄之命,未为德也”。这样的思想在一个视男女私会如同洪水猛兽一般的社会中显得如此的难能可贵。而在《送别》中,莺莺所表现出的蔑视功名利禄更是体现了她的人格美。在莺莺的思想中,永远是把“情”放在第一位的,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为了自己并不看重的功名却把两个有情人硬生生地拆分两下里,莺莺颇觉不值: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她着重向张生强调“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这和老夫人的“得官呵,来见我;驳落呵,休来见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也就是说莺莺所追求的并不是夫荣妻贵的生活,她渴望的只是两情相悦,能够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莺莺的这种情字为先的爱情观在这样一个处处受到束缚钳制、人人渴望平步青云的时代里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啊,不容她不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对爱情充满憧憬渴望的年轻人,成为了多少情窦初开的青年男子心目中的审美标准。

总之,崔莺莺的完美形象是王实甫的天才产物。在所有的元杂剧作品中,如崔莺莺这般人物塑造如此生动传神,心理描绘如此细致深刻,人物形象如此深入人心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少之又少的。

同类推荐
  •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唐诗宋词元曲(第七卷)

    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元曲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唐诗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最耀眼的珍宝,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文明最闪亮的明珠;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另一朵奇花。
  •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世纪转型期的湖北文学理论批评研究

    本丛书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转型背景下湖北文学发展的现状及与当代中国文坛的联系、荆楚文化文学传统和地域文化意识在世纪转型期湖北文学中的表现、湖北作家队伍的构成与创作质量的关系、湖北小说诗歌散文创作的基本特色与主要成就等问题。既注意到生活和创作在荆楚大地上的作家的某些与地域文化相关的共性,也充分正视其多元繁杂的特点。充分展示近20年湖北文学成就,指出其某些缺失,分析湖北文学未来的走向并对其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 世界比较诗学史

    世界比较诗学史

    本书由四编组成:第一编世界诗学的滥觞;第二编世界诗学体系的形成;第三编世界诗学的发展;第四编中外诗学的相互交流。共计十三章全方位阐释了古今中外诗学的发展演变历史。
  •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随笔篇(名人佳作)

    散文作为一种轻灵而又自由的文体,往往通过生活中偶发的、片断的事象,去反映其复杂的背景和深广的内涵,使得“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跨越喜马拉雅障碍

    本书系论文集。它是我国从事印度——南亚研究学者多年的学术成果。本书从中国的视角对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社会、外交等做了多角度的探索研究。
热门推荐
  •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嘿!我最喜欢的名人故事

    本书选取了一百多个名人故事,并将其划分为品德篇、求知篇、智慧篇、励志篇,名节篇、交往篇、成功篇、天才篇,让小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陶冶情操、激励斗志、了解历史、感悟人生。
  • 天座之战

    天座之战

    战场小兵携带异能归来,别的异能大师混的风声水起,他却过得提心吊胆,彷徨不可终日,这是为何……?什么?地球,火星,轮回,大世界……?我的使命?阿西巴!这不是真的吧……?
  • 魔兽争霸:冰封王座

    魔兽争霸:冰封王座

    不死族的诞生,巫妖王的出世与霜之哀伤的落寞。(学生狗文笔不好,写的不咋滴勿喷)这本小说将会十分逗比任性,没办法,我任性我自豪!
  • 清然若风长篇版

    清然若风长篇版

    初见她时,她那干净阳光的气质便深深吸引了他。是她,让他这个交过无数女友的花花公子第一次知道了什么是爱情。在她面前,他只是个情窦初开的大男孩,他捧出一颗诚挚的心,只想能交换她的心。她无法抗拒这颗炽热温暖的心,可是横在他们之间的种种阻碍,却让他们在一起的愿望如此难以实现。伤害、诽谤、欺骗,把原本美好的爱情弄得面目全非。而误会更是把爱情推入绝境。伊清然、林诗琪、许若飞、叶子风,他们四个人会演绎怎样的爱情故事呢?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蓝阁梦之薄命司

    蓝阁梦之薄命司

    花季少女李妍缨,陪死党顾湘陵进了一家精品店,无聊之余和老板攀谈,发现精品店内竟有一个非常不搭调的古旧书柜,老板说里面是家传的古书,并且愿意借给李妍缨看,归期为第二天。当晚妍缨打开书页时,却发现里面空无一字,失望之时,一道金光大起,妍缨由此开始了她的穿越之旅……
  • 我从未离开

    我从未离开

    “我叫李祹,是朝鲜的王子”“你说什么?你叫李涛?伯贤你开玩笑呢吧,哈哈哈,边伯贤你从哪找来这么多人陪你一起演的啊,我告诉你啊我可没时间陪你玩,还朝鲜王子”“不信的话你跟我出来”故事纯属虚构
  • 因为是你,所以喜欢你

    因为是你,所以喜欢你

    有没有一个人跟你同一天出生,了解你多过了解你自己。有没有一个人是你的青梅竹马,可是你却不知道那到底是亲情还是爱情。有没有一个人你明明不该跟他在一起,却又离不开他。有没有一个人的事永远牵动着你的心,担心他/她多过担心你自己。有没有一个人你很爱很爱他,却永远看不见他对你的心。(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心动的瞬间

    心动的瞬间

    因为没带通知书而进不来教室,可儿尝试着翻墙,在这,创造了他们第一次见面,但却因为翻进去的是男厕,他们尴尬相见,之后又相知,相识,最后经过了一段浪漫的爱情...但爱情的道路上却又满是坎坷...
  • 龙蝶

    龙蝶

    上古珠江流域。百年征战只剩下两支最大的部落——九黎族和尤族。九黎族崇尚玄色,善使弓与剑。尤族崇尚紫色,功于魔法。九黎族大将鲧爱上尤族俘虏清并私娶为妻,生子玄龙。新头人禹将清据为己有。清不甘受辱,将出生不久的羽载于竹筏,自己归隐山林。十八年后,二人相识却不知身世。不久,尤族的紫衣巫师召回令人惊惧的蛟蝶。九黎族战败,羽自杀,鲧战死,临终前告诉玄龙,能战胜蛟蝶的唯有龙蝶,传说可以让死者复生。在麻衣女人、瞎人和女孩重的帮助下,玄龙渡过一道道难关。蚌村之战,九黎族获胜,鲧决定将尤族人焚尸灭迹,并亲手杀死懦弱的头人禹!至此,玄龙才明白,所有非情而重生的族人都变成了嗜杀的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