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6200000006

第6章 司马迁:史学泰斗,文学大家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前135~前87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人尊为“史圣”。汉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做了太史令。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天文学家唐都等人共订“太初历”。他历时十八年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长达三千多年的历史。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巨著《史记》,居“二十五史”之首。

少年受业,立志撰史

司马迁幼年是在韩城龙门度过的。龙门在黄河边上,山峦起伏,河流奔腾,风景十分壮丽。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滋养了幼年的司马迁。他常常帮助家里耕种庄稼,放牧牛羊,从小就积累了一定的农牧知识,养成了勤劳刻苦的习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他一边读一边做摘记,不懂的地方就请教父亲。由于他格外的勤奋和绝顶的聪颖,有影响的史书都读过了,中国三千年的古代历史在头脑中有了大致轮廓。

一天,快吃晚饭了,父亲把司马迁叫到跟前,指着一本书说:“孩子,近几个月,你一直在外面放羊,没工夫学习。我也公务缠身,抽不出空来教你。现在趁饭还未熟,我教你读书吧。”司马迁看了看那本书,又感激地望了望父亲,说:“爸爸,这本书我读过了,请你检查一下,看我读得对不对。”说完把书从头至尾背诵了一遍。父亲感到非常奇怪。他不相信世上真有神童,不相信无师自通,可是,司马迁是怎么会背诵的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司马迁赶着羊群在前面走,父亲在后边偷偷地跟着。羊群翻过村东的小山,过了山下的溪水,来到一片洼地。洼地上水草丰美,绿油油的惹人喜爱。司马迁把羊群赶到草地中央,等羊开始吃草后,他就从怀中掏出一本书来读,那朗朗的读书声不时地在草地上回荡。看着这一切,父亲全明白了。他高兴地点点头,说:“孺子可教也!”

汉武帝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十九岁的司马迁随父从夏阳迁居长安。从老博士伏生、大儒孔安国学习《尚书》,从董仲舒学《春秋》。原来家学渊源既深,现在复从名师受业,启发诱导,获益匪浅。司马迁又身居史官世家,能够看到当时一般人无法看到的典籍,这为他的历史观打下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在父亲的熏陶下,他从小就立志做一名历史学家。

行万里路,文化访古

司马迁的家族,世代都是史官,而作为史官,他的父亲司马谈就一直有志于整理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试图撰写一部规模空前的史著,在他做太史令之后,就开始搜集阅读史料,为修史做准备。但是司马谈感到自己年事已高,要独立地修成一部史著,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才学知识都还不够,所以司马谈寄厚望于他的儿子司马迁,希望他能够早日参与其事,最终实现宏愿。

司马迁在读万卷书的基础上,开始行万里路。司马谈要求他儿子来进行一次为期两年多的全国游历,目的是为写《史记》做准备的一次实地考察。于是,司马迁二十岁时,开始了人生一次重要的游历,首先是通过“上会稽”和“窥九嶷”向虞舜、夏禹表示敬意。按照古籍的记载,会稽和九嶷,分别是舜、禹墓葬的所在。这是他对《尚书》和《春秋》等古史的熟习而选取的出发点。

南游到长沙郡时,看到屈原自沉之处,想到其悲剧人生,不禁为之落泪。也是在楚国的旧地,他见到了当年春申君所拥有的富丽宫室。他南登庐山,观览大禹曾疏导过的九江。在会稽,司马迁详细了解越王勾践的故事。此前,他已经在载籍中知道了吴越之地与中原的渊源关系。他此行的目的之一,就是“网罗天下放佚旧闻”,搜求古史传说,以及被秦王朝焚灭了的古诸侯史记。

齐鲁之地学术发达,是重要的文化中心。司马迁说自己看到孔子故里的车服礼器,流连忘返,于是专门在那里学习饮宴和射箭的礼仪。

秦汉之际群雄逐鹿,是司马迁实地考察的重点。在淮阴,当地人向他讲述了韩信年轻时的故事。当地人说起韩信少有大志,连他母亲的坟墓都建得与众不同。司马迁亲自去看,果然是丰沛之地,汉初许多重量级的人物均出身于此。刘邦曾为“沛公”,萧何、曹参、周勃、樊哙等,都是当地人。司马迁到丰沛广问当地遗老,又参观了这些汉室名臣的故居所在。从樊哙的孙子樊他广口里,司马迁听到了这些风云人物的许多逸事。

由于他亲自采访,获得了许多第一手材料,保证了《史记》的真实性。他这次游历,也是《史记》实录精神的一种具体体现。司马迁此次游历的印记,不时出现在他对历史感慨的笔端。

二十多岁游历回长安之后,司马迁仕为郎中,奉使新开辟的巴蜀诸郡,又子承父业任太史令,侍从武帝出行,足迹几乎遍及全国。他有责任来记载帝王圣贤的言行,也有责任来搜集整理天下的遗文古事,更有责任通过叙事论人而为当时的统治者提供借鉴。所以,在《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中,司马迁说,“余尝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洛阳相会,奠定志愿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举行大规模的巡行封禅,步骑十八万,旌旗千余里,浩浩荡荡。司马谈是史官需随行,司马谈却病了,经过汉武帝的允许留在洛阳养病。正好司马迁从长安匆匆赶去追随汉武帝,当司马迁追到洛阳时,司马谈已经奄奄一息了。他紧拉着儿子的手,流着眼泪对他说:“我死了以后,你一定要接着做太史,千万不要忘记我一生希望写出一部通史的愿望。你一定要继承我的事业,不要忘记啊!”这一番谆谆嘱托极大地震动了司马迁,他看到了父亲作为一名史学家难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也知道父亲将自己毕生未竟的事业寄托在自己的身上。司马迁低着头,流着泪,悲痛而坚定地说:“儿子我虽然没有什么才能,但我一定完成您的志愿。”洛阳相会,竟成为这对钟情于历史学的父子之间的生死之别。

自司马迁做了太史令以后,着手资料整理工作,此工作非常繁复。由于当时的那些藏书和国家档案都杂乱无序,连一个可以查考的目录也没有,司马迁必须从一大堆的木简和绢书中找线索,去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几年如一日,绞尽脑汁,费尽心血,几乎天天都埋着头整理和考证史料。司马迁决心效法孔子编纂《春秋》,写出一部同样能永垂不朽的史著。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正式动手写他的伟大著作《史记》。

李陵事件中,直言遭宫刑

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正当司马迁全身心地撰写《史记》之时,却遇上了飞来横祸,这就是李陵事件。

这年夏天,武帝派自己宠妃李夫人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领兵讨伐匈奴,另派李广的孙子、别将李陵随从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带领步卒五千人出居延,孤军深入浚稽山,与单于遭遇。匈奴以八万骑兵围攻李陵。经过八昼夜的战斗,李陵斩杀了一万多匈奴兵,但由于他得不到主力部队的后援,不幸被俘。李陵兵败的消息传到长安后,武帝本希望他能战死,后听说他投降了,愤怒万分,满朝文武官员察言观色,趋炎附势,几天前还纷纷称赞李陵的英勇,现在却指责李陵的罪过。汉武帝询问太史令司马迁的看法,司马迁一方面安慰武帝,一方面也痛恨那些见风使舵的大臣,尽力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平时孝顺母亲,对朋友讲信义,对人谦虚礼让,对士兵有恩信,常常奋不顾身地急国家之所急,有国士的风范。司马迁痛恨那些只知保全自己和家人的大臣,他们如今见李陵出兵不利,就一味地落井下石,夸大其罪名。他对汉武帝说:“李陵只率领五千步兵,深入匈奴,孤军奋战,杀伤了许多敌人,立下了赫赫功劳。在救兵不至、弹尽粮绝、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仍然奋勇杀敌。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李陵自己虽陷于失败之中,而他杀伤匈奴之多,也足以显赫于天下了。他之所以不死,而是投降了匈奴,一定是想寻找适当的机会再报答汉室。”司马迁的意思似乎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他的直言触怒了汉武帝,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讽刺劳师远征、战败而归的李广利,于是下令将司马迁打入大牢。

司马迁被关进监狱以后,案子落到了当时的酷吏杜周手中。杜周严刑审讯司马迁,让他忍受了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残酷折磨。面对酷吏,他始终不屈,也不认罪。司马迁在狱中反复不停地问自己:“这是我的罪吗?这是我的罪吗?我一个做臣子的,就不能发表点意见?”不久,有传闻说李陵曾带匈奴兵攻打汉朝。汉武帝信以为真,便草率地处死了李陵的母亲、妻子和儿子。司马迁也因此被判了死刑。

据汉朝的刑法,死刑有两种减免办法:一是拿五十万钱赎罪,二是受“腐刑”(阉割男性生殖器)。司马迁官小家贫,当然拿不出这么多钱赎罪。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人格。司马迁当然不愿意忍受这样的刑罚,悲痛欲绝的他甚至想到了自杀。可后来他想到,人总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死的轻重意义是不同的。他觉得自己如此“伏法而死”,就像牛身上少了一根毛,是毫无价值的。他想到了孔子、屈原、左丘明和孙膑等人,想到了他们所受的屈辱以及所取得的骄人成果。司马迁顿时觉得自己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毅然选择了腐刑。面对最残酷的刑罚,司马迁痛苦到了极点,但他此时没有怨恨,也没有害怕。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活下去,一定要把《史记》写完,“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正因为还没完成《史记》,他才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

大赦出狱后,发愤著《史记》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为太史令后开始阅读、整理史料,准备写作,到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基本完成全部写作计划,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的这段时期的历史。

太始元年(公元前96年)汉武帝改元大赦天下。这时司马迁五十岁,出狱后当了中书令,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尊宠任职”,但是,他还是专心致志地写他的书。直到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史记》全书完成,共得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余字,历经十六年。这是司马迁用一生的精力、艰苦的劳动,并忍受了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整个生命写成的一部永远闪耀着光辉的伟大著作。

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他对于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给予高度的评价;对被压迫的下层人物往往表示同情的态度。他还把古代文献中过于艰深的文字改写成当时比较浅近的文字。人物描写和情节描述,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活泼。司马迁写的《史记》,不仅内容翔实可靠,而且文字生动优美,栩栩如生,是一部了不起的文学著作。

“文学成就”

司马迁是中国杰出的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世界史学界中不可多得的历史学家。他主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中第一个字就是“究”。他是把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将史学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科学实践活动。他为撰写《史记》曾广泛收集原始材料,并注重实地考察,详细勘辨真伪。所征收的古代典籍,仅标明书目的就达八十余种,还参阅了大量的宫廷档案。大胆提出了黄帝是人,作出“黄帝崩,葬桥山”的新论断。

司马迁笔下的历史,是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生产、生活、宗教、自然为一体的以人物活动为中心的历史。他另一可贵之处,是发现世界各民族的交流是一个客观事实,奉献是共同的,影响是相互的,所以,他又写了许多与汉朝帝国有关的其他地区与民族的历史。正如翦伯赞先生所言:“即以世界规模研究中国历史”。史学是一门科学,而科学需要批判精神、实践精神和理性精神,而司马迁恰恰在三个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1957年,司马迁被联合国命名为“世界历史之父”。

作为文学家的司马迁,开创了散文叙事的传记文学,成为历代文学大家和广大读者学习、借鉴的典范。《史记》遗泽后世,对后世传记文学、散文、小说、戏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司马迁的散文成就,不仅代表了汉代文学的高峰,而且在散文发展史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家司马迁的地位,应和大诗人屈原比肩并列。

唐宋八大家是我国古典散文的杰出代表,他们反对六朝骈文,提倡古文,把《左传》、《史记》作为旗帜。他们开展的古文运动,主要是学习司马迁,并把《史记》文章当作古文典范来借鉴。明清评点家,尤其是清代的桐城派古文家,更是把《史记》奉为古文正宗。在现代学校的语文和文学教育中,《史记》仍不失为热门教材。

“点评”

《史记》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韩愈十分推崇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他说:“汉朝人莫不能文,独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之为最。”他认为司马迁作品的风格是“雄深雅健”,《史记》成为韩愈作文的样本。郑樵称:“六经之后,唯有此作”。金圣叹可谓司马迁的知音,他对《史记》与小说关系的探讨独树一帜。“《水浒传》方法即从《史记》出来”,“《水浒传》一个人出来,分明是一篇列传”。

同类推荐
  • 人人都能成功(智慧生存丛书)

    人人都能成功(智慧生存丛书)

    在这个世界上,聪明的人并不是很少,而成功的.却总是不多。很多聪明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就是因为他在已经具备了不少可以帮助他走向成功的条件时,还在期待能有更多一点成功的捷径展现在他面前;而能成功的人.首先就在于,他从不苛求条件,而是竭力创造条件——就算他只剩了一只眼睛可以眨。
  • 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要懂的人生经验

    二十几岁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尴尬的年纪,一方面我们有着年轻的体魄、蓬勃的朝气、充沛的精力和远大的理想,我们梦想着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到达成功的彼岸;另一方面我们却不得不受制于经验的缺乏、人脉圈子的狭小、资金的短缺以及家庭的负担,从而拼搏在满是荆棘的道路上。在泥泞中摸爬滚打的我们总是免不了受伤,免不了碰壁,免不了暂时的失意。年轻的我们总要经历一些困难和磨砺才会成熟起来,才会总结出那么一点道理,才能恍然大悟,才能……但是,这时的我们,已经付出了太多太多,失去了太多太多。
  • 逢凶化吉之道:避开人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逢凶化吉之道:避开人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

    本书总结出了人生道路上的九大陷阱,即“意志脆弱,悲观失望”、“盲目冲动,三心二意”、“走不出自卑忧郁的阴影”、“囊中羞涩的尴尬”等。
  •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传世名著百部第32卷)

    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声律启蒙格言联璧(传世名著百部第32卷)

    《幼学琼林》别名较多,程氏所编“幼学”本名《幼学须知》,后人还称其为《成语考》、《故事寻源》,清代学者邹圣脉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增补,改名为《幼学琼林》(也有人称之为《幼学故事琼林》),遂成为今天我们所见的这一面貌。全文句式整齐,通篇对偶,错落有致,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细细读之,不仅能获得百科知识,更能从中训练掌握对偶技巧,可谓事半功倍。此书篇幅不长,却得以跻身《传世名著百部》,足见其雷鸣电闪影响深远。
  • 谁的青春不曾落魄过

    谁的青春不曾落魄过

    刚刚走入社会的青年,如果没有一个有钱的老爸,不是一个被众企业疯抢的“大神”级人物,总会经历一段很落魄的时光。那点可怜的薪水只能租住几百元一间的房子,或者几个人“蜗居”在一起。屋里的设施很差,没有像样的家具,没有厨房,也没有洗手间。大量的物品都堆积在几平米的房子里,包括锅碗瓢盆等生活杂物。这是他们想过的生活吗?不,他们最迫切的希望是能改变自己的现状。试想有哪个青年会甘愿一辈子落魄?谁愿意一辈子生活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他们十分渴望成为光彩夺目的白领,向往那种有房、有车,有充裕消费能力的生活。
热门推荐
  • 红楼梦之禛点黛

    红楼梦之禛点黛

    那个一指柔肠,满目幽郁的女子。那个一生坎坷,泪撒潇湘的女子。他的温润,他的霸道;他的简单,他的复杂;他们对她那个温润柔弱的女子万般呵护。最后她该走向的是他还是他,最后他们谁才是守护她一生的那个他?时光流转时,她又要谱写怎样的故事?百转千回时,她又将拉出怎样的情丝?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快穿之公主修行记

    快穿之公主修行记

    (新手渣文,多多包涵哈~也许根本就没人看呢hhhhh)
  • 浮生若梦意难平

    浮生若梦意难平

    你说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我说从今以后,到底意难平。……………………………………………………已有十余万字存稿,坑品保证,欢迎入坑。
  • 傷夏

    傷夏

    一场花开,一场相爱。一次次回眸,便成永恒。因爱相识,因爱相伴。....我如碟,君似花,蝶恋花,花依蝶。不依流年,一许今生为红颜。
  • 浮生书录

    浮生书录

    简介:瞬息千年光阴斗转,木是潇潇江也滔滔,烟火几度早已谢幕,落似尘灰繁华尽坠。容颜迟暮,花则无数,费心染一季寒霜凄苦,错将相思赋。纵君旖墨情牵一怒,袖手浮生书录,却仍是不敌风靖初,到头来尽是输。时过境迁是人非物,绝情断爱再难回顾!醉卧香如故,一夜细回溯。慵懒路途,难免糊涂,忘却风靖初……轻倚姻缘树,少年白衣露,再遇那年红妆枯骨,何忍再尝情之毒,我已不是风靖初,能否祭奠过往酌酒一壶?君旖墨:青丝白头是我,欢颜笑望是你,你用那目光冷冷将我推入最绝望的、地狱。风靖初:你说过你最大的心愿是能感受,我也说过我最深的遗憾是不能拥有,是你、我如何放手?
  • 神魔九变

    神魔九变

    这是一个神魔并存的无序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人物的神话世界,这是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时代!命运之子镇压诸天神魔,他要建立天道轮回!
  • 追逐世界尽头的孩子

    追逐世界尽头的孩子

    在地面相反的另一个世界,我已忘记了自己原本的名字。是谁在呼唤?是谁在哭诉?这个世界,已经变了!
  • 火影之英灵召唤

    火影之英灵召唤

    英雄王吉尔伽美什,骑士王阿尔托利亚,魔境之主斯卡哈,太阳王拉美西斯二世……“所谓的召唤师就是人多欺负人少的职业!”看着自己身后一个个光华璀璨的英灵,少年淡定的说道,“所以不用客气,大家一起愉快的围殴对手吧!”被一众英灵团团围住的辉夜姬表示自己还能再抢救一下。
  • 斗帝法尊

    斗帝法尊

    在天武大陆里,以武为尊,一个绝世天才。,因为一次疯狂的报复。让天才变成了废材。是自甘堕落,还是不屈不饶?且看尘轩怎样在逆境中成长,成为一代枭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