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5800000010

第10章 利用“形”而谋战略手段

《孙子兵法》要求用兵作战必须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同时,要求用兵作战还必须做到善于奇正相生、虚实结合,以便调动对手、迷惑对手、误导对手、弱化对手,从而保证自己以实击虚,达到出奇制胜的目的。所有这些,都涉及攻守中如何显示力量或隐蔽力量的问题,而力量的显示或隐蔽又都与“形”有着密切的关系。不仅如此,在调动、迷惑、误导、弱化对手等具体方面,孙子还要求必须高度重视用“形”,高度重视采用“形”的方法和技巧,并且主张以“形”动敌,以“形”来迷惑调遣,做到战场上“形人而我无形”,从而真正掌握战场上用兵之形的基本规律。

第一节“以形动敌”的迷惑调遣

《孙子兵法》非常重视有关“军形”的问题。孙子所谓的“军形”,主要是指军队自身的实力及其外在表现。在孙子的兵法中,“军形”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队伍的内在实力;另一方面是队伍的外在表现。孙子在“军形”的问题上,首先强调的是内在实力。因此,他一开始就提出:“先为不可胜”,“不可胜在己”,“立于不败之地”,“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能为胜败之政”,“胜兵若以镒称铢”。这一系列要求说明,用于作战的军队先要具备一种不可被战胜的状态,而不可被战胜又主要取决于自身的实力。用于作战的军队只有具备了不可被战胜的实力,它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为了增强这种实力,军队就要主动加强自身的训练和治理,同时还要注意积蓄力量,不断地壮大军队在资源和规模上的实力,争取在作战力量的对比上占有绝对的优势。所以,能够打胜仗的军队总是先要努力锻造自身的内在实力,预先造成不可被战胜的状态,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军形”不乱、“军形”不散、“军形”不垮,然后才用兵攻击对手,这样就能成为决定胜负的主宰。但是,在注重内在实力的同时,又不能忽视“军形”的外在表现。孙子认为,在两军作战的过程中,“军形”的外在表现是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是内在实力在现象方面的延伸。同时,“军形”的外在表现又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呈现内在实力,因此,“军形”不仅能让对手从正面直接感受,而且可以让它变成威慑对手、迷惑对手、调动对手、隐蔽自身、形成优势的一种手段。用兵作战时,真正了解“军形”的这种作用,懂得运用这种手段,在实战中能够巧妙地运用这种手段,促使用兵作战产生好的效果。总之,“军形”首先强调的是军队的自身建设,要求进行作战的军队自身必须先加强管理、严格训练、壮大实力、锻造内力,只有在队伍内力能够达到强、治、勇的前提下,才能在作战时巧用外形。

孙子认为,用兵作战表现于外的“形”的问题也不可忽视。所谓表现于外的“形”,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就是指暴露于外、并可以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觉到的表面现象。在战场上,表现于外的“形”往往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以自身强大的实力为基础,用严密的阵势、强劲的内力发出猛烈冲击、势不可当的方式直接从正面将自身的军容、军威表现于外。另一种情况是在势均力敌或敌强我弱等条件下,用与自身相反的方式从反面将自身的内在状况表现于外。“形”的这两种表现都属于表现于外的现象,其中,前一种外在表现是用“真象”表现自身,后一种外在表现则是用“假象”表现自身。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真象”和“假象”之分。所谓“真象”,是通过与自身相一致的方式显示出来的外在表现;所谓“假象”,则是通过与自身相反的方式显示出来的外在表现。《孙子兵法》揭示“兵者,诡道”,其中的“诡”字,就说明战场上所表现出来的现象,当然不可能全部都是“真象”。既然是“诡道”,其中必然充斥着大量的“假象”。这种“假象”的表现,即“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等,是用兵取胜的需要,因而是用兵之道的要求。《孙子兵法》要告诉人们一条规律:战场上表现出来的现象,往往就是声东击西,形左实右,奇正相生、虚实结合、真真假假,真假难辨。战场上的“假象”,与人的意识和谋略是直接相联系的,它是用兵者为了实现某种战略意图而刻意制造出来的。

因此,用兵者要特别注意战场上存在的“假象”。《孙子兵法》要求用兵者必须透彻领悟“兵者诡道”,在战场上要学会识破“假象”去把握本质,有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现实需要去主动显示“假象”。战场上用兵制胜,往往需要制造某些“假象”。因为,“假象”容易造成对手产生“错觉”。战场上的“假象”虽然是用兵者刻意制造出来的,但是“假象”一旦显示出来就会成为外界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面对“假象”,如果不能识破“假象”,甚至误把“假象”当成了“真象”,这就形成了“错觉”。人们如果依据“错觉”来对事物进行谋断,就必然产生错误的判断,形成错误的认识,并且采取错误的行动。由于“假象”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所以《孙子兵法》要求用兵者要了解并遵循“兵者诡道”,善于在战场上制造“假象”,其目的就是为了迷惑对手,让对手以假为真,让对手产生错觉,让对手误入歧途,让对手不知所措,让对手进入早已设计好的圈套。当然,制造“假象”又需要用伪装来示“形”,即用伪装来表现、用假动作来表现。比如,自身强大,要伪装成十分虚弱;准备进攻,要伪装成相安无事;打算击西,要伪装成大举攻东;欲往左进,要伪装成趋向右式,等等。用兵者应该看到,通过“假象”来显象示“形”,是作战谋略达到“不可测”的一个最基本要求。

可以说,通过“假象”来显象示“形”,是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策略原则的主要手段之一。《孙子兵法》提出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策略原则,其根本要求是调动对手而不被对手所调动。那么在战场上,如何才能调动对手呢?孙子指出:“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以利动之,以卒待之。”这就告诉我们,善于调动敌军的人,主要是用“形”显示于敌,敌军不能判断出这种“形”的真假就必然会乱跑。同时,这种“形”本身又造成了一种“利”来引诱于敌,敌军看到这种“形”以为有利可图必然会前来夺取。所以,可以用“形”转化为“利”来调动敌军,然后以重兵在我们认为必要的地方等待敌军,歼灭敌军。从这个意义上说,“形”是迷惑对手、调动对手的主要手段。当然,迷惑对手、调动对手所用的“形”,必须是用伪装显示出来的“假象”之“形”;迷惑对手、调动对手的“利”,是用伪装显示出来的“假象”造成对手误以为有利之利。这种用伪装显示出来的“假象”之“利”,实际上也是一种外“形”。如果对手不能看破这种“假象”,以假为真,就会被我们调动,就跟着我们的指挥棒走,这就是所谓“动之以形”、“诱之以利”。其中,“利”也是“形”的显示所带来的一种感觉,这种所谓“利”离不开“形”。“假象示形”是为了引诱敌人出动,引诱敌人不仅“调动”了敌人,而且使敌人的力量和行踪暴露无遗。那么在战场上,如何才能做到不被对手所调动呢?在孙子看来,要做到这一点,也要充分考虑“形”和“利”的问题,既要善于用“形”,又要善于断“利”。善于用“形”,就是一方面要设法不断壮大自身的实力,另一方面又要善于把自身的真正实力、现实状况、真实意图、实际行踪都隐藏起来,就是要“隐形”,以“至于无形”。善于断“利”,就是一方面要仔细比较轻重、权衡利害,策划谋略既要“杂于利”,又要“杂于害”;另一方面要深入准确地把握利害关系,使用兵作战做到“悬权而动”。也就是说,要设法让对手看不见我们的真实情况,这样对手就无法调动我们;只要我们在利益面前善于比较轻重,注意权衡利害关系,对手就无法轻易引诱我们。

看到“形”的作用,善于将“形”为我所用,我方就能迷惑对手、调动对手,而对手则不知怎样迷惑我方,也不知怎样调动我方。这样,在战场上我方就能始终处于主动,而对手则处处陷入被动,这就为我方全面战胜对手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第二节“形人而我无形”的聚众方式

根据“致人而不致于人”策略原则的全面要求,在用“形”的问题上,孙子还要求做到“形人而我无形”。在战场上,为了战胜对手,必须贯彻能够调动对手而又不被对手所调动的策略和方针。为了更好地贯彻这个策略方针,在作战中就必须注意用“形”,而用“形”时又要尽量做到使对手的意图和行迹暴露无遗,同时又要把我方的意图和行迹隐蔽得无影无踪。所以,《孙子兵法》进一步提出了“形人而我无形”的要求。这一要求的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我方在战场上面对强敌时,能够造成我众敌寡的态势,并且保证我方在攻击对手时能够做到以众击寡。

“形人而我无形”,使战场上的敌军分散,从而造成我方主动、敌军被动的状态。《孙子兵法》指出:“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这段话告诉我们,要让敌人完全不知道我方会在什么地方与他决战。由于不知我方在什么地方与之进行决战,敌人就会多处设防而使兵力分散。由于多处设防而分散兵力,那么,实际上每个地方能够与我方进行作战的兵力就必然是很少的。要知道,敌人调集兵力防御前面,后面的兵力就会减少;调集兵力防御后面,前面的兵力就会减少;调集兵力防御左边,右边的兵力就会减少;调集兵力防御右边,左边的兵力就会减少。到处设防,则兵力到处分散,那么每一处的兵力也就都不可能很多了。每一处敌人的兵力少,是因为处处要防备我方;我方的兵力多,是因为我方设法让敌人处处来防备我方。所以说,知道在什么地方决战,知道在什么时候进行决战,即使奔赴千里也来得及调集兵力与之交战。但是,如果既不知道在什么地方决战,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进行决战,一旦决战就会陷入左军不能救援右军、右军不能救援左军、前军无法救援后军、后军也无法救援前军的被动状况。在这种情况下,不要说远隔数十里,就是近隔数里,临时也来不及调集兵力,更谈不上主动自如地运用兵力。在这种情况下,敌军分散的兵力就会被各个歼灭。

“形人而我无形”不仅可以调动敌人,使敌人的兵力分散,而且还可以使我方在“无形”之中迅速调集兵力,造成我众敌寡,形成我方能够以众击寡之势。孙子在讲到“形人而我无形”的作用时,特意指出:“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也就是说,要使敌人完全暴露于外,而我军则要隐蔽得不露行迹,这样敌军对我军的情况就始终看不清楚,敌军对我军的意图也始终摸不着头脑,总感觉我军处在神秘的无形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就可以在敌军“不意”、“不趋”之间迅速地集结兵力。我军的兵力集结到一处,而敌军的兵力又被分散为十处,我方在实际作战中就能够以十个攻击一个,这就是我众而敌寡的优势。在战场上,我军能够以众击寡,那么,能够与我军进行作战的敌军数量就是很少的了,这样,敌军就必然完全地陷入了被动。

所以,在战场上做到“形人而我无形”,可以使我军完全占据胜负的主动权。第一,假象示“形”,能使我军在战场上不断地迷惑敌军,使敌军不断产生错觉,使敌军的认识进入误区,使敌军对我军意向和行动的判断出现根本错误。第二,运用假“形”,能保证我军在战场上任意驰骋,声东击西,处处调动暴露于外的敌军,使敌军不知所措,使敌军被迫将原来集中的强大兵力分散到各处,而每一处都将成为我军攻击的薄弱环节。第三,苦于无“形”,敌军完全不了解我军的真实意图和形迹,因而使敌军不知战地、不知战时、不知我军在哪里集结、不知我军出击方式、不知我军打击方位,因而处处陷入被动。第四,处于无“形”,能保证我军迅速地集结力量,利用争取到的时间去完成作战部署,从而大大地提高战胜敌军的可能性。第五,以“形”制之,在敌军迷惑不解、不知所措、准备不足、意想不到的情况下,我军以众击寡、以实击虚、以强击弱,就能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概括起来讲,在战场上只要敢于假象示“形”、善于运用假“形”、使敌苦于无“形”、使己处于无“形”,我军就能够以“形”制敌,并且以“形”致胜。

第三节“用兵之形”的基本规律

《孙子兵法》指出:“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这是孙子揭示出的一条用兵规律,这条规律说明:作战时用兵的“形”就像水流一样,水流的规律是避开高处流向低处;运用兵的“形”就是要避开敌军实力强大的地方,攻击其相对空虚和薄弱之处。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决定其流向,用兵作战则要根据敌人的情况来决定取胜的方法。因此可以说,水流也没有完全固定的形态,用兵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战场上能够根据敌人的情况来采取得力措施而夺取胜利,就是所谓的用兵如神。所以人们说,五行(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没有哪一个能永远占据优势;四季(春、夏、秋、冬)互相更替,没有哪一个季节能够永驻不动。正因为如此,一年之中的白天,有时候长,有时候短;一年之中的月亮,也会有盈有亏。孙子告诉我们,用兵之“形”是可以根据敌情来演绎各种变化,这是用兵作战的一条基本规律。

孙子所指出的用兵之“形”的基本规律,概括起来,就是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具体地说,这条规律要求战场用兵必须做到:避其实、冲其虚、出其意、趋其轻、动其力、击其寡、应其形、对其变、蔽其目。

避其实。战场上用兵之“形”,要注意“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做到“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要知道“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战场上,面对实力强大的敌人,既要有充分的应战准备,又要避开敌人兵力集中、火力强劲、战力凶猛的地方。敌军兵力数量比我军多,敌军实力比我军强,就应该设法不与敌军正面作战。弱小的军队如果坚持硬拼,就会被实力强大的军队所擒获。战场用兵,不可简单直接暴露身“形”,也不可直接简单硬拼。

冲其虚。战场上必胜军“形”,“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要保证我军发起进攻的地方就是敌军防守空虚的地方,因此敌军不可抗御。我军想战,就要进攻敌军必须救援的地方,这样,敌军即使修筑了防守的高墙深沟,也不得不出来与我军交锋。我军不想战,引诱敌军进攻误入歧途,这样,我军画地防守,敌军也不会来进攻。所以,战场上必胜军“形”,能以胜而自主行动。

出其意。必胜之军制胜之“形”,就是要求发起进攻时,必须做到“出其不意”、“攻其无备”。以有意识的攻击敌人没有意识到的地方,以有准备攻击敌人没有准备的地方,相对来说,就是再弱它也强。而敌人没有意识到要被攻击的地方受到攻击,敌人没有准备防守的地方遭遇进攻,相对来说,就是再强它也弱。战场上,有意识、有准备,就是实;而无意识、无准备,就是虚。因而,必胜之军制胜之“形”,就是能在战场上造成以实击虚之“形”,使原来的强弱双方发生相互转变。

趋其轻。必胜之军制胜之“形”,就是要求军事行动必须做到“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在攻击时,就要找敌军平时轻视、战时无法救援的地方;在长途奔袭时,就要找到出乎敌军意料之外的地方。这样,就可以行走于敌军没有设防的地区,我军即使行千里也不致劳累。而敌军既不知该在哪里防守,也不知该往哪里进攻,我军则攻其所不守,守其所不攻,所以攻而必取,守而必固。因此,必胜之军的制胜之“形”,就在于懂得怎样做到能攻善守。

动其力。必胜之军制胜之“形”,敢于假象示形,善于诱之以利。“形之,敌必从之;予之,敌必取之”用假象示形,敌人看不破假象,就能迷惑敌军,敌军就必然按照我军的意图行动;给予一点利益,敌人看不出其中有诈,敌军就必然上当而前来夺取。这样,我军就能处处调动敌军兵力,让敌军跟着我军的指挥棒走,使敌军落入我军早已设好的圈套,从而为我军提供制胜机会。所以,必胜之军的制胜之“形”,包括善于调动敌军,指挥敌军。

击其寡。必胜之军制胜之“形”,要让敌军始终搞不清楚我军要在哪里与其进行决战,始终搞不清楚我军准备在何时与其进行决战。这样就会让敌军处处防备我军,将原来集中的力量分散到各处去,让敌军在每一处都自寡其身,而我军则能乘此机会集中力量,造成“我专为一,敌分为十”的对峙局面,这时我军再与敌军决战,就能以众击寡,用强大兵力战胜兵力相对弱小的敌军。战场上,必胜之军的制胜之“形”,要求造成我众敌寡,使我军能够以众击寡。

应其形。必胜之军制胜之“形”,在于注意运用观察和侦察手段,并通过观察和侦察了解到我军所需要的情况,保证准确地判断敌情。并且根据敌军的各种情况来制定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做到“战胜不复,应形于无穷”,即根据敌情采取形式多样、灵活机动的方法,有效地打击敌军,夺取最终胜利。必胜之军的制胜之“形”,包括重视观形,善于察形,在于准确地判断敌形,同时灵活机变地去创造各种战胜敌军的形式。

对其变。必胜之军制胜之“形”,要善于因变去应对变化。在战场上绝不能固守某种用兵方法的固定模式,而是要以敌情变化作为因变和应变的依据。面对敌情变化,详尽分析敌情变化的意图,找出应对敌情变化的方法和措施,来决定如何应敌取胜。这是战胜敌军、用兵入神的关键之处。因此,必胜之军的制胜之“形”,要求善于分析敌情变化,并且顺应敌情的各种变化,不断找出制胜敌军的具体方法和措施。

蔽其目。必胜之军制胜之“形”,要注意在敌军面前将自己隐蔽得无迹无形。要明确用兵之“形”,实质要求“至于无形”。要把自己的行踪和意图都隐蔽得不露任何踪迹,这样,敌人就不知我所攻、也不知我所守,更不知我军想决战的时间、不知我军要决战的地点。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就能避实就虚、以实击虚,用正创奇、出奇制胜。所以,必胜之军的制胜之“形”,要求战场上做到“形人而我无形”,保证自己成为战场上最终的胜者。

第四节“用形”而“虚实结合”

以“形”的变化和使用来阐明兵力的显示和隐蔽,突出体现了《孙子兵法》在战场作战方面的战略智慧。这种智慧就在于,不仅看到了“形”是内在实力的外在表现,而且看到了“形”在显示力量和隐蔽力量方面的可变性和可用性,因此能够充分说明战场上如何演绎“真”和“假”、“有”和“无”,并在演绎“真”和“假”、“有”和“无”中进一步说明如何调动对手,集中力量,造成虚实,以实击虚。

《孙子兵法》之谓“军形”从根本上告诉我们,“形”能显势,战能用“形”。有关“形”的认识,《易经·系辞上》指出:“在天成象,在地成形”,“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在天上成为日、月、星、斗、风、雷、云、雨的现象叫做天象,在地上成为山、川、河、流、草、木、鸟、兽的形象叫做物形。古往今来上下四方,一合一开、分合运动就叫做变,往来便利、通行无阻就叫做通,这其中凡是能够看见的就叫做象,凡是具备形体的就叫做器。也就是说,“形”可以指表现于外的外形,也可以指具有体质和容量的物器。因此,曹操要把《孙子兵法》所说的“形”称之为“军之形”,这是有道理的。所谓“军形”,就是指“军之形”;所谓“军之形”,就是指军事实力及其外在表现。

《孙子兵法》认为,在实际的用兵作战过程中,“军形”和“兵势”是不可分割的。战事需要“形”“势”,尤其是实力优势、不败之势、战攻胜势。这种“形”“势”,既表现了组织严密、军纪严明、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威武雄壮、力量聚积的内力,也表现了行动迅猛、高山压顶、排山倒海、无可匹敌、勇往直胜、一泻千里的外象。战场上,这种内力和外象,虽然表现于一时,但是形成于平常。因此,战场上所需要的“兵势”,始终离不开“军形”。兵形、队形、阵形等军形风貌,反映了军纪、斗志、信心和力量。因此,建立威武之师,首先要锻造军形。凡“军之形”,都是力于中,形于外。

“军形”,必然“形于外”。“形于外”本身就可以起到两种作用:其一,威慑作用。平时,通过军容风貌,通过“形于外”表现出威武之师、胜利之师的威武和威严,显示战胜敢于来犯之敌的气势。其二,迷惑作用。战时,通过运用显形,通过“形于外”充分发挥假象示形、灵活示形的作用,迷惑对手并使对手产生错误判断,误入歧途。在孙子眼里,“形”不仅是自身本体,而且还是能够灵活运用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在用兵中“军形”本身有不同作用,在战场上“军形”完全可以为我所用。正因为孙子深刻地看到了“军形”作用及其用兵价值,所以,孙子在其兵法的阐释中,不但为“军形”开辟专章,而且还通过不同篇章详细阐述了“军形”在战场上的实际运用。

战场上,为了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的用兵策略,有时候必须用“形”来迷惑对手、调动对手,同时,还要因敌形而战胜敌人。曹操在《孙子略解》中指出,“不以一形胜万形。或曰:不备知也。制胜者,人皆知吾所以胜,莫知吾因敌形,而制胜也。”《握奇经》也指出,“兵体无形,形露必溃。审而为之,百战不昧”,同时强调,“游军之形,乍动乍静。避实击虚,视赢扰盛。”这些都告诉人们,在用兵或其他的竞争中要善于用“形”。用“形”,必须高度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灵活示形。尤其是在竞争过程中,有时候需要直接示形,有时候需要伪装示形。什么时候直接示形,什么时候伪装示形,要看现实面临的情况和具体条件。不讲现实情况和具体条件而去处处直接示形,将会使自身的所有情报暴露无遗;不讲现实情况和具体条件去处处伪装示形,又将会丢弃诚实、丧失信誉。所以,处在竞争的环境之中,为人的诚信是首先必须要遵守的,但是处于必须通过市场竞争来发展自身的环境条件下,自己准备运用的竞争谋略和策略也没有必要完全告示于天下。有时候要运用某些策略,可以显示不准备用某些策略;有时候明明意识到了一些问题,可以显示出没有意识到这些问题;有时候明明有了充分准备,可以显示出还没有进行准备。这些显示并不需要满世界去嚷嚷,只需要表现出某些现象让对手去理解就足够了。当然,为了不使这些现象让对手完全识破,还必须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使某些显示出来的现象不显真迹,产生以假乱真的效果。能做到这一点,就是大智若愚,就能在竞争中迷惑对手,就会使对手出现错误判断,或者摸不着头脑,束手无策。

第二,至于无形。在竞争过程中,需要让对手处在明处,而让自己隐藏在暗处,设法使对手的情况暴露出来,又要设法使自己的意图和下一步行动计划让对手看不出来,这就是“无形”。《孙子兵法》说:“形兵之极,至于无形。无形则深间不能窥,知者不能谋。”“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这说明了用兵之“形”的最高极点,就是自己用兵的意图和行动计划在任何时候都不露一丝形迹,这样才能让人感到无形。由于不露任何形迹,因此,即使深藏在内部的间谍、奸细也无法真正完全了解底细,在这种情况下,对手一方即使有再精明的人也无法对我方进行算计和把握。所以,用兵的真实意图和行动计划要特别讲究“隐微”和“神奇”。隐微,就是让敌人看不出一丝踪迹;神奇,就是让敌人听不到一点声音。能够做到这些,就能保证自己“隐形”时犹如“藏于九地之下”,不露蛛丝马迹;“显形”时犹如“动于九天之上”,迅雷不及掩耳。从而使自己既能自保又能取胜。

第三,因形制胜。在竞争过程中,使用什么方法、采取什么措施来战胜对手,其实说到底也是由“形”来决定的。《孙子兵法》说:“因形而措胜于众,众不能知。人皆知我所以胜之形,而莫知吾所以制胜之形。故其战胜不复,而应形于无穷。”用兵总是根据对手的情况即对手暴露之“形”,来灵活地采取应对措施,并通过有针对性的措施而取得胜利。但是,把已经取得的胜利再摆在人们面前,人们不一定都能对所取得的胜利看出个所以然来。因为,人们只知道战胜对手时采取了某些方法和措施,但却并不知道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方法和措施,为什么不采取别的方法和措施。实际上,战场上对敌作战之所以要采取某些具体方法和措施,是因为敌情说明采取这些方法和措施能够战胜敌人。这就是所谓应“形”的问题。应“形”,就要以“无形”来对“有形”,其奥妙在于可以根据对手情况的“有形”来选择应对方法和形式,这样用兵就可以达到灵活运用、出神入化的地步。用这样因形制胜的方法去战胜对手,就会演绎出无穷的新变化。

灵活示形是要求变化,至于无形是为了变化,因形制胜是应对变化。这些都说明,“用形”的具体目的在于“变”。变,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运动的本质。《易经》的意图就是为了说明事物存在的核心本质在于“变易”,古希腊贤哲赫拉克利特也曾指出:“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近代德国哲学家和数学家莱布尼茨甚至宣称:“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切皆变,一切皆动,凡物都有相似的一面,但凡物莫不相异,这是现实世界的规律,也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现实世界中,现象之“形”,依据条件而变化无穷;用兵之“形”,也必然要根据对手情况去把握变化,运用“假形”和“无形”,以便“应形”,才能更好地战胜对手。

其实,用灵变的方式去“用形”,是“虚实结合”的根本要求。因为,灵变“用形”本身就是要造成示形不明的状况。而在示形不明的条件下,对手必然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产生迷惑。产生迷惑的原因则在于,不知我方有何种意图,不知我方在何处出击,不知我方于何时突然降临,不知我方以何方式攻守。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对手才不得不到处设防,结果导致力量分散,整日疲于奔命,陷入十面埋伏。而我方灵变“用形”,则能从各个方面不断调动对手,不仅使对手的各个设防点成为薄弱环节,而且在运动中不断发现对手的薄弱环节,造成对手身心疲劳,顾此失彼,丧失信心。而我方则在无形之中集中了自己的力量,并能够根据对手的情况采取应形措施。也就是说,战场上灵变“用形”,造成了敌虚我实,从而使我方能够针对具体情况出奇用正,切实做到“避实而击虚”,“因敌而制胜”。因此,“用形”不仅是一种技巧,更是闪烁智慧光芒的谋略。

同类推荐
  • 经典管人艺术

    经典管人艺术

    在这个世界上,总有“管人者”与“被管者”,否则就会出麻烦,出差错。这不是说,惟有“管”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不得不选择的招术。领导就是“管人者”,下属就是“被管者”。如何才能管得有章有法,指挥若定;被管的人心甘情愿,心悦诚服?显然,这里暗藏天机,非一般人所能操作。所以,领导管人水平的高低,就体现在一个“智”字上。
  •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金牌店长提升大全

    开不开店看老板,赚不赚钱看店长。如何让你的门店在众多门店中永远挺立潮头?如何让自己成为一名更专业、更优秀、更有效率、更有领导魅力、更受下属拥戴的金牌店长?本书将用最为平实、通俗的语言为你一一作答,让你掌握成为金牌店长的独门秘诀。
  • E营销

    E营销

    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当今商业最热门的商业模式之一,现在网络营销也成为最火热的话题。本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循序渐进地介绍网络营销的整个过程。本书从网络营销理论、网站平台建设、搜索引擎优化、平台推广与传播、网络运营与管理、网络营销效果评估以及网络技术人才等七个方面进行系统的讲解。为了方便读者学习与落地操作,本书在几个核心的章节都设置了一份落地作业,具体介绍了在做网络营销过程中应该考虑哪些因数。
  •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

    《我国投资者保护机制研究:会计准则替代视角》以规范研究为主,辅之以实证研究(含史证研究和案例研究)。全书主要创新点在于构建了一个关于会计准则投资者保护机制的完整框架,并以该框架为标准,对我国会计准则过去20年中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的表现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培训手册

    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客户经理培训手册

    随着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个多种形式并存、分工合理、功能互补、适度竞争、可持续发展的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中国农业银行的“返乡”、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破土”、村镇银行的出现、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转轨、国家开发银行的介入、外资银行的渗透,使农村金融市场形成“群雄并立”的态势,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日益激烈。
热门推荐
  • 幻想英雄之禁忌之恋

    幻想英雄之禁忌之恋

    神秘的身份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丢失的记忆里又有着什么样的悲欢离合?失散了多年的亲情回归之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又是否会像儿时那般纯洁无暇?当种族利益与亲情发生碰撞之时,她又该何去何从?“老板,我要买药!唉唉!别关门啊你!什么?你们下班了?想要买药要给加班费???”“大哥,听说今天吕布要和赵云大战问天峰之巅,你要不要去看看啊?”“两个骑士之间的PK有毛好看的,我要去看隐龙帮的怪物攻城,据说‘世界’的怪物攻城和其他游戏的怪物攻城不一样,搞不好李世民会派凌烟格二十四功臣中的猛将去呢。嘿嘿,我倒要看看那帮孙子能不能守住............”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这是一个充满了传奇的世界!!!
  • 大历疑案录

    大历疑案录

    本作品讲述的是唐朝唐代宗大历年间一位县令为官期间的各种奇案,里面有众多破解与留有悬疑始终无法破解的离奇案件。作品属于悬疑类型,人物以及部分地名纯属虚构,与历史无关。
  • 都市异能者之王

    都市异能者之王

    繁华的都市出现了一群拥有异能的人,城市在异能者犯罪下正逐步走向黑暗的边缘。纨绔子弟萧叶在经历家族落败之后,体会人情的冷漠和生活的辛酸。一次意外让他发现自己拥有使所有异能者“异能无效化”的能力。萧叶说:“对付美女最佳的人选是坏人!”萧叶还说:“对付罪恶的最佳人选也是坏人!”
  • 我的美女老师

    我的美女老师

    清纯靓丽的班主任竟然是个狐狸精,我不小心得罪了她,被她处处刁难,本来我无计可施,但一次意外发现……谨以此书献给我们的青春岁月,愿青春不留遗憾!
  • 都市之传奇人生

    都市之传奇人生

    恩师去世时留下的白玉,在无意中触碰女人真挚的泪水中显现出来,感性的他是如何逆势,海难后,他获得的神秘戒指又是怎么一回事,两年后他重新回归,两年前的校花班长,两年后的新校花班长,暴力的警花,各种艳丽的美人看他是如何应对?那白玉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那神秘的戒指中的秘密是什么,怎样能让他传奇于都市?(现在本书改命为少语迟语《都市情痴》)
  • 冥界:皇室莲迪尔美男学院

    冥界:皇室莲迪尔美男学院

    【本文已弃,请绕道。】发丝飘扬,夜色中,凝固的血液,是谁的心在颤抖?血红色的瞳孔洞穿你的一切,这个世界上美好的事物太多,但,黑暗的事物也往往更多,当我站在无边无际的黑暗中,是谁给我依靠?被丢弃在黑暗中的洋娃娃,一次一次的呐喊,喊破喉咙,依旧没有人来救她,是显得那么孤独、无助,当一层层的伤疤揭开,本已不会受伤的心却再一次被伤的体无完肤,当一切真相揭开是,使她明白,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假的……
  • 超能垃圾筒

    超能垃圾筒

    有一天,黄保捡起路边果皮放进垃圾箱里,这个画面被拍下来传上网,又被无数PS达人恶搞,让他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网络名人。但谁都想不到的是他那天得到了一个超级垃圾箱。垃圾箱当然是收垃圾,所以黄保的口号就是:快到箱里来,你这个垃圾!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刀锋问天

    刀锋问天

    何为正?何为邪?苍天不语,我便手握刀锋问苍天!何谓情?何无情?鸾镜鸳衾两断肠。谁说我是‘天敌’?谁又不是天敌?芸芸众生,为何要仰望高天?
  • 开在三生石上的彼岸花

    开在三生石上的彼岸花

    她叫李叶,她本是一个平凡的女生,可是有一天晚上当她被女子的哭泣声惊醒后,却发现自己身处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同时她的容貌也变了,从此她的人生彻底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而改变她人生轨道的那个人就是枫,为了他,她从一个简单乐观的傻丫头变成了一个为爱不顾一切的“疯子”。他叫江枫,是江云天夫妇的养子,为了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他愿意用一生去守护江叶···他和她之间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十里长亭霜满天,青丝白发度何年?今生无悔今生错,来世有缘来世迁。笑靥如花堪缱绻,容颜似水怎缠绵?情浓渺恰相思淡,自在蓬山舞复跹”让我们一起陪伴他和她走过《三生石之枫叶》、《三生石之墨璃》和《三生石之辰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