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01700000037

第37章 37范爱农之死

仿佛一枚成熟的果实,被革命的硬喙那么一剥啄,便皮肉去尽,只余硬核,遗失在远方的角落。于阴暗之中,居然也慢慢地长出根来……

那是风沙洞的北京。

在南京,只作两个多月的短暂的勾留,便到这里来了。初到教育部工作时,曾经复萌过对于民国的一点希望;北迁以后,就全部给黑暗吞噬了。毕竟是帝都。千百年的污浊,难道一场雷阵雨就可以洗刷干净么?

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政府,在存在的三个月期间,发布一系列命令,禁止刑讯体罚,禁止买卖人口,革除清朝官厅的称呼,宣布学校一律废除障碍“民国精神”的旧科目,小学废除读经;此外,大力宣传“非常之建设”,发布了一些有关“振兴实业,改良商货”的通告。实际上,保护“人权”的口号只是停留在纸片上,对于农村中盘根错节的封建关系并没有丝毫的触动。虽然,“破坏告成,建设伊始”的改革图景一度引起人们的兴致,“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工业建设会”、“西北实业协会”等经济团体纷纷成立,并且发行了《经济杂志》、《中国实业杂志》、《实业杂志》等刊物,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其混乱和腐败的情况是同步的。由于整个政治结构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组织间的各种派别和势力明争暗斗,互相掣肘,孙中山等对于建设的倡议根本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当时,革命派并没有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在临时政府内部,最初屈居于次要地位的立宪派实力迅速膨胀,足够可以摇撼新生的共和国政权。就这样,随着革命形势的倾斜,人们殷殷向往的建设机会也便完全丧失了。

中国历代的政治家精通权术。清廷的内阅总理大臣袁世凯,在取得帝国列强的支持下,纵横捭阖,先把朝廷的权力集于一身,然后收买、笼络和利用当时处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第三种势力”——立宪派的头子,从而,以手中北洋军队的强大兵力,对革命派一面作战,一面议和,一面麻痹,一面胁迫,终于致使南京的参议院以合法的形式,把他这样一个大野心家、大独裁者选举为临时大总统;两个月以后,接着迁都北京。

探索者/夜茫茫人间鲁迅(上)“惊人事业随流水”。一切努力,都变得无法挽回了。

周树人住在绍兴会馆里,这是他离开老家以后,一生中居住时间最长的地方。会馆在宣武门外南半截胡同。北半截胡同出口处,是有名的菜市口——前清时代杀人的地方。戊戌政变时杀谭嗣同等“六君子”,就在于此。时间相去不远。当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凡馆内住户不得携带家眷,这样,自然可以把相当的清静剩给周树人了。

他最初住的“藤花馆”。据说东边有一个藤花池,但这时已经不生涟漪,也不见藤花的颜色了。入夜,邻居却吵得厉害,使他心里特别烦躁。不过,即使嚣声沉寂,他也未必安宁的。“心事如波涛,中夜时时惊。”几年来,他常常会想起李贺这些诗句。此际,便不得不惊异于这位早逝的鬼才,早在一千年前,即已如此熟悉类似自己的这般无路可走的苦情……

教育部在前清学部的大衙门里办公,离住地不算太远,不用车子,走一下也就到了。

袁世凯篡夺总统职务以后,仍继续任命蔡元培为教育部长,次长则由南京时代的景耀月,换成曾经担任过清末学部参事官的范源濂。旧学部人员留用的很多,他们的封建意识非常浓厚,这样自然形成一个顽固的壁垒,把南方来的部员一概视为革命新党而加以排斥。旧官僚出身的范源濂更是一个权欲熏心、可恶透顶的人物。他上台以后,立即把北方派系抓在手里,加以博得袁世凯的支持,轻而易举地攫取了教育部的实权。为了进一步培养羽翼,他还组织了一个“尚志学会”,对抗蔡元培。在部员中间,新派人员本来很少,而且又有一些极易妥协的分子,于是,像周树人一样的坚定分子,不久便显得相当孤立。

官僚性的作风是与整体的机构和制度相适应的。5月15日,周树人到部里正式上班。从头一天起,新的工作环境所给予他的印象十分恶劣。他在当天的日记里写道:“枯坐终日,极无聊赖。”部里对等级差别、文牍程序之类,都有极其离奇而烦琐的规定,但是,真正的官僚是从来不受它的约束的。每天早上,只消在簿子上画上一个“到”就行了。不管案卷如何地积如山丘,部员们照例地混日子。办公的时候,有的下棋,有的品茶,有的念佛经,有的唱京戏,还有的则用尘拂啪啪有声地大掸其身上的灰尘……

比起在南京的时候,周树人的意气的确消沉多了。大家都无意办公,即使一个人孜孜地干公活,又于事何补呢?因此,每当上班,除了一些必办的公事需要办理之外,他便一头埋进古籍里。在书籍与书籍之间,只要情致接续不上,就又沉入到国民和历史中去,作冥冥漠漠的遐思。

南京远了。故乡更远。但有《越铎日报》、《民兴日报》以及家书,可以让他时常靠近他所熟悉的地方和人物。然而,由文字传递过来的信息,却是日渐增加着他的忧郁的色彩。7月19日,二弟的来信告诉了他一个极其意外的消息——

范爱农死了!

这是他归国以来所承受的一次最为惨重的打击!什么革命、民主、共和,一刹那间,全都被眼前的事实击得粉碎!

本来,爱农是浮水的好手,怎么可能被淹死呢?他疑心这消息并不确,但无端地又觉得极其可靠,虽然并无证据。这样,一连几天过去,他都无法消释心头的悲凉……

周树人离绍以后,继任的是孔教会会长傅励臣。他一面敷衍范爱农,留他作监学,一面同自由党头目何几仲串通一气,极力排挤他。不到一个月,他就被赶出了山会师范,连铺盖也被扔到门外去,处境十分狼狈。后来,他到岳父家里去寄食,无奈岳父只是城里的一个小学教员,生活也很清苦,于是又跑到杭州去,找一位姓沈的老同学谋事情做。但是,这位身任浙江军政府教育司司长的同学并没有帮他的忙,无法可想,只得仍旧逃了回来,依靠陈子英接济过活。这时,在《越铎日报》内部,宋紫佩一派同孙德卿一派的分裂已经公开化了。这群热血少年,另外办了一家新的报纸——《民兴日报》,继续同危害地方革命的恶势力做斗争。范爱农就住在报馆里,有时也执笔写写社论。他很困难,但还喝酒,是朋友请他的。其实,他已经很少同人们来往了,常见的只剩下几个后来认识的年轻人。然而,渐渐地,他们也好像不大愿意听他的牢骚话,以为不如讲笑话有趣。

“也许明天就收到一个电报,拆开来一看,是豫才来叫我的。”或许是解嘲,或许是自慰,反正他时常这么说。

在他所有的朋友中,恐怕真也只有周树人一个人能够理解他,值得他信赖。分手以后,他经常写信给周树人,仅5月15日至6月4日,就写了四封,平均五天一封。被赶出学校不久,他在信中这样向朋友表白心迹:“如此世界,实何生为!盖吾辈生成傲骨,未能随波逐流,惟死而已,端无生理。”生活愈穷困,那言词也愈加凄苦。

周树人很想为他在北京寻一个位置,知道这是他非常希望的,然而一直没有机会。当他刚到杭州,知道周树人返回绍兴时,还特地写了信来,说:“相见不远,诸容面陈。”怎么知道,从此就再也没有见面的机会了呢!……

一个生来就跟世界互不协调的人,他以他的诚实,让人感觉怪僻;他以他的执著,让人感觉孤傲。拿早年留学日本来说,他就始终不愿进入官立学校,虽然进入官立学校的学生可以领到官费,而且毕业回国,面子和资格都有了,容易找到较好的职业。相反,他进了一所升级和毕业都很难的私立学校。以这样的性格,在一个等级森严的势利社会里怎么能不碰壁呢?在绍兴,谁都知道他是一个老革命;可是谁都不承认他是一个老革命。“徐案”发生以后,他是遭通缉的一个,好在最后还能保留住一条萎顿的生命。革命一来,没快乐上几天,就又还原成革命前的范爱农了。平时,他每以白眼看人,却热心革命;他戴毡帽,穿蒲鞋,从来不修边幅,却认真办公;他喝酒,醉眼朦胧间也说些呆话,却是周围最清醒的人。革命军进城时,他是何等踊跃!送朋友离绍,又是何等悲哀!然而,所有这一切,都随故人的逝去而烟消云散了!他那么信任革命,而革命却不信任他!要是他还活着,他也还能像最初那样,伸手去摸王金发的光头皮吗?……

突如其来而又莫名其妙的死亡……

凡有个性的人,诚实的人,清醒的人,就注定要被这个世界抛弃。

罪恶的黑手……

22日,大雨滂沱。周树人没有上班。晚上,同许寿裳等几位朋友一起到陈公猛家,为被挤去职的蔡元培饯别。归来已值深夜,独坐备觉凄清。他再次想起了许铭伯讲述的谭嗣同雨天就义的情景,不禁默默暗诵严复的悼诗:“求治翻成罪,明时误爱才。伏尸名士贱,称疾诏书哀。燕市天如晦,宣南雨又来……”

革命所需要交付的代价如此之大,其实又何止乎流血!如果说,谭嗣同是有声的牺牲,那么范爱农则是无声的亡逝了。有声之死,尚能使后人缅怀壮烈,可世间有谁注意到死于无声的爱农呢?有谁能为他写几句哪怕是多余的哀词?这时,杜甫的许多在飘泊支离间写成的苍凉的五律,都如奔矢般聚集心头……

凝听无边的夜静,哀思绵绵,他第一次以老人般的情怀,写下三首整齐而凝重的诗篇: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黑,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冷水,能否涤愁肠?

把酒论当世,先生小酒人。

大圜犹酩酊,微醉自沉沦。

此别成终古,从兹绝绪言。

故人云散尽,我亦等轻尘!第二天,周树人把写就的悼诗取出来看,无意中发现“鸡虫”正是何几仲的“几仲”的谐音,真是奇绝妙绝!带着一种报复的快意,他随即在诗后附加了一段话,暗示这层意思。收束的两句是:“天下虽未必仰望已久,然我亦岂能已于言乎?”其中“天下仰望已久”一语,原出于接收山会师范的学务科科员之口,当时绍兴知道这句口头禅的人很多。这么一骂,那针对性就显露出来了。他正要告诉何几仲们:即使远在他乡,奈何你们不得,但是你们有办法堵住我的嘴吗?

写完,他具了姓名,接着又涂掉,换上“黄棘”两个字。必须使用为爱农所喜欢的笔名,他想。于是,便轻快地折好笺纸,套上信封,给《民兴日报》送去。

同类推荐
  •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

    《南怀瑾的最后100天》为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晚年亲自指定的口述传记作者王国平,对南怀瑾去世前一百天生活的真实记录。一代宗师南怀瑾在生命最后关头的隐秘细节,在书中如画卷般逐次展现于世人眼前。南怀瑾对自己一生的回顾和总结,以及临终前对中国文化与历史的最后思考,尤其值得关心中国文化命运的人们深思和记取。
  •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本书记录了陈独秀传奇人生,内容包括:青年时代、上下求索、辛亥风云、创办《青年杂志》、北大文科学长、五四运动前后、创党、广东教育委员长、加入国民党等。
  • 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大传

    本书严格遵照史实,撷取了明政治家张居正政治生涯中的几件大事,着力表现了张居正作为一个天才政治家的雄才大略,而且揭示了他矛盾复杂的人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 蒋经国传

    蒋经国传

    本书以大量的史料、访谈和经历描述了蒋经国一生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活动,以及蒋经国所处时代的中国社会背景及国际大背景。
  • 曾巩家族

    曾巩家族

    本书以南丰为中心,时间跨度从曾氏迁居南丰到南宋末年为止,以人物、事件为主线,从文化视角对曾巩家族的家学、家教、家风和家族史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挖掘。
热门推荐
  • 暗杀师

    暗杀师

    提刀扫六合,血眸何邪哉,挥手决浮云,诸魔尽西来。天欲倾,国横灾,刀难入鞘,杀意难平。且看阎罗龙共虎,百年一赋登天谣。
  • 梦与现实,前世今生

    梦与现实,前世今生

    描写昵称为a的老师,现实和虚拟相互交织,时而现实,时而在梦中。小说从a大学毕业后,找工作说起,找工作的经历,面试时的紧张,教学生时的乐趣和苦恼等等,后来每晚开始做同一情景的梦,梦中情节连续,就像另外一段人生。就如庄周梦蝶,那个是现实?分不清。
  • 剑错之红颜若雪一城倾

    剑错之红颜若雪一城倾

    她,本是风尘女子,却为苍生,走向了天下;她,本是江湖恶人,却为信念,走向了战场;她,本无忧无虑,却为了守护,走向了成熟;她,本江山红颜,却为了寻求,走向了荒芜;他,本是千古一君,却终是为她,袖手天下;他,本快意恩仇,却终是为她,罢了江湖;她,本倾心绝恋,却终是为他,负了三千风华;她,本红尘一梦,却终是为他,瘦了倾世容颜……江湖,究竟是剑的错,还是心的错?若是可为她红尘一笑,谁又在乎这江山如画?若是可为他倾尽一生,谁又在乎这红颜若雪?痛,原来不过是因为爱的深沉;苦,原来不过是因为恨的忘情……
  • 和悦洲,小上海

    和悦洲,小上海

    本书介绍了和悦洲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帮派历史等。和悦洲位于长江中下游,抗战前被称作“小上海”,非常繁华,抗战后被炸毁了。这个地方称一江三镇,统领中心的镇叫大通,一共三镇,解放前是江南最大的盐的集散地,又是佛教圣地九华山的咽喉,被称为“大九华山头天门”。
  •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横川行珙禅师语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魔帝邪妃:废材三小姐

    魔帝邪妃:废材三小姐

    “这次一定要跑走,等下要是被那个妖孽发现了,就走不了了啊”此时的墨凌汐急急忙忙从房内走出。“汐儿,你是想要去哪呢“突然传来一个声音,墨凌汐僵硬住,只能尴尬转过身来。“那个,没事没事,我怎么可能会想要走呢,对吧,我只是,只是来透透气的。”墨凌汐此时整个心都在跳,竟然又被发现了。“是吗,那,我们就来一点有趣的事情吧,汐儿。“妖孽嘴角微微翘起。这笑起来的样子,墨凌汐一下子就花痴了。“有趣的事情,什么事啊”但没等墨凌汐反应过来,自己就落入了一个怀抱。结果你们懂的,”我去,xx的妖孽,xx的,我一定不会放弃的。””汐儿,原来你这么有斗志,那不如,我们再来一次吧”妖孽一脸笑意,一个公主抱便走往某处。
  • 玄天有界

    玄天有界

    灵气?元气?一个被遗弃的孤儿,一块自称玄器的石头。他们相遇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修炼流。玄天有界,名为玄元。
  • 凡塔

    凡塔

    世间有座塔,亦妖亦魔,它无处不在,却鲜有人能寻,寻到如何寻不到又如何,奈何奈何,为何世人为寻它如走火入魔?
  • 血统女王号令

    血统女王号令

    千年以前,光明与混沌爆发了一场毁天灭地的大战。在此等灭世之威下,诸神在黄昏的灰烬之中消逝,而塞亚大陆也几乎分崩离析。千年之后,诸神未归,混沌降临,在末世中所诞生的恐怖存在又将会为塞亚世界带来怎么样的灭世之威?尼袖,一个十七岁的人族少年,孤独地穿行在光明与混沌之间。他信仰光明,却被光明推入了混沌的深渊;他淳朴善良,却被逼得双手却沾满了腥红的血液。他一个人孤独地以决然之姿,肆意的对抗着这个充满血统高贱之见的冰冷世界。尽管卑微是尼袖的开始,但他注定将成为一段传奇。同名手游《女王号令》3月31日上线!
  •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激发写作爱好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本丛书重视语文的基础知识训练,选编了常用词语、好词好句、古文名句解读,谚语、歇后语集萃,还有语文趣味故事、语文之谜以及语文大家的故事等等,目的是使中小学生在快乐的阅读中逐步提高语文知识,增加文学素养,为将来走出社会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