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99100000021

第21章 啼笑姻缘(1)

第一节 唐玄宗“贞顺皇后”武氏与贵妃杨玉环

唐玄宗李隆基,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的孙子。他漫长的帝王生涯经历“开元盛世”与“安史之乱”,鼎盛的大唐王朝在他身上盛极而衰。

李隆基一生风流,后妃众多,而最著名的莫过于武惠妃与杨贵妃。武惠妃陪伴(甚至可以说终结)了他的整个“开元盛世”,而杨贵妃则陪伴了他的整个天宝年间,最后间接促成“安史之乱”并成为这个乱世的陪葬品。

武惠妃和杨贵妃共同的特点,当然是她们先后担当了玄宗最钟爱的女人的职务——而且从惹出的事来看,这个男人多少是对她们有些痴迷了。不过把她们联系在一起的最大理由,不是这个男人,而是这两个女人彼此间的私人关系:她们原本是一对婆媳。

唐玄宗李隆基的父亲是唐睿宗李旦,他出生在垂拱元年(685),当时李旦刚刚在母亲武则天的安排下胆战心惊地当上了傀儡皇帝。

李隆基五岁这年(689)九月,武则天连傀儡儿子都嫌用着烦了,干脆把李旦废掉,自己当上“周”皇帝。李旦已经是被老娘收拾得服服帖帖,一点儿意见都不敢提,更不敢惹是生非。

可是他不惹事,不代表事情不来惹他。不久,武则天的婢女团儿看上了这位“太子爷”,一心想要勾搭。李旦哪里敢沾她的边,小心地表示自己“高攀”不上。团儿对自己居然被拒绝怒火中烧,与早想图谋太子位的武承嗣一拍即合,在他的指点和自己的“发挥”之下,向武则天控告,说李旦的妻子嫡妃刘氏、德妃窦氏心怀不轨,竟敢施法诅咒武则天。

长寿二年(693)正月初二,蒙在鼓里的刘氏、窦氏相伴,前往嘉豫殿朝见武则天贺年。

谁知道就这么一去,守在宫外的侍从就再也没看见她们返回了。李旦想去寻找妻妾的下落,武则天却连宫门都不让他进去,只是传话让他到别处去找——刘、窦二妃就此神秘地失去了踪迹,直到李旦重新即位为帝,下令将她们失踪的宫室掘地三尺,也没能找到一根她们的头发。

李旦知道自己的妻妾是凶多吉少了,为了不给母亲继续下手的机会,他不允许自己的左右和刘、窦二妃的儿女们表露出丝毫的悲伤怨恨。

窦德妃就是李隆基的生母。这年的李隆基刚八岁。同时失踪的刘皇后,则是大哥李宪的生母,李宪这年十五岁。

在生死危机中历尽周折,李隆基长到了二十七岁,在大哥的推让之下,他登上了大唐皇帝的宝座。

登上帝位后的李隆基,却令朝臣哗然地迷上了祖母武则天的族人武惠妃。

武惠妃是武则天的侄孙女、恒安王武攸止的女儿,比李隆基大约小八岁,不但与李隆基是中表之亲,且天生美貌,又自幼入宫,对后宫争逐谙熟于心。李隆基很快就为她倾倒,将自己称帝前的妻妾如王皇后、赵丽妃、皇甫德仪、刘才人等等,都甩到脑后去了。这不但使得这些从前的宠妃们妒发如狂,就连她们所生的儿女,都对武惠妃怨恨不已。

从武惠妃生育的频率来看,玄宗对她确实是动了真情的:她一连生下了四男三女七个孩子,是玄宗妃嫔中生育最多的人。

然而频繁生育带给武惠妃的并不是喜悦,而是接连的打击和悲哀。

她的第一个孩子名叫“嗣一”。这个名字代表着李隆基无比的欣喜——他觉得这是自己所有孩子中最好的、当之无愧的第一宠儿。可是这个生得秀美的男孩却在开元五年夏天婴儿之时就夭折了,李隆基纵有满怀爱念,也只能追封他为“夏悼王”。由于李嗣一死时父母都住在东都洛阳,因此他被葬于龙门东岑,这样就可以让父母在想念他时望得到他的坟墓。

不久,武惠妃又生下了一个“貌丰秀若图画”的儿子李敏。这个孩子和他的哥哥一样,还没来得及长成绝世美男,就死在襁褓之间。无可奈何的李隆基所能做的,也只能是追封他为“怀哀王”。

随后,武惠妃再次生育,这次降生的是一个漂亮的女婴——然而结果是一样的,她很快就死了,追谥“上仙公主”。

儿女如此频繁的夭折,使李隆基和武惠妃都吃不消了。尤其是武惠妃,她开始怀疑后宫中众多嫉恨自己的妃嫔,她隐隐地觉得自己的孩子都是被不知名的黑手所扼杀的。这种想法不单是她有,李隆基也不免满腹疑虑。

不久,武惠妃第四次生育,生下的又是一个男孩,起名李瑁。为了让这个孩子远离危险,李隆基让自己的大哥宁王李宪将孩子带出皇宫,养在宁王府里,由王妃元氏亲自哺乳并对外宣布他是宁王与嫡妃之子。

费了这么大的周折,李瑁终于算是平安长大了。而此后吸取了教训的武惠妃也总算明白怎样才能保住自己的孩子——再往后她所生育的儿子盛王李琦和女儿咸宜公主、太华公主,也都因此陆续长大成人。

经历了三次丧子之痛,武惠妃对其余的亲生儿女简直爱如性命,只要是天底下有的、皇权能够办得到的,她都要不遗余力地为他们争取;为了他们,她什么都愿意做、也什么都做得出来。

——不过武惠妃的爱子之心,还是在她最小的女儿太华公主身上碰了钉子。

据说这位太华公主虽然是武惠妃身上掉下的一块肉,却自幼就讨厌自己的生身母亲。做婴儿时她会因为武惠妃试图接近爱抚自己而号啕大哭,稍大一点儿会说话了就更糟,只要让她看见武惠妃的一片影子,她就要发怒开骂。武惠妃对小女儿的所作所为实在百思不得其解,伤透了脑筋。

然而李隆基和武惠妃却不知道,宫中的人背着他们,都在传说着一件奇怪的事情。

大约是太华公主三五岁的时候,她忽然向身边的侍从索要一串念珠。左右人等都十分奇怪:公主所有的东西里面,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念珠啊!她是个小小孩儿,谁又会拿念珠给她玩呢!终于有一天事情急转而下:乳母抱着小公主偶然从高宗王皇后住过的废殿经过,太华公主不依不饶地非逼着宫人进那座没了人烟的废殿不可,还一口咬定:“我的念珠就在殿内宝帐东北角上。”胆战心惊的宫人只得冒险入内,谁知当真在小公主指点的方位找到了一串念珠。

从此,世人都说,太华公主其实就是高宗王皇后转世而来,她前生被武则天所杀,因此今生恨透了所有姓武的人。只是既然帝王家给了王皇后那样悲惨的遭遇,她为何还要又来这个地方?又为何做了武惠妃的女儿?

当然这样的说法,应该是没有谁敢去告诉玄宗和武惠妃的。武惠妃只是伤伤脑筋而已,还不至于惊吓失措。

在武惠妃长成的这四个儿女中,首先完成婚姻大事的是咸宜公主。

咸宜公主的婚姻,属于亲上加亲型的。而这个亲戚关系说起来比一匹布还长:唐中宗李显的老婆韦皇后所生的女儿中唯一得善终的是长宁公主,她先后嫁了两次,第一个丈夫是隋王朝的皇族后人杨慎交。长宁公主和杨慎交生了一个儿子杨洄,咸宜公主所要嫁的,就是这个杨洄——当然,亲戚关系并不是到此为止,往后还陆续有来。

在隋王朝的皇族后人中,最为直系的算是杨慎交,但是并不是说杨家没有其他人了。这其中包括蜀州司户杨玄琰。杨玄琰早逝,他的女儿杨玉环便由其弟河南府士曹杨玄璬所收养。河南府士曹的工作地点自然是在洛阳长安一带,蜀地美女杨玉环便因此在洛阳长大。杨玉环生性活泼,能歌善舞,美名逐渐传遍京城。

当然,光是这样还不足以让杨玉环得以跻身顶级贵族阶层,因为杨玄璬的官儿实在还是太小了一点。然而咸宜公主下嫁杨洄、新任驸马与杨玄璬是同族远亲,这就给杨玉环制造了足够的机会了。

作为杨家亲眷之一,杨玉环参加了咸宜公主的婚礼。大约就在这场婚礼中,她那“姿色冠代”的美貌给咸宜公主和她的母亲武惠妃、弟弟寿王李瑁都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虽然杨玉环已家道中落,但是她毕竟是杨家后人,何况她的美貌就已经是足够的履历表。

咸宜公主是开元二十三年(735)七月举行婚礼的。仅仅过了五个月,一道诏书就抵达了杨玄璬的宅门。

开元二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十七岁的杨玉环成为“寿王妃”。她从此走进了大唐王朝权贵圈的中心地带。

婚礼上,三十八岁正当盛年的武惠妃接受了新人的叩拜。这时的她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和面前这个丰润的儿媳妇,将会有怎样的未来。

这个时候的武惠妃,当然不会去想儿媳妇的事情,因为她的全副精力,都放在了更重要的事情上:改易皇储并让自己当上皇后。

玄宗的结发妻子,是出身士族的王氏。王氏是甘泉府果毅都尉王仁皎的女儿,早在李隆基十几岁的时候就嫁给了他。王氏的家庭并不高贵,与武妃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她在李隆基与太平公主生死博弈之时起了相当作用,她的孪生兄弟王守一就直接参与了杀太平并铲除武氏势力的事变。

然而王氏在如愿以偿地当上皇后以后,她却面临着后宫众多美女的挑战。武妃当然是最突出的一个。除此之外,王氏虽然收养了杨贵嫔的儿子李亨,她自己却始终没有生育儿女。更奇怪的是李隆基册立太子的顺序:刘华妃生庶长子李琮,赵丽妃生次子李瑛,王皇后收养的李亨是第三子——奇怪的是玄宗立太子的时候,既不立长子又不立皇后养子,偏偏立了个次子。再往后,武妃所生的皇九子居然起了个“嗣一”的名字。虽然这个孩子夭折了,但这样明显偏心的表现也不能不成为王皇后的深忧。她不仅是希望挽留丈夫,更希望长保自己和家族的富贵荣华。

随着地位越来越高,武妃也渐渐不把王皇后放在眼里,后宫中势利眼儿的宫人宦官们也常常表现出藐视王皇后的态度。王皇后气愤不已,难免向玄宗发牢骚,指责武妃和她身边的下人。然而这时的玄宗已经不是当年的临淄郡王了,王氏的失落不但没有得到丈夫的同情,反而惹得玄宗越来越厌倦她,甚至动起了“废后”的念头。王氏也猜到了丈夫的心思,她十分害怕,想生儿子的愿望也就越发迫切。她一厢情愿地认为,丈夫先后对赵丽妃、武惠妃偏心,原因就是因为她们所生的儿子聪明俊俏,她希望自己也能生个讨丈夫喜欢的儿子以巩固皇后之位——可怜的王氏,她不知道,男人如果连活生生的女人都不爱了,怎么会去爱她腹中的那块肉呢!

可是,不论王皇后怎样想方设法地将李隆基留在自己的寝宫,她都始终没法怀上身孕,眼看着武惠妃一个接一个地生孩子,她实在是又急又怒。渐渐地不但恨透了武惠妃,连李隆基也成了她痛恨的对象。

王皇后的哥哥王守一这时已是玄宗的妹夫、薛国公主的驸马了,他当然也对妹妹的处境十分担忧。

常言道“病急乱投医”,王守一四处打听之后,找到了一个叫明悟的左道僧人,这个明悟在一通作法之后,鼓捣出了一块“霹雳木”,上面刻着天地字样以及李隆基的名字,交给王守一说:“佩此有子,当与则天皇后为比。”

王皇后听了这话,万分高兴,她当初能够直接参与丈夫杀韦后、杀太平公主的密谋,不用说也是对权力有欲望的,如今变心的丈夫对自己已经无复往昔恩爱,她当然更渴望权力,希望将丈夫控制在自己手心里。

然而,事情并不像王皇后所想的那么完美。这个消息很快就走漏了风声。

大吃一惊的李隆基立即亲自过问此事,很快真相大白。面对人证物证,李隆基怒不可遏,于开元十二年(724)秋七月颁布诏书:“皇后王氏,天命不佑,华而不实。造起狱讼,朋扇朝廷,见无将之心,有可讳之恶。焉得敬承宗庙,母仪天下?可废为庶人,别院安置。刑于家室,有愧昔王,为国大计,盖非获已。”

王皇后被废为庶人,太子少保王守一先是被贬为泽州别驾,随后又被赐死。三个月后,王庶人死在冷宫之中,死因成谜。

王皇后死了,唐玄宗一心想要册立心爱的武氏为皇后。因此,他立即正式将武氏册立为“惠妃”,这个名分是玄宗的创造,位居后宫诸妃之上,与当年高宗独创“武宸妃”有异曲同工之妙。随后,玄宗又封武惠妃的生母杨氏为郑国夫人,弟弟武忠武信也分别越级提拔。

这一系列的动作看在朝臣眼里,自然明白这是要为武氏晋后做准备工作了。想到大唐王朝又要出现一位“武皇后”,众人无不哗然。

于是,以宰相张九龄为首的群臣同心力阻武惠妃的封后之路。而措辞最激烈的莫过于御史潘好礼。他上书说:“臣闻诸礼,父母仇不共天。《春秋》‘子不复仇,不子也。’陛下欲以武惠妃为后,何以见天下士?妃再从叔祖非他,三思也;从父非他,延秀也。二人皆干纪礼常,天下共嫉。夫恶木垂荫,志士不息;盗泉飞溢,廉夫不饮。匹夫匹妇尚相择,况天子乎?愿慎选华族,以称神□之心……今太子非惠妃所生,而妃因有子,若一俪宸极,则储位将不安,愿陛下详察之。”

众怒难犯,话说到这个份上,李隆基不得不打消立武惠妃为皇后的念头。不过他还是心有不甘的,下令在皇宫之内,武惠妃享有与皇后同等的服秩品级待遇。而且从此再也不提立后之事。朝臣们也都识相,皇帝退了一步,他们也退一步。这样一来,武惠妃成了不是皇后的皇后。

朝臣们倒也没有说错,武惠妃的最终目的并不仅止于皇后,她是会想要易储的。

武惠妃的心思既然能被潘好礼猜出来,自然也会被别人猜出来。

这个人就是李林甫。

李林甫是唐高祖李渊六弟李祎的第四代孙,算起来比玄宗还高一辈,此时任职吏部侍郎。他想方设法地托人将这样一个消息带给深宫中的武惠妃:“愿为寿王立储效力”。

李林甫一箭中的,武惠妃从此开始了和他漫长的合作岁月。

开元二十二年(734)五月,经过反复的努力之后,李林甫终于在武惠妃的帮助下,登上了礼部尚书之位,与反对武惠妃的侍中裴耀卿、中书令张九龄并列为大唐宰相。

李林甫知恩图报,何况一荣俱荣,他既然走了武惠妃的门路,就得走到底。他开始不遗余力地挑拨玄宗与裴耀卿、张九龄的关系,为武惠妃易储扫清障碍。

咸宜公主的婚姻,也为武惠妃又找到了一个易储路上的得力助手——驸马杨洄。

杨洄工于心计,他利用“姑舅之亲”的身份,主动接近太子和诸王,一面有意打听他们的些小过错,一面又对外将这些小事大加宣扬。当然他更忘不了将这些事情转告丈母娘和妻子咸宜公主,由她们去向玄宗吹风,离间父子之情。渐渐地,玄宗耳边满是关于太子行为不端的流言,对太子李瑛本就不多的父子之情越来越动摇。

中国的封建王朝有一个最大的怪圈子,就是“立储”这件事。

帝王们是被呼为“万岁”的,但是实际上,他们绝对活不了一万岁,能活过六十就已经算是中国帝王群中的高寿人物了。而且皇帝这个工作不但危险性高,而且美色享乐也往往令他们乐极生悲。所以为了防备万一,帝王们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生儿子并且及早册定继承人。册立之后,朝野便松了一大口气,觉得王朝后继有人了。

然而朝野为“候任皇帝”确定而放松心情、并津津乐道于要培养他做未来皇帝的时候,却正是“现任皇帝”对儿子开始满腹猜疑的时候。这种情形是绝对不能用寻常人家的父子亲情来理解的。因为他们这时已经不是父子而是竞争对手了。

其实说白了也很简单——你公司里的正职头儿,能对群众呼声很高并已经铁定要继承他地位的副职有好想法吗?他能不怕这副职把自己架空或使自己被迫提前离职吗?

同类推荐
  • 鲁迅

    鲁迅

    本书主要以其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通过日常生活中富于启发性的小故事来传达他成功的道理,尤其着重表现他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写作的艰难过程,以便对读者产生共鸣和启迪。本书包括人物简介、思想点拨、经典故事、人物年谱和名人名言等部分内容,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启迪性和知识性。
  •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弗洛伊德(世界历史名人丛书)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精神病学家和心理学家 是精神分析理论的创始人。精神分析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 是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产生的一种以研究无意识心理现象为出发点和核心的心理学说。
  •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国大政治家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在这个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为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兴旺,一批批优秀人物前赴后继,不懈努力,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孔子(名人传记丛书)

    “圣人出而黄河清”,孔子带着这样的祥瑞之兆出生于山东曲阜,他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却聪敏好学,20岁时已是鲁国有名的学者。他为政之时,鲁国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百姓知礼守法,安居乐业。他盛年时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思想主张,虽不被当世所接纳,却不改初衷。晚年回归故乡之后,理诗书,制礼乐,著春秋,为后世留下了丰富而灿烂的文化遗产。他一生广收弟子,桃李满天下,他的教育思想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李自成第九卷:兵败山海关

    明末,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崇祯三年(1630),李自成辍业,于米脂号召饥民起义。后与农民军首领张献忠等合兵,在河南林县(今林州)击败明总兵邓玘,杀其部将杨遇春,随后转战山西、陕西各地。七年,连克陕西澄城、甘肃乾州(今乾县)等地,后于高陵、富平间为明总兵左光先击败。
热门推荐
  • 传经记

    传经记

    一只向往众生平等的猴子,一心求佛却把自己陷入牢笼,一路东行,斩妖除魔传播我佛真经,踏入大陆东方传播信仰,经历艰辛与苦难明心见性。。最终弃佛。。走向了歧路,向着心中的自由而去。。永不回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西游,我也有,因为西游是伴随我们成长的,你可以说你不懂三国,不懂宝玉,不看水浒,但你肯定有自己对西游的理解。我的西游正在向你展开。
  • 后宫文茵传

    后宫文茵传

    她是皇子的女人,夫妻相伴最后却天各一方!她是帝王的嫔妃,忠守一生却得不到想要的爱情!她是以天下养的太后,却落得孤寡哀家,深居幽宫!多少人不期盼进的紫禁城,却成了她们心目中的牢笼!这后宫,从来都不是一个人的!看子嗣衰亡,嫔妃争斗。听红墙鬼哭,哀怨凄凄!二十年宅斗,二十年宫斗,嘉庆后宫,文茵能否问鼎后位?
  • 疯人笔记

    疯人笔记

    本书收录了《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雨秋风愁煞人》、《去国》、《庄鸿的姊妹》、《最后的安息》、《国旗》等20余篇小说。
  • 重欢旧爱:冷血总裁老公你走开

    重欢旧爱:冷血总裁老公你走开

    先......先生,我妈租你一天多少钱,我给你好不好?能不能让我多租一天,我加钱!裴泽卫看着面前大胆的女人,看来她又拿他当出来卖的了?行啊,租一天加一晚,买贵包赔,想退货啊,那多送你两晚好了......
  • 绝世萌妃:逆天大小姐

    绝世萌妃:逆天大小姐

    废材?毁容?抱歉,这对于她夫君来说就是动动手的事!分分钟将你恢复如初!啥?夫君你比不过要来比萌宝?噢她家这几只正愁没事干,正好活动活动手脚!哎哎哎,你嫌弃作者更新慢?那没办法,先养文咯?
  • 十滴血

    十滴血

    这是一个少年杀了十个人的故事。这是一个少年杀了十个人的故事。
  • 恶劣男与天然呆

    恶劣男与天然呆

    比较笨且羞涩的女主,与性格颇为恶劣的男主纠缠整个高中三年的虐恋生涯。带领大家重温青涩年代纯纯的爱
  • 恶魔王爷别吻我

    恶魔王爷别吻我

    三年前,他在悬崖下,就下如瓷娃娃一般支离破碎的她。三年后,在烟花之地的拍卖场上,他看到了她。心痛之下,五百两黄金买下她。一晌贪欢,他难以自持……杀手的身份,霸道又爱民如子的王。他们相爱相杀……甜蜜如毒药,她却甘愿沉沦。他终究还是为了他的臣民,想要她的性命。再次归来,她独霸天下,成为瞩目的一代女王:“渣王,我要你、还有你的天下。为我的感情陪葬……”是不是一切都无法挽回了?
  • 初夏与承硕

    初夏与承硕

    那是青春里一种最粉碎的守侯……谁离开了谁,谁带走了谁的心,谁终将不说谁的爱,只因我们都太执着于理性上而错过了最好的青春。
  • 月之天使

    月之天使

    天有多高,我只知道我伸手就能碰到,天使是什么样子看着我就明白了,我是上帝的孩子,唯一的一个男性天使,当记忆觉醒看向天月月如何玩转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