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6700000028

第28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一、社会主义本质

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明确地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和价值目标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革命就是解放生产力,邓小平更是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建立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和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需要。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是指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大机器生产。只有建立起牢固的社会主义物质基础,才能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从而说明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社会制度,并最终战胜资本主义。

第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归根到底要体现在它的生产力比资本主义发展的更快一些,更高一些,并且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不断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只有使社会主义制度的这两大优越性充分得以体现,使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于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中,才能真正得以巩固。

第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马克思主义认为,在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即社会主义阶段,由于社会产品不够丰富,只能实行按劳分配。只有尽可能快地增加社会生产力的总量,才能进入社会主义的高级阶段,实现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基本原理,邓小平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第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迫切要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从根本上讲,只能依靠发展生产力来解决。

(二)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一,这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需要。除生产力标准外,公平与公正是衡量社会制度优越与否的另一重要标准。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人剥削人,两极分化的社会制度,总不能说它是公平的、优越的。社会主义要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实质就是追求社会公平。它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价值目标上,体现了社会主义另一根本优越性。“只有社会主义才可能……使所有的劳动者过最美好的、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这一点。”

第二,这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和动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但是我们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够救中国,发展中国。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的百分之几的人先富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发展生产力只有以共同富裕为目的,才能激发亿万人民群众的劳动热情,这才是发展生产力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如果搞两极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更得不到发展。

总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抓住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其根本优越性之所在,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本质这一最高层次上正确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无疑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

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社会主义经济活动过程中结成的社会经济关系,是在社会主义总生产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上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

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本质最集中的体现。

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现代社会,大机器生产逐步将个人使用的生产资料变成社会化的生产资料,个人独立完成的生产过程变成社会化的生产过程,个人生产的劳动产品变成社会化的劳动产品,这就是所谓生产社会化。生产社会化必然要求生产关系社会化。生产资料公有制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从根本上消除了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从而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私有制是剥削的条件,而剥削是社会两极分化的基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排除了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不平等关系,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奠定了基础;同时决定了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满足社会成员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经济制度的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决定了劳动者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和在生产过程中互助互利的关系,决定了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实行按劳分配的制度。所有制的性质是区分社会性质的标志。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要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就必须首先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

(二)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基本原则。其内容与要求是:凡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应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在社会作了必要扣除后,按照劳动者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分配个人收入。等量劳动领取等量报酬,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由社会主义客观经济条件决定,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第一,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方面的平等,排除了凭借生产资料私有权不劳而获的可能,才使劳动有可能成为社会统一的分配尺度。

第二,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可供分配的社会产品的数量,制约分配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发展,不会再像原始社会那样平均分配。但也远未达到共产主义那样的高度,按需分配还不现实,只能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第三,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重大差别,还是人们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承认劳动差别,并把劳动贡献与劳动报酬紧密地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

按劳分配是人类历史上一种崭新的分配方式,它彻底否定了剥削、否定了不劳而获,是人类分配关系的一次深刻革命。按劳分配承认劳动差别,反对平均主义,体现了效率优先的原则,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按劳分配以劳动为个人消费品的分配尺度,只承认因劳动差别带来的个人收入差别,反对个人收入的过分悬殊,追求社会公平,是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手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建设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初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所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它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两层涵义必须统一起来认识和把握。首先,必须明确我国的社会性质已经是社会主义。在我国,已经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正由于我们取得的这些基本成果,才使得中国人民站了起来,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必须珍惜这些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决不能走回头路。其次,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很不成熟,在各个领域还没有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达状态。我们的一切工作必须从这一实际出发,决不能急于求成,超越这一历史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的最基本国情,正确认识这一国情,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正确地认识国情是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我们讲实事求是,我国当前最大的“实事”就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求是”就是探索在初级阶段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曾搞过“大跃进”,“洋跃进”,希望在一个短时间内“超英赶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一年初见成效,三年大见成效”。出现这些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对基本国情缺乏正确认识。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正在于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制定了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主张,抵制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的锐利思想武器。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郑重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已被历史所证实。必须反对抛弃社会主义的错误观念。另一方面,必须反对超越现阶段实际的错误认识和作法。因为这些东西同样会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带来危害。

第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为什么要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什么要吸收其他经济形式中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这许许多多的问题,如果离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实际将无法理解。只有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初级阶段的涵义,才有可能澄清我们认识上的种种疑惑,提高我们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特征应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来把握。

从生产力方面看,经过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依然较低,仍未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因此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然是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是实现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自然经济占较大比重向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转变,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向逐步缩小差距转变,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向人民生活水平比较富裕转变的历史阶段。

从生产关系方面看,建立起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还不能覆盖社会经济生活的一切领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只能实行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在经济体制方面,通过改革逐步探索与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相适应的经济体制,并最终确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与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明我国的社会主义还不成熟、不发达,而这不成熟、不发达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根本的经济特征。不发达是就生产力而言的,不成熟是就生产关系而言的。

同类推荐
  •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柴米油盐中的经济学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读完它,你会明白商家促销惯常的花招,你会解释生活中恼人的莫名其妙的冲动,你会理顺复杂的人际关系,你会经营好自己的婚姻爱情。
  •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杨帆:对话《时代智商》

    本书记录的二十几个人物,既有中国顶尖的商业领袖,也有大名鼎鼎的社会名流,还有在天津这座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开拓奋进的领军人物。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社会发生了波澜壮阔的巨变,很多普通人的命运也赢得了转机。他们以特有的机智与洞察力和顽强的拼搏精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传奇。
  • 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东北亚安全合作机制研究

    本书包括:东北亚传统安全形势与合作机制、东北亚非传统安全形势与合作机制,具体有东北亚政治安全形势与结构,东北亚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意义等内容。
  •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共和国的经济与周恩来

    周恩来是新中国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他的经济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领导的经济建设实践,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创建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周恩来的经济思想丰富了毛泽东思想,是党和人民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周恩来的经济思想和实践,不仅可以深刻地懂得新中国经济的奠基、创业和发展是来之不易的,而且,能够从中获得许多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服务。
  •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国有煤炭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是中国保持20多年快速发燕尾服、国家实力大幅度提升后提出新的旨在保证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上,资源和环境处于中心地位。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也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和基础保障。国有煤炭企业是我国煤炭工业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国有煤炭企业特殊性的另一个突出表现在于,它是全社会物质资源流钢产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也是固体废物排放最多的行业之一。
热门推荐
  • 巨星恶少神偷妻

    巨星恶少神偷妻

    “轻一点。”“别弄那里。”“重一点……重一点啊!”“喂!按个肩膀你敢不敢不叫的那么浮想联翩!”大明星娱乐圈的那些事儿,请个神偷做助理好处多多,一百块买不了吃亏,一百块买不了上当。把助理当祖宗一样供着,给她叫外卖,给她当司机,给她当床伴!“我饿了。”“自己叫外卖!”“你是我助理,你给我去找吃的。”“懒得动”“那你去隔壁化妆间把导演刚买的一包吃的偷来!”"
  • 修真第一祖仙

    修真第一祖仙

    传说,世上存在的万物生灵原本都是永生的。传说,有两位叫做天、地的强大生灵,结束了永生时代,立下六道轮回掌控生死。传说,目之所及之物,心之所想之灵,皆可以修炼成仙,一口空气也有着升仙的机会。传说,传世仙道是诸仙留下的,他们曾和天地立下互不侵犯的条约。传说,大地有名曰东荒,新的传说!便从一个名叫沐玄的少年开始!
  • 泪星无垠

    泪星无垠

    恍如隔世的梦,刺痛了寒风一成不变的爱,朦胧了夜空可不可以,你也会想起我在昨夜,睡梦中,在被重力干扰的深空
  •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

    明朝崇祯年间和清朝顺冶年间,合称为“明清之际”。明清之际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中重要的因革时期。《明清之际小说作家研究》对明清之际小说作家进行了整体研究,考察了作家的生存状况和创作心态,考察了时代、地域、作家、作品诸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研究各种体裁各个时代文学创作与发展规律都具有比较普遍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 情深不寿奈何深情

    情深不寿奈何深情

    有的时候,我们仰着头,奢望着天上的星,总想着攥一颗在手里,却忽略了一直围绕着自己的花海,花海的存在太温暖,以至于时间一长,你就忘记了还有他的存在。
  • 尚书府千金小姐的情感历程:云深不知处

    尚书府千金小姐的情感历程:云深不知处

    她是尚书府的大小姐,本有美好的姻缘,在一段奇特的经历过后,她发现自己陷入了无路可走的处境:一边是心上人要另娶佳人,一边是异母妹妹要抢自己的未婚夫。她到底该何去何从?真的要将心门锁上去嫁给那将死之人吗?上苍会给她开另一扇门吗?
  • 那些年的那些事

    那些年的那些事

    将过去的记忆缕一缕,写下来,成章节,成故事。你会发现,过往啊,错综复杂,萦萦绕绕,纷繁芜杂;细想来,完全没有必要那样,但当时却是那样发生了。这就是生活。当重塑这种过往时,我们总是在选择,能不能写,该不该写,没必要,写吧,写吗?我们总是怀揣着一种想写却不知如何写,想割舍却割舍不掉的情愫在里面。。。所以,写文,或许是对过去的一种反思,或许是对未来的一种憧憬,如果生活再沿着原来的轨迹来一遍,那就成了今天书里写到的,里面既有真实的故事,也充满了修缮的补丁。......青春吹动的风铃,让我们如此感动,来的时候没有约定日期,却足以撩动你我的心潮,偷偷的驻扎于彼此的心灵深处,美丽伴随着血液升腾,仿佛就在那里定格--不期而遇的时刻,美丽的景色,美丽的你,目睹并憧憬和眷恋美丽的你的我。你是因为我才来到这里的吗?不管答案如何,反正我是因为你的到来,我才来的。风吹来,日记已泛黄,那曾经“痛苦”的美丽,却是最美丽的“忧伤”。花开的时候你没来,花落的时候我依然在等待。如此美丽,却了无痕迹,你能看的见,只是没有在意。你读我的时候,我没有读懂你,这是我的麻痹大意,换了时空,我恪守当时的美丽,依然将往事重提,是否显得苍白无力?无论怎样,今天我在这里,是因为你。爱情,其实就是,花开的时候,两个人心灵的洗礼,合适的时候,发生了合适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我和你。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只因我的生命里有你!
  • 明光台

    明光台

    十年苦工,策名朝圣。一朝功成,已成狗烹。引戈归来,未改污名。世事尔尔,卧看苍穹。
  • 我的20岁美女校花

    我的20岁美女校花

    下山寻找美丽的神仙姐姐,却被一个绝美校花女神聘为了首席保镖……自此,一个天才学生横空出世!他护花泡妞,纵横世间!修炼神诀,横扫世界至尊强者,踏上巅峰之境!
  • 全能农夫

    全能农夫

    张祖诚,本是身怀绝症,只得坐吃等死,却在机缘之下遇到了改变其一生的女人,从此命运的轨迹发生了翻天之覆,打地痞,除村霸,灭极道,小小农夫本领大,种得一手好地,酿得一手好酒,做得一手好菜,把得一手好妞,办农场,开酒楼,搞开发,事业风升水起,桃花来往不断,七彩石灵在手,扭转天命乾坤,小小农夫,彰显全能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