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85200000005

第5章 D

点心

点心,《辞海》释为“饥时略进食物”。“点”者,有少许、装点的意思。

民间传说“点心”成为俗语,始于梁红玉。相传,宋代巾帼英雄梁红玉在黄天荡击鼓退金兵,见士兵日夜浴血奋战,英勇杀敌,屡建功勋,甚为感动。于是命令各部。属烘制各种民间喜爱的糕饼,送往前线,慰劳士兵,表示点点心意。

从此,“点心”一词就成了人们口头的一句俗语并沿袭至今。这一传说,从点心这种食品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的作用来看,的确含有“心意”。人们在节日里,吉庆时,访亲拜友,常常带些糕点,作为礼赠之物,颇有“点点心意”之味。

然而,传说终究是传说,其实“点心”一词唐已有之。

南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载:

世俗例以早晨小食为点心,自唐时就有此语。按,唐郑惨为江淮留侯,家人备夫人晨馔,夫人顾其弟曰:“治妆未毕,我未及餐,尔且可点心。”其弟举瓯已罄,俄而女仆请饭库钥匙,备夫人点心……

至于古代“点心”的种类,宋:孟元老《东京梦梦华录》有详尽记载,共约百余种之多。有插肉面、大卤面、馄饨、胡饼、蒸饼,馒头、酥密食,沙糖冰雪圆子,荔杖膏等等。

洞房

“洞房”一词,古时原指深邃的内堂。陆机《君子有所思行》一诗中,就有这么两句五言诗:“甲第崇高闼,洞房结阿阁。”后以称新婚夫妇的卧室。朱庆余《近试上张藉永部》诗,就有“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鼻姑”之句。

说起“洞房”这句俗语的来历,那还得从秦始皇谈起。

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强选天下美女。十分俊美而勇敢的三姑娘被强迫送进阿房官,她不甘心那被奴役蹂躏的黑暗生活,直奔华山,与因焚书坑儒而逃命至此的俊逸书生沈博相遇,逐渐产生了爱情,于是插枝为香,对天盟誓,结为了患难夫妻,他们便以巨石下的洞穴为新居。

后人为了表示对三姑娘的崇敬与怀念,在华山路的沿途修建了不少小寺院,每个寺院主殿都供着三圣母的塑像或神位,这个三圣母就是那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一些文人墨客又杜撰了像宝莲灯、劈山救母等美丽多彩的神话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等诗句,使“洞房”的传说更加优美动人。

这便是“洞房”这句俗语的来历。

东西

我们都有这样的习惯,往往把一切物体统统称为“东西”。

“买东西”已成为人们购买货物的代名词。那么,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自古以来,人们为什么只谈买“东西”,不说买“南北”呢?一般认为,这句俗语出自宋朝理学家朱熹与好友盛温如的一段对话:

有一次,朱熹去拜访他的朋友盛温如,正碰着盛温如提着篮子准备上街。

朱熹问道:“你去干什么?”

盛温如答曰:“买东西”。

朱熹逗趣道:“老兄为什么不买‘南北’,而只买‘东西’?”盛温如就按当时通行的“五行”之说回答道:“东方属木,西方属金,凡属金类、木类的,我这个篮子就装得下。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火则是篮子不好装的。所以,只能买东西,不能买南北。”

上述说法,其实是穿凿附会,不足为信。那买“东西”这一常用的口头俗语,究竟源出何处呢?

清朝龚炜在其所著《巢林笔记》中,对这句俗语的来由,作了比较可信的考证。龚炜说:“‘东西’一语,始于东汉。当时,商贾大多集中在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俗语买东西,言买卖者,非东(京)即西(京),沿习日久,遂以东西为货物替身。”即成了货物的代名词。

汉语中的“东西”一词,可以说是古人的一大发明和杰作。因为,“东西”可泛指许多“东西”,说话时,遇上讲不清楚的“东西”,或是不必讲出名字来的“东西”,就用“东西”两字代替,巧妙至极。读者诸君如若不信,可随口一试,定得佳趣。

关于“东西”这一俗语的来由,还有几种说法,可谓见仁见智,众说纷纭,但比较起来,还是清朝学者龚炜之说较为确切,故笔者借以引证,余不累赘也。

倒霉

人们形容事情不顺利,常用“倒霉”这一俗语。

“倒霉”的“霉”其实是指霉季,即每年春末夏初梅子黄熟的一段的时期。这段时期,在地处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地方,阴雨连绵,空气潮湿,衣裤鞋帽等容易发霉。对此,人们都有所防范,抢晴天进行翻晒,这样损失往往不大。但是有些年份,气候反常,霉季里并不怎么霉,而霉季过后的十天当中反而霉得厉害,致使许多失去警觉的人们的衣裤帽鞋等物品遭到损失。人们把上述气候反常现象称作“倒做黄霉”。俗语“倒霉”便是“倒做黄霉”这句话的简缩。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倒霉”在《辞海》中亦作“倒楣”。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云,“明季科举甚难,得取者门首竖旗杆一根;不中,则撤去,谓之倒楣。今吴俗讥事不成者谓之倒楣,想即本此。”

东道主

我们听广播,看报纸时,常常听到看到“东道国”“东道主”这类词语,“东道主”是怎么来的呢?-

“东道主”出自《左传·僖公三十年》。当时,秦晋联军围攻郑国,情况十分危急。郑国大夫烛之武,奉郑文公之命,连夜被人用绳子从城墙上放下来,去劝说秦穆公撤兵。他对秦穆公说,秦灭郑国于己有害无益,反而使晋国从中得利。如果你放弃攻打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上的主人(因郑在秦东,所以这样说),以后秦国的使节来来往往,也好有歇脚供饭的地方,这对你是有利而无害的。

秦穆公听后,觉得在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留下少量驻军,将部队撤回了秦国。

现在,“东道主”这一俗语,一般是指请客的主人,也叫“作东”。哪个国家接待外宾或主持什么国际性的会议、活动,则称“东道国”。

应当注意的是,“主人”与“东道主”不能等同看待。“主人”一词多义,一是相对客人说的,反映,主客关系;一是相对仆人(或雇员)说的,反映主仆或主雇关系。我们上面说的“东道主”是前者。为属后者,可以叫“东家”,而不能称“东道主”,否则便会闹出笑话。

大义灭亲

人们常用“大义灭亲”这么一句蕴含褒义的俗语,来赞扬那些为了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法律制裁的人。

这句俗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记叙的一则感人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卫国大夫石碏的儿子石厚,与公子州吁密谋策划,杀害了卫桓公。石碏十分气愤儿子的这种卑鄙行为,就用计把儿子杀了。《左传》赞为“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

还有个类似的故事。战国时期,秦国有个墨家伟人腹黆,他的儿子杀了人,按国家法律规定罪该处死。秦惠王出于同情之心,对腹黆说,先生年纪这么大了,只有这一个儿子,我已下令执法官吏不杀你的儿子了。腹黆义正辞严地回答: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秉公执法是天下之大义,我不能包庇儿子而不执行法律。腹黆没有听从秦惠王的劝说,仍把儿子杀了。

两千多年前的古代清官贤士,能做到执法如山,大义灭亲,本能不说是难能可贵。这对于当前那些不但不带头执法,反而袒护乃至包庇犯了法的家属子女、亲朋好友,真是一面镜子!

单一反三

“举一反三”这句俗语,源出《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隅,角落,反,类推。举一隅而不知其他三隅,指不能类推。孙老夫子要求他的门徒对他的儒学能够举一反三,否则,就不教。后以“举一反三”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然而,孔仲尼的这段说教,他却万万没有料到在民间引出了一段令人捧腹的笑话——

从前,有个财主的儿子,乳名“半保”。无论读什么书,都只是一知半解。说的话,写的文章,也常常闹出笑话来。

一次,他见到“遗产”二字,不知是何意思,便去请问先生。先生说:“遗产者,死人的产业、是也”。于是,他把这句话牢牢记在心里。

又一次,他见“遗属”二字,不明其意,只好又去请教先生。先生摇头晃脑而哦:“遗属者,死人的眷属是也”。他连忙记在本子上,生怕忘了。

第三次,他见“遗尿”二字,便对同窗学友说,“孔子云举一反三,这个词,我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有个同学逗趣道:“半保是个大学问家,谁人不知,那个不晓,快说出来让我们长长见识。”于是,他学着老学究的口气,瓮声瓮气地回道:“遗尿者,死人的尿是也!”这蠢才蠢就蠢在只知“举一反三”,却不知“举一隅不以三隅反”,所以,闹出了笑话,出了大丑。

戴高帽子

自古以来,世俗把喜欢人家当面奉承、拍马的事情,叫做“戴高帽子”。这句俗语是怎么来的呢?

据清代苏州学者俞樾在其所写的《一笑》中云,有个年轻的京都文土,要到外地去做地方官。离开京城前,他去向自己的老师告别。

老师对学生说:“出外做官,很不容易,千万要当心。”

那年轻文土拱手回道:“请恩师放心,晚生巳准备了一百顶高帽,逢人就送给他一顶,应当不至于意见不合,互相抵赖啊。”

那儒雅夫子一听,面露愠色,很不高兴地训斥门生:

“我们都是谙熟孔孟之道的正人君子,应当用正直的道理对待人,怎么可以如此呢?”

那年轻文士装出一付无可奈何的样子,叹了一声长气,然后说:“唉,天下像恩师老大人这样德高望重,不喜欢别人吹捧的有几个呢?”

那老夫子捋须含笑,点头赞同地说:“你的话也不是没有见识的。”

他的门生从老师家告辞出来后,对朋友说,“我的一百顶高帽子,观在只剩九十九顶了。”

戴绿帽子

旧时称妻子有外遇(情夫)的人为“戴绿头巾”,或称“戴绿帽子”。明代:文学家郎瑛在《七修类稿》中就有如此之说法,“吴人称人妻有淫着为绿头巾。”

绿头巾原为古代的贱服。据唐代封演《封氏见闻记》载:李封为延陵令时,当官吏有罪,不加杖责,令裹绿头巾以羞辱。所戴的日数视其所犯罪恶的轻重而定,日满才能解下来。从此,江浙民间视绿头巾为奇耻大辱。

元明时,明文规定娼妓家男人要戴绿头巾。《元典章》云:“娼妓穿着紫皂衫子,戴角皂儿。娼妓之家长并亲属男子,裹青头巾。”

明人《杂俎》载:“(娼妓)隶于官者为乐户,又为冰户,国初之制,绿其巾以示辱。”

这便是“戴绿帽子”的由来。

豆蔻年华

近来,人们似乎很喜欢用“豆蔻年华”这么一句比较文雅的俗语,来形容未婚少女。

什么是“豆蔻”呢?它本是一种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亦称白豆蔻、圆豆蔻。未开花时,每个蕊心有两瓣根并,也有人称为含胎花。它初夏开花,花呈淡黄色,中医学上以其种子入药。

豆蔻有两个特点引起了诗人们的联想,一是它的花蕊中央,有两瓣相并,形似“同心”,于是成了爱情的像征;二是它的花蕊重而下垂,花未开时就显得非常丰满,俗称“含胎花”,于是只成了处女的像征。

但是,豆蔻与“豆蔻年华”并不完全是一回事。

“豆蔻年华”的出处,是唐代诗人杜牧写的一首《赠别》诗。诗云:“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这是诗人“落魄扬州”。期间,写给一位少女的。诗中为“豆蔻年华”规定了明确的年龄,即“十三余”。从生理学的角度看,十三四岁的少女,正是含苞欲放的年龄。而豆蔻春末开花,“二月初”适值含苞期,用来作比,是十分恰当的。当然,杜牧用豆蔻来比喻他所爱的少女,与前面所说豆蔻本身所具的象征意义有一定的关联,这也是不言自明的。

得寸进尺

从前有一个人不务正业,把老人留下的一点家产挥霍一空,过着穷困的日子。

一天,遇见吕洞宾,便求其资助。吕洞宾看他可怜,念他贫寒,就用“点石成金”术把石头变成金子付给他。此人高兴极了,跪倒拜谢。以后,每遇到吕洞宾必求资助,不几年,他竟大富起来。

有一天,又遇洞宾,仍求资助,吕洞宾又点石成金,而且比先前更多更厚了。可此人连连拜谢道;“蒙大仙时常资助于我,甚为感激,终生难忘”吕洞宾言道不必客气,劝他把金子带回创家立业,好好干活,此人摇摇头说:“屡让大仙受劳,未免过烦,以后我想不再长此相扰,只求大仙赐一物,我也就心满意足了。”吕洞宾道:“请问你要何物,我尽力而为。”突然,此人上前拉住吕洞宾的手,咔嚓,在手上砍了一刀:“我要你点石成金的这根指头!”

吕洞宾一看,食指被砍去,不禁骂道:“你这丧尽良心、没有人性的东西,竟贪得无厌,得寸进尺!”然后吕洞宾笑笑,扬长而去。

此人得了吕洞宾的指头,如获至宝,回家乱点起来,满院石头都变成了怪兽,个个张着血口,扑了上去,把这个贪心不足的家伙撕碎吞了下去。

得意洋洋

称心如意谓之得意,因成功而沾沾自喜则谓之“得意洋洋”。这句俗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一次,齐国的宰相晏婴乘马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意思是说她的丈夫坐在大伞之下,挥鞭策马,神气十足,非常得意。等丈夫回来后,她提出要与他离婚。车夫问为什么?她说:晏婴是齐国的宰相,在各诸侯国中,名声显赫,但他却很谦虚,认为自己不如下面的人。而你是个车夫,却那么骄傲自得,所以,我要离开你。

后来,车夫改掉了骄傲的毛病。晏婴很奇怪,就问他,他将实情相告。晏婴觉得这个车夫勇于改正缺点,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后来,人们把“意气扬扬,甚自得也”,缩写成“得意洋洋”,用来形容十分得意的样子。唐代诗人孟郊《登科后》一诗中,就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句,很有得意洋洋的情态。

打草惊蛇

人们常用“打草惊蛇”这一俗语来比喻作事不密,行动不慎,致使对方有所戒备。说起它的由来,还与古代一位贪官有关系呢。

据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及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五代时南唐有位名叫王鲁的七品县令,贪赃受贿成性,巧取豪夺了不少钱财。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王鲁如此这般,他手下的小官小吏也都暗中受贿,敲榨勒索,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一天,王鲁照例卯时坐堂理事,批阅案卷;突然发现他的“主簿”(县衙中的一个文官)被人联名控告,笔笔罪行有证有据,揭发得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和王鲁都有关系,心里不由得十分惊恐、紧张。王鲁心想:幸亏这件事落在我的手里,若告到州府或别人手上,岂不坏了事。王鲁越想越害怕,不由自主地在案卷上面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巳惊蛇”。意思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里的蛇却已有所警惕了。“打草惊蛇”这一俗语就是出自于此。

这个故事,在宋代学士郑文宝所撰的《南唐近事》里也有类似记载。

为什么说“打草”可以“惊蛇”呢?

原来,蛇的眼睛虽然很大,但它的视力却极差,看不见周围和较远距离的物体,是动物中的“近视眼”。然而,蛇的耳朵却很特殊,它没有外耳,即没有耳壳和耳道。中耳部分只有听骨而没有骨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听不到空气传导的声波。但蛇的内耳却比较发达,对地面传导的振动极为敏感,能够把地面传导的振动通过听骨直接传入内耳。假如你在蛇身边引颈高歌,蛇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但当你轻轻地把脚步一挪动,脚步声通过地面传导到它的内耳,那蛇便会因受惊而逃之天天。

王鲁虽是贪官污吏,但还是懂得科学知识的,否则他如何不批成“汝虽打草,吾巳惊鼠”或惊兔,惊虎,惊羊。

打草惊蛇

人们常用“打草惊蛇”这一俗语来比喻作事不密,行动不慎,致使对方有所戒备。说起它的由来,还与古代一位贪官有关系呢。

据五代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及段成式的《酉阳杂俎》中记载;五代时南唐有位名叫王鲁的七品县令,贪赃受贿成性,巧取豪夺了不少钱财。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由于王鲁如此这般,他手下的小官小吏也都暗中受贿,敲榨勒索,老百姓对他们咬牙切齿,恨之入骨。

一天,王鲁照例卯时坐堂理事,批阅案卷;突然发现他的“主簿”(县衙中的一个文官)被人联名控告,笔笔罪行有证有据,揭发得清清楚楚。这些事情和王鲁都有关系,心里不由得十分惊恐、紧张。王鲁心想:幸亏这件事落在我的手里,若告到州府或别人手上,岂不坏了事。王鲁越想越害怕,不由自主地在案卷上面批了八个字:“汝虽打草,吾巳惊蛇”。意思是说你们虽然打的是草,可是我这条藏在草里的蛇却已有所警惕了。“打草惊蛇”这一俗语就是出自于此。

这个故事,在宋代学士郑文宝所撰的《南唐近事》里也有类似记载。

为什么说“打草”可以“惊蛇”呢?

原来,蛇的眼睛虽然很大,但它的视力却极差,看不见周围和较远距离的物体,是动物中的“近视眼”。然而,蛇的耳朵却很特殊,它没有外耳,即没有耳壳和耳道。中耳部分只有听骨而没有骨膜,鼓室和耳咽管。所以,听不到空气传导的声波。但蛇的内耳却比较发达,对地面传导的振动极为敏感,能够把地面传导的振动通过听骨直接传入内耳。假如你在蛇身边引颈高歌,蛇是不会有任何反应的,但当你轻轻地把脚步一挪动,脚步声通过地面传导到它的内耳,那蛇便会因受惊而逃之天天。

王鲁虽是贪官污吏,但还是懂得科学知识的,否则他如何不批成“汝虽打草,吾巳惊鼠”或惊兔,惊虎,惊羊。

当机立断

事情到了紧要关头,就毫不犹豫地作出决断,这便是俗语“当机立断”的含义。

它出自《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蜀将孟达降魏之后,深受魏文帝曹丕的信任。司马懿认为孟达擅于投机取巧,不可重用,但曹丕不听,反封孟达为平阳亭侯,任命他为新城太守。曹丕死后,孟达感到自己被人冷淡,便与吴、蜀暗中联系,企图进兵中原。

蜀相诸葛亮讨厌孟达反复无常,又担心他成为祸患,想促使他早点起事。诸葛亮打听到孟达与魏兴太守申仪有矛盾,便派一个名叫郭模的诈降魏国,把孟达与蜀国暗中联系的情况告诉申仪。申仪立即将此事报告了司马懿。

当时司马懿在宛城掌管军事,他得到这一重要情报后心想:“宛城离洛阳有八百里,如果申奏朝廷再等圣旨降下,往返要一个月,事情就不可收拾了。”于是,他一方面写信派人飞速告诉孟达指出这是诸葛亮的离间计,一方面立即率领兵马,下令一天要走两天的路,向新城进发。

孟达接到司马懿的信后有些犹豫。他认为宛城距新城一千二百里,司马懿即使确认自己要谋反,也要先申报朝廷后再发兵,这样起码要一个多月,于是放松了戒备。他做梦也未料到,司马懿八天就兵临城下。孟达终于兵败被杀。由于司马懿的当机立断,使当时的军事形势发生了有利于魏国的变化。

大路不平,旁人铲修

从前,有一个叫大路的人,家里很贫困。小时候,他父亲给东家干活儿累死了,就靠勤劳贤惠的妈妈抚养他。他妈总想“养子成龙”,凭着一双勤劳的手纺纱绩麻,苦心抚养大路读书。

大路读书也很用功夫,长大后中了状元。有了高官厚禄,就忘恩负义,不认自己的苦妈妈了。这时他妈已老而无为,维持不了自己的生活,就去找自己的儿子。

好容易到了京城,落在一个名叫“成平”的客栈里,她问:“这里有没有大路?”客店主人回答:“你这个贫婆怎能见到大路呢?”

贫婆无奈,就到庙里去行香,叫菩萨保佑她母子见面。

正在这时,大路坐起轿子路过庙门,有人告诉贫婆说:“这项轿子里,坐的就是你的儿子。”贫婆一听大喜,就抓着轿子喊:“大路,我的儿子呀!”大路听了,出轿大骂:“哪来的这个邪神无道的东西,把我状元公喊为儿子,给我打!”轿夫们也不明真像,就把贫婆打得昏迷过去了。她苏醒以后,只得在街上讨饭过活。

大路回到宫里,他怕贫婆继续纠缠,就在街上贴出一个招子,上面写道:“不知是从何处来了一个邪神无道的穷婆,竟敢给我状元公称妈,谁能买她,赏五十两银子。”

这时,一个叫铲修的穷孩子,没有半个亲人,成天靠打柴维持生活。在街上看到这个招子,心想:“我要是有个妈在家里,不说替我泡茶煮饭,就是瞧个屋,我回家有人说句亲热话是多好啊!”想着想着就把招子揭了。铲修就把贫婆弄到家里奉养起来。

他们的日子也过得很好。家里越来越兴旺。

有一天。铲修又上街卖柴,看见皇上贴了一个招子,写着:“谁有千年如意针,给皇帝的女儿打好以后,招他为驸马公。”原来是皇帝的女儿得了重病,医官诊断,除打千年如意针以外,再无别的妙方。所以贴出了这个招子。

铲修回到家里问妈妈:“您有没有千年如意针?”接着把那个招子的前因后果告诉给母亲听了。这时贫婆突然想起了当年做姑娘时,给祖母补的一件棉袄上有个针未取。马上就从衣箱里取出那件陈古八十年的破棉袄,细心的一瞧,就把针找到了。铲修立即带针上京,果然给皇帝的女儿把病治好了。

大路知道铲修招为驸马公的来拢去脉,心里很不服。就写下状词去告铲修,皇爷把铲修传去,同大路升堂。大路说那根千年如意针是铲修从他妈哪儿偷去的,说铲修不是贫婆的儿子。铲修认为自己同大路争论,得不出名堂来,就把大路卖妈的那个招子交给提爷,然后说:“敬铲修。”这旁人找谁?皇爷命手下之人,把贫婆带上堂招供。

贫婆上堂,陪同铲修一边,冷眼望着大路。就把大路从小读书,自己奔京找大路,大路下轿命轿夫打自己,大路卖妈,铲修买妈和千年如意针等经过一五一十的说给皇爷。还说:“大路是我亲生的,他不是我的儿子;我没有生铲修,他却像我的亲生儿子。”大路还是继续争辩,说轿夫打贫婆是假。皇爷急速传令,叫大路的轿夫这些旁人上堂招供。轿夫们一上堂,皇爷更是威严森森地说:“贱奴们曾在宙前打过这个贫婆没有?说实话,皇爷赦你们无罪?”轿夫们双膝跪在堂前,只好老老实实地招供:“状元公今我们打这个贫婆是真。”

皇爷拍案道:“不忠不孝乏大路吐世不平,旁人为积功积德的铲修悦得一清二白。”说罢就命大路脱下衣冠,喝令把大路拖出刑场处以重刑。

从此,“大路不平,旁人铲修”就成了民间的一句俗话流传至今。

同类推荐
  •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听良心的鼓声能走多远

    给知识分子、人民大众以道德信仰和人生价值指引是徐贲的一贯特色,不论是价值观念,还是个人政治参与,徐贲所提出的问题以及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是发人深思的,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在本书中,徐贲从人的良心的角度阐述公民知识和道理的启蒙,倡导私德和开启公德,从人性和人心开始的心智启蒙,到宪政引导民德,逐步达到个人良知和社会共善。
  •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本书选取了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私立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弗吉尼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等公立大学,逐一对其办学理念、学科特色、学生事务管理架构、学生事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梳理,并对公寓住宿管理、法律申诉服务、多元文化教育、学生社团管理、新生入学指导、心理咨询、奖励资助、学术咨询等诸多具体学生事务的内涵、理念、实际操作等进行了描述,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者了解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实务的重要参考书。
  • 触摸教育的美

    触摸教育的美

    本书记录了发生在校园里孩子和老师及校长之间的事。分为”举报的分量“、“滑稽的新生传”、“故事进行曲”、“教育即生活”、“返老入童”等篇章。
  •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传媒治理论:社会风险治理视角下的传媒功能研究

    本书借鉴传播学、社会学、政治学的相关知识,从传媒与社会治理的关系即传媒治理与治理传媒角度,特别是就传媒如何参与社会治理进行了具体探讨。本书包括社会风险语境概说、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的可行性、传媒参与社会风险治理、传媒与其他社会治理主体、治理传媒五个部分内容,并联系中国媒介现实列举了大量报道个案以及详细的案例分析。
  •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主持人即兴口语训练

    当今时代,主持人节目正从文本话语操作向即兴话语操作转型。本书提供了一套科学的训练体系和训练方法。全书分为即兴语流、即兴成篇、即兴修辞、即兴描述、即兴解说、即兴评述、即兴听悟、即兴语智、即兴播讲、即兴访谈、即兴主持、即兴幽默等12个单元,将即兴口语的技能要素科学分解,遵循分进合击、循序渐进的技能习得规律,精心设计了48个训练课目,训练目标明确,语用理念新颖,以例引路,以趣激练,配有训练提示和解题参考,与主持人的口语实践紧密联系,适宜在职主持人的业务培训,也适用于大专院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
热门推荐
  • 妖妃弑天下:狂虐渣男戏此生

    妖妃弑天下:狂虐渣男戏此生

    “柒儿,我想要这天下,许你四海为家。”因为他的一句话,褪去红装,她以万人的鲜血染红了他的帝座,算计,杀伐,弑父,背上让人唾骂的罪名,武林封杀的妖女,一朝为王的他,却背弃了他的诺言,立她的嫡姐为后。原来所谓的海誓山盟都只是过眼云烟。剜心之痛,她定十倍偿还。她要毁了他的天下!步步为营,机关算尽,遇魔杀魔,遇神杀神,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该得到的,她就是妖妃颜骨柒,不想成佛只想成魔!
  • 妖媚皇妃

    妖媚皇妃

    或许天意弄人她只是个单纯的睡个觉就进了澡堂。一段从澡堂开始的“美丽”的勾引历史,拉开帷幕。
  • 战天圣君

    战天圣君

    饱受几年羞辱的天才少年柳炎,一朝觉醒,从此开始:明人不装暗逼,该出手时就出手,以无上战意,铸就傲世圣名。剑葬神灵,踏天而歌,傲世为圣,名若君主,傲世圣君
  • 乱古修罗

    乱古修罗

    一场实验,他走上佣兵之路。一次误会,他与同伴背道而驰。一本功法,他走上强者之路,誓要守护同伴!他在阴谋和猜忌下行走,乱古纪元,人族示弱。诸族争霸,人族未来又该何去何从。他在血雨腥风中崛起。守护同伴,浴血奋战,斩杀强敌!他在尸山血海中成就无上修罗。
  • 梁唐之争:步步为营

    梁唐之争:步步为营

    莫名其妙和“路人甲”一起穿越,竟然穿越到五代的后梁,一个成了毒杀皇帝的冒牌公主,一个成了弑父篡位的大梁新皇。艾玛!历史书上说这大梁国运不但只有十七年,而且这新皇还只坐了八个月的皇位就被兄弟又篡了位!这还怎么玩?!
  • 梦终轮回

    梦终轮回

    练武的武林秘籍不成想居然成了炼体的修真秘籍,从此败进凡间各路高手,武林称尊,但王云朔志不在此,行走天下,杀尽贪官污吏,插手所有不平事,却不成想,因此得罪了修真界在凡界镇守的守界使者。既如此,何不放手一搏也不枉此生。……自幼时起,他就有一个与众不同的梦,每当进入梦乡就会梦见一个以灵聚体的修真奇才清风,那个与他长相一般无二的人。清风以灵为一,以雷为界,化灵为阴阳,借天地万物之势融于己势,一举成为修真界无可取代的璀璨新星。两者到底有怎样的故事,快来一探究竟吧!
  • 柯是我的海

    柯是我的海

    星河在上,波光在下,我就在你身边,而你无需回答。我要陪你,看夜的静谧,看月光流下。
  • boss的独家盛宠:鲜妻,吻安

    boss的独家盛宠:鲜妻,吻安

    “老公,你说万一有一天我跑了怎么办啊?”某女人不怕死的问。“打断你的腿,关你的软禁。”某男轻飘飘的甩出一句话。“哼╭(╯^╰)╮,可以不这么明说嘛?”“你要是喜欢暗说也可以。'"╭(╯^╰)╮,我找我哥去!““啊?萧忍啊!我今天给你哥制造了点麻烦,估计他现在在机场了。”刚刚说完,萧荏苒的电话响起“苒苒,我今天有事去趟国外,你一个人好好的啊!”“我找姜英杰去!”“你敢!”某男震怒。“我就敢!”某女继续招惹。“滚过来,家法伺候!”“你不是还让我和你结婚吗?还没结婚呢你就这样对我,结了婚还不杀了我啊!”某男奸笑“给你两个选择,1.你嫁给我;2.我娶你。选哪个?”
  • 刁妃当道你输定了

    刁妃当道你输定了

    一个被死命追杀的至尊杀手坠崖穿越为苏府痴傻无能的三小姐,眸眼再度睁开,光华万丈,身边居然还有一枚上古神物——凤戒!毒舌斗渣男渣女:呵,说我丑?看我真面容,保证惊艳全场!说我傻?来吧,看我折磨死你!说我废物无灵力?全系的天才有没有见过?还带神兽外挂的哦!叱咤风云,逍遥江湖,无所不能,令无数男神为之倾狂!在修炼路上,带着美男美女,遇魔杀魔,遇兽嘛,哎呀,这个兽太可爱,收了!却不想招惹了他,无奈只有被扑倒的份!
  • 妖娆王妃太清纯

    妖娆王妃太清纯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