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喜欢待人彬彬有礼生活中井然有序的孩子,相反,那些分不出长幼尊卑,书包、衣服、玩具总是乱成一团的孩子总会让你皱起眉头。但这并非是孩子的错,一定是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出了问题。跟孩子签一份合同试试,也许会让孩子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的诸多习惯都能有所改观。
1.纠正孩子不良习惯的日常生活合同
好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坏习惯则会毁了一个人。家长如果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之路就会发现,你的事业或家庭生活中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往往与日常生活中的小习惯有密切的关系。纠正孩子的一个不良习惯,就会给孩子未来的成功消除了一种隐患,积累了一分积极的因素。
张圆圆的妈妈很奇怪,女儿刚读一年级,怎么总是有做不完的功课。后来,她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张圆圆每次不是在那里削铅笔,就是对着天花板发呆,或者是摆弄尺子,几分钟过去了,她也没碰过一下书。张圆圆的妈妈开始反思:问题出在哪里?孩子一定以为她自己整个晚上都在做功课,却没有意识到其实是在浪费时间。怎么才能帮助圆圆改掉拖沓的坏习惯,这成了妈妈头疼的问题。
后来,她和邻居王女士交流,她也是圆圆同学陈晶的母亲。听到她说,自己的女儿身上也存在这种问题。圆圆的妈妈这才意识到,做事注意力不集中,拖沓、小动作多,是一般孩子的通病,进而她想到,不光是这些,孩子的身上还有不少的小毛病,比如做事没有条理,自己的书包里总是乱七八糟,以及粗心、没有节俭意识、喜欢吃零食而不好好吃饭等等。这些小毛病如果不及时纠正,一旦成为她的生活习惯,对她未来的生活会产生很不好的影响。
其实,孩子身上存在一些小的不良习惯是正常的,但家长漠视这些坏习惯的存在则是不正常的、甚至危险的。
父母若想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首先应注意不要对孩子给予过分的关注。比如,在吃的方面,父母不要在孩子的口味上总是加入太多自己的喜好,而且唠叨着让孩子“应该吃什么”、“多吃什么”、“快点吃”之类。这些都将影响孩子的思维和选择,制约他们的味觉和嗅觉神经感受,因此孩子不能体味食物的美感。长此以往,孩子会慢慢地以厌食对抗父母的关注。父母最好的态度是,一贯地采取合理提供用餐内容、用餐时间、给孩子表现出愉快而津津有味的吃饭的榜样,还要提供给孩子判断和选择的机会。孩子之所以拖沓、依赖、无助,主要由于父母完全代替了孩子的思考和判断,没有开始培养他们从小就该具有的责任能力。孩子的责任感,就是要在与他们有关系的事情上,让他们具有尽情、自由地发言的机会,并让他们学会自己选择。父母要合理满足孩子的要求、合理规范孩子的行为、一贯坚定地执行规范。在孩子的行为上,哪些是可被接受的,哪些是不可被接受的,孩子需要一个明确的界限。
父母不过多地为孩子做主的同时,也应把握放手的尺度。有一项调查表明:我国有31%的小学生不愿吃早餐,有37%的小朋友经常喝碳酸饮料。大部分小朋友不愿吃芹菜、胡萝卜、白菜、土豆、海带、豆腐等营养丰富的食物。而这些食物是很健脑的。碳酸饮料喝多了,会使钙质流失,不仅造成龋齿,而且对脑部会有不良的影响,使人注意力变得散漫,性格极度敏感,易发脾气,将引起情绪不安,最终导致身体素质较差,学习成绩不理想。有的孩子偏食很严重,只喜欢吃某一类食物。为了孩子的健康,父母一定要让孩子吃富含各类营养的食物,不偏食。豆制品、奶类、蛋、鱼虾、瘦肉富含维生素,蔬菜、水果富含维生素和钙等无机盐的等。
无论是拖沓没有时间观念,还是偏食,都是孩子的不良习惯。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懂得:良好习惯都是通过做好细节的小事而养成的。好的习惯能够提高人的素质,改变人的一生。做父母的要了解孩子的行为问题、孩子正常的活动方式。孩子吃饭时哼着歌或敲打着碗,而不是专心致志,就要帮助他改正。要用心设计训练孩子养成良好日常习惯的计划,帮助他控制自己的惰性和欲望。父母不仅要要求孩子,而且自己也要参与,至少在孩子面前应该表现得富有自制力,珍惜时间,充满责任心。
附:爸爸妈妈与孩子签订的养成好习惯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乙方知道,要想实现自己的大理想,就必须纠正自己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小习惯,因此,愿意在甲方的指导下改正自己,让自己做一个更优秀的孩子,在这方面,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①乙方愿意养成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做作业或是做其他事情时,就努力把这一件事做完做好,而不是三心二意,或者做一些小动作,吃饭时不能边吃边玩或者边吃边看电视。
②乙方愿意养成按时吃饭、少吃零食的习惯。零食里会含有添加剂,吃多了对身体不好,乙方在想吃零食时,要听从爸爸妈妈的劝告,忍住吃零食的欲望,尽量在吃饭时多吃一些。
③乙方愿意养成做事有条理的习惯。自己的玩具玩过后要整理好,书包里的书和学习用品按次序放好,放学后先把作业写完再去干其他的事情。
④乙方愿意养成有规律作息的习惯。晚上睡觉时间到了,就要上床睡觉,早上该起床了也要按时起床。
⑤乙方愿意养成节约的习惯。平常注意随手关灯、关电视,没吃完的食物要保存好,下次再吃,懂得爱护爸爸妈妈给自己买的新衣服、玩具等。
⑥乙方愿意养成做事细心的习惯。在家里也好、学校也好,做事情不能粗心大意、丢三落四,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爸爸妈妈、老师有什么要求要用心记住。
⑦甲方愿意帮助乙方纠正这些小毛病,同时注意不能态度粗暴,而应该采取温和的方式,在乙方有了进步后,甲方要给予适当的奖励。
⑧乙方有权指出甲方的坏习惯,并在乙方的监督下改正。
⑨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签订协议之前,要尽量让孩子明白某些不好的习惯对他实现自己的理想是十分有害的,从而让他内心里产生改正这些习惯的愿望和动力。这是合同能否有效的关键。
②既可以针对孩子多个方面的问题签订一份全面的协议,也可以就孩子表现突出的问题制定一份专门的协议。
③如果孩子的行为是与爸爸妈妈自身的行为有关,父母就要从自身找问题了。比如,有的家长平时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或书报,有的家长也会因疲倦或懒惰做事拖时间,这些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非常容易使孩子养成注意力不集中、办事拖沓等不良习惯。因此,家长不妨先自我检查,为孩子做个榜样。
④帮助孩子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帮助孩子在计划中度过一天的时间,可以把周末的两天休息认真规划一下,如果见效就可以修改、延长,一周下来就可以制定一份比较规范的作息时间表了。让孩子严格按照作息时间表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不要因为不良的习惯破坏了计划。让孩子每天晚上睡觉前,对照时间表检查一下,看他是否按照计划完成了所有的事情,如果完成得不好,父母要陪同孩子一起查找原因,对未完成的事情,及时制定补救措施,帮助他做好,下次注意,这样他第二天就会做得更好。
2.让孩子养成自我保护意识的防范合同
孩子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群体,在儿童被拐卖、受到性侵犯的案件屡见不鲜的情况下,家长们在对孩子的保护方面切不可粗心大意、存在侥幸心理。当然,父母不可能时时刻刻陪在孩子身边,保护孩子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让他养成碰到事情首先要自我保护的习惯。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陈洋洋的爸爸妈妈不顾冬天的寒冷,像每一个周末一样,去看望同城住着的洋洋的爷爷奶奶。十岁的洋洋快考试了,最近的作业比较多,所以,妈妈这次没有带着他一同前往。洋洋特地一大早给爷爷奶奶打了个电话,问候了他们。
陈洋洋的爸爸妈妈因为有些不放心留他一个人在家,快到中午时便回来了。可是推开门却发现洋洋并不在家,夫妻两人一下子没了主意。正在着急时,见儿子从门外跑进来,手里提着个小箱子。这时吓得一身冷汗的妈妈,又生气又奇怪地问道:“你在干什么呀?爸爸不是嘱咐你不要出家门的吗?”
洋洋指了指手上的箱子:“是爸爸单位的丁叔叔开车来了,他顺路给咱们家送了点特产,打电话时我说你们都不在,他说不好停车,所以我就跑下楼去拿的。”
听洋洋这么一说,爸爸妈妈才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孩子单独一个人在家时,是多么不安全。在以后的日子里,爸爸妈妈时刻注意提醒洋洋如何保护自己,如何树立必要的防范意识。
有调查显示:少年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较差。相关部门曾作过这样一次试验:以若干名小学生为调查对象,当家里只有他们一人在家时进行敲门试验,通过多种借口,比如查煤气表、检查水管、修理电器、推销商品等,都无一例外地敲开了这些孩子的家门。少儿的自警意识之差由此可见一斑。而更使人担忧的是,校内安全、校外活动安全、卫生防疫、饮食安全、交通安全、自然灾害防范等安全教育仍然很薄弱,中小学生缺乏安全意识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虽然家长们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但是,很少有家长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过自我保护和自救方面的教育。有些家长自己都没有防护和自救这方面的意识,有的甚至还起错误的“示范”作用。
懂得自我保护的技能是孩子生存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标志。来看下面的一组数据: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公安部开展的“中国儿童步行安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2004年共有7078名中国儿童被道路交通伤害夺去了生命,有28017名儿童在道路交通伤害中受伤,这是多么令人焦虑的数字。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中小学生每年意外伤害事故,死亡人数在万人以上,平均每天都有一个班的孩子因意外伤害事故丧失生命。这是惊人的事实。
近年来,云南警方调动了上万名警力,花费了600多万元,全力寻找200多名丢失的孩子。
2004年8月,福建警方历时两年多,解救了44名被拐卖的婴儿,而这次寻亲行动动用了上百名警力,耗资近500万元。
孩子丢了,意味着父母从此无心工作。被拐卖当然是比较极端的例子,而孩子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可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欺骗和伤害,因此对受过欺骗和伤害的孩子的心理疏导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父母一定要教育孩子树立自我保护的意识。解决孩子安全问题,首要的是要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在这方面,作为父母要协同社会一起,为孩子的成长塑造健康、安全的环境而努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科技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的普及对于缺少判断力的儿童来说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置疑。为此,应该对孩子安全问题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在注重孩子生理安全的同时,也不要忽视精神伤害这一隐性因素的作用,努力做到真正全面地关怀孩子的成长和安全。另外,绝大多数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都与学生之间的打闹玩耍有关,而中小学生对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识控能力较差,对玩耍的分寸也缺乏一定的把握能力,因此家长和教师都有责任告知这些未成年人娱乐玩耍要有度,以避免那些不该发生的伤害事故给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自我保护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乙方应该认识到,社会上好人多,但也有一些坏人,有的坏人还专门打小孩的主意,因此,乙方愿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甲乙双方就这个问题签订如下协议:
①乙方一人在家时,一定会关好门窗。如果有人敲门,要从猫眼看清来客是否认识,只有认识他才会开门;如果是陌生人,就不开门;不告诉陌生人任何事情,可以说大人正忙,请他下次再来;如果陌生人还不离开,就打电话给邻居或打110报警。
②如果在逛街或游园时,与爸爸妈妈走散了,乙方会马上到广播室或者找警察叔叔,不听信陌生人的话,更不会跟随他去找爸爸妈妈。
③不喝陌生人给的饮料、糖果以及其他食物,不到荒凉或偏僻的地方玩耍。
④乙方会记住自己的家庭地址以及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电话号码,有事时及时和爸爸妈妈取得联系。
⑤在横过马路时,我一定会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走斑马线。不在道路上与同伴嬉笑、打闹。
⑥我保证除了看病的医生之外,不让任何人触摸自己的身体。
⑦在与同学玩耍时,乙方会把握好分寸与尺度。如果伙伴有过激行为,就及时回避,以免造成双方的伤害。
⑧乙方会跟爸爸妈妈学会使用电源开关、煤气阀,离开家时,要把水龙头关紧。自己不随便开煤气灶,不触摸电源和电器的金属部分,不玩明火。
⑨乙方单独外出时,向爸爸妈妈说明情况,说明去向和回来的时间。
⑩乙方会牢记一些特殊电话号码:110为盗警,119为火警,120为急救电话,必要时使用。
本协议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家长要有意识地创设危险情境,教会孩子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孩子的自卫能力。比如,要教会孩子在公共场所走失后,应怎样求助,什么样的人才是可靠的求助者。教会孩子一人在家时,如有陌生人敲门该怎样应对。放学回家的路上,有陌生人要领自己“玩”该怎么办;还可经利用媒体中的相关材料教会孩子应付突发事件,如地震、火灾等。
②引导孩子找出身边容易出危险的地方,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户外活动时先把游戏的目的要求向孩子说明,然后让他们用眼睛观察周围的环境,看看哪里容易出危险,提高孩子对危险的预见性。再如,看到有孩子在教室里追逐打闹,马上组织孩子们讨论这样做的后果,然后让他们在教室再找找看还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危险,用自制的危险标记做上记号。孩子参与了“找危险”的活动,印象深刻,自我保护意识便提高了。
③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是充满好奇的,他们并没有对危险的警觉性,所以,进行危险尝试也是必要的。家里烧开水,一直是让家长放心不下的地方,有的孩子喜欢趁父母不注意的时候去碰碰它,许多危险就因此而产生。因此,家长在打开水时就请孩子们先观察,开水热气腾腾和翻滚的情形让他们大吃一惊,然后再接了一杯水让他们轻轻地碰一下杯子,他们尝到了“烫”的感觉,知道了开水的危险,就再也不去碰它了。
④要让孩子明白,自我保护与以自我为中心的区别,使孩子在勇于、善于自我保护的同时,能够从小就勇敢而机智地承担起适当的社会责任。平时,可以向孩子提一些这类问题,然后一起讨论解决的方法。比如:“如果在公交车上,你发现了一个贼正在偷别人的钱包,应该怎么办才能既维护了正义又不使自己受到伤害?”“如果有小朋友落水了,你又不会游泳,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既救了朋友又保护了自己?”等等。
⑤父母应注意以身作则。比如家长在参与交通时,在进出的途中,骑摩托车应戴安全头盔、按规定载人、驾驶汽车应带好安全带。不乘坐没有安全座位的超员车、货车、拖拉机、“带病”车,过马路时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标志标线要看清;穿越公路左右看,不在路上跑,做到以及行走在道路上不违反交通法规等,使孩子对交通安全更加重视。
3.培养孩子理财习惯的合同
一说到理财,很多人认为这是成年人的事,其实不然,理财观念恰恰需要从小培养,要让孩子早一点明白父母所给的每一块钱都来之不易,都应该花得明、花得值,从而养成理性消费的习惯。
强强的父母是公务员,家庭经济条件很好,强强在同学中俨然也是个“大款”,他的兜里经常揣着上百元钱,每月的零花钱总数至少在500元以上。强强经常中午请同学吃校门前的食品,从肉串到饮料,每次都能吃20元左右的东西,有时候请同学下饭店,甚至有一次强强的妈妈看到强强与两个小伙伴在路边大摇大摆地抽着烟。
强强的父母原来想,因为工作忙没时间管孩子,不能让孩子在生活上受到委屈,但随着强强索要零花钱越来越频繁,数额也越来越大,强强的父母认识到:强强对财富没有正确的观念,长此以往,怕强强会养成更多的坏毛病,变成一个纨绔子弟。但如果一下子断掉强强的零花钱,又怕强强一时难以接受,强强的父母在向一个研究家庭教育的朋友请教之后,和强强一起开了一次家庭会议。
会议是在晚饭之后开始的。强强的爸爸对强强说:“强强,你最近各方面都表现不错,学习和生活上都不用爸爸妈妈操心,爸爸妈妈觉得你可以帮助爸爸妈妈管理家庭开支,你愿意么?”
强强很高兴,说:“好啊,我愿意。”
强强的妈妈说:“你的责任很大啊,既要保证不出现赤字,又要记账清楚,还要分析各项支出是否必要,你能做到?”
强强自信满满地说:“没问题。”
理财不仅是成年人的专利,也不是所谓“有钱人”的专利,孩子理财在西方有的小学已开设了专门的课程。学会理财,孩子就能珍视父母的付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中国自古就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为什么?因为如果不会理财,再多的财富也会很容易花完的。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曾在国会发言时指出,在早期教会学生一些个人理财方面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改善中小学的财经教育,帮助年轻人不至于作出错误的财务决定。”
“独立而拥有财富不应该是少数人的特权,它应该是每一位美国人的希望所在,它是实现希望的有效工具。”而在理财观尚不普及的中国,是不是也该在培养青少年理财观念方面前“走一步”?
孩子要学会生存,就是学会在市场经济社会中生存,对孩子进行金钱和消费教育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也即教育的科学性问题。
从孩子要零花钱时起,他们心中已渐渐存在金钱的观念了,父母应该为孩子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因为那是孩子长大的表现。父母应以平和的语气问孩子:“你打算怎么支配这笔钱呢?”一则,了解一下孩子打算拿钱来做什么,孩子要拿钱买东西的时候,父母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帮孩子合理使用金钱,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提出意见。再则,也暗示他要想想如何使用零花钱,不能随便花掉。在同意孩子管理自己钱的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父母应让孩子明白:钱是解决生活问题的一种媒介,它本身不能解决生活问题;花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生活和学习需要,是为了增进进步,而不是满足不正当的欲望;钱是平常之物,没有神通广大的作用,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比如:钱不能换来爱,不能换来信任,不能换来尊重。
对此,教育专家指出,孩子越早接触钱,越早具备理财的观念,长大后也就越会赚钱,关键是家长如何教孩子花钱、理财。建议家长给孩子钱要有节制,同时教育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欲望,同时让孩子明白自己的钱花到哪里去了,而这些钱到底该不该花。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父母要多让孩子深入生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从而知道更好的珍惜生活,珍惜劳动成果。这一点对于他们的成长必定会有深远的影响。需要家长注意的是:培养孩子理财能力时,不要只注重培养孩子的节俭意识,而要把节俭、消费、储蓄、投资、捐赠等观念结合起来,使孩子形成全面完善的财富观念。
有些父母常有意无意地渲染金钱的作用,如对孩子说,“亲我一下,给你一块钱”。有的甚至还宣传有钱就高贵,如对孩子说,“孩子,你看他多有钱,多让人羡慕”,结果使孩子认为只要有钱就会有高贵的社会地位,就能得到所有人的爱。结果这恰恰是把孩子引向对金钱的崇拜,而没有引向对自我能力、对个人的社会价值的追求。因此,父母还要让孩子明白:学会理财不仅仅是为了积累财富,既是对创造财富的劳动者的尊重,也是对用血汗辛苦赚钱的父母的尊敬。
家长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教孩子认识各种货币的价值及其使用;
②教孩子养成储蓄观念;
③教孩子合理使用自己的积蓄;
④在金钱的使用方面,教孩子乐于分享,体验捐献和助人的喜悦;
⑤教会孩子精打细算,不乱花钱,不浪费钱财;
⑥教孩子学会通过正当手段去获得一些收入;
⑦注意用自己的理财观念和消费行为来影响孩子。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家庭开支管理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我们家庭每月拿出2000元作为生活基金,现任命强强为家庭CFO,月薪200元(从生活基金中支取),负责管理家庭生活基金,记录和分析家庭各项开支,对该CFO的要求是:
①保证不挪用家庭生活基金,否则解除强强的CFO职务。
②用明细帐记录家庭经济收支情况,账目中不能有混乱、不全或错误情况出现,有上述情况出现一处扣除CFO工资10%。
③分析家庭各项支出,并指出不必要的支出以及开源节流的方法,如果方法有效,节约金额的10%为CFO的奖金。
④如果家庭生活基金每月有剩余,储蓄起来作为寒暑假旅游基金,旅游基金暂存入1000元。
⑤CFO如果当月开支超出自己的月薪,超出部分可以从旅游基金中贷款,最高额度为100元,利率为1分/天,从下月工资中扣除本息。
⑥CFO如果当月开支不超出自己的月薪,剩余部分可以存入教育基金,家庭生活基金投资方(爸爸妈妈)也必须拿出相同金额的两倍存入教育基金,此教育基金在CFO18岁之前只能存不能支取。
⑦除工资外,CFO的其他收入(压岁钱、亲友赠送款项等)必须存入教育基金。
⑧此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理财合同”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把父母需要达到制止孩子乱花钱、学会理财等教育目标转化为孩子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从而增强了孩子的自我约束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合同”的制约,使孩子逐步树立自尊、自立和责任感,促进个性与理财能力的良好发展,并为他们长大独立理财“重合同守信义”打下基础。
②每个家庭的经济情况不一样,和孩子签订的理财合同也不相同,但关于有关理财的合同,如零花钱合同、压岁钱合同以及有关金钱的储蓄和借贷,父母应郑重其事地和孩子进行讨论,以期达到彼此满意的解决办法,并且要告诉孩子,合同一旦达成,他就必须遵守执行。也要让孩子明白,该合同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制度、规矩,这并不是父母对他施加压力的一张王牌,也不会因父母的情绪好坏而随意违反。不要表面上签了合同,父母随意去做,那么合同实际上形同虚设,根本没起到作用。所以坚持合同的“严肃性”也是对父母的监督,父母仍要狠下心来,执行合同,决不违约,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另外,合同内容不宜定得太死,要让孩子有自己安排的空间。还有就是要预防祖父母的干涉行为,我们称为“隔代亲子冲突”。既然父母和孩子有约在先,祖辈就不应干涉。偷偷塞钱给孩子,会使他们从小轻视规则,甚至养成不守信用的坏习惯。所以,家长们一定要先统一意见,再对孩子进行教育。
③在理财合同中,要兼顾以下几点:
1)记账观念。让孩子自己记录都买了些什么,花多少钱买的,一段时期后,帮助孩子判断哪些钱花得值,哪些钱不该花,从而引导孩子买自己真正所需的。
2)节俭观念。把孩子每月的日常开销记录下来,比如学费、饭费、文具费用等,和孩子商量压岁钱和零花钱可以支付哪一部分,并说明如果孩子自己能负担这部分费用,家庭负担能减轻很多,爸爸妈妈就轻松多了。
3)储蓄与消费观念。与孩子协商把压岁钱和一部分零花钱存起来,利用假期去旅游,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或者在给孩子购买大件物品(如电脑)时,让孩子自己承担一部分费用。
4.培养孩子锻炼身体习惯的健康合同
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问题向来很重视,但大都集中在吃与穿上,对于孩子的锻炼问题,或者重视不够,或者家长自身比较懒、没有锻炼身体的习惯,都没有提上议事日程。
李壮壮非常喜欢学习,他是一个很乖的孩子,每次作业不用爸爸妈妈操心就非常自觉地完成了。做完作业以后,他就会静静地看书,要不就看一些喜欢的动画片和动物世界类的节目。他喜欢安静地呆着,总是懒得运动。一个月内,他因为感冒、发烧、咳嗽等病症,不得不接二连三地请假,耽误了自己的学习不说,父母亲也因此不能正常上班,请假陪护他。
这一天,因为李壮壮又一次病倒了,他的爸爸就去学校跟老师请假,老师见到他以后,就说:“孩子最近总是生病,一定要注意他的身体。李壮壮平时学习很不错,可不要因此耽误了学习呀。”他爸爸连连点头,感激地对老师说:“谢谢您的关心,我一定要想想办法,看看儿子的身体是怎么回事?争取不要因此耽误学业。”
回去之后,爸爸开始进行反思,孩子自从上学以来,各个方面都不用他们做父母的操心,只有身体是最大的问题,每逢初春及严冬季节,只要有个流感之类的病,他几乎无一幸免。是不是儿子好静不好动的性格造成的呢?
当天吃过晚饭后,爸爸见李壮壮有点好些的迹象,就对他说:“儿子,跟爸爸下去打一小会儿乒乓球吧?”李壮壮回答说:“爸爸,我不是很舒服呀。不想动,还是看书吧。”爸爸说:“壮壮,出去走走吧。不能总是闷在房间里,不活动。这样对你的病情没好处。”于是,李壮壮很不情愿地穿上衣服,随爸爸出去了。
走在楼下的健身器材区,看到许多大人和孩子在那里锻炼。爸爸对李壮壮说:“壮壮,你的身体素质不好,是与爸爸妈妈的重视不够有关的。我们以前只关注你的学习,考试成绩好就很高兴了,忽略了你的身体素质方面。你以后的学习任务会更重,身体健康是保证好成绩的条件啊。这样吧,爸爸和你订一个约定,好吗?”李壮壮不解地问:“什么约定啊?”爸爸说:“就是以后每天跟爸爸一起锻炼身体,以前爸爸也太懒了,你看我的肚子都圆了。以后咱俩定个合同,互相监督,共同把身体锻炼好。”李壮壮一听,很感兴趣地点了点头。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本钱,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好身体?养成爱运动、常锻炼的习惯比什么都重要。家里有一个“大懒”,必然会培养出一个“小懒”,为了孩子也为了自己,家长要首先“动”起来。
孩子读书学习,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体力与脑力,拥有健康的身体,将有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一是要摄取均衡的营养,另外是要积极投入运动。很多实验证明,体能活动对心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一位美国学者曾拿老鼠做过关于运动的实验,显示运动的两大好处:有氧运动能供给脑部更多营养;技巧性的运动可以使神经键的数量增加,神经键的数量多,可以使大脑处理资讯的能力增强。还有一项科学研究也显示,有氧运动会增加大脑中某些能刺激神经细胞生长的化学物质的数量。这些都说明,经常参与运动的孩子,功课将会比那些不爱运动的同学更好。
身体锻炼要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有适宜的运动量。运动量即运动在数量上的总和。对于健康儿童来说,运动时每分钟心率150~170次时,耗氧量为70%~80%,是中等运动量,小学生的锻炼标准应基本保持在中等及中等运动量以上。
有研究表明,不同锻炼内容所引起的人体内生理变化和适应各不相同。比如:跑的锻炼能提高肺活量。经常晨跑可以锻炼身体各部位,比如肺部和心脏等等,尤其是心脏,增强心脏输血功能,加强血液循环。晨跑还能保持头脑清醒。经过一个晚上的睡眠,大脑还处于朦胧的状态,如果起床后即投入到学习中,无疑是在浪费时间。单、双杠的锻炼能增强手、臂的力量等。晚饭后适当的散步可以保持清醒的头脑,进行晚间的学习。体育课的内容、锻炼强度以及锻炼时间非常有利于孩子的身体锻炼,有利于身心健康和合理调节学习。比如,课间的体操,可以调节学习强度。而全面锻炼能使这些良性适应起到互补和促进作用,从而使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和提高。因此,全面锻炼是一条重要的原则。
从生物学的角度看,人体的发展和体质的增强,是一个不断适应、积累和逐步提高的漫长过程。既不能“立竿见影”,也不能一劳永逸。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人体对体育锻炼的适应与变化规律是:经常锻炼则进步、发展,不坚持锻炼则退步、消弱。因此,身体锻炼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否则原来锻炼所取得的效果便会消退。或者说,通过体育锻炼,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过程,是有序的逐渐完成的锻炼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体育锻炼必须循序渐进。否则不仅不能获得提高运动能力的锻炼效果,反而有损健康,甚至造成身体损伤。
此外,健康不但指没有身体缺陷,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健全的心灵寓于健康的身体。”这句格言可追溯到罗马时代,而且历久弥新,到今天仍然适用。为了健全的心灵,为了达到成功的彼岸,让孩子尽力保持身体健康吧。
附:爸爸妈妈与孩子签订的锻炼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①乙方每天早起后,随甲方活动并晨跑二十分钟。
②乙方在学校时应保证认真对待体育课,并完成体育老师布置的教学任务。
③乙方在课间十分钟里,不要坐在座位上学习或者休息,应与其他同学一样充分进行室外活动。
④吃过晚饭后,乙方和甲方一起散步,并进行一定的健身活动,直到乙方达到能够承受的标准为止。
⑤乙方应在完成家庭作业之后,认真做眼保健操,以保持视力健康。
⑥甲方要给乙方在周末时选择一个游泳或其他项目的培训班,以加强其锻炼身体。
⑦甲方会做到三餐营养搭配合理,粗细粮搭配,荤素菜搭配,食物品种多样化,尽可能做到色香味美,保证乙方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乙方要定时定量吃饭,不要暴饮暴食;不能偏食挑食;要细嚼慢咽,不要贪快嚼不烂。
⑧市内空气污染多,利用假日休息时间乙方和甲方要经常去郊外踏青,呼吸新鲜空气。
⑨甲方要在家中准备一些羽毛球、乒乓球、小哑铃等体育用品,以备乙方利用零散时间进行锻炼。
⑩乙方要积极参加学校及小区里组织的文化体育活动,甲方会给予大力支持。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锻炼应讲究运用科学的锻炼原则和方法。小学生的身体锻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因材施教。即使在一个年龄相同的群体中,也会存在性别、体质、体能基础以及遗传等诸多因素的差异。因此进行身体锻炼,必须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在锻炼内容、方法和运动量方面区别对待。
②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需要有个克服生理惰性的过程,即准备活动。人体各部分的惰性并不一样,其中肌肉惰性最小。小学生整个人体克服生理惰性的过程大约需要10~20分钟,用这段时间来做准备活动。同理,人体由剧烈活动逐渐过渡到相对安静状态,也需要一个过渡过程,称作整理运动。作用在于通过进行比较轻松、舒缓的身体活动,使紧张的运动松弛下来,增加吸氧量,从而加速疲劳的缓解和消除。所以,在锻炼的前后,一定要注意这两点。
③傍晚运动的主要形式为散步,活动的时间可长可短,运动强度也不能过大,晚饭后不宜马上锻炼,最好在饭后休息半小时再活动。同时,傍晚锻炼结束与睡觉的间隔要在1小时以上,否则会影响夜间的休息和第二天的学习。
④锻炼环境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安全问题,要避免到那些人群喧闹、噪声大、拥挤的地方去锻炼,也不要到自己不熟悉、人迹稀少的偏僻地方去锻炼。
5.让孩子能够照顾自己的自立合同
如果我们问家长这样一个问题:你是希望孩子长大成人后能够独自应付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事业有成并能给家庭提供帮助呢,还是希望他(她)永远做自己这个笼子里的小鸟,离开自己的帮助便哪儿也飞不去呢?更多的家长会选择前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你对孩子的教育、照顾方式是否能引导其向这一目标发展呢?
宁小远是家里的独生女,被父母亲视为掌上明珠。爸爸妈妈对她疼爱备至,常常是一家人围着她转,生活中,她的大事小情全部由父母亲代劳、包办,致使她什么也不会做,什么也不愿意做。时间久了,宁小远就习惯于让父母帮她做任何事。
这一天,妈妈为了庆祝她上了一年级后获得的小学阶段第一个双百成绩,准备带着她去游泳馆游泳。在路上,宁小远问妈妈:“有没有给我带水呀?”
妈妈说:“宝贝,带了,你喝吗?”她回答说:“不喝。”
她又问到:“玩具小鸭子带上了吗?”妈妈耐心地说:“带上了。”
到了游泳馆,宁小远又问妈妈:“我的水果您帮我带了吗?我想先吃个水果。”妈妈说:“好,带了,带了。给你找。”妈妈一边说一边拿出来一个苹果。
宁小远却一脸的不高兴:“我不想吃苹果,我要吃的是香蕉呀。”
妈妈说:“妈妈只给你拿了苹果,不知道你想吃香蕉。先吃这个,回家再吃香蕉吧?”
宁不远不情愿地对妈妈喊道:“不吃,你自己吃好了。”
接下来换衣服、套泳圈等自然也是妈妈代劳,妈妈无微不至地照顾,女儿则理所当然地接受照顾。
这是宁小远以及众多独生子女生活状况的一个缩影。许多家长只要孩子身体、学习好便万事都好,日常生活中许多该由孩子自己动手做的事情,家长都大包小揽,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的惰性和被动、自私的性格特点。前两年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个男孩从小学习能力超强,被誉为“神童”,父母自豪之余更是一门心思地关注其学习,学习之外的事情一概代劳,这位“神童”也很争气地在十二岁就考入了名牌大学,但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大学生活根本无法适应,一学期不到便黯然退学了。
作为父母必须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你不能照顾他一辈子,将来他的生活之路毕竟要靠自己的双脚去走,你早一天放手,他便早一天成熟、独立起来。像宁小远这样,从小养成娇气、任性的习惯,小毛病、小脾气大又喜欢依赖别人,对她长大后的工作、生活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尽管从现在开始认识到并帮助孩子自立起来不如从一开始就这样做更好,但“亡羊补牢未为晚矣”,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可塑性都很强,只要你赶快行动并用对方法,你的孩子就能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别人,就会成为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自立指自我管理能力,是能做那些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仔细观察一下孩子的生活,其实他们很小就有自己动手做事的愿望。凡儿童自己能够做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儿童能够自己想到的,应该让他自己去想。父母不要怕麻烦,要千方百计寻找机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同时加以鼓励,让他们得到成功的满足。这种成功很容易转化为自信心,也就是坚信经过自己的努力,可以做好一切事情。
自立对孩子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具备这种良好品质的人有较强的责任心,能独立、勇敢地解决问题,因此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父母应经常运用有效表扬的方式来强化孩子的行为,对他们做出的努力给予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孩子去克服困难,坚持自己独立做事,为他们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孩子自主成长的要求。孩子自身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父母应尊重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放手让他们自由地发展。
孩子从一出生就是一个独立的人,他们在积极探索周围的世界,可是,家长无条件地包办代替,使孩子形成一种错误认识:什么事情都应该是家长做,不用自己动手做。让孩子学会做“人”,必须从学会做一个独立的“人”开始,从而感知生命存在的意义。
在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才能完成的事情时,父母不给予帮助,这是父母不尽职。然而,当孩子有独立完成这件事的能力时,做父母的就应要求孩子独立完成这件事。服侍小孩对他们不仅是一种奴化,而且很容易窒息他们自发的活动和独立自主意识,扼杀他们十分有益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把孩子当成木偶,给他们穿,给他们吃,好像他们是布娃娃,一面又不停地认为孩子不会做事,不知道怎样做。大自然赋予了他们可以进行各种活动的身体条件,也赋予了他们的智慧,可以学会怎样进行活动。身为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成就一番事业,能够凭自己的素养开创一片天地,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切忌包办代替孩子的一切生活方面的事情。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自立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孩子自立的标志,而自立的孩子老师最喜欢,爸爸妈妈最放心。乙方也很愿意成为一个自立的孩子,为此,跟爸爸妈妈签订以下协议,并保证按照协议规定去做:
①乙方是个大孩子了,同意从现在开始晚上自己单独睡觉,不过刚开始会觉得有点害怕,所以甲方应给乙方讲故事,陪他入睡。
②睡前和起床时,乙方愿意自己学习脱衣服和穿衣服,甲方应该耐心指导。洗手、洗脸、洗脚、刷牙等事情也要自己去做。
③玩具、学习用品用完后乙方要自己整理好。
④乙方的床铺和日常用品要自己整理好,自己的房间自己打扫,不让爸爸妈妈代替。
⑤乙方努力学习洗自己的毛巾、袜子等。
⑥乙方愿尝试在不要爸爸妈妈陪同的情况下,单独去附近的商店买东西。
⑦在爸爸妈妈做家务、清洁卫生时,乙方愿意帮忙。
⑧在遇到麻烦和问题时,乙方愿意自己先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办,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实在解决不了的再去找爸爸妈妈帮忙。
⑨与爸爸妈妈外出时,自己需要的、可能用到的东西要自己想到,自己或提醒爸爸妈妈准备。
⑩每到周末的时候,甲方和乙方共同检查乙方这一周的表现,如果乙方比上一周有了进步,甲方应该给予一定的奖励。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父母对孩子的爱要懂得适度,不要一味地顺从他们,那只能称之为娇惯、溺爱。
②父母不要把孩子当作是自己的附属物或者单纯的接受者。不要事事为孩子包办代劳,应该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还可以让孩子独立解决具有一点难度的问题,可以指导孩子一些必要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等等。
③父母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集体活动,主动与他人交往,虚心向同伴学习。
④有些父母因为孩子的动作慢就干脆代劳,当孩子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时,父母却横加制止。父母一定得有耐心,给孩子学习做事的机会。
⑤对协议的内容不能指望孩子一下子做到(或者协议本身也先拟定简单的,孩子做到了再重新拟定下一个),只要孩子在进步就好,就要给予鼓励。
⑥不能强制地要求,而是让孩子接受“劳动光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观念后自主、乐意地接受协议中的条款,也可以接受了哪一项先施行哪一项。
6.培养孩子交际能力的交友合同
人的交际素质越高,交往的时间与空间就越大,生活也越丰富,得到的支持与帮助也就越多,机遇将不期而至。人际交往能力是孩子常会面临的一种困难。教育孩子调整自己的行为与态度,主动积极地与他人交往,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人际交往是迈向成功的第一步,良好的交际习惯也是孩子成才必备的素质之一。
姜美辰是个长得很可爱的小姑娘,尤其是她那甜甜的圆脸,夹杂着格格的笑声,更是为爸爸妈妈所欣赏。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妈妈发现姜美辰很少与同学们一起玩,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总是对着电视消磨时间。出去玩时,遇到有同龄的小朋友,即使人家主动跟她打招呼,她也很少与对方交流,家里更没有她的同学的到来,她也几乎不与爸爸妈妈说自己的事情。看到的电视节目感到好笑时,她也是自己一个人在那里傻笑,从不讲给爸爸妈妈听。
有一次,她在看《猫和老鼠》时,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走到她的身边,问到:“女儿,这个故事有那么好笑呀?”
姜美辰没有理会妈妈。等她看完了之后,妈妈又走过来,耐心地说:“女儿,《猫和老鼠》你从小就看,现在你已经读三年级了,你能告诉妈妈,你有没有自己的好朋友吗?”
姜美辰摇摇头:“妈妈,我只喜欢看电视,不愿意和别的同学玩,因为每次玩的时候总是会吵架。”妈妈说:“哦,原来是这样。那么,妈妈教你怎样去跟其他人交朋友,好吗?”
培养孩子与人合作的习惯,家庭生活很重要。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多创造与孩子合作的机会,如母女一起做饭、父子一起修理自行车等。在与父母的合作中,孩子可以学到与他人合作的技能,在今后与他人的交往中能运用这些技能。对于孩子主动进行合作的行为,父母应该给予表扬。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孩子真正形成合作与竞争技能的时机往往是在与同伴集体的活动中,如在学校的运动会上,为同学服务、加油等。在当今社会,团队精神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如果孩子具有团队精神,将更有益于他立足于世。因此,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多给孩子合作的机会,让孩子在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
人际关系的破裂也往往是由于缺乏主动宽容他人、谅解他人的胸怀所致。交际的重点是要让孩子学会宽容待人,要心胸开阔、宽以待人,不嫉妒他人,得理也让人。教育孩子胸怀宽广,摆脱嫉妒心理。
有的孩子不能与伙伴友好和睦地相处,不能掌握基本的社会交往方法、规则。有的孩子更害怕与老师交往,不懂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不敢在老师面前发表意见。父母应有计划、有目的地解决孩子的这类问题。
首先要注重爱的表达,比如分享孩子的高兴情绪,理解和分担孩子的痛苦情绪等。让孩子感到父母是他完全可以信赖的人,从而感觉安全。
父母还要腾出时间与孩子共同玩耍。心理学研究表明,游戏对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给孩子多找一些同龄伙伴,鼓励孩子与他们一起玩耍,让孩子在游戏中体验到欢乐,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从而激起他们友好相处的意愿和行为。不要夸奖孩子的独自玩耍行为,这将使孩子更喜欢独自玩耍。在孩子面前要多说一些鼓励他与别人一起游戏,告诉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是很好的。
鼓励孩子帮助比自己年龄小的孩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父母在孩子面前说话时也要注意,让孩子懂得得理让人,以和为贵。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时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这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学会处理。孩子的很多理念和行为是受父母影响的,要是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说某个孩子的坏话,孩子就会对那个孩子产生敌意,而不愿与他交往。
现代社会,如果不会与他人合作,知识再多也枉然。父母有责任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合作的习惯。社会是一张网,个人是组成这张网的点,不管你做什么事,你都会与你周围的那几个点发生某种关系。关心和帮助他人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父母应当让孩子懂得,帮助别人就是帮自己,当孩子无私地帮助别人的时候,心中是自豪的、宽容的,当他全身心投入的时候,他的价值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要教育孩子助人为乐。助人就是助己,生存就是共存,你希望别人怎样对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别人。父母必须做出榜样,父母要在生活中热心帮助弱者,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同时鼓励孩子帮助别人。怎样帮助别人容易明白,关键是要有助人为乐的心态。
相信为人父母的都希望教导孩子能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合作。实践证明,人与人之间明显冷淡的相互关系,必然导致人产生消极的劳动态度,给共同的事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与人合作的能力,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人才的重要素质之一。父母要积极引导孩子与人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孩子的团队精神。
附:爸爸妈妈与孩子签订的交友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善于与人交往是一个向往成功的人必备的素质,乙方愿意在甲方的指导下学习与人交往的技巧,提高交际能力,为此双方签订如下协议:
①乙方要主动约伙伴来家中玩,学习待客之道。甲方热情招待,积极配合。
②甲方应勤带乙方去其他同龄孩子家做客,学习与人接触交往的礼节。
③面对别人的批评,乙方应动脑想想,正确的应愉快接受,不能动不动就不理别人。
④面对别人错误的指责,乙方要用礼貌正确的方式为自己辩解。
⑤面对别人的误会,乙方要表示宽容,不要因此和别人对立。
⑥与同学发生争执时,乙方不论对错,都应采取主动积极的态度进行和解。
⑦乙方应积极参与周围同伴们所玩的游戏,和大家一同娱乐。
⑧当同学有困难需要帮助时,乙方要愉快答应并尽力帮忙。
⑨遇到同学生病不能上学时,乙方应及时问候,或征求甲方意见,一起登门看望。
⑩乙方应积极参加学校和班里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教孩子学会欣赏和接受别人,尊重别人的兴趣。记住对方的姓名是对别人最起码的尊重。学会倾听他人的心声,而不要一味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当孩子能够真诚地欣赏他人的长处,才能从内心深处真正地愿意接受别人。从实质上来讲,合作就是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是双方长处的交融,也是双方短处的互相弥补。只有相互认识到对方的优点,欣赏对方的长处,合作才会有真正的基础和动力。因此,父母要经常给孩子灌输这样一种思想:任何人都有他的长处,要学会真诚地欣赏。
②提醒孩子凡事要想到别人。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想到别人。作为父母,应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和比喻等手段引导孩子认识他人、理解他人、同情他人,促进孩子从“自我”走向“他人”,由自己想到别人。
如果孩子自私自利,凡事都只想到自己,遇事就会斤斤计较,也难于与别人友好相处,更谈不上与他人合作。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妨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分享训练”。同时适当地给孩子以引导,让孩子觉得分享对他来说不是一种剥夺,而是平添更多更新更好的机会和乐趣。
③要让孩子多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使孩子在集体活动中自觉地意识到与他人真诚合作的必要性。父母过度保护、封闭孩子,会使孩子失去与他人游戏的机会,也会使孩子失去认识他人价值的机会。
④让孩子学会一些合作的技巧和规则。父母要让孩子明白在合作中既要尊重对方,服从大局,讲统一,又要有自己的立场。容忍和随和是有尺度的,也就是说在合作过程中,不能唯我独尊,只想自己,要充分顾及他人的要求与需要,哪怕必要时做出一定的让步和牺牲。但是,迁就与让步是有限度的,不是放弃原则,在合作中要有自己的立场与个性,要知道取得同伴的信任与尊重是合作成功的前提。
7.培养孩子说话习惯的合同
能够在别人面前把想法表达清楚,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能力。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准确地把自己的想法或情感传递给别人,让别人了解、理解你。良好的口才对于孩子将来的发展非常重要,所以,早一点着手培养孩子说话方面的习惯,决非可有可无的事情。
章显是个特别听父母话的孩子,可是,有一点,他就是不爱多说话。平时,做完作业,他就喜欢读书或者看电视,很少同父母一起交流、谈心。章显的爸爸妈妈平时也是大忙人,不是很重视孩子这方面的表现。
2005年11月11日电视里公布了奥运福娃,章显和爸爸妈妈一起看这个节目。爸爸和妈妈在讨论五个福娃哪一个名字和形象更好一些,在一旁坐着的章显却一言不发。
妈妈觉得每一个孩子看到小福娃可爱的样子,都会情不自禁地说上几句的,爸爸也意识到儿子实在是太沉默了,家里几乎听不到他的声音,于是问道:“儿子,你喜欢哪一个福娃呢?”
章显见爸爸问自己,想也没想就回答说:“都差不多。”
妈妈接着说:“我喜欢‘北北’。你觉得怎么样呢?”
章显说:“嗯,可以。”
爸爸和妈妈相视了一下,妈妈又对他说:“显显,你已经是大孩子了,对任何事物都该有一个自己的喜好评价呀?每个人都是有头脑和思想的。你有什么想法,以后要跟爸爸妈妈说出来才行。”
后来从章显的老师、同学那里了解到,章显碰到说话、发言的事情就往后躲,上课回答老师问题从不举手,偶尔被老师提问到,他会满脸通红、吭哧吭哧地说不出话来。
家长不能简单地把孩子不爱说话归结为性格因素,认为是不可改变的,实际上越是早一点从习惯入手重视这个问题,越容易“撬开”孩子的嘴巴,让他变得爱说话。
当然,孩子爱说话还不够,还必须会说话,所谓会说话就是说出的话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说话有条理,而且能抓住重点。说话的一方要表达清楚,以便听的一方能马上理解,没有偏差,没有误会。许多孩子很能说,在家里,只要给他机会,就可以不停地说下去,但大多都不着边际,有很多时候话讲完了,听的人却一头雾水,不知道孩子到底表达了什么。有很多孩子,在父母面前能说会道,但如果来了生人,便吓得不敢出声。有些孩子在私底下说得头头是道,但真正让他上了正规场合却扭扭捏捏,说话结结巴巴,这些都不利于孩子今后独立地走入社会,做父母的应该从小引导孩子会说话,有勇气有信心说话。
许多孩子在说话方面存在障碍。前人说:“一言可以兴帮”,“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具备良好口才的孩子能与周围的人们很好沟通,与周围的同学朋友友好相处,能在某些场合很大方地推销自己。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没有竞争意识的人是很难适应社会生活的。
父母要学会倾听,满足孩子说话的欲望。一般情况下,孩子回到家里见到父母通常会把发生在自己身边有趣、稀奇的事情说给他们听。这时父母应认真倾听孩子的讲述,并要用一些神态、身体语言让孩子感觉到正听得很投入。如果父母正忙着没时间听,要态度温和地跟孩子商量:“你看,妈妈正忙着呢!等会儿我坐下来仔细听,好吗?”因为孩子在讲话前总是一腔热情,这样一说,孩子就不会感觉很失望。
父母还要学会引导、激发孩子的欲望。那些性格内向的孩子常常喜欢独自一人玩,默默地做事,父母对待这样的孩子要千方百计地引导他说话,把他说的欲望给激发出来。问孩子一些问题,尽量避免问那些只需要孩子点头说“是”或摇头说“不是”,“有”或“没有”这一类问题。可以问他一些学校里的情况,比如“老师是怎样夸奖你的?”“班里和你最要好的同学都有谁?”
父母要学会指导、帮助孩子说正确的话。孩子说话时可能会出现用词不当、前言不搭后语等现象。父母在听的过程中,要随时帮助选用正确的词汇,要求孩子有准备地搭配语言,让孩子把话讲完整,教孩子把想讲的话联系起来思考后再讲出来。长期下来,孩子语言的准确性就会不断提高。
父母要注意提高孩子的思辨能力。由于孩子的知识面较浅,接触外界的机会相对要少,辨别能力比较低,所以,他们说的话常会与客观事实不符。父母在听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孩子的说话内容,并作出肯定,给予正确的判断。在父母与孩子共同的评析过程中,孩子思想的准确性、深刻性会变得更好。
孩子爱不爱说话,还跟环境有关,家里人多说,孩子的语言能力也强。思辨能力跟口才有着必然联系,思辨能力强,口才就好。思辨能力的培养,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让孩子多看一些科普书,看电视新闻,了解世界,了解社会,平时多跟孩子交流、讨论一下人和事,多参加社会活动。在家庭中不管讨论任何问题都让孩子发表意见,也可以锻炼孩子的口才。多看书,看多了,理解多了,学习书中优美语言的用法,逻辑思维自然有条理了,孩子也就会引经据典,更有说服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就提高了。常带着孩子出去走动走动,多见见人,多与他人交流。只要有机会就与孩子说话,有意识地反问、提问。让孩子在聚会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全家人一起演讲,大家相互提意见,哪怕孩子说得不好,也要鼓励他。总之,父母要多给孩子提供训练说话和锻炼口才的机会与环境。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说话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十分重要的素质,为了提高乙方的语言表达能力,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①乙方说话时要尽量放慢语速,把要说的事情归纳后一条一条说出来。
②在公开场合乙方要大胆说话,尝试着一开始说些简单的话,以后再说长一些的话。甲方多与老师沟通,发现乙方在这方面有所进步后会给予令乙方心动的奖励。
③双方要定期组织家庭故事会,在家庭聚会等人多的场合下,乙方可以发挥一下,讲故事给客人听。如有不当,甲方帮助改正。
④家里来客人时,甲方要让乙方多陪客人聊天,乙方不能以任何理由推诿。
⑤乙方应经常阅读科普类图书,多看新闻,经常与甲方一起讨论人和事,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
⑥乙方回到家里,把自己一天在学校里发生的快乐、生气或有趣的事儿说给甲方听。甲方不可以因为忙就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应用心去听。
⑦乙方要选择时间来给甲方阅读课本或者讲故事,然后双方共同探讨其中的情节。
⑧甲方应了解乙方最要好的朋友是谁,乙方应多参加社交活动。甲方应支持乙方多交朋友,并让乙方约同学到家中作客。
⑨甲方如有错误的指责,乙方要注意采取合适的说话方式为自己辩解。
⑩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一定要树立孩子的信心。许多人说话之所以结巴,很大原因是自卑感在作祟,因为自卑,怕自己讲不好会被人耻笑,所以十分紧张。
②要从提高孩子口头表达能力上下手,引导和激发孩子多说话,以锻炼孩子的口才。针对不知道如何开口说话的孩子,可以鼓励他在课堂上或家庭聚会时积极发言。看完电影、小说或听过新闻之后,主动地要求其复述其中的内容。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讲演会、朗诵会、讨论会等。
③口才始于交流,父母要多为孩子创造交流的条件和环境,要多给孩子在家人、亲戚、朋友、陌生人面前说话的机会。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孩子的胆量。
④要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说话技巧,如说话语音、语调、节奏和韵律,还有说话的文明礼貌等。说话的时候,说话的速度可以放慢,一句一句说清楚,不要着急。说话要简洁有力,拣重点内容说,其他无关紧要的话就少说。
8.培养孩子做好小事的细节习惯
没有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做大事、成大器,但如果眼前一些点点滴滴的小事都做不好,又怎么指望他能做成什么大事呢?孩子是一张白纸,将来他做事认真还是粗心大意以至总把好事办坏,全在于幼小时父母在这张白纸上面书写些什么。
徐嘉很聪明,可他的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妈妈发现他试卷上的错题有不少都是小数点丢掉了,就让他重做一遍。他在草纸上做得很正确,可是再往作业本上抄写时,还是把小数点丢掉了。不仅如此,生活中,徐嘉也是个“马大哈”:袜子经常会丢了一只找不到;离开家却把钥匙锁在房子里;上学了文具盒里不是不见了铅笔就是没有了橡皮……
有一天中午,妈妈让她去倒垃圾,她高高兴兴地去了。当她倒完垃圾回来后,妈妈到楼道里一看,天啊!垃圾从自己家门口到垃圾道口满地都是,于是就喊徐嘉,让她快过来看看。
她看后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还说“这有什么?不就是一点垃圾吗?大惊小怪的。一会儿打扫卫生的阿姨会打扫干净的。”
妈妈看他满不在乎的毛病又出来了,就说:“你不把楼道里的垃圾打扫干净,下午就不要上学了。平时做作业粗心大意,倒垃圾也马马虎虎,你从小就这个样子,长大了能做什么呢?”
徐嘉看到妈妈生气了,乖乖地打扫楼道去了。妈妈想到女儿的问题,真是烦恼极了。当晚,刚好电视里播出了教育孩子的节目。其中,有一个孩子与徐嘉的毛病如出一辙,看来这种情况还挺普遍的。这以后妈妈重点加强了在这方面对徐嘉的校正教育,情况也慢慢变得好转起来。
其实,大多数小孩或多或少都有在小事上不细心、无耐心的毛病,这很正常,因为他对有些错误导致的结果没有充分的认识,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就显得不可或缺。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父母教育孩子必须抓住每一个小环节,告诉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孩子的心灵是脆弱和敏感的,不要觉得他们还小,什么也不懂。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能件件都是大事。
海尔总裁张瑞敏曾说:“什么是不简单?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什么是不平凡?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它精辟地阐述了一个道理:想有所成就,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父母关注孩子做事细节的意义,不仅仅在于解决一个个小问题,更重要的在于在问题的解决之中,逐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将会成为孩子一生受用的宝贵财富。习惯,决定孩子的行为;行为,又潜在地决定着孩子的性格;性格,最终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清华大学有两句著名的口号,一句是“心怀天下”,另一句是“从小事做起”。但是很多人往往只欣赏第一句口号,不懂得“从小事做起”才是做人做事的起点。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让人无奈的不是突如其来的雨,而是自己忘记的伞。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都要带好那把伞。生活中,常常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细节无休止地消耗着人们的精力,阻碍人们的成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为人父母者一定要让孩子懂得:天下的良好习惯,都是通过细节的磨砺而养成的。
为此,父母要培养孩子,既要心怀壮志,更要脚踏实地。细节实际上是一种长期准备获得某一种机遇。细节是一种习惯,是一种眼光,也是一种积累,一种智慧。父母要善于教育孩子力所能及地圆满完成一些不起眼的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洗一件自己的衣服,清理一次地板等等。这对全面锻炼孩子,增强孩子的综合素质,肯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古人曾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孩子能够做好一件小事后,自然高兴,父母再加以引导再去完成其他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讲,家长教孩子做好小事还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之一。因此说,教育孩子认真细致地做好不起眼的事情,甚至做好别人不愿意干的事情,是成就孩子未来的任何事业的必备素质。
让孩子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会越帮越忙,自己5分钟能做好的事情孩子半个小时都做不好,所以不让孩子动手做事,这种做法是不对的。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果不想培养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的话,千万不要做一个万事包办的妈妈(爸爸)。
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一段非常精彩的话: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为了让孩子的生活更加完美,一定要注意培养孩子认真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做好小事的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要做大事得先能把小事做好,多数人做不了大事只能一辈子做小事,原因之一就是总做不好小事。乙方愿意从小事做起,做个能做大事的人。为此,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①乙方在学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细节的地方,比如写字是否工整,拼音是否按拼音格去写,小数点是否点对了位置,拼音的声调是否标对等。
②从即日起乙方上学前书包的整理(包括课本、学习用品等)甲方不再负责,乙方需提前自己细心准备,如因粗心忘记带某种用品而影响学习,后果由乙方自负。
③乙方用铅笔刀削铅笔时动作要轻,避免总是把铅笔芯削折的情况;使用铅笔时不要太用力,在学校里用完铅笔后要立即放进笔盒里,以免总是发生铅笔掉下书桌的现象。
④甲方注意到,乙方的课本包好书皮后仍然出现折皱、卷角的情况,乙方要爱护课本,把课本放进书包时不要挫压课本。
⑤乙方回家换拖鞋后,要把脱下的鞋子放进门厅的鞋柜里;晚上睡觉时要把脱下的衣服叠齐放好;玩玩具后要把玩具收进自己的玩具箱。
⑥乙方洗脸、涮牙和帮妈妈扫地时,一定会做到洗干净、扫干净,而不是敷衍了事。
⑦乙方在学校课间活动时,不要随地乱坐,以免弄脏衣服,自己要在口袋里备好面巾纸。
⑧乙方吃饭时要慢慢吃,减少把饭菜掉在桌上的情况。
⑨乙方接电话时要先问好,如果是陌生人要先说“请问你找谁”,接完电话后要轻放。
⑩无论在何时何地都不能在墙上乱涂乱画。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要纠正孩子小事总是做不好的习惯,家长自身首先要树立“小事关乎孩子成长的大事”的意识。
②日常生活中到处存在细节,到处是需要做对做好的小事,对此家长不能怕麻烦、怕琐细。
③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明白:展示给人完美的形象很难,需要每一个细节做得都很完美;但毁坏自己的形象很容易,只要一个细节没有注意到,就会给你带来难以挽回的影响。
9.培养孩子文明礼貌的待人习惯
孩子言谈文明举止礼貌,大人喜欢不说,无形中还会提升气质,塑造出尊重他人的品格,所以家长在这方面不应以等闲视之。
谷小南的爸爸妈妈都是国家干部,可以说家境非常好。她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因此,她的举止言谈中常常对什么事都表现出瞧不起、不屑一顾的样子,俨然是一位骄傲的公主。
在一个星期天,谷小南穿戴整齐,准备跟着爸爸妈妈去看望姥姥。刚一走进电梯,值守在电梯的阿姨就热情地招呼:“呦,小南,今儿又去哪儿玩啊?”
小南把头偏向一边,没吭声。
妈妈赶紧回答说:“去看望姥姥。”
出了电梯后,妈妈对小南说:“女儿,你怎么不理人呢?”
小南说:“她只是一个看电梯的,凭什么问我干吗去?我为什么要向她汇报我干什么去呢?”
爸爸说:“你这样想是不对的。人家跟你主动打招呼,你作为小辈当然更应该跟她打招呼才对,不理人是没礼貌的表现。”
在此之前,爸爸妈妈已经注意到小南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小南的奶奶从农村来住了几天,小南竟然嫌奶奶土气总是躲得远远的,从外面回来也从不主动问奶奶好。不光对奶奶、电梯工阿姨这样的人,家里来客人小南经常表现得特别没有礼貌,有时还冒出一两句粗俗的骂人话,让爸爸妈妈很尴尬。
其实对于小南的问题,家长应该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平时自己就待人不大礼貌,或者没有及时纠正孩子的做法。如果坐视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孩子很可能会成为一个人见人厌的人。
做文明之人,就要做文明事,使用文明的语言,就要懂礼貌,明事理。真正有修养的人都是懂礼貌的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懂礼貌的人。做事先做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是其事业能否成功的基础所在。没有修养的人,无论学识多么渊博,也是不受人欢迎的。
礼貌的语言是一个人最好的介绍信。礼貌的语言是尊重他人的标志,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与人交往中,礼貌得体的语言可以使人如沐春风,因而愿意与你交往;而不拘小节,言语粗俗,则会让人心生不满,厌而远之。孩子从小就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因为人际关系往往决定我们的前途和命运。只有礼节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才是一个有教养的人。所以家长要从品格与礼仪两方面同时去规范孩子,让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成为有修养的人。
培养孩子讲文明懂礼貌,首先要教育孩子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要待人真诚,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尊重他人,树立起关心帮助他人,与他人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的思想;克服冷漠、孤傲、唯我独尊、自私自利的错误思想和行为。
其次,家长不仅教育,还要注意对孩子平时的训练和强化,使孩子举止文雅,热情大方,懂礼貌,重仪表。这样经过不断地训练,便会欣喜地看到孩子真的长大了,孩子只有懂得和做到这些,才真正证明他掌握了最初的交往技能,懂得了初步的社会行为规范。这是孩子们交往能力发展最理想的前奏。
礼貌决不仅仅是一些刻板的虚假客套,它是一个人修养和品味的体现,是他内心世界的表征。哲学家认为,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想显示强大的手段,反过来,和蔼可亲则是一个人充实和自信的表现。孩子只要懂得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具体形式和内容,无论是言谈举止,还是文明礼仪,都会在不同的场合显现出他不同凡响的一面,为他今后的立身处世打下坚实的品格基础。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文明礼貌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待人礼貌是一个人有素质、有修养的表现,乙方愿意在这方面做出努力,为此,甲乙双方达成如下协议:
①乙方若是不小心撞到别人、打扰了别人或影响了别人时要说声“对不起”。
②乙方应时常说“谢谢”,受到了别人的帮助要表示感谢。
③乙方应尊敬“严父慈母”般的老师,见到师长时要问好。
④乙方应自觉将垃圾放入垃圾箱,不随地吐痰,要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⑤乙方讲话不要出口成“脏”,做到不打架,不骂人,同时也不与喜欢打人、骂人的孩子交朋友。
⑥乙方不得有意损坏公物或别人的物品。进公园游玩时,甲乙双方均不准进入草坪践踏。
⑦上公交车时,乙方不能争抢座位,要排队按顺序上车。
⑧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乙方要礼貌热情地打招呼;如果甲方不在,乙方要礼貌地招待。
⑨甲乙双方进入对方房间都要先敲门,乙方进入老师办公室也要先敲门。
⑩乙方对年龄比自己大的人,不要直呼其名;在与别人接触时,不得用“老头、老太婆、丫头片子……”之类不敬的称谓。乙方不得为同学起绰号,尤其是侮辱性的。
乙方在文明礼貌方面的做法如果有了进步,甲方会给予奖励,同时乙方有权监督甲方,发现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立即指出。
本合同自甲乙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日
合同执行要点:
①父母应以身作则,净化家庭语言环境。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家长的一言一行将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孩子的语言表达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家长而形成的。因此家长在家庭中要注意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不讲粗话脏话,注意自己的形象,给孩子起表率作用。
②配合学校运用规章制度教育孩子。平时家长应配合学校用《小学生手册》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有关条例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并让孩子对同班同学或同桌同学提出要求,对孩子自身进行监督,一发现讲粗话脏话,同学之间就互相善意地给予指出。
③教育孩子正确处理与他人之间的摩擦。多数情况下,孩子讲粗话脏话是对自己受到伤害后的一种宣泄反应,如被人触犯时往往会用粗话脏话骂人。家长平时就要教育孩子以善良之心看待与他人的摩擦,让他们知道人与人之间随时都会发生不愉快的事情,应该学会宽容,不要为一些小事而生气,同时更注意不能用粗话来攻击同学。
④坚持要求讲粗话脏话的孩子检讨。当孩子讲粗话脏话后,家长要严肃地批评、教育他。批评时可以向孩子提出:为什么要讲粗话脏话?不用讲粗话脏话的方式“还击”行不行?讲粗话脏话能解决什么问题?被骂者会产生什么态度和采取什么手段报复?等等。让孩子认识到讲粗话脏话不会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加深矛盾而影响团结,从而促使孩子主动向被骂者道歉认错,以达到团结的目的。这样,家长坚持数次,孩子也会改掉讲粗话脏话的不良习惯。
10.培养孩子讲究卫生的清洁习惯
爱干净、讲卫生的孩子走到哪里都招人喜欢,而且这些行为习惯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也大有好处。对孩子而言,有自己身体这样的小环境,有家庭、教室这样的中环境、也有户外这样的大环境,家长要随时培养对于各种“环境”都要讲卫生的意识。
2007年6月的一天,陶哲放学回家,刚一进门,妈妈就忙不迭地把桔子皮剥开让孩子吃。陶哲刚想拿,突然“哦”了一声说:“等等,我还没有洗手呢。”妈妈笑了笑,接着说:“面盆里的水是干净的。”陶哲却回答:“您没听专家说吗?洗手最好是用流水洗啊。”他一边说着,一边把水槽里盛着水的面盆挪走,在水龙头下洗起手来。
当时妈妈的同事李蓉刚好也在场,她夸奖道:“这么懂得讲卫生。”母亲笑呵呵地说:“我是故意试探他呢,儿子以前可不是这样很讲卫生的。后来因为‘非典’,学校要求的也多。我们做父母的还与他特意签了份协议呢。”
李蓉一听,很感惊讶地问道:“哦?什么协议啊?”陶哲妈妈说:“是关于讲卫生的协议。”一边说一边找出了那份协议,只见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陶哲需要遵守各种卫生条款,还蛮详细咧。李蓉边看边兴奋地说:“你们这一招真不错,我那宝贝儿子整天邋遢的,怎么说都不管用,回去啊我也跟他订个协议。”这时,陶哲跑过来,说:“李阿姨,我妈妈经常会设一些小陷阱,看看我是不是在遵守合同约定呢。如果有哪里做不到的,我每天就不能看到最喜欢的动画片《西游记》啦。所以,我要格外注意个人卫生呀。”
就像所有好的习惯一样,爱干净也是一件让孩子感觉“麻烦”的事,要让孩子接受“麻烦”,一方面要让他充分认识到这种“麻烦”的好处,另一方面该强迫时就要强迫他养成爱“麻烦”的习惯。
孩子是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既影响他的身体健康,又影响他在同学伙伴中的个人形象,从而影响到孩子的自尊心。因此,父母应注意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要长期培养,逐步形成。
我国每年春季是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多发季节,如感冒、肺炎、气管炎、过敏性哮喘等,这主要是受气候影响而引发的,某些呼吸道疾病还会局部流行起来。有关专家对于春季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方法中就包括有:保持生活、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等措施。可见保持良好卫生的重要性。
当前医学研究表明,现代社会将近有70%的疾病是由于不合理的卫生方式引起的。卫生知识是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部分,它直接影响人们的卫生行为和生活方式,是人们去除不卫生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基础。生活方式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很大。不良的习惯,有害的生活方式及恶劣的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构成人类许多疾病的重要因素。目前在很大一部分地区,公共场所脏乱,难以根治,随地吐痰现象随处可见。这些都与人们的卫生科学知识缺乏密切相关。在一些农村,肝炎、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沙眼及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病率远比城市高,也是人们缺乏基本卫生知识造成的。所以从小培养孩子讲卫生的好习惯,对孩子开展卫生影响健康的教育,能够提高他们的卫生科学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和能力。
过去的“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已经被认为是一种错误的观念,应给予批判。没有健康的体魄就没有学习、工作、劳动的基本条件。所以,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家长应时刻注意孩子的卫生状况,减少因不讲卫生而给个人和家庭带来麻烦与痛苦。
教育孩子讲卫生不仅可以改变学习环境,使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而且可以增强孩子的公德意识。讲究卫生不只是为了个人,也是为了集体,为了全社会,是造福人类的一种美德。
因此,个人不仅要对自己的健康负责,而且还要对他人,对社会承担责任。环境为大家所共同享有,环境卫生差,危害他人,也危害自己。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有义务,有责任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环境的卫生。自觉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抛。一个人卫生行为的好坏很容易反映出他的思想情操和道德水准。不能只讲个人及家庭的卫生,更要维护公共场所的卫生。
附:爸爸妈妈跟孩子签订的卫生合同
甲方:爸爸妈妈
乙方:
甲方本着为乙方负责的精神,杜绝“病从口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特订立如下合同:
①甲乙双方应保持衣着干净整齐,服装整洁,勤换勤洗。尤其是乙方的内衣内裤,更要注意勤换,自己动手洗。
②甲乙双方均应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及时清除身体上、头发上的细菌和灰尘。
③乙方应爱护视力,保持用眼卫生,吃饭、坐车、行走时或者在微光下不要看书。
④乙方要勤洗手,饭前、便前、便后、放学回家和玩耍过后都要洗手。不在马路上吃东西,不边吃边玩,不喝生水,不吃腐烂水果,吃水果要洗净或消毒等。
⑤甲方应为乙方准备专用的生活卫生用品,如专用的牙膏、牙刷、毛巾、面盆、茶杯、床铺及卧具等。乙方应注重牙齿卫生,早晚各刷牙一次,每次饭后要仔细漱口。
⑥乙方每月应刷洗一次书包,清除细菌。
⑦乙方不应到医院等容易传染上疾病的场所玩耍。
⑧乙方要随身携带纸巾或手帕,将吃过的口香糖等吐在纸巾和手帕中。
⑨甲乙双方应爱护环境,不随地吐痰和乱扔杂物。
⑩甲方要保持家中空气清新,清洁卫生。乙方不得乱丢物品来破坏家居环境。
乙方协同甲方每周做一次家庭环境大清理。
乙方应懂得将生活垃圾分类后,按种类丢进垃圾桶内。旧电池要放回学校设立的回收箱内。
本合同自双方签字后生效执行。
甲方(签字):乙方(签字):
年月日年月
合同执行要点:
①在与子女订立并执行合同的过程中,父母的职责是要教育孩子自己动手。比如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等事,要让孩子动手做,而不是家长看着着急就动手来代替他,变成父母为子女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等。这样不仅不利于孩子卫生习惯的培养,而且也会使孩子养成一种凡事依赖父母的习惯,孩子是永远也不会主动做这些事的。
②家长应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环保意识,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珍惜粮食,节约用水、电,减少生活垃圾。让孩子了解废弃材料回收利用的价值,教育孩子珍惜有限的自然资源。可以和孩子一同进行垃圾分类,将废报纸作为废品出售。
③积极鼓励孩子参加社区环境卫生建设,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可以让孩子参加有关环保的义务劳动,外出时爱护周边的绿化带或公共设施;不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大小便;在家娱乐时不干扰邻里。
④父母应明白自己在子女面前所起到的是一个督促的作用。如果孩子忘记了,就督促他吃东西前先洗手,饭后漱口,睡觉前洗脚,不用被子蒙头睡觉,不对着人打喷嚏和咳嗽等卫生习惯。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习惯,不再需要父母的提醒便会主动有意识地去做。
⑤父母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以影响孩子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环保行为。家长可以利用节假日与孩子共同走进大自然,看绿树、蓝天、鸟鸣、溪水……使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使孩子的心灵贴近绿色。这种亲近自然的教育能够陶冶孩子的情操,激发孩子对大自然的热爱,从而保护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