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77000000013

第13章 人格之美的塑造

只有伟大的人格,才有伟大的风格。

——[德]歌德

人格的提升是人生境界的创造,人生境界又是对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的评价。这种评价不仅是一种精神判断,是一种价值判断,而且还是一种审美判断。当我们承认生活如诗如画、生活是艺术时,我们已暗示了人生的美学底蕴,而人生的美学底蕴正来自人格的塑造。

一、改变自我的可能

(一)《象性变化》故事的启示

《象性变化》是《佛经寓言故事》中的一个小故事,其内容很有启发性:

古代,华氏国国王有一只大白象。这只大象凶猛善战,出征敌国,战无不胜。如果有人犯了罪,国王就让它践踏、摔死罪人。后来象厩失火,被烧得一干二净。国王就又给大象新修了一所象厩,这所象厩正巧紧靠寺院。大白象每天都能听见寺院里的僧人诵读经书:“为善者能上西天,作恶者要坠深渊。”时间一长,大白象受到佛语的劝诫,性格变得柔和并产生了慈悲之心。国王送来的罪人,大白象对罪人用鼻相闻,用舌相舐,再也不肯践踏、摔死罪人了。

国王看到大白象的性格发生了变化,心中十分惊慌,当即召集群臣来商议这件可怕的事。

一位聪明多智的大臣对国王说:“因象厩离寺院太近,大白象听了僧人的佛法善音,才会如此。现在只要把象厩迁到屠杀场旁边,让大象天天看屠杀的场面,它还会变过来的。”国王听从了这位大臣的话,就把象厩移到了屠杀场旁边。后来,这只大白象由于天天观看屠杀场面,性情又变得凶猛残暴了。

由此可见,一切众生生来的志向性格都无固定。畜生都能闻善而生慈悲、见残杀而增凶恶,何况人呢?所以说,聪明智慧的人应该从此得到觉悟:“见恶须弃,观善宜近。”

虽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但性格毕竟不是没有改变的可能。

我们再回到上一节的那个红墨水渍上去。假若有某个人对它的第一个反应是“血”,你可以引导他:“它是不是也有点像花呢?”或者说得肯定一点:“你看它多像花,多像红色的杜鹃花或玫瑰花啊!你再看看!”这时的他或许就会发现这张红墨水渍真的有些像花了。这正显示着宇宙间若干事物的美和丑并不是固定的。固然也有一些东西是完全美好的、可爱的,也有一些是完全丑恶的、可憎的,但多数东西的意义和价值却不是绝对的,这就好像我们相信自己能够改变我们灰色的人格一样。

(二)美德的形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由8个阶段组成,每一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心理危机,这些危机解决得好,就能形成美德,否则就会形成人格缺陷。

(1)0~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最为孤弱,因而对成人依赖性最大,如果我们能够以慈爱和惯常的方式来满足儿童的需要,他们就会形成基本的信任感,从而形成“希望”的美德:爱世界、爱人。

(2)2~3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迅速形成许多技能,如爬、推、拉、放等,他们能“随心所欲地决定做或不做某事”。这样,他们就介入了自己的意愿与父母的意愿相互冲突的矛盾中。这时的父母必须按照社会所能接受的方式来控制儿童的行为,同时又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这样儿童就会形成“意志”的美德:自由决策,并能自我约束。

(3)4~5岁。这一阶段儿童会体验各种各样的限制,并逐步意识到哪些是许可的,哪些是不许可的,如果父母鼓励他们的独创性行为和想象力,那么他们就会发展出主动性,从而形成“目的”的美德:具有正视和追求价值目的的勇气。

(4)6~11岁。这一阶段儿童学习各种必要的谋生技能以及成为社会生产者所必备的专业技巧。如果他们在学校中能学会以稳定的注意力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来完成学习,并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他们便能形成“能力”的美德:勤劳、刻苦、奋进。

(5)12~20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们必须仔细思考全部积累起来的有关他们及社会的知识,最后致力于某一生活策略,一旦他们这样做,他们就获得了同一性,就会形成“忠诚”的美德:富有责任感,爱生活。

(6)20~24岁。在这一阶段中,一个人具备牢固的同一性并保持这种同一性,热烈地寻求与别人亲密的关系,即使要付出巨大的牺牲和让步,他们也能承担。如果这样,他们就会形成“爱”的美德:爱他人,并把自己融入社会中。

(7)25~65岁。这一阶段的人是一个已经形成同一性,并过上有成效的幸福生活的人,他们会力图把这些东西传递给下一代,直接提高儿童的交往水平或者创造出能提高下一代生活水平的东西,那么他们就会获得“关心”的美德:会以他人为中心,并付出自己的劳动。

(8)65~死亡。在这个阶段,当一个人回顾一生时,感到的是幸福、美满,他们就不会惧怕死,这种人有圆满感和满足感,他们可以适应各种各样的人和事,具有自我的完整性,就形成了“智慧”的美德:以超然的态度关心人生,面对死亡,感激生命。

从以上的概括我们可以看出,人的一生是个不断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人格之美的塑造也是个连续与传承的过程,我们在每个阶段都可以对自己的人格进行完美的整合。因此,完善人格最核心、最本质的就是完善一个人的自身。

(三)良好的人格品质

美国著名整形外科医生马克斯韦尔·莫尔兹博士在《人生的支柱》一书也曾写道:

记住,你是由“资产”和“债务”组成,你内心存在对幸福的渴求,时而也流露出卑劣的邪念;你有成功的意愿,也有失败的回忆;你有自我完善的动力,也有自暴自弃的惰性。在不同的时间里,你能从镜子中看到绝然不同的形象:受挫失意时,你会皱眉叹气,而有时,你春风得意,满怀成功的自豪。当你喜爱那较好的一面形象,你就在发展你的个性。如果你选择忧虑做伴,你就会渐渐损伤自己的个性。换言之,你既能积聚“资本”,也会“债台高筑”。这里有几点或许对发展良好的人格品质有所启迪:

(1)一次做一件事,一次攻一个目标。

(2)生活于现实,立足于今天。

(3)不要深陷于昨天过失的自责,不要为一件小事怨天尤人,昨天一去不复返。

(4)渴求自我完善。

(5)公正地评判自己,树立自信心。

(6)学会静听他人的意见,这有益于消除隔阂和偏见。

(7)竭尽全力朝自己的目标冲刺,如果遇到挫折不要灰心,再试一次。

(8)要敢于在大庭广众前公开自己的观点。

(9)注意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人格的和谐与发展

(一)人的生命美,通过人的外表美表现出来

我们曾说,生命是美的。从人格完善的整体意义来把握,生命美首先应该显现为人的外表美,并且我们是需要外表美的,我们不应该回避这个客观现实。外表美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因素表现出来,人体的自然因素是人体美的基础。让我们来体验一下:人的体形,是那么富于造型美;人的肌肉,是那么饱满而富有韧性;人的肤色,在一定光线的作用下,是那么富于色调的变幻;人的姿态,又是那么千变万化……人体蕴涵着力量、技巧、智慧,因而才无比地美。人体美比较集中地体现着比例、均衡、对称、和谐、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在自然界,再也没有比人体结构更完备、更优美、更和谐、更富有生机的美了。因为,人体美充分展示出了人类自由创造的力量,而这一力量显示着人最自然、最本真的风范。总之,人的外表美的最高原则是健(体质健康)、力(体壮身强)、美(体态优美)三者的和谐统一,它重在人的正常发育和后天的锻炼。

黑格尔曾告诉我们:“人的躯体不是一种单纯的自然存在,而是在形状和构造上既表示它是精神的感性的自然存在,又表现出一种更高的内在生活……”这里的“更高的内在生活”指的就是人的内心世界,也就是人的心灵。人的心灵包括人的品行、学识、智慧、思想和作风,也正是由于人的心灵,即人的内在的规定,才使人的躯体与动物的躯体在本质上断裂开来,人才成其为人,而不是其他物。

(二)人不但需要外在美,更需要心灵的充实

人格之美的塑造,就在于心灵的充实,心灵的充实是人格完善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方面,也体现着人的内心世界的高尚与完美。一位印度的哲学家说过,心灵的充实是自我从黑暗到光明的追溯旅程的最高象征。因此,心灵的充实,首先,应在于品质的优秀和情操的高尚,在于为社会的进步事业、为他人的幸福而勤奋工作、勇于舍己的精神。在我国,爱国主义、廉洁奉公、追求真理、艰苦奋斗、勤劳俭朴、无私奉献等都是优秀品质与高尚情操的现实表现,这些永远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时尚。其次,应力求心灵的美,因为心灵的美是决定人的价值的第一标准,内心污秽的人决不会成为人们敬爱的对象,只会遭到人们的唾弃。此外,心灵充实的人应该是具有积极的、进步的、乐观主义的人生观的人,这样的人生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是勤奋的而不是懒惰的,是创造的而不是享乐的,是自豪的而不是悔恨的,是充实的而不是空虚的。

(三)人的外在美与心灵充实是和谐统一的

我们曾对“人格”这一概念有过一个总括:人格,就是人的规格、定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人的外在规定,也就是说人应该是什么样子,从形体上看,人的身体结构、形式比例、外显状态应该是什么样的;二是人的内在特征、规范,即人的思想、品质和文化、知识水平等内在因素的状态和规范。

人格之美的塑造,也就是致力于人的外在表现形态的完善与人的内在素质的充实的高度统一。人的外表与心灵是人格规定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格的物质载体,是人格的重要表现形态;后者是人格的内在规定,是人格的本质内容,也是人之为人的重要表征。人的外表与心灵构成人格的全部内容,追求人格之美,就必须关注人的外表的和谐性和心灵的充实性。

现代生活越来越多地揭示着我们爱美的天性,越来越多地关注着我们自身的美的修饰与装扮,但是我们现代人的最大伤痛不在于我们的形体与相貌的美与不美,因为形体与相貌是可以通过现代科学美容技术来达成自己的愿望的。

我们真正的伤痛是来自心灵的伤痛,心灵的伤痛是很难用现代科学技术来治愈的。当一个人的外在美的装扮与心灵的充实度不一致时,他的形体与外貌无论在直观上展示得多么协调与匀称,也仅仅是橱窗里的一具漂亮的模特儿。如果形貌所展示的美与心灵相距太远,心灵空虚、思想浅薄、人品低下,这就必然使他的人格塑造显得严重失衡,而且反映在他的外在表现形态上,往往不会产生善与美的感受,相反会给人一种丑与恶的形象,这种人的人格是破碎的,他的生命充满着矛盾。所以,在力求生命和谐与完美的过程中,心灵充实是塑造人格之美的内在力量,是生命和谐与完善的决定性方面,人格之美的塑造与生命和谐的造就重在对心灵充实的追求。

诗人屈原曾高歌:“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他坚持心灵的充实与人体美的一致,强调生命的和谐。他认为外在形体、仪表修饰的目的在于更好地体现自己内在的充实心灵,即道德品性的修养,并认为心灵的充实更重要。他的《离骚》所塑造的正是这样一个理想崇高、人格俊洁、感情强烈、内秀外美的抒情形象,表现了诗人为崇高理想而献身祖国的无畏精神,表现了他与国家命运同休戚、共存亡的深挚的爱国感情,也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与正义,憎恨黑暗与邪恶的高尚人格。同时,它还充分展示了屈原为了追求人格之美、人格之完善,力求生命的和谐,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大无畏崇高精神和人生境界思想。

不可否认,在现实人生中,一个人不可能在追求生命的和谐上做到十全十美,但我们可以做到的是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用自己纯净的心境、高尚的品格、美好的心灵谱写优美辉煌的不朽乐章。

三、超越——人格之美的力量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原则:一个叫物质利益原则,主要调节和规范人们的经济生活;一个叫道义原则,主要调节和规范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一个叫超越原则,主要解决人自身发展的矛盾。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我们追求超越,由现实走向理想;我们追求超越,由世俗走向崇高。

震撼心灵的崇高之美就是人格的力量。

(一)人格就是力量

(1)人格是一种尊严。人格尊严不仅表现了法律的本质性价值或整个人权保障体系价值基础的概念,更表现在人生哲学的层面上,人格尊严如同人的生命、人的自由一样,是至高无上的。

有这样一则故事:

小布郎的母亲在他7岁那年就去世了,在他11岁时继母来到他家。大概有两年的时间里他没有称继母为“妈”,为此,父亲还打过他。可越这样,布郎越是有一种很强烈的抵触情绪。然而,当布郎第一次喊她“妈”,却是在他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挨继母打的时候。

那是一天中午,布郎偷摘人家院子里的葡萄时,被主人给逮住了,布郎平时就特别畏惧他,如今在他的眼前犯了错,他吓得浑身直哆嗦。主人说:“今天我不打你也不骂你,你只给我跪在这里,一直跪到你父母来领人。”听说要自己跪下,布郎心里确实不情愿。主人见他没反应,便大吼一声:“还不给我跪下!”迫于对方的威慑,布郎战战兢兢地跪了下去。这一幕,恰巧被他的继母给撞见了。她冲上前,一把将布郎提起来,然后,对主人大叫到:“你太过分了!”回家后,继母用枝条狠狠地抽了布郎,边打边说:“你偷摘葡萄我不会打你,哪有小孩不淘气的!但是,别人让你跪下,你就真的跪下?你不觉得这样有失人格吗?不顾自己的人格尊严,将来怎么成人?将来怎么成事?”继母说到这里,突然抽泣起来。布郎尽管只有13岁,但继母的话在他的心中还是引起了震撼。他猛地抱住了继母的臂膀,哭喊道:“妈,我以后不这样了。”

(2)人格是一种骨气。骨气是个体尊严的人格特征,骨气作为完美人格的外在体现,是灵魂的骨头,是生活的气概,是一种不屈于他人的精神,是一种折不断、压不弯的气度。强调骨气,是人格修养的体现,骨气作为一种人格力量和出于对美好理想的执著追求与坚定信念,它可以使一个人自立、自主、自强,在任何情况下都保持高尚的操守。

《庄子典故》有这样的记载: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楚王以竹箱珍藏之,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庄子说:“二位大夫请回去吧!我也愿在泥水中曳尾而行哩。”便把楚威王派来的使者送走了。他宁愿自由自在地平凡地生活,也不愿受国君的羁绊。他想要做的不是天下的主宰,而是要做自身的主宰。这就是庄子的骨气。

(3)人格是一种操守。人格操守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的资本,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尊重自己的人格,不把自己当作一件买卖品,不肯为了薪水、金钱、势力、地位,出卖自己的人格,降低自己的操守,那他一定能够成为社会中重要而有力量的人。

英国有一则小故事:一个商人来到一个以诚实正直著称的人家里,他拿出一大堆钱对诚实的人说:“我愿意以一万英镑来换取你的美名。”诚实的人问:“为什么呢?”商人回答:“因为我可以用它来赚取十万英镑的利润甚至更多!”诚实的人说:“那么我的美名是无价的了,所以我不能和你交换!”可见,财富虽然不是人格,但人格就是财富。人格操守是最宝贵的财富,因此在这方面进行投资,虽然不能在世俗的物质方面变得富有,但我们一定可以从赢得的尊敬和荣誉中得到回报。

(4)人格是一种境界。人格不仅具有现实的实践意义、道德意义,而且有其更高层次的审美意义,而人格所体现出来的魅力正是人格之美的集中体现。人格之美——理想人格体现着文化价值和社会理想,它标志着人性所能达到的境界。而在这种理想的人格境界里,人们是幸福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根据人对于宇宙人生觉悟的程度不同,曾把人格境界由低到高分为四种:一是自然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的人,他们的行为是顺着他的本能或顺着社会的习俗。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并没有什么觉悟,也没有什么追求,跟动物差不多,这是俗人。二是功利境界,这一境界中的人,所做的事,都是为了“利”,大部分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所以,他们所做的事只有功利的意义,这是能人。三是道德境界,这一境界中的人,他们的行为是为“义”,他们自觉自己是社会的一员,因而自觉地在社会中尽职尽责,为社会做事。他们所做的事具有道德的意义,这是贤人。四是天地境界,也是人格的最高境界,在这一境界中的人,有最高的觉悟,他们不仅自觉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觉悟是宇宙的一员,不但尽人伦,而且要尽天职、尽天伦,这是圣人。我们不能成圣人,但我们可以成贤人。

人们常说:“人格就是力量。”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说,这句话比“知识就是力量”更富有魅力,因为一个人的理想人格是他作为人而能够拥有的最辉煌也是最高的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一个人的地位和身份本身,它也是一个人在品格方面的全部财产,而我们这个现实的社会恰恰需要人格高尚的人。人格的力量是震撼人心的,它激发我们对理想的追求,对美的向往,它支撑着我们对尊严的坚守,对媚俗的超越。

(二)人格之美的意蕴

(1)高尚的人格之美,体现着人的尊严的最高形式,是一个人价值的最大限度的展示。每一种高尚的品格,每一种真正的美德,如勤劳、勇敢、诚实、正直、廉洁、自律等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人们的崇敬。我们说具备这些美德的人是值得我们信赖、尊敬和效仿的,这个世界正是由于他们闪耀着人格之美的光芒,正是他们弘扬了正气,才会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可爱、更温馨、更美好。

(2)高尚的人格之美,会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或每一份职业都受到鼓舞。人格之美会使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每一种职业——不论他们是高贵的还是低贱的,是政治家、企业家、知识分子还是工人、农民,都会成为一种荣耀。因为职业的高贵与低贱并不表示一个人人格的高贵与低贱。人格之美比财富更具有威力,它能使所有的荣耀都毫无偏见地得到颂扬,因为财富的多寡并不表示一个人人格的高贵与低贱。

(3)高尚的人格之美是人性的最高形式,它是道德规范在个体身上的有效体现。一个人格高尚的人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是社会的动力和民族的脊梁,任何民族的力量与文明可以说都依赖于高尚的人格,也正是它构成了我们现实世界最美好的一面,给予了我们最丰富的精神财富。智慧与财富可以为我们赢得社会地位,而具有高尚品格的人是靠自己的人格之美、人格之魅力来获得声誉的。一个人的人生之路必定要通过自己的人格来获得力量,因为高尚的人格能使自己产生信心,更能使自己获得比金钱更多的东西。

(4)我们要以高尚的人格之美丰富我们的人生,以人格之魅力牵引我们的生活。一位哲学家说过,最柔和的慈爱、最无畏的坚毅、最温柔的情感、对德性的最崇高的热爱,所有这一切都成功地使他震颤的心房充满生气和力量。这就是人格之美、人格之魅力,较之容貌的美、才华的魅力来说,人格之美更凝重、更深沉、更持久、更具有激荡力。

(三)人格高尚的人永远是一面旗帜

人生就是这样,无论我们人类怎样发展自己的生命史,追求生命的完美应该是人类行为的终极目标。而个体生命完美的基本标志就应当是确立我们完善的人格,人格完善最重要、最本质的方面应是心灵的充实。正如前面所论述的那样,心灵的充实就是我们内心世界的高尚和完美。因此,心灵的充实首先应在于品质的优秀和情操的高尚,在于拥有为社会的进步事业、为他人的幸福而勤奋工作、勇于舍己的精神。这样的人,他的生命总是显得富有朝气、生机和力量,他的人生总会有光辉闪烁。这样的人生便是真诚,而不是虚假;便是勤奋,而不是懒惰;便是创造,而不是享乐;便是自豪,而不是悔恨;便是充实,而不是虚度。

我们每个人都应以高尚的人格之美来丰富我们的世界,以人格之魅力来引导我们的生活,并把拥有人格之美作为自己人生的最高目标之一。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生命才有意义,生活才有滋味。

然而,世界与人生,在不同人的眼中,总是呈现出不同的画面,显现出不同的意义。在媚俗者的眼中,人人都是媚俗的;在精神贫乏者眼中,世界的一切都是贫乏的;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并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并不存在;对于“科盲”来说,爱因斯坦并不存在;对于“追星族”来说,孔子与鲁迅、苏格拉底与黑格尔、莎士比亚与托尔斯泰都不存在;对于丧失人格的人来说,人格不过是一文不值的存在。人格之美的力量,对于这些人来说,永远是“遥远的绝响”。

对大多数人来说,生活就是在生命的海洋中“随波逐流”,他们从没考虑这种生活方式究竟意味着什么。生活中如果没有了目标,我们的言行举止就很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哪怕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让我们烦恼、恐惧、忧虑。我们的承受力就像玻璃一样脆弱,任何轻微的撞击都足以使它破碎。因此,人生的软弱无能与无意义往往是和在生活中不能发现美、不能找到目标联系在一起的,同时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我们只有树立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坚定我们的意志,增强我们的斗志,并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使我们变得越来越有力量,才能使自己逐渐成熟起来,我们的人格最终才能挺立起来。

“伟人的生平,昭示着我们,我们也能够活得高尚!”这是美国诗人朗费罗的诗句,这句诗总是回响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里。我们坚信自己吧!坚信我们的出生并不是为了重复别人而来的,坚信我们的生存并不是为了单纯地增添一个生命的数量而存在,坚信我们的面貌并不是为讨好世间的常态而展现的,坚信我们的行为不必是仰人鼻息而是可以自主的,坚信我们的人格之美、人格之魅力,这才是我们最根本的目标。

一个人如果在他的一生中,对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全力以赴,全身心地投入,把它当作自己至高无上的义务,那么他就不会因为暂时的幻想和欲望而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不会让任何疑虑、恐惧成为自己的绊脚石,他就会懂得自我克制并自觉抵制来自其他各方面的诱惑;他会把每一次的失败看作是通向成功的新起点,他会在一次次的失败中练就愈挫愈勇的坚强性格;即使最终还是失败了,他也不会自责,不会怨天尤人,因为他已经尽力而为,他的精神是充实的,他的人格是挺立的。

人生的方程式远比数学上的方程式要复杂得多,能够攀折数学皇冠的数学家不一定能登上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更不一定能够为人们设计出一个理想的人格结构。而一个意志力坚强、具有崇高精神而且勇于创新的人不仅会为自己开辟道路,而且会引导别人。他的每一个行动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表现了生机、独立和自信,而且正是这样的一种品格在无意中赢得了尊重、崇拜和威望。

人格高尚的人永远是一面旗帜。

比尔和保尔,一个都不能少

如果有人问我,保尔·柯察金与比尔·盖茨,你更崇拜谁?我可以毫不犹豫地告诉他,两者都崇拜,因为他们的人格魅力是我们的时代都需要的。

20世纪90年代末期,正是网络浪潮风起云涌之时。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互联延伸,比尔·盖茨的名字在中国城镇近乎已家喻户晓。由于崇拜者的增多,关于比尔·盖茨的书十分畅销,一股“比尔热”持续升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莘莘学子把比尔当作偶像,以其作为自我奋斗的目标。

的确,比尔·盖茨是一个非常有创造性的人才。这个1955年10月28日出生于美国西雅图、1975年以八周的火速冲刺用BASIC语言写成第一种个人电脑软件语言的哈佛大学法学预科的退学生所发明的视窗软件使人们对计算机的运用更为方便,并且对信息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有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对成千上万台计算机而言,比尔创造的具有世界水平的操作系统的故事是一个传奇:他的微软公司采取的自由发挥的策略同样是一个传奇。也正是这家公司,使他在31岁就成为亿万富翁,近40岁时又成为美国历来最富有的人。虽然微软公司现在有些麻烦事,但它发展壮大至现在这样的规模与实力,跟比尔在企业的管理上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创新之处分不开。正如《财富》杂志总编辑John Huey对比尔·盖茨的评价那样:“你可以喜欢他,也可以憎恨他,但你不可以忽视他。”

我们知道,21世纪将是全球化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与传统的农业社会与工业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显然有本质的区别。如果说农业时代需要的是更多的身强力壮的劳动力,工业时代需要的是更多的操作熟练的工人,那么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无疑是更多的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是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最近在浙江大学畅谈创新人才时说到的一番话。因为在21世纪中,创新人才与创新能力将成为决定国家与企业生存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素质的竞争。发展中国家要实现技术跨越的发展战略,乘势而上,超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先进潮流,必须呼唤和培养比尔·盖茨式的人才。

然而,我们这个时代,不仅需要比尔,同样需要保尔。同新中国一起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有谁没有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谁不知道保尔·柯察金这个熟悉的名字,有谁不曾被这个坚强的战士短暂而辉煌的一生所感动所激励呢?保尔曾经是一代人无悔的选择。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随着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生产方式日趋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种种影响,有些人,其中不乏年轻人,心浮气躁,不愿脚踏实地工作,埋怨生活单调,对金钱顶礼膜拜,认为有钱就有一切。于是他们只盲目崇拜比尔,把比尔·盖茨视为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是世界首富);而对于保尔,不知道他是谁,就是知道的一些人也认为保尔·柯察金“过时”了。真想感谢中央电视台播出的20集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它使一些人恢复了记忆,使年轻人知道了历史的英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生于一个工人家庭,16岁参加红军,20岁加入俄共(布),在一次国内战争中受重伤后,病情逐渐恶化,最后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他是在病榻上写成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作为一个普通人只是讲述了“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故事的取胜之处不在于语言的优美和情节的曲折,而在于真实的记述所体现出来的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和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与人生价值。

作品在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反映出来的精神,其蕴涵的情感内核都是超越具体环境、具体民族、具体时代的。正因为如此,它曾打动过、感染过、吸引过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读者(该书曾在世界上翻译成20种文字,在26个国家发行),成为许许多多人的“人生路标”。奥斯特洛夫斯基虽然只活到32岁,但他的名言至今仍震撼着人的心灵:“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属于我们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可以说,我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奥斯特洛夫斯基不是理论家,但他对生活和生命已经有了深层次的思考。因此,他笔下的保尔,最根本的人生主张和理想,就是为全人类的解放而献身。保尔精神的内核,是那种对理想对人生目标的执著的坚贞不渝的追求。保尔精神给人们的启示,就是不管生活境况如何,人总不是无可奈何的,总能找到一种方式做自己想做的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种人,只要你用心去做,未来就会属于你。当今时代是改革和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里,有我们的理想,有我们的追求,有我们生生不息的奋斗。正是由于这个基本点,保尔精神不仅不会也永远不会过时,而且会被每个时代赋予新的内容和生命力……

总之,在知识经济时代里,既需要比尔这样的创新人才,同时也需要保尔这样的历史(也是时代)英雄。他们之间并不存在非此即彼的关系。我认为,尽管我们身处比尔时代,但实在需要保尔精神,因为保尔的人格力量和精神内涵在任何时代都能给人以启示和鼓舞。只要我们像保尔那样积极、乐观、坚强,像保尔那样具有崇高理想和远大抱负,像保尔那样坚定不移和脚踏实地追求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谁又能说干不出像比尔那样的一番大事业呢?

(摘自2000年《做人与处世》第8期)

郑和伟大的人格魅力

郑和作为一位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为什么六百年来仍受到全球华人在内的各界人士的尊重和敬仰?我认为除了他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表现出来的惊天动地的业绩外,很重要的一条是他作为东方男子伟大的人格力量。

郑和人格魅力之一——乐于奉献。出身穆斯林世家的郑和,幼年时期蒙受战乱,成为明军俘虏,惨遭阉割之刑,所有这些,给他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永远挥之不去的阴影。然而,当明朝部队需要郑和为统一大明而征战时,他却毅然地从戎征战。郑和能忍受着巨大的痛苦,投身于加害他的军队,这正是郑和忍辱负重、不计前嫌、顾全大局、献身国家的高尚的人格魅力。

郑和人格魅力之二——勇于探险。作为一名东方男子,郑和具有勇于探险,不畏艰难,宁折不弯,不屈不挠的人格力量。郑和走进茫茫大海,就预示着长距离海上航行的危险时时刻刻都有可能降临,并且他要面对穷凶极恶的海盗、野蛮邻邦的挑衅。他历经磨难,百折不挠,勇敢地屹立潮头,把东方男子高大伟岸、气吞山河的人格魅力留存在了他驰骋28年所到过的南洋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辟了21条航线,总航程在7万海里以上,相当于绕地球3周多,为中国人赢得了骄傲。

郑和人格魅力之三——敢于克敌。在第三次下西洋回国途中访问锡兰山时,该国国王亚烈苦奈尔派兵5万企图劫持郑和的船只。郑和临危不惧,率兵2000抄其后路,出其不意,克敌制胜,生擒亚烈苦奈尔等家属头目。面对穷凶极恶的海盗陈祖义前来偷袭船队,他歼灭海盗7000余人,活捉了陈祖义,沉重打击了海盗的嚣张气焰,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精神。

郑和人格魅力之四——善于礼让。郑和在七下西洋中创造出一种“中外通和,万国来朝,四海一家,共享太平”的崭新外交局面,这是与他宽大为怀、善于礼让的人格魅力分不开的。他成功地调解了暹罗和满刺加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多次化解安南同占城之间的对抗。他以平等的态度对待爪哇岛上已分裂的东西两王,当时因西王误杀了明朝使团170人,引起了明朝震怒,郑和从中斡旋,表现了中国的大度与宽容。

郑和人格魅力之五——忠于职守。当明成祖驾崩,明仁宗继位后全盘否定明成祖的对外开放政策,下令终止出使西洋的全部活动,朝中对郑和六下西洋的功劳始终没有明确肯定,各种反对的声音不绝于耳,此时此刻,郑和失意失望之极,在南京苦守了六年。当明宣宗再次下决心准备下西洋时,郑和已年过六旬,他老骥伏枥,死而后已,欣然领旨,再度出洋,在大海里遗憾地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不难想象,一位年过花甲的老人,傲立在船头,指挥船队,是一个何等壮观的场面;一位海学骄子,为了大明帝国的辉煌、最终回归大海的怀抱,又是一幅何等壮烈的画卷!

纵观郑和的一生,他把中国封建社会存在的皇权和宰割,把西洋各地存在的野蛮和险恶,统统隐藏在内心深处,傲立船头,昂首挺胸,劈风斩浪,勇往直前,创造了中华的辉煌,世界的奇迹,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人格的牺牲。

郑和伟大的人格魅力永远受到全世界的敬仰!

1.如何从哲学的层面来理解人格的内涵?

2.大学生的人格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其成因又是什么?

3.健康的人格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4.如何消除人格障碍,塑造健康、健全的人格?

5.请谈谈人格崇高的现实意义及自己的感受。

1.[美]马克斯韦尔·马尔茨,心灵控制术,刘超先译,南京: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

如何唤醒你的自动成功机制,如何让你从错误信念的催眠中苏醒过来,如何让你更加充满勇气地生活,如何培养一种快乐的习惯,只要你运用书中的心理控制术,定能如愿以偿。

2.[美]Jerry M。Burger。人格心理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阅读本书将能了解科学心理学在人格研究领域的全貌,并对在不同的时代和历史阶段居主导地位的理论、人格心理学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前景有一个概括性的认识。作者很注意本书的实用性和生活化,或穿插报刊对新闻事件的报道,或给出若干自测题目,让读者测验自己或他人的人格特征,读来既有用,又风趣。

3.卢风,启蒙之后——近代以来西方人价值追求的得与失,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3

西方的中世纪被一些史学家称为“黑暗的一千年”,而启蒙勇士用他们的思想火炬驱逐了中世纪的黑暗,从此“上帝死了”,人自己成了上帝。高度发达的生产力,物质文明的伟大成就被人的魔法呼唤出来。人的贪婪和人的自信心使人无法敬畏,时时刻刻在征服一切。人类强大了,强大到了可以毁灭地球的程度。人类文明的癌变正在扩散,正在侵蚀自己的肌体。

4.吴光远,听大师讲哲学——活着究竟为什么,北京:中国民航出版社,2003

要了解活着的意义,必须跳出生命本身,直面死亡;要活着不迷失方向,必须建立一生的信仰;要实现活着的价值,必须树立“为社会服务”的理想。

5.刘小枫,沉重的肉身:现代性伦理的叙事纬语,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法国大革命时代的风云人物丹东究竟是怎样死的?他与妓女玛丽昂又有什么关系?牛虻和他的情人以及他情人的情人间的纠缠又是怎么一回事?卡吉娅和萨宾娜身体的丰盈及阿蕾特和特丽莎身体的沉重间的对比说明了什么?《十诫》所要表达的诚实、谎言、友爱、亲情、负疚……这些伦理问题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毕希纳、昆德拉、基斯洛夫斯基这些思想大师给我们带来的是什么?作者以优美流畅的文笔、精辟独到的视角,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个令人深思乃至惊心动魄的故事,让我们思索人生。

6.国风,人格的境界,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7

中国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风骨,正显示出中华民族之所以岿然屹立于世界的精神支撑;文天祥的殉道辞,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更是对这个民族心性最精彩的诠释,绵延五千年未曾断绝。中国的思想型范与价值标准有以致之,中国人品评人物早就树立了一套模式: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这是中国人的价值坐标;人人是圣人,人人都是王,这更是中国人的一大信念。

同类推荐
  •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美德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林肯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

    由于许多世界文学名著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有限,我们便在参考和借鉴以前译本许多优点和长处的基础上,在忠实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高度浓缩,保持了原著的梗概和精华,使之便于我们全面而轻松地阅读。这套课外读物还收编了大家喜闻乐见的广博知识,把阅读名著与掌握知识结合起来,扩大阅读的深度和范围,这正是设计本套读物的最大特色。因此,本套课外读物有着极强的广泛性、知识性、阅读性、趣味性和基础性,是广大中小学生阅读和收藏的最佳版本。
  • 猜谜俱乐部

    猜谜俱乐部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本选题的内容都是为全方位训练学生思维专门设计的,涵盖了逻辑学、心理学、概率论和博弈论等多种知识,本丛书极具代表性和独创性,内容丰富,难易有度,形式活泼,能帮助青少年快速掌握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让你越玩越聪明,越玩越成功。
  •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中外哲理美文精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本书精选了数百篇极具思想价值的哲理美文,呈现了大师们的深刻人生感悟,使读者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和人文的关怀。
  •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

    《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是一本科普类读物。歇后语、座右铭、格言等无疑都是一种浓缩的语言精华,可能经过千百年来人们的不断提炼和传承,才得以流传至今。《实用一生的语言精华丛书:校园实用经典趣味俗语》主要内容包括趣味俗语类型的语言精华。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身,可以作为广大青少年朋友修身养性、努力学习的一个指路明灯。
热门推荐
  • 九天武仙

    九天武仙

    在这个世界里,没有法术,没有道术,只有神奇的武术。拥有聚云之气,练武成仙,是每个习武之人终生的梦想。可是天底下又有几人能够?一位天生拥有特殊功能的少年,在修炼武术的一路上历经种种磨难与考验,最后却练成了天下第一的绝世神功。
  • 莲卷天地

    莲卷天地

    变故,改变了他。体质,塑造了他。世事,成就了他。看他如何斩破层层巨浪,问鼎天下至强,赢得神魔同惧!
  • 宫妃情谊浅仅而无果缘

    宫妃情谊浅仅而无果缘

    蹁跹至西偏殿,宫殿金碧辉煌,暗自无言
  • 黄金争夺战

    黄金争夺战

    在历史上,每逢经济、金融、政治动荡时期,黄金永远是稳妥的保值工具与避险利器。纵观当今金融市场,在全球经济持续动荡的情况下,黄金的需求和价格正在持续上涨,国际金价已连续10年保持了上涨势头,很少有人会怀疑,未来的国际金价将会一再刷新历史新高。而在黄金身价倍增的今天,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金矿的战略重要性前所未有的凸现出来,围绕着对黄金和金矿的争夺与反争夺的战争,从来没有停止反而愈演愈烈。
  • 泯灵

    泯灵

    无聊之余,想写一部小说和大家一起分享,不是什么才子,小说不足之处还望创世的朋友们多多指点,多多教诲。
  • 风灵变

    风灵变

    冷眸醉现流星夜,凌风未醒红尘殇。一缕亡灵着执念,不归步入仙魔道。他只是一个平凡的大学青年,过着最平淡、随性的生活,却意外被赋予一身奇能,踏上修真证道之路。他失去了平静恬静的生活,远离了自己最亲爱的家人、最思念的爱人,化作一道飘忽的孤风,踏着万物,只为了那……
  •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重大问题研究

    本书共八章,前三章主要研究上市公司业绩评估体系、新会计准则下我国上市公司主要财务问题及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问题。第四、五、六章分别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和重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财务风险及控制和我国上市公司破产重整法律问题。最后两章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及股改后的大小非问题。
  • 古扬新会

    古扬新会

    武林盟主惨遭灭门惨祸,盟主之子慕容新会却死里逃生。死里逃生历时十六受尽折磨终年练成神功,得神剑“青凤”,踏上复仇之路。身负血海深仇的他,在师傅的指引下,闯荡江湖。苦苦寻找灭门仇人魔教教主邪皇的踪迹。邪皇拥有上古邪器鬼骨杖,威力无边。一旦练成第九成鬼哭狼嚎便能召唤魔王,武功更是天下无敌,鬼神难呜。所以慕容新会必须在邪皇练成邪功之前找到他。否则,人间将面临一场浩劫。然而魔教行踪诡秘,一切扑朔迷离。在寻找仇人的同时,他一路行侠仗义,奇遇连连。渐渐发现,一切居然和大宋江山有莫大牵连。就在真相大白的时候,才发现:众里寻他千百度,仇人竟然是叔父。面临国家大义,私人仇恨的他应该何去何从?
  • 扛着枪的阴阳师

    扛着枪的阴阳师

    什么?你们这群鬼会远程攻击?不好意思,我用枪。——易立成。
  • 浩别冉情

    浩别冉情

    也许我会一次次的放手,但我依然爱你,我不知我能否做到不离不弃,但我能做到将你放在心底,我也想要执手相依,但时间慢慢洗刷了我们的距离,我依然在这,但不知你是否会在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