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7200000017

第17章 杜润生暨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的简介

杜润生简价:

杜润生(1913~),山西省太谷县阳邑村人。

1953年初,调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工作,任秘书长,兼国务院农林办公室副主任。主要从事党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工作,参与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组织领导。在农业合作化运动的争论中,由于支持邓子恢的稳步前进的主张,因而受到了批评。“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冲击迫害,在“五七干校”劳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1979年调入国家农业委员会,任副主任。主要负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的政策研究,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倡导和推行作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在中央编制长期规划会议前的征求意见会上(4月2日),杜润生提出:“贫困地区要调那么多粮食救济,交通又不便利,靠农民长途背运,路上就吃了一多半,国家耗费很大,农民所得不多。建议在贫困地区搞包产到户,让农民自己包生产、包肚子,两头有利”。这个建言获得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委主任姚依林的支持,随后邓小平讲话表示赞同。在另一次谈话中,邓小平还赞扬了安徽肥西县的包产到户和凤阳的大包干。

1980年9月,中央召开省市区第一书记座谈会,讨论农业生产责任制问题,杜润生起草预备会文件草稿,提出“要尊重群众意愿,不禁止自愿选择家庭承包”。但在预备会上,多数人不同意,主张划一个界限,贫困地区可以,其他地区不准。在此后的第一书记座谈会上,杜润生提出在贫困地区可以倡导全面推广土地家庭承包,其他地区也可以因地制宜。但多数与会者仍强调只在贫困地区实行包产到户,只有贵州的池必卿、内蒙古的周惠、辽宁的任仲夷支持杜润生的意见。在会议闭幕之前,为解决这一难题,杜润生两次改写了文件,最后在文件前加了一段话:集体经济是我国农业向现代化前进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但过去人民公社脱离人民的做法必须改革。提出“在一般地区,集体经济比较稳定,生产有所发展,现行的生产责任制群众满意或经过改进可以使群众满意的,就不要搞包产到户”,愿意选择家庭承包的也不要硬纠;对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的地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最终形成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纪要,即1980年75号文件。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中关于生产责任制的规定推进了一步,肯定包产到户是一种为解决温饱问题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应承认群众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能自上而下用一个模式强迫群众。但它同时也是争论、妥协的结果。尽管75号文件仅规定了“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但群众在实践中很快就突破了这个规定。包产到户迅速蔓延,试验的结果是一包就灵,贫困地区第二年就有饭吃。尽管争论还在继续,75号文件已经使包产到户这种责任制的推行,由半明半暗的、自发的、不合法的状态转入了比较公开的有组织有领导地进行的状态,开始普遍推行。

1981年7月31日,胡耀邦当选中共中央主席。1981年冬,杜润生起草《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的合法性,称它是一项改革事业。文件还肯定了责任制长期不变,同时强调,要尊重群众的选择,不同地区、不同条件下,允许群众自由选择。这个文件得到了邓小平和陈云的高度肯定,并于1981年12月21日获政治局会议讨论通过。经杜润生建议,文件在1982年元旦发出,成为新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此,包产到户30年的非法存在结束了,正式肯定了土地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成为中央予以肯定的一项重要决策。此后4年,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是谈农业问题。

1983年,杜润生任中共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后改为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继续负责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和农村发展战略的研究,为中央和国务院提供有关的决策咨询。多次受中央委托,主持中共中央、国务院农村政策文件。特别是1982年到1986年五个“一号文件”的起草工作,为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村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从理论和实践上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被公认是有深刻影响的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政策制定的核心人物之一。

杜润生是中共第十二次、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并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成员;中国农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理事长,中国合作经济学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名誉教授。著有《中国农村经济改革》、《中国农村的选择》、《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国农村变革重大决策纪实》、《杜润生文集》(1980~2008),以及日文版《杜润生中国农村改革论集》等著作。

代表文献:

杜润生:《关于农业生产责任制》,《杜润生文集》(1980~1998),山西经济出版社1980年版。

注:这是杜润生同志在中央召开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第一书记会议上的发言。这次会议之后,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即中央[80]第75号文件。原国家农委党组受中央委托,代拟了这份文稿,上述发言是对代拟稿所作的说明。

杜润生:《家庭联产承包制是农村合作经济的新发展》,载于《人民日报》1982年11月23日,收录在《杜润生文集》(1980~2008),第91页。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介:

从1979~1980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充分酝酿和反复讨论,几十名来自不同学科和专业的中、青年科研人员、机关干部、研究生和大学生,决心选择农村发展问题进行研究,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服务。1980年10月,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简称“农发组”)成立。由于全部有过上山下乡的经历,有些人本来就是农民出身,他们心甘情愿重新走进农村和农民的生活,利用业余时间承担研究项目。主要成员包括(按姓氏首字母排序),白南风、白南生、白若冰、陈锡文、陈一咨、邓宏海、邓英陶、杜鹰、方明、方扬山、高山、高小蒙、何维凌、李卫群、李小康、刘昶、刘纯彬、刘丹华、罗小朋、梅兴保、孟繁华、宋国青、宋丽娜、孙方明、王小强、王晓鲁、王彦、谢扬、杨勋、余存龙、张木生、周其仁等。

“农发组”得到了当时中共中央书记处两个研究机构的领导人邓力群和杜润生的支持。杜润生在会上说:“农民不富,中国不会富;农民受苦,中国就受苦;农业还是落后的自然经济,中国就不会有现代化”。杜老还要青年人记住他的话:“开头不易,坚持难,坚持到底更难。”

“农发组”成立后不久,国家农委开具介绍信,并提供了一些调查经费,支持“农发组”成员利用暑假到安徽滁县地区做农村调查。这个地方是1977年后全国又一轮包产到户的发源地之一。“农发组”跑遍了定远、凤阳、嘉山等地的农村,详细调查包产到户的起因、做法、效果和面临的新问题。在与当地干部和农民实际接触中感受到,一场深入的农村改革势不可挡。调查结束,“农发组”撰写的研究报告,得到时任国务院总理赵紫阳的赞赏,他做出批示,“这个报告对包产到户后的农村问题讲得一清二楚”,后又在中央会议上专门谈到,中央的经济决策必须以系统的调查研究为基础,要求各中央国家机关从有过下乡经历、又考入大学的年轻人中,抽选一大批来做调查工作。由于这个讲话,1982年的夏秋之际,“农发组”就成建制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农发组”的很多成员正式毕业后,就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经济研究所成为研究人员,负责农村改革发展的调查研究。

“农发组”在建制上是农经所的一个研究室,但研究调查工作由杜润生的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直接领导。1985年,“农发组”的部分成员组建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所,隶属国家体改委,留下的研究骨干继续研究农村问题,到1986年正式组建了“发展研究所”,直属中央书记处农村政策研究室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这两个机构是一套人马,主任都是杜润生。所以,“农发组”的很多成员从大学毕业前开始,就一直在杜润生的指导下工作。杜润生拥有厚实的农村、农民和多方面的科学知识,一辈子注重调查研究,对新情况、新问题永远抱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思想开放、待人宽厚,尤其对年轻后生,从来就是循循善诱。正是这些合金般的品格组合,使杜润生拥有无与伦比的感召力和协调力。他从不在乎年轻年老,不在乎级别高低,不在乎身份来历,只要有好的观察、独到的想法,他就愿意倾听和讨论。正是杜润生的坚持,一批年轻人才被吸收到中央农村政策的制定过程中来。

在农村改革大幕拉开后,农民、基层和地方的改革创新源源不断,而执政党决策层由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导,主政者思想开放、求知若渴,力求在可靠的经验基础上决定经济政策。“农发组”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将研究目的和内容确定为考察中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各种条件及其制约关系,比较研究若干国家农村和农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并且系统调查中国不同地区农村的实际状况;定位于提出解决中国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面临问题的参考意见,以及中国农村发展目标、发展战略及可能模式。“农发组”的主要成员在改革初期深入农村进行广泛调研,提供了系统全面的第一手农村调查数据,形成了著名的安徽、甘肃、四川一些试行家庭联产承包的调查报告,并发表了大量有关包产到户的论文,这些报告和论文在当时取得了巨大反响,为中央决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之后,“农发组”主要成员还参加了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若干会议,就一些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建议,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且,从1982年起,“农发组”主要成员直接参与了80年代五个中央“一号文件”的起草制定过程,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终确立提供了理论和决策支持。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主要成员较早从正面论述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发表的关于包产到户的重要论文和研究报告包括:杨勋(1980年7月)的《论包产到户———一个重要的理论政策问题》,杨勋(1981)的《怎样看待包干到户———安徽滁县地区农村调查》,张木生、杜鹰、谢扬等(1981年第12期)的《包干到户基础上的协作和联合问题初探———安徽省滁县地区调查报告》,周其仁、王小强(1982年第1期)的《双包后农村基层单位经济职能的变化和公社体制改革———安徽滁县地区调查》,陈一咨等(1982年4月)的《农村发展的问题和趋势———“双包到户”后的滁县地区农村经济调查》等。1982年3~5月对广西梧州地区的调查,完成综合报告《开发山区的探索》和其他6个专题报告,对广西梧州的山区农业生产责任制,“承包大户”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此同时,部分同志还参加了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若干会议,就一些重大现实问题提出了看法,如陈一咨、孟繁华、白若冰、王晓鲁(1981年第6期)的《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等报告,受到中央有关部门的重视。阶段性专题论文如《认清国情,加强农村发展的综合研究》,王小强、周其仁(1981年3月)的《包产到户所体现的经济原则和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等文章受到读者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和好评。同时他们还主持完成了《包产到户资料选(一)、(二)》(1981年4月)的编辑工作,收入有关农业生产责任制的理论论文、历史资料和调查报告一百多篇。这些论文和研究报告对于探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理论,宣传介绍包产到户的成功经验,推动包产到户在农村的发展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代表文献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认清国情,加强农村发展的综合研究》,载于《中国农村观察》1981年第3期。

王小强、周其仁:《包产到户所体现的经济原则和中国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特殊道路》,1981年3月。

陈一咨、孟繁华、白若冰、王晓鲁:《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于《中国农村观察》1981年第6期。

张木生、杜鹰、谢杨:《包干到户基础上的协作和联合问题初探———安徽省滁县地区调查报告》,载于《农业经济问题》1981年第12期。

周其仁、王小强:《双包后农村基层单位经济职能的变化和公社体制改革———安徽滁县地区调查》,载于《中国农村观察》1982年第1期。

白南生:《试析农村劳力和资金的状况及使用方向》,载于《中国农村观察》1982年第2期。

陈一咨、孙方明、邓英陶、王小强、白南锋、白南生、张木生、周其仁:《农村发展的问题和趋势———“双包到户”后的滁县地区农村经济调查》,载于《国营农场经济研究资料》1982年第12期。

中国农村发展问题研究组:《开发山区的探索———广西梧州地区农村调查综合报告》,载于《中国农村观察》1982年第6期。

同类推荐
  • 万科真相

    万科真相

    “空手套白狼”,一个原本下海的“小官员”,如何能在20年间打造出中国最大房企帝国…… “做空卖空”,一个本是作坊式的贸易公司,如何能在30年间成长为全球最大住宅企业…… “资本滚雪球”,一个曾经在菜市场兜售股票的企业,如何能在18年间滚出超过美国前四大房产公司之和的市值……
  • 电话营销真功夫

    电话营销真功夫

    本书结合大量真实案例剖析了电话营销的实质。前半部分探讨了电话营销过程中经常用到的各种沟通技巧;后半部分主要针对电话营销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案例教读者灵活处理。
  •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农村微型金融机构风险生成机理及控制路径研究
  •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市场竞争中的企业投资行为:理论与实证研究

    本书主要分析了现有的度量模型是否可以准确地度量中国上市公司的非效率投资程度问题、市场竞争中的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如何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投资行为问题等。
  • 喝茶聊天经济学

    喝茶聊天经济学

    经济学不是繁冗的公式,不是枯燥的定理,它的存在是基于对现实的思考。《喝茶聊天经济学》不是感性的第六感判断,对于生活中的种种事情,《喝茶聊天经济学》用理性的思考和详实数据告诉你什么是正确答案。《喝茶聊天经济学》会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经济学,什么才是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它既生动有趣,又简洁明了,向大家说明了一个个现实问题的来龙去脉。读完本书,每位读者都会更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学是如何一点一滴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热门推荐
  • 都市之异能强少

    都市之异能强少

    左拥绝世女杀手,右抱清纯萝莉,脚踩嚣张恶少。凌风获得异能,从此高歌猛进,美女艳遇从不缺,嚣张小人不识时务,世间奈何那么多人找死,不识时务,自视清高,敢惹我?凌风也要一个个打趴下!面对美女,凌风微微一笑,“纵你再冷艳如雪,也要乖乖给我融化!”
  • 前世缘汐中月

    前世缘汐中月

    一块心形的血玉佩,将她带回了战乱纠纷的王朝。谁是谁的缘,谁是谁的劫?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冷艳妖魅的紫缘国王爷,紫焱,一袭紫发在空中飞舞,他居高临下,冷冷地看着她,说:“汐儿,你还想逃吗?”幽默风趣的左相,司徒青云,眼含慧黠,一副花花公子模样,与她并肩作战,在生死关头亦不肯放手。“无论你选择的是谁,我也依然在你身边。”深情款款,一脸忧伤的云默,白衣翩翩,紧握她的双手,“汐儿,你等我回来。”暴力嗜血的银发男子,银溱,搂住她不让她走,狠狠地低吼:“我哪里不如他?”倾城女子,调皮可爱却又不卑不亢,聪慧百生。缘起此时,就让一切,在缘中,尽情绽放。因谁而来,与谁而归,一切皆是未知。
  • 盗墓皇帝

    盗墓皇帝

    神秘青年出国游被劫为人质,因缘际会进入了一个国际地下佣兵组织...从此踏上了探墓的不归路.丧尸僵尸血尸常伴左右,还有神秘女鬼纠缠,伴随着一个一个巨大的疑团的破解,一个延续万年的恐怖阴谋正在揭开面纱.......
  • 女配逆袭:荆棘仙路

    女配逆袭:荆棘仙路

    穿越了?白暖发现自己穿成修仙文恶毒女配,结局凄惨。也罢,既来之则安之,她便不信,她还修不成个仙,嗯哼,咱的征程是星辰大海!原女主伪圣母伪白莲,一路收货忠犬师兄,勾搭师尊,捡妖王,一路机遇不断,走上人生巅峰。白暖淡定的无视,一步一步,改变命运,踏出属于她的锦绣仙路。只是……那个冰山美男,我可是要努力修炼,早日成仙的人啊,喂喂别过来,嗷,你的爪子放在哪里?“娘子,听闻双修有益增进修为,娘子不是要早日成仙么,为夫这便来满足你……”“你妹!说好的冰山美男呢?”本文为修仙升级爽文,男女主身心干净,1v1男主强大,宠妻无下限,欢迎入坑!
  • 明毒

    明毒

    小白明教遇到资深毒萝的小日常.............
  • 异界诛仙

    异界诛仙

    诛仙利,戮仙亡,陷仙四处起红光;绝仙变化无穷妙,大罗神仙血染裳。华夏小子误入神山古洞,得到诛仙四剑并穿越到了异界,且看他拿着诛仙四剑如何掀起腥风血雨,诛仙斩妖。
  • 夺天神工

    夺天神工

    木石走路,青铜开口,乱舞狂沙,行踪诡魅,气绝精妙,巧摧金石,千变万化,巧夺天工。神奇的机关兽,强大的傀儡战偶,血滴子、机关蛇、破土七郎,神兽、灵兽,凶兽。精巧机关,夺命暗器,巧手夺天工,元气淬体魄。传奇神匠,地匠九品,神工九重,一品一重天,一重一天地!笑笑新书,渴望大家支持,已有完本小说《中医扬名》《独医无二》《玄门医圣》人品保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悲催的我成为了魔王的女儿

    悲催的我成为了魔王的女儿

    自从为了监视魔王变成小萝莉后我的人生就开始改变了。。。我发现我没有节操了。。。“爹爹~~我想吃奶~~””那你要乖乖听话哟~~爹爹给你找龙奶去~~“”爹爹~~我想要那个坐骑!“”好啊~~不过身为魔王的女儿怎么不能有一个可爱又实力强大的坐骑呢?乖乖等着,爹爹给你抓去~~“”爹爹~~我想要那个女女!!!“魔王”。。。看来太宠着你了!“”诶诶,爹爹~~人家错了嘛~~“
  • 重生嫡女凤舞九天

    重生嫡女凤舞九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夏紫冬睁开眼睛的一刹那,天昏地暗,鲜血遍地,脑海中闪过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不为五斗米折腰……再一次睁开眼睛,映入眼帘的那个俊美男子弯了弯唇角,笑得贼兮兮:“妃儿,本王赏给你的皇宫,你可还满意?最晚供你歇息的床褥,你可还舒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