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6300000018

第18章 书架上的战争

朱大可

上海是水性杨花的城市。上海的秘密就在于它没有历史。在这个失忆的消费天堂,记忆不过是异乡人的病态反应而已。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一个遭到简单曲解的时代,需要动用内在的生命经验来加以修复。这是我折回历史的原因。

其实我已无法记住第一本有字读物的名字了,但八岁时的日记表明,那年我读了长篇小说《红旗插上大门岛》。这本现在看来很乏味的书当时就是我的启蒙者,它是一个犀利的咒语。在儿童读物和连环画之外,我意外地抓住了大人世界的把手。那种狂欢式的喜悦真是难以言表。但就在那年,我的读书蜜月刚刚开始,革命突如其来地蒙上了我的眼睛。除了毛的语录和选集,中国不再需要其他思想。

我有几本非常好玩的书,来自女同学俞欣。她是那种典型的迷你资产阶级,身材纤细小巧,肤色白皙,声音轻柔得宛如耳语,而家里的花园却大如操场。我们是莫逆之交。念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她都到我的窗下叫我一起上学。她的叫声细弱得像蚊子,但我却能清晰地听到。

“老大可!”她形销骨立地叫道。

“来啦,老俞头!”我在窗口吼道。

我们那时流行互相在名字前加个“老”字。那是童年友情的伟大标志。但她偷着亲我的时候更像是我的妹妹。我喜欢她脸上的“百雀灵”护肤霜的香气。我们差一点就成了夫妻。她好几次对我说要和我结婚。我们好得形影不离,连小便都互相密切跟着。

小学三年级才开学,她就塞了几本书给我,说是她最心爱的,问我想看吗。我欢天喜地地拿回家去了。它们是一套《安徒生童话集》和一本叫做《一千零一夜》的怪书。但还没有来得及归还,她就从我们班里突然消失了。老师说她家搬走了。我为此伤心了很久。后来我才知道她父母被打死,而她则被送到苏南的一个小城,与老祖母相依为命。这书是她预先藏在我这里的。她年幼的心灵仿佛预见了巨大的灾难。我的童年自此揭过了最黑暗的一页。在她离去之后,我沦为一个性别自闭症患者,几乎无法再与其他小女生说话。

在抄家风炽盛的一九六七年,父亲在家里开始了秘密的烧书行动。为了掩盖私藏反动书刊的罪行,父亲把门窗紧紧关闭,拉上窗帘,把四大名著和许多珍贵书籍付之一炬,这其中包括那几部封面华丽的童话。灰烬被抽水马桶反复地冲走。母亲和我则是销毁罪证的帮凶。

屠书行动整整耗费了几天时间,它看起来很像是电影里常见的那种场面:地下革命者在紧急烧毁译电码和机密文件,而其实正好相反:我们在消灭那些最危险的思想。火焰吞噬着书页,文字从空气中迅速蒸发了,脸盆里只剩下黑色而轻盈的灰烬。而此后的许多天里,屋里都萦绕着书的尸骸的焦味。书的这种易燃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在此后很长时间里我都以为,书就是那种专门用来焚烧的事物。

但还是有一些图书残留了下来,放在储藏室的架子上。父亲是历史教师,他偷藏的大都是与此有关的书,其中包括吴晗的《朱元璋传》、范文澜的《中国通史》和胡绳的中共党史等等。这个书目篡改了我童年的精神程序:我绕过童话,直接到达了历史。就小孩子而言,“文革”是童话的最辛酸的敌人。

密闭的储藏室既没有窗户,也没有电灯(我很奇怪二十年间父母竟没有想过要去装一盏电灯),在其间找书必须先点燃一盏带玻璃罩的小煤油灯。储藏室里除了浓烈的煤油气味,就是书的霉味,它让我呼吸到了距离久远的年代。微弱的灯火闪烁着,燃烧在我手里,在石灰墙上张贴着庞大的影子。每次我都会产生一种幻觉,仿佛进入了一个藏宝的密室。这种神秘性所带来的快感真是难以名状。在整个少年时代,这个小室成了我从事阅读阴谋的营地。与喧闹的钢琴截然不同,它是永久缄默的,恪守着家庭的细小美妙的秘密。

除了历史,我家的储藏室里还有少量漏网的小说,如被查禁的欧阳山的《三家巷》和《苦斗》,以及《红岩》、《青春之歌》和《把一切献给党》等等。由于无法进行选择,我陷入了一种混乱的阅读。在我的书单里既有各种地下手抄本,也有官方内部发行的供批判用的“反动作品”(如索尔仁尼琴的《古拉格群岛》)。但对我影响最大的,还是我在十六岁到十九岁期间所读的那些书:雪莱的诗剧《钦契》和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等等。我对他们的崇拜,曾经到达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前者的清纯与后者的疯狂,都令我窒息和喘不过气来。

那时许多小说书有一个共同外观,就是书页发黄,没有封面和封底,也没有开头和结尾,页码总是从“10”以后开始。我既不知道书名,也不知道作者。无数传阅的脏手毁损了它们,令其呈现为一个衰老和残缺的面容,其上不时出现血斑、头发和污迹。这种肮脏的“盲读”令我生气,因为书页总是在结局呈现之前消失,留下可恶的悬念,逼着我猜测故事的结尾。后来我就能准确预言几乎每一部好莱坞电影的结局。革命把我训练成了阅读的高手。

我受到的另一种监狱式训练是快速阅读。一部好书必然面临排队轮候和漫长的旅行,如《苦难的历程》(阿·托尔斯泰)、《静静的顿河》、《基度山恩仇记》和《约翰·克利斯朵夫》这样的多卷巨著,在世面上就像钻石一样珍贵。通常在晚上八点左右,书被一个人送达了,而次日早晨八点,书将被另一个人取走。许多人在书上留下不可捉摸的痕迹。我只有十二小时的阅读时间。我的眼睛开始高速扫描起来。亮度为十五支的灯光照在书页上,昏黄而黯淡,屋里漂动着感伤的气息。下半夜之前,我总是能够先把全书浏览一遍,而后用剩下的时间细读那些重要的章节。母亲也加入了我们的轮读行列。天亮的时刻,我交出了上百万字的大书,犹如交出一个被榨空的钱袋。我筋疲力尽,但心情很愉快,头脑里布满了清澈的文学阳光。

而在短暂的高速阅读之后,我便长时间地沉浸在对书的回味之中,这形成了时间上的鲜明对比。我事后躺在床上,在黑暗里回味那些热烈的意义。记忆仔细碾过了每一个发亮的细节。那时,克利斯朵夫的天才生活就是我的明灯,我把那本只在我手中停留了一夜的书变成了自己的圣经。也许,它还是“文革”后期整个上海西区“音乐帮”的公共指南。书里的浪漫主义气息像瘟疫一样四处传播,把我们大家都搞得小资兮兮的,说话举止都很克利斯朵夫。这种危险的情调滋养着我们的信念。我们借此开拓着世界的未来面貌。在很多年以后,当我回忆那个满含泪水的岁月时才懂得,我从来没有被八十年代塑造过。平庸的大学生涯只能把我毁掉。我身体的摇篮是五十年代,而我的精神摇篮则是光华四射的七十年代。我和许多人在那时就已经做好迈向文化新纪 元的全部准备。在一个貌似压抑和黑暗的时代,我们茁壮成长,并在残缺不全的阅读中找到了自己的神性。

在中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照亮我的头脑。我尤其喜爱《共产党宣言》和《法兰西内战》。在精神早熟的前夜,大革命预言家为我勾勒了一幅自我解放的激越场景。马克思的思想有助于平息我的小资情调,并且激励起我对于真理的无限思念。今天,即使红色乌托邦早已破灭,他的激辩气质仍然镶嵌在我的骨头里,像一颗隐隐作痛的子弹,提示着一种反叛者的热烈意义。我始终是这个人缄默的信徒。

中学二年级时我们下乡劳动,向农民学习无产者的真实经验。全班二十几个男生一起住在农民家的客堂里,泥地上铺着潮湿的稻草,昏暗的电灯鬼魅似的在高高的房梁上闪烁,木织机的咿呀声从远处断续地传来,稻草人正在守望着沉睡的田野。我信口讲起了福尔摩斯的故事,四周鸦雀无声,连呼吸都被恐怖的叙述淹没了。但这个故事会立即成了宣扬资产阶级思想的罪状。第二天我就在大会上遭到点名批判。本来他们想把我拎到台上斗争一番,后来因我母亲的缘故放过了我(她那时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但从此我暴露了隐藏很久的“本来面目”。

没有任何一个时代像我的时代那样,在书和生命之间建立了最深切的联系。我嗜书如命,蛀虫般的贪婪。我们这帮人有时也聚众打架,不为了别的,就为了一个人不还另一个人书。这样,在书的道义呼声中出现了隐形的帮会。最激烈的一次,我们甚至动了刀子。对方落荒而逃。第二天,书被中间人送了回来。我们得意洋洋,到处炫耀着战果。一九七二年,我们那里还发生了一件事:有个女孩遗失了别人借她的书,她唯一赎罪的方法就是从楼上跳下去自杀了。在她死去的现场,逼债的男孩被人痛殴,打断了腿骨。女孩肝脑涂地的画面变成了一场噩梦。我惊骇地发现,书不仅刺痛了我们的眼睛,而且开始杀人,它看起来比刀子更危险。而书就这样用暴力建起了与生命的血的联盟。

当手抄本风靡起来时,我曾经读过至少十几个不同版本的《少女的心》(拙劣的和比较不拙劣的)。其中有的居然被加上“毛选”的塑料封套,伪装成革命圣典。这些版本因抄写者加入了自己的感受与想象而变得面目全非。在图书严重匮乏的年代,抄书的风气像伤风一样在我们之间互相传染。有人抄《唐诗三百首》(编注者是另一个叫“朱大可”的老先生),也有人抄《中华活页文选》。但我从不抄书。我只抄写词和句子,在把各种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加以归类后,偷偷搬到老师布置的作文里。

尽管《少女的心》、《第二次握手》和《塔里的女人》是截然不同的书,但它们都毫无例外地指涉了情欲。这个“文革”的内在动力,最终竟然成为造反者的死敌。许多人因“非法阅读”而付出沉重代价。我的一个同学,在看了《少女的心》后就出现严重的中毒症状:凶猛地追求他自己的亲姐。他姐哭着把他送进派出所。他在挨了一顿毒打之后被放了出来,当晚就把刀捅进了姐姐的肚子。他被枪毙前在学校操场开了公审大会。我们平生第一次目睹这种肃杀可怖的场面。公安和民兵荷枪实弹、如临大敌,高音喇叭里声色俱厉地宣读着罪行。而我们这些半大的孩子在惊悸地倾听。他的死是一个信号,显示书所能达到的那种摇撼人心的力度。很多年以后,我还能清晰地回忆起他受死前的表情:小流氓在人群里仔细搜寻着我们班的位置,然后冲我们放肆地一乐,露出了黄黄的牙齿。

残酷的青春降临了。我们被逼到精神世界的尽头,并且要穷尽一种无望的希望。一个秘密读书公社就这样诞生了。那是一些令人颤栗的黑夜,城市电力不足导致的供电障碍,带来了漫长的黑暗。几个中学生在小屋里点燃蜡烛,就着迷乱的火焰,朗诵诗歌或小说的片段。然后是一阵长时间的激辩与和解。我们读过雪莱和莱蒙托夫的抒情短诗、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和托尔斯泰的《复活》等等,试图逃到光线的最深处。世界躲藏在那里,向我们发出亲切而倦怠的微笑。读巴尔扎克《农民》的时候,我做了一份两千多字的笔记,把它写在一个小纸卷上,看起来像支香烟,但展开后却成了思想。这份幼稚的笔记被人在圈子里传阅,犹如散布一条叛逆的真理。阶级异己分子终于走出了童年。

灵魂的对白总是在夜深的时候达到高潮,我们沐浴在难以名状的激情之中。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确切地描述那种奇异的经验。在冬天,我们为每本书仔细掸去历史的尘土,探求它们的诸多含义:苦难、爱欲、孤独和道德净化,如此等等。文学之爱与现实发生了微妙的融合。这是由几个男孩结成的情感与知识的坚固同盟。我们野心勃勃、因拥有内在的思想而蔑视女孩。友谊在我们中间流动,犹如温暖的呵气。

其中那个叫K的男孩,是我最亲密的兄弟。他有一个圆圆的脸和略带忧伤的眼睛。有很长一段时间,他几乎天天来我这里,我们促膝而谈,互相凝视着对方的眼睛。我爱他爱得心痛。我们彼此可以为对方两肋插刀。当我们对话时,我感到四周停顿和沉默下来,整个城市都在倾听。幸福像不可捉摸的雾气一样笼罩在四周。这茫茫黑夜就是我们的最高光明。很久以后我才知道,这是典型的青春期同性恋症候。在一个严酷的时代,我们靠这种温情涉过了早年的河流。

同类推荐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

    本书包括了亲情之暖、友情之暖、爱情之暖、陌生人之暖四部分。全书收录《十四岁少年失忆事件》、《永远的粉丝》、《不寻常的生日礼物》、《神秘的刘教授》、《我欠父亲一颗真心》等36个故事。
  •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古郡奇观:永德仙根漫笔

    本书从14个方面描述了永德仙根的历史及人们对仙根的崇拜,抒发了作者对仙根的感情,是一本散文随笔。
  • 诗建设

    诗建设

    《诗建设》主要内容简介:语言有根吗?万物有共同的根吗?或许,这样的疑惑与茫然正是这个纷繁无序时代的症结所在。现代人最大的不幸,不是因为“上帝死了!”上帝在那里,或者从来不在。就像一个密闭的房间中的一个我们曾经得以仰望天空的窗子,我们因一种角度的固化,因对它持久的注视中意识到了它对天空的遮蔽。但如果我们因此最终放弃了对天空的仰望,如果我们对一种僵化方式的克服没有成为与真理与道相遇的一个最新的契机,那么,我们就是一个真正的丧失者,一个不幸的“现代人”。是的,诗歌可以,同时也应该成为这样一个沮丧的时代获得拯救的力量。
  •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

    本书让读者在世界文学背景下重新认识托尔斯泰的小说,并提高我们对其小说的理解。这本不朽的作品将托尔斯泰置于世界文学的中心,在世界文学背景下探讨托尔斯泰小说,将托尔斯泰的作品与司汤达、福楼拜、歌德、普鲁斯特、兰佩杜萨、马哈福兹的作品相联系,?对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及《哈吉·穆拉德》提出新的见解。《跨越国界的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学学者的指南和灵感来源,始终清晰的阐明托尔斯泰是世界文化流动中的核心人物。更广泛的说,这本令人称赞的作品是二十一世纪如何进行文学研究的方法论。本书不仅提及托尔斯泰作为穆斯林倡导者的天赋,还展现了他在世界文学上最持续的影响力。
热门推荐
  • 狼牙

    狼牙

    “狼牙少帅”刘猛最受赞誉作品,无数军迷心中难以超越的经典!《狼牙》是以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的创建及成长作为背景,描写了从南疆保卫战之后至今的漫长历史事件,揭开了特种部队的神秘面纱。小说以大跨度、大场面、全景式的描述将中国第一支陆军特种部队从出生到享誉世界的铁血成长历程完整地呈现在了读者面前。《狼牙》中人物棱角鲜明,以“狼牙特种大队”的创建为主线,讲述了军长刘勇军、大队长何志军、政委耿辉等职业军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刻画了刘晓飞、张雷、林锐等新青年士兵激情澎湃的热血传奇,同时,还描写了何小雨、刘芳芳、方子君等百合一样军中之花的爱恨情愁。
  • 八荒神界

    八荒神界

    盘古大神开天地而死,死后身化八荒大地,左眼太阳,右眼太阴。盘古精气四散于大地,滋润万物,百族兴起。百族中有族纳盘古死后精血,神通莫测,可掌控风云,其族自命为妖。有族有感盘古魂力,化盘古之面貌,名为人族。有族.....八荒大地,妖为主,百族为奴。看帝明如何搅动八荒风云,搏出人族未来!!
  • 乱世妙人

    乱世妙人

    ——谁的红颜乱了谁的一生,谁的诺言绊了谁的初心。记忆中的她白衣胜雪,星眸漫天。记忆中的他莞尔一笑,与她仗剑天涯。
  • 白色眷恋

    白色眷恋

    因为不满皇马6比2的比分,中国青年律师沈星怒砸啤酒瓶,结果电光火石间,他穿越成了佛罗伦蒂诺的儿子,且看来自09年的小伙子如何玩转03年的欧洲足坛
  • 逆态度之生化狂潮

    逆态度之生化狂潮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生命延长的渴望越加剧烈,S公司立志于研究生物药剂来提高人类对生命潜能的挖掘,甚至死而复生的可能性。但是意外来临了......在这个僵尸遍地的世界里出现了废柴英雄,他能够拯救人类遏制危机吗?
  • 爱的无言式

    爱的无言式

    人心的黑暗制造出多少的贪官,多少黑心老板,多少囚犯等等。人心为自己开始挖坟墓,当坟墓挖好时,那就是人们的世界末日。当人们真正的知道末日的降临的时候,才会去挽救,爱就会与黑暗撕杀,战役的结束,看这战场,留给了人们多少泪水和伤痛,我想那天不是我们想要的,也不是天使的礼物。珍惜身边的爱,请不要让他从身边溜走,爱的无言式,送给你,亲爱的朋友。从女人中的战争,引发出爱与黑暗的战乱,让这悲惨的一幕上演,也写出了人得不同人生的结局。
  • 歌尽桃花风雪夜

    歌尽桃花风雪夜

    重重威逼之下,阮歌尽女扮男装,以一己之力维护父亲的基业。什么?她捡回来的小男仆竟敢嫌弃自己心狠手辣!阮歌尽的马鞭毫不客气的甩到他身上。他恨透了她,却在日日夜夜的相处中忘记了来时的目的。十年后,竹隐坞下,他扬手展扇,让她回归正道,阮歌尽邪邪一笑,”我身处劣势,怎能不攻于心计?““你用过最好的计谋,就是夺走了我的心。”而阮歌尽的身边,站着一人,雪肌玉颜,青衫随风扬起。她挽着那生得比女子还要艳丽几分的男人,冷漠的说,太晚了。世间至苦,得不到,放不下,忘不了。他们如何抉择?
  • 上古世纪之荣耀之战

    上古世纪之荣耀之战

    《上古世纪》游戏新区“荣耀世界”,在万众瞩目之下启程,展开自由热血的篇章!骨灰玩家林奇,有幸参与荣耀世界内测,他身为诺亚,以秘法武者的身份,在这新的世界快意恩仇,寻找秘法自创武技,与众高手一争高下。
  • 哥哥在追我女神

    哥哥在追我女神

    江小琦一直以为,像她哥这种不沾女色的异类高干子弟,是不会喜欢上某一个女人的,直到她亲眼见到她大哥盯着她女神看了整整一分钟。
  • 穿越回高中,终于找到你

    穿越回高中,终于找到你

    她,出了车祸,他们,为了她,穿越回高中,甘愿演一场戏。她,一个拥有多重身份的人,一个神秘的人。他,一个为了她,愿意放弃自己生命的人。穿越回高中,她,能否记起他们美好的过去,这一切,还是个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