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气药
人参:1.5~6克。微凉,补气生津。人参补脏腑之元气。合用当归益血,合用附子益阳。某脏虚,则合用入某脏之药以引之。因此病不问寒热,凡虚证都可用。一般常用移山人参。别直参甘温,兼补阳气。西洋参微寒,能滋阴清火。
党参:3~12克。甘平,补中益气。补力不如人参。
黄芪:9~30克。微温,益气以补虚。生用能固表,并托疮生肌;灸后能补中气。其皮可利尿逐水湿。
白术:6~12克。甘温,补脾虚运,并可燥湿,使大便结实。
山药:9~15克。平,补脾且收涩,对脾虚泄泻疗效好,且可益肾涩精,故多用于脾肾虚证。
甘草:2.4~6克。甘平,生用解毒,灸用补益,能和缓诸药毒性,并能缓急止痛。
大枣:3~10枚。甘平,和胃生津,扶助正气,与生姜同用可调和营卫。
补血药
熟地:9~15克。甘温,温养精血,滋补肾阴,但少食便溏者忌用,因其滋腻不化。
何首乌:9~15克。苦温,功同熟地,但略不及。制首乌滋补肝肾,且治夜寐不安,须发早白。腻性不如熟地,故不碍脾胃。生首乌则有通便、解疮毒之功效。其藤称夜交藤,治虚烦不眠。
当归:6~12克。温,活血补血,为妇科调经要药。传统称归身补血兼润燥,归尾破血活血。此药总以活血为主,故月经量多或有出血倾向时不宜单用。
白芍:6~9克。微寒,收敛阴气而养血,与当归合用补血,与甘草合用治腹中挛痛,与桂枝合用治表虚自汗。
阿胶:6~9克。平,滋阴补血,润肺止血,因为胶质碍胃,胃弱者宜酌减量。
滋阴药
沙参:6~9克。甘寒,北沙参清热滋肺阴,南沙参祛痰止咳嗽。风邪未清则忌用。
麦冬:6~9克。微寒,滋肺胃之阴,并能清火。外感风邪初起切忌。
石斛:6~12克。甘单,滋养胃阴并可清胃热,配合芦根治口烂龈肿。
女贞子:4.5~9克。甘苦平,清补肝肾之阴,并可明目。
龟板:15~30克。咸平,滋阴潜阳,引上浮之虚火以归元,并健腰腿。
温阳药
附子:3~9克。热,有毒,是温阳散寒的要药,能回脾肾之元阳,补药得它而有力。
肉桂:1.5~6克。热,温热助阳,大补命门之火。附子可应用于急慢性,肉桂则宜于慢性,可散寒止痛。而回阳救逆之力,不如附子。阴虚阳亢咽痛、出血者及孕妇均忌。
干姜:5~10克。辛温,温中焦(胃)之寒,炮制后温下焦(肠)之寒,可止因寒而起的腹痛吐泻。
吴茱萸:3~6克。辛热,温中散寒,下气止痛。主要用于寒证胃痛、腹痛、疝痛等,孕妇则慎用。
温补药
菟丝子:6~12克。辛甘平,补肝肾。多用于肾阳不足之证,如阳痿、滑泄、小便余沥不尽。
潼蒺藜:4.5~9克。甘温,初肾益阳,治肾阳不足之腰痛膝冷、阳痿早泄,又为治脾肾虚寒、五更泄泻之良药。
巴戟天:4.5~9克。微温,补肾,益阳,祛风,除湿。
肉苁蓉:6~12克。甘温,益髓壮阳,兼可润燥通便。
紫河车:1~2克。微温,益精补肾,大补先天。
益智仁:6~15克。微温,补肾涩精,多用于遗尿。
杜仲:9~12克。微温,补肝肾,强筋骨,多用于腰膝酸软。
续断:6~12克。微温,补肝肾,强筋骨,并可接续损伤。
鹿茸:0.3~0.9克。温,生精充髓,大补元阳。鹿角通常作为茸的代用品,效力虽较弱而价廉。鹿角煎熬成鹿角胶,为滋补药并能止血。鹿角熬胶后所存残渣叫鹿角霜,功同鹿角,惟力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