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3300000001

第1章 序

中国前程似锦

石曼1976年10月,猛然发生了“大快人心事,粉碎‘四人帮’”,祖国大地换了人间。我是几十万不幸被扩大的蒙冤者之一,却又是其中的幸运者,未等“改正”就重返创作队伍的行列,从事我敬爱的周恩来革命实践史料的收集。蛰伏已久的生命重新跃动起来,浪费了八千多天的岁月,我要夜以继日地把它补偿回来。时年我五十有一。

在改革开放春天到来的大约十年间,我处在极其亢奋的状态中。深入生活采访,成都、兰州、北京、天津、南京、无锡、上海、杭州、福州、贵阳、西安、武汉等地都留下我的足迹,会见了旧友,又结交了新朋。记录访问的笔记,一本又一本的增高起来。报纸、杂志约稿,纷至沓来。报刊组稿会、作品讨论会、影剧座谈会,还有各种名目的年会、纪念会,本地的、外省的应接不暇。现在,人还是我这个人,那二十多年间,木讷、迟钝、愚笨,甚至于说话结结巴巴的毛病都不存在了。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我挂着作家的头衔,除了参加了《四十年的愿望》创作,发表出来的其他作品不足十万字。改革开放十年间,我却完成了上百万字的文稿,这不正是换了人间吗?这之中,我百分之九十的努力,都放在推倒“抗日大后方戏剧‘右倾’”说上,采用大量史实、人证和物证,论证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周恩来领导下的抗日大后方的戏剧,创造了中国话剧的黄金时代。

在这些文稿中,付出心血和劳动最多的是《重庆抗战剧坛纪事》一书,我调动了我前半生收藏下来的几千万字的报刊、杂志、剪报、档案资料、演出说明书、书信、函电、图片等,得多位抗战剧人及同好之助,用编年史方式,逐年逐月乃至逐日,纪录了抗战八年间——并下延至1946年6月重庆剧坛活动历程,凡演出活动、戏剧评论、戏剧问题座谈,戏剧战线上的斗争,各项参与人员名单等都包括在内,有的细致至票价、场次、观众人数,都有记载。书既成,阳翰笙为之作序,并促其出版。夏衍、刘厚生、白杨、张瑞芳、凤子、石羽以及戏剧评论界新人廖全京等都著文推荐。

夏衍说:“石曼同志能把这件事做成是很好的。这是件没有名又没有利的事,做成不容易。”

刘厚生为这本书写成,作《以文代花》一文感谢说:“这样的史料书,可以为撰写正史提供准确的材料,可以为老剧人写回忆文章提供可信的线索,可以成为青年戏剧工作者了解过去的钥匙,更是多少抗战时期的戏剧工作者和观众的有趣的谈助。如果看得再广泛些,它对撰写抗战时期的文艺史、文化史以及社会研究等等也必将大有裨益。”

张瑞芳说:“石曼这些年来废寝忘食地为重庆进步话剧运动搜集编写史料,使我这当年的青年演员分外感动,深感历史是无情的、也是有情的,为人民做过好事,总有好心人愿为他树碑立传的。”

石羽为促成这本书写成,和我通信上百封,频频提供他亲历、亲闻、亲见戏剧界人和事。

廖全京更赞扬这本书是“目前国内关于大后方话剧收集最为翔实、广泛、考证也最细致的编年史。嘉惠后人,功德无量”。

果不其然,这本书稿还在登在内部刊物上时,就被台湾来渝学者陈逢申将全文复印带往台湾。日本戏剧家饭冢容来信给我,盼赠以书稿。

1995年7月,《重庆抗战剧坛纪事》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该书面世不到一个月,北京已供不应求。出版社函请在我留存的三百本书中,返销一百本给出版社。今年六月,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后包卫红取道台湾来渝访问我,她说她们学校和台湾的图书馆,都收藏有这本《重庆抗战剧坛纪事》。

1985年,重庆举办了“重庆雾季艺术节”,全国许多抗战剧人应邀重返重庆聚会,回忆南方局与周恩来领导抗战戏剧的丰功伟绩,这是推倒“抗战大后方戏剧‘右倾’”论的强大动力,到会的陈白尘、凤子、周峰、耿震、李天济、苏丹等艺术家们都为之激动得老泪纵横,齐声赞扬中共重庆市委、市府做了一件大好事。我身在重庆接下了继续为大后方抗战戏剧鼓与呼的重任,我参与编辑的《重庆剧讯》和《重庆文化史料》成为主要的阵地。

自此,“抗日大后方戏剧‘右倾’”的论调,被各种媒体刊载的重庆抗战戏剧创造了中国话剧黄金时代的史实所击破,其中《重庆晚报》、四川的《抗战文艺研究》功不可没。

随着重庆抗战剧坛的辉煌业绩再被提及,一些抗战戏剧工作者的子女乃重提父辈业绩;一些抗战戏剧业余爱好者,抬起被蒙冤多年的头;一些当年抗战戏剧的“追星族”也站了出来。

有“剧坛好人”之称的余克稷,身为重庆电力公司工程师,当年他每月薪水高达百余银元,常用来给怒吼剧社或其他剧社演出。更重要的是,他为各个剧场拉了专线供电,保证演出。“文化大革命”中余克稷逝世在内蒙,1992年,他的家人寄来了余克稷写于“文革”中一份关于怒吼剧社的外调材料,和他的一张照片。

“剧坛好友”徐世骐,家富且为银行职员,他常为抗战剧人丁然、耿震、张鸿眉、周峰等解衣食之难。1945年,为了替抗战剧人筹措复员返乡路费,他倾家荡产,资助《天国春秋》演出,后被反动当局关狱三月。1957年被打成右派。1985年周峰、耿震来渝寻访到他,谢他当年救助之恩。

追星80年的黎竹青老人,抗战时为名门闺秀,敬佩白杨献身抗日救亡,乃与之结为挚友。每年农历三月三为白杨做生日,借此为穷困明星们奉以佳肴。新中国成立后,黎竹青以送牛奶、摆烟摊为生,每年白杨生日,全家人吃小面纪念之,从不想沾光白杨。20世纪80年代,她女儿成材,全家又丰衣足食,竹青老人找到我与白杨取得联系。白杨辞世后,老人每年九月十八日又为白杨奠祭。

还有创办重庆国泰大戏院的夏云瑚,抗战期间甘冒反动派的迫害,借国泰供演出进步戏剧九十余出,在“文化大革命”中惨死。近日,其子从海外寄来夏云瑚传记及照片,不求归还房产,只盼留夏云瑚事迹于国泰史册。

以上这样动人心魄的事太多太多,限于篇幅,我写之未尽。抗战戏剧重还其历史地位,成百上千时代英俊,人间楷模,适时面世,他们无一不尊敬、怀念伟人周恩来。

改革开放三十年,历史洪流滚滚向前,它可能时快时慢,但谁也阻挡不住。我欢呼:中国前程似锦。

最后,感谢重庆市文化局、感谢艺术创作中心、感谢汪俊诸同志,促成本书的出版。感谢他们尊重、爱护老同志,鼓励我们老有所为。

2008年7月20日于重庆南坪聚丰花园

晚霞色更浓

《春华秋实——重庆老艺术家作品丛书》在重阳节出版面世,也算是为全市老艺术家们献上了一份厚礼。14部作品集,350余万文字,凝聚了老艺术家们一生的心血,字里行间全是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和无私奉献。

张尚元、张力、石曼、李行、王燮、倪国桢、胡度、梁上泉、熊炬、周逊、夏庭光、王卓云、汪福增、钟光全14位老艺术家无论在重庆还是全国艺术界都享有盛誉,不少艺术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开始从事艺术创作,数十载苦心笔耕,写下不少传世佳作,正是老艺术家们的无私奉献,才有重庆舞台艺术的熠熠生辉。如今,这些老艺术家年纪都在七旬以上,有的已经八十开外了,仍舍不得搁下笔,还在殚精竭虑创作剧本,还在潜心于艺术研究,还在书写评介文章,继续为重庆文化建设作出贡献。老艺术家们虽创作领域不同,研究方向各异,但以德立身、热爱生活、痴迷艺术是他们共同的美德,这些都是我们后辈们所敬仰和要学习的。

当前,文化建设进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党的“十七大”从“四位一体”的战略高度出发,作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的战略部署。市委、市政府明确了力争通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建成西部地区的文化高地、与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相适应的文化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强市的目标。艺术创作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坚实基础,更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标志。无论是建设文化高地、文化中心,还是文化强市,都必须把繁荣艺术创作作为龙头和基础工作,努力兴起新一轮艺术创作高潮,创作能够反映社会现实、把握时代脉搏、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培养勇于开拓创新、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艺术精英,形成文化氛围浓厚、文化硕果累累、文化英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我们把老艺术家们的成果汇编成册,其意义不仅在留存这些艺术财富,更重要的是要传承他们的宝贵精神,用以激励我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探索奋进。

这篇序言,就是我们向老艺术家们的一个承诺。

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局长2008年9月

同类推荐
  •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

    《黑白之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从本体的语言学诗学与外国的文化研究两个视角剖析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叙事与意识形态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本书第一、二两章以本体研究为主,从语言学诗学角度出发,探讨民族化的意识形态对中国电影的叙事形态、叙事方式、叙事图景(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乃至叙事类型的变迁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发挥了怎样的影响;第三章则开始从本体研究转向文化研究,探讨电影叙事的话语权争夺,揭示各个意识形态团体如何通过电影实现自己的意识形态利益,而意识形态话语又是如何渗透到电影的叙事话语之中。
  • 王军武剧作选

    王军武剧作选

    秦天行 经过大家的努力,集结戏剧创作和戏剧评论优秀之作的《长安戏剧文集》终于出版闼……
  •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雪球专刊第018期:影视梦工厂

    虽说电影行业历年都起码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看看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年年小于利润,甚至经常为负。钱都被存货和预付款给占用了,没有办法电影电视得先投钱去拍吧,而电影院电视台都得先收到钱才延期支付给它们,因此,只要想继续成长,经营性现金流就不会好看。华谊上市没几年,募集资金就用光了,还借了很多借款,盈利能力也才10%左右的ROE,而且影视风险还不低,现在市场份额越来越向大片集中,投入需要越来越高,连续几部票房毒药就可将公司陷入泥沼之中。国外影视巨头无不被收编到巨型传媒集团里,估计就是想用多元化来平衡影视的高波动性。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历代艺术画廊(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介绍了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内容,并对中国古代艺术进行了详实的了解。
热门推荐
  • 衣依

    衣依

    一次穿越,我似乎,变了。该怎么办。还痛吗?
  • 极品小仙医

    极品小仙医

    开个透视眼,坐在马路边!冷艳总裁:“要了我,第一次交给你。”呆萌萝莉:“不要总摸我那里。”成熟女教师:“也许是我欠你的。”腹黑大小姐:“这辈子你休想甩开我。”…………激情燃烧的岁月,暧昧别停。高手保镖,桀骜医生,校园恶霸,公子哥,富二代……装逼成性的时代,打脸不断!
  • 大小诸证方论

    大小诸证方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孤独的人寂寞中哭

    孤独的人寂寞中哭

    主人公都是同一个人,基调都是那样的凄美。主人公在外人看来,是那么那么的快乐,那么那么的骄傲,那么那么的优秀,却从来都忽视了,其实主人公只是一个孤独的自卑女孩。瑜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她不得不去相信,她需要这种自信的力量,来克服面前的障碍,尽管有些是她自己设的。
  • TFBOYS:三部曲

    TFBOYS:三部曲

    【TFBOYS同人小说:本小说分为三部:凯曦、源薰、玺黎三部小说,切勿把每部小说连接在一起】【大家好,我是萧茉昔,这是昔昔第一次写小说,文笔差到了一定的程度,还请大家原谅,也请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小说。昔昔不会经常来更文,这一点,请大家能够谅解哈!】
  • 妖荒

    妖荒

    小伙子看你骨骼精奇,是个练武奇才,我这有一本《荒界之力》,只有998元,就能带你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
  • 那些青春,不乖

    那些青春,不乖

    跃在渊要去复读了。原因是他不知道接下去的人生要干啥了,或许远方有着生命的意义。对于一个家庭条件还不错,学习能力还不错,长相还不错,人缘关系还不错的良好青年,跃在渊突然发现自己找不到生活的重点了。去工作?好像暂时不缺钱。去旅游?好像心儿一直在流浪。去恋爱?好像有女友了,应该吧。完成梦想?只想做一个安安静静的臭咸鱼。(好吧,就是这么负能量)
  • 三小只与沐羽乐的初恋味道

    三小只与沐羽乐的初恋味道

    三位女主都是韩美英三国的公主,因为一次回国让他们相遇,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呢?尽情阅读本篇小说。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