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60900000047

第47章 得与失:孝宗重振皇权的努力

赵氏家族的“祖宗法度”,影响着赵家一代又一代的统治者,这也是赵氏政权软弱的原因所在。赵昚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大臣擅权的局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加强皇权。然而,赵昚的“志大才疏”,还是对南宋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孝宗赵昚在积极处理对外关系的同时,更注重强化内部统治机能。高宗赵构后期,秦桧独揽朝政,党羽遍布朝廷,相权的膨胀对皇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赵昚曾亲身感受到秦桧的专横跋扈,他主政后,为了防止再次出现大臣擅权的局面,采取了各种措施以加强皇权。

即位之初,赵昚就开始着手革除南宋初期以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他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加强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严格官吏的考核,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南宋建立以后,财政一直拮据,赵昚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经常召负责财政的官吏进宫,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认真核查具体账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

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赵昚特别重视农业生产,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并且还十分关注新的农作物品种。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孝宗赵昚专门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才在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赵昚在位期间,“躬揽权纲,不以责任臣下”,大到军政国事,小到州县狱案,他都要亲自过问。无论是在积极进取的隆兴、乾道时期,还是在消沉保守的淳熙时期,赵昚一直保持着这种事必躬亲的作风。这固然是为了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但作为一个皇帝,能够自始至终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毕竟是十分难得的。

赵昚的勤政的确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许多原本该由臣子处理的政务,现在都要由他亲自裁定,臣子们只好俯首听命,很少有自己的主见。然而,这种勤政对南宋政治却产生了消极的影响。赵昚理政之细,已经到了烦琐的程度,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细枝末节上,反而忽视了治国的大政方针。一些大臣曾劝过赵昚要先抓住国家大政,虽然他也认为他们言之有理,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又依然故我。

在重大决策上,赵昚往往事先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施行,稍有挫折,就马上收回成命,他在位期间,朝令夕改、犹豫反复的情况多次出现,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他在张浚北伐、隆兴和议中的表现。恢复中原的计划最终落空,与赵昚的这种为政作风也不无关联,有人评价他“志大才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赵昚的集权,使以宰相为首的朝廷大臣们难有作为。孝宗赵昚在位28年,先后出任宰相的有17人,参知政事的有34人之多,如此频繁地更换宰臣,这在宋朝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每位宰臣在任时间几乎都不长,可见赵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他为了树立起君主的绝对权威,有时甚至听信片面之词,不经过调查核实,就将宰臣免职。乾道二年,有人检举参知政事叶颙受贿,而检举之人与叶颙素来就有矛盾,赵昚在真相尚未明了之前,就将叶颙免职,之后,经有关官员查证,并没有发现叶颙受贿的确凿证据,赵昚才意识到错怪了叶颙,重新召其入朝。

淳熙二年,朝廷选派使臣赴金求河南陵寝地,宰相叶衡推荐汤邦彦前往,汤邦彦胆小如鼠,他怀疑这是叶衡要自己去送命,因此怀恨在心,向赵昚上书告密,说叶衡曾有诋毁赵昚的言论。赵昚大怒,当日就罢去了叶衡的相位,并将其贬往郴州。宰相是百官之首,赵昚却轻易罢免,反映出他对宰臣们缺乏真正的信任。

在宰臣的具体人选上,赵昚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在不同的政见,以此来让他们互相牵制。宰臣们不能团结合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皇帝控制朝政,但这种局面却给赵昚的中兴大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

隆兴元年十二月,赵昚以汤思退为左丞相,张浚为右丞相,让主和派重新执掌了大权,主和派趁机大肆破坏张浚辛苦经营的江淮防线,最后,迫使赵昚屈辱求和。乾道年间,赵昚再谋北伐。他先是任命叶颙为左丞相,魏杞为右丞相,前者向主张恢复,后者却始终反战主和,一年之后,赵昚就觉得他们意见分歧,很难成事,便罢去了他们的相位。但是,赵昚并没有改变用人方法,乾道八年,在他任用虞允文为左丞相的同时,又将反对用兵的梁克家升为右丞相,结果使虞允文心存顾虑,迟迟不肯从四川出兵。

除了内部的互相牵制,赵昚还利用宰臣之外的政治力量来制约宰臣,这就是重用自己未当皇帝前的部属们。这些部属往往倚仗赵昚的宠幸祸乱朝政,被士大夫们指斥为“近习”。他们由于长期跟随赵昚,和他关系密切。相对于其他朝臣,赵昚对他们更为信任,遂重用他们以为耳目,这构成了孝宗朝政治的又一特点。

赵昚的近臣比较有名的有曾觌、龙大渊、张说等人。曾觌、龙大渊原是赵昚为建王时的低级僚属,由于善于察言观色,深得孝宗欢心。赵昚一登上皇位,便立即破格提升二人,让他们参与军机大政。朝臣们纷纷奏章反对,抨击二人不学无术、见识浅薄,仗着赵昚的恩宠,必将“摇唇鼓舌,变乱是非”。赵昚不但不听劝谏,反而还将反对的大臣降职免官。曾、龙二人从此更无所忌惮。

乾道三年(1167年),参知政事陈俊卿抓住曾、龙二人不法行为的证据,弹劾他们偷听、泄漏机密政事,赵昚一时激愤,将曾、龙驱逐出朝。但实际上,赵昚心里对二人还是念念不忘的。乾道四年,龙大渊死于任上。接到龙大渊的死讯,赵昚又想召曾觌回朝,但朝臣们已经猜到了他的心思,不等诏书下达,反对的奏章就纷至沓来。

乾道六年,反对最为强烈的陈俊卿罢相,赵昚立刻召回了曾觌,对其恩宠有加。曾觌一时间权势显赫,朝中文武官员多出其门。淳熙六年(1179年),出守建康府的陈俊卿两次面见赵昚,一再指出近习结党营私的危害。赵昚对朋党一向严于防范,经陈俊卿的提醒,这才开始对曾觌等人稍有疏远。

张说本以父荫入仕,后因娶高宗吴皇后之妹,遂受重用。乾道七年,赵昚任其为签书枢密院事,进入执政之列。朝议大哗,同知枢密院事刘珙耻于与张说共事,愤然辞职,中书舍人范成大拒绝草诏,赵昚只得暂时收回成命。

一年之后,赵昚再次命张说参与枢密院事,尽管这次朝臣们依然激烈反对,但赵昚仍不为所动,将持有异议的李衡、王希吕、周必大、莫济等人一并免职,强行发布了对张说的任命诏书,此后再也没有人敢公开议论这件事了。张说之所以能够得到赵昚的器重,除了他的外戚身份外,还与他在抗金恢复上的态度有关。当时,赵昚正在筹备再次北伐,而朝中大臣要么明确反对,要么犹豫观望,张说对北伐积极赞同,是除虞允文外,少数几个支持出兵的大臣之一,因此,赵昚坚持起用张说,是希望他能协助自己和虞允文,早日恢复中原。然而,张说既无才识,又无德行,他上任之后,便与曾觌等人互相勾结,倚恃恩宠,为所欲为,使赵昚大失所望。淳熙元年,赵昚罢免张说,将其贬谪抚州。

综观孝宗一朝,对外力图中兴恢复,最终却徒劳无功;对内即使重新树立起了皇权的威严,但吏治腐败、民乱迭起的状况却没有得到根本好转。

尽管如此,赵昚仍不失为南宋最想有作为的君主。他经常感叹自己功业不如唐太宗,富庶不及汉文景父子,抱怨自己还不如东吴孙权,能得许多人才。他十分勤政,以至“事无巨细,概呈御览,情无轻重,均由圣裁”。乾道、淳熙年间,南宋社会经济持续迅速发展,尽管也有过湖北赖文政率领的茶贩茶农暴动,以及广西李接领导的农民起义,但就社会政治而言,这一时期仍不失为南宋最清明稳定的时期。

赵昚锐意北伐,但内外条件却令他“用兵之意弗遂而终”。他外逢金世宗统治,对手政局稳定,财政充裕,战备严整,无懈可击;内有太上皇干扰,自己被索缚手脚,消磨锐气,有心无力,有种种的无奈。孝宗在位二十七年,有二十五年受到太上皇赵构制约。太上皇并没有如其禅位时宣称的那样,不问朝政,颐养天年,一到关键时刻,他就多方掣肘,出面干涉,例如新任命的宰执必须到他那儿“入谢”,面听“圣训”。在恢复大计上,太上皇更是寸步不让。他一再告诫赵昚:一旦用兵,对方不过事关胜负,我们却是关乎存亡;恢复事等我百年以后你再考虑吧!这也是赵昚在隆兴北伐后不再用兵的重要原因之一。

范成大像加图:《二十四史》p514的S1827淳熙十四年(1187年),太上皇赵构最终去世,赵昚还做了两年皇帝,但他却无复当年的锐气,暗中打算着禅位给自己儿子了。后人以恢复论其父子道:“高宗之朝,有恢复之臣,而无恢复之君;孝宗之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此说不无道理,高宗无意恢复,但岳飞、李纲、张浚都以恢复为己任;孝宗志在恢复,仅一个虞允文也中途而殁,历史的机遇并不是尽如人意的。

淳熙后期,赵昚已经深感力不从心,开始厌倦烦琐的政事,打算让位于太子,但碍于太上皇高宗还健在,一时无法施行。淳熙十四年十月,高宗病逝,赵昚决定服丧三年,以“守孝”为由退位。

淳熙十六年(1189年)二月,孝宗正式传位于太子赵惇,时为光宗,自己退居重华宫,做起了太上皇。赵惇(1147—1200),公元1189—1194年在位,史称宋光宗,赵惇是孝宗第三子,母为成穆皇后郭氏。他43岁登基,仅仅过了两年,就患上了精神疾病。光宗的病态心理源于他对父亲的猜忌和对妻子的恐惧,在位5年间,他的病情不断加重,最后不得不在48岁时退位。宋光宗赵惇是南宋初期几位皇帝中在位时间最短的一位,他在位时间虽短,却在宋代历史上挥下了极为奇特的一笔。

同类推荐
  • 我跟三国抢天下

    我跟三国抢天下

    朦胧的誓言:记得那年冬天,我们彼此陪伴,穿越了三国,征战是唯一的火焰,我们一起点燃,我们长发披肩,冷冷的旷野荒芜人烟,有兄弟,还有烈酒,就能取暖,还记得二十年前,那两个懵懂的少年穿上了铠甲,挺起了双肩,盼望三国梦想能实现,多少当年的三国英雄。二十年后早已不见,而我们但还为此一战,因为三国还在继续,就算已雄踞西凉,彼此却坚信总有一天会像神话一样活到2016,就在这二十年前,这世界悄悄的改变,穿越了三国,苍老的容颜,命运就此断念。
  • 中华上下五千年

    中华上下五千年

    本书内容涉及中华远古、夏朝、战国、西周、隋朝、唐朝、五代十国、直至清朝,对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进行了讲解
  • 宁夏五千年史话

    宁夏五千年史话

    本书讲述了如何选择店址、店铺的装修、开业大吉时的广告宣传、投资置业的策略、创造财富的方法等内容。
  • 疯狂原始人

    疯狂原始人

    【废话都在后边,前边的几章还成。如果耐心足够,建议看下08卷首语】人兽大战不得不进行,疯狂与血腥之战不得不进行,猛男与悍妞之战不得不进行。因为这是蒙昧的蛮荒时代疯狂原始人与疯狂巨兽们之间,有你没我的生存之战。不疯狂就不能活下去,不血腥就无法取得胜利。
  • 郑成功

    郑成功

    《郑成功》全书共五部一百五十回,每部三十回。郑成功一生曲折,亦官亦商亦侠:在政治上,他是明朝的延平郡王,享受驸马待遇,割据东南数省,与清廷对抗数十年,成就帝王霸业。在经济上,他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商人,垄断了东亚和东南亚商品贸易。在文化上,他一手创立的秘密组织天地会,奠定了中国近现代帮会文化的基础。他重视商业文化,极力倡导海洋文明,引领了下南洋的时代潮流,成为海外华人华侨共同敬仰的圣祖。《郑成功》全书涉及数十个重大历史事件和数百个重要历史人物,时间跨度近半个世纪,内容涵盖历史、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学等方方面面。
热门推荐
  • 星际战王

    星际战王

    乱望一眼三千年,百族交错出盛世。百家争鸣奇斗艳,龙腾虎啸戏风云。盛世开错里皇室,皇室一出风云聚。风云一出逢乱世,乱世风云枭为王。大杀风云交知己,万盛交错出乱世。大杀风云交知己,一手遮天平乱世。
  • 元素珠

    元素珠

    一个穷苦少年重生在异世,从此踏上巅峰!!!
  • 极灵完算

    极灵完算

    银河纪二百年,渊景大陆一如以往的核平。天渊星宫、言亭圣教、皇族、上三家、中十家、下三十七家、风月联盟、三千院、凤凰院等等势力保持着互相核平已经近百年了,相互之间绝对不会产生任何倾巢出动的行动的。就在这个核平的时候,萝莉星银踏上了寻找自己的萤姐姐的道路上,她将擦出怎样的火花,将渊景大陆这一大盘浆糊全部引燃呢?(噫?他们打架怪我咯?)PS:这并不是一本装逼番,而是对方不想看你装逼并且扔过来一个辣鸡游戏一样的番。
  •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好课是这样炼成的

    本书关注有效课堂的基本原理与方法,从教学设计、课堂资源、学习方式、教学模式、课堂互动、课堂伦理、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堂管理等十个专题讲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
  • 东方神州传

    东方神州传

    万千岁月苍然去,谁忆当年热血热!来生若能再相遇,还与兄弟重聚义!…………不如随风往回去,且看那。少年不知修道难,长啸豪情比天高!三尺木剑怀天下,一把裁决定江山!修道一途飘渺茫,莫相忘。兄弟聚义三杯酒,兄弟论道两盏茶。莫道前路多荆棘,生死与共同战斗!一如红尘深似海,谁明了?回首红尘觅往昔,谁忆当年痴情深!莫问儿女长情长,十年相思只为君!世人都晓神仙好,终须了。仙路争霸诸雄起,谁执牛耳万世倾!沙城绝巅封神决,君临天下我为尊!…………
  • 朝离暮还

    朝离暮还

    这本书算不上玄幻小说,武侠小说,也不是耽美小说,更不是爱情小说,不是我矫情,我实在是找不出合适的定位。非要说的话,至少我可以确定,这不是本套路小说
  • 仙宙纪元

    仙宙纪元

    让如今的世界重现远古神话时代的辉煌,开启一个极致璀璨的黄金纪元,也许人类将提前一万年进入星际大航海……
  • 心何往

    心何往

    人心?魔心?何谓真心?人、魔面前兰宁又该如何抉择?
  • 那个中国人

    那个中国人

    他谦和,他低调,可他每跨出的一步都让世界为之瞩目。他随着自己的心走,却有无数人追随着他的足迹。他是世人口中的那个中国人。——我喜欢做白日梦,就把它写下来跟大家分享。框架已有,希望砌砖工作能令自己满意。
  • 冰雪之心:魔医十六岁

    冰雪之心:魔医十六岁

    她,在世人眼中是废柴,瞎子……谁知她是为了守护亲人而这样的。他,在世人眼中是神的孩子……谁知他内心的孤独。她与他本无交集的两个人,却因一场错误的时间在错误地点相遇,导致两条平行线相交。她本应反感他,却不知从何时起就开始思念他在她身边的日子。他在不知不觉中沦陷了心,陪她欢笑陪她哭。在知道她的身世后,依然陪伴她。当她站在世界顶端后,所有人追悔莫及。皇子:我原以为一生不爱你,可谁知我的心在那次之后深深沦陷……医仙:我依然记得那年与我共讨医疗之术,却不敢向你道明我心……中域主:我看着你与他成亲,却只能祝福你,默默伤心……他:第一次相遇本虽意外,但此后发生的事全是发自内心,我将永远守护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