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9月5日,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西客堂举行纪念陈撄宁座谈会。赵朴初应邀出席座谈会,并邀请他发言。
陈撄宁(1880-1969)是著名道教学者,怀宁人,他的“宁”,和杨振宁的“宁”,同指怀宁。怀宁与太湖为邻县,与陈独秀同邑。
赵朴初解放前就认识了陈撄宁先生,曾向陈撄宁先生请教有关道教学问的问题。他当时就觉得获益匪浅。赵朴初在大会上说:“我佩服陈撄宁先生的人品和学问,将陈先生视为老师。”在赵朴初看来,道教有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大学者不仅是中国宗教界的幸事,也是中国文化界的幸事。
陈撄宁从事道教研究六十余年,著有《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不识道家学术之全体》、《道藏书目分类》、《黃庭经讲义》等,所以,赵朴初称他是大学者。自《四库全书》中,研究道家的经典,指出其不足,可见其理论的深奥,也可见他下了很深的功夫。
不同的宗教向来有门派之隙,佛教与道教,更是中国完全不同的两个思想体系。但在朴老的胸襟里,新时期的各种宗教都应该融会在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此外,宗教虽然有门派之别,也有共同性。赵朴初总是在异中求同,求共同性。
出席会议的道教人士朱越利,听了赵朴初的话,深有感触。生活中,一个高职位的人,很难虚己赞人,或者,根本看不到别人优点,或者,即便看到了,也沉默是金,闭口不言。但赵朴老做到了。作为中国佛教的领袖,作为世界佛教有影响的人物,他不仅盛赞道教,甚至于举出例子,赞扬历史上的一些科学成就,应归功于道教的推动,这就不是泛泛应酬的话,而是有心得的话,是出于赵朴初本人心中的话,体现了赵朴老的自信、修养和智慧,也体现了他对于佛教的自信。
赵朴初和陈撄宁、丁光训的个人友谊,叫朱越利联想到历史上僧人慧远、诗人陶渊明、道士陆静修“虎溪三笑”的佳话。这三个人,一个是僧人,一个是儒家,一个是道家,三家是可以融合的,事实上,三家融合的故事,世世代代都在延续。
10月中旬,赵朴初夫妇离开香港到宁波舟山群岛,参加佛像开光和妙善和尚升座仪式。会后,朴老在岱山再次见到了暂住这里的桂仑法师。赵朴初很想与桂仑法师单独谈一次,于是,他支开了陪同自己的省市领导,只留下秘书,请桂仑法师来见面。
桂仑法师来了后,赵朴初请秘书将录音机摆在旁边,听桂仑法师开示。他想,桂仑法师的话,应该录下来,作为后人研究的史料。
桂仑法师开讲了。对于桂仑法师讲的话,别人听不出什么,赵朴初听了觉得句句入心,津津有味。事后,秘书打开录音机,却没有录下一点声音。难道是自己没有按好纽子吗?在别人惊讶时,赵朴初却笑而不语。佛法讲缘空,讲无,所以孙悟空要悟“空”呢!这正是桂仑法师的高处啊!
赵朴初事后赋《江城子》词,其下阕云:
经房一老独悠然,再三参,展慈颜。录尽潮音,依旧是无言。但记屏缘休歇好,闻用眼,耳来观。
“录尽潮音,依旧是无言”句,记载了赵朴初录音后没有声音的情景。是录音没有录好,还是桂仑法师以眼传声、以耳来观的“观世音”之境?在槛外俗家眼里,大约在一个很长的时间里,是一个不能了了的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