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1600000001

第1章 洪武年间倭寇的入侵

明建国伊始,倭寇就侵扰海疆,烧杀劫掠,荼毒民众。

朱元璋及其后继者们采取各种措施保卫海疆,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使得明前期的倭寇没有酿成大的祸患。

洪武元年(1368),“倭寇出没海岛中,乘间辄傅岸剽掠”。倭寇的入侵从此开始了。现按地区将倭寇主要的入侵情况叙述如下:

(一)山东、辽东倭患

洪武年间,山东、辽东的倭患,从其发展趋势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明朝建立到洪武七年(1374)。这一时期的倭寇,规模一般不大,每股在数十人至数百人之间,他们在沿海登岸后,乘守军疏于防备之际,以突然袭击的方式攻入城镇、村落,劫掠财物和人口。由于人数不多,得手后不敢久留,随即乘船遁去。在这一时期内,山东、辽东半岛的许多村镇被倭寇焚掠,沿海人民深受其害。

洪武二年(1369),倭寇在山东沿海登陆,“寇山东滨海郡县,掠民男女而去”。朱元璋在这年给日本国王的玺书中说:“间者山东来奏:倭兵数寇海边,生离人妻子,损伤物命!”三年(1370)六月,“倭夷寇山东,转掠温、台、明州傍海之民,遂寇福建沿海郡县”。四年(1371)

六月,“倭夷寇胶州,劫掠沿海人民”。六年(1373)七月,“倭夷寇即墨、诸城、菜(莱)阳等县,沿海居民多被杀掠”。面对倭夷的不断骚扰,山东沿海军民奋起抵抗,终于将其击败。

第二阶段,是洪武八年(1375)至洪武二十一年(1388)。这一时期,是山东、辽阳的倭患寂静时期。基本未见倭寇对山东、辽东沿海骚扰的记载。

第三阶段,是洪武二十二年(1389)至洪武末年。这一时期,倭寇再次成患,其规模和人数超过了洪武初年。

洪武二十二年十二月,倭船12艘由成山洋艾子口登岸劫掠,宁海卫指挥佥事王镇率众抵御,杀倭3人,缴获器械一宗。赤山寨巡检刘兴也捕杀倭寇4人。进犯倭寇见无处下手,不得不遁走海上。

洪武二十七年(1394)十月,“辽东有倭夷寇金州,卒入新市,烧屯营粮饷,杀掠军士而去”。

三十一年(1398)二月,倭寇犯山东宁海州(今山东牟平),由白沙海口登岸,劫掠百姓,镇抚卢智被杀,百户何福战死。事闻,明太祖命登、莱二卫发兵追捕,宁海卫指挥陶铎及其弟陶钺出兵击之,斩首30余级,倭寇才退去。在追击过程中,“(陶)钺为流矢所中,伤其右臂”。

洪武二十二年(1389)以后,山东沿海的倭患,与洪武初年不同。主要表现在倭患次数减少而规模有所扩大。山东半岛平均七年一次,并不像洪武八年(1375)前那样频繁,平均每年一次。辽阳地区有记载的倭患仅1次,但每次来犯倭寇的数量有所增加。这一变化的发生,是因为这踊时期明朝的海防力量有所加强,小股倭寇进犯容易被歼灭。

(二)直隶倭患

直隶的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江苏、安徽两省。

洪武年间这一地区的倭患相对较少。

洪武二年(1369)初,倭寇在直隶沿海一带的岛屿出没,并多次侵掠苏州、崇明,杀伤居民,劫夺财货。沿海各地,十分恐慌。太仓卫指挥佥事翁德,率官军出海追捕,将倭寇击败,俘获92人,并缴获兵器、海船一宗。事奏,明太祖以翁德有功,于四月份升其为指挥副使。其官校1247人,赏绮帛50疋,银2569两。在战斗中伤亡及溺水而死者,加赐钱、布、米。并诏令翁德继续领兵出海,追捕未尽倭寇。

不久,又有倭寇在吴淞江沿海流劫,指挥朱文率众将其击溃。

是年八月,倭寇进犯淮安,镇抚吴等在天麻山将其击败,擒获57人。明太祖赐吴等绮帛,以示褒奖。同时,在通州(今江苏南通市)也有倭寇流劫。

七年(1374),倭夷寇海州(今江苏连云港西南)大任口,百户许彰率兵抵御,巡检率其弓兵助击,倭人败走。

许彰紧追不舍,倭人返回拒战,许彰战死,百户何达击斩倭24人。

(三)浙江倭患

浙江是倭患最为严重的地区。洪武年间,已知倭寇较大规模的进犯就有10余次。

洪武二年(1369),倭寇进犯温州中界山,永嘉、玉环皆被剽掠。

三年(1370)六月,倭夷寇山东,被击退后转掠温、台、明三州沿海居民。

四年(1371),倭寇再次侵犯浙江。

五年(1372),倭寇犯温州。命羽林卫指挥使毛骧、於显,指挥同知袁义等,领兵追捕苏、松、温、台濒海诸郡的倭寇。毛骧等在温州下湖山大败倭寇,追至石塘大洋,缴获倭船12艘、倭弓一宗,生擒130余人。

六年(1373),倭犯浙江滨海地区。

七年(1374),倭掠焚沿海诸地,靖海侯吴祯败之于琉球洋。

从七年(1374)至十五年(1382),浙江沿海倭患一度减弱。十六年(1383)始,浙江倭患又严重起来。十六年,“夷船一十八只,寇金乡小沪寨,官兵敌却之”。据《明太祖实录》记载,这年八月,“赏温州、台州二卫将士擒杀倭寇有功者,凡一千九百六十四人文绮、钞布、衣物有差”。

十七年(1384)正月,命信国公汤和巡视浙江、福建沿海城池。不久,倭入寇定海,千户所总旗王信等九人,擒斩倭贼,并缴获器仗一宗。与此同时,台州也有倭寇登陆,杀巡检。朝廷为此责都督府臣曰:“濒海兵卫,本以防御倭夷,今台州倭人登岸,杀其巡检,守御官兵所职何事?”指挥陈亮、赵全被押至京师问罪。

十九年(1386),“倭寇海盐”。

二十三年(1390),倭夷由穿山浦登岸,杀虏军士、男女70余人,掠夺其财物,守御百户单政未能及时追捕倭寇,至其逃遁。单政为此被诏令斩杀。

二十四年(1391)八月,海盗张阿马,引导倭寇抢掠。

张阿马本是台州黄岩县的一名无赖,勾结倭寇在沿海剽掠,滨海民众深以为患。这次,张阿马又引倭寇在水桶澳登岸,欲劫掠居民。杭州饷运百户孔希贤率兵与之交战,不胜而死,兵船皆被张阿马等掠去。百户金鉴,不畏强暴,率众奋起还击,斩杀其首领一人,张阿马等慌忙退去,军校费丽保、吴庆等,乘胜追击,至海岸,将张阿马俘获并斩杀。

二十六年(1393)、二十七年(1394)间,倭寇两次入侵小尖亭。

三十一年(1398),倭贼2000余人、船30余艘,入寇海澳寨,楚门千户王斌、镇抚袁润等率兵抵御。倭寇恃众气焰十分嚣张。王斌、袁润殊死决战,以身殉职。

(四)福建倭患

洪武年间,福建倭患不及山东、浙江等地惨烈。洪武三年(1370)六月,倭寇犯福建滨海郡县,福州卫出军抵御,捕获倭船13艘,倭贼300余人。

洪武五年(1372)六月,倭寇犯福宁州宁德县。八月,再犯福宁州宁德县,杀掠居民350余人,焚烧房舍千余间,劫掠粮食250石,给福宁地区造成了严重危害。

洪武十三年(1380),江夏侯周德兴受命治理福建军务,在沿海边城,相风土形势,修筑创建,凡海上城池、墩寨及卫所军士都进行合理调配。对加强福建海防起了重要作用。

(五)广东倭患

从已知史料看,洪武年间广东的倭患不如山东、浙江惨烈,与福建相比,则略为严重。

洪武二年(1369),倭寇犯惠、潮诸州。时天下初定,海内安定,倭寇突至,没有任何防备,滨海一带皆被骚扰。

洪武四年(1371),“倭寇海晏、下川,指挥杨景讨平之,时海寇钟福全、李夫人等自称总兵,核倭船二百艘寇海晏、下川等地。广州左卫指挥佥事杨景,追捕至阳江,平之”。

洪武十三年(1380)七月,倭夷劫掠广东府东莞等县。八月,“倭夷寇广东海丰县,杀掠吏民,诏广东都指挥使司率兵讨捕之”。

洪武二十一年(1388),雷州卫右所镇抚陶鼎,在沿海巡视时,发现有倭船数十艘,“扬帆海上,将犯郡境”。

陶鼎肃整本部军队,严阵以待。倭寇登岸后,陶鼎率众奋击,手刃数人,倭寇撤退,慌忙登船而逃。数日后,倭寇在马湖塘设下埋伏,引诱陶鼎与之交战,陶鼎不知是计,驰追倭寇,中伏而亡。

洪武二十四年(1391)九月,倭寇进犯雷州遂溪县,雷州卫百户李玉等率众抵御,寡不敌众,在战斗中殉职。

为了褒奖李玉及在御倭战斗中死亡的将士,明太祖朱元璋下诏以李玉之子李真为德庆千户所镇抚,陶鼎之子陶贵为潮州卫所镇抚。

洪武二十七年(1394)秋,命安陆侯吴杰、永定侯张金宝等,率致仕武官往广东训练沿海卫所官军,以备倭寇。当时,以备倭的名义设有“备倭巡视海道副使一员,都指挥一员,卫指挥一员,专管巡海,听广东巡视海道副使、备倭都指挥节制。所辖永安、钦州二所,每所各官一员,督管军船三艘,旗军三百名,各分上下班出海巡哨,以防倭寇”。

洪武三十一年(1398),倭寇猝犯潮州大埕所。

可以看出三个问题:第一,从横的来看,倭寇入侵沿海两个地区最为严重:一是辽东、山东,一是浙江。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和当时的航路有关。倭寇入侵中国必须航渡大海,因此熟悉航路是至关重要的事情。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一直是中日交往的门户,宋以前日本政府的来华使节和商人一般都是从日本九州的博多出发,经台岐、对马等岛屿,沿朝鲜半岛西海岸北上,先抵辽东半岛东岸,然后横渡渤海湾口,在山东半岛的登州一带登陆。这是一条沿海岸航行的航路,是日本人历来所熟悉的。明初的倭寇主要来自日本的萨摩、肥后、长门、筑前、博多、鹿儿岛等南部地区。他们也多沿这一古老的航道来华,诚如《筹海图编》所言:“宋以前日本入贡,自新罗以趋山东,今若入寇,必由此路。”

明初倭寇来华一般在清明节以后,借助东南风从朝鲜西海岸漂流而来,也是倭寇入侵朝鲜的自然延续。由于地理位置的因素,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是他们最容易到达的地方,因此,明初的倭祸以山东、辽东较为严重。

从日本到浙江也有一条倭寇所熟悉的航道。原来元朝时浙江等地与日本保持着贸易往来,即使在元日战争期间,这种贸易也未中断。但是,元朝与日本的贸易与宋、日贸易有很大的不同。北宋时期,主要是北宋商人入日贸易,南宋时期两国商人往来互市。元朝则主要是日本商人来元贸易,而且元朝为了达到与日本通好的目的,对日商人元没有任何限制,甚至还有意创造条件。至元十四年(1277),元廷在广州、泉州、庆元等地设置了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至元十五年(1278)十一月,又在扬州设立了淮东宣慰使,特诏谕各港口准许与日商贸易。

至元十六年(1279),有四艘日本商船驶进庆元(今浙江宁波市)港,要求贸易,得到元朝的允许。《元史·哈剌解传》记述说:“日本商船四艘,篙师二千余人至庆元港口,哈剌歹谍知其无他,言于行省,与交易而遣之。”尔后又在浙江的澉浦、杭州、温州等地建立市舶司。而日本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其贸易对象不多,加之日本对中国产品需求量较大,因此,对外贸易主要是到元朝。这样就使日本人熟悉通往浙江的航道。因此当日本的名主、商人、武士和浪人组成的海盗集团入侵中国时,首先就按照他们熟悉的航道到浙江沿海劫掠。

第二,从纵的来看,倭寇的入侵呈马鞍形,洪武七年(1374)前较为频繁,然后有一段寂静,直到洪武二十二年(1389)又严重起来。这以辽东和山东最为典型。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高丽形势的变化引起的。

明洪武八年(1375),高丽辛王即位时,高丽王朝的统治已处于危机之中。高丽王辛和宰相崔莹依附于元朝的残余势力,排斥朝中的亲明派官员,亲元派在朝中占居上风,与明朝对抗,甚至公然出兵进攻明朝的辽东地区,从而造成了高丽社会的动荡。与此同时,高丽国内私人大农庄迅速发展起来,大批农民失去土地而流离失所,沦为私人农庄的贱民和奴婢。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错综复杂,严重消耗了高丽王朝的整体实力,从而为倭寇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与此同时明朝的防卫在加强。倭寇入侵明朝遭到明军的强力抗击,而进攻高丽则如入无人之境,他当然要舍明朝而进攻高丽了。高丽辛王即位后,倭寇来犯次数开始增多,范围也由沿海地区扩大到内地。

王二年(1376),是高丽倭患最为严重的一年,几乎各地都受到倭寇的骚扰,使高丽陷入严重的危机之中。“倭奴之来,前无横草,出入山郡,如蹈无人之地。”倭寇此前经高丽而至山东、辽阳。如今见高丽有机可乘,便舍远求近,将主要侵犯劫掠的矛头集中在高丽。

仅高丽辛

王统治的14年间(1375-1389),就发生了378次倭患,平均每年达27次之多。可见倭患之严重。倭寇云集高丽,自然缓解了山东沿海的倭祸。

而到了洪武二十二年(1389),高丽政局发生了变化。早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高丽大将李成桂发动政变,废掉辛王,放逐宰相崔莹,拥立恭让王即位。李成桂掌握了高丽大权。李成桂对内主张田制改革,下令没收私人大农庄,烧毁公私旧籍。并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颁布“科田法”,其主要内容是重新登记全国的土地数量,将京畿一带的土地按等级授予文武百官,将京畿以外的土地一部分作为军田授予士兵,一部分授于农民耕种。凡授田农民都向国家交纳一定数目的地租。科田法的实施,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农民分到了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阶级矛盾得到缓和,同时,也扩大了国家税源,增加了国家收入。官吏和士兵分到土地,安心本职,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军队战斗力,巩固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力大大加强。同时李成桂对外竭尽全力平定倭寇。辛昌王元年(1389年,洪武二十二年),庆尚道元帅朴葳率兵船百艘主动出击,进攻对马岛,烧毁日本船300艘,夺回被掳高丽人百余名。倭寇的劫掠遇到了困难。

李成桂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自立为王,建立了李氏朝鲜。李氏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倭寇问题上采取了刚柔相济的政策。一方面加强海防,建造兵船,到十五世纪初,朝鲜已拥有水军48588人,兵船613艘,朝鲜政府还发展了高丽末期崔茂宣等人创造的火药武器,加强了水军的技术装备,从而使朝鲜具备了抵御倭寇的军事实力。同时,李氏王朝多次遣使日本,谋求通好,要求日本政府制止倭寇的骚扰。对于一些来到朝鲜又表示不再为乱的倭人,则给予居住权,有的还委以官职。还将富山浦(今釜山)、乃而浦(今熊山)、盐浦(今蔚山)三港开辟为日商贸易区,允许正当贸易。这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使朝鲜沿海的倭寇发生了分化,一部分转向正当贸易谋利,一部分则转向中国沿海进行掠夺,从而山东、辽东的倭患又较前严重起来。

第三,从总的来看,明初的倭寇不算严重。从洪武元年(1368)到洪武三十一年(1398)的31年中,倭寇共入侵44次,平均每年不过1次多一点。倭寇主要是在沿海,并没有深入内地,规模也不是很大。其最重要的原因是明朝建国初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不断加强防御,入侵的倭寇在强大的明水陆军的打击下往往难以得逞(详见后)。

同类推荐
  • 山贼奋斗指南

    山贼奋斗指南

    酒后亲了项目经理怀里小妞香唇而离职的胡唯一意外重生到古代,干了一份很有前途的职业——山贼。打家劫舍,夺人钱财?肤浅,这是最低能的山贼。来一本《山贼奋斗指南》吧,只卖二贯,童叟无欺哟。正所谓不怕山贼会打架,就怕山贼有文化,何况是一群有理想,敢奋斗的山贼。这天下,金戈铁马,美人如诗,江山如画。这天下,金戈铁马,美人如诗,江山如画。
  • 皇帝的梦想

    皇帝的梦想

    皇帝亨利四世有一个不可告人的梦想,那就是能够枕在女教皇安娜一世的膝上,安静地睡一觉。但是这个梦想好像离他越来越远了,他和教皇冕下的战争似乎很难结束了。曾深爱过他的教皇不能容忍于他勾结异教徒莫斯科大公叶卡捷琳娜和匈奴长公主王昭君夺回帝位的行为。其实教皇冕下是吃醋了。祝我们的皇帝陛下好运。因为他的敌人还有不列颠王国的伊丽莎白女王,卡斯提尔王国的伊莎贝拉女王,法兰西王国摄政贞德,卡尔玛同盟女王玛格丽特一世。
  • 史前文明:重生

    史前文明:重生

    一架飞机穿越雷暴后迫降在史前时期,当劫后余生的人们反应过来时,他们还未觉察到,黑暗里的危险已经将他们笼罩,如何才能重建人类文明?让我们慢慢走进这个史前世界。。。
  • 高丽史史籍概要

    高丽史史籍概要

    本书主要以奎章阁、藏书阁和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三家藏书机构的收藏为主,加之韩国已经影印或铅印刊行的其他古籍,共介绍各类有关高丽历史的汉文文献二百二十种,其中纪传体类六种、编年体类十八种、典章制度类五种、地理志类八种、金石及文书类八种、传记类五十九种、杂史类二十五种、文集类六十九种、其他十六种,以及今人所作史料汇编六种。
  • 大书法家

    大书法家

    钱多算什么?美女多算什么?武功天下第一又算什么?得《书法神贴》者得天下!31岁研究生毕业的凌冰,险被一块从天而降的墓碑砸中……13岁的弃儿森小林被同学暗害,用乱石砸死在一口枯井之中……凌冰穿越了,重生森小林身上;重生的那天,刚好是刻碑人青劲松儿子丢失的那一天……身负三种身份的冰在青石山刻苦学习石碑雕刻,偶获得书界至宝——砚魔。当“笔神、墨灵、纸阵、砚魔”汇聚于冰,冰开始修炼各代大书法家所著《书法神贴》。当凌冰三重记忆打通,且看《大书法家》,统领三界,自由时空……
热门推荐
  • 诗和路迅

    诗和路迅

    人生如梦,几度秋风吹白发。江山如画,不尽青春夕阳下。一枝笔写出天下,一点墨染尽苍生。我只是个作家,却希望有一日——掀起一个世纪风……
  • 紫凝剑书

    紫凝剑书

    两世情仇,爱恨交错。已剑指天,何以问情?且看才笔第一本古典仙侠,浪漫爱情小说《紫凝剑书》。
  • 花笺记

    花笺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银狼令

    银狼令

    沉睡千年的狼魂苏醒了,这是天神之意,亦是顾韦的宿命。这个世界,没有修炼,唯有联魂。宁静守护者,为善;黑暗之魂,为恶。这恶魔统治的世界,联魂者何去何从……这是狼与魂的故事,讲述了这大地的帝国兴衰,王朝更替,以宁静世界开始,以战争结束。一道银狼令,踏破黎明,守护宁静!
  • 十方神王

    十方神王

    为了躲避仇人的追杀,失去家族庇佑的李浩然选择了隐忍和沉沦,整整五年时间,万人唾弃,任人欺凌,功力不进,一事无成,谁知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他已经彻底堕落了的时候,他已经悄然振翅,等待着一飞冲天……
  • 星之魂门

    星之魂门

    大陆,已不复存在。只有万千的界面,界面间仅一门之隔,魂门。亿万年前遁入魔道,被人坑陷至死,却又透过重生之门,重生在亿万年后的世界,记忆全无,但功法却保留于身,出生于豪门的他,是拂晓还是沉沦……一切重头在来。
  • 诡异禁案

    诡异禁案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心理诊所,一个邋遢的心理咨询师,平日根本不会有什么人来,可今天深夜却突然有人造访,故事也慢慢展开了.........
  • 创世神轮

    创世神轮

    我也不知道这一穿算是惊喜还是惊吓,且算是惊喜吧他们说我是魔,我不知道我到底是不是魔,我有我的良知,有我的底线我爱的人,我舍命去守护我恨的人,我死命去抹杀作为一名高等大智慧的大地球人,我……让作者给我开金手指了……汲取着日的光芒,夺取着月的精华窥阴阳,夺造化寻红颜,游神州修炼一途,朝闻夕死,强大只为快意恩仇相由心生,你说我是魔,那,我便是魔!这是一个穿越者慢慢变强的故事,喜欢的可以先养着,肥了再宰
  • 斗战卡师

    斗战卡师

    一只神秘来历的小萝卜,携带十八款威力强大可升级的卡片武器,守护着一片神奇的农田。叶扬得到了这片农田,种出了一茬茬的卡片,变成了神恩大陆最牛拽酷炫的大土豪。因此他这只富得流油的肥羊,总会遇到成群结队打劫他的强者。不过叶扬每次拿着一沓的卡片消灭这群强者之后,都会苦着脸说:“我只是个安分老实的农民,为啥总是来惹我呢。”
  • 神者尊王

    神者尊王

    他,是一个神奇的人,拥有不死之身,却因性情狂傲不羁而被绝世强者所封,数亿年时间已过,他强势归来,这世间却再无真正的强者,就连封印他的那人也已坐化,从此,他是世间最强者,再无人能抵抗他的狂傲。傲气的她,作为他的属下,只为成为他身边的那一个人,可他已消失多年,直到再次相见,她知道,她无法再等了,这一次,她要主动出击,拿下他的心。(本故事纯属虚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