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50000000042

第42章 走进人体

认识你的身体

人体由近100万亿个细胞组成,细胞是人体中能独立活动的最小生命体。如果我们把地球看作一个细胞的话,那么,几乎整个宇宙才能构成一个人体。

就像地球上的万物都可以归结为110种化学元素一样,这100万亿个细胞实际上分属100多个种族,它们担负着不同的使命。同一种细胞联合起来——这群细胞被称为组织——共同执行某项特定的功能,这些组织中的细胞又联合而形成人的各种器官,比如心脏、胃、胰脏等。比器官更大一级的机能单位是系统,人体内有运动、血液、循环、呼吸、消化、泌尿、生殖、神经、感觉、内分泌十大系统。各个系统协调合作,互相配合,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组成了人类有机而复杂的生命。

作为大自然的儿子,人类现在已能制造各种精巧的机器。但是,人类始终无法制造甚至组装出一个人来。一台机器不管有多么巧夺天工,都不可能与人体的完善灵巧程度相提并论。

独一无二的你

在地球上生活着60亿人口,这么多的人,都有一个结构相同的身体。

人的身体几乎都差不多,但也有或多或少的区别。可以这样说,世界上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与你完全一样,你是地球上独一无二的。

不管是儿童还是大人,不管是女孩还是男孩,不管是高个子还是矮个子,他们都属于人,但是,他们又都是不同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主要是由许多细小差异而造成的。比如头发和皮肤的颜色,眼睛、嘴唇、下巴、耳朵、鼻子的形状,还有我们站立、行走和说话的方式等等。

双胞胎兄弟或双胞胎姐妹就更像了,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辨认出他们谁是哥哥,谁是弟弟,或者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人体是一个规模巨大的生命世界

这是一场赛跑。2亿~5亿个精子参加的这场15~16厘米长距离的赛跑通常要耗时一个小时左右。1%的精子能够跑完全程,但只有那枚活动能力最强、体力最为充沛的精子才能与在输卵管等待的卵子结合成受精卵,一个新的生命由此产生。

这个新的生命在10个月中迅速地由1个细胞膨胀到75万亿~100万亿个。在此后的人的一生中,神话般的几何数字倍增被一生一死的平衡所代替,细胞不断的衰老死亡与分裂再生也构成了人体的新陈代谢。换句话说,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人体细胞生生死死的一生。

作为人体中能独立活动的最小生命体,细胞中最小的红细胞直径才7~8微米,最大的成人卵细胞直径约200微米,人眼可以看见;寿命最短的表皮细胞只能活一天半,最长的细胞可伴人终生,比如神经细胞,如果不受损害的话,可以活100年。

金发碧眼与黑眼睛黄皮肤

今天,人类分布在天南海北,远隔千山万水,但是都属于同一个生物种,即智人种。可是,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事物,人类的大同之中有小异。最小的差异,是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个体,就像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树叶;最大的差异,是存人类及其文化发展表:

在几个不同的人种,差异之明显,使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在远古时代,每一个部落的人只生活在很小一片地理区域里,险恶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使他们几乎从不远足,完全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与他们长得不一样的人类。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高山、荒漠、大海的阻隔,也是人们很难了解数千里、上万里之外的情形,纵使偶然有人漂洋过海或远行至千万里外的异域,所带回来的消息常常成了海外奇谈,染上一层怪诞的色彩。那时,人们没有“人种”这一概念。

现在,交通发达了,世界各地之间的人们的交往也日益频繁,人们在家门口就有机会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也有许多的人有机会飞赴世界各地,与那里的人们交往。于是,我们清清楚楚地看到,世界各个地方的人在体质与外貌上竟然有着那么多的不同:从肤色上看,有黄色的,黑色的,白色的,还有棕色的;从发型上看,有直发,有卷发,有波发;有的毛发细而短,有的毛发粗而长;从身高上看,有的地方,几乎每一个人都高高大大,都在1.80米以上,而也有的地方,几乎每一个人都是“袖珍型”,普遍在1.2-1.3之间;从脸形特征看,有高鼻深目、面部立体感强的,有矮鼻细眼、面部较平的;有黑眼睛的,有蓝眼睛的,有灰色眼睛的,有褐色眼睛的。近年,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在试验室里取得的数据显示,不同的人种,其掌纹、指纹、血型、抗原都表现出有所不同。

人类内部,其最大的划分当属人种的划分。什么是人种呢?人种,是具有区别于其他人群的共同的遗传体质特征的人群;主要是根据皮肤的颜色、头发的形状和颜色,面部的眼、鼻、唇的形状等特征而划分的,人类分为黄种人、黑种人、白种人,还有划分出棕种人的。

最早提出人种科学分类的是瑞典的生物学家林奈。他在1735年根据人的肤色把全世界的人分为四种:欧洲的白种人,亚洲的黄种人,非洲的黑种人,美洲的红种人。四十年后,德国的学者勃鲁门巴赫又进一步把肤色和发型、鼻型结合起来,将人分为五种,即:蒙古人种,马来人种,高加索人种,埃塞俄比亚人种,美洲人种。还有将人类划分更多人种的分类法的。不过,一般地说,人类可分为三个或四个大的主要人种,即黑种、白种和黄种,如果分为四种,就从黑人中再分出一个棕种。

如果概括地区分人种,就是:黄种人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白种人是金发碧眼白皮肤,黑种人是皮肤乌黑,头发卷曲。

再细一点,还有其他一些特点。黄种人的颧骨较高,面部较扁平,门齿铲形和内眦皱壁人种与肤色的出现率较高,他们主要生活在中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印度支那半岛、美洲和北极地区;白种人,鼻子狭而高,颧骨不凸,嘴唇较薄,体毛较发达,他们主要生活在欧洲和北美地区;黑种人,鼻子扁而宽,鼻根下陷,嘴唇厚而凸,他们主要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和美国等地。

此外,还有生活在大洋洲的棕色人种,他们的皮肤为棕黑或浅黑,发色黑,眼色多呈黑褐色,鼻根比黑人更凹陷,体毛和胡须发达。

虽然说起来不同人种之间是那么明显的不同,但是,事实上,在全世界范围内,人种之间存在一系列中间类型的界限模糊的过渡。如乌拉尔地区的人是白种人和黄种人之间的过渡;埃塞俄比亚人是黑种人和白种人之间的过渡等。

人体的功能

现代人类的身体,都有哪些功能?根据近300~400年来科学家对人体生理的研究成果证实,凡是没有先天或后天缺陷的成年人,他们的各种功能全是在个体大脑中枢的主宰和调控之下。人体只有如下三种功能:

生理功能也称“本能”,是由先天遗传获得,再由后天成长发育完善起来的,是人体最基本的基础功能。这包括:嗅觉、视觉(但是肉眼本身不能透视任何非透明物体)、表情、味觉、听觉、脑思维与思想活动、喜怒哀乐恨忧情绪、记忆、发音与语言、吃喝及消化吸收、排泄、呼吸、心跳与血压、体液循环、造血、新陈代谢、产热及体温调节、生长与修复、内分泌、生育繁殖(受年龄限制)、免疫防御、保护反应、应激反应、感觉、运动(自律性、随意性)、平衡及平衡反射、生物化学变化反应、生物电作用、神经反射、条件反射、兴奋与抑制等功能。

智能世上一切有关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知识、经验与才能,或为这两种文明建设服务的知识、经验与才能,都是智能。智能是在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上,在社会实践中感知和学习得到的,如语言、书写、设计、策划等,总之是办一切事情的知识才能。

体能人体完成任何体力工作或体育运动项目的表现,主要是体能的作用。

人类完成任何工作,都是在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上,由智能和体能的综合作用完成的。

人体的化学组成

人体的组成极为简单,从分子方面来说,水占了主要地位,它占了整个身体重量的近2/3.一个中等身材的成年男子的体重(70公斤),在脱水之后就只有25公斤了,其中碳水化合物3公斤、脂肪7公斤、蛋白质12公斤、矿盐平均3公斤。从原子方面来说,仅仅四种元素——碳、氧、氢和氮——就占体重的96%。另外20种元素的量要少些。因此,一个70公斤重的人体,氧45.5公斤、碳12.6公斤、氢7公斤、氮2.1公斤。此外是矿物成分:钙1.5公体温变化示意图能斤,磷860克,硫300克,钾210克,钠100克,氯70克,还有几克镁、铁、氟、锌、铜及几毫克碘、钴、锰、钼、铬、硒。最后,还有很微量的钒、镍、铝、铅、锡、钛、溴、硼、砷和硅。

人体必不可少的化学物质

人体含有20多种化学物质,人体也需要其中许多化学物质。例如,钙、镁、钾、钠、磷、硫、氯、铁、锌、铜、碘、锰等等,它们和人体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而其中有些化学物质缺少便会生病,例如钙、铁、碘、锌。

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人体99%的钙集中在骨骼和牙齿中,其余1%存在于细胞外液和血液中。如果血液中钙量下降,会使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多,可引起抽搐。小儿长期缺钙会引起骨骼畸形而致佝偻病,表现为方颅,肋骨外翻,鸡胸,O型腿或X型腿等。食物中钙只有20%~30%可被吸收,其中维生素D最能促进钙的吸收,但谷类食物会影响钙的吸收。

含钙最多的食物有虾皮,牛奶、海带,黑木耳、鱼松;豆类、黑芝麻、蔬菜含钙也较高。

铁是合成血红蛋白和肌蛋白的原料。血红蛋白的铁占人体铁总量的65%~72%。缺铁会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引起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婴儿从母体带来的铁只够用3~4个月,奶类含铁较少,如不及时补充铁,小儿会贫血。即使没有贫血,也会影响认知和记忆能力。

含铁最多的食物是猪肝、鸡肝、鸡血、鸭血、黑木耳、黑芝麻、紫菜、海带、蘑菇和豆类等。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治疗小儿贫血常用硫酸亚铁或枸橼酸铁,但效果最好的是维铁糖浆(含硫酸亚铁和维生素C)。

锌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它参与人体70多种酶的合成,能促进细胞的正常分裂,生长及再生,有人称之为“生命之花”,可促进小儿生长发育,维持正常的食欲。有助于保持男性活力。

缺锌的儿童生长发育停滞,性功能减退,影响性成熟和性功能障碍(如:20岁的青年看上去仅如10岁!)。缺锌还会影响味觉素的合成,使味觉迟钝,食物无味,得厌食症或异食癖,并会影响创伤愈合,免疫功能降低,夜盲症,抑郁症和脱发等等。

含锌最多的食物是牡蛎,鲱鱼、烤麸、牛肉、羊肉和海产品。

碘主要功能是参与甲状腺素的合成。人体中20%的碘存在于甲状腺中。孕妇、乳母和儿童需要摄入更多的碘。孕妇或小儿缺碘,孩子会得克汀病(呆小症),成人缺碘会得甲状腺肿病。

含碘最多的是海带、紫菜、发菜,其次是海参、海蜇和蛤类。而用食盐加碘的碘盐补碘是既方便又经济的方法。

铬元素对于男性至关重要,它有助于男性体内胆固醇保持正常水平,促进肌肉生长,增强肌肉耐力。一名成年男子每天至少需要50微克铬,但一般食品中较难获得,需从补加的矿物元素中获取。

镁对保证心脏的正常运行不可或缺。它有助于降低血压、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增强精子活力,从而增加受孕成功率。

香蕉、豆类、土豆、燕麦、叶菜、海产品等食品中均含有镁元素。

人体的年轮

许多植物有年轮,树木的年轮在树干上。当我们横切剖开树干时,可发现那一圈圈深浅相间的环状纹理,清晰可见,它便是树木的年轮。通过年轮,不仅可以揭示树木的历史,还可以测知树木所处年代的环境与气候的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

其实,不单是植物,自然界有许多动物乃至生命的物质也有年轮。例如,经验丰富的老农,通过辨认牛、马等牲畜的牙齿可确定其年龄。鱼的年轮在鱼鳞上,春夏时节,鱼儿长得快,鳞片也随之迅速增长,产生较宽的同心圆,秋冬则正好相反;到翌年又周而复始,于是窄带与宽带之间出现明显的分界线,这就是鱼的年轮。

在海洋生物中,大马哈鱼的年轮在右鳃盖骨上,比目鱼的年轮在脊椎骨上;鲨鱼的年轮在背鳍上;龟、鳖的年轮在背甲上;珊瑚的年轮是表壁上带有粗细之分的规则的环形条纹。

那么,作为高等动物中至高无上的人类,在生命成长过程中是否也有年轮存在呢?这一有趣的生命现象,近年已被科学研究所证实。据国外研究发现,人类同其他动物一样,在成长过程中也会产生类似牛马、树木的年轮现象。这个年轮存在于大脑和双手之中。

人体的耐寒能力

据报道,国外曾有人在海滩的冰水中漂流5小时平安无事。研究证明,人在突然遭遇寒冷时不会马上危及生命。随着体温的下降,仍可维持生命,当体温在28℃以上时,人还可说话、走路;体温降到26℃时还有知觉,直至降到24℃时尚有意识存在;如果体温继续下降,就有可能死亡。

地球上最寒冷的城市是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奥米亚康,冬季气温达零下71℃,人们呼气成冰,一不留心可冻掉耳朵和鼻子。虽然如此,当地的居民依然生活得潇洒自如。爱斯基摩人住在用冰雪砌成的房子里,夜晚睡在只铺一条棉垫子的冰床上。前苏联医学教授查尔戈斯基发现,在冰水中培育出的婴儿具有不畏严寒,不易患病,走路早,消化力强,日后能吃苦耐劳的优点。随着社会科技的进步,人类的耐寒能力还会进一步提高。

据研究,人的耐寒力相当惊人,可以在零下90℃的环境中生存。但是不同地区生活的人,和经过耐寒耐热锻炼的人,对气候的适应也截然不同。热带、沙漠地带的人,可以常光着脚在75℃以上的热沙上行走而平安无事;在北极生活的因纽特人,可以光着身子在冰雪地上安然而睡。在零下20℃的北方冬季,参加冬泳的大有人在;南方人到北方去,因气候干燥而致鼻子出血,皮肤皲裂;北方人到南方因高温、高湿而极易长痱子,冬天易长冻疮。可见,人体的耐寒力对于不同人有很大差异,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做好自身保健。

人体细胞生存期限

人死亡的定义是心脏停止跳动大脑坏死。但人体各部分器官并非伴随大脑细胞死亡而死亡,在大脑细胞死亡后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也就是人虽然死了,但是他的躯体在一定时间内还处于生与死的中间状态(称为“中间生命”)。不同的躯体细胞和器官的死亡时间有先有后。人体各部分细胞构成各异,其寿命也不尽相同。需要氧气越多的细胞或器官彻底死亡的速度就越快。

细胞或器官能活多长时间呢?专业界对此存有争议。但基本上是:3分钟后脑细胞死亡;15分钟后心脏细胞死亡;35分钟后肝脏细胞死亡;60分钟后肺部细胞死亡;90~120分钟后肾细胞死亡;2~8小时后肌肉细胞死亡;手指甲要经过20小时才会死亡;精子、软骨、牙细胞生存时间较长,最多达到4天之久。肠黏膜细胞的寿命是3天,大便中可找到许多死亡的肠黏膜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分别可存活4天和9天,皮肤细胞20天,红细胞长达120天。(肌肉和神经细胞寿命和人的寿命相同)。

上述时间是平均值。如果尸体被冷冻,某些细胞(如精子、软骨等)还能活得更长。

卵子从卵巢排出,经输卵管到达子宫,是受精的最佳时间,为6~24小时,如果在24小时后仍未能受精,卵子就会死亡。

血液颜色与疾病和长相

人体血液与健康状况有很大关系。有时甚至关系非常密切,能够从血液的颜色判断身体的状态,并获得及时准确的救护。例如:

血液鲜红:这是一般无特殊疾病的征象,是健康人的血液。因为血液中的红细胞含有大量血红蛋白,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呈现出鲜红色,是正常的血液。

血液淡红:这是贫血的表现。健康人海100毫升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男性是12~16克,女性是11~15克,如果低于这个标准,就是贫血。含血红蛋白越低,血液颜色越淡,贫血也越重。

血液呈樱桃色:这种血液颜色极大原因是煤气中毒所致。煤气中毒的病人,其血红蛋白与煤气中的一氧化碳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失去了携氧的能力,造成机体缺氧。当碳氧血红蛋白达到30%~40%时,血液就呈现樱桃红色。

血色暗紫:可能患有重度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或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由于缺氧,血液中氧合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升高。当还原血红蛋白升高到每100毫升血液5克以上时,血液就会变成暗紫色。

血液呈棕色或紫黑色:很可能是亚硝酸盐之类中毒。大量食用含有亚硝酸盐或硝酸盐的食物(肠道细菌也能将硝酸盐变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是还原剂,能夺取血氧中的氧、使血红蛋白失去携氧能力,从而造成组织缺氧,亚铁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血液颜色变成棕色或紫黑色。

此外,据专家研究认为,血液的化学成分会影响人的长相。对于男性,如果体内胆固醇水平太高,或者血红蛋白水平偏高,其外表看来要比实际年龄衰老(血红蛋白就是红细胞中携带氧气的色素)。对于女性其体内胆红素水平过低,以及血浆中的蛋白水平过高也会显得比实际年龄老气(胆红素是红细胞被破坏时所产生的物质)。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自然界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人的机体是由数百万亿个细胞组成的。它最初由1个成熟受精卵细胞开始,分裂为两个细胞,继而以“2”的倍数分裂成“4、8、16……”个细胞,直至数百万亿的细胞,发育成人的健康机体。构成人体的细胞有大有小,较大的细胞是成熟卵细胞,单个直径只有0.1毫米;较小的细胞如淋巴细胞,单个直径也只有千分之五毫米。因此,凭我们的肉眼是看不到单个细胞的,要靠放大数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到。

我们用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细胞,却有着复杂而微妙的结构。20世纪30年代以前,人们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细胞时,只能把细胞放大几百倍到一千倍,当时看到的细胞结构称为细胞的显微结构。我们可以看到细胞的最外面包着一层非常薄的膜,叫细胞膜。细胞膜的里面充满着透明、粘稠的物质,叫细胞质。细胞质里又悬浮着呈球形结构的细胞核。所以在光学显微镜下面可以看出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3部分组成。

细胞质是细胞膜以为、细胞核以外的全部物质。它主要由无色透明的液体和浸没在基质中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更微小结构——细胞器组成。用光学显微镜是看不清细胞器的,必须借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浸没在基质中的每一个细胞器都占一定的位置,以自己特有的形态和结构,发挥各自的独特本领。如线粒体担负着细胞呼吸的重要功能,并为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别看它小得用光学显微镜都看不清,却有细胞内“动力工厂”之称;核糖体是细胞合成蛋白质的地方;而溶酶体可被看做是细胞内的“消化器官”;还有像高尔基体、内质网、中心体等细胞器,都有自己的分工。

细胞核一般位于细胞的中央,是细胞的核心。在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体、核液组成。核膜为双层的膜结构,核膜表面有小孔,它不仅把细胞核内物质与细胞核外物质分开,还可以让二者进行物质交换。核液中有核仁和染色质,染色质一般是网状的细丝,易被碱性染料着色,故得名为染色质。它是由脱氧核糖核酸(又叫DNA)和蛋白质等化学成分组成。其中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质的主要成分,它与人的遗传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这是因为染色质储存着人的相貌、性格、体魄和某些疾病的“基因”。我们常常见到孩子的长相非常像自己的父母,父母的一些疾病也会在孩子身上重新出现,都是由于遗传基因作的“怪”。

细胞是那样的奇妙、那样的复杂。有人十分形象地把细胞膜比作是王国的国境线,细胞质是王国的国土,细胞器是林立的工厂,生产井井有条,细胞核是王国的都城,是权力机构。

人体内的细胞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时刻刻在不断地进行着新旧更替。也就是说我们身体里每天总有成千上万的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成千上万的新细胞在生存生成。例如,在人们的皮肤及头皮上经常有皮屑脱落,这就是衰老死亡了的表皮细胞。有人统计过,因为表皮细胞的寿命较短,所以人的一生当中,大约要脱落18公斤死亡的表皮细胞。一个正常人,血液中红细胞的寿命大约为120天,而白细胞只能存活几个小时。衰老的细胞要不断死亡,由新生的细胞来补充。对成年人来说一般新生成和死亡的细胞数大致相等。据统计,人每天约有10亿多细胞死亡,又有10亿多细胞新生,而日日生长的青少年朋友们,则细胞的生长多于死亡。那么,是不是新生成的细胞越多越好呢?这也不一定。如果身体某一部位的细胞生成的速度异常地快,生成的大量细胞是大而不成熟的细胞,这就是病变细胞,比如癌细胞。

细胞的寿命长短不一,有些脑细胞可与人的寿命相当;而人体血液里的红细胞寿命大约只有120天左右;同是血液里的一种白细胞——粒细胞的寿命却不到1天。

细胞内在不断地进行着生物化学反应,并通过细胞膜向外界环境吸取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我们的身体是由1000多万亿个细胞构成,故有细胞王国之称。不过在这个细胞王国中,所有的细胞并不是杂乱无章地堆积在一起,而由4个细胞家族严格有序地组成各个器官,器官再构成人体的各个系统,如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

每一个细胞家族,都有下面几个特点:细胞的数目多;细胞的形态相似;细胞的功能相同;细胞之间由叫做细胞间质的物质连在一起。这些特点告诉我们,细胞家族就是一个由许多形态、功能相似的细胞,通过细胞间质连接在一起的细胞群,我们把这样的细胞群称之为组织。人体内的4个细胞家族就是人体基本组织的四大家族: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由许多密集排列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连接成的膜状结构,覆盖在人体的表面或衬在体内各种管(消化管、血管)、腔(胸、腹腔)和囊(胆囊、膀胱)的内面,具有保护(皮肤上皮)、吸收(肠上皮)、分泌(腺上皮)、排泄(汗腺)和感觉(视觉和听觉)等功能。

(2)结缔组织——由少量的细胞和较多的细胞间质所组成,在我们的人体内分布得十分广泛。结缔组织的种类较多,如疏松结缔组织、致密结缔组织(皮肤的真皮、肌肉两端的腱)、网状组织(血液)、脂肪组织、软骨组织和骨组织。结缔组织最主要的特点是细胞间质非常发达,具有支持、连接、保护和营养的功能,是一个多功能的家庭。

(3)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和少量结缔组织组成。肌细胞长得又细又长,像根纤维,所以医学上常常把肌细胞叫做肌纤维。肌细胞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从而产生了运动。根据肌细胞的形态(有没有横纹)和肌细胞的功能(肌细胞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活动还是不按照人们的意愿活动)又分为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

(4)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也叫做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这种兴奋。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细胞起到支持和营养的作用。神经组织这个家族是一个敏感、善于通讯的家族。

人体的外围防护线——皮肤

皮肤就像一层弹性的天然屏障,将人体与外界环境隔开。皮肤的重量约占身体重量的6%。其表面积与身高、胖瘦有关。成年人一般为1.5~2平方米,少年儿童的体表面积要小些。皮肤的厚薄也不均一,平均在0.5~4毫米。在经常受摩擦的部位如手掌脚掌处的皮肤较厚皮肤上的毛孔可以分泌汗液;而眼皮及四肢的屈侧面皮肤较薄;少年儿童较成年人的皮肤相对薄些。

皮肤按其结构和功能特点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下面主要介绍一下表皮与真皮:

表皮的最外层是角质层。它的表层细胞经常脱落,成为皮屑。深层的角质形成细胞不断地分裂增生,新生的细胞将老的细胞推向体表,从而补充角化层的脱落或修补缺损。随着细胞不断地向表皮增生,细胞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形成透明的角质颗粒。最后整个细胞都被角化,形成多层扁平角化上皮细胞,成为人体的保护层。这种角化层的细胞一般有十多层,厚度不超过2毫米,它比较硬,能够耐一定的摩擦和防止细菌的感染。整个人体皮肤的表皮的角化层的厚度也完全一样,手掌、脚掌等易摩擦的地方角化层比较厚些。角化层细胞不断脱落,底层的细胞不断地向表层增生形成新的角化层。一般表皮角质形成细胞3~4周更新一次。另一类表皮细胞——树突状细胞,数量较少,不角化,它无规则地分散在角质形成细胞之间。在表皮的最深层细胞中间夹有黑色素细胞,它可以产生黑色素、吸收紫外线,从而起到保护人体深层组织的作用。角质层的细胞排列紧密,对人体内部组织起屏障作用,还能保持体内的水分。表皮的深层是生发层,有很强的细胞分裂增生能力。生发层中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人的肤色深浅不同,就是由皮肤中黑色素含量的多少来决定的。

真皮位于表皮的深层,是皮肤的中导。真皮这一层很复杂,它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还有淋巴管、血管、感觉神经末梢,并有皮脂腺、汗腺和毛根等等。所以它管的事情也比较多,像皮肤割破了、出血、疼痛以至伤口愈合,都属它的管辖范围。

概括地说,皮肤有以下作用:

皮肤首先有保护作用。皮肤的表皮能防止病菌侵入,真皮很有弹性和韧性,能耐受一定的摩擦和挤压,皮下脂肪组织能缓冲机械压力,正常情况下,皮肤呈酸性(PH5.5左右),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

皮肤还有调节体温的作用。环境寒冷时,皮肤血管多数收缩,血液流量小,皮肤散热少;天气炎热时,皮肤血管多数舒张,血液流量大,皮肤直接散热多。同时,汗腺分泌汗液,汗液蒸发则散失的热量也显著增多。这样,维持了体温的相对恒定。

由于皮肤含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因此,能感受冷、热、触、痛等刺激,通过神经调节,做出相应的反应,避免了对身体的损伤,俗话说的“十指连心”正是这个道理。

皮肤还有排泄的功能。汗腺分泌的汗液,主要成分是水,还有少量的无机盐、尿素等废物。

皮肤还有一定的吸收功能。有时人体生病了,医生会给你开一些外用药贴在皮肤上,让皮肤慢慢地吸收进人体内部,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人体的坚牢支架——骨骼

据统计,人体内的骨共有206块。它们通过骨连结,构成骨骼,才将人的身体支撑起来,并保护着重要的内脏器官。

根据骨的形成可以把骨分为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分布于四肢,在活动中起杠杆作用,大腿骨、上臂骨都是长骨;短骨则分布在灵活运动又承受压力的部位,如手腕骨;扁骨则构成颅骨、胸腔等,它们通过紧密巧妙的连接,形成一个坚硬的“外壳”,像铠甲一样保护人的大脑、心、肺等重要器官;不规则骨形状多样,如椎骨、上颌骨,它们所起的作用也是多种多样的。

每一单一的骨块主要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

骨膜在骨的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还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这是因为骨膜内有一种特殊的成骨细胞。例如骨折后骨的愈合,就要依靠骨膜的作用。

骨质是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密质致密坚硬,位于骨的表面,在长骨中主要集中在骨干;骨松质主要位于短骨的内部与长骨的两端,结构疏松,像蜂窝一样。

骨质由脆硬的无机物和柔韧的有机物组成。有机物主要是骨胶原蛋白,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物主要是钙、磷等,使骨有硬度与脆性。儿童、少年时期的骨,有机物含量超过1/3,骨柔韧,弹性大,不易骨折,但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因此青少年应注意保持坐、立、行的正确姿势。成年人的骨含有机物约1/3,无机物约2/3,这样骨既坚硬,又有弹性。到了老年,骨内无机物相对增多,骨硬而脆,弹性小,因此老年人应注意预防骨折。

骨髓充满于长骨的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有大量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黄骨髓的主要成分是脂肪组织。幼年人的骨髓全都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骨髓腔中的红骨髓逐渐变为由脂肪细胞构成的黄骨髓,失去了造血功能;而骨松质中终生保持着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

当患某些贫血症时,由于机体的代偿作用,骨内的黄骨髓会重新转变为红骨髓,恢复原来的造血功能,来补充血液中减少的红细胞。此外,血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幼稚红细胞。

有些疾病,尤其是血液病或怀疑患有血液病时,医生需要从患者骨内抽取少量的骨髓做检查,协助诊断,以确定治疗方案。此时,患者一定要与医生配合,不要紧张。因为抽取少量骨髓对病人来讲,除了穿刺局部有些疼痛外,对全身没有任何不良影响,绝不会像有些人讲的那样,留下后遗症。

骨头互相连接的地方,叫做关节。它们的作用相当于机器上的轴承,正因为有了这些像轴承一样的关节,我们才能自如地运动。

根据构造关节可分为3种:不动的,如头骨的各关节;稍动的,如椎骨的关节;活动的,如四肢和头部的下颌关节等。一般我们所说的关节是指“动关节”。

人体中的关节通常由3个基本结构组成: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

关节面通常是一凸一凹的两块骨的衔接部位,表面有一层薄而光滑的软骨覆盖,加之上面有少量滑液(也叫关节液),故两软骨面之间的摩擦系数很小,据说比冰刀和冰面之间的摩擦系数还要小。关节囊是两层附着在骨关节面周围并与骨膜融合在一起的纤维结缔组织。外层为纤维层,质地硬韧,其松紧、薄厚都与其包绕的关节的功能有关。纤维层内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纤维;内层叫滑膜层,是一层薄而柔软的组织。它紧贴纤维层的内面,并附于关节软骨的周边。滑膜层有分泌和吸收滑液的功能。关节腔是由关节软骨和关节囊的滑膜层共同围成的腔隙,内有少量滑液。在正常情况下,关节腔内保持负压,这样可以保证关节的稳固性。

此外,关节内还有一些辅助结构,如关节盘、韧带等。它们的存在既可以加固膝关节的牢固性,又可以缓解冲击和震荡。

人的206块骨骼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才构成人体的坚牢支架。根据骨骼的组合可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3部分。

头骨位于中轴骨的最上端,由23块大小不同的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通常以眶上缘(上眼眶的凸起部)到外耳部(耳孔处)下缘的连线为界将颅骨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线以上称为脑颅骨,其主要作用是保护我们的大脑;线以下则是面颅骨,面颅骨主要构成面部的支架。

脑颅骨由位于前方的额骨、位于顶部的顶骨以及靠后的枕骨等8块骨构成。它们共同围成一个腔,叫做颅腔。人体的司令部——大脑,被严密地包裹在里面。

新生儿的颅骨尚未发育完全,各颅骨之间并非紧密衔接在一起,骨块之间存有一定的间隙,由膜覆盖,称囟,如前囟、后囟。这些部位比较薄弱。一般2岁以前全部闭合。所以,在护理新生儿时要特别小心,以免让他们的司令部过早地失去它的指挥职能。

成人的颅骨早已发育成熟,它们质地坚硬,加上其内、外层一些其他的“天然屏障”,的确像一顶精良的头盔,将大脑保护起来。轻微的碰撞和震荡是不会损伤大脑的。

但要注意,有了“头盔”的保护并非万无一失了。除了强大的外力能伤害大脑外,有些疾病能通过血液循环等其他途径来破坏我们的“司令部”,如大脑炎、脑囊虫病等。所以,若发现原因不明的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现象时,要马上去找医生。

躯干骨包括脊柱、肋骨和胸骨。成年人的脊柱由26块椎骨构成,椎骨上有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在一起构成椎管,里面有脊髓。椎骨自上而下有7块颈椎、12块胸椎、5块腰椎、5块骶椎合成的1块骶骨和4块尾椎合成的1块尾骨。每一块小骨头都是由一个坚韧而有弹性的盘状软骨与相邻的一块连接起来。这些软骨块能吸收震动和扭力,人们称它们为椎间盘。颈椎的椎间盘很厚,使脖子能转动自如;腰椎也是同样,厚厚的椎间盘使脊柱的这一部分最能弯曲,看过杂技表演的人,大概谁都不会否认这一点。

脊柱的形状从侧面看有4个弯曲,颈部和腰部凸向前,胸部和骶部凸向后,这样有利于人直立行走,并且能减少运动时对脑子的震动。肋骨共12对。胸骨1块。肋骨、胸骨和胸椎共同围成胸廓,保护着肺和心脏等器官。

四肢骨包括上肢骨和下肢骨各1对。一侧的上肢骨由肩胛骨1块、锁骨1块、上臂骨(肱骨)1块、前臂骨(桡骨、尺骨)2块和手骨(腕骨8块、掌骨5块和指骨14块)27块组成,两侧上肢骨共64块。下肢骨共62块,每侧有髋骨1块,大腿骨(股骨)1块,膝盖骨(髌骨)1块,小腿骨(胫骨、腓骨)2块和足骨(跗骨7块,蹠骨5块和趾骨14块)26块,共31块。髋骨、骶骨和尾骨共同围成骨盆。足部的跗骨、蹠骨和足底的韧带、肌腱共同构成了凸向上方的足弓。

人类通过数千年漫长的进化,逐渐从四肢行走演化到直立行走,上肢被解放了出来。因此,和其他动物比较起来,人类上、下肢的差异更为明显。人的上肢,尤其人的双手能从事许许多多其他动物根本无法从事的精细动作,如翻绳、编制、打字。而人的下肢,因负责承重、跑、跳,和上肢比起来其骨骼则粗大、结实得多。足底有足弓,下肢骨很粗壮,这些特点与人类的直立行走相适应。对于支持体重,增加直立、行走、运动时的稳定性,缓冲剧烈运动时对脑的震荡,都是很有好处的。

人从出生到衰老这一过程中,骨是在不断地新陈代谢,不断地变化着的。

胎儿期,骨的雏形就已形成,后随着一系列的造骨、破骨、改建的反复过程,骨不断地变粗、变长或变大(如颅骨等一些扁平骨);约20岁时,人体的大部分骨骼均已发育成熟;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逐渐衰老,骨也开始变脆,而容易发生骨折。可见,骨和人体其他器官一样,也有一个发生、发育、成熟、老化的过程。

骨的营养主要来源于周围组织发出的血管和神经纤维通过一个个大小不等的滋养孔进入骨和骨膜,输入养分,带出废料。当发生骨折时,医生通过手法整复或手术,将骨折断端复位,随后骨便开始自身修复,直到最后完全愈合,恢复其原来的功能。这大约需要6~8周的时间(儿童需要的时间短一些,老年人则要长一些)。

骨和其他器官的一个明显不同点,就是质地坚硬,这是由骨组织的成分决定的。此外,便没有什么更明显的差异。正如其他器官一样,骨也需要营养,骨也在不断地新陈代谢,骨也会衰老,当然,骨也会生病。

骨折,是骨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成因主要是外来的力大于骨本身能承受的力,从而导致骨折。如发生骨折,一定要去医院就诊,医生会通过一系列必要的检查来确定骨折的类型,是否还伴随周围其他器官、组织的损伤(骨盆骨折时,骨折断端可能刺破膀胱、直肠以及周围大的血管和神经),最后确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切忌不可自己按揉或复位。因为,不合常规的治疗,不但不能使骨折端对合满意或根本对合不上,而且会加重局部出血、肿胀等,这些都会延长骨折愈合的时间,甚至导致畸形愈合,使骨失去其原有的功能。

此外,骨还会患一些其他的疾病,如炎症(急性或慢性骨髓炎)、骨结核、骨肿瘤(良性的或恶性的)等等。其中骨髓炎、骨结核都是因细菌感染引起的。若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以及恢复期的功能锻炼和休息,一般不会遗留后遗症。良性骨肿瘤是一个慢性发病过程的疾病,其主要损害是对周围组织的剂压,如及时治疗,一般不会影响骨的功能。如果发现患了恶性骨肿瘤,也不要怨天尤人,要正视现实,与医生合作,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

人体运动的发动机——肌肉

这里说的肌肉,主要指骨骼肌。骨骼肌与骨骼共同构成人体的运动器官。而骨骼肌则是人体运动的“发动机”,为人体运动提供动力。

人体全身大约有骨骼肌600多块,占体重40%之多。人体内的肌肉分为3种类型:心肌、平滑肌和横纹肌(即骨骼肌)。心肌是心脏固有的肌组织,它的收缩和舒张得以保持心脏不停地运动。平滑肌分布于胃、肠、子宫等内脏器官的壁上,胃、肠道产生的蠕动就是平滑肌的功劳。这两种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不受人的意志支配的。而横纹肌则不同,它完全受我们的意志所控制,因此这种肌肉又叫随意肌或骨骼肌。

一架飞机或一部汽车即使制造、装饰得多么漂亮,多么豪华,如果没有给它安装动力系统——发动机,它是无法动起来的,只能作展品供我们参观。同样,人体内也有自己的动力系统——肌肉。

每一块横纹肌都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腹的主要成分是横纹肌纤维,它的外层有肌膜包裹。肌肉的收缩与舒张是靠这部分来完成的。肌腹的两端(或一侧、或两侧、甚至四周)延续为肌腱。肌腱是由硬韧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肉眼观察呈乳白色,它的另一端附着在骨面上。一块肌肉从一端到另一端,通常要跨越一个关节或从一块骨逾越到另一块骨。这样,当肌肉收缩或舒张时,才能带动骨骼,产生运动。

人体内大大小小的横纹肌有数百块,大的有几十厘米长,像股四头肌,它覆盖了整个大腿的前面;小的仅几厘米,如手掌上的鱼际肌。当我们完成一个动作时,常常要由许多块肌肉协同作用。其中,有些肌肉收缩,有些肌肉适当地舒张,这样,我们的动作才显得协调、流畅,而不像“机器人”那样固涩、僵硬。

肌肉按其是否受人的意志支配,分为不随意肌和随意肌,而不随意肌按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又分为心肌和平滑肌。每一块肌肉内部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纤维。它们为肌组织提供养分,带走代谢过程中生成的废物并支配它的活动。

心肌是心脏特有的肌组织,构成心脏壁的一部分。人有工作和休息、清醒和睡眠之分,而心肌却没有。它一天24小时不知疲倦的工作,不停地收缩或舒张,保证我们体内的血液不停地循环。一旦心脏停跳,也就意味着生命终止,因此,我们要格外爱护自己的心脏。

平滑肌分布在除心脏以外的内脏器官壁上,如胃、肠道、膀胱等。平滑肌同样不受人的意志支配。显微镜下的肌肉组织图它有节律地收缩和舒张,可使胃、肠道中的内存物逐渐排出,这样我们才能定期地进食和排出粪便。当患某些疾病(如肠麻痹)时,这种有节律的运动减弱或消失,病人会感到腹胀、腹痛并呕吐等。此时,若不马上去医院治疗,是会有生命危险的。

随意肌又叫骨骼肌或横纹肌。顾名思义,它的活动受我们的意志支配的。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让它做什么它做就什么,完全按我们大脑发出的指令行事。骨骼肌分布在骨骼周围,并附着在其上面。它的收缩与舒张带动骨骼,产生运动。如我们要喝水,会伸臂(取杯),随后屈肘、抬腕、张口、吞咽等一系列动作。假如骨骼肌是不随意肌的话,会多么可怕呀!

体育锻炼可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肌力。这是因为日常生活中的动作仅部分肌肉参与活动,而进行体育锻炼时,可使全身的肌肉都参与活动,肌肉里的毛细血管网大都开放,以供给肌肉更多的营养,使肌肉逐渐锻炼得粗壮有力。

生命的主宰——心脏

心脏是人体生存的关键环节。人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心脏的辛勤工作。一旦心脏发生病变,停止了工作,血液就会停止流动,细胞的新陈代谢就不能维持,人就会迅速死亡。有时,这种情景只发生在几秒钟内。

心脏位于胸腔内中部偏左,外形似桃子,大小如拳头。如果你将手轻轻放在左侧胸壁、乳头下方周围,就会触到有节奏的心脏跳动。心脏内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部分,左右两部分被瓣膜分别隔成上下两部分,这样,心脏就有了4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右心房,心脏结构示意图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右心室。心房连通静脉:左心房连肺静脉,右心房连上、下腔静脉。心室连通动脉:左心室连主动脉,右心室连肺动脉。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如抽水机活塞一样的瓣膜。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人们的心脏一缩一舒,按一定规律有节奏地跳动着,将心脏内的血液射到动脉中。正常成年人平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跳动75次。心脏每跳动1次大约射出70毫升血液到大动脉。按此计算,成年人每昼夜心脏就要跳动10万多次,全心射出血液7000多升。如果强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心跳可加快到每分钟180~200次。由此可见,心脏是多么的辛苦和勤劳!儿童的新陈代谢旺盛,而心脏发育又不够完善,收缩力较弱,跳动1次射出的血液就少些,所以要靠加快心跳次数才能适应身体代谢的需要,因此,年龄越小,心跳越快。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心跳较慢,大约每分钟50~60次。心脏收缩更有力,比较少的心跳次数就能满足身体的需要,提高了心脏的贮备能力。

在心脏的每一次跳动中,收缩是工作,舒张是在休息。心脏每搏动一次约需0.8秒,其中收缩只占0.3秒,舒张占0.5秒。看来心脏很注意劳逸结合的。生命之海——血液我们把血液视为生命之“海”,是因为人体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它,如果1次失血超过体内血量的30%,就会有生命危险;而且血液的成分与地球上最早出现的原始生命的诞生地——原始海洋的成分很相似。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如果把血浆比喻为海水,那么,血细胞就好比航行在大海中的小船。

血浆中含量最多的是水,约91%~92%,还含有少量很重要的物质,如7%左右的蛋白质、0.1%左右的葡萄糖、0.9%左右的无机盐以及微量的维生素、激素与酶等。血浆能运载血细胞,输送养料和废物,使人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以利于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里红细胞的数量,男子平均为500万个左右,女子平均为420万个左右。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因而使血液成为红色。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也能运输一部分二氧化碳。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比红细胞少,每立方毫米血液中有5000~10000个。白细胞的种类很多,血浆中的水分里溶有不同的物质,包括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如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等。白细胞有吞食病菌、保护健康等作用。血小板的数量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10~30万个,它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血小板实际上是骨髓中巨核细胞脱落下来的小碎片。

血液中的血细胞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红细胞的寿命平均为120天;白细胞有的只能活几个小时,有的可以活几年;血小板的寿命平均为10天左右。造血器官不断地工作,产生新的血细胞,来补充衰老死亡的血细胞,使血液中各种血细胞数量维持相对恒定。

血液是人体的“运输大队长”。伴随着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循环流动,将氧气和各种营养输送给每一个细胞,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输到一定部位清除体外。

血液的运输功能还能保持细胞生活的流体环境相对恒定,从而保证了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所以医生常常把验血结果作为诊断疾病的重要参考。

血液还是人体的“警卫员”。某些白细胞能吞食入侵的病菌;淋巴细胞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当人体受伤出血时,靠血小板的止血、凝血作用堵住伤口。所有这些都说明了血液对于人体具有防御保护作用。

此外,血液在调节体温过程中,也起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大量吸收体内产生的热,另一方面能将体内深部器官产生的热运输到体表进行散发。

生命的运输线——血液循环

血液在心脏与全部血管的完整封闭式管道中,作周而复始的流动,也叫血液循环。心脏血液循环示意图即“血泵”,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则是血液运行的主要干道。

血液在全身的流动,就像一支“运输队”,运输着体内的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血液循环又分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由左心房泵出,流经大、中、小、微动脉直至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将氧和营养物质输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并将组织细胞的局部代谢产物运走,再通过微静脉、小静脉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这部分的血液循环称做体循环。体循环的结果是将鲜红色的动脉血变成了暗红色的静脉血。

肺循环是将流回右心房的静脉血,经右心房泵至肺动脉,至肺毛细血管部位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摄取氧气,弃去二氧化碳,再由肺静脉流回至左心房,这就是肺循环。肺循环的结果是将右心房排出的静脉血变成了富含氧气等的动脉血。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组成身体的一条完整的环形运输线。血液循环一旦停止,则会造成运输障碍,脑、心、肾等是对缺血缺氧最敏感而耐受力又低的重要器官,尤其是大脑,缺血3~10秒会意识丧失,缺血5~10分钟就会出现不可逆性损害或死亡。

生命的物质交换站——微循环

人体的微循环,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细血管中的血液循环,需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到。在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有毛细血管,迂回曲折,相互交错成网。

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直接接触,其壁特别薄,仅由一层细胞构成。这层细胞的间隙可允许一些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的腔特别细小,管径只有千分之九毫米左右。最细的毛细血管整个管壁仅由一个上皮细胞围成。毛细管腔内的血液流动也特别缓慢。毛细血管数量大,分布广泛。例如一个体重为70公斤的人,如果将其全身肌肉中的毛细血管连接在一起的话,其长度足够绕地球一圈的。

微循环血液速度调节,主要依局部组织代谢产物(二氧化碳、乳酸、组织胺等)的浓度及激素水平等进行。例如,当组织处在安静状态时,代谢速度较慢,代谢产物较少,局部的毛细血管网大部分关闭,血液减少。经一定时间后,由于局部血流的减少,又使局部代谢产物蓄积,毛细血管网广泛开放,加快血液速度,以运走蓄积的代谢物。

输送血液的压力——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因为血液使血管充盈,则对血管壁造成一种侧压力,就叫血压。它来自于心脏收缩时释放的能量。由于血血压检测是人体健康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液在沿着血管流动的过程中,需不断克服阻力,消耗能量,所以血压在循环过程中是逐渐下降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压,是血管壁受到的侧压力与大气压之差。临床上一般是用血压计在上壁的肱动脉处测量。血压的单位过去用毫米汞柱表示,如今使用我国法定的计量单位“千帕(kPa)”来表示。动脉血压在心脏一缩一舒的过程中也是变化着的。一般在心脏收缩时,动脉血压所达到的最高数值,叫做收缩压;心脏在舒张时,动脉血压所降到的最低值就叫舒张压。医生一般在测量之后,就用一分子式形式记录下来,例如16/10kPa,就代表某人收缩压16kPa,舒张压是10kPa。健康成人的血压正常值一般是收缩压13.3~16kPa,舒张压8~10.7kPa。如果收缩压持续高于21kPa,或舒张压超过12kPa,则是高血压;如果收缩压持续低于12kPa,则是低血压。老年人因为动脉管壁硬化,弹性较差,易患高血压。如果血压过高,心脏负担过重,久而久之,易出现心力衰竭,另外血管内壁也易受损伤。例如脑血管受损出血,造成脑溢血,危及生命;如果血压过低,又会造成供血不足,使器官组织缺血,尤其是肾、脑、心等。

血型——细胞膜上的特性标志

根据人类的外表颜色特征,可将人类分为许多类别,如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等。由于人类细胞(白细胞、红细胞、组织细胞等)膜的分子组成及结构的不同,使它们各具特征性抗原。根据细胞特征性抗原的不同或者有无,可将血液分为若干血型系统。目前已经科学研究确认的仅人类红细胞的特征性抗原至少有15个类型,也即有15个血型系统(如ABO、RH、lewis等)。其中ABO血型系统是发现最早与临床医学关系最密切最常应用的。

早在1890年,人们就发现人类红细胞膜上可含有A和B两种凝集原;人类血清中也存在抗A和抗B两种凝集素。ABO血型系统就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含有的A和B凝集原的不同,将人类血液分为A、B、AB、O等4个基本血型。红细胞膜上仅具有A凝集原的就是A型血;仅具有B凝集原的为B型血;A、B两种凝集原均具有的就是AB型血;O型血者无A或B凝集原。实验研究还发现,A凝集原与抗A凝集素结合或B凝集原与抗B凝集素结合会使红细胞凝集成团,并在血管中发生溶血反应,所以A型血里无抗A仅有抗B凝集索;B型血里仅有抗A凝集素;AB型血里无抗A和抗B凝集素;而O型血里同时具有抗A和抗B凝集素。

在临床上输血时,主要考虑供血者的凝集原与受血者的抗凝集素有无凝集反应,所以最好是同型输血。O型血素有“万能代血者”之称,因为它不含有A或B凝集原;而AB型血又称“万能受血者”,因为它无抗A和抗B凝集素。考虑到人类除ABO之外,还有许多血型系统,所以临床上输血之前都要做配血试验。人的血型是遗传所得,终生不改。

那么,血型是怎样遗传的呢?原来,血型是由细胞核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ABO血型系统是由A、B和O等3个基因所控制。在每条染色体的某个点上都必然有1个A基因或B基因或O基因,三者必居其一。其中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因子,而O基因是隐性因子。所谓隐性因子就是伴随A基因或B基因而不会表现出来的基因。我们知道,子代的遗传特性根源于父母双方性细胞的染色体。就是说,子代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于父亲,一半来自于母亲。如果子代从父母那里得到相同的血型基因(如A和A或B和B),称为纯合子;如果不相同(如A和O或B和O),称为杂合子。纯合子表现为与父母相同的血型,而杂合子则表现为显因子的血型。所以人体内所具有的血型遗传基因和血型的表现形式并不一定相同。其规律是:具有AA或AO遗传基因的人,其血型表现形式为A型;具有BB或BO遗传基因的人,血型表现形式为B型;具有AB遗传基因的人,其血型为AB型;而只有OO遗传基因的人,才表现为O型。

根据这样规律,我们就可以由父母的血型推断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和不可能出现的血型。

血液循环的通路——动脉和静脉

汽车在公路上才能行驶;火车在铁轨上才能奔驰;即使在广阔无垠的蓝天上飞行的飞机,也只能占据自己的飞行航道中规规矩矩。不然,将会发生意想不到的事情。

动脉和静脉则是血液流动的通道。动脉和静脉(当然还有心脏和毛细血管)共同结成了一张封闭式的网络,为血液的流动提供了一条畅通无阻的通路。

人体是一个对称性的结构,因此,动脉的分布也大致遵循此规律。如左臂有一根肱动脉,右臂同样也有一根。动脉将左心室射出的血液带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它所携带的是含氧浓度极高的动脉血,故其颜色是鲜红的。左心室发出主动脉后,便向以心脏为中心的四周蔓延。有通向颈部至头颅的;有指向四肢的;有进入腹腔脏器中的;当然,也有一些分支返回,营养心脏本身(称冠状动脉)。这些动脉常有1~2根静脉和神经纤维伴行,随着向远端行走,渐渐变细,细到肉眼看不到的微动脉,最后移行为毛细血管网,此时已到达它的目的地——如胃、肠、手指尖、皮肤等器官和组织中。毛细血管中的红细胞将携带的氧传递给周围组织,并带上周围组织在代谢过程中生成的二氧化碳进入微静脉。

静脉与动脉相反,它始于毛细血管,终止于右心房。在向心脏汇集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周围的属支,所以,变得越来越粗。因静脉中的血液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故颜色呈黑紫色。

静脉分深、浅两层。浅静脉分布于皮下组织中,肉眼可以看到。健美运动员表演时,我们看到他们肢体上一条条凸起象蚯蚓一样的“青筋”,就是浅静脉。临床上常利用它们做注射、输液和采集血液标本。深层静脉是肉眼看不到的,它们多与动脉伴行。深、浅层静脉之间有许多吻合支将它们连接起来,浅静脉最终都要汇入深静脉。

静脉与动脉的分布大体相同,但结构上却有些区别。并行的动、静脉(血流方向是相反的)相比较,静脉的壁较薄,收缩力弱,压力低,血流缓慢。但静脉比动脉粗,管腔大,内壁还有一些静脉瓣以及静脉之间丰富的吻合支,这一切都有利于血液回流,保证血流的动态平衡。

免疫系统

人类生活的环境,无论是空气中、水中还是土壤中、以至于在人的皮肤上,呼吸道和消化道内,都有无数的细菌和病毒。它们大部分是无害的,只有一部分可以致病。人体在病菌的包围中仍能健康地生活,依靠的是一整套有效的防御系统即所谓“免疫系统”。这是一支严密的保身卫体“防御部队”。

人体是一部极其复杂的生物化学机械“联合工厂”,它具有防御“外来侵略”和修复被破坏的“部件”或“零件”双重功能的免疫部队,简单地说,这支部队可以分成两大部分:一是一层“天然屏障”,即皮肤和黏膜。皮膜和黏膜除了有机械保护作用外,还能分泌一些杀菌物质,如汗腺分泌乳酸,皮脂腺分泌脂肪酸,大多数致病菌不容易在这种环境中生长。胃能分泌胃酸,可以杀死多数细菌。二是一些所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系统,尽管有“天然屏障”,但是仍有一些微生物能通过,侵入体内,此时,体内有一种吞噬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和粒细胞,能把入侵的微生物吞噬掉。这种免疫叫做细胞免疫。人体还能合成一些生物化学物质,溶解在体液中,也能杀死或抑制入侵的微生物。这种免疫叫做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中两类十分重要的物质是补体和干扰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密切相关、互相促进的。

免疫系统人体免疫部队是一个由细胞和有机器官构成的网状系统,它遍布全身,能自动对抗外来有害物质,清除坏死的细胞,并消灭可能致癌的突变细胞,下面是这支部队的一些主要角色:

①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

②巨噬细胞是人体的清道夫。

③B淋巴细胞最主要功能是生产各种抗体,这些抗体就像军队里的武器,以便让人体能够抵抗外来侵袭。人体中的B细胞具有很大能力,能够产生10亿以上的不同种类的抗体。

人体免疫系统的主要调节部分是人体细胞23对染色体中最细小的染色体22.1999年,英国研究人员已完全解开染色体22的基因密码,其基因密码隐含着多遗传问题的重要资料,包括精神分裂症和失聪之谜。科学家可望凭藉这项成果研究出新疗法对付目前的不治之症。

激素的重要功能

脑垂体是人体内分泌的“首领”。人体内的激素主要包括生长激素,甲状腺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即可的松、醛固酮等),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雌激素、雄激素(睾丸酮)以及抗利尿素和女性缩宫素等等,其中以脑垂体分泌的激素最为神奇。例如,腺垂体(脑垂体前叶)产生的促甲状腺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就是督促身体内另外两个重要内分泌腺——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工作的;促性腺激素在女性体内是指挥卵巢产生卵子,雌激素和孕激素,在男性体内则是指挥产生精子和睾丸酮。腺垂体(垂体前叶)则产生生长激素和催乳素。生长激素能促进蛋白质合成和骨骼生长,对人体生长发育、长高长矮,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生长激素分泌太多,人体会长成“巨人”,身高达2.5米以上,并会夭折,一般活不到25岁;生长激素分泌太少,会变成矮人,身高仅在1.40米以下,甚至不到1.20米。催乳素不仅促使女性乳房生长发育,而且促使妇女在妊娠分娩后乳腺不断产生乳汁哺育婴儿。而神经垂体(垂体后叶)则产生抗利尿激素(专管肾脏排尿和升高血压)和缩宫素(妇女分娩时子宫阵阵收缩、把孩子产下,并在产下后使子宫收缩止血和复原)两种重要激素。(下图)。

人体缺乏任何一种激素都会引起某种功能失调而致病,甚至危及生命。其总的功能就是维持人体自身的存在和繁衍。例如,可的松(脑垂体分泌的人体激素皮质激素)是人体最重要的激素之一,没有它生命就会终止。有不少危急疾病只有它才能拯救,如水中毒,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以及腺垂体功能减退症等。而老年人的保健品中最好含有适量的性激素,这对于防治老年骨质疏松症比用各种钙剂更加有效。

各种激素都有各自的功能,但总的作用可归纳为下列几点:

(1)促进机体各器官与组织的生长,发育成熟以及机体形态的形成。

(2)维持生殖: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控制两性生殖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发展及男女的形成。

(3)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及自主(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现已在脑内特异神经元中定位50种肽类激素,它们可能对人的行为、自身稳定、感觉,疼痛、记忆与学习、饮食、饮水、体温调节,睡眠、性行为等有作用。

(4)参与能量的生成,利用和储存。激素是营养代谢底物在体内流动和食物转变为能量的主要介导物质。如进食后,胃肠激素进行调节消化道的活动及消化腺的分泌,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然后,又在胰岛素的同化作用下,将过量的热能物质在体内储存为糖原和脂肪。

(5)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激素通过调控体液的量和组成成分,使机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度维持平衡;激素还能保持体内骨,脂肪、肌肉的质量,并协助完成生命体征的正常。所以激素是人体生存繁衍的极其重要的角色。那种商标上所谓“不含激素”,以为“不含激素”就是好货色的观念是完全错误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其实商品标明“不含激素”的言外之意是;消费者不必担心食入某种激素而破坏体内激素的平衡,导致内环境失调等不良后果,商家也就不必承担因食用其产品而承担的责任。这也提醒我们:人为摄入激素要慎重。

人体五官与内脏的对应关系

根据有关人员研究结果,人体五官变化情况与内脏情况存在一定的联系,归纳如下:

眼睛忽然看不清东西,这是肝功能衰弱的标志。按一按肝脏四周(腹部右侧)会觉得有一种沉重感。在看电视以及读书的时候,尤其要注意用眼的卫生,眼睛过度疲劳对肝脏也有害。

嗅觉越来越不灵敏,这是肺脏功能衰弱的标志。比如在患感冒等疾病以前,平时很喜吃的某种食物的香味消失了,也是因为肺部受到侵害的缘故。

嘴唇感觉变迟钝了,这是胰脏功能衰弱的标志。胃部受到侵害时,嘴唇会变得干燥甚至皲裂。由于胃和胰脏是兄弟关系,胰脏状况不好,胃也受影响。

耳朵变得不灵,听不清声音,这是肾功能受阻。坐着工作的人,特别是那些久坐不起的人更应注意。

味觉感到迟钝,尝不出味道来。这是心脏功能衰弱的表现,当口中干涩,感觉不出食物的滋味时,要注意心脏是否发生病变。

神奇的干细胞

什么是“干细胞”?它是一种未成熟的细胞,它未充分的分化,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和人体的潜在功能,医学界称之为“万用细胞”。也就是在生命的成长和发育中起着“骨干”作用的细胞,就如在建筑高楼大厦中的钢筋沙石等基本材料,是发育成人体及人体各组织和器官的基本物质。

干细胞如何“神奇”呢?这就是它能分化成三种类型的细胞。一种是全能干细胞;一种是多功能干细胞;还有一种是专能干细胞,这三类干细胞又会再分化发展。全能干细胞可以分化成人体内的各种细胞,从而构成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器官,最终发育成一个完整的“人”。精子和卵子结合后,形成的受精卵就是一个最初始的全能干细胞,它能继续分化。在它分化过程的前几个阶段,就可以再分出许多全能干细胞。如果提取出这些细胞中的任何一个,放置到妇女的子宫中,就可以发育出一个完整的人。如果一个受精卵分裂成几个,就可以发育成几个同样性状的婴儿,这就是单卵多胞胎形成的机制。

全能干细胞在进一步分化中形成各种多能干细胞,后者不能再成为全能干细胞,而是又分成两类,一类是外层细胞,它会发育成胎盘和其他人体组织;另一类是内层细胞,它发育成人体的各个器官。

多功能干细胞又进一步分化成专能干细胞,这种专能干细胞进一步分化成一些具有专门功能的细胞。例如,分化出神经干细胞,并分化发育出各类的神经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白细胞等各类血细胞;淋巴干细胞分化成人体各部分的淋巴细胞等等。

不仅如此,干细胞的神奇还在于它能治疗多种危难疾病。例如,近年来上海胸科医院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运用到治疗晚期肺癌中,在治疗中先收集患者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然后进行剂量为常规化疗3倍的高剂量化疗,24小时后把患者的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回输,同时保护性隔离患者。经治疗,患者的肿瘤都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其中1/3患者的手术病理切片检查已找不到癌细胞,有26%患者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

手的特殊结构

我们的手,是从原始鱼类的胸鳍进化而成的,其间大约经过了4.5亿年的时光。自此,双手几乎是不停止地在为人类创造一切美好的生活。有人估计,除了睡觉以外,它总共伸、屈指关节至少要达2500万次。面对这双“闲不住”的勤劳之手,我们要赞美它:真是了不起!

手的万能,在于手的特殊结构。一只手就有8块腕骨、5根掌骨、14节指骨,有59条肌肉、3大神经干,还有特别发达的血管系统。这些“零部件”的合理组合,才使我们的双手灵活自如,在一秒钟内就能转动好多次。

智慧就在手指上

外国有位著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手指尖上。”

这话有道理。如果我们承认劳动创造了人,承认智慧来源于实践,那么,双手不就是最重要的劳动器官吗。

“手是表现在外面的大脑。”5000年前的印度瑜珈术就开始了对手的研究。而现代生理学家告诉我们,手在脑中占的“地盘”相当大,脑与手的“关系”最密切。

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把“双手与大脑”比喻为“人生两个宝”,主张每一个人都必须“手脑都会用”,这话很有道理。因为研究表明,手指的活动会更好地刺激和增强脑的功能;常动手指(如练习打算盘)可使大脑反映灵敏,有利于智力发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说,动手也是动脑。高尔基说得好:“只有在手教头脑,然后变聪明的头脑再教手,而聪明的手又更有力地促进大脑的发展时,人们的社会文化提高过程才能正常地发展。”事实很清楚,有了手和脑的真正结合,才能促进人类自身的发展,才能促使科学和文化的进步,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就这个意义上说,“智慧就在手指上”,这倒是恰如其分的。

左利与右利

我们有两只能干的手。

不管你干什么,都少不了它们的帮助。比如,你要吃饭,双手马上行动起来:右手拿起筷子,左手跟着端碗;你一低头,左手立刻把碗凑到嘴边,右手动筷扒饭。用不着你吩咐,它们会干得非常出色。

可是你想过没有,要是有一天,让左手来拿筷子吃饭,情况会怎样?不仅筷子不能活动自如,而且夹的肉丸子也会一个劲地从筷缝溜走。可见,要干好活,不是随便用哪只手都可以的。两手当中,一定有个当主角,另一个当配角。只有这样,不管粗活细活,才能拿得起放得下,一点也不用着急。

手指的名称这个主角,就是我们的右手!不过100人之中,也有一二个人,偏偏以左手为主干活,“左撇子”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古人对此也有类似的称呼,却文雅得多了,称之为“左利”。

其实,左利或右利,都不是人类的专利。所有靠捕猎为生,或者靠爪子抓食的动物,像猫、耗子、猴子、猩猩等等,它们的爪子同样有主角配角的区别。不信,你看猫捉耗子,只要快到追上的一刹那,猫会伸出自己最得力、最灵活的那只爪子,扑向耗子,把耗子掀翻在地,随即当配角的另一只爪子,迎头赶上,把耗子牢牢按住,于是耗子就这样被逮住了。

为什么会有左利和右利?

这要从我们幼年时期开始用手说起。

你一定看到过刚刚会坐的孩子,只要他一高兴,准会格格地笑,还会双手高举,不断拍打,两只手一同起一同落。等到他会走了,你用好吃的东西逗他,他一定会双手一齐上,向你要吃的,谈不上哪只手是主角,哪只手是配角。3岁~6岁以后,左右手开始分工,不管是抓东西,还是用手嬉耍,总是以一只手为主,另一只手为辅。

这是为什么?

科学家原以为那是小儿胳臂肌肉开始发育的结果,如果右胳臂长得快,那就成了右利;左臂有力,则成为左利。可是,实际测量结果,却否定了这一看法。一些研究大脑发育的科学家,发现孩子是左利或右利,要看哪一半大脑占优势。

我们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称为左大脑半球和右大脑半球。它们各有自己的看家本领:左半球主管一个人的说话,兼管手脚和身体的各种技巧动作;右半球对时间和地理位置一类的概念特别敏感,而且掌握得很得当。3岁~6岁以前,脑的发育还不完全,它们的分工不细,还管不了那么多事,所以想用手抓东西的时候,两只手就一齐上,而且摇摇晃晃,很不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内部开始出现分工。科学家发现,右利的人,右手的活动绝大多数归左半大脑管。那么,左利的人,他的左手活动该由哪半边大脑来负责呢?

这个问题引起好些科学家的兴趣,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75年,一位名叫拉司麦山的科学家,对122个左利和双利(就是两手都能写字能干活)的人进行测试。他的测试方法,是先让他们高举双手,然后从右边颈动脉注入镇静药,注药之后,右边大脑半球必然先被麻醉。假如左利和双利的人,他们负责左手活动的脑中枢确实在右脑的话,那么,右半大脑一麻痹,左手必定会举不动而落下。结果,你猜怎么着,只有15%的人左手落了下来。后来,这位科学家又从他们左边颈动脉注入同一种药物,结果,70%的人左手落下了。要是双侧颈动脉同时注药,有15%的人左手举不起来。这个测试告诉我们,左利的人,管左手的脑中枢在右大脑半球的只占15%,有70%在左大脑半球(这和右利的人一样);而有15%的人,两边大脑都在负责左手的活动。这就是说,左利的主管脑中枢比右利要复杂(因为这位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测试右利的人,其中有96%的人右手由左半大脑管,只有4%的人归右大脑半球管,而两边都管的,一个也没有)。

可是,另一些科学家,从脑伤病人中,却得出另一种结论:病人左脑受伤之后,他们双手的动作会显得迟钝;要是伤在右脑,病人只有左手显得迟钝,而右手仍是那么利索可靠,一点也不受影响。

这么一来,把人们搞糊涂了,左利和右利到底归哪个大脑半球管?直到今天,还不太清楚!

任重而道远的双脚

脚的结构精妙绝伦,被生理学家称为“解剖学上的奇迹”。

人体共有206块骨头,两只脚占了52块。也就是说,在块数上,全身四分之一以上的骨头在脚上。除此之外,每只脚还有33个关节,20条大小不一的肌肉,100多条韧带以及无数的神经和血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人类的脚是伟大的。

人的胚胎在第三四周时已经有了脚,出生后几个月的婴儿就会站立,一岁左右就可学走路,从此开始了真正的人的历程。

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承受全身的体重。人们发现,一个50千克体重的人,脚每天累积承受的总压力有好几百吨。据统计,足球运动员在一场球赛中,两脚发力起步多达万次,每只脚累积承受的力量超过1000吨。

脚的最重要功能是走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现代人一生要走42万千米的路,相当于绕地球赤道10圈。看来,人体的双脚,确实任重而道远。

人体细胞膜上的火眼金睛——受体

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组成人体各组织、各器官的细胞则在微观方面显示其功能,形态的相异性和多样性。如皮肤上皮细胞呈鳞状紧密排列,形成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呼吸道上的上皮细胞则通过其表面纤毛的摆动清除异物;垂体细胞、性腺、可分泌不同激素以维持体内的生理平衡。同一种细胞在人体的发生发育中也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红细胞所合成的血红蛋白在不同阶段表现为不同结构。

细胞表面的细胞膜是由脂类、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等物质构成的。细胞膜中的蛋白质和糖蛋白,专门负责识别和接受外来的抗原、激白细胞(左)围歼酵母菌孢子(右)素、毒素等生物大分子或药物的化学物质讯息,它们被称为“受体”。受体就是长在细胞膜上的“眼睛”。它能识别将与之结合的讯息传送到细胞内部,引起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促使人体代谢发生变化。

受体这只“眼睛”灵敏异常,哪怕是小到几个毫微克的物质也能看得清楚,识别出是“朋友”还是“敌人”。如果体内受到病毒、细菌的侵犯,会很快被受体发现,迅速将讯息向大脑“司令部”报告,机体就会立即调动免疫大军,产生出大量的抗体、淋巴因子等“卫士”奔赴战场,围歼入侵之敌。一旦发现有癌细胞作乱,便会通过大脑调集众多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去平叛,将癌细胞吞噬,使人体幸免于难。

白细胞发现了酵母菌孢子入侵,立即在受入侵的地方集合,围歼入侵白细胞吞噬酵母菌细胞过程完成者。最后,如右图所示,酵母菌孢子被白细胞完全吞噬掉。

细胞上的“眼睛”有各种各样,这是由于它的蛋白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构成;细胞核染色体不同,“眼睛”所能识别的对象也不同。

一种“眼睛”只能识别一种外表讯息,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只有当“眼睛”(受体)的三维空面构型与外来讯息的构型一致时,受体眼睛才能识别并与之结合。反之,则拒之门外。

“眼睛”(受体)识别讯息事关人体健康。如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并由此导致的心脑血管病,究其原因,是这些人体内缺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眼睛”。人体大部分细胞表面,有一种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它可吸收血液中的胆固醇,调节体内的胆固醇水平,这种“眼睛”(受体)一旦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分子,就将其“吃”掉,不让胆固醇为非作歹。

如果细胞膜上的这种“眼睛”缺乏或丧失功能,体内低密度脂蛋白不能被及时清除,血中胆固醇升高,从而引起动脉硬化。

在器官移植方面,令医学家头痛的是因异体器官上的移植抗原与接受者不同。以致接受者体内淋巴细胞上的“眼睛”(受体)识别出不是同类而加以排斥,导致器官移植的失败。所以这种“眼睛”也有麻烦的一面。

没有字的名片

每个人的脸都不一样。在学校里,一个班几十个同学,没有两张脸是一模一样的;一个大公司几百个甚至上千个人里,也找不出完全一样的两张脸来。双胞胎的脸算是很相像了,但也不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世界上根本找不到两张完全相同的脸。但是人的脸尽管千差万别,却有许多共性。

首先,人脸是从动物的脸进化而来。鱼、鸟、狮、虎,都各有自己的脸。与人脸最相像的,是猿猴的脸。人类祖先南猿的脸,和今天的黑猩猩十分相似;低斜的前额,隆起的眉弓,不发达的下巴。

科学家发现,识别人脸的中枢在大脑皮质的颞叶。一旦这一部位受到损伤,人们就无法识别人脸,不但认不出自己最亲近的人,甚至把自己在镜子里的映像当作陌生人。

人的脸虽然不一样,但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甚至包括与世隔绝的土著部落居民,或生来双目失明的人,都具有6种基本的面部表情,这就是厌恶、愤怒、害怕、悲伤、高兴和惊奇。不过,由于各民族的习惯和礼节不一样,脸部的表情也会有一些差别。

颇为有趣的是,有些恋人或长期生活在一起的夫妻,在相貌上会变得相似起来。对此,美国的伯威士迪教授认为,人的面容具有“可塑性”,恋人或夫妻的相貌会“相互学习”,接受对方的影响,变得像兄妹一样。

中国人的脸谱

根据脸可以知道一个人是黄种人、白种人还是黑种人。黄种人的脸扁而宽,颧骨高而突出,嘴唇稍微突出,厚度中等,眼睑内有褶皱。白种人头发较软,呈直形、波状或卷曲状,胡须非常发达,鼻子狭而高,嘴唇薄而不突出。黑种人头发卷曲或成波浪形,鼻子很宽,鼻梁较塌,嘴唇厚而突出。

科学家经过调查,给中国人的脸画了个像:最多的是鹅蛋脸,南方人中菱形脸和五角形脸的数量较多;面部扁平;颧骨突出;皮肤多为浅黄或棕黄;头发较黑,较直;多数是丹凤眼;鼻梁不太高;嘴不前突,嘴唇不厚不薄。

根据中国人的审美习惯,鹅蛋脸比较美。这是由于鹅蛋脸的宽度为五只眼睛长度,两眼的中间为一只眼睛长,从左右眼角到左右耳轮各为一只眼睛长度,看上去比较协调。长方脸、圆形脸和菱形脸、五角形脸的人,也不必为此而懊丧,因为长有长的美,圆有圆的美,每一种脸型都有它美的地方。

有人对中国人头部的长度和宽度,作过一番测量和统计。同样是中国人,头的长度最小的只有164毫米,最大的却有206毫米;头的宽度最小的仅129毫米,最大的可达164毫米。东北黑龙江、吉林的人,头的长度最短,平均在184毫米以下,而华南的广东、广西、福建人,头的长度比北方人长,平均在187毫米以上。北方人和南方人头的宽度也不一样:东北和华北地区的人,头部宽度平均在155毫米以上;华南和西南地区的人,头部宽度平均在155毫米以下。由此可见,中国北方人的头部短而宽,而南方人的头部长而窄。

根据测量结果可以发现,中国人的面部大体可分成三段相等的部分:由前额发际(也就是脑门上长头发的那条线)到两只眼睛相连水平线的距离,由两眼水平线到两侧口角水平线的距离,由鼻孔底部到下巴尖端的距离,三者基本相等。一般来说,脸上这三段距离不相近的人,看上去就显得不那么顺眼。当然,儿童与青年人、成年人是不同的,他们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一般这三段距离是不等的,而且年龄越小,头部发际到两眼水平线的距离,越是大于下面的两段。

头发面面观

人有多少头发?中国古时候习惯用“青丝三千”来形容头发之多。实际上,一个人的头发大约有10~12万根。每一根头发都是由毛干黑色毛发中含有等量的铜和铁和毛根组成的。毛干是露出在皮肤外面的部分。毛根埋在皮肤里,外面包着筒状的毛囊,头发就是从毛囊里长出来的。因为毛干是已经死去的细胞,所以人们在理发时毛干本身一点也没有感觉。

头发从长出来到脱落,一般寿命是2~6年,最长的可达25年。通常,头发每天可以长0.2~0.4毫米,一个月大约长1厘米。如果以10万根头发计算,那么每天可长30米左右。然而,头发不是一年到头始终都在长的。每天大约有90%的头发在长,而10%的头发却处于停止生长状态。头发的生长速度会随着年龄和人体的健康状况而发生变化。老年人、体弱者、病人和孕妇的头发,长得较慢。健康人16~24岁时,头发长得最快,质量也最好。

人的头发的形状一般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直发,头发又硬又直;另一种是波发,头发像波浪一样;第三种是卷发,又有微卷、松卷、紧卷和螺旋形之分。中亚、北亚、东亚的大多数居民以及美洲的印第安人,都是直发。欧洲人波发比较多,澳大利亚和南亚、东南亚的一些居民也是波发。非洲黑人和新几内亚等地的居民,则是卷发。非洲的布须曼人和霍顿特人的头发成螺旋形,往往一簇一簇地缠绕在一起,像羊毛一样。中国人的头发大多是直发。黑龙江、吉林和河北人中,很少见到波发,他们的头发比较粗而硬。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的人,头发细而软,在部分人中出现了波发。据统计,在中国越往南去,波发的人越多,甚至还出现极少数卷发的。指甲指甲的状况与多种内脏的疾病相关。美国马里兰大学家庭医学中心的华德高华列夫斯基博士,在其专门研究指甲诊断法的著作中指出,人类的双手和指甲,是一个精确度颇高的天然的健康测量仪。如果懂得观察和判断的话,指甲会及时地将身体是否健康的信息透露给你。下面是几种比较简单容易掌握的指甲诊断法:

(1)在阳光或强光之下观察十指指甲,使指甲在光照之下上下移动,如果指甲表面对强光做出闪耀的反射,则提示机体健康状况良好,体内各器官的功能也正常。

(2)健康人的指甲呈粉红色。如果指甲表面出现棕色纵纹,由指甲尖向指甲根部垂落,那表示可能已患上发炎性的肠道疾病;指甲表面出现白色黄纹,可能预示肝脏有病;若是棕黄色线纹横过指甲尖部位,则是肾脏有病的警告。不过这些症候应当是同时出现在十只手指甲上才有参考意义。

(3)指甲上如果出现轻微的内陷坑纹,可能是干癣病的早期症候。

(4)指甲顶端及指甲尖部位向横扩展,医学上称为“杵状指”,是肺部有慢性疾病的征象。多种内脏方面的病变也可能出现这种变化。

(5)指甲向里凹陷称为“匙状指”,是糖尿病、盆血和营养不良等病的表现。

成人的指甲平均每星期大约长0.5毫米也有人研究认为,五个手指的指甲与某些内脏的疾病有对应关系,原因是五脏六腑与五指有某种对应关系。比如其他指甲正常而只有大拇指指甲生得较为粗劣,且色泽灰暗时,其人有在脑部、泌尿生殖系统方面患病的倾向;食指指甲粗劣硬脆,且色泽灰黄或青暗时,易患肝胆方面或神经系统方面的病患;中指指甲异常,色泽不佳和偏曲瘦小,其人有心脏或血液循环系统方面的疾患;无名指与盆骨和生殖系统的强弱有关,因此该指甲异常可预示盆骨或生殖系统出了故障;至于小指指甲,若其他指甲正常惟有该指甲外形或色泽较差,则可能提示消化系统功能较差。

同类推荐
  • 新编柴油车故障检修精选300例

    新编柴油车故障检修精选300例

    本书以装用柴油机的汽车在实际使用中所出现的故障实例为主体,介绍了东风、解放、斯太尔、依维柯、五十铃等系列柴油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内容通俗易懂,且针对性和实用性强,可供汽车驾驶员和修理工阅读,也可供大中专院校汽车专业的在校师生学习参考。
  •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拖拉机汽车底盘构造与维护

    为深入贯彻《国务院关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及教育部等六部委《关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精神,宁夏农业学校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及专业教师按照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院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指导方案》的要求,编写了本书,以供我校农业机械使用与维护专业实训使用。
  • 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火箭与长征火箭的故事(征服太空之路丛书)

    火箭技术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技术,主要包括火箭推进技术、总体 设计技术、火箭结构技术、控制和制导技术、计划管理技术、可靠性和质量控制技术、试验技术,对导弹来说还有弹头制导和控制、突防、再人防热、 核加固和小型化等弹头技术。如今,世界各国都加快了向太空进军的步伐,把探测目标投向了更远的 地方,而对火箭的研制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我们有理由相信,人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定能够研制出更先进,飞得更远的火箭,把探测器送到 月球、火星甚至更远的地方。
  • 食品分析

    食品分析

    本书重点介绍了食品工程的基本书由上、下两篇组成,上篇为理论部分,共16章,分别介绍分析化学基础知识、采样和样品制备、pH与可滴定酸度、水分测定、灰分分析、矿物质的测定、碳水化合物的测定、膳食纤维的测定、脂类的测定、蛋白质与氨基酸的测定、维生素的测定、食品添加剂的测定、农兽药残留分析、热分析和流变学分析及现代仪器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下篇为实验部分,共15个实验,主要介绍了对应上篇所述成分的测定。本书可作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乳品工程等相关食品专业本科生的教材或参考书,也可作为各类食品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热门推荐
  • 恶魔法则:拽丫头,休想逃

    恶魔法则:拽丫头,休想逃

    虽然是杀手,杀手一般不是冷血无情的吗?为什么还有可爱恶搞的呀!!!
  • 神职人员见闻录

    神职人员见闻录

    本书语言严谨,构思缜密,态度严肃,认知深刻……嘛嘛,你就当是这样凑合着看吧,咳咳……旨在从一名光(ku)荣(bi)的神职人员角度告诉你,为一帮神(nao)圣(zi)光(you)辉(bing)的神明打工是一件多么值得自(tu)豪(cao)的事。
  • EXO之天使

    EXO之天使

    有些人错过了,永远无法在回到从前;有些人即使遇到了,永远都无法在一起,这些都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每一个人都有青春,每一个青春都有一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遗憾,每个遗憾都有它的青春美。===这是偶第一次写小说,不喜勿喷===
  • 大帝独尊

    大帝独尊

    武道有神通,一枚符文可分海断岳,破碎虚空。神道大陆,种族争锋,万国争霸。更有惊才惊艳的天才,横空出世的大能,俯瞰天地的霸主,遨游星空的绝世强者。帝者,主宰万物,万神共尊,不死不灭。大帝者,万千世界,众生至尊。
  • 妖孽快走开

    妖孽快走开

    卖弄风骚版:世间的残忍,才铸就你的成长,这个世间没有绝对,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重要的是自己的选择,你会长大的,你会变的。但当你想起稚嫩的时候,可能会流下眼泪,也可能一如既往,但是那段美好的时光,永远不会改变,我阴已暖归阳。一个平凡的女孩,一段看似尘封已久的青春往事,还有一个残忍的爱情故事。他,到底是谁?(标准的小言,却想写出不一样的味道—不老实的作者)言情小说版:她是一个普通的平凡女孩,不是豪门千金,身上也没有背负家族仇恨,更不喜欢多管闲事。他是一个神秘的人,一个很神秘的人,一个超级神秘的人,反正很有钱就对了。他们的相遇,就是平民女遇见富二代的故事。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光明在我们的前面:胡也频作品精选

    1925年5月,一天午后三点钟左右,在北京的马神庙街上,有一个二十六岁光景的男子,在那里走着带点心急的神气,走进北京大学夹道去。他穿着一套不时宜的藏青色西装,而且很旧,旧得好象是从天桥烂货摊上买来的货色,穿在身上不大相称,把裤筒高高地吊在小腿肚上……
  • EXO之复仇天使归来

    EXO之复仇天使归来

    我—韩妍熙,原本我拥有着完美的人生,和我生命里最重要的12位少年,可是我妹妹的出现,让这一切都变了,三年后,我又重新回来了。我亲爱的妹妹,三年前你施压我身上的痛苦,我会加倍的还给你。
  • 符道通仙

    符道通仙

    我有一笔,可画乾坤!我有一书,可承仙神!
  • 温柔圈养:哥哥的牢笼

    温柔圈养:哥哥的牢笼

    【宠文无虐】在陆安安的生命中,那个被称为“哥哥”的男人给予了她世间最美好的事物——爱。一场疯狂的掠夺于绝望中绽放。她在万吨黑暗中挣扎,反抗,却终是堕入他亲手编织的甜蜜牢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