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8600000035

第35章 杨式太极拳简史

1998年10月15日,中国的首都北京,在宽广的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一场规模宏大的万人太极拳表演。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这次活动,通过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实况转播,这一盛况传遍了全球。

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场所进行的这场太极拳表演,向世人宣告,太极拳已经成为当今普及面广泛、参与人数众多的主流健身项目,太极拳也成为当今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这次表演展现了各太极拳主要流派的精彩套路,其中重点展现的、万人齐练的则是简化24式太极拳。

这个可以说是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太极拳套路就是根据传统杨式太极拳创编而成。

关于太极拳的起源,一直是太极拳研究中的一个学术焦点,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争论。只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本着科学探索的方法,就会对太极拳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可以说,太极拳作为中国武术中比较晚形成的一个流派,它借鉴了许多其他武术流派的理论和技术精华。所以从太极拳上可以看到很多其他武术拳种的一些痕迹也是正常的。

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阴阳思想,而这种阴阳思想在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经发展得很系统。比如《黄帝内经》,那是早期最为系统地将阴阳思想与人体健康相结合的著作,被中医奉为经典。在《周易》中,对于阴阳、八卦的理论学说阐述得很透彻。我们在后来的太极拳理论中不难发现,处处都有对这些早期哲学、医学著作的借鉴和衍化使用。所以说太极拳的相关理论在古代很早以前就已经有了。

太极拳作为一种完整、成熟的拳种的起源,目前存在多种观点,其中主要包括:

(1)唐人创拳说,如许宣平、李道子创拳说。

(2)张三丰创拳说,关于创拳的张三丰,有宋人说,有明人说。

(3)陈王廷创拳说。近代一些研究家如唐豪等即持此观点。

(4)王宗岳创拳说。王宗岳所著《太极拳论》被公认为太极拳最经典的文献。

杨式太极拳体系中,多持以张三丰为太极拳创始人的观点。如杨澄甫以及董英杰等众多弟子的书中即持此观点。

杨式太极拳是中国太极拳的一个重要的流派,是在清末形成,民国时期发展成熟的。

同许多传统武术项目一样,太极拳在发展中也出现了多种流派。通常有太极拳六大主要流派之说,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武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赵堡和式太极拳,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太极拳流派。

作为同一个拳种,它们在基本理论、核心技术上具有相当大的一致性,这是一种本质性的“和”;作为不同的流派,它们在风格上,在许多具体技术要领上,在应用拳理上,又有一定程度的“不同”。太极拳各个流派之间正是这种“和而不同”的关系。

太极拳的流派的区分,较之其他武术拳种,影响更加广泛,界线更加明确。

太极拳流派的形成是其自然发展的结果。拳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流派不能来自人为的硬性、刻意雕琢,水到渠成乃是正果。

太极拳各流派的分化、形成基本上是在清代至民国时期,这也正是太极拳发展的成熟时期。这一时期对中国武术而言,也是一段特殊时期,武术不仅在自身领域迅速发展,还承载了许多武术之外的社会信息,被赋予了更多的象征意义。因此,我们研究、认识这段时期的武术发展,也不能仅仅局限于武术本身,应该把眼光投向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1)文化的因素。指太极拳流派在形成、传播过程中文化类型、内容的影响作用。太极拳的基本理论是阴阳和谐的易学思想,但每种流派在吸收其他传统文化内容上侧重点还是有所不同的。

(2)地域的因素。指太极拳的主要传播范围。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在过去的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条件下,不同区域间的交流还不十分发达,区域之间的政治、文化、经济差异十分明显。这种地域差异对其中发展的各类文化形态都有直接、显著的影响,太极拳也自然受到了地域因素的影响。

(3)传承的因素。传承方式发生了变化,也会带来大的风格改变。最典型的就是从陈式太极拳到杨式太极拳的变化。原来的陈式太极拳一直在以陈家沟为核心的河南乡村间传播,局限在一定范围内,特别是陈氏族群中传播,没有变化的内在动因和必要。杨露禅学成后,开始到京城传播,传播范围、目标人群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是促成太极拳风格变化的一个重要外形因素。

(4)个性的因素。指创立、传承太极拳的主要武术家的个性,包括武术家性格特点、武术经历、学识修养、师承关系等方面。如孙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由于本身的习武因素,早年学习了多种内家拳法,后来研习太极拳,他就自然将太极拳作为他毕生武学精华的凝聚之作,在太极拳中吸收了其他内家功夫的精华,加以有机结合,创立孙式太极拳。

中国是世界的功夫之都,河北则是中国的武术之乡,被称为中国的武术大省。中国传统武术有几十个流派发源于此,杨式太极拳是其中最为著名的拳种之一。

这是一个被古城墙环绕着的小镇,墙体的斑驳似乎记录着历史光影的流动,新修的砖瓦又昭示着发展的递进。墙外护城河波光粼粼,让人恍惚置身于江南,在一片黄钟大吕的华北大平原中,散发着它的清雅与隽永。

高高的城墙里仿佛包容着无穷的奥秘,在那里,运化出了大乾坤,太极一出天下惊。

这就是河北永年的广府镇,杨式太极拳就发源于此。

位于邯郸市东北22公里的永年广府镇,是在古邯郸、古邺城沦落为一个普通小县治后,在这块土地上崛起的又一个政治文化中心。永年县广府镇又称广平府城,始建于春秋中叶,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四周环水,高大的城墙至今犹保存完好。小城始称“曲梁”,后改名为“平干”,隋时称为“名州”,到明朝才改叫“广平府”,是历代郡、府、州、县所在地。如今,永年已是享誉世界的中国文化名胜,被人们称为太极拳的中兴地。

杨式太极拳创始人为永年人杨露禅,其子杨凤侯、杨健侯、杨班侯,其孙杨澄甫皆为杨式太极拳体系的重要构建者。历经杨家祖孙三代人及其弟子们不断丰富发展,杨式太极拳成了最具影响力的太极拳流派。在武林中流传有“露禅创天下,班侯打天下,健侯、澄甫传天下”的说法。杨式太极拳的弟子遍及海内外,奠定了杨式太极拳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在众名家、传人的发展创新下,又演变出吴、武、孙各式太极拳。

杨露禅就学于河南温县陈家沟太极拳家陈长兴。陈长兴为中国太极拳史上一位了不起的革新家,有了他的解放思想,破除藩篱,将陈式太极拳传给杨露禅,才有了后来太极拳几大流派的兴旺格局。

陈式太极拳在陈长兴之前,一直限于家族内部秘传,从没有向外姓人传授过。当陈长兴发现了杨露禅的武术天赋并感动于他的习武真心后,为了把太极拳发扬光大,陈长兴毅然打破家族封闭的思维,将陈式太极拳第一次传于外姓弟子。

杨露禅师从陈长兴学武的故事,还被演绎为“三下陈家沟”的传说,广为流传。

《永年县志》记载:杨福魁,字禄禅,又字露禅,河北永年县广府镇南关人,生于清嘉庆四年(1799年),逝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享年73岁。

杨露禅用功练拳,常常深夜苦练。传说他当年因为练拳劳累而在长凳上打盹休息,因为长凳窄,一不小心便摔下来,每次摔醒后他都立刻继续练习。就这样过了7年,终于学有所成。杨露禅行拳风格独特,迥别于势刚力猛的传统武术形象,他打出的太极拳如行云似流水,柔和而缓慢,松静而绵长。

清道光三十年(1850年),杨露禅返回永年,以教拳为生,当时跟他学拳的人很多。后来,杨露禅又被荐往北京任京师旗营武术教师,并因此获得了与各路高手切磋交流的机会。他以开阔的视野、发展的眼光看待武术的传承,抱着开放的心态不断吸收不同流派武术的精髓,将不同流派拳术的先进之处融入到他的拳式之中,拳术特色逐渐丰润。在和其他拳师的切磋中,他打败很多名家高手,名声大震,赢得了“杨无敌”的美誉。从此,太极拳由不为人所知到为人颂扬,由秘不示人到广为传播。王公贵族、文人学士也纷纷投师杨露禅的门下。为适应这些人群的需要,杨露禅删改陈式老架中发劲、跳跃等难度大的动作,创编了一套架势舒展大方、动作圆润、柔中有刚的“绵式”套路。

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大学士在观看完杨露禅精妙的武艺后大加赞赏,评价道:“杨进退神速、虚实莫测、身似猿猴、手如运球,犹太极浑圆一体也。”并赠与杨露禅“手捧太极塞寰宇,胸怀绝技压群英”的对联。杨露禅所创的杨式太极拳也随之名满天下。

杨露禅在清王府教拳时,满族人全佑跟随他学拳。后全佑又将拳术传给儿子鉴泉,鉴泉汉姓吴,名吴鉴泉(1870~1942年)。吴鉴泉曾在上海开办拳社,从学者众多,逐步形成了现在流行的以柔化见长的吴式太极拳。

杨露禅没有留下太多书面的拳术资料,所以他的拳式后人无法详细了解。流传下来的杨露禅老架据说是他晚年亲自传授的。

杨露禅有三个儿子,长子凤侯、次子班侯、三子健侯,都继承了杨露禅的太极拳术。

杨凤侯早夭,传人较少。

杨露禅的次子杨钰(1837~1892年)字班侯,绰号“二先生”。自幼随父亲杨露禅习太极拳术,寒暑不辍,功力上乘,曾经和武式太极拳创始人武禹襄读书。班侯终日孜孜苦练,寒暑不断。20岁的时候,他北上北京协助父亲杨露禅教拳,后在旗营任职,是戴蓝翎的“武德骑尉”。因为拳式轻灵紧凑,与父亲不同,被人们称为“小架”。杨班侯性情刚烈,好打不平,善用散手,不满20岁的时候在京城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大人物。英法联军侵华之时,班侯曾经率爱国清军抗击侵略者,成为名震江湖的民族英雄。

在太极拳界流传有一种说法,叫“杨露禅创天下,杨班侯打天下”,道出了杨班侯在杨式太极拳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至今仍然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武功逸事和传奇故事,他为太极拳打出了威名。据说当时凡以班侯名义保镖者,无人敢挡。

杨班侯与周雄县刘武师的交手更是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当时,一王公贵族仰慕杨班侯大名,重金将班侯礼聘至府中传拳。这位公子对杨班侯的礼遇引起了雄县刘姓武师的不满。这位刘武师也是武艺高强,门徒众多,在京师小有名气。刘武师不服气,便约了杨班侯在北京东城比武。

比武这天,杨班侯和刘武师双双站在场中,刘武师猛然出手擒拿杨班侯手腕,想要大力将班侯掷出。只见杨班侯神气一振,使出了太极拳中的“搬拦捶”,以截劲一抖,刘武师便被跌出老远,口吐鲜血。据说刘武师狼狈而去的时候手中还抓着比武时扯下的杨班侯的半截袖子。从此,京城武林再也不敢小视太极拳的威力。杨班侯为杨式太极拳“打”出了一片天地。杨班侯的侄子杨兆林、杨兆雄也得到了班侯的传授。班侯中年返回故乡后继续授拳,徒弟有陈秀峰、张信义、冀老福、李老万等。

杨露禅的另外一个儿子叫杨鉴(1839~1917年),字健侯,号鉴湖。据说杨露禅对他要求很严格。健侯终日苦练,终于拥有过人技艺。他剑术刚柔并济,对刀、枪等器械也是十分精通。杨健侯善使弹劲,弹无虚发,手拿三四弹丸能同时击中三四只飞鸟。杨露禅逝世后,杨健侯便接替父职在京授拳。

杨健侯在继承父亲拳架风格的基础上,考虑到从学人的身体条件,着眼于养生健身,稍微扩大了杨露禅小架子的幅度,修改成“中架”,不猛不硬,顺遂圆和,老幼强弱均可练习。杨健侯的中架既保持了太极拳原本的技击特点,又使它更适合人们的练习需要。从小架到中架的过渡,是杨式太极拳发展中重要的一步,这稍微扩大的步幅极大地推动了杨式太极拳的发展速度,在太极拳的传播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和杨班侯的性格不同,健侯禀性温和,宽厚仁慈,从不恃拳傲物。也由于他武德高尚、性格温和,和他学拳的人很多。杨健侯曾在神虎营任武术教习、职业太极拳师。除了儿子杨少侯、杨澄甫外,他还有很多得意门生。

杨兆熊(1862~1929年)是杨式太极拳第三代的代表人物,健侯长子,字少侯,后人呼为“大先生”。少侯自幼随班侯、健侯学拳,从杨班侯那里,少侯不仅继承了刚烈的性情,更领悟到了许多技击精髓。早年,他主要传播健侯修订而成的中架,晚年开始变化拳路,将架式逐渐提高,动作紧小,快慢相间,发劲刚脆,豁然有声,逐渐形成了以柔克刚、粘随抖接、出奇制胜的独特技击风格。其主要传人有东润芳、尤志学、马润之、田兆麟、乌拉布、李寿笺、顾履平、张虎臣等。

杨式太极拳传至第三代另一位代表人物杨澄甫的时候,拳法得到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最终定型。

杨兆清(1883~1936年),字澄甫,人称“三先生”。幼承家学,勤奋钻研,寒暑苦练,功夫日深。杨澄甫生前留有两套拳照,各有特色,早期的可以看出浓厚的技击味道,后期拳势身法日臻成熟,神韵达到顶峰。杨澄甫意识到,随着火器的出现,太极拳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功能逐渐比技击方面的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于是他在父亲健侯修订的中架基础上将太极拳再行修订,遂定型为杨式太极拳“大架”,形成了现在广为流行的杨式太极拳。

杨澄甫拳架集三代人实践和研究成果修订而成,既保持了太极拳的传统特色,彰显了杨式太极拳的流派风格,又与时俱进地进一步发挥了太极拳的健身功用,从而在民众中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普及。其拳架特点是架势舒展简洁,动作松柔,立身中正,行功轻灵洒脱。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历史乃至整个太极拳的发展历史上,杨澄甫定型架的问世都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修改后的套路更有利于推广和传播,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极大地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普及。杨澄甫也因此被誉为杨式太极拳承前启后的大家。

近50年来,国家武术主管部门发布推广的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综合太极拳竞赛套路、杨式太极拳竞赛套路等用于普及和竞赛的套路都是以“杨澄甫定型架”为标准编定而成的。“杨澄甫定型架”以它的舒缓大气促成了杨式太极拳由杨式太极拳传习者自发传播到进入由国家组织推广的阶段,也因此更加拓宽了传播范围,加大了传播力度。

作为一代太极拳教育家,杨澄甫不仅在太极拳理法上成就卓著,更具有深远意义的是,他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太极拳家,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太极拳的优秀人才,有些人成为独树一帜的大家。

因为杨澄甫性情温和笃实,学生很多,不满20岁时,已开始协助父亲教拳,一边教学、一边练拳,一边实践、一边总结。

辛亥革命后,清室气衰。此时在京授拳的杨澄甫面向社会,先后受聘于北京师范学校、北京消防队等单位。他在中山公园公开广收徒众,让太极拳这一“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使太极拳为各阶层人士认识和喜爱。

杨健侯去世后,一直在北京授拳的杨澄甫应邀南下教拳。1928年,应张之江邀请,到南京任中央国术馆武当门门长。后又应张之江邀请,到杭州任浙江国术馆教务长。1930年定居上海,出版了《太极拳使用全书》,备述太极拳精华,为后学者留下了宝贵的武学经典。自杨露禅,经杨健侯、至杨澄甫,祖孙三代练拳、传拳,都是口授身传;自杨澄甫才首次以亲自示范的成套拳照为基础,撰述成专著。杨澄甫定型架使得杨式太极拳从不强调统一标准进入了讲究规范化的新时代。

1932年,又应陈济棠和李宗仁之邀,赴广州授拳。在以后的几年里,杨澄甫辗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授拳,培养了一大批太极拳传人。这些太极拳传人像种子一样,播撒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极大地促进了杨式太极拳的传播。

杨澄甫授拳一生,育有四子,杨振铭、杨振基、杨振铎、杨振国,皆传承家学。他国内外弟子众多,如陈微明、牛春明、武汇川、崔毅士、李雅轩、褚桂亭、黄元秀、董英杰、汪永泉、郑曼青、傅钟文、赵斌等,这些弟子又广为传拳,杨式太极拳大架遂传于全国各地。

在杨式太极拳的发展中,许多外姓弟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中一些重要人物有:

许禹生(1878~1945年),字龙厚,著名武术教育家,北京市人,原籍山东省济南市。曾习练查拳、谭腿等武术,后随杨健侯学习太极拳。1912年与纪子修、吴鉴泉等人组建了为普及太极拳而培训武术师资的北平体育研究所。弟子王新午(1890~1964年),出生中医世家,曾习练形意拳,后进入北平体育研习所学习,毕业返回山西后曾在太原创立国术操练场、山西国术促进会传播太极拳。

田兆麟(1891~1960年),字绍先,生于北京。曾随杨健侯和杨少侯习拳,后拜师杨澄甫,替老师接待很多前来切磋技艺想要交手比试的人。他后来到南京、上海等地传授太极拳,曾在《太极拳使用法》中与董英杰一起演示杨式太极对枪。他一身兼谙杨式大、中、小拳架精粹,以及推手、大捋、散手、刀、剑、枪、棍,还有杨家秘传之八段锦、闭身撇身捶、错骨分筋、点穴诸技艺。1912年,他提倡健身强国运动,并首次在南京创办全国南北武术擂台赛,并奉命代表杨家参赛,一举成名。30年代初,田兆麟在上海南市珠宝公所设馆授拳,工商界人士慕名而来者甚众。田兆麟又在外滩公园设立拳场,公开授拳,历数十年之久。1956年,任全国第一届武术大赛裁判。

张钦霖(1887~1969年),河北邢台人,幼丧父母,15岁到杨家打工,耳濡目染,对太极功夫发生兴趣,暗中模仿学习武艺;后随杨澄甫学拳,练得真功。师满后他曾在南京等地授拳,又游历大江南北,参学数千里。他交游甚广,从学众多。张钦霖将内功吐纳术融入太极拳中,传人有胡耀贞、张茂林、王延年等。王延年将这套太极拳带到台湾广为传播。50年代末期张钦霖随女儿张志柔夫妇迁到河北宁晋郝庄村定居。

牛春明(1881~1961年),杨式太极拳名家,满族,北京人,杨澄甫著名弟子之一。1901年,他在意大利天主教会福音医院(国施医院)学医,专攻骨科;1902年拜杨澄甫为师,并得到杨健侯指导,且赐名“镜轩”。1912年,他在中央公园随杨澄甫授拳;1914年,在杨家武馆任助教,曾一路行医至山西大同、河北石家庄、江西抚州等地,寻师访友。1920年,他南下宁、沪、杭,曾在上海哈同路68号设立太极拳馆;后离沪去浙江,授拳于兰溪、永康一带。1928年,杨澄甫任杭州国术馆教务长,他前往助教。杨澄甫南下上梅、广州后,牛春明继任杭州国术馆教务。1946年,在杭州开元路37号设立牛春明太极拳社,与当地武术家经常交流、切磋。新中国成立后,曾就任于浙江医科大学、浙江省军区医院、浙江大学。1956年,在北京参加全国武术大会,演示太极推手功夫,引起广泛关注,其传人主要有商世昌、潘志诚、顾启欧、瞿文、贺鸣声、丁水德等。其女牛筱灵在香港撰写《牛春明太极拳》一书,外孙孟宪民1996年在杭州成立春明太极拳馆,继承推广太极拳。

武汇川(1890~1936年),杨式太极拳家,河北昌平人,杨澄甫早年入室弟子。1912年在北京中山公园从杨澄甫学拳,1914年正式拜师入门。在教学中经常辅助杨澄甫演示技击功夫,技术全面,尤善推手。30年代曾在上海开办太极拳社,其弟子主要有张玉、吴云倬、武贵卿等。

崔毅士(1890~1970年),杨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人,原名崔立志,字毅士。自由酷爱武术,在家乡时向邻村清末名镖师刘瀛洲习三皇炮捶,与挚友李宝玉共同习练开合太极。1909年进北京拜杨澄甫为师,学习杨式太极拳,随师多年,尽得杨式太极拳学真髓。1928~1936年,他随杨澄甫南下巡回在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武汉、西安、兰州等地授拳;1936年后又独自授拳于南京、武汉、西安、兰州、安徽等地,1945年返回北京,后久居北京,传拳一生,享誉京城。1958年在北京成立“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曾任北京市武协委员,在北京中山公园教拳多年,学者众多。他教学严谨,一丝不苟,尤以推手擅长,为北京地区杨式太极拳的代表性人物。其拳势宽大柔绵而舒展,动作简洁,外柔内刚,体态潇洒,神态安详。1964年创编《简化杨式太极拳42式》、《杨式太极棍》,传有弟子多名。女崔秀辰、孙崔仲三、外孙张勇涛皆为太极名流。

李雅轩(1894~1976年),杨式太极拳名家,又名椿年,字雅轩,河北交河县人,为杨澄甫著名弟子。幼年家贫,性好武术,始从少林拳师陈殿福学拳,1914年在北京正式拜杨澄甫为师,专攻太极拳。1928年,他投考中央国术馆被录取,1929年任教于浙江省国术馆,继续随杨澄甫习拳。1934年就任南京太极拳社社长;1938年入川定居,从此在四川传播太极拳术。其太极拳架气魄雄伟,舒展大方。他教学严格认真,循循善诱,于太极拳理论有独到见地,为杨澄甫弟子中较有代表性者。其女李敏弟、婿陈龙骧承其业,皆善太极拳。

褚桂亭(1890~1977年),武术名家、杨式太极拳传人。他又名德新,字桂亭,河北任邱县人。善武好学,曾历经艰辛多次行走湖北、河南、山西、四川等地,寻访名家高手,拜师学习、交流切磋。13岁拜姜玉和为师,青年时即精通各种武术功夫,尤其擅长形意、太极、八卦。形意、八卦先后从师于李存义、梁振甫、张占魁、孙禄堂、尚云祥、黄柏年等名家;太极拳受业于杨澄甫、杨少侯,并随李景林习武当剑。1929年,他被聘为浙江国术馆教师;20世纪30年代中期,被聘为金陵军官学校总教官;50年代,受邀参与简化太极拳的研讨工作。传有弟子严承德、贡仲祥、金尧森、吴永霖、王敬萱、张英武等,子褚永洲、孙褚玉诚、褚正诚亦继承拳学。

汪永泉(1904~1987年),杨式太极拳名家,字在山,北京人,满族。汪父汪崇禄是溥伦贝子府总管家,乃杨健侯弟子,经常负责代学代教贝勒爷。汪永泉7岁开始跟随其父向杨健侯、杨少侯父子学习拳艺,因体格魁梧、聪明好学,备受杨家父子青睐,并常为少侯展示拳艺当陪练,从中悟道。1917年,杨健侯指定汪永泉由杨澄甫指导学习,直至杨澄甫1928年南下为止,真实地继承了杨家太极真功的精华。他一生精研杨式太极拳,于推手、养生尤有造诣;致力于太极拳推广多年。1926年起,他在“今是中学”教拳,1934年开始在协和医院进行传授,从学者众多;1977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开始重新教拳。其学生中知识层次普遍较高,主要弟子及传人有:朱怀元、孙德善、高占魁、张广陵、张孝达、孙德明、齐一、王平凡、孙耕夫、丁冠之、彭城、魏树人、卢志明等。他生前为北京协和医院职工,曾任北京市武协副主席,著有《杨式太极拳述真》一书,为太极拳著作中的精品。

陈微明(1881~1958年),太极拳教育家、太极拳活动家,字慎先,名曾则,号微明,湖北靳水人。青少年时期研修国学,根基深厚。1902年,年方21岁的陈微明与其兄曾寿、弟曾矩入京科试,弟兄三人同时中榜,均位列前十名,名噪一时。陈微明以文为生,先后担任过浙江求是学院教授、北京五城中学优级师范国文教授、《清史稿》纂修等职,名声颇大。30多岁时,对武术产生兴趣,从孙禄堂学习形意拳、八卦掌;后学习杨式太极拳,先就学于杨少侯,后专门从师于杨澄甫,尽心钻研。他大力开展太极拳的推广活动,1925年在上海西藏中路宁波同乡会创办“致柔拳社”,后在广州等地设立分社,广泛邀请太极拳名家授课。他在太极拳研究上成绩显著,在杨澄甫门下学艺期间,用心积累,将杨澄甫口授身演的太极拳技艺详细进行笔记,后汇集成册,连同杨澄甫所赠的五十余幅拳照,附之以王宗岳《太极拳论》注释,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为当时太极拳重要著作,轰动一时,对于杨式太极拳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促进和普及作用。书中采用的众多杨澄甫拳照,以及陈微明、许禹生、陈微明、陈志进等的拳照,生动展现了杨式太极拳的精品技术规范。此外还著有《太极剑》、《太极答问》等;1994年出版有《陈微明太极拳遗著汇编》。

吕殿臣(1886~1948年),杨式太极拳传人,河北巨鹿人。出生于武术世家,幼承家学,后在北京拜杨澄甫为师。自1930年始,他先后于南京、汉口、重庆、杭州等地任职于国民政府,1948年在杭州去世。传有王子和、马德芸,张君辉,萧锦城等。

傅钟文(1903~1994年),杰出太极拳家,河北永年人。9岁起随杨澄甫学练太极拳,1921年赴上海做工,余暇坚持习拳不辍。1927年杨澄甫南下教拳,傅钟文协助任教;后长期伴随杨澄甫教学、研武,并得到其尽心传授;杨澄甫逝世后,仍积极从事太极拳推广工作。1944年,他在上海成立“永年太极拳社”,任社长,为社会培养了众多太极拳人才;1958年担任上海市武术队教练,训练出多位全国武术冠军。他曾担任全国武术比赛的裁判工作,著有《杨式太极拳》、《杨式太极刀》,并被译为多种文字在国际发行。他生前为上海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8年在中国国际武术节上被授予“武术贡献奖”。子傅声远、孙傅清泉均继承家学,为太极名流。

赵斌(1906~1999年),杨式太极拳名家,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人,为杨澄甫之二兄杨兆元外孙。自幼居住在杨澄甫家中,对太极拳耳濡目染,7岁开始学拳,得到外公传授指点,早有根基。少年时,靠亲友接济,勉强求学;16岁毕业于永年师范讲习班,后与妹夫傅钟文随杨澄甫在杭州国术馆习武,朝夕相处,勤学苦练,技艺日臻成熟,尽得真传。大革命时期,他曾参加北伐战争,后被保送到黄埔军校,为第六期学员。毕业后,被派遣到西北杨虎城将军第17军西北绥靖公署步兵训练班任武术教官。抗日战争期间,他在冯玉祥将军麾下独立第5旅任上校参谋长等职;1947年,因不满蒋介石发动内战,毅然辞职退出军界,定居西安。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部门从事税务工作。1958年,为弘扬国宝,他放弃工作,专事授拳。1984年,他创办了西安永年杨氏太极拳学会,使西安成为杨式太极拳在西北地区传播的一个重要基地。他以出身黄埔的有利条件于1991年在西安成功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杨式太极拳交流大会,增进了两岸太极拳界的了解和交流,为两岸和平事业做出了贡献。他曾任陕西省文史馆馆员,1999年2月去世后,河北省永年县政府为表彰他对太极拳事业的杰出贡献,在广府古城东南建造了赵斌太极园。其主要弟子传人有赵幼斌、赵小斌,路迪民、翟金录、郝宏伟、扎西等。

郑曼青(1902~1975年),著名太极拳家,台湾太极拳的主要传播者之一。郑曼青名岳,字曼青,别号玉井山人,浙江永嘉人。人称五绝老人,精诗、书、画、拳、医,尤以太极拳卓著于世。年轻时因体弱习拳强身,从师于杨澄甫,得其精心传授,获杨式太极拳、械功技。1938年曾任湖南国术馆馆长,又曾任重庆“中央训练团”武术教师。1949年赴台定居,赴台后积极开展太极拳推广工作。1950年初,他开始在台北中山堂传授太极拳,1951年在台北成立时中学社,门生遍及台湾、东南亚、美国等地。他积自身习拳体验,在传统杨式太极拳基础上编就“郑子太极拳”37式,著有《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等。在台湾的主要弟子有:刘锡亨、徐忆中、郭琴舫、王建今、罗邦祯、许崇明、王诗章、陶炳祥、叶秀挺、翁如源、宋志坚、许振声、鞠鸿宝、李文海、黄性贤、周培德、林宣敏、干啸洲、陈国明、廖祯祥、柯启华、梁志、唐鸿声、苏绍卿、陈绸艺、陈至诚、余振祥、梁栋材、费必禄、徐逢元、郑可达等。

董英杰(1897~1961年),杨式太极拳名家,河北任县北街人。祖上务农,自幼喜书爱棋,聪颖勤奋,体弱而好武。他13岁开始习武,曾师从李增魁学习“十三式”,又向太极拳家李香远学艺。后成为杨澄甫入室弟子,极得杨澄甫识重,随杨澄甫游历名川大山,以武会友,尽学杨式之精华,成为杨氏传人中代表性人物。杨之《太极拳使用法》即为其手编。其功底淳厚,拳架气派宏大。在技术上有所创建,理论研究亦独有心得,结合个人习拳经验,编有“快拳”,受到广大太极拳爱好者的喜爱。他著有《太极拳释义》一书,极受好评。他长期在香港、新加坡等地授拳,弟子遍布世界各地。子董虎岭、女董茉莉皆为太极拳著名人士,并分别在美国、香港等地传播太极拳多年,是最早将杨式太极拳传播出国门的太极拳师。在他和他的子女、弟子共同努力下,董家太极传遍世界各地。

董英杰所传太极拳成为杨式太极拳中影响巨大、传播广泛、具有代表性的重要一支。

同类推荐
  • 搏击操

    搏击操

    本丛书以统一的体例、创新的形式,讲解各项目的起源与发展、运动保健、基本技术、运动技巧、比赛规则等,注重实用性、可操作性,使读者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学会运动健身的方法,同时还能够学到保健方面的基本知识。
  • 象棋残局精讲

    象棋残局精讲

    残局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能较为准确地认识各种胜、负、和的棋局形势,并掌握谋胜、守和的方法和技巧。但初学者要想做到这些是很难的,需要系统地学习和用心的实践。正因如此,为帮助广大象棋爱好者提高残局技艺,增加残局经验,掌握残局胜和规律,侯晓红特精心编写《象棋残局精讲》,本书所选局例短小精炼、构思独特、局局精彩、招招巧妙,讲解通俗易懂,难度循序渐进,实用科学,适用于广大初级、中级象棋爱好者,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将会对你提高棋艺水平有所裨益。
  • 篮球我来主宰

    篮球我来主宰

    本部小说纯属虚构讲述一个少年从农村考入大学然后将自己的篮球推向全国的事迹
  • 梦启球坛

    梦启球坛

    抢断,得分,扣篮,盖帽,篮板他几乎无所不能。超越常人的天赋及运动神经使得他春风得意。从球员到老板,从老板再到球员,他是一个传奇,一个无法超越的传奇。——本书内容纯属虚构,只想大家看的开心,看的舒服,剧情将从2007年开始,让我们一同走进篮球的殿堂,看段明枫闯荡NBA
  • 嫁汉嫁汉

    嫁汉嫁汉

    紫逸慢慢地睁开了眼睛,脑海里闪过一丝回忆,却始终不抓住,脑海里却听到叮的一声响,“3。。。2。。。1。。。绑定成功。。。”紫逸问,:“你是谁。。。”“愚蠢的宿主,我是系统大人,简称系统君。“紫逸抚着头,好痛,一丝丝画面浮现在脑海里,似乎是她的记忆,又似乎不是,感觉这记忆对我很重要。这是系统君带着一丝诱惑的说:“你想要回记忆吗。。。”紫逸丝毫没有犹豫的说:“想。”因为好像记忆对她很重要,而且心里的某一处地方强烈的催促着我,要报仇,要报仇,要报仇,杀了她,杀了她。。。。。。
热门推荐
  • 给我一枝红玫瑰

    给我一枝红玫瑰

    莫昔与陆黎邵见面的时候,她十七岁,他十九岁。自小便有婚约的他们,从一开始的尴尬到逐渐适应。起初莫昔只是当做玩笑,最后却真的情根深种。不料一次事故,将他们推向不可触及的两边。感情的裂缝已然无法恢复。伤痕累累的她又该如何抉择。“黎邵,我是你不得不选择的人,而你却是我一生中唯一选择的人。”“黎邵,我爱你,可是我只愿,今生永远没有见过你。”当八年过去,物是人非的时候,性格大变的莫昔面对冷漠如冰的陆黎邵,她也永远成不了他的对手。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千道界

    千道界

    道胎破碎的柯云,机缘巧合之下得到了神秘功法……道胎缘何破碎?绝学的背后有何秘密?柯云本想做个安静修炼的美男子,却只能被恩怨情仇推着向前走,既如此,那就打破这片天,看看是谁遮住了我的眼且看小猪脚如何逆流而上,一骑绝尘……
  • 很美好的不勇敢

    很美好的不勇敢

    暗恋,算是恋爱吗?解:∵暗恋=暗暗爱恋,且,暗暗:形容词;爱恋:名词。形容词:描写或修饰名词或代词;名词:实词的一种,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的名称。当爱恋=恋爱,去掉修饰,留下实质∴暗恋=恋爱。所以,我…恋爱了,当我遇见他。
  • 逍遥小道农

    逍遥小道农

    城里套路深,农村一样混。种点药材,调戏良家妇女,养个女鬼小萝莉暖床。看张小强如何在农村混得风生水起。
  • 纨绔将神

    纨绔将神

    一个前途无量的天才少将,只因奸人陷害导致家破人亡,最终起死回生附身到一个大纨绔身上,在脱离了数次险恶风暴之后,他惊奇的发现,自己附身的这个纨绔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简单。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他,从前是个纨绔,以后,他要开拓将神之路!
  • 乱天风云

    乱天风云

    这是一个乱世。手拿宝剑,只会抹脖子的刘邦。身穿战甲,才能纵横天地的项羽。一笑倾城,身藏不露的独孤。谁能,主宰这乱世?
  • 激甲风暴

    激甲风暴

    这是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这是属于男儿的世界,有热血,有生死不渝的爱情,有可歌可泣的友情。谁能够问鼎世上巅峰,在机甲与战技中,成就绝世辉煌,一切从少年获得神秘手镯开始!漫漫人生路,应该默默走向辉煌,而不是到死的时候,没有人记得你——辰云
  • 校长大人请息怒

    校长大人请息怒

    “瞳佳菲!”“啊?...啊!..到!”“昨天的作业是怎么回事?”“我....嗯?”“下课来我办公室!”“是...”下课——“校长..作业....内个我可以解释...昨晚..”“不用说了,我知道”“那,那你叫我来干嘛?”“当然是逃课啊?”“那我下午的课怎么办......”“大不了我给你补课嘛?没什么大不了的!”————————————————————————这里萌萌哒分割线他是校长,对外人冷漠如冰山,对她却总是以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形象出现。利用职务之便,携带“好学生”逃课,只为吃遍美食。她是路痴,第一次见面迷路在他的花园里,不仅丢了初吻,还丢了初恋。只是,她找到了...
  • 携游戏系统:遨游异世

    携游戏系统:遨游异世

    大千世界,每时每刻都发生着光怪陆离的怪事。宅男苏郁在玩游戏间竟然莫名穿越,他还能够回到地球吗?随身带着一个游戏系统的他将会如何发展:成为无上主宰,坐拥各种MM,身边小弟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