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时代诉求。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坚持走和平崛起与发展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发展创造了根本的前提。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中国的和平发展已成为发展、强大的必然选择。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正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大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在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快速发展,正在成为一个迅速崛起与发展的国家。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的总体生活水平达到了小康。中国正在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大国。
中国的崛起与发展让世界瞩目,与印度的崛起一道,在二三十年后,世界的重心将从大西洋地区转移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中国从一个静止的中央计划经济转变为一个充满活力的高增长的市场经济,其成绩令人瞩目。中国吸引了大量外来资金直接投资,中国的对外出口正在改变世界贸易的格局和货物流向。许多关注中国发展的国家都在为其今后的地位而担心,一些思想家预见世界的力量平衡将会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将会不断提高其经济和政治地位,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这是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2005年4月23日在海南博鳌亚洲论坛上所作的演讲指出的。他同时指出:
一、有关国家对中国崛起反应不一
美国和日本都对中国的重新崛起及其在军事能力方面的加强保持着警惕。美国非常惧怕别国对自己超级大国地位提出挑战。日本自1895年吞并台湾起曾多次侵略中国,因此它一直惧怕中国出现反日情绪。而中国的邻国韩国、越南也可能会感到不安,但是不会感到特别恐惧。俄罗斯对于中国的崛起保持警惕的可能性不大。俄罗斯拥有大量核武器,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大国。此外,中国是俄罗斯的一个良好贸易伙伴,并且是俄常规武器的一个市场。
中国发展战略概论第十五章中国和平发展战略英国广播公司最近所做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欧洲人对中国的崛起并没有感到不安。这项民意调查是在6个欧盟国家中进行的。在这些国家里,许多人对中国的影响持积极看法。49%的法国人,46%的英国人,42%的意大利人和37%的西班牙人认为中国的影响是积极的;47%的德国人和33%的波兰人对中国的崛起持消极看法。但是,欧盟国家中没有一个对中国的崛起持负面看法的人超过半数。
一些欧盟国家的政府认为,中国的崛起是在制造另一个权力中心,并且将与美国的绝对优势力量形成抗衡。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最近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中国崛起’的说法是不恰当的,比较准确的说法是‘重新崛起’,因为中国一直是东亚地区的一个大国。从技术上和经济上来说,中国从公元500年到1500年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只不过在过去500年里,欧洲和美国超过了中国。”亚洲开发银行估计,在1826年的时候,也就是在工业时代刚刚开始的时候,亚洲占了世界总产值的3/5.到1940年时降到1/5,尽管亚洲人口占到世界人口的3/5.现在经济的迅速增长使亚洲在全球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回升到2/5.亚洲开发银行预测,到2025年时,亚洲在全球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将重新回到其历史上曾经达到的水平。
但是,中国现代领导人知道中国现在还远不如美国,保持强有力的经济增长速度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使中国成为一个世界强国。中国现在需要的是智力和知识方面的迅猛发展。目前,美国、欧盟和日本在生物科学、纳米技术等技术领域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中国只能扮演追赶的角色,因此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受到了制约。
二、“中国威胁论”与中国和平崛起的提出
(一)“中国威胁论”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大国形象的日益提升,美国的一些政客据此把21世纪的中国与19世纪末的德国相提并论,认为中国的战略崛起势必将打破既定国际战略平衡,威胁美国在亚太以至全球的战略利益。美国国防部2000年夏发表题为《2025年的亚洲》的战略分析报告,耸人听闻地警告美国未来的主要战略威胁“在亚洲”,意指中国。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2000年6月又发表题为《联合展望2020》的战略分析报告,更明确地提出中国将崛起为与美国“并驾齐驱的竞争者”,并把此作为建议美国军事战略重点向亚洲转移的依据。
1999年,美国前国防部长佩里出版的《预防性防务》一书则从外来威胁的角度更进一步细化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他将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分为三类,其中第一类就是像苏联那样能对美国的生存构成挑战的威胁,如俄罗斯的崩溃和中国的迅速崛起。1998年底出炉的《面向新世纪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就明确将美国国家利益划为三类:即“生死攸关的利益”、“重要的国家利益”和“人道主义利益及其他利益”,并就根据不同利益进行不同战略选择进行了具有操作性的指导把遏制的矛头指向了中国。
从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1997年克林顿政府发表了《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对中国的战略定位是:预计2015年后将成为美国的“全球竞争对手”;1999年,美国情报部门提出报告,将中国称之为“对美安全的重大潜在威胁”;2000年,美国参联会出版《2020联合作战构想》和国防部发表的《21世纪国家安全》,都将中国视为美国的“潜在对手”;小布什政府上台后,提出中美关系是“战略竞争对手”的关系,新的《四年防务评估报告》更是将中国作为主要防范国家,甚至在《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将中国和俄罗斯列为核打击对象。美国政府中的右翼势力一向视中国为潜在威胁。在军事上,则对华实行遏制与防范:调整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加强同日、韩的军事同盟,并试图将这种军事同盟关系发展成美、日、澳、韩四国联盟;扩大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插手南海争端;推动同印度的军事关系;不断加强对台湾海峡形势的监控,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频繁的侦察。
(二)中国和平崛起与发展道路的探索
新世纪新阶段,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邓小平“韬光养晦”思想,明确提出和平崛起与发展的战略,在发展的关键时刻引领全党,回答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要走的路子和中国崛起与发展所要采取的方式等根本问题。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和平崛起与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地深入地探索。为了确保在新世纪的安全与持续发展,中国共产党针对当前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和所拥有的战略资源,进行了总体的战略思考,既分析国际战略格局中多种力量的组合形态、演变趋势,又注意大国之间的关系和发展动向;既权衡国际事件对本国的影响,又考虑到自身综合国力的提升。经过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中国要走和平崛起与发展的新道路。
无论是从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看,还是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看,能不能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是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胜利的关键所在。历史一再表明,机遇极为宝贵,稍纵即逝。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把握住了机遇,落后的国家和民族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而丧失了机遇,原本强盛的国家和民族也会倒退,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
(三)中国和平崛起道路的提出
2003年12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美国哈佛大学作题为《把目光投向中国》的演讲时首次提出“中国和平崛起”的概念。2003年12月2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再次提出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2004年2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分析形势,要坚持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在国际舞台上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们将继续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人民将继续同各国人民一道,为实现人类的美好理想而不懈努力。
三、中国和平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我们党在对国内外形势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判断,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中国和平崛起至关重要。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地说,对于中国来说,大发展的机遇并不多。如果中国能够抓住和用好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那么中国就能实现和平崛起。
(一)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国际环境
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出现是有客观规律的,是由国内国际多种有利因素孕育而成的。从国内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项事业迅速发展,为我们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国际上,冷战结束,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潮流在曲折中前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1.国际关系体系处于重大转变时期,中国有了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和国际合作空间在今后一段时期,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国际关系体系由无政府状态下的国际均势体系向以相互依存状态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国际体系的演变将继续进行。各国之间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增强,并更多地寻求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传统的热点问题。发展经济和科技将是绝大多数国家的主要目标,综合国力竞争将更加激烈,各大国之间合作的一面将进一步上升,将尽力防止它们之间爆发武装冲突,但斗争和竞争不可避免。建立和发展各种国际和区域安全合作与对话机制的进程将继续,多层次、多渠道、多类型共存的国际、区域和次区域安全合作机制将成为未来以相互依存状态为主要特征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为中国和平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它使中国有更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和国际合作空间。
2.大国关系重组,竞争与合作、矛盾与协调共存,中国与其他大国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增加当前大国关系出现的新一轮互动,实际上是国际战略格局呈现这种多层次结构所导致的。从长远来看,世界各国,特别是各大国将不得不更多地通过协商和协调以解决分歧和控制传统安全威胁,并进行合作对付非传统安全威胁。今后有必要逐步建立几个大国之间的双边战略稳定框架,并在国际社会成员、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广泛参与的情况下,形成新的全球战略稳定框架。这也是中国实现和平崛起与发展的战略机遇。它使中国与其他大国协调合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3.世界处于新浪潮并存发展的阶段,中国处于比较有利的发展机遇期根据美国未来学家约翰·托夫勒的观点,第一次浪潮是从前农业社会到农业社会的转移,第二次浪潮是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移,第三次浪潮是从工业社会到后工业社会的转移,第四次浪潮是信息革命。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进行改革开放,在第二次浪潮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取得很大进展。一些大城市和沿海地区已基本完成第二次浪潮的历史性转变,开始进入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浪潮。由于改革开放的巨大成果,中国在当前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较为有利的地位。这有利于中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期实现和平崛起与发展。在21世纪头20年,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既要基本实现工业化,又要大力推进信息化。在这个时期,我们可以把利用国际先进技术和自主创新技术相结合,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约翰·托夫勒甚至预测,到2020年,中国大多数人将从事第四次、第五次浪潮中的经济工作。
(二)中国和平崛起的艰巨性
中国和平崛起的定位是“成为世界强国”而不是挑战“世界领导地位”,也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由于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又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一个国家实现和平崛起是史无前例的。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和平崛起与发展的艰巨性。
(三)中国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和平崛起的条件
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崛起与发展主要取决于能否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而要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其一,必须具有强烈的机遇意识。战略机遇期是由一个又一个的具体机遇构成的,机遇具有稍纵即逝、不可复生的特性,要不断提高把握机遇的本领,善于利用机遇。其二,必须具备鼓励创新的机制和迅速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机制。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和创新机制的竞争。其三,必须具备各种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也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不同的危机。由于中国与国际社会的联系日益紧密,中国更容易受到各种危机的影响。危机既是危险,处理得好,也可以转变为机遇。为了预防和处理各种危机,有必要建立各种危机预防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
中国还应该使国际社会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作为一个有13亿人口、96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大国,中国的迅速发展必将引起世界瞩目。某些国家的一些人对此心存疑虑,担心中国的发展可能对他们不利,少数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宣扬“中国威胁论”。对这些疑虑和攻击,我们必须解释和反击。与此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益频繁,合作日益紧密,共同利益不断上升。中国应以实际行动,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与各国通过对话增进相互信任、通过合作促进共同安全,争取在国际事务中“双赢”或“多赢”。这将有利于国际社会接受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