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6400000004

第4章 [一]韬光养晦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君子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不到处炫耀。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技艺施展出来。

大智者善于“藏”,而愚者就不善于“藏”,而使之过于“露”。有言道:“藏巧于拙,寓清于浊”“藏才隐智,任重道远”。鹰立如睡,虎行似病,正是他攫人噬人手段处。故君子要聪明不露,才华不逞,才有堪当大任的力量。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水必湍之。古往今来,多少有才能的人,自恃才高,聪明过人,便任性而为,结果不仅没能立身扬名,反而身陷困境,明杨慎在《韬晦术》中说:“英雄多难,非养晦何以存身?”所以,你若是英雄,就应深明此理,必要时装一装糊涂,以求自保,才能谈及其他。

韬光养晦是存身的良方

西方有句谚语: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历史上的薛道衡、杨修的悲惨下场便是最好的例证。

隋炀帝杨广,虽是个弑父杀兄、骄奢淫逸的暴君,却又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和诗歌,而且他颇为自负,认为自己是当朝第一诗人。有一次,司隶薛道衡写了一首《昔昔盐》的五言诗,被朝野上下一致称赞,尤其是诗中的“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一联,更是得到极高的评价,而被广为传颂。隋炀帝闻知后,顿时妒火冲天,后来便抓住薛道衡的一点过失,将其杀害了。事后,杨广还恶狠狠地说:“看你还能作‘空梁落燕泥’吗?”

至于三国时期的杨修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这个“聪明绝顶”的谋士之死,明代作家冯梦龙在《智囊》中评道:“杨修聪明才智太显露了,所以引起曹操的嫉恨,这样他还能免于灾祸吗?晋代和南朝的皇帝大多数喜欢与大臣们赛诗比字争高低,大家都汲取了杨修惨遭杀害的教训,所以大文学家鲍照故意写些文句啰嗦拖沓的文章,书法家王僧虔用拙劣的书法搪塞,这都是为了避免君主的杀害。”

这段话的意思很明白,就是机智聪明的人不要处处在上级面前露出“比上级强、比上级先懂得什么”的样子,否则将遭到嫉恨而招致祸害。

当然,在现代文明社会里,像杨广、曹操那样草菅人命的暴君已不复存在,但刚愎自用、妒贤嫉能的人却大有人在。面对这样的上级,你如果锋芒毕露,逞强显能,显得比他高明的样子,那么必然会遭到他的嫉恨,轻者会给你“小鞋穿”,重者会叫你“下岗”,到那时你将后悔莫及。

一位在一家美国驻香港分公司做公关经理的女士,她在商场上有很高的声誉,但却因一件小事而被迫辞职。事情是这样的:美国总公司的几位最高领导者决定在香港举行宴会。除了香港公司的总经理及一些要员外,美国总部的要员当然少不了,再加上一向合作关系亲密无间的大客户,宴会是非常的盛大。

作为香港分公司公关经理的她乐于以女强人自居。在任何一方面,她属下的公关部都干得非常出色,这也是她愈益引以为自豪的。不知是否因胜利冲昏了头脑,她在一些宴会中,锋头有时凌驾于总经理之上。总经理是一位好好先生,在不损及自己利益的情况下,每每让她发言。总公司与分公司联合宴会的机会极少,她还是头一次经历。筹备宴会开始时,她抱着很谨慎的态度,务求取得总公司主管的赞许。宴会当晚,她周旋于宾客间,确令现场气氛甚为欢乐。直至分别由总公司的高层主管及分公司的总经理致谢辞时,她在旁边逐一介绍他们出场。轮到她的上司,即分公司总经理,她不知怎么在介绍之前,竟先说了一番致谢辞,感谢在场客户一直以来的支持。虽然三言两语,已让总公司的主管深皱眉头,因为她当时负责的,只是介绍上司出场,而非独立发言。

在宴会进行的过程中,总公司主管曾与她交谈,发现她提及公司的事时,总是以个人主见发表,全不提及总经理的旨意。给人的感觉是,她才是分公司的最高主管。结果,分公司总经理被上级邀请开会,研究他是否坚守了自己的职位,而非要疏懒至由公关经理代为处理日常业务的地步。她终于自动辞职,原因是她认为被总经理削权,却不知道是因为自己的锋芒太露、喧宾夺主的缘故。

由此可见,人一旦太过“聪明”,就难免授人以口实,让人抓住把柄。所以,做一个糊涂人才能韬光养晦,保存实力。

深藏不露

河东太守王邑被调走了,卫固、范先以请王邑回河东为名,与并州高干暗中往来,欲举兵反叛曹操。曹操知道后对荀彧说:“河东山川险峻,为天下的要地。落入卫固等人手中,为害必深。请你替我举荐一句,派去镇抚。”荀彧说:“镇抚河东,杜畿可以去。”曹操便委任杜畿为河东太守,前去执政。

杜畿上路了,但未等他到河东境界,卫固等人已得到消息,派几千人守住陕津,不让杜畿入境。有人对杜畿说:“应带大兵前来征讨。”但杜畿却另有考虑。他说:“河东有三万百姓,并非都是叛乱之人。如果以大军进攻,高压之下原来一心向善之人也会因为恐惧而听从卫固。卫固控制了百姓,必然拼命死战。在这种情况下进攻征讨,如果不能取胜,则会引致附近各地的叛乱,天下便永无宁日;如能侥幸获胜。也会对河东之民多所杀戮,同样不是什么好事。现在,卫固等人并没有公开叛乱,他既然以回请王邑为名,对曹操派去的新官暂时必然不敢加害。卫固虽然足智多谋,却犹豫寡断。如果我单身前往,出其不意,他必然假意接受我为太守。我到了河东,只要有一个月的时间,设计算计他就已足够了。”杜畿于是秘密取道陕津,渡河进入了河东境内。

杜畿到任后,范先想要杀杜畿立威。为了观察杜畿的内心去向,便先杀了主簿以下三十多人,而杜畿不为所动,举动自如。卫固于是说:“杀了他没有什么好处,只会给我们招来滥杀无辜的恶名,而且他已经被我们所控制,不如就留下他来做太守吧。”这样,杜畿正如他所预料的那样,被卫固等人奉为太守,暂时没有了性命之忧。

保全性命之后,杜畿开始设计了。他对卫固、范先等人说:“你们是河东的希望所在,我只有仰仗你们才能办成大事。所以,以后如有什么事,请大家一起商量,出谋划策。”便任命卫固为都督,处理一般行政事务,范先则率领士兵,共有三千多人。卫固等人心中高兴了,表面上侍奉杜畿,实际上却认为杜畿没什么了不起,不以为意,放松了对他的防范。

后来,卫固要公开起兵反叛了,杜畿心中非常担心,便劝卫固说:“要想做成大事,首先是应该不让老百姓心乱。你现在要起兵,老百姓担心你要征兵役,必然民心大乱。所以,不如现在用钱招兵买马,等兵马足够了,再起兵不迟。”卫固不知杜畿的真意,还认为他说得很对,便依计而行。这一迁延,几十天已经过去了。而卫固的部将们贪婪财物,把招兵买马的钱私吞了很多。因而,卫固钱花了不少,兵却招来不多。

后来,杜畿又假作好意对卫固说:“每个人都恋家,诸位将军兵士久在外地,恋家之心必然更大。现在郡中无事,可以让他们轮流回家探亲休息,有事再召回来就行了。”卫固害怕伤了大家的心,又听从了杜畿的意见。杜畿于是暗中联络知己,私下准备。结果是他的朋友们已散至各地,等待时机;而卫固的心腹们却都回家安乐,被离散了。

这时,反叛的高干攻入护泽,白骑进攻东垣、上党诸县,弘农郡也都发生叛乱,卫固认为时机已到,便召集家中的将士起兵反叛,但却没有多少人回来。杜畿看到各县已经归附了自己,民心已定,便率领几十人离开郡府,至张县拒守。吏民多拥城自守,以助杜畿。几十天内,杜畿便得到了4800多人的兵马。高干、卫固等人合兵围攻杜畿,但由于杜畿已得民心,终于没能攻下张县。后来,曹操的大兵到了,高干败走,卫固被杀,河东郡轻易地便平定下来。

高洋才智

深藏终成正果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是东魏大丞相、齐王高欢的次子。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继任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坐镇晋阳;高洋则被封为京畿大都督,在邺都辅佐朝政。

高澄凶横暴烈,狂傲不羁,处处锋芒毕露,总揽朝政,不可一世。高洋表现与其兄正好相反,温文尔雅,愚钝憨直,讷言少语,对国家大事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文武群臣素来看不起他。高洋在兄长高澄面前也是从来百依百顺。他为夫人购置的一点好的服饰,高澄看上了据为己有,他劝夫人不要气恼。自己的美妾多次被高澄调戏,也佯装不知。高澄对这个弟弟更是瞧不上眼,曾经说:“我的这个弟弟如能富贵,那么预言吉凶贵贱的相面书就无法解释了。”高洋退朝回家,常常是闭门静坐,对妻妾也说不了几句话。有时则脱了鞋、光着脊梁在院子里奔跳不停。想不到就是这个高洋,在局势突变时却成了另一个人,令人刮目相看。

高澄对皇帝元善不满,赶到邺都与几个心腹密谋废立之事,被家奴兰京聚众刺杀身亡。高洋得报后,神色不变,率兵赶至,将兰京等凶手一一捕杀。对外则宣布大丞相只是在家奴造反时受了点伤。又向皇帝元善请求护送高澄回晋阳养伤。元善立即准行,心中暗喜,认为高澄既伤,而高洋难成大器,威权当复归帝室了。高洋回晋阳后,当即召集群臣布置政事,推行新法,革除弊政。不到一年,晋阳治理得井井有条,欣欣向荣,百官惊叹不已。高洋见内外安定,这才宣布高澄去世,为其兄发葬。元善认为他毫无野心,便晋封他为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装封齐王。

数月后,高洋率兵抵达邺都,逼元善皇帝禅位。兀善冈知,惊得目瞪口呆,只好交出玉玺。高洋登台南面,改国号齐。

高澄、高洋兄弟与刘演、刘秀兄弟的命运有相似之处。不同的是,高澄与刘绩更为锋芒;而高洋比刘秀的演技更高超,迷惑性也更大,起事之时也令周围的人更惊讶。

楚庄王“韬光养晦”

楚庄王即位时很年轻,即位之始,他并未像其他新君上任那样雷厉风行地干一些事情,而是不问国政,只顾纵情享乐。他有时带着卫士姬妾去云梦等大泽游猎,有时在宫中饮酒观舞,浑浑噩噩,无日无夜地沉浸在声色犬马之中。每逢大臣们进宫汇报国事,他总是不耐烦地回绝,任凭大夫们自己办理。他根本不像个国君,朝野上下也都拿他当昏君看待。看到这种情况,朝中一些正直的大臣都感到十分着急,许多人都进宫去劝谏,可楚庄王不仅不听劝告,反觉得妨碍了他的兴趣,对这些不着边际的劝告十分反感。后来干脆发了一道命令:谁再来进谏,杀无赦。

三年过去了,朝中的政事乱成一团,但楚庄王仍无悔改之意。在这期间,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和公子燮攫取了很大的权力,斗克因为在秦、楚结盟中有功,庄王没给他足够的报偿,就心怀怨愤,公子燮要当令尹未能实现,也怀不忿,二人因此串通作乱。他俩派子孔、潘崇二人去征讨舒人,又把二人的家财分掉,并派人刺杀二人。刺杀未成功,潘崇和子孔就回师讨伐,斗克和公子燮竟挟持庄王逃跑。在到庐地时,当地守将戢黎杀掉了他们,庄王才得以回郢都亲政。就是经历了这样的混乱,楚庄王仍不见有甚起色。

大夫伍参忧心如焚,再也忍不下去,冒死去晋见庄王。来到宫殿一看,只见纸醉金迷,钟鼓齐鸣,庄王左手抱着郑国的姬妾,右手搂着越国的美女,案前陈列美酒珍馐,面前是轻歌曼舞。庄王看到伍参进来,当头问道:“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命令吗?是不是来找死呢?”

伍参抑制住慌张,连忙赔笑说:“我哪是敢来进谏,只是有一个谜语,猜了许久也猜不出,知道大王天生聪慧,想请大王猜一猜,也好给大王助兴。”楚庄王这才放下脸,说道:“那你就说说看。”伍参说:“高高山上有只奇怪的鸟,身披鲜艳的五彩,美丽而又荣耀,只是一停三年,三年不飞也不叫,人人猜不透,实在不知是只什么鸟!”

当时的人喜欢说各种各样的谜语,称作“隐语”,这些“隐语”往往有一定的寓意,不像今天的谜语这样单纯,因此,人们多用这些“隐语”来讽谏或劝谏。楚庄王听完了这段话,思考了一会说:“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此非凡鸟,凡人莫知。”

伍参听后,知道庄王心中有数,非常高兴,就又趁机进言道:“还是大王的见识高,一猜就中,只是此鸟不飞不鸣,恐怕猎人会射暗箭哪!”楚庄子听后身子一震,随即就叫他下去了。

伍参回去后就跟大夫苏从商量,认为庄王不久即可觉悟,没想到几个月过去后,楚庄王仍一如既往,不仅没有改过,还越发不成体统了,苏从见状不能忍耐,就闯进宫去对庄王说:“大王身为楚国国君,即位三年,不问朝政,如此下去,恐怕会像桀、纣一样招致亡国灭身之祸啊!”庄王一听,立刻竖起浓眉,露出一副暴君的形象,抽出长剑指着苏从的心窝说:“你难道没听到我的命令,竟敢辱骂我,是不是想死?”苏从沉着从容地说:“我死了还能落个忠臣的美名,大王却落个暴君之名。如果我死能使大王振作起来,能使楚国强盛,我甘愿就死!”说完,面不改色,请求庄王处死他。

楚庄王等待多年,竟无一个冒死诤谏之臣,他的心都快凉了。这时,他凝视了几分钟,突然扔下长剑,抱住苏从激动地说:“好哇,苏大夫,你正是我多年寻找的社稷栋梁之臣!”庄王说完,立刻斥退那些惊恐莫名的舞姬妃子,拉着苏从的手谈起来。两人竟是越谈越投机,竟至废寝忘食。

苏从惊异地发现,庄王虽三年不理朝政,但对国内外事无巨细都非常关心,对朝中大事及诸侯国的情势都了如指掌,对于各种情况也都想好了对策。这一发现使苏从不禁激动万分。

原来,这是庄王的韬光养晦之策。他即位时十分年轻,不明世事,朝中诸事尚不明白,也不知如何处置,况且人心复杂,尤其是若敖氏专权,不明所以,他更不敢轻举妄动。无奈之中,想出了这么一个自掩人耳目的方法,静观其变。在这三年中,他默默地考察了群臣的忠奸贤愚,也测试了人心。他颁布劝谏者死的命令,也是为了鉴别哪些是甘冒杀身之险而正直敢言的耿介之士,哪些是只会阿谀奉承,只图升官发财的小人。如今,三年过去,他年龄已长,经历已丰,才干已成,人心已明,他也就露出了庐山真面目了。

第二天,他就召集百官开会,任命了苏从、伍参等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大臣,公布了一列的法令,还采取了削弱若敖氏的措施。并杀了一批罪大恶极的犯人以安定人心。从此,这只“三年不鸣”的“大鸟”“一鸣惊人”了。

韬光养晦

韬光养晦是指暂时敛藏自己的才能,隐匿踪迹,等待时机而动的计谋。韬光,即把才华掩藏起来;晦,隐晦,即瞒人耳目,不让人知道踪迹。韬光养晦一词出自清朝文人郑观应《盛世危言·自序》,云:“自顾年老才庸,粗知易理,亦急拟独善潜修,韬光养晦。”然而,在我国历代典籍中,有许多相近的表述。如南朝梁人萧统《靖节先生传序》有“圣人韬光,贤人遁世”之说;金人马钰《满庭芳》中有“怀美玉,便韬光隐迹,二十余年”的语句:《隋书·薛道衡传》则提出:“韬神晦迹则紫气腾天。”

韬光养晦作为政治生活中的应变术主要是应付个人所处的不利的政治环境,保全自身性命,以图他日东山再起。由于隐藏了自己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意图,可以迷惑自己的政敌,解除对手对自己的戒备,当时机合适时,就可一层个人宏图。三国时,刘备在沛城被吕布打败后,失去了栖身之地,只好投曹操麾下。后来,曹操移师许昌,也带着刘备,目的是要控制刘备。刘备既不甘居于人下,又怕曹操谋害自己,因此装出胸无大志的样子,还在住处后院开了一块地种菜,亲自浇灌。一天,曹操请刘备小酌,煮酒论英雄。酒至半酣,曹操说:“方今天下,英雄只有使君与我。”刘备以为曹操看出了自己的心思,心里一惊,手中的匙箸都掉在地上。正巧霹雳雷声,大雨骤至,刘备随机应变,说:“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一震之威,乃至于此。”曹操听后说:“雷乃天地阴阳击搏之声,何为惊怕?”刘备接着道:“我从小害怕雷声,一听见雷声只恨无处躲藏。”曹操听罢,一声冷笑,认为刘备是个无胆、无识、无用之人。从此放松了对刘备的戒备。刘备用韬光养晦之计,才得以从曹操的忌恨中平安脱身,日后方才造就三国鼎立之势。

韬光养晦也有用作处世之道,人生应变之术的。其主要目的是在于免得锋芒毕露,招惹是非。洪应明先生在《菜根谭》中说:“君子之才华,玉韫珠藏,不可使人易知。”不露锋芒,并不是销蚀锋芒,不是改变操履,而是指人应隐其锋芒,不要恃才恃权恃财而咄咄逼人,从而使个人更容易被社会、被他人所接受。其实,这也是一种强化自己的学识、才能和修养的过程。学会以此来应变人生,有利于培养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和技巧,也是放弃个人的虚荣心,踏踏实实地走人生旅途的表现。

《史记·滑稽列传》云:“三年不鸣,一鸣惊人。”凡事没有取胜的把握,就不必四处张扬,与其使人早有预闻而有准备,不如突然制胜而使人惊愕不已。这样做,一来可以减少取胜的障碍,特别是人为的障碍;二来可以造成惊人的心理效应,增加胜利后的影响力。自古道:识时务者为俊杰。所谓时务,就是客观形势或时代潮流。认清客观形势和时代潮流,才是聪明能干的人。人的一切活动都需要借助客观条件,并且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人要想建立功业,取得出色的成就,更要认清和善于利用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待时而动。落后于时势,见识狭窄,处处受阻,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反之,客观条件不具备、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讲究策略,不善于韬光养晦,一味地硬拼蛮干,英雄倒是英雄,然而却可能一事无成,或于事无补。这也就是韬光养晦在应变中的积极意义。锋芒勿太露《老子·洪德》章说:“大巧若拙,大辩若讷”。意思是最聪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虽然有才华学识,但平时像个呆子,不自作聪明;虽然能言善辩,但好像不会讲话一样。你有才华,那只是一方面的才华,我们必须把保护自己也算作才华之列。一个不会自我保护的人有才华,却过早地埋没了才华,不能为社会做更多的事,这样的才华有什么用呢?这样的才华仍然是小聪明啊!

秦朝的李斯祖先是楚国上蔡人。他后来归顺秦始皇,被当作客卿。开始当廷尉,后来做了宰相。他上书要烧书,在一起讨论《诗经》《尚书》的都要杀头。于是他把儒生活埋,焚烧经书、术数书籍。李斯曾和宦官赵高造伪诏而杀了公子扶苏。后来他与赵高发生了矛盾。赵高对二世挑拨说:“李斯大儿子李由是三川守卫,同盗贼陈胜私通,而且丞相身居在你之外,权力却比你还大。”秦二世认为他说得对,于是把李斯关进牢房,用完五刑,在咸阳把他腰斩了。李斯临刑的时候,回过头对二儿子说:“我想和你再牵着黄狗一块出去,到上蔡东门去追野兔,怎么能够做到呢?”于是父子相对痛哭,他被灭了三族。所以胡曾诗说:“功成不解谋身退,直待云阳染血衣。”

张居正,明隆庆元年入阁,后为首辅(宰相)。万历初年,神宗年幼,国事都由他主持,前后当政十年。当时军政败坏,财政破产,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危机严重。他以“得盗即斩”的手段加强镇压,并进行一些改革。万历六年,下令清丈土地,清查大地主隐瞒的庄田;三年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改变赋税制度,把条项税役合并为一,按亩征银,使封建政府的财政情况有所改善。但他排斥异己,结党营私,生活腐化堕落,喜爱声色犬马,家中财物珍玩无数,还和妃子勾搭成奸,名声很糟。终于以“夺情”(即他贪婪权势而怕为父奔丧时权力被人剥夺,终于没有奔丧)为清礼所不容,等万历皇帝长大后,就没收了他的财产,还扒了他的坟墓,为他所排挤的人逐渐恢复了位置。

明代魏大中在42岁时才走完了科举道路的最后一步,进士及第并被授予官职,当时是万历四十四年,朝廷一片乌烟瘴气。他官阶八品,在朝廷中尚无发言的地位,却对人对事都看不惯,看不惯还爱说,结果到处遭人白眼。他到哪里,哪里的官员便失去捞到好处的机会。而他自己却一点儿好处也不要,甚至不与人交往,这在官官相护的时代真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他结交的几个人都是东林党人,与当时权势显赫的魏忠贤为敌。结果,他上疏弹劾温体仁、魏忠贤奸党,反遭诬陷时,天启皇帝因为知道他过分廉洁而放过了他,但他终于还是被抓进狱中,被折磨至死。

海瑞,以正直廉洁而著名,到处主持公道,广侵害大官僚地主的利益,克扣下属,连纸张都不许多领多用,甚至要求必须写满——不能浪费,结果,一生被人排挤,到处碰壁,郁郁不得志。他仗着一身正气,谁都不放在眼里。结果是既无能力扭转世俗,也没有过一天舒心的日子,最终还被罢了官,遭贬谪。

如果这些人收敛一下锋芒,学会保护自己,一边为天下黎民着想,为社稷着想,一边实施自我保护,哪里还有这么多悲剧发生呢?实际上,两者完全可以兼顾,并不一定非要顾此失彼。历史上事业成功而且下场很好的人多得是,他们或者归隐,或者仍身居高位,这不是取得了双份的成功吗?事业成功而个人生活失败,怎么能算完全的成功呢?怎么能是大智大慧的人所为呢?

所以,无论是初涉世事,还是位居高官,无论是做大事,还是一般人际关系,锋芒不可毕露。有了才华固然很好,但在合适的时机运用才华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负功高盖主,才算是更大的才华,这种才华对国对家对人对己才有真正的用处啊!这方面,荀攸是一个绝好的榜样。

曹操是个难侍候的主儿。他有过人的才华,下手快,出手狠,疑忌心重,气量极狭,把“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作为信条。他杀了在危难中款待他的吕伯奢一家九口人,杀了能摸透他心思、锋芒外露的谋士杨修。可是他手下有一位谋士荀攸,却与他相处融洽,前后为曹操谋划十二奇策。曹操玩弄权术,想让手下的人怕他,荀攸未必不知道,但他不露声色。而杨修,总是想表现自己的聪明,说破曹操的目的,终为曹操所不容。荀攸对曹操执礼甚恭,让曹操感到自己的重要和特殊,平时对一些小事,总是装聋作哑,顺水推舟,想来“丞相英明”之类的话是不会少说的。正因为如此,所以他博得曹操的信任和欣赏,每到关键时刻,他的计划就总能为曹操所接受,从而使自己的才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发挥,又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把人臣的艺术发挥到极致,所以曹操说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其智可及,其愚(其实是大智)不可及。”

周公(姓姬名旦)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佐其兄周武王伐纣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其兄弟管叔、蔡叔、霍叔等人不服,联合纣王子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他率军两次东征,经三年苦战,终于平定了叛乱。东征胜利后,成王把殷民六族和旧奄国地,连同奄民,分封给他,国号鲁。周公因需在朝中辅助成王,于是派儿子伯禽去鲁。在儿子伯禽临行前,他告诫伯禽道:“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土地博裕而守以险者安,禄位尊盛而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而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博闻多记而守以浅者广。”周公的这些谆谆家训,对今天我们这些后人不是仍有很大的警戒和教益吗?

洪应明在其传世名著《菜根谭》中也认为,富者应多舍,智者亦不炫耀,操履不可少变,锋芒不可太露。他指出“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其行矣!如何享?聪明人亦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败?”这段话的意思是: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宏厚道,但有的人反而刻薄无礼,这种人虽然身为富贵之家,可他的行为跟贫贱之人却完全相同,这样又如何能够长久享有富贵呢?一个才智超群、博学聪明的人,本来应该隐匿其才华而有的人反而到处炫耀自己,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好像很聪明,其实是很愚昧的,这样的人如何会不失败呢?

作为一个人,尤其是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又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但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遭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但一定要谨记: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似的,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千万可不要翘起来啊!),掩饰起你的才华吧。有道是急流勇退,适可而止,只有能够好好地把握自我的人,才会有更成功,幸福的人生啊!

“伏藏”的人生策略

《阴符经》上说:“性有巧拙,可以伏藏。”它告诉我们,善于伏藏是事业成功和克敌制胜的关键。一个不懂得伏藏的人,即使能力再强,智商再高,也难以战胜敌人。这便是藏巧于拙,糊涂做人的重要性。

伏藏的智谋有几种:委婉和顺但不因循,称作委蛇;隐藏起来不显露,称作谬数;欺骗敌人,使自己不受损失,称作权奇。若不婉顺,那么事情就受阻;若不隐藏,就有危险出现;若不欺骗,就可能被敌人消灭。

过分善良的人往往不懂得这一点,以为天下人都同自己一样善良,结果,以善良待人,反被邪恶伤害,成了邪恶的牺牲品。即使不以打击对方为目的,为了不遭对方打击,也不应天真善良地将自己暴露无遗,毫无还手余地。

善良诚可贵,善于在险恶世道中保存这份善良,则更为可贵。

伏藏的内容又可分为两层:一是藏拙。这是一般意义上的伏藏,也是最常用的。藏住自己的弱点,不给对方乘虚而入的机会,露出自己的长处,给对方以有力的威慑。而另一种,也是更为高明的,即“藏巧”。一个人过于显露出自己高于一般人的才智,往往会使自己不利,甚至招来外力的攻击。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因为这样可能会使对手容易摸清你的虚实,提前准备好防范措施和对策,或者激起某些人的妒忌等不便说明的心理。

明朝的严嵩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放下其历史功过不说,就其个人发迹过程而言,却不能不让人佩服其伏藏的功夫。

嘉靖中期,夏言为朝廷的重臣,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深为皇帝所器重。

当时严嵩在翰林院任低级职务,与当时担任北部尚书的夏言是江西同乡。严嵩打听到夏言是江西同乡,就想利用这层关系设法去接近夏言,但几次前往夏府求见都被轰了出来。

严嵩不死心,准备了酒宴,亲自到夏言府上去邀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有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随便找了个借口不见他。严嵩就在堂前铺上垫子,跪下来一遍一遍地高声朗读自己带来的请柬。

夏言在屋里终于被感动了,以为严嵩真是对自己恭敬到这种境地,开门将严嵩扶起,慨然赴宴。宴席上,严嵩特别珍惜这次来之不易的机会,使出浑身解数取悦夏言,给夏言留下了极好的印象。

从此夏言很器重严嵩,一再提拔他,使他官至礼部左侍郎,获得了可以直接为皇帝办事的机会。几年后,已任内阁首辅的夏言又推荐严嵩接任了礼部尚书,位达六卿之列。夏言甚至还向皇帝推荐他接替自己的首辅位置。

严嵩是极有心计的人,不露一点锋芒,耐心地等待时机,对夏言仍是俯首帖耳,只是暗中在寻找、制造机会,以便将夏言一下子打倒。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下令制作了五顶香叶冠,分赐几位宠臣。夏言一向反对嘉靖帝的迷信活动,不肯接受。而严嵩却趁皇帝召见时把香叶冠戴上,外边还郑重地罩上轻纱。皇帝对严嵩的忠心大加赞赏,对夏言则很不满。而且夏言撰写的青词也让皇帝不满意,而严嵩却恰恰写得一手好青词。严嵩也利用这个机会,在写青词方面大加研究,同时还迎合皇上的心意,给他引荐了好几个得道的“高人”。皇帝越来越满意严嵩而疏远夏言。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皇帝曾命令到西苑值班的大臣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乘坐小车。

几件事情都引得皇帝不高兴,因此,皇帝对夏言越来越不满。严嵩眼看时机已到,马上一改他往日的谦卑,勾结皇帝所宠幸的道士陶仲文,一起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许多坏话。

一天,当严嵩单独去见世宗时,世宗与他谈及夏言,并对他们之间的不和略有询问。世宗的话,似乎勾起了严嵩的什么难言之隐,只见严嵩全身颤抖,匍匐在地,痛哭不已。

世宗见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竟然哭得如此伤心,猜想他一定是受了很大的冤屈,怜念之情骤生,连连催问。看见世宗怜悯,严嵩反而变得号啕痛哭起来了。

世宗在一边既动情又义愤地安慰他:“你不要有什么顾虑,有朕为你做主,有话尽管说,不要害怕。”这下严嵩才装出深受鼓励后已无顾虑一般,将平时所搜集到的所谓夏言的种种罪状添枝加叶、无中生有地一一哭诉出来。世宗闻听,便对夏言由不满变得恼怒起来,马上下令罢免了其一切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严嵩的伏藏虽是反例,却足可以警示后人伏藏的重要性。我们伏藏的目的不是为了害人,却可以自保。如果建功立业的时机不够成熟,装糊涂、藏机锋可谓是上上之策。

一鸣惊人齐威王

齐威王在位时,爱和人打哑谜。他喜欢玩乐,毫无节制,喝起酒来通宵达旦,好像泡在酒里,国家大事全然不管,听凭卿大夫们去处理。上行下效,文武百官都不正常,内政外交一塌糊涂。各国诸侯,乘机纷纷进行侵略。

形式非常危急,亡国之日似乎已到。面对如此昏庸的君王,忠臣良将急在心里却不敢劝说。

鉴于目前形势迫切,大臣淳于髡投其所好,给齐威王出了一个谜语:“国内有一只大鸟,停歇在大王的宫殿里,这鸟不飞又不叫,大王知道它是要干什么吗?”

齐威王答道:“这只鸟呀,不飞便罢了,一飞冲上天;不叫罢了,一叫惊煞人。”

说罢,就远酒离色,坐朝问事,召见了七十二名县令奖赏了一名好的,处死了一名坏的;整理军队,严明法纪增强了战斗力,于是带兵去和各国作战,各国都被打败。各国迫于齐国的威力,把原来侵占齐国的土地,一并退还给了齐国。

这里齐威王先前的作为看起来是糊涂之极。而这又正是他的高明之处,他即位时,王威还没有得到确立,也不熟悉各位臣子的忠奸,更不知诸侯们的能力。他自甘装作一个昏庸的君主,让国内群臣放松警惕,露出本心,以利辨别,同时也蒙蔽了各国诸侯,争相向其显示实力,从而使齐威王观察分析透了各国的情况。这样为以后施政治国,大振国威作好了心理和策略上的准备。如果齐威王初继承王位,在不熟悉内政外交的情况下来治理国家,无异于瞎子摸象,不得要领。只有采用明知故昧的策略,等待时机,才能有的放矢,一举振兴国家。

锋芒不露真能人

大勇若怯,大智若愚。锋芒不露才是真能人。

苏轼主张“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就是说本来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明,硬装作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大肆张扬的人,徒有其表,往往缺乏实力。

大文豪萧伯纳从小就很聪明,且言语幽默,但是年轻时的他特别喜欢崭露锋芒,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评价一句话,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私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出语幽默,非常风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老朋友的这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彻底改过,社会将不再接纳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暗下决心,从此以后,再也不讲尖酸的话了,要把天才发挥在文学上,这一转变造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平时锋芒毕露会使我们众叛亲离,走进死胡同,而适当地收敛锋芒,将才华用在有用的大事上,积蓄力量,必然能有光辉的前途。

曹爽、司马懿曾经共同辅佐魏帝曹芳。曹爽要大权独揽,排挤司马懿,司马懿表面回避,暗中却为夺权做准备。正始九年(248年)冬天,曹爽的党羽李胜出任荆州刺史,曹爽令他以向司马懿辞行为名,察看他的动静。司马懿早就看出李胜的来意,便装起病来。见李胜时,他让两个婢女扶着,手中的衣服不断落在地上。他又用手指指嘴,意思是说我渴了,婢女端来一碗粥喂他,司马懿一边喝,粥却一边从他的嘴角流出,流满了前胸。

李胜见到这种情况,不禁生出怜悯之心,说:“听说您旧风疾复发,没想到病成这个样子!”司马懿听李胜如此说,越发显示出自己的气弱,他说话非常缓慢,才能接得上气,他说:“听说你要到并州为官,那里接近胡人,你要好自为之。”李胜说:“我不是要去并州,而是去荆州。”司马懿又装作没听清,胡乱打岔,李胜一再大声解释,司马懿才听明白。他说:“你要到荆州做刺史,我料想快不行了,这可能是与你的最后一面,我们今天是生死之别,我要让我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与你结为朋友,你不要抛弃他们。”说完这话便流泪哽咽,样子十分凄惨。李胜回去后,向曹爽汇报了司马懿的样子,曹爽便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后来司马懿乘曹爽不备,发动政变,夺得大权。

司马懿是能够忍耐之人,在局势对自己不利的情况下,他极力压抑自己的锋芒,甚至不惜做出临终死别的样子,迷惑了气势逼人、锋芒毕露的曹爽,一忍,一不忍,截然不同的处事方法导致的结果也泾渭分明。

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怎样标榜自己,充其量都是个普通人,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奋斗,这里面有着别人的不少心血。因此,名人和变通人的差距不在于他是一个名人,而在于他知道人这一辈子都不容易,得活自己的,更要尊重别人的。正如《菜根谭》所说:“冷眼观人,冷耳听语,冷情当感,冷心思理。”因为:“性躁心粗者一事无成,心平气和者百福自集。”

但是依然有一些人因为自己暂时处于风头,或者是知道了别人都不晓得的事,就会产生一种优越感,忍不住四处炫耀,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很多人成名之后昙花一现也跟不能忍受这种优越感有关。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无此器最难,有此器不患于此时。英国十九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曾对他的儿子做过这样的教导:“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掩饰锋芒是一种道德选择,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你的清醒,还代表着你对以往朋友帮助的感谢。如果你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必然把尾巴翘得高高的。抑制不良的欲望,就要保持一颗平常之心,赶走狂妄的情绪。趾高气扬的人要获得人生的增长点,就应该向一切尊重人类生命的道德力量鞠躬,不要担心自己表现出愚蠢的样子,人应该全面地发展,就得质朴谨慎求实。有一点需要特别指出:尾巴绝不是旗帜。

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么成功,从来不看它的尾巴翘得有多么高,要看的是他脚踏实地的能量。而且,以另一个角度考虑,他只要投入,就很难有翘尾巴的时间,翘尾巴是闲人的专利,因为他们“无事”,所以总想表露自我,从而生出些“非”来。聪明的人会从另一个角度思考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更上一层楼。因此,他们选择忍耐,坐在冷板凳上,冷静地面对自己的风光。

同类推荐
  • 猎头教你赢天下

    猎头教你赢天下

    你可能只是不知道该怎样去改变,怎样去规划职业未来。这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内心有这个愿望,本书就可以帮到你!从书中你可以找到那个积极的自我、那些可以帮你达成目标的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些职业生涯中可能遇到的陷阱和弯路……
  • 好员工这样工作

    好员工这样工作

    一名好员工应当这样工作:明确自己的职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树立“结果思维”,用结果复命;不断提升自我,成为企业挖掘财富的“永动机”;带着思想来高效工作;永远把自己当成企业的主人翁,成为企业的卓越员工。阅读完《好员工这样工作》,你会自觉抛掉陈旧的思想,端正工作态度,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称职,向着更为卓越的目标迈进,总有一天,你会如雄鹰一般,飞向职场的巅峰,成为真正的强者。
  •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学习突破:提升学习力的38个途径

    学习力是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总和。学习成绩不好,或者成绩下降,这是父母最揪心的问题,也是孩子最着急的问题。特别是在目前减负的情况下,家长更是束手无策,感到十分为难。怎么办?让本书告诉你如何赢得最棒的好成绩!本书为家长和孩子分忧:告诉你们一些快速提高学习力的38年途径。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这是一本读起来开心、用起来快乐的书!你定能成为学习的顶尖高手因为学习本身也是可以学习的!
  • 难得糊涂:由聪明变糊涂的人生大智慧

    难得糊涂:由聪明变糊涂的人生大智慧

    本书包括:唯有大智慧 才能真糊涂、不拘一格 彰显糊涂智慧、扬长避短 巧打糊涂算盘、适可而止 糊涂与精明并用等内容。
  • 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

    重塑心灵:一门使人成功快乐的学问

    本书全面地介绍了NLP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等基础理论;共分为10章,每章都有其独立的主题。书中提供了少量NLP技巧,既安全又容易产生实效的技巧,以及更多与时代同步发展的新观点与新案例;同时本书的概念与技巧也可为所有人在面对人生时提供启迪。
热门推荐
  • 相约星空

    相约星空

    想写一个好看的故事,不经意间,可以笑一笑的故事!
  • 月夜随想曲

    月夜随想曲

    一位因吸收心魔而狂化的天使被一位冒失的精灵族打开封印,精灵族长老暂时压抑住了天使的狂化。它告诉天使,要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心灵之音从而恢复正常,并得知心灵之音将会出现在百年一度的人类音乐盛典的舞台,而只有获得音乐盛典比赛的前五名,才有资格能登上舞台。于是,天使化身为人类,开始学习音乐,但当它开始奋斗,等待它的却是天使族的追兵,以及精灵族的迫害……
  • 网游之逍遥心圣

    网游之逍遥心圣

    一个无法攻击的牧师,一个神奇的团队,神秘的隐龙山庄,狂贼——涅炎、隐贼——乱天、爆法——无怪、不动冥王——吨位等这些曾经退役的称号玩家复出是为了什么。是继续在游戏里称霸还是只是来娱乐游玩。他们的复出会给游戏界带来怎么样的风波?是否还会继续书写他们的神话?还有寻求各个龙套要求:称号姓名等级职业喜欢本书的朋友可以来qq群90118395进群的朋友记得要多给点意见啊
  • 少仪外传

    少仪外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阴阳密术

    阴阳密术

    话说能改变天下大势其中一道是为“五行之气”,此气上太虚而周游,落地而滑行,人目不能观视,唯循地理而知其所在。古时名家大师罗道人便运用风水密术,夺天地五行之气,改其天下大势,时至今日,罗道人改天下大势的密术究竟被谁破解……
  • 你会回来吗

    你会回来吗

    15岁的她放弃了一切,她走了,那个她还会回来吗,
  • 十二神肖

    十二神肖

    曾福是一名孤儿,一步步走向武林盟主的故事!
  • 竹君与梅君的日常

    竹君与梅君的日常

    爱吃辣椒的竹君和钻饭眼里的梅君的轻松日常,应如飞的恋爱经历等。敬请期待!
  • 无双以无城

    无双以无城

    穿越了,七岁的女孩子。额,这是要闹那样啊。皎洁如月的四皇子;明静如风的小世子;霸道温柔的别过王子。在这个异世界,迷茫,无助,孤独·······究竟又是否能找到心中的那份归属。——————懒小龟粉丝群:535395642
  • 末世尸魂

    末世尸魂

    苏建是一名大学生,一天,一艘金光闪闪的宇宙飞船。出现在了地球上空。一些抵抗力比较弱的人直接变成了电影里的丧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