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3500000010

第10章 第九能量书——管理者协调好下属活动

在与人交往之中,对于管理者而言,卡耐基认为,管理者会遇到这样的一些难题,就像把个人的利益和组织的利益结合起来,而个人的利益与组织的利益却是冲突的。此时,既要坚持个人的原则,又要注意组织的程序。

每个人都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事,但要在此衡量个人与组织之间的协调,可在平衡时却常常会带来矛盾。卡耐基认为,协调是必须的,协调的艺术也是必要的。世上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说到就能做到的,需要讲究协调的艺术、协调的方法。

对于组织上的协调,卡耐基有一套独特的协调艺术。卡耐基认为,要想管理好一个公司,协调管理的根本是“领导”,也就是“领”与“导”的艺术。

关于这些,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三组人在公路上走着,并分头向十公里外的三个村子行进。第一组不知道村子叫什么名字,也不知道村子有多远,只知道跟着向导走就行了。在走了两三公里时,第一组人有的人开始叫苦了,还没走到一半,有的人就愤怒了,他们抱怨大家走得太远,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时候,就有的人坐在路边,不想再走了。以至于情绪越来越涣散,最终七零八落没有达到目的。第二组人知道去哪个村庄也知道有多远,只是路边没有里程碑,他们只能凭经验估计着大约的时间。这个小组走一半时才有人叫苦,很多人想知道他们已经走多远了,较有经验的人说:“大约刚刚走了一半儿的路程。”接着大家又簇拥着向前走。当走到四分之三的路程时,有的人情绪低落,感到疲惫。当有人说快到了的时候,大家又振作精神,继续前行。第三组人知道去的是哪个村子,有多远路程,而且在路边每公里有一块里程碑。这样,人们每看到一块里程碑就心里有一阵小快乐,以至于情绪高昂地走着,当走了七八公里的时候,大家感觉有些累了,可并不叫苦,反而说笑着继续前行。在最后的路程里,他们的情绪越来越好,速度越来越快,终于他们到达了要去的村子。

这个实验证明人们要目的明确,而且要把行动与目的不断地对照,并清醒地知道在不断缩小目的的距离时,动机得到加强,这样就会自觉地克服障碍,努力达到目的。

在企业里,管理者的职责是统一全体成员的观点与行为,并为他们确立目的,提供行动的途径。管理者要为成员指导方向,领而导之,这样,才能称得上是领导。这有些管理者不明白这一点,他们认为对自己的下属要干什么已经很清楚了。当你问他们职工的工作是什么,这些职工的回答和他们的管理者十有八九不一样。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局呢?是因为管理者只以通俗的方法把行动告诉下属,以至于下属莫名其妙、糊里糊涂。卡耐基便说,管理者们要为下属们确定目的,并把自己的想法明确地告诉给他们,这是一种令人鼓舞的方法,是协调工作的根本。

韦维尔元帅便在《军人和军人生活》一书中提到克伦威尔的铁骑兵,他说:“这些铁骑兵知道为什么而战,并且了解热爱自己的事业。”“知道为什么而战”这一点对军人来说至关重要,对组织中的成员也是如此。管理者会知道,如果不把目的传递给下属,就失去了管理的作用,就难以协调好下属的活动。因此,卡耐基认为:确立目的是协调的根本。

在经营管理时,通过多年的体验,卡耐基深刻地体会到:“领导”是协调管理的根本,而调动积极性,就是协调管理的重要手段。

来看一则故事:

有个大学生打算在寒假期间为群众义务修理电器,但是却要寒假里复习功课。这样就发生了冲突,结果在活动与功课之间难以找到平衡。

这就是没有协调好目的与行动,对于管理者来说也是一样,管理者常常会遇到个人目标与组织、集体的冲突。例如,在一所学校里,有的语文教师喜欢于文学创作,有的物理、化学教师想去报考研究生,他们对本职工作只抱敷衍的态度;有些教师向往大城市、大机关、大单位而四处活动;有的固然“安心”,可却沉醉于小家庭的“基本建设”。这些潜在的个人目的,就会和集体目的发生不和谐。

还在《礼记·檀弓》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相传,齐国有一年旱灾。有一位名叫黔敖的富人,大发善心,在道旁准备了个饭摊,向来往的饥民施舍。当一个饥民走过来时,黔敖就大声地说:“喂,过来吧,这有吃的!”那个饥民抬抬头,有气无力地说:“我正因为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那个饥民拒绝了黔敖的施舍,最后不食而死。

孟子便在《告子篇》里说:“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之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这个饥民宁愿饿死,也不吃带侮辱性的食物,他的精神和上面所讲的那个人是截然不同的,他们二者的区别也就在于这某种精神的有与无之间了。

人是需要点精神的,这是人的行动的根本动力,也是受人的意识调控的。卡耐基认为,在现代化管理理论之中,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动力问题。一般来说,现代管理中有三种基本动力:物质动力、精神动力和信息动力。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针对调动积极性。物质动力能够满足人的一些较低层次的需求,不过如果过分地重视物质动力,就会忽略了精神动力,产生了“拜金主义”。物质动力的作用是短暂的,精神动力的作用才是长远的。要能很好地结合物质动力与精神动力,那么就会产生不一样的促进效果。

在现在社交上,管理者要充分协调好下属的积极性,要掌握动力的原理。一方面要使用物质动力的杠杆,一方面要使用精神动力的杠杆,便可以在满足下属心理需要的同时,增强下属对国家、人民和企业的责任感。这样协调的好,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

列宁在对物质刺激时这样说:“要是给我这样一种照顾,天天给我八分之一磅的面包,那我就不胜感激。重点制的优先照顾也包含消费方面的优先照顾。要不,重点制就是幻想、就是空中楼阁。”那么,唯物主义者就要承认物质刺激所带来的效果。对于劳动者来说,正确实施按劳分配制度,根据生产作用采取发放一定的奖金、及时提级加薪等物质鼓励措施与某些惩罚措施,都是现今化管理所不可忽视的有力杠杆。而物质动力并不是万能的,卡耐基认为,固然老板会不停地使用物质动力,但与员工的矛盾也会层出不穷。如果不适合地运用物质动力,就会产生副作用。不能让员工为了钱而干活,要让他们明白他们的责任和价值。

卡耐基便建议,不适当地使用物质动力会带来一些麻烦。解决的方式,必定将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结合起来,就是物质鼓励和思想工作相联系。如果这样,就能很好地使下属的思想、动机、需要达到高度的统一,就能引爆内在的正能量,发挥出最大的生产积极性。卡耐基还说,如果一个人有动机,他却没有正确的人生观的话,就不会在所在的行业里取得盖世的成就。作为管理者,要想让下属的个体目标趋向于集体目的,固然物质鼓励是必须的,可也不能忽视了思想工作的方式。一旦下属提高了思想觉悟,就会加强对集体的责任感,就能协调好个人目的与集体目的之间的冲突。卡耐基便说,应当关心人群关系问题,这是目的管理的根本,是协调群体行为的基础内容。来看一则故事:

唐·兰利是美国惠勒制造公司最优秀的基层管理者之一,他从基层的职位升到了这个公司的计划部门担任参谋工作。他领导过的部门是该公司中作用最高的单位。而且,在他任职的时候,这个部门没有发生过职工不满的事情,可其他的部门似乎总是不断地出现职工不满的问题。

还有一个故事:

据何世朝的下属与上级反映,何世朝是一个关心业务,公平、诚恳、真挚而且体贴部属的主任,很多人还认为他是一个关心他人的思想、目的和未来计划的人。他名扬整个公司。很多别的部门的人都喜欢到他手下来工作,而他的下属们却为有这么一位主任而觉得自豪。何世朝的调离,让下属们有一阵子不开心。由于何世朝既是他们的领导,又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他们提出申请和要求管理部门不要把“他们的何世朝”调离。何世朝本人没有说什么,可他对提升似乎不太感兴趣,由于他乐意在基层工作。

在何世朝调任一段时间后,发生了一系列的问题。他原来部门的生产率开始下降,还引发了职工的不满与抱怨,有的职工也辞职了。何世朝也想辞职,因为他对新的工作不满意,认为领导不能让他的才能得以发挥。

有很多管理者,公司仿佛看上去赢了,但手下干活的人却亏了。有时候,下属与上级的看法是不同的,上级认为自己是合格的管理者,下属则未必认为他是。也有一些管理者会与下属打得火热,下属认为他们是“好人”,上级就认为他们无能。这是因为对下属放任自流,固然关系很好,却忽略了自己的职责。

另外,来看三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第一个是二次大战时的美国陆军参谋马歇尔将军,第二个是原任通用汽车公司总裁的史洛安,第三个是史洛安的高级主管之一杜瑞斯特。这三个人的性格是不同的。马歇尔是职业军人,严肃忠诚,可不缺乏热情。史洛安拘谨得体,有威凛之风。但杜瑞斯特则温和、热情。他们也有一个共同点:待人忠诚,让人易于接近。

他们三人待人方法相同,都能和别人密切合作,所有的事都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他们有着严格的人事决策,并没有受到过人群关系的困扰。他们让人在工作时,还会让人觉得被关心。而所谓“关心人”,不是仅在于把人际的关系融洽得和谐,也要让下属抱有感激之心,“关心”的目的在于“沟通”。现代管理者应当重视沟通,一旦沟通的关键停止,组织也会宣告着失败。一个组织中的重要观念在于沟通,这会促进团队的合作与协调。沟通包括领导成员之间的沟通、上级与下级之间的沟通。管理者应该强调集体的智慧。还在19世纪,普鲁士将军香霍斯特,在军队进行体制改革,建造了参谋部制,运用参谋们的集体智慧来帮助统帅执行决策。在中国的农村,有一种古朴的劳动工具——夯。打夯者一定要同心协力,共同行动。要不,你动我不动,难免出乱子。领导者之间也要像夯一样达成一致的意见,在此之前要去交流,也就是要沟通思想。如果不进行沟通的话,就会出现各自为政的局面。就像是几个人在拉车,却朝向不同的方向,纵然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是原地踏步。高明的领导者知道沟通是协调的好办法,知道如何沟通。

卡耐基便在与人交流的社交上总结,上级要与下级观念上沟通。在英国的一家企业,有上千名员工。从它现在赚取的可观的利润来说,它表面上并没有衰败的迹象。可是有人认为该公司“自处于一个愚人的乐园中”。由于它在管理上有许多不妥之处,这会毁掉这个经营不错的公司。诱发的因素是很多方面的,主要的在于组织结构与人际关系的问题。这个企业的组织结构是混乱的,几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各行其是,谁都可以向零售商店的经理直接下达命令。因为,对他们的督促检查职权范围公司的经理从来没有做出明确的规范,事实上等于默认了他们的做法,这样就会让他们对自己的行动有完全的权威,就能够在不和其他管理者协商之下自行其是。在这些管理人员之间就没有正确地沟通的方法,就让零售商店的经理同时有几个领导,而对他们不一样的命令不知所措。要是他们提前明白中国的“狐裘龙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这句古话,就会深有感触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董事会与职员之间交际的难题。这个企业总是以有良好的职员关系为荣,这是一种败的因素,会让职员的素质下降。董事会也不可自我感觉良好,恰恰是这些感觉良好造成了与职员之间的隔阂,以至于引起了相互的不信任。职员要对董事会予以信任,才能确认自己的责任与前途。不然董事会不予以理睬,也不征求他们的意见,就会使之间的关系恶化。董事会就难以有威信,之间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也可想而知。卡耐基便认为,公司在沟通中没有经验,尤其是管理者喜好发号施令,这会造成不必要的协调。可以想想看,这会让下属觉得管理者不通情达理,还会采取应对措施。

而沟通的另一个方面,是管理者应对下属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都不可以等到事过境迁以后才实行。应让下属感到你是时刻关注他的,从此提高生产积极性。

人都是处在一定的集体之中,要把他个人的目标与组织的目标协调一致,会有助于各自发挥所长。集体之间成员的和谐是重要的,要“我助人人,人人助我”,要少掉“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淡关系。在这样的集体关系之中,人们便会有一种满足感。就像是在生活之中,如果甲对乙大发雷霆,乙以牙还牙的话,只会形成一种敌对的积累。如果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便会一致团结、携手共进。看来,支持关系对集体的生存有巨大的价值。首先,能够促使人们相互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其次,让集体中的人有一种“同舟共济”的感觉。他们在这样的集体中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所有人都不会有“为他人作嫁衣裳”之感。大家对集体的目标视为“共同的利益”,他们只有一起加油,互相协助,才能维持这个“共同利益”。最后,和谐的关系能够产生优良的工作效率。

卡耐基便说,目标是社交上协调的基础,目标的设置与达成会让集体内的成员产生一种向心力。而管理者要协调好工作,就要使得这种向心力得以最大发挥。管理者还要通过多种渠道使得内部的关系得以和睦,而且要建立一种良好的亲切的氛围。至于通过什么渠道,采用什么方法,就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了。

在公司的管理之中,组织是一个大的集体,各个部门是小的集体。各个部门之间要很好地合作,这是成就整个集体的至关重要的一点。卡耐基说,管理者协调好下属活动,也要相互之间予以合作。这就会让一个公司朝着一个方向发展,越来越壮大。管理者之间越协调,就会分工越细越发展,就越需要协调。

在某一个专门生产零件的工厂,如果最后不能配套,这些零件只能是一堆废铁。合作之所以关键,还由于团结一致力量大。集体内部有各种力,把这些力按同方向组织起来,就会形成更巨大的力;要是不合作,方向不一,力量就会相互冲突,相互抵消。

我们国家自古把合作看成一种美德,合作是社会与事业兴旺发达的标志。正所谓“天时,地利,人和”、“礼之用,和为贵”,这所谓“和”,就指的是要合作。合作的必要条件是:一是合作的双方必定以企业的目的为共同的行动方向;二是要以共同的利益为根本。而促进合作的方法很多,它主要是各部门之间增加接触,互通信息;让各部门常常进行磋商,就彼此给予什么或获得什么达成协议‘劝导’让各部门找到大家利益的共同点,在目的上得到统一。目的一致了,各部门就会提出使有关各方面都赞成的可供选择的解决措施。

在英国伦敦,一家企业的管理者查尔斯说:“我现在很好地明白了管理者应该协调好下属活动,而且也要协调好与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你很多方面都需要做到,在人际交往之中,你必须要有合作与协调的精神,这是成就你的关键。一旦一个人失去了协调与合作,不光会影响到自己,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单位与企业。”

的确,合作与协调很重要,这会关系着很多方面上的成败。对于管理者来说,他要强调下属的积极性,要和下属有一个目的的明确。为何要强调下属的积极性,要目的明确呢?卡耐基说,目的对行动有导向的作用,会指引个人与集体清晰地前行。目的对行为有激励效果。在行动遇到困难和阻碍时,目的可让人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力量,而当行动一步步接近目的时,又能给人鼓舞,激发人的工作激情。目的吸引人向前!当目标实现时,会给人以满足感与自信心,促进人向新的目的迈进!这是目的的激励效果。目的还会对群体行为有凝聚作用。当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时,群体就有了集体的特点,就能相互配合、协调。日本在这一方面上做的很突出。日本的经济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获得快速发展的,它的家用汽车、电器、计算器等代表着时代最新潮流的商品势不可挡地打进了国际市场,还遥遥领先。让美国与欧洲一些经济强国对它另眼相待。日本为什么会这样成功呢?卡耐基说,日本注重信息科学与管理科学是它成功的关键。我们来看看日本在人事管理方面上的技巧:

在日本,人们会把自己和所在的公司联系在一起。在人们介绍时,会形成这样的一个习惯,我是“某某某钢铁公司的”、“我是三菱人”、“我是日立人”等。这源于日本的民族意识观念。在日本社会中,存在的集团意识是根深蒂固的,就来源于日本人传统的“家”的观点。可这个“家”已不是拥有单纯血缘关系的价值了,而是在经营组织根本上建立起来的社会集团。工作集团里的人伦关系替代了人类情感的血缘联系。日本人对企业有很深的感情,几乎把他们的命运和企业联系在了一起。日本人的工作道理感从属于他们对企业的忠诚感,他们工作不苦,因为他们认为工作拥有某种神圣的价值,当然,这就产生了工作的目标性。企业好比家庭,最先的是实现整体的繁荣,并不是个人愿望的满足。为企业生活才有意义。正是这种协调,日本人有“爱公司精神”、“新家族主义”、“公司是大家的”等。这种协调还把个人与集体一心一意地结合起来,让集体有了团结一致的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命运与利益,大家都同样关心,这让管理者与职员都倍感鼓舞。

卡耐基便说,把企业当成家的人全都具有一种同舟共济的合作性。这也是现代化管理中需要的一些东西,还是管理的一个根本方面。对于中国,中华民族会有强烈的义务观念,正所谓“爱厂如家”也不低于“企业是大家的”精神,可要承认,中国人的义务感更加偏向于血缘关系,并不像日本民族是倾向于所属集团的。可是,事在人为,管理者能够通过工作使中国人的义务观升华,产生出非常大的积极性。

从理论上来说,有两种方式:一是引导组织中的成员,让他们都有一个一体化的感觉;二是建立一种内部组织,把公司里的各个人相互联系起来,以达到巩固本企业的目的。只有当公司中的人团结一致了,公司的目的才会对他们带来效果。两种方式如能同时并用,互为补充,则为更好。

“参与管理”的益处是:第一,因为工人的建议,斥责和其他活动,对医治工厂各级组织的官僚主义弊病十分有帮助,可让组织充满活力。而且,沟通了上下级的关系,人际关系更加融洽,上下齐心了。基层管理者变为协调者,不再只是发号施令了。第二,对个人也有益处。工人们提高了生产率与产品质量,还受到鼓舞与教育,认为工作更有价值了。第三,“参与”让工人都能了解经理的意图,了解了目的。并且不单是了解,引玉他们“参与”了目的设置的协议,由此他们认为这目的不是他人强加给他们的,而是他们自己定出来的,这个目的与他们的个人目的是一致的,进而产生巨大的工作热量。

我国的人民也应该有如此的协调与团结精神。另外,日本的管理者是十分注重鼓励员工参加由工厂组织的社团活动。例如,丰田汽车公司大力号召员工参与本公司的运动会与文化教育会。垒球、橄榄球、游泳、排球、滑雪等项目约有千名会员以上;日本象棋、围棋、纸牌、吹奏乐团、吟诗等大约有一千八百名会员。此外,日本的公司为了更好地团结、协调,还经常举办综合运动会、夏令营、游泳大会、成人仪式等活动,平均每月有一次活动。这些公司是重视员工的个人成长与集体发展的,是日本管理者的聪明之处。

日本人是擅长管理的,更好地协调了下属与管理者,也使企业达到了目的。这是卡耐基大为赞同的,卡耐基并说:“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尤其是对于人事管理更有艺术性来说。“人事管理”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调动积极性的问题。因为人事的复杂性,也就让这个问题不那么轻易解决。这绝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至于如何解决,卡耐基说,管理者要熟悉人、掌握人、管理人,就要明白有关人行为的所有问题,这是他协调群体行为的根本。至于如何协调群体的行为,实现目的上的管理,卡耐基提出了两条建议,一是抓紧目的,二是协调人群关系。目的可以让人群关系产生向心力,群体行为的协调成功与否则会决定着目的。一个管理者能否取得事业上的成功,还要看他能否有效地排除人为的干扰。人为的干扰是失败者所遇到的来自他人的干扰。这种干扰阻碍他人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造成正常秩序的被破坏,让人不能顺利地完成原定的任务,偏离正确的航向与健康的轨道,最终导致失败。从社交场合的人际关系来说,人为的干扰有来自上方的干扰、来自下方的干扰和来自水平方向的干扰。来自上司、长辈的干扰归于来自上方的干扰,来自下属与晚辈的干扰归于来自下方的干扰,来自同一地位同一层次、同一水平的其他人的干扰和所有不具有上下级关系、长晚辈关系的其他人的干扰都是来自水平方向的干扰。在这些干扰之中,来自上方的干扰是影响最大的,也是最难解决的。尤其是当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干扰时,不得不让人乱了筹码。从干扰的生存状态来说,人为的干扰有死人的干扰与活人的干扰。死人,是凭借其错误观念束缚人,所谓死人抓住活人不放,就是以其错误的观念和理论给活人套上重重的精神枷锁,让活人很难摆脱。死人的干扰是无形的,然而却是十分有力量的。活人的干扰,是活着的人用物质的和精神的、行政的手段所实施的干扰。按照干扰的动机区分,人为的干扰分善意的干扰与恶意的干扰。善意的干扰,是根本是想帮助失败者,从善良的愿望出发,可实际上却好心办坏事,帮倒忙,反之造成了帮助对象的失败。恶意的干扰,是出自邪恶的心态的干扰,不安好心、心怀恶意的干扰。报复心、嫉妒心是产生恶意的基础。恶意的干扰往往是以隐形的状况出现的。从干扰本身的表现形式来说,人为的干扰有无形的干扰与有形的干扰、直接的干扰与间接的干扰、公开的干扰与隐藏的干扰、暴力的干扰与非暴力的干扰等。从受干扰者的抗干扰能力与干扰本身的力量对比关系上来划分,人为的干扰有可为抗拒的干扰与难以抗拒的干扰。当难以抗拒的干扰效果于受干扰者时,失败就随之产生。

卡耐基提出了那么多,是在此告诫管理者,要想成功就要巧妙地协调好下属活动。一个管理者不能协调好与下属之间的各种问题,那么就不算是称职,就会与下属与其他的管理者之间产生隔阂,一旦这样,就会得罪更多的人,也会把自己的前程给葬送掉了。

卡耐基再一次强调,身为管理者,要协调好各种人际关系,这会带来一股正能量,让无论个人还是企业都蓬勃地发展。

同类推荐
  • 让你感动的200个友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让你感动的200个友情故事(影响一生的故事全集)

    本系列丛书从感动的视角出发,撷取生活中最受广大读者关注的亲情、友情、爱情、做人、沟通等几大方面的素材与故事,用最优美的语言传递人世间最真挚的情感,用最恰当的方式表述生活中最正确的做人与做事箴言。
  • 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

    当你肆意挥霍的时候,你是否想过自己30年后的生活?是牵着老伴的手在希腊爱琴海细数往日情怀?还是蜗居在小房子中,每天白粥配咸菜?口口每个人都会慢慢变老,但没有人希望今天的收入比昨天还要少;每个人都希望长寿,但是没有人愿意到老了还晚景凄凉。这《30年后成为快乐富足的人》将给你指明一条人生道路。
  • 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好口才受益一生:跟随名嘴学说话

    好口才是人生的第一生产力,它能够让我们在任何场所、任何时候都备受瞩目。因为,在茫茫人海之中,你若具有超凡的口才,你就时常处于优势地位,你在调整周围人际关系和经济关系的过程中就更能得心应手,心想事成。在这个意义上,怀揣好口才,走遍天下只需带着一张嘴,即可赢得整个天下。
  • 别让社交和机会误了你

    别让社交和机会误了你

    本书主要包括:一举一动之间塑造自己的社交形象、迎来送往当中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三言两语之后拉近彼此的社交距离、利用一些社交潜规则、领导是人际关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等内容。
  • 把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

    把心机用在正确的时机

    本书阐述了人们把谦虚学习的态度当做是平日努力的“心机”,把突破困境的经验当做是生活中学习的“时机”,让“心机”与“时机”常相“会合”,就可为自己打造出许多进步的“机会”。
热门推荐
  • 右心之近

    右心之近

    久旱不雨的大楚,某日忽然下起了大雨,马上快要枯萎的植物,忽然枝繁叶茂,满城的死气沉沉忽然勃勃生机,只因宫中金淑妃降下已女婴,心脏长在右边的女婴。传言,那是上天为我大楚降下的圣女,但因此,圣女大人从小到大十六年没出过门。今天,圣女大人爆发了,逃亡!可惜,一出门……
  • 星盗大时代

    星盗大时代

    浩瀚无尽的虚空,史诗般的战争场面,离奇的豪门冤案、心惊动魄的传奇故事。唯我独尊的功法,神秘莫测的法宝,起死回生的丹药,让人不耻的奇遇。让我一起领略虚空的奥妙。
  • 神仙虽二但也萌

    神仙虽二但也萌

    神仙很仙?很霸气?但他确是意料之外地二!偶尔也会萌萌哒!
  • 高中生活,请稳住!

    高中生活,请稳住!

    又是一年秋好处,金溪高中开学了。今年的新生忒多,其中学霸的数量不亚于贵族暴发户。金溪的儿子凤木兰也进入此高中。万万没想到,自己的同桌竟然是个从农村来的学霸+暴力女?凤木兰表示,自己以后的高中生活可能不会一帆风顺了。
  • 戚夫人重生传

    戚夫人重生传

    【此文停更,忙征文的事,来不及写,对不起。】史上赫赫有名的戚夫人,被吕太后吕雉“人彘”的主人翁,也是此书的主人翁。她是汉高祖刘邦最宠爱的女人,为了宠她,他几度欲废太子刘盈,引起吕雉强烈的不满。死后,她辗转成为汉宫另一个女人。从一个汉宫宫女慎懿,到吕后子孝惠帝刘盈如药般爱上她,直到死也念念不忘;到孝文帝登基为帝,孝文帝刘恒更是对她情有独钟,她是史上堪称与窦太后平起平坐的女人。总:且看她重生之后,如何令两朝汉帝王对她爱不释手,宠腻上天。
  • 悬案组

    悬案组

    很多大案悬案背后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真相,比如“婴儿砂锅粥”、“狗头人身”、“人鞭药酒”……这些案子背后都有很多未公开的秘密。
  • 乔木有言

    乔木有言

    宋顾乔:“阿言,你知道乔木会说话吗?”温言:“嗯?”宋顾乔:“看,他在向你表白——”我的心在告诉你,我爱你。Myheartisbeatingwithyou.我的心,随你而动。最好的承诺就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阿言,我做到了。——宋顾乔顾乔哥哥最好了。——温言
  • 五班的无限

    五班的无限

    这是一个班七个人的在主神空间故事!他们不到十人,玩转主神世界的故事!想看看的请自行看吧。(PS:作者是第一次写的小白,请勿喷人,但好的建议我会接受的,但喷人的直接pai飞)(再PS:我是一无节操,现在上学,大概,也许是周更吧)(最后的PS:此小说是无限类,但主角们能力主以其所处的空间为主)
  • 类人传

    类人传

    少时,你抬头看见天空划过一颗流星,就以为自己看见了整片星辉,你轻易的将自己交给这个世界,却不知这个世界最需要的是你。
  • TFBOYS之浅忆

    TFBOYS之浅忆

    彼岸花开彼岸,奈何桥前可奈何忘川水流忘川,断肠草愁愁断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