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1300000004

第4章 美国与林语堂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

美国是林语堂的重要创作地,他1919年到哈佛大学留学,1923年回国后,于1936年再次去国至美,直到1966年回归中国台湾,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创作于在海外的三十年。在美国的物质文明及其文化影响下,林语堂的审美现代性倾向体现为他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

林语堂生活时期美国社会的经济、文化状况

美国是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两次产业革命的有利时机的充分把握,以及20世纪科学的进步及在技术方面的不断发明、创造、革新和引进,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深层原因。一战前夕,美国基本上已建立了以新的生产手段为依靠的新型产业结构,产业革命基本完成。战争期间,技术的革新和改进有增无减,建立在新技术设备之上的生产组织和规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高度组织的生产反过来又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管理上的革命。这既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表现形式,又是20世纪美国社会发达的基本条件之一。20世纪,美国的新技术发明与应用日趋频繁,工业发展日新月异。(1)汽车。作为美国社会中重要的单个因素,汽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884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出第一辆以汽油引擎推动的汽车,1892至1893年,美国最早的汽车诞生。到1900年,美国有8000辆汽车。在20世纪最初25年中,有181个公司进入汽车制造业,福特、通用、克莱斯勒是三个最主要的汽车公司。美国汽车生产从1929年的530万辆曾经下降到1932年的140万辆,1937年回升至近500万辆,到二战期间,几乎完全停止。1945年以后,为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出现了新的生产记录,1950年制造了800多万辆汽车(包括小汽车和载重卡车),整个50年代,工厂年销售额平均接近700万辆,60年代,则超过900万辆。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公共汽车和载重卡车增加到1900万辆以上,小汽车则激增到9000万辆,几乎每两人一辆。汽车加油站、汽车修理厂、汽车游客旅馆、公路建设和维护以及石油工业相应地扩大和繁荣起来。(2)电力。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以电力应用为最。1879年,经托马斯·爱迪生完善后的白炽灯在美国迅速推广;1882年,爱迪生在纽约珍珠街建立了一座900马力的照明发电厂,从此电灯普照工厂、住宅、机关和商店;同年,爱迪生试验电车获得成功。进入20世纪,电力工业成为美国重要的经济部门。1912年,只有16%的家庭使用电力,到1940年,使用电力的家庭已近79%,1945年以后,许多新的电器用具——空气调节器、电毯、干燥器、自动洗衣机、衣服干燥器、家用致冷器、洗碟机、废物处理装置、电动剪草机和许多其他电器,不断出现在市场上。加速商业生活节奏的打字机、兑钞机、计算器等也相继问世。三十年代期间,电子工业主要生产收音机和通讯设备,其产值在1939年不过5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技术革命的结果,使1969年电子工业的产值接近150亿美元。(3)电报。在电报运用方面,美国也率先而行。1835年,塞缪尔·莫尔斯制成第一台实用电报机,继之创造出莫尔斯电码。1844年,在华盛顿和巴尔的摩之间约64公里长的地段建成实验性电报线;5月24日,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份电报。在此基础上,爱迪生发明了股票行情电报传送机,制定出双工式和四工式电报系统,其后又发明了自动收报机。电报的出现大大缩短了空间距离。早在1850年,英吉利海峡便铺设了海底电报电缆。1858年,横贯大西洋的海底电缆铺设成功,至此世界真正联为一体。(4)电话。贝尔于1876年试制电话机,经过改进,次年在波士顿和纽约之间接通了相距200英里的长途电话。此后,电话逐渐普及。(5)无线电。在无线电的发明与应用方面,尽管欧洲一直领先,但美国也不甘示弱。1906年,福雷斯特发明三极管,从而使无线电技术朝前迈进一步。1910年以后,美国出现无线电广播,无线电迅速发展到电子管时代。(6)铁路。1830年,美国第一条铁路线——从巴尔的摩到俄亥俄的铁路通车。此后,东部许多地区都支持建设地方铁路,努力促进纽约同内地的贸易。在州和地方财政的资助下,铁路公司掀起筑路热潮。1860年,美国已建起三万英里的铁路线,把密西西比河以南、俄亥俄以北的许多大城市联结起来。联邦政府也把大片土地批准给私人公司建造铁路。1890年,铁路线总长20万英里,1910年,美国已拥有世界各国铁路线总长的1/3.在联邦、州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有效扶持下,铁路得到大发展,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带动了整个美国经济的起飞,大大加速了美国的工业化过程。(7)航空。1903年,两个美国人(威尔伯及奥维尔·赖特)成功制造和试飞了第一架飞机,但由于航空业过于依赖天气而危险太多,因此在二三十年代发展缓慢。1935年后,由于广泛采用信标和无线电信号的定向设备,航空业的安全性提高了,飞机才开始盛行起来。到30年代末,航空业在其近10万英里的定期航线上每年运载的乘客达300万人。1945年以后,更大和更快的活塞引擎飞机使空中旅行稳步增加,但巨大的进展是随着1958年商用飞机成功地使用喷气式发动机才开始的。喷气式客机很快在航空业中占支配地位,空运旅客的速度,比战前最快飞机平均快三至四倍。到1970年,大约有47条定期的国内、外航空线,全程达四十三万六千英里,载运乘客一亿六千九百万人,总航程达一千三百一十亿英里,雇员三十多万,总收入达85亿美元。(8)电影。1893年爱迪生发明了电影放映机,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开始兴建宏大而豪华的电影院,到20年代末,由于技术的发展及有声电影的发明,电影业发展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并成为美国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9)电视。电视在1935年开始出现,当时美国无线电公司在世界最高的大楼帝国大厦顶上建立了一座电视发射台以供试验之用,电视在二战后迅速发展,从1947年的7000部增加到1952年的600万部;在整个50年代和60年代,一直保持着这个水平。电视台从1946年的10个增加到1969年的673个,电视的总收入由六十五万八千美元增加到二十八亿美元。128

林语堂出国留学的四年,是美国经济的繁荣时期——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经济繁荣正值卡尔文·柯立芝执政,史称“柯立芝繁荣”129.美国早在1894年工业产值便已居世界首位,“到20世纪20年代已实现工业化。”130据统计,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1919年大约是742亿美元,到1929年增加到1031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28.4%。从国民总收入上看,1921年时为594亿美元,到1929年增长到872亿美元,8年内增长了31.9%。就人均收入而言,1900年为480美元,到1929年增加到681美元,增长了28.9%。1929年美国工业产值占全世界工业总产值的48.5%,超过了当时世界3个主要工业国家英、法、德的总和。由于经济实力的增强,资本输出由1919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1929年的172亿美元,10年内增长了68.8%。整个20年代,“生产、物价、工资似乎达到一种平衡和一种高度稳定状态”,“是大多数经济领域取得显著进展的时期”。131“威尔逊总统曾洋洋自得地说,金融的领导权将属于美国,工业的领导权将属于美国,商业的优势也将属于美国,世界上的其他国家都将跟随美国的领导和指导。”132工业的扩张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汽车业、电机业、建筑业成为三大支柱产业。133

但是,伴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增长和经济的高涨,美国形成了空前活跃的证券市场,到1929年夏,证券狂涨已经到了极端不合理的程度,于9月26日引发了证券市场的崩溃。从股票恐慌开始,美国最先陷入经济危机。危机很快从美国蔓延到加拿大、日本和西欧等资本主义国家。在这场危机风暴中,美国一直处于中心,所遭受的打击最沉重。危机期间,美国的生产大大缩减,大批银行倒闭,企业破产,失业者逐月增长。

美国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时期,林语堂已经回国,开始了浮躁凌厉的创作生涯。1936年9月,当他携家人再次来到美国时,美国经济已经随着罗斯福新政的施行逐渐恢复。从统计资料看,国民收入从1932年的400亿美元上升到1937年的719亿美元,几乎增长了一倍;公司收益在1932年曾出现56亿美元的亏损,1937年盈利达到40亿美元。“工业生产和雇佣劳动者的收益情况与此相类似。”134虽然这些已经增加的数字仍然低于繁荣时期(1929年)的数字,但是对于从中国到美国的林语堂来说,高度发达的现代工商业文明与国内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

林语堂在美国的三十年(1936-1966),是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1940年以后的三十年是美国经济空前发展的时代。”

可见,美国已完全从经济萧条中恢复过来。(1)40年代。40年代到二战结束,由于大规模战时生产的刺激,国民生产总值从1940年的2272亿美元(按1958年美元计算),增加到1945年的3552亿美元;同时,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从1259亿美元,增加到1642亿美元。这一时期,美国已经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和黄金储备的一半以上。(2)50年代。从二次大战结束到50年代末是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国民生产总值从战时反常的最高额,下降到1946年和1947年的大约3100亿美元,然后稳步上升,直到朝鲜战争激起新的暴涨,使1953年达到4128亿美元。民用生产的进一步扩大,加上国防费用继续保持高水平,使国民生产总值连续七年上升,1960年达到4877亿美元。战后美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美国人民收入增加。虽然经济的发展并没有消除国民收入内在分配不均的问题,但是1945-1960年,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42美元上升到1883美元(按1958年美元计算),增加了近15%。并且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美国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作为美国经济三大支柱的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继续发展,而新兴的石油、化工、电子、航空、原子能等部门发展更为迅速。第二,非生产性领域雇佣的劳动力人数开始增加并逐渐超过生产性部门,传统工业劳动力缩减,劳动力向管理、商业、服务业转移。第三,农业人口比重从1950年16.3%下降到1959年的8%,“美国农业开始了现代化的过程。”137(3)60年代。这一时期美国经济进入了一个持续高速发展的阶段。1960-197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从5037亿美元上升到9741亿美元,平均每人的可支配收入按不变美元计算上升了37.5%。这一时期科技革命蓬勃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在十年内提高了92.4%。1961年2月-1969年10月,美国经济持续增长106个月,其间没有发生经济危机,工业增长率年平均为6.3%,是战后美国最长的一个经济周期,被称为“百月繁荣”138.

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的却是人们对文明的怀疑态度。在以金钱作标准的社会,“爱情纯粹是竞争,它属于那些花得起钱去买最贵重的礼物的人”;建立友谊也靠金钱,“以劣质酒待客或承认家里的陈设破旧,那就会丧失友谊”139;爱情、友情,甚至亲情在这样的社会都发生了根本变化。

H·S·康马杰在《美国精神》中指出:“既然美国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并拥有因技术高度发达而形成的文化,他们就必须与大自然脱离接触,而不得不过一种间接的生活。这种变化既是物质上的也是心理上的。一场平常的暴风雪可以使整个城市的交通、暖气和粮食供应中断;一次电话工人罢工可以造成全国性的混乱。节省劳力的装置成倍增加了而大都达不到自己的目的。20世纪的美国人很少有人象一个世纪以前的祖先住的那么宽敞,而每一台节时机却需要有另一台机器来填补业已节省的时间。汽车并没有扩大时空范围,只是使人们易于接近它们,因而也就忽视它们的存在。因为,美国人既然不再步行,他们甚至对自己的农村也感到陌生了。……在广告商、政府官僚和各派教育的影响下,人们学会了用复杂的方式表达简单的事物,拉丁词语竟挤掉简单英语。娱乐活动有了替代的方法。就各类比赛而言,美国先是看,后来是从广播里听。连热情的流露也并非出于自然,而是通过欢呼领袖人物人为地有组织地引发出来的。爱从刊登侦探小说和西部小说的专栏中欣赏虚构的冒险故事的男人和面色带几分矫揉造作的女人,要摄取虚假的感情并不困难,他们可以通过收音机和电影找到刺激、兴奋、嬉笑和眼泪,还可以从杂志上弄明白爱情是怎么一回事。”140可见,现代性是在自我批判中不断发展,这使得现代性在思想文化上具有持续自我发展的能力。

早在20年代,工业化运动的最终完成以及由此暴露出来的问题,使“迷惘的一代”产生了对时代的困惑和怀疑,有幻灭、反叛、信仰动摇、否定一切的倾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由于大机器的采用引起的劳动异化,以及物欲的发展对人文的压抑,使本来就对社会和文化问题很敏感的知识分子感到,“西方文明正在走向崩溃。”141随着物质技术对人性的统治和剥夺的加深,知识分子对西方文明的反感更加强烈。

林语堂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

美国令林语堂一家享受了各种现代化的生活设施,电梯、汽车、地铁,等等,不胜枚举,但是生活上的便利并不能抵消让林语堂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地铁的拥挤和空气的浑浊令人窒息;举目都是千篇一律的摩天大楼、柏油路、车辆和人群,空间逼仄,不能像在国内那样拥有开辟了菜地、花园、儿童乐园的庭园,机械崇拜、物质崇拜俯拾皆是。“物质上的变化看来有时会产生反常的后果”142,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文明发达,但人却被机械征服,成为时间的奴隶。“生活越来越趋于组织化。这种情况……是出于技术上经济上的需要,因而也许是无法避免的。需要住一样的房子,做一样的工作,使一样的工具,看一样的报纸,这跟同别人一样地想用同样的肥皂,吃同样的早点,看听同样的广播笑话,崇拜同样的电影明星,玩味同样的杂志文章,等等,是并行不悖的。”143林语堂在享受西方物质文明的同时,没有拜倒在物质文明的脚下,“他在受益于西方机械文明的同时,也深察了这文明的缺陷。”144他提出美国文化似乎存在着这样的悖论:一面是提倡和实行着民主与自由,一面是暗藏着更大的不民主与不自由。事实上,20世纪美国文学界的代表人物对社会经济制度及其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持有几乎一致的否定态度,这“是美国文化的一种奇特现象。”145大多数作家描述的是一个混乱而无情的社会——政治上腐败,经济上冷酷,道德上腐蚀人。“在法雷尔对芝加哥的爱尔兰人的生活所作的赤裸裸的描述中,在福克纳对种植园传统的愤怒的否定中,在考德威尔对当时南方的朱克斯们和卡利卡克们的重新创造中,在沃尔夫对一个精神避难所的拼命寻求中,在多斯·帕索斯对整个美国的梦魔般的观察中,在斯坦贝克为从拓荒者到流动雇农时期的萨利那斯谷所写的悲惨历史中,这种指控都是毫不含糊的。”146对社会的质疑还带来了五六十年代美国青年知识分子的思想反叛(intellectualrevolt),即50年代“沉默的一代”、“垮掉派”和60年代的“新左派”、“嬉皮士”,他们或者是“没有目标的叛逆者”,或者对社会政治大加批判。在这些知识分子看来,工业化带来的经济繁荣,是以物质因素扼杀了精神因素,他们抨击美国的社会制度,认为它是造成一切社会问题的总根源,呼吁以人为关注的中心,抗议现代工业社会对个人自由的干涉和把人降为物的人格解体现象。他们认为,“社会是某种与我们相异的东西。它好像一种特等豪华的铁路客车,我们生在里面,在光滑的轨道上驶向一个我们根本不打算去的目的地。”147因此,许多知识分子力图以文学形式作试验,竭力在艺术中提炼人生体验,揭露个人与社会之间极度紧张的关系。在这样的生活背景中,林语堂并不极端地反对现代物质文明,而是肯定其中合理的部分,认为可用其改造中国。但他也对现代文化有着深深的忧虑,认为不明白人生根本的效率文化、竞争文化和速度文化是一种变异的文化,不能代表人类的幸福和未来。林语堂在享受便利的基础上对现代物质文明进行反思,体现了他对现代性的双重态度。

研究者指出,“林语堂向来不反对科学,更不反对物质文明之下的先进技术”148.的确,林语堂并不轻视物质文明的巨大作用,他反对的不是物质或现代化本身,而是对物质的极端追求,认为它破坏了人类领略人生幸福所必需的健康心态。对于现代物质文明,他持双重态度。一方面,他感到中国物质的落后,认为“只有现代化才能救中国”149,希望通过引进现代性来改造中国社会;另一方面又感到西洋人精神的贫困,对现代性有着一种价值预警和设防。一方面呼唤现代性,一方面又对现代性内部功能的相互僭越而导致的人性异化表示抵抗,体现了林语堂向外驾驭物质世界、向内探求美好精神生活的努力,由此使他的创作呈现出复调结构。

一方面,林语堂尽情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种种便利,认为“机械文明并无多大错处,而美国就站在这个文明的最前头”150,这与沈从文对都市文明的激愤迥异。首先,林语堂主张欲望满足的正当性、实在性,这使他认同美国的物质文化。美国有一百多层的高楼,宽阔的高速公路,流水般飞驰的汽车,华丽的商场、电影院、博物馆,还有应有尽有丰富无比的各类产品,这是一个机器文明发达、物质生活富裕的国土。与那些简单地否定物质文明而一味抬高精神文明的论者不同,林语堂是赞赏这些物质文明成果的,他说:“我只希望我能快活过日,同时看看美国人如何快活过日而已。我尝说最能叫你享福的文化,便是最美好的文化。”151他认为“精神文化必建于物质基础”152,若没有物质生活的保证,精神享受也便成了空中楼阁。《唐人街》中,小说开篇就描写了中国的乡下孩童汤姆在美国面对电灯的一闪一灭所表现出的对美国物质文明的惊奇:“那是电!‘电’是常常可听到的字,它仿佛是这世界中所有新的,奇妙东西的象征。”153在这里,作者有意识地把对美国机器文明的欣羡与好奇求知的儿童天性交织在一起,通过汤姆童稚而好奇的眼睛突现出美国物质文明的发达。林语堂认为社会的进步不在于进化,而在于叫人快乐度日,而要获得快活与幸福,就要肯定人的肉体的存在,从这个层面上讲,发达的物质文明能够使人肉体上的欲望得到满足。其次,林语堂也并不完全反对现代科技。《奇岛》中,以阿山诺波利斯为代表的西方人对泰勒斯岛土人的征服及文化统治,依靠的便是现代科技文明的帮助。阿山诺波利斯带领西方人到达泰勒斯岛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土人感到“迷惑”和“敬畏”,他们亮起探照灯在岛上的天空中映出怪异的图案,放了几个火箭,并“放射漂亮的烟火”,“正当我们要上岸的时候,船上射出一道白光,足足在空中停了五分钟,把黑夜都化成白昼。土人完全迷住了”,“土人们俯伏在地,有几个则跑进黑暗中,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像是中了魔似的。”154西方人没有遭到任何抵抗就顺利地登上泰勒斯岛,当他们挥动金色的权杖使月亮暗淡下去(其实是一次可预报的月全蚀),土著人终于心悦诚服,被现代科技征服,对外来的西方人顶礼膜拜,由此可见林语堂对现代科技的依赖。《唐人街》中,林语堂对餐馆“现代化的布置”颇为欣赏155.这些都表明林语堂并不反对物质文明和现代科技。也正因此,他在演讲和论文中谈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时,认为“今日中国,必有物质文明,然后才能讲到精神文明,然后才有余闲及财力来保存国粹。”156由于人的种种欲望的满足与物质文明、科技文明分不开,因此,林语堂反对把物质享乐看成是低级庸俗的消费,对现代科技也表现出极大热情,并在这两个意义上肯定物质文明,肯定美国的物质文化。

但是,另一方面,林语堂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及文化的弊端又有着非常清醒的认识,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他又持批判态度。在人受到机械奴役的现代社会,事物“支配着人身上的全部手段工具——不仅是肉体,而且还有精神甚至灵魂。”157人不可避免地被社会异化,在机器的全面操纵下精疲力竭。林语堂是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活时间较长的中国现代作家,对以美国文化为车头的现代社会文化,他在肯定其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的同时,表现出了对其深刻地异化了的“人”、“人性”的深切忧虑。在他看来,人类生存状态的改善与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成正比,人的异化和自由的失落与技术理性的统治是分不开的。尽管林语堂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哲学思想,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对西方近代以来机械文明的批判。这种批判在《奇岛》中尤其明显。《奇岛》一方面表达了对西方现代文明的赞赏和认同,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近代西方物质机械主义以及由此造成的“单面人”的厌恶和摒弃,就像美国社会的弃绝者劳思评论现代文明:“现代文明的整个问题就是要使人健全,寻回自我。……现代社会太复杂了,使他无法做到这一点。他在机械的巨轮中是一个无限小的轮牙,在巨大的社会和政治组织中迷失了,被贴上标签,搁在分类架中。”158对文明世界的不满和对健全人格的憧憬,是劳思建立“快乐共和国”的重要原因,他到遥远的海岛开拓新的生活空间,逃避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并与以美国文明为代表的西方世界断绝往来,遁入边缘世界,这实际上正是对西方文明的无情反叛与颠覆。西方强权文化的代表——美国地理深测者尤瑞黛误入“奇岛”后,她起初非常渴望回归“文明世界”,但最后拒绝回国而融入“奇岛”社会。尤瑞黛的“归化”显然具有象征意味,它宣示着作者最终对西方机械文明的弃绝。在泰勒斯小岛上,虽然“在世界科学进展中也许落后了好几个世纪,但却比较舒适。”159并能够找回在社会进步中所流失的“原始而丰盈的人性”,及“更多一点生命,更多一些想象,更多一些诗歌、阳光、固有的自由和个性”160.

林语堂批判现代社会(以美国社会为代表)并不意味着对物质文明的全面否定,他只是否定对物质文明的过度追求,反对现代工业化过程中和物质文明发展中的盲目性和破坏性,对已经产生和将要产生的悲剧性后果提出警告。德国著名思想家阿伦特的一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林语堂的这一思想倾向:“也许人能够认识到,对于他的知识追求来说可能存在着一个绝对的界限,认识到每当出现科学家所做的超过他所能理解的情况,看一看是否已经达到了这样的界限可能是明智的”161.林语堂所做的正是对这一“界限”的思考。他主张中国加强现代化建设,认为在当今世界局势下,只有有了强大的物质文明才可以谈精神的建设。他并非反对物质进步,“只是反对过度的进展会杀害人类本身”162,他认为“现代的人是进步的、文明的,享受着两世纪前连国王与王后都享受不到的奢侈和方便。问题是:这些现代化的方便要付出多少代价?”163就像劳思对尤瑞黛所说:“我们并不排斥进步——只想在进步的溪流中停下来,找出我们的方向,就像在奔流而过的急流中找块石头站稳脚跟。就叫它避难所吧——如果你高兴。一个避难所,一个你能休息、思想、和平生活的地方。你会承认,在二十世纪急速的进展中,思想是不可能的。人动得太快了。巨大的改变、物质的发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航空缩短了交通,消除了国际界限!——这些改变发生得太快了,人只好被拖着走……”164劳思对经济增长一旦启动便加速运行并将最终失去控制的情形深表忧虑,他以“射精不止”这样一个颇为粗俗而又不乏准确的比喻描述工业化过程和物质发展过程中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节制地只是不停向前走的现象:“人类一直向前走,却漫无目标和方向。文明染上一种叫做‘射精不止’的新毛病。”165这虽然是作品中人物的言语,但从林语堂小说创作中一贯的创作主体前置甚至与人物主体合二为一的特点来看,可以认为这其实就是林语堂的忧虑。在他看来,欲望的无限扩张推动着人向前走,但却使人类陷入深深的困境。他呼吁人类把脚步停一停,以有时间反思人类在前进的步伐中失去的东西和得到的东西一样多这一事实,使财富积累适当节制,有所计划,与人自身的进步同调。

林语堂甚至认为,目前已有的一切已经足够了,已经足以让人类生活得十分幸福。应当“使科学进展暂时延缓”166,利用现有的物质成果,开创新的生活,这是对现有世界及文明的维护。如在《奇岛》中,劳思认为:“我并不说工业进步不好,只是它一直增长下去,没有人计划,也没有人测量出它的后果,人类生活变得非常复杂。你说,很好哇,这是进步的自然结果。你陷身在里面,你参加进去。我却正好不一样,我探究基本的问题,抱着孤立的态度。我问道,现在已有的现象是不是最好的,(注:着重号为笔者加)我计算它对人的真正得失。收获的多,还是失去的多?似乎没有人研究过这个基本的问题。”167最终“你失去安全感,经济压力增大。”168小说提出“机械的进步应该暂停一下,已经有的已经不错,也很足够。”169可见,林语堂认为,“已有的现象是最好的”。于是他让劳思与阿山诺波利斯抛弃一切,到遥远的不为世人所知的小岛,利用已有的现代文明开创了一种崭新的生活。

同类推荐
  • 醉春风

    醉春风

    《醉春风》这一组散文、诗歌、小说完全是一种文化与文化的交谈、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个性与个性的交锋。
  •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情感密码:情似菩提爱如佛

    爱是永远的话题,说不清,诉不尽。结婚前,爱是吸引,是卿卿我我,如胶似膝。结婚后,爱情更象用旧了的抹布,渐渐沧桑成令人失望的样子。于是,离婚、再婚、复婚……过尽千帆皆不是,红尘中那么多男女,一颗心依旧如同秋天的雨,清清冷冷,飘落无依。人生要拨开多少迷雾,才能抵达自己的幸福?本书作者用干净细腻的笔触,为读者献上一个又一个温暖感人的婚姻爱情故事。这是本对爱充满信念的书。它告诉我们,离婚绝不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婚姻如同一棵树,只要根在,叶子掉了也会长出来。书中每一篇都是充满智慧的爱情宝典,令人感动,给人启迪。
  • 无冕人生:我的记者生涯

    无冕人生:我的记者生涯

    有一则短信段子曰,人生都是直播而没有彩排。华伟的“记者生涯”直播了,回首堪笑慰;“商海生涯”正在直播,相信会给大家更多的惊喜。
  •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有思文丛:秘密呼喊自己的名字

    本书是小说家张楚的一本散文集,由“野草在唱歌”“窥书窥心”“风行水上”“人与事”4辑27篇文章组成。内容涉及对青年时代的回忆、对读书交友的回望、对创作历程的回顾;语言流畅平和,平和之中又饱含深情。
  • 极品人

    极品人

    古今中外举世闻名的爱情和各种艺术作品里的爱情,就是一种美丽的诱惑。正因为真正的爱情难寻,人类基于对爱情的渴望才生出许多想像,编出许多故事,无形中给爱情定出了一种标准。倘没有这个参照系,人间也许会少些爱情悲剧。实际上每个人的爱情都有自己的条件,自己的特殊性,跟谁的都不一样,尤其跟古今中外著名的爱情范例不一样,这才是你的。
热门推荐
  • 安月十二,我在等你

    安月十二,我在等你

    十二月,一年中最后的一月,是否会带给林安月一个不可描述的奇迹的呢……"顾梓凌你想干嘛,我警告你哦,不要靠近我""林安月,你说,我想干嘛呢"……"啊!救命呀……"真是哔了狗了,她真后悔,就不该信了这头狼,呜哇哇"妈妈,来救我啊"……但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过往云烟,是否还能回到过去,那个美丽的过去
  • 先婚后爱:老婆,洗洗睡吧

    先婚后爱:老婆,洗洗睡吧

    在倪雪十八岁那一年,飞来横祸,倪雪的爸爸不幸被车撞死了。倪雪爸爸的上司找到了倪雪,她告诉了倪雪她爸爸的遗嘱。倪雪表示很悲剧,莫名的就成了有夫之妇。一场误会让他们的感情支离破碎,那一天雨下的那么的大,他是那么的无情。时光无法倒流,如果,一开始我们都能知道以后会发生的事情,那么,是不是,我们就不会误会对方了?既然月老让我们相识、相知、相爱,那么,我们可否一直……一直……那么幸福下去?【如果,爱一个人连最基础的信任都没有的话,那么,他们还谈何爱情。宠文,不虐,别看简介渣,要看内容QWQ】
  • 温氏母训

    温氏母训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逆战——寻找变身英雄

    逆战——寻找变身英雄

    讲述了在末世危机下人类的自救与反击:故事以腾讯游戏《逆战》为题材、以未来末世为背景、讲述了在末世危机下的亲情、友情、爱情。
  • 穿越游戏:她和她

    穿越游戏:她和她

    超能组织为了找到世界上被赋予超能力的14个人,把一个正在几件歇斯底里事情的我拉进去穿越。他们利用时光机器,让2009年的我穿越到清朝,唐朝,穿越到古埃及,穿越到古罗马,穿越到古代的莫名小岛...时光旅途充满惊奇,惊悚,浪漫,激情,生命危险,甚至面临着自相残杀。这是一段故事,非真实。
  • 穿西之复仇紫藤

    穿西之复仇紫藤

    “葳,你杀了我,我要复仇....”瑶瑶拼尽最后的力气说道。“瑶瑶,是你,我恢复记忆了,你原谅我好吗?”葳恳求道。“叶冰瑶,为什么sky哥哥老是偏向你,我哪里不如你,我一点要将你千刀万剐!!”怜美生气地吼道。[在这个番外穿西里,究竟会发生什么呢?葳瑶怜三人发生了什么?他们三个的结局是什么呢?](大家好,我是小编,这是小编第一次写小说,写得不好请大家多多关照,谢谢大家看小编的小说)
  • 俗人往事

    俗人往事

    此书不是爽文,没有其他都市小说打脸套路。但装逼可能出现。我是新人如果写得不请不要喷我。
  • 侯门贵女:王爷请让道

    侯门贵女:王爷请让道

    穿越成寄养乡下的阮家三小姐,想做苏玛丽失败了,想做白莲花也没成,还是披着羊皮的狼合适自己。草包妹妹,莲花姐姐这些都是小事。可是碰到古代版总裁怎么破?都说总裁有三宝:面瘫、邪魅。活好,这个碍事的王爷样样也不缺。某王爷:“你,嫁给我。”某穿越女凌乱了,总裁不是都爱小白花吗?她可是女汉子一枚……
  • 超神狂暴系统

    超神狂暴系统

    【新书《九龙玄尊》上传,每天五更,希望兄弟们去收藏一下!】九天大陆,枭雄乱世,豪强并立,万千势力风起云涌。开尘脱俗,斩灵涅槃!轩辕开天窥虚神,手握日月摘星辰!家族弃子穿越异界获得超神狂暴系统,从此逆天崛起,碾压万界天骄,轻取清寒仙子,与天下枭雄共逐鹿!
  • exo之遇见

    exo之遇见

    一场机场相撞意外让他们遇见。一场换回手机让他们再次遇见。一场面试助理让他们再次遇见。一场转身回头让他们再次遇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