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1300000001

第1章 现代性的复调结构

在与“现代性”相关联的概念中,需要对内涵不同但有着密切联系的现代、现代化等概念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审美现代性的意义。(1)“现代”是一个历史范畴,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哈贝马斯接受了姚斯的语源学考察,认为该词“于十世纪末期首次被人使用,……‘现代’一词为了将其自身看作古往今来变化的结果,也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而反复再三地表达了一种与古代性的过去息息相关的时代意识。”17卡林内斯库则把该词广泛使用的时间追溯到了五世纪后期,认为其内涵是“在我们时代的,新的,当前的……”,作为“古的,老的,旧的……”等的反义词出现,在价值上优于古代18.可见,“现代”特指与当前的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的一个历史阶段,是相对于古代而言的。在西方,这个阶段指文艺复兴以来的历史,正如周宪所说:“现代这个概念,从语义上说,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特指一个长的时段。通常的看法认为,现代是指中世纪结束、文艺复兴以来的西方历史。”19在中国,“现代”的进程则始自19世纪晚期的洋务运动。(2)“现代化”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指的是现代的过程——“人民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和适应”20及其最终成果,如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社会组织和结构现代化等等,更多指向“现代”动态的发展层面及静态的物质成果层面。现代化的过程首先在欧洲特别是西欧发生,这个过程及其结果“可以和所有社会过去既有的性质相区别,和‘传统’鲜明对照,也就是‘传统’有其作为和‘现代’相对立(antithetical)的性质。”21(3)“现代性”是一个总体性概念,“更多地指17到18世纪启蒙运动以来的成熟的资产阶级政治和文化。”22也就是说,它更多指向形而上的精神文化层面,指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呈现出来的属性和特征,以对人的主体性的追求为核心。它“起源于中世纪”,与犹太——基督教末世论历史观相关,是一种“线性不可逆的、无法阻止地流逝的历史性时间意识”23.现代性与现代、现代化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现代性源于现代、现代化,同时又内在规定着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现代性不是现代历史本身,也不同于现代化进程,它“不只是预示着强大的历史欲求和实践,以及社会化的组织结构方面发生转型,同时在于它是社会理念、思想文化、知识体系和审美知觉发展到特定历史时期的表现。”24

现代性内部存在着自我分裂的可能。现代性首先是西方文艺复兴以来遍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学科的启蒙运动,即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它以知识——观念方面的科学主义、政治——经济领域的工业主义为指导思想,以高扬理性为原则,“把自己的合法性建立在一种特殊的元话语之上”,“这一种元话语毫不隐讳地诉诸一些堂皇叙事,如精神辩证法、意义的解释、理性主体或劳动主体的解放、或财富的创造。”25在某种程度上它也是启蒙精神的另一种表述。启蒙运动的重要成果是打碎了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束缚,建立起科学、民主、理性等社会法则,力图理解并阐明人类生活,并以无限乐观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那是一个拥有原理和世界观的时代,对人类解决自己的问题,诸如国家、宗教、道德、语言和整个宇宙的问题,充满信心。”26这个时代“宣称自己有能力在历史中超越历史,能够解决由不可避免的邪恶带来的困境,能够在地球上创建天国”27.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便是这种乐观理性精神的具体阐释,认为“人的理性可以战胜一切”,“可以为人类造幸福”28.在这种思潮支配下,人们普遍相信知识无限进步、社会和道德改良无限发展,相信人类可以借助科学和民主实现主体的解放和人类关系的和解,认为“‘科学和工业的进步基本上能够消除对在日常生活中可能进行计划、教育和社会改革的一切限制’,……这段历史,充满了对科学的宣传和对现代技术神奇潜力的视觉展示。”29但事实并不如此乐观,由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引发了难以调和的矛盾与社会问题。第一,强调理性,忽视感性的矛盾。“美的东西,首先是感性的”30.然而,发端于欧洲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的现代性,伴随着启蒙主义、革命进步主义和社会的现代化与工业化,却选择了相反的价值取向。在这里,科学、实用主义精神深入人心,人们崇尚永恒理性,信奉进步的观念,相信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可能性:“知识就是力量,它在认识的道路上畅通无阻:既不听从造物主的奴役,也不对世界统治者逆来顺受。”31经过近现代哲学家的充分肯定,理性观念得到极力弘扬,“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32对理性的强调、对感性的忽视使许多西方思想家把现代性与数学联系在一起,如韦伯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的基本精神之一就是“计算”33;****海默和阿道尔诺也指出,“数学步骤变成了思维仪式”34,启蒙的基本精神就是思维和数学的统一;鲍曼则断言,“几何学是现代精神的原型”,认为分类学、类别系统、清点目录、分类目录和统计学是现代实践的策略35.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工具理性“在现代社会中的支配地位使得可计算性成了绝对标准,它成了衡量所有过程与观点的真正价值的惟一合法的尺度。任何无法计数的事情都被认为是无可救药的形而上学。的确,在一个数学成了‘仪式化的思想’的世界里,形而上学已被清除。思想已经机械化,它受到可证实性(factuality)和可重复性的限制。”36启蒙者把艺术和美学的领域当成理性原则的跑马场,“赋予有限的理性以无限的能力”37,认为只有理性原则指导下的艺术和美学才能促进人们对世界、自我、进步、公正乃至人类幸福的理解,才能使人性普遍的永久不变的品质得以实现,正如****海默、阿道尔诺所说,“理性成了用于制造一切其他工具的工具。”38因此可以认为,现代性的核心无论从理论出发点或归宿来说,都是从现代理性、科学经验中而不是从美学经验中生发的,它注重审美表现的合理性结构,把审美活动看作理性活动的一个领域,或者干脆就是理性活动的一个环节,理性被当作主体对客体的正确表达能力和对客观过程的成功干预能力,主客关系被理解为基本的认知和行为关系。然而,“理性化的推进,必然会导致对于非理性因素(thenon-rational)的系统排斥,或者说对生活世界进行‘殖民化’。”39现代性对理性主义思想的片面强调忽视了人的感性本体,所以有思想家说:“个性就是一种幻象”,“个性化的每一次进步,都是以牺牲个性为代价的,尽管它是以个性的名义发展起来的”40,整个人类,以至于每个人都变成了“无所不包的公式”41.理性与感性的矛盾直接导致自然与社会、个人与社会的冲突,这样一来,“自主性变成了依附性”,“解放变成了压迫”,“合理性变成了非理性”42.于是,现代性的分裂成为必然。第二,工业化大生产所带来的人性异化这一社会问题及社会现实,直接导致了审美现代性从现代性中异化出来。马克思著名的“异化劳动四规定”就是对这一现实的具体说明,它表现为:一,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成为劳动产品的奴隶,并且只有作为片面的生产者(肉体的主体)才能生存,劳动产品“作为敌对的和异己的东西”同人相对立43;二,人与劳动的异化。劳动过程外在于人,人“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44;三,人与类本质的异化。自主自由的类生产和类生活即类本质变成维持个人生存的手段,“自己的本质变成仅仅维持自己生存的手段”45;四,人与人关系的异化。“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这一事实所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人同人相异化”46,人与他人的关系成为对立乃至敌对的关系。在这种异化状态下,“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反过来成为控制人们的手段”47,于是,充满乐观精神的“早期现代错误观念”“逐渐瓦解和迅速衰落”,这种“错误观念”是:

相信沿着我们前进的道路会有一个终点,有一个我们可以到达的历史变迁的终极目的,一个明天、明年或者下一个千年就要达到的完美状态,一个某种形态的良好社会,一个公正的、在一些或所有想象到的方面都没有冲突的社会:这是一个在供求以及满足所有需要之间的稳定均衡的社会;是一个有着完美秩序,人人、事事都各得其所,没有任何不得其宜的东西能存留下来,没有任何一个位置值得怀疑的社会;一个因为大家都明白任何事情都需要被知道因而人们的事情总体说来都是清澈透明的社会;一个完全掌握了未来的社会——这是一个如此完美,以致所有的不测、争吵和人类事业可能超出预料的结果,都会终结的社会。48

对“完美社会”的憧憬,体现了人类对现代社会的理性、秩序、制度的盲目乐观与自信,而由此带来的人性异化的深刻现实,将这种乐观与自信打得粉碎,人们不禁追问:“人的苦海何处是岸”49?在这样的语境中,现代性的分化成为必然。

于是,审美现代性承担了对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怀疑与反动这一任务。“审美现代性”是对现代化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关系的反映,它为个体生命在失去彼岸支撑、回归此岸后,重新给感性个体生命以此岸支撑与定位,是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制衡力量。如果说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表现为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和理性原则的形成,那么,作为现代性构成的有机组成部分,审美现代性在美学与艺术领域对人的情感、本能的强调,实际上既是从感性生命的角度对人的主体性的直接肯定,又包含对现代科技文明与理性进步观念的怀疑和否定。简单地说,审美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部分,但同时它又是对现代性的否定。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并不是说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由此将被视为一无是处,因为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紧张对立反映的是人类的价值冲突,“价值冲突伴随人类而存在。原因并不在于人类对于善的生活有着对立的信念,也不在于——尽管这比较接近问题的核心——正确的行动有时候以错误作为其阴影。其原因在于,人类的需要提出各种相互冲突的要求。”50也就是说,就人类需求讲,二者都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审美现代性毕竟对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盲目有一定的矫正作用:从本体论角度讲,它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理性至上相对,强调感性,倡导审美精神;从价值角度讲,它强调内心体验,否定任何形式的目的;从个体角度讲,它倡导人文精神,崇尚个体主体原则;从功能角度讲,它具有救赎功能。卢梭是“批判现代性的始作俑者”51,其后马克思、尼采、韦伯、齐美尔等思想大师,都对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例如****海默和阿道尔诺曾说:“就进步思想的最一般意义而言,启蒙的根本目标就是要使人们摆脱恐惧,树立自主。但是,被彻底启蒙的世界却笼罩在一片因胜利而招致的灾难之中。”52鲍曼也说,站在现代门槛上的人类“无时不在恐惧之中,无处不在恐惧之中”53.波德莱尔则于19世纪率先从纯美学的角度对“现代性”进行定义,解除了审美现代性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之间的统一关系,指出“现代性就是过渡、短暂、偶然,就是艺术的一半”54.卡林内斯库认为,从19世纪上半叶以来,“在作为西方文明史中一个阶段的现代性同作为美学概念的现代性之间发生了无法弥合的分裂。”55也就是说,两种现代性之间存在着难以避免的分裂。贝尔在《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一书中也提出,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步形成的现代社会结构的一种基本面相,是审美现代性与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道德和经济机制之间呈现出既依存又断裂的关系,社会结构(技术—经济体系)同文化之间有着明显的断裂,“前者受制于一种由效益、功能理性和生产组织(它强调秩序,把人当作物件)之类术语表达的经济原则。后者则趋于靡费和混杂,深受反理性和反智情绪影响,这种主宰性情绪将自我目为文化评价的试金石,并把自我感受当作是衡量经验的美学尺度。”56因此,我们必须对两种现代性加以区分:一是普遍意义上的现代性,包括历史、哲学、社会学等各个学科,即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它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即工业进步、科技革命、经济与社会急速变化的产物,追求数学的精确、明晰和统一,追求形而上学和绝对,合理化和工具理性是其基本表现,具体展现为社会生活的现代化。二是美学范畴内的现代性,即审美现代性,它反思前一种现代性,甚至可以说,它是带有“强烈的否定激情”的“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公开拒斥”57,是“反对现代‘理性主义’的‘浪漫主义’对抗力量”58.如果说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体现了理性(逻各斯)的力量,代表了理性精神的独裁和对统一秩序的总体性追求,那么,审美现代性则突现出对它的反思精神、批判力量和否定立场,代表的是非理性、非秩序和多元宽容的颠覆,它以审美——表现解构认知——工具理性和道德——实践理性的压力与限制,将主体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工具理性束缚中解救出来,舒张人的情感需求,满足想像力的自由伸展。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尔库塞写道:“审美经验将阻止使人成为劳动工具的暴力的、开发性的生产。”59这也正是审美现代性的“救赎”含义所在。虽然没有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就没有审美现代性,但是审美现代性毫无疑问是现代性自身的反抗力量,它对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抵制,亦即抗拒一切都要按照“效益或‘代价—利益’分析”的模式来决定,将人的一切行为纳入最小投入最大产出的刻板公式之中的“工具理性”60.它以无功利性抵制了工具理性的功利性,以审美的主动性和自由反抗工具理性的被动性和压制性,恢复被认知——工具理性和道德——实践理性所“异化”了的精神。审美现代性是“秩序的他者”,它与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之间的悖论关系及其形成的现代性内部的矛盾与张力,正在越来越广泛的范围内被接受和使用。

现代性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复合体,在强烈的乐观主义冲动的同时,也存在着各种质疑、反思和批判,在社会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合理化、工具化和科层化现象,与其文化的特别是审美的冲动形成了一种紧张关系,内在冲突使现代性呈现出复调结构,就像是诸多乐器齐响的交响乐,而不是单个乐器的独自演奏线性发展。许多西方思想家都从不同角度论及现代性的内部冲突,如贝尔认为“各自拥有相互矛盾的轴心原则”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三个领域造成了“机制断裂”61;鲍曼指出,“现代性的历史是社会存在与其文化间充满张力的历史”62;雅斯贝斯则认为,虽然社会在发展,人类仍在获取“积极的成就”,但是前进与后退并存,人们“已开始承认巨大的、几乎无法克服的困难将持久存在。”63现代性的内部冲突使其自身呈现出矛盾张力结构,也就是说,现代性内部存在辨证否定关系。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在确立统一、绝对和秩序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自身的不足和缺憾进行反省和批判——如韦伯所分析,现代性一方面造成了社会生活的合理化以及管理的科学化,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压制和服从,使合理化变为僵死的“牢笼”64.于是,文化本身所具有的调节功能——对主体与对象、外在与内在、精神与物质之间矛盾进行调节的功能因社会——经济——管理系统的扩张而扩张,社会也的确需要这样一种能够探究出其“局限和限制”的“文化”65.这样一来,文化逐渐走向了现代性的对立面,成为一种对抗文化,这种对抗的文化角色便由审美现代性承担了。倘若我们把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界定为对外在统一规范的建立的话,那么审美现代性关注的则是内在的自然和灵性的抒发;假如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造成了日常生活中理性至上的倾向,那么审美现代性恰好提供了一种世俗的救赎和解脱。审美现代性虽然是历史现代性/启蒙现代性的文化产物,但它的存在破坏了导致它产生的那个根基。因此,“现代性是一种双重现象。同任何一种前现代体系相比较,现代社会制度的发展以及它们在全球范围内的扩张,为人类创造了数不胜数的享受安全的和有成就的生活的机会。但是现代性也有其阴暗面,这在本世纪变得尤为明显。”66现代性是一种既爱又恨的矛盾态度,是一种二难困境(dilemma)。

同类推荐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

    《花开的声音》是当代微型小说之父刘国芳的精短小说合集,刘国芳和他的经历已和中国大陆的当代微型小说发展史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人认为,在中国,只要是读书的人,《花开的声音》在创作上昭示了一种微型小说的典型写法和微型小说文体目前所能达到的艺术高度和艺术成就。他对微开型小说这种文体的把握与运用已达驾轻就熟的程度,善于以小见大,平淡中见神奇;注重贴近现实,关注人生;歌颂真善美,鞭鞑假丑恶;讲究构思的精巧,追求艺术的多样,写实的、寓言的、象征的、荒诞的,摇曳多姿,是一本让人百看不厌的精品小说。
  • 画骨:当代中国文化乱象溯源

    画骨:当代中国文化乱象溯源

    无论一个人处在何种被名利、诱惑笼罩下的环境,无论“名利”的威胁有多么可怕,人都不应该丧失做人的信心,就是应该把这些“诱惑”和“威胁”当做确证自己的人性的高贵和尊严的挑战,越是在诱惑中,我们就要越经得住诱惑,越是在威胁中,我们越要意识到自己是人,越要把自己当成一个具有人格尊严和道德品质的人。
  • 掌声总在成功后

    掌声总在成功后

    本文题材宽泛,大到国计民生,小到市井百态,从IP精英到美国总统,跨度虽大,但都津津有味,入情入理,毫无生涩牵强之感。书中有励志的“鸡汤”,抒情的美文,诙谐的戏说,构思精妙,富于哲理,尖锐而不偏激。无论从容不迫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的中外典故,还是发人深思的金石之论,匪夷所思的突发奇想,都闪耀着哲理的光芒,以真知灼见使人“脑洞大开”。
  •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全集之文艺·诗词(04)

    弘一法师出家前名李叔同。皈依佛门之前,他已在文学、律学等等各方面都颇有造诣。人生的一个转折让悟性极高的李叔同出家归隐。从此佛门多了一位修为甚高的法师。弘一法师的智慧与超然让世人敬仰,他的定力与慈悲让世人敬重。
热门推荐
  • 惊红一瞥

    惊红一瞥

    本篇为红楼梦的点评,文中评论代表个人观点。寻找红楼梦中的惊鸿一瞥,故曰惊红一瞥。
  • 游魂不灭

    游魂不灭

    大仇未报却莫名身死,执念不灭难入轮回。一缕游魂重生在这奇怪的世界,王宸却是找回了坚强的意义。不为威凌天下,只求能够掌控自己的命运。与命运的搏斗,究竟谁输谁赢?(新人不易,只求各位看书的大大能够多多支持。野蛮在此拜谢!!)
  • 庸徒

    庸徒

    一朝忽觉京梦醒,半世浮沉雨打萍。当一个平庸的徒弟,遇到无良的师傅时,让人忍俊不禁的爆笑事件就发生了。看个屌丝如何在异世界里叱咤风云,一切尽在“庸徒”里。
  • 校园校草爱上小恶魔

    校园校草爱上小恶魔

    他是一个冷酷的男生!她是一个活泼的小恶魔!因为小时候的婚约!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请看校园校草爱上小恶魔!
  • 浅殇暮染琉璃晓

    浅殇暮染琉璃晓

    冉家有女初长成,呆萌腹黑可女王。慕家男神初次遇,清冷高雅会挖坑。初遇“你好,我叫冉筱璃,初次见面,请多关照。”冉筱璃伸出小手,诚意满满地说道。“慕琉殇。”慕琉殇淡淡地看了一眼她,伸出白皙如玉的手跟她轻轻握了一下,然后转身离去,步伐稳健,举止优雅。再遇“冉筱璃,到我的公司来吧。”慕琉殇走到垂头丧气的冉筱璃面前,沉声说道。“为什么?”冉筱璃抬起小脑袋,水眸泛着丝丝的疑惑。“没什么,缺个女的。”慕琉殇随意地说道。“……”
  • 奴呈凰

    奴呈凰

    前世为别人的刽子手,重生后原想按自己的意愿而活,但事实证明,不管在世界的哪个时空,任何角落。你不找麻烦,不代表麻烦不找你,既然不能平淡,那就任自己活得张扬。重生为奴又怎么样?看奴在异世变身为凰!
  • 天选之征

    天选之征

    这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古武与魔法弥漫在染血的战场;枪炮和机甲碰撞出绚烂的火花;神兽、魂灵交织在魔幻的时空……这里没有什么不可能,一切,只有实力说了算。历史,由王者书写;正邪,由强者定义……
  • 枪神纪之血族女皇

    枪神纪之血族女皇

    女主穿越文,欢迎喜欢枪神纪的朋友们来阅读。
  • 我和我的计算机

    我和我的计算机

    一个颓废男青年,被最强计算机给挽救,从此他走向人生的巅峰。
  • King Richard II

    King Richard II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