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40500000004

第4章 设身处地去爱

在人生历程中,最感无助的情形有四种:一、从母胎降临到世间的“生”时;二、从“生”趋向死亡的过程中,身体“四大”逐渐衰退的“老”时;三、遭遇病痛的“病”时;四、面临死亡的“死”时。生老病死是常人都必须面对的人生阶段,而在每个阶段我们都需要关怀。就一个生命的成长来说,从我们在母体中是胎儿开始,母亲便小心翼翼地呵护;一出生,医护人员即耐心照料;之后更须仰赖父母及他人无数的付出与关爱,才能长大成人。

在此过程中,若别人给予我们的是真挚的爱,则我们的成长可能比较健康;若是我们所得到的关爱并非他人真心的付出,只是虚伪的敷衍,抑或在富裕的环境中享有极大的自主权主导自己的生命,而无人在旁提供正确的指引协助时,我们的成长过程可能会不太健全,会对往后的性格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虽然众生是因为不同的业力来到世间,也都需要关怀,然而面对随时都在改变的事物时,一样都会习惯性地执著自我,导致将一切爱护、关怀的焦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当行有余力时再扩及他人。只要对自我的执著存在,对自己是理所当然地疼惜爱护,这是佛法所说的“我执”。

在父母为我们取名字之后,我们便将这个名字当做是“我”,而对一切与“我”有关联的对境产生执著,包括自己的肉体、亲人或外在的事物。当别人与我们有所接触,如果我们认为对方的作为可以带给“我”快乐,就会心生欢喜而贪恋,且会因为不满足而想拥有更多;当我们认为对方的作为将有损于“我”的快乐时,就会产生强烈不满的情绪,这就是嗔恨之心。

其实,对自己的爱护与关怀,无所谓对错,我们处于外在的二元对立中,自然喜欢能为自己带来好情绪的作为。就个人而言,关爱自己是正常现象,但是,若是将我们自认为的快乐或幸福强加在别人身上(也许这不是有意识的期待,但潜意识里却希望借此达到自己认定的理想境界),因而引起别人痛苦的感受,那么我们的作为就是错误的。对自己的关怀,应该是在不伤害他人的情形之下将快乐、幸福、平安等愿望实现在己身。

爱与嗔恨,这两者的分别相很难拿捏。为了表示爱,有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嗔恨,有时我们自认为处处替别人着想,实际上却以肢体动作或语言责骂的方式伤害了他。尤其是,我们常常以言语伤人却无所警觉与节制,往往不承认自己有所缺失。西藏有句俗语:“语言虽然不带刀,但可将他人之心碎万段。”伤害他人的事,身体动作能做的有限,用言语却可无限延伸——只要不满意,我们就会用恶毒的言语攻击、挑拨,或说绮语,让别人从快乐落入无明,渐渐远离幸福。

因为我们很少正确地反观自己,让爱或关怀掩饰了自己的私欲,无法优先考虑他人的利益,而让自己所付出的爱或关怀扭曲变形。常有父母说打骂孩子是为了孩子着想,希望他的学习能更上层楼,最好是每次考试都能考第一名,能被录取到最优秀的学校。事实是,一个学校或一个班级的第一名只能有一个,大家都希望得第一,不可能都实现。适度关心子女是必须的,而过于执著,到最后其实所爱的并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因为是我们希望孩子达到自己所预设的目标,来满足自己的欲望和傲慢心。

同样,对待家人或朋友,我们也常常自认为“我是为你好”,而往往是对方的表现必须如自己的意,才会对他好;如果对方的作为不如己意,我们就会产生非常大的反感或怨气。这种关怀方式,似乎不是在关怀别人,而是关怀自己。因此,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我们的关怀不但达不到预期,反而带来伤害。

你愿意对别人付出,必须先清楚自己是真的为他着想,还是为了个人着想而去关怀他。当能够正确而清楚地分别这两种心态,我们可以发觉:往往我们所谓的关怀别人都是以关怀自己为第一目的,别人只是次要的考虑对象,而当我们首要目的达成后才会对别人付出。对于这种关怀心态,我们必须以正知正念好好检视一番,以便能有深入的理解以及正确的作为。

不只是在家人要有这种自我检视的习惯与分辨的能力,出家法师也须如此。法师们常说“我要面对众生,我要利益众生”,这是种很好的利他心态,但若没有清楚检视自己的动机,原本内在利益众生的初发心有可能随着外在利他事业的不断向前运作,而被“自我”善巧地蒙蔽转化,变成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而付出。如此一来,便与世俗法没有任何差别。所以,对别人付出关怀时,不断地检视自己的发心动机非常重要。

同类推荐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道家文化常识

    道家文化常识

    本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哲学--道家与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发展和演变,突出表现了其在中国对思想、文化及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旨在提升大众的文化修养,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安心:济群法师讲禅修与调心之道

    心的本质,即是宇宙的本质。禅的本质,是觉醒的心。禅修,就是帮助我们开发觉醒的心。唯有找到内心深层的宁静,你才有能力面对自己,享受安静。放慢脚步,此刻,让我们一起聆听自性花开的声音。本书收集了十余篇法师对观心、修心的禅修开示,从禅修的方式观照内心。修心是修行的核心,调适内心的贪嗔痴,方能从生活中各种烦恼中解脱出来,从而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讲述人生快乐的源泉来自于净化的心灵。
  •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一日一悟

    《菜根谭》是诞生于明万历年间的一部奇书。在这部书中,洪应明以一位通达人生智慧的成熟之士,用他精微深刻的语言表达出了旷达高远的智识,将儒家的自强不息、佛家的宽忍宏大和道家的超脱玄妙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套回味无穷的入世出世的方法体系,并且以其对于中国几千年来处世哲学与人生智慧的精确总结和有力诠释而历久弥新。虽然已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变幻,却始终让人品味不尽。问世以来,更是得到了“急功近利者服之,可当清凉散;萎靡不振者服之,可当益智膏”的极高评价。为一部集结了中国古代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的大智慧大学问的经典著作,《菜根谭》更是给世人带来了无穷的思索和无尽的收获。虽然现代人与……
热门推荐
  • 一夜贪欢:总裁的首席蜜宠

    一夜贪欢:总裁的首席蜜宠

    一场阴谋让叶暖在一夜间失去了家人,为了报仇,她接近陆孤阳成为他的情妇。一步错,步步错。巧笑倩兮,利用聪明才智玩转于男人之间,却发现真相和她看到的截然不同……而这个从来只将爱情当游戏的男人,却爱上了这个名义上的情妇,对她步步紧逼,强取豪夺。
  • 陌陌枕上雪

    陌陌枕上雪

    “你生下来就注定了你的一生是与众不同的,我们是上天拣选的一族,是荣耀的一族!“其实叶灵心也不知道这祖婆婆所谓的荣耀一族到底是幸还是不幸,她只知道千百年来叶氏一族世世代代传承着这份责任!
  • 重生之问道巅峰

    重生之问道巅峰

    重生的世家子方昊,即便拥有逆天宝物,天才的头脑。但需要面对的敌人,困难,危险一点都不因为他拥有这些而减弱。只要不是神。总有难题需要去面对,有危险需要去面临。看重生之后的方昊,如何面对更加强大的对手,最终踏上巅峰,问鼎大道。
  • 契约皇者

    契约皇者

    母亲留下的契之残魂,在一次断臂之中与自己融合,得到“融灵诀”的齐毅,将会在这片名为“御灵”的世界中,闯荡出怎样一片天地?!这里名为“御灵”,由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大陆组成,一千个为低级大陆,一百个为中级大陆,十个为高级大陆,剩下的一个,则是所有修练者都向往的大陆,超级大陆!这片天地间有着一种物种,能与人进行契约,从而让人拥有着通天之能,那种物种,被人们称为“灵兽”!
  • 御制广寒殿记

    御制广寒殿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遇见你,是我的春天

    遇见你,是我的春天

    他打开窗户,看向远处的樱花树,花瓣正飘落着,一朵朵花瓣好似蝴蝶,在空中盘旋,转头看向正在厨房做饭的夏萱,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走了过去......
  • 人生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人生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

    人生,是一次充满诱惑之旅,每迈一步,诱惑如影随形。生活在五彩斑斓的社会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那就必须战胜诱惑,而战胜诱惑,注定要忍受寂寞。在寂寞中,保持一颗平常心,独自享受自在和轻松,心不被物欲所役,身不为世俗所驱,让人格升华,让情感净化,让心田润泽,你就会获得人生的成功。
  •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与百合

    芝麻,不是一个开启阿里巴巴财富之门的咒语,而是一个隐喻。任何一个追求品位生活的青年(尤其是男青年)都应该掌握通向智慧宝库的钥匙,那便是亲近经典、分享激情。百合,是圣洁的象征,代表了女性的忠贞与纯洁。首先要培养女性的外在美,但更要注重她的学识、个性和情感的锻造,她的魅力体现在自身、丈夫和孩子的幸福程度上。生活中有很多悖论,不要让这些谜团破灭我们的憧憬,让希望的光亮不会因为不可抗拒的岁月而暗淡,用艺术来点亮未来。
  • 地木灵医

    地木灵医

    一天天重复着相同的工作,李晶雨感到疲倦,想要改变却没有那个勇气,在一次救人死后,获得大能传承,习得逆天医术,修复大地灵脉,悬壶济世。在习医救人的过程中,幸得一人的倾心相护,排除万难,最终走向巅峰。
  • 相宋

    相宋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