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3400000006

第6章 附录:开城元代安西王府遗址文物简介

一、建筑材料

(一)砖形制有正方形砖和长方形砖,主要见于遗址区中的北家山地点,质地比较细腻,制砖所用土含砂颗粒较少。方形砖完整者边长36~39.5厘米,厚6~7.8厘米不等,一面平整,一面粗糙。长方形砖有素面砖、花纹砖与施釉砖,有些素面灰砖背面压印粗横篮纹;花纹砖较宽厚,正面模印凹凸曲线花纹,背面不平;施釉砖是在砖正面及侧面施棕黄色或墨绿色釉,背面无釉,或黏附有白灰。长方形素面砖完整者一般长38~39厘米,宽20.2~20.6厘米,厚7.5~8厘米;施釉砖显薄小,少见完整者,残长9.8~11.7厘米,残宽6.6~8.6厘米,厚4.5~4.6厘米。

(二)筒瓦瓦身半筒状,内壁有布纹。分泥质灰陶、釉陶、白瓷质三种。

(1)灰陶筒瓦。原州区文管所藏有一件瓦碴梁地点出土完整的灰陶筒瓦,其前端接圆形模制当面,后端有短唇。当面中心有一较大的圆形乳丁,其外有两周连珠纹,连珠纹间残存6个乳丁纹,当缘内侧有一道凹弦纹。瓦长33.5厘米,径12.5厘米,厚1.5厘米;后端唇宽2.2厘米,当面直径12.5厘米。

(2)釉陶筒瓦。泥质红陶,表面施白釉、黄釉、蓝釉、绿釉等不同釉色,瓦身两侧瓦翅斜刹。一般瓦身前端有短唇,有的无唇。

原州区文管所藏有几件完整釉陶筒瓦,一件面施白釉,通长31厘米,径15.6厘米,厚1.8~2.4厘米,唇宽1厘米;一件面施蓝釉,形制稍小,周边略残,瓦长25厘米,径12厘米,厚1.8厘米,唇宽1.8厘米;一件面施绿釉,通长37.4厘米,径17厘米,厚3厘米,唇宽2.8厘米;一件面施白釉,瓦身两端平齐,瓦身中部有一直径1.8厘米的圆形孔眼,瓦长27.8厘米,径12.1厘米,厚2厘米,唇宽1.5厘米。在北家山Ⅰ区发现一件釉陶筒瓦,表面施绿釉,釉面脱落严重,瓦身前端有短唇,后端残缺。瓦凹面有压印的布纹并有少许绿釉,瓦身中部有一直径1.5厘米的圆形孔眼,瓦身残长31.6厘米,径14厘米,厚2厘米,唇宽1.5厘米。

案:瓦上有一孔洞的板瓦或筒瓦,俗称“星星瓦”,用于坡陡的屋面,使用时,板瓦上的孔,要用钉子钉入灰背中;筒瓦上的孔,钉入钉子后还要加盖钉帽。

(3)白瓷筒瓦。瓦身前端有唇,后端平齐,两侧瓦翅斜削。夹砂黄褐胎,釉面乳白色,有细小开片,釉下施一层青白色化妆土。质地厚重坚实,形制规格基本相同。原州区文管所藏完整白瓷筒瓦,一件瓦长38厘米,径18.8厘米,厚2.4厘米,唇宽1.2厘米;一件瓦长38厘米,径17.2厘米,厚2.8厘米,唇宽2厘米。固原博物馆藏一件完整白瓷筒瓦,瓦长38厘米,径17厘米,厚2厘米,唇宽2.2厘米。

(三)板瓦有灰陶板瓦和釉陶板瓦两类。

(1)灰陶板瓦。瓦身略弧。在北家山Ⅰ区发现的一件基本完整,长39.2厘米,宽24.4~27.2厘米,厚2~2.4厘米。

(2)釉陶板瓦。瓦身表面施黄、绿色釉,凹面有麻布纹。完整者瓦身带滴水。固原博物馆藏一件完整釉陶板瓦,前接弧边三角形滴水,滴面模印云龙纹,其间散布9个方形椎纹。滴面及瓦身前部表面涂刷一层白色陶衣,后部露红胎。瓦身前端残留5厘米宽的带状黑色桐油痕迹。长37厘米,宽16.8~24厘米,厚1.2~3厘米。滴水当面高10.8厘米,缘厚1.5厘米。原州区文管所藏釉陶板瓦,一件瓦身面施黄釉,釉色光亮,开裂细片,长29厘米,宽11.6厘米,厚2厘米;一件瓦身面施绿釉,长26.5厘米,宽12.7厘米,厚2厘米。在北家山Ⅰ区地点发现一件釉陶板瓦,面施黄釉,一侧边缘有绿釉,一侧边缘斜平,凹面有白灰浆残迹,长29.2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

(四)瓦当有圆形瓦当和椭圆形瓦当两类。

(1)圆形瓦当。依当面模印纹饰分为龙纹瓦当、兽面纹瓦当、铭文瓦当。

龙纹瓦当。均有残缺。当面微鼓,模印云龙纹,一般龙首高昂,张口含珠,龙身蜷曲呈“S”形,后肢翻转向上腾起。龙身周围有云纹。施釉者当面龙身施黄釉,当缘及背面施绿釉。背面有连接筒瓦的断痕。在北家山Ⅰ区地点发现的几件龙纹瓦当,一件当面龙纹存头部及躯尾,龙首耳、眼清晰,龙身有鳞纹,缘面宽平,缘内有一道凹弦纹,当面内有4个锥刺眼。径13厘米,缘宽1.8厘米,厚1.5厘米。一件残半,当面龙纹残毁不清。径12.4厘米,缘宽1.8厘米,厚1.6~2.1厘米。一件规格较大,当面残存仅四分之一。当面外缘较宽,施绿釉;缘内模印龙纹,龙身鳞甲纹施黄釉,缘内有锥刺孔眼。径约18厘米,缘宽3厘米,厚2.2厘米。一件略残,规格较大。龙口微张,唇部翻卷,颈部鬃毛飘向后方,龙身反转,尾段曲扭在龙首上方,身躯饰鳞甲纹;当面龙纹间不规则散布有5个直径0.6厘米左右的深孔;当缘较宽,缘面微凸,有一周凹弦纹;表面釉层脱落,残存一层白色护胎底料。径18.3厘米,缘宽2.7~3.3厘米,厚2~2.5厘米。一件泥制灰陶,无釉,当面缘廓上有一圈凹弦纹。径12.4厘米,缘宽1.8厘米,厚2.2厘米。一件泥制灰陶,残半,缘有凹旋纹,当面龙纹残存躯尾,躯身饰鳞甲纹。径约12厘米,缘宽1.9厘米,厚1.8厘米。在北家山Ⅱ区发现的一件龙纹瓦当,表面涂饰一层白色化妆土。径12.5厘米,缘宽1.7厘米,厚1.8厘米。

兽面纹瓦当。在开城村发现一件,泥质灰陶,残缺上半边缘。当面中部较厚。兽面双目圆突,粗长眉,叉角外撇,额顶及双颊鼓凸,眉侧两耳竖立,阔口微张,獠牙外龇,吻下六绺长须上卷。兽面外围饰一圈乳丁纹。径约11.5厘米,缘宽0.8厘米,厚1.4厘米。

铭文瓦当。固原博物馆藏一件,泥质灰陶。当面中心为圆形乳丁,周饰一圈12个连珠纹,其外十字隔四分,框廓内模印篆书“万世高风”四字阳文。当面白色灰浆上黏附红、蓝釉,脱色严重。边侧斜刹。径14.4厘米,厚2厘米。

(2)椭圆形瓦当。在北家山Ⅰ区采集一件,泥质灰陶。当面模印龙纹,施黄釉。其背接筒瓦,瓦面施绿釉,内壁有布纹。残径15.5厘米,厚1.4厘米。

(五)滴水依形制分曲边三角形滴水及带状滴水两种。

(1)曲边三角形滴水。滴面模印云龙纹或花卉纹,宽缘,缘边三连弧,龙纹滴水龙身施黄釉,其余面施绿釉。在北家山Ⅰ区地点发现两件曲边三角形滴水,不完整。一件滴面残存2个直径0.4~0.5厘米的小孔,龙纹与缘廓间饰卷云纹。滴面残阔10厘米,残高10.5厘米,缘边宽1.5厘米,厚1.5~2厘米。一件滴面龙纹躯尾间不规则散布4个直径0.5厘米的圆形孔。滴面残阔11.8厘米,残高9厘米,缘边宽1.5~2厘米,厚1.5厘米。在北家山Ⅱ区地点发现的几件曲边三角形滴水,一件滴水背面接的板瓦瓦身微凹,内有布纹,后端残缺。滴面龙纹间散布9个锥刺小圆孔。瓦残长17厘米,滴面宽21.5厘米,高11厘米,厚1.3~1.7厘米。一件滴水背面接的板瓦瓦身微凹,内有布纹。滴面云龙纹间有7个锥刺的小圆孔。通体施白色化妆土。釉脱失。瓦残长21厘米,滴面宽22厘米,高11厘米,厚1.5~2厘米。一件滴面残半,滴面残宽12.5厘米,残高8厘米,厚2厘米。一件滴面残半,形制较大,缘边较宽。滴面残宽10.2厘米,残高10.9厘米,缘边宽2.3厘米,厚2.9厘米。在瓦碴梁地点发现一件曲边三角形滴水,略残,泥质灰陶。滴面模印缠枝花卉纹,缘边饰连珠纹。滴面残宽16.5厘米,高6.8厘米,缘边宽0.8厘米,厚1.3~1.8厘米。

(2)带状滴水。也称“重唇板瓦”,即在板瓦下接出一条带状的折沿,以供滴水之用。采集品多为带状折沿唇面,唇沿下缘捺压呈波折状的连弧形,唇面模压凸弦纹,其间饰数组锥刺纹或小长方块。在北家山Ⅰ区采集两件带状滴水,一件唇面凹曲,曲径残26.5厘米,面宽6.1~6.5厘米,厚2厘米;一件曲径残25厘米,面宽6厘米,厚1.7厘米。在北家山Ⅱ区地点采集一件带状滴水,滴面施黄、绿色釉,滴面后端附接残板瓦,瓦身施绿釉。曲径残10厘米,面宽4厘米,厚1.5厘米。

(六)琉璃脊兽饰件系合模与单模制作成型的建筑琉璃装饰品。均为残件。

(1)合模制作的有套兽首部、身部及鸱吻等残块。

兽首残件。内空,兽面两侧图案基本对称,有对接痕。原州区文管所藏一虎首形残件,阔口厚唇,獠牙外露,双眼圆鼓外凸,眉弓突出。宽额,腮部饰三个重环乳丁纹;两耳后倾,颈部鬃毛向前翻卷;虎面施湖蓝釉,鬃毛施浅绿釉。残高26厘米,颈部断面宽19.2厘米。发现于北家山Ⅰ区地点,一件是兽首耳目残块,眼凸鼓,眉曲卧,眉上刻饰弧曲凹线,眉梢向上翻卷呈钮结状,眉梢向后收成尖状;耳廓呈近椭圆形,耳孔似漏斗,耳孔下廓面饰有两道弧形凹线纹,耳尖前倾。残块背面有捺压不平的指纹印痕。眉施绿釉,眼珠施黑釉,耳廓施黄釉,耳孔内施棕黄釉。残长21.2厘米,宽14.3厘米。一件是兽首眼部残块,眼珠圆鼓,眼睑较宽,刻有弧线。眼珠施黑釉,余施绿釉与黄釉。残长18.2厘米,宽13.2厘米。一件兽首眼部残块,一目圆鼓,眉毛粗短,眼角有褶纹。残长10.8厘米,残宽8.8厘米。发现于北家山Ⅱ区地点,一件是兽首上颌残块,鼻梁隆起,鼻孔圆鼓,两腮鼓起。施黄釉,上颌牙齿施绿釉。残长13厘米,残宽12厘米。一件为兽首吻部残块,双唇微启,獠牙外露,颌下两绺胡须斜向下方。通施绿釉。残长12.5厘米,残宽8厘米。发现于瓦碴梁地点,一件是龙首形残块,其两眼圆鼓,唇舌上卷,龇牙,腮须后卷。眼施黑、白两色釉,其余施绿釉。残长20厘米,高12.2厘米,宽12厘米。一件是兽首眼部残块,眼眶褶纹施黄釉,眼珠圆鼓外凸施黑釉,余施绿釉。残长10厘米,残宽9厘米。一件为兽首耳部残块,尖耳竖立,耳孔圆大,耳后三缕鬃毛向前翻卷。耳廓及鬃毛施棕黄釉,余施绿釉。残长16.3厘米,残宽7.8厘米。一件为兽首鼻鄂部残块,鄂面宽平,唇侧胡须向后翻卷,大鼻中空,两侧各一孔眼,鼻翼残失。施黄、绿两色釉。残长24.6厘米,残宽20厘米。一件为兽首吻部残块,口微启,内空。吻上有弦纹,吻下有卷曲短须。通施绿釉。残长21.2厘米,宽25.8厘米。在开城村一些村民家中见到的这类残块,一件龙首形残块,其两眼微敛,眉弓高突,叉角后竖,大嘴微张,门牙外露,下颌残断,腮部短须张立,颈部长鬃向后曲延。施黄、绿两色釉。残长17.8厘米,高9.2厘米,宽6.6厘米。一件是兽首面部残块,貌似傩面。双目圆鼓,鼻翼宽大,鼻梁高耸,鼻孔圆大上翘,门牙外露,两腮鼓出,唇上两绺长须外撇。眼珠施黑釉,其余施绿釉。面残宽25.2厘米,残高14厘米,最厚处9厘米。一件是兽首上颌残块,鼻梁圆鼓隆起,鼻孔圆大,獠牙外露,上颌弯曲呈“S”形。通施绿釉。残长13厘米,上颌前端宽10厘米,残高10.2厘米。一件是兽首眼耳部残块,单耳后倾,乳丁状眼珠圆鼓外凸,眉上刻饰弧曲凹线。通施绿釉,眼珠釉色脱落。残长18厘米,厚4厘米。一件为兽首眼部残块,眼圆鼓外凸,眼圈边缘较宽,眉毛横卧,眉尖紧缩翻卷圆凸呈钮结状。通施绿釉。眼部残长9.5厘米,残宽11厘米。

兽体残件。有躯身部、躯尾部。躯内中空,多为管状,外表刻饰鳞纹,其上多有小窝点;尾部整体同躯身相似,尾梢多向上翘卷,有的残留后肢根部。在瓦碴梁地点附近村民家中见到一些这类兽体残块,一件躯身呈方管状,背微弧,表面刻凹弦纹。背施黄釉,两侧施绿釉。残长15.6厘米,背宽7.3~8.9厘米。一件躯背微弧,表面刻凹弦纹。背鳍纹,施黄釉,两侧施绿釉。残长26.2厘米,宽20.8厘米。一件躯身隆鼓,侧面刻饰涡纹形鬃毛,躯身上有径0.5~0.8厘米的小窝点纹。鬃毛施棕黄釉,余施绿釉。残长18.1厘米,宽14厘米。一件是躯尾残块,断面圆形,表面阴刻波折纹。施绿釉。残长14.2厘米,径7~8.2厘米。一件躯尾残块,断面圆形。尾梢上卷,背鳍呈火焰状。身面刻饰鳞纹,后肢残存根部。背鳍施褐釉,尾部施黄釉。残长15.5厘米,径8厘米。一件躯尾残件,贴塑于板状底块上,躯身施绿釉。残长21.5厘米,残宽15厘米,底板厚2厘米。

鸱吻残件。在开城村一些村民家中见到的这类残块,一件为鸱吻侧面残块,兽首腮颊圆鼓,饰圆点坑窝纹,鼓腮之上唇缘呈连弧形。下颌獠牙外露施黄釉,腮下三缕鬃毛由前至后向前翻卷施绿釉。残长32厘米,残高27厘米,厚12厘米,壁板厚1.8~5.4厘米。一件鸱吻底部侧面残块,鬃毛翻卷,通施绿釉。残宽25厘米,残高15.6厘米,壁厚2~7.2厘米。一件鸱吻侧面残块,板状底块上贴塑模制兽首的耳朵和犄角,颊侧有5缕鬃毛翻卷呈“S”形。通施绿釉。残长40.2厘米,残高17厘米,壁板厚2~3厘米。一件鸱吻侧面残块,板状底块上贴塑卷曲尾状条块,表面间施黄、绿釉。残长21.2厘米,残高16厘米,壁板厚1.8厘米。一件是鸱吻兽首颈部残块,颈部背鳍施棕褐釉,颈另有两件器形比较独特:一件可能是北家山Ⅰ区地点出土,貌似鹰首,自脖颈处残。红陶实心。鼻高挺宽大,粗眉、小眼,头顶三瓣帽饰。除眼珠施黑釉外均施黄釉。头高11.3厘米,面宽7.3厘米。一件见于黑刺沟一村民家,为禽类身部残块,缺失头足。泥质红陶。中空。禽身两翼各有四缕向前翻卷的翎毛,翅颈部翎毛施绿釉、黄釉,胸前羽毛施白釉。残长26厘米,身宽10厘米。

(2)单模制作的有肢爪、翼翅残件。

肢爪。贴塑在板状底块上,形似龙爪,爪胫部呈管状,刻饰鳞纹。主要施绿釉。在北家山Ⅱ区地点发现一件有肢爪的残块,板状底块上贴塑的趾爪残存二趾,筋节鼓起,有较多的圆点窝纹,趾甲尖长前勾。施绿釉。底块残长16.6厘米,宽14厘米。在瓦碴梁地点附近村民家中见到的带肢爪残块,一件存三趾爪,胫部隆起,刻饰弧线纹,趾甲残失。施绿釉。底块残长24.7厘米,宽5~10厘米。一件三趾平展,筋节鼓起,趾甲残失。施绿釉。底块残长14.5厘米,宽12.6厘米。一件在板状底块上贴塑的趾爪残存一趾,趾甲尖长前勾。趾施黄釉,底板面饰绿釉。底块残长18.1厘米,宽6.5厘米。

翼翅残件。正面模印羽翅纹样,背面较平。通施绿釉。在北家山Ⅰ区地点发现的翼翅残块,一件正面模印柳叶形羽纹,羽纹两重。翼梢存5条长翎纹样,翼尾存4条短翎纹样。残长6.2厘米,残宽9厘米,厚1厘米。一件为翅根残块,正面模印柳叶形长翎及半圆形翎片纹样,羽面又斜饰短线纹。残长9.1厘米,残宽6.5厘米,厚1~1.5厘米。在瓦碴梁地点附近村民家中见到的一件翼翅残块,形制稍大,翅面前端长鳞上加涂靛蓝彩,色泽鲜亮,后部鳞甲纹加饰银白彩。残长27厘米,宽23厘米,厚1.6~3厘米。

(七)琉璃塑花饰件泥质红陶。模制贴塑。依纹样有枝叶形与花朵形。均残。

(1)枝叶形饰件。分条带状草叶形饰、五杈枝叶形饰、卵形花叶形饰三种。

条带状草叶形饰。板状底面上贴塑条带状草叶纹,枝蔓卷绕,叶面刻饰一道凹弦纹。施黄、绿两色釉。发现于瓦碴梁地点,一件条形板状底块上存两道弧曲形枝蔓。枝蔓叶面施绿釉,底板面施棕黄釉。残长22厘米,残宽19厘米,叶面宽2~2.5厘米。一件板状底块上残存枝蔓曲呈圆形,所附底板面为交接垂直的两片残块。枝蔓叶面施绿釉,底板面施黄釉。残长14.2厘米,残宽10厘米。一件底板面上黏附的枝蔓卷曲、叶尖部开衩。残长20.8厘米,宽22.8厘米。一件枝蔓残块残长25厘米,残宽22厘米。

五杈枝叶形饰。在瓦碴梁地点附近村民家中见到一件,条形板状底面残块上贴塑的一段枝叶茎干扁圆,两侧有五杈花叶,叶面刻凹线,叶柄处贴塑卷曲花蔓。底板面施黄釉,枝叶施绿釉。残长25.4厘米,残宽15厘米。

卵形花叶形饰。在瓦碴梁地点附近村民家中见有一件,板状底面残块上存两片对称的模制卵圆形叶片。底板面施黄釉,叶面施绿釉。残长29.4厘米,残宽8厘米。

(2)花朵形饰件。板状底面残块上贴敷一圆形泥饼,其上贴塑模制盛开的菊花。花面施绿釉。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底面残块上的花瓣外翻,瓣尖内卷。花径15.2厘米,残高4.9厘米。在瓦碴梁地点附近村民家中见有两块,一件残块上的花面残存中心花蕊部,花面残径10厘米,高6厘米;一件花面周缘残损,底部残留托板较大,花面残径13厘米,高6.1厘米。

案:开城安西王府遗址出土各色釉陶筒瓦、板瓦、白瓷筒瓦和大量的琉璃脊兽饰件、琉璃塑花饰件等,折射了王府原府邸、宫城殿宇建筑之绚丽复焕及其辉煌彰圣。其诸多建筑琉璃装饰构件如瓦当、脊饰等,与元大都出土琉璃吻兽、琉璃兽头、琉璃龙纹滴水,元上都出土龙纹琉璃瓦当,元中都宫城西南角楼基址出土琉璃龙吻、龙凤瓦当等,在器形、纹饰、釉色等方面如出一辙。元大都宫殿的建筑装饰情况,元人笔记中载:大都宫城诸宫门、宫城之四隅以琉璃瓦饰檐脊,诸宫周庑、柱廊寝殿覆以白磁瓦、碧琉璃饰其檐脊。参见首都博物馆编:《元大都》,北京燕山出版社,1989年6月,第10、22页;魏坚文:《蒙元四都记》之二《忽必烈的元上都》,《文物天地》2003年第10期,第15页;李惠生、赵桂香:《元中都遗址及其周围村庄出土的元代文物》,《文物春秋》1998年第3期,第74、75页;任亚珊、张春长、齐瑞普文:《蒙元四都记》之四《短命元中都》,《文物天地》2003年第10期,第26、27页;[元]陶宗仪撰:《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一“宫阙制度”条,中华书局,1959年2月,第250~257页。在甘肃武威白塔寺(百塔寺)寺院区域,出土元代殿堂房屋的脊饰、鸱尾、垂兽及瓦当、滴水、板瓦、筒瓦等釉陶建筑构件。魏文斌:《白塔寺遗址》,《中国考古学年鉴2001》,文物出版社,2002年12月,第311~312页。可参见武威白塔寺凉州会谈纪念馆里的专题陈列品。

(八)石质构件有台沿螭首、角柱、台阶、柱础、门槛础石。

(1)台沿螭首。青石质,造型基本一致,长条柱形,柱头圆雕螭首,后部长方形柱体上有榫槽。一件可能是长虫梁地点出土,见于开城清真寺内。螭首大嘴微张,双唇外翻,门牙外露,唇侧獠牙外撇,鼻翼微鼓,眼眶圆鼓,眼珠凸起,长眉过耳,两角平展,两鳃圆鼓,耳后线刻四缕鬃毛。吻部有部分缺失。整体残长116厘米,螭首残长60厘米,后端方柱体边长40厘米,榫槽宽18.8厘米,深10厘米[图八(A)]。一件在长虫梁地点出土,原州区文管所藏。螭首雕刻纹络较浅,吻部有残缺。残长96.8厘米,柱体边长30厘米,榫槽宽18厘米,深10厘米[图八(B)、图版三十三]。另有三件为螭首吻部残块,一件在长虫梁地点出土,原州区文管所藏。螭首吻部上腭向上翻卷,下颌长须后曳。残长25.6厘米,残宽22.2厘米。一件见于开城村一村民家,螭首吻部龇牙咧嘴,门牙外露,上颌残失,獠牙向下外露,下颌两侧有螺旋形涡纹鬃毛,下颌唇缘较宽呈弧形,獠牙向上外露。残长23.4厘米,面阔17.5厘米。一件也见于开城村一村民家,螭首上颌残缺,门牙外露,獠牙向下内勾,下颌两侧有对称的螺旋形鬃毛,下颌唇缘呈连弧形,獠牙向上外露。残长19.8厘米,面阔17.5厘米。

(2)角柱。青石质,长方体,相邻两侧面有浮雕纹饰,以牡丹花卉为底纹,龙纹为主纹,花卉底纹枝繁叶茂,主体龙纹刻画细微,另两侧面无纹饰。一件见于开城村一村民家。柱体棱角被凿打成钝圆状。正面在宽4厘米的凸棱边框内,雕刻以牡丹花卉为底纹、腾龙为主纹的图案,龙纹高浮雕,花卉纹浅浮雕,层次分明。龙头高仰,面部已残毁;龙身卷曲向上腾起,前肢搏云,后肢撑持。龙首双角、腹身鳞甲、四趾或五趾肢爪刻画细微。侧面连框较宽,凿刻与正面主题相同、比例缩小的图案,龙身反向,与正面图案形成对称布局。柱体残高70厘米,宽46~50厘米[图九(A)]。一件可能是长虫梁地点出土,见于开城清真寺内。柱体上部残断。正侧两面图案规格一致。龙身反向,对称布局,正面图案纹饰清晰,侧面图案保存相对较差。柱体残高76厘米,宽41.2厘米[图九(B)、图版三十五]。另有一件原可能也为角柱,现作石槽用,见于开城村一村民家。褐色砂石质。掏凿的槽长51.4厘米,宽30厘米,深32厘米。一侧面浮雕牡丹、龙纹图案。图案底纹为牡丹花卉纹,花叶繁密,花形较小。主体龙纹遭人为凿毁,有火焰形背鳍及肢爪残迹。顶面双线刻大小相套的两个菱形图案。柱体高77厘米,宽42~52.4厘米。

案:开城安西王府遗址青石质台沿螭首(鳌头)刻制精细,其形制造型与发现于元上都华严寺、乾元寺遗址中的汉白玉螭首和元中都宫城中心大殿遗址出土的螭首类似或相同;开城安西王府遗址角柱石上的龙纹与元代宫廷艺术常见的双角五爪龙纹样意趣相投,其身形矫健,头部扁长,趾爪刚劲,做凌空腾飞之状,其自然写实的体态,与周边花草纹饰的映衬相平衡,从整体上显示了元代龙纹饰神形兼备洒脱的气质,与汉、魏的龙纹有异曲同工之处。其繁复的纹样纹饰与元上都大安阁遗址发现一件青白石浮雕五爪龙纹角柱、元上都新出土的汉白玉盘龙角柱及元中都中心大殿遗址出土的一件以游龙戏珠为主纹、牡丹花叶为地纹的刀工极佳的浮雕角柱石残块均大体一致。元人有言:“夫石之为物,其理粗,其质坚,故琢磨之工倍于玉。而我朝攻石之工,制以花卉、鸟兽之像,作为器用,则务极其精巧云”([元]苏天爵编:《元文类》卷四十二《石工》,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三〇六·总集类,第1367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6月,第560页上栏)。元代典章制度明文规定,凡“双角五爪龙、八龙、九龙”等纹,臣庶不得用“禁令”(《元史》卷三十九《本纪第三十九·顺帝二》、卷一百五《志第五十三·刑法四“禁令”》,中华书局点校本,第834页、2680页),这类特殊的纹饰,只有皇帝和贵族按一定之规严格使用。所引文物调查研究内容见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图五,《文物》1977年第5期,第65~74页;李逸友:《元上都遗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6年8月,第633~634页;魏坚文:《蒙元四都记》之二《忽必烈的元上都》,《文物天地》2003年第10期,第14、15页;李惠生、赵桂香:《元中都遗址及其周围村庄出土的元代文物》,《文物春秋》1998年第3期,第76、77页;任亚珊、张春长、齐瑞普:《元中都考古取得重大进展》,《中国文物报》1999年12月29日(总第769期)第1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编:《河北元中都遗址》,载国家文物局主编:《1999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1年6月,第122~126页;任亚珊、张春长、齐瑞普文:《蒙元四都记》之四《短命元中都》,《文物天地》2003年第10期,第26、29页;林梅村:《元宫廷石雕艺术源流(上)》。

(3)台阶。青石质。平面长方形,上下面平整,上面光滑,前沿呈抹角弧坡形,线刻如意云纹。见于开城村一村民家中的一件残块,台阶前沿的抹角弧面双线刻3朵如意云纹。残长44.6厘米,残宽33厘米,厚18.6厘米。

案:类似形制与纹饰的石刻亦见于元上都宫城宫殿遗址出土遗物及元大都福寿兴元观遗址的元代石雕建筑构件。贾洲杰:《元上都调查报告》,《文物》1977年第5期,图版五:4;林梅村:《元宫廷石雕艺术源流(上)》,《紫禁城》2008年第6期,第214页。

(4)柱础。形制多为方底圆面。砂石质。一件可能是长虫梁地点出土,见于开城清真寺内,圆形础面周壁浮雕两层覆连纹,每层8瓣,椭圆形瓣面外缘刻双线。底面边长55厘米,圆面径33厘米,通高16厘米。见于开城村村民家中的有,一件圆形础面周壁浅浮雕刻饰8组云纹。底面边长54厘米,圆面径41厘米,通高19.6厘米。一件残存四分之一,上下面平整,圆面边沿呈抹角弧坡形,弧面双线刻一周如意云纹。一边残长43厘米,一边残长36厘米,通高21.2厘米。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环状残块,壁面雕饰仰莲纹,残存两瓣,瓣面上浮雕如意云头纹,下衬卷云纹,近底环雕一周乳丁,顶面平整,错位浅浮雕乳丁纹。沿面残长32厘米,顶宽8.2厘米,高20厘米。

案:形制与纹饰类同的柱础石亦见于元应昌路遗址。参见满绰拉:《元应昌路遗址》,《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5年第3期,封二、封四图片④“建筑物的柱础石”。另,相关石质建筑构件,参见武威白塔寺遗址出土遗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甘肃武威市白塔寺遗址1999年的发掘》,《考古》2003年第6期,第52~69页。

(5)门槛础石。见于开城村村民家中有六件。一件似汉白玉质,为不规则长方体,一侧两角不规整,顶面中部有凹槽,两侧各有一圆形门枢坑窝。长55~56厘米,宽15~24厘米,高24.5厘米,中部槽宽19.5~20厘米,深8.5~9厘米。一件白色大理石质,顶面边角斜刹,中部有方形门枢槽。长52.4厘米,宽21.6厘米,高22.4厘米,中部槽宽20厘米,深8厘米。一件青石质,一侧残,座身斜倾,横截面呈55~56厘米,宽15~24厘米,高24.5厘米,中部槽宽19.5~20厘米,深8.5~9厘米。一件白色大理石质,顶面边角斜刹,中部有方形门枢槽。长52.4厘米,宽21.6厘米,高22.4厘米,中部槽宽20厘米,深8厘米。一件青石质,一侧残,座身斜倾,横截面呈菱形。上半部周壁平整,下半部周壁粗糙,面有凿痕,顶面边角斜刹。残长62厘米,宽34.8厘米,高30厘米,中部槽宽18.2~19厘米,深10厘米。一件白色砂石质,一角略残,顶面边角斜刹,中部有方形门枢槽,槽面有斜向凿痕。长55厘米,宽25厘米,高22厘米,中部槽宽20.8厘米,深8.5厘米。

二、生产生活日用物品等

(一)石质器物

(1)石夯。有圆头、平头两种。见于开城村一村民家中两件。一件是圆头夯,青石质。顶部径16.8厘米,高14厘米,顶面中间柄孔径4厘米,深5.6厘米。一件是平头夯,青石质。周身有修凿纹络。顶面径18厘米,底面径22.2厘米,高13.6厘米,顶面中间柄孔径5厘米,深4.5厘米。

(2)石制井口箍沿。在长虫梁地点城址东墙内侧出土一段,青石质。圆形,残存三分之一段。内侧直壁,外侧边呈弧形坡面。沿面宽13~15.5厘米,底面宽23~24厘米,厚22.5厘米左右,内径约0.93米,外径约1.35米。

(3)石造像。在开城村二队一村民家征集一尊,现藏原州区文管所。砂石质。方底座,为一铺三尊式,舟形背光。中间坐佛的头身及左侧胁侍残失。佛身刻饰锦带璎珞纹饰。背光呈放射状花瓣形,周环15龛小坐佛,多残缺,不甚清晰。通高67厘米,底座宽26~31厘米,高14厘米。

(4)石雕残块。发现于长虫梁地点,青石质。一件浮雕莲花形纹饰,残宽5厘米,残高6.3厘米;一件浮雕云纹饰,残宽14厘米,残高24厘米。

(二)陶器

(1)陶罐。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泥质灰陶。侈口、卷沿、矮领、鼓腹、平底。口径16.8厘米,腹径26厘米,底径13厘米,高22厘米。

(2)绿釉陶瓶。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泥质红陶。折沿小口、丰肩、深腹,近底部外撇、平底。通体施绿釉,肩部釉下草刻一“吴”字。口径5.8厘米,腹径12.9厘米,底径11.7厘米,高27.3厘米。

(3)釉陶香炉。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方唇平沿,腹部四面斜收呈斗形。腹面模印忍冬纹,腹底四边凸起一周棱沿,底心微凹,腹下四足呈连拱形,足跟内收。灰白胎,器身施绿釉,内外底不施釉,内底有灰烬残迹。口沿长12厘米,宽9.2厘米,沿面宽1.5厘米,高6.2厘米。在北家山Ⅱ区地点发现一残件,泥质红陶,方唇平沿,腹部四面斜收呈斗形,腹面模印卷云纹及龙纹。器身釉面几乎脱落殆尽,器表有绿釉残迹。底部残长11厘米,上沿残长4.1厘米,高9.5厘米。

(三)瓷器主要收藏在固原博物馆、原州区文物管理所。所见器形有碗、盏、盘、罐、瓶、坛等,种类数量较多,多出土于墓葬,征集于地方。此外,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瓦碴梁地点出土砂(坩)埚,直腹筒状,底部钝圆。黑灰色瓷土胎,质地坚硬,内外有烧结的黑釉斑,器表密布粗糙砂孔。口径9.8厘米,腹径19厘米,壁厚1.1厘米。

在开城村二队一村民家中见一小瓷羊,模制成型,取站立之姿,头顶盘两只弯曲犄角。后腿残缺。上半身施黑褐釉。高3.5厘米,长3.6厘米。

案:这类玩具小羊,在中卫下河沿窑址有发现。参见麦玉华:《中卫发现一元代瓷窑遗址》,《中国文物报》1998年8月26日(总第632期)第1版下;张燕:《宁夏下河沿窑考察》,《文物春秋》2007年第1期,第58~62页,封二。

(四)琉璃塔刹泥制红陶。通体圆锥状,中空,塔身九层。固原博物馆藏一件,塔身第六层为等距七边莲叶形,莲叶褶面下饰两道对称的火焰状纵脊,塔顶伞形。器身施黄釉,脱釉严重,显露釉下大片白色化妆土。高36厘米,底径10厘米。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塔身中间为椭圆形球腹,两侧贴塑四道对称的火焰状纵脊。器身施黄釉,火焰纹施酱釉,釉层较厚,釉面开片。高38.2厘米,底径11.8厘米。

(五)金器开城村二队西大洼出土。

(1)金手镯。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金手镯,环状桃形,接口处增粗。接口外径0.9厘米,最小径0.4厘米,重50克。

(2)金饰品。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可能是帽顶金饰件。雕镂呈圆锥形,顶为泡状。色泽黄亮,小巧玲珑。底径3.8厘米,高3.3厘米,重22.5克。

(六)银器固原博物馆藏一件錾花银瓶。盘口,细长颈,鼓腹下垂。肩部双线环带内錾刻三组卷草纹。高圈足,足心竖向錾刻“王都统宅造”五字款识。口径5.1厘米,腹径8厘米,底径5.5厘米,通高16厘米,重50克。

(七)铜器

(1)铜权。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铜权。权身呈六面体,须弥座底。顶端有长方形系孔。权身一面竖铸阳文“开成路”三字,相对另一面竖铸阳文“至元二十三年官造”年款。底边刻“陈大”两字。通高10.8厘米,纽宽31厘米,底宽5厘米,重701克。

(2)铜塔模。固原博物馆藏一件重檐四阿顶楼阁式铜塔模型,现存一层。塔身顶部有两个相对应的方形卯孔,底部出两个相对应的方榫,备上下塔层贯接,内部中空。塔身上沿面为串珠状覆瓦饰,中部出重檐,檐角上翘,上下檐面间拟饰以砖砌墙体及斗拱构件。上檐檐面残损,檐下饰回廊,回廊有密集的立柱。塔身四面各开一窗,半拱形窗额上饰有18个乳丁纹,塔身四壁用圆形铜片焊贴出菱形图案,塔身多处镶嵌有各色宝石组成的花朵图案。塔身柱体内空部分边长6.6厘米,外边长15.6厘米,高11.4厘米。

(3)铜坐像。开城村一村民家存铜坐像一尊。方形圆角座,中空。人物坐姿端庄,面目清瘦,大耳、长髯,头戴僧冠,冠帽前檐向后翻卷,双眼微闭,身穿对襟袍衣,有环饰,宽带束腰,双手于胸前合握笏板,脚穿僧靴。底宽10厘米,通高20厘米。

(4)铜泡饰。原州区文管所藏。模制,内空。造型类同,呈六瓣花朵形,花蕊鼓起呈泡状。顶心为边长1厘米的方孔。底径7.7厘米,高3厘米。

(5)铜饰件。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为长方形块状。实心,顶面有两个鸡心状突起。长4.5厘米,宽3.5厘米,厚1.2~1.5厘米。一件呈扁平片状。背上有连成双弧的成排的小钩。残长10.8厘米,宽1.8厘米,背厚0.3厘米。一件前端片状,后端纵接一细管。管径0.9厘米,长2.8厘米。

(6)铜钉。原州区文管所藏几枚铜钉,形制相似,通体圆锥状,钉帽半球形。其中一件长2.2厘米,帽径0.5厘米。

(八)铁器

(1)铁权。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铁权。通体呈腰鼓形,素面。顶有方纽,纽缘斜刹,有圆形穿孔,权身上部扁球形,收成束腰状,下部渐大,断面呈梯形,平底微凹。通高7.6厘米,底径4厘米,纽孔径0.7厘米,重307.5克。

案:原州区文物管理所藏有的铭文铜权、铁权为元代的权衡研究增添了新实物。相关内容的考查比较参见丘光明编著:《中国历代度量衡考》第七章,科学出版社,1992年8月,第466~481页。

(2)铁灯(碗)。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铁灯,灯座残失,仅存灯碗。敞口尖唇,浅腹圜底,口沿一端高出一片状三角形舌面,舌面中间有“川”字纹,两侧饰卷云纹。口径9.3厘米,舌高3.1厘米,通高6.3厘米。

(3)铁火盆。原州区文管所藏一件铁火盆,尖唇,浅直腹,平底微弧,底有三足,一足残断,足截面呈三角形,足根内侧有三道凸棱状范痕呈放射状连到底心,底心有一直径5厘米的圆形范痕。外腹壁鼓,铸草书“长安范造”四字。口径38.3厘米,底径33.8厘米,通高13.2厘米。

(4)铁衔镳。罗家庄一村民家见有一铁衔镳,锈蚀严重,一端残断,三节衔环相套接。中间一节腰圆鼓,呈算珠形。衔长20厘米,镳长16.5厘米。

(5)铁钉。在北家山Ⅱ区一眼探孔内曾提出一件铁钉,钉身通体锈蚀,扁圆形柱体,顶部一侧带环耳。长13.3厘米,径0.8~1厘米。在长虫梁地点城址东墙内侧发现一件铁钉,圆形顶帽,四棱方柱体钉杆弯曲呈“L”形,钉尖略残,通体锈蚀。钉长19厘米,钉帽径宽2.4厘米,钉杆径0.5~1厘米。

同类推荐
  • 盛唐天下

    盛唐天下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天宝五载,大唐帝国如日中天。然而繁华的盛世之下,却是暗潮涌动。这一年,帝都长安中,一位拥有后世灵魂的书生踏歌而来。波诡云谲的朝野政斗、硝烟弥漫的边塞战争、环环相扣的阴谋诡计;世家门阀、文臣武将、皇子夺嫡、宗教之争。盛世与危机并存,热血与阴谋同在,伴随着安史之乱的火种,东西两大帝国的碰撞,士族与寒门的对立,共同营造了一场饕餮盛宴。
  • 我的春秋不可能这么萌

    我的春秋不可能这么萌

    苏重城穿越到了战火纷飞的春秋乱世,正准备用历史知识大展拳脚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是他所知道的‘春秋乱世’。城池被娘化了也就算了,诸侯被娘化了又是什么情况?晋国君主晋悼姬的神术技是【言出法随】?鲁国史官软妹子左秋茗的神术技是大预言术【洞见古今】?齐国相国小萝莉晏樱的被动神术技是点满技能树的【千载一圣】?想要统一诸夏,就必须要攻略城娘和诸侯姬?简而言之,这是一个人形自走对城宝具在春秋乱世开水晶宫的故事。…………PS;在你们上舰的时候,已经有人御城了。设定源于御城collection,这是一篇披着历史皮的日常吐槽系宅文,梗多慎入。
  • 楚汉三国

    楚汉三国

    因为神仙的赌气,兵败垓下的霸王穿越到汉末并收了后世有着“小霸王”之称的孙策为弟子。霸王的弟子孙策、刘邦的转世刘备,始皇的转世曹操,交错在楚汉和三国间的恩怨。一切的一切,尽在楚汉三国。(本故事纯属虚构扯淡)ps:每日21点左右,更新一章。
  • Fate多蓝

    Fate多蓝

    一个爱上平民的贵族少年一个深爱自己皇后被政治谋杀的皇帝一个深爱自己丈夫又愿意为弟弟付出一切的姐姐一个自由阳光的平民少女一场涉及南北的斗争一场波澜壮阔的宫廷内斗一个无比狡诈却又对爱无比痴情的可怜权臣在战场上用生命书写史诗的帝国悍将,他用生命与对手交织成一首生命之歌
  • 逐鹿之召唤猛将

    逐鹿之召唤猛将

    风殇雪胤新书《网游三国之铁血征程》已经发布,这本书风殇会更加用心的去写,写的更加精彩,请各位书友们能够给予我一点关注,多多收藏,多投推荐票,多多打赏,多多评论,助我一臂之力......(新群网游三国之铁血征程:5.8.9.8.2.1.7.4.7(五八九八二一七四七)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杀手王妃:爷,请笑纳

    杀手王妃:爷,请笑纳

    【已完结】现代“炽焰杀手”阎诺,魂穿异世,降临于夙府懦弱五小姐身上。自此,她的生活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身边更不时出现离奇怪案,明察、追捕、探索,为生者请命,为死者洗冤。原本以为,就此平静了却余生……奈何,天不随人愿……他,睁眼如魔,闭眸似妖,霸道的吻上她的薄红,火热的禁锢,隔着薄薄的衣衫紧贴,嘴角邪魅,“伤她者,虽远必诛!”--她微微一笑,“我是要成为站在天下顶端的‘贼’。”男人完美精致的容颜上勾起一抹弧度,惊为天人,“你必定是我生命中,唯一的女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强强相碰,这就是一场追逐与被追逐的戏码。】
  • 娇宠无度:绝色嫡女

    娇宠无度:绝色嫡女

    世人皆知傅家嫡长女骄纵无知、骄奢无度、骄慢无礼。最终落得声名尽毁,削发为尼的下场,天下之人拍手称快。重活一世,撕破伪善婶婶的面具,揭露恶毒堂妹的真面目,毁掉叔叔的富贵荣华梦。前世的屈辱与世人的谩骂让你们尝个遍。今生我依旧骄纵、骄奢、骄慢!但却要世人赞我忠孝两全、心地善良、才华横溢、容貌绝美、心系万民……***不过,这个人是怎么回事?“娶妻娶贤,你明知道我心狠手辣算无遗策,还敢上门求亲?”“嗯,我口味比较独特。”“喜欢精于算计的女子?”“不,只是喜欢你。”“你对我这么有求必应、无求自动应,真的不是捧杀吗?我有心理阴影。”“绝对不是,只是想着把你捧到天上没人摸得着才安心。”
  • 总裁的糖果老婆

    总裁的糖果老婆

    兔子不吃窝边草?窝边有草干嘛还去别处找。因为一次出差,喝醉了的夏子轩把“窝边的草”给吃了。然而醒了之后发现“这颗草”一直躲着自己,这要是换了其他人不是都巴不得凑上来吗?难道这是她在耍欲擒故纵的把戏?可是后来她说的谎彻底惹怒了他。夏子轩掀桌了:“死女人,在我不要你之前,你都是我的。”
  • 光暗炽天使

    光暗炽天使

    金系变种之晶,木系延伸之生命,水系变种之冰,土系变种之沙,火系稀少的奇火,上古九大元素精灵留下的九源珠,十二套最强的成长神器,因为上界天使无法成神,格雷被迫前往下界,寻找伙伴,变强,收集宝物,只等到成神飞升那一天,推翻神族统治。
  • 五芒星:冷芒

    五芒星:冷芒

    c国铁血佣兵组织五芒星首领遭人陷害葬身火海,再一睁眼刹部冷芒已成为一三岁小童。为了寻找其他四个姐妹踏上大陆,却发现身负惊天隐秘。是继续走下去还是龟缩下界?刹部只认一个字:战!
  • 末日之绿水青山

    末日之绿水青山

    机缘巧合之下,普通的一家三口进入到一个特定的能量空间,等他们出来,世事已过数千年依着一本普通的气功书籍,他们有幸完成了自身的初极改造,在未知的,末日的世界,等待他们的将会是怎样惊心动魄的故事?
  • 夜幕繁星:倾世神王倾城妃

    夜幕繁星:倾世神王倾城妃

    “或许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是最爱你的。”“我们的约定你忘了吗?说好的三生三世啊!”“我们来世再续缘……”“不要不要,我不要!!”“乖……”万年恋,千年爱!时间倒退,空间破碎,那又何妨?一念花开,一念落,碎了一地的承诺。三生浮花,三世浮华…在一起,永远在一起。有一个问题一直萦绕我心…三生已过,来世,你还在吗?夜幕繁星下,你是倾世的神王,我是倾城的神妃。这一世我找你,但…你还在吗?‖君临天下‖有你才有我。
  • 绝世惊凰:王爷的重生毒妃

    绝世惊凰:王爷的重生毒妃

    云清凰天生凤命,最后却沦为深牢中的一抔黄土。一朝重生,誓要斗渣妹灭仇人!顺便,替自家小包子找一找亲爹?不过这个亲爹的来头看起来好像有点大……“皇、皇叔?!”某王爷淡淡勾唇:“乖,叫夫君。”
  • 天价豪门:黑少溺爱小娇妻

    天价豪门:黑少溺爱小娇妻

    {正文已完结,番外进行中}初次的相见,他害的她不得不娶她。当两个人感情深温时,他却知道了第一天他为何会出现在那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阴谋!他应该作何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