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30600000020

第20章 其他典籍

除了上面所诉道藏与一些主要典籍之外,各门各派尚有一些本门派宗师所著经典,对道教经典的注释以及讲述医药方术、神仙信仰、易经八卦等其他方面知识的典籍。

其中重要的有《老子想尔注》、《抱朴子内篇》、《列仙传》、《周易参同契》等。

●《真诰》

《真诰》为上清派重要典籍。南朝齐梁间道士陶弘景编撰。因其大部分内容是东晋杨羲、许谧等人的“通灵”记录,称是仙真告授,故名《真诰》。

该书7篇,据陶弘景注,每篇本一大卷。《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崇文总目》、衢本《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等均著录10卷。《正统道藏》太玄部收此书,又为20卷。

《真诰》奉上清法为“上道”,认为高出旧天师道的“太清家”;尊《大洞真经》为“仙道之至经”;《真诰》虽为上清派要典,但对道教其他派别也有所涉及。

《真诰》文体杂陈,其中有大量诗歌,皆盛其词藻,文辞华丽,风格多异于魏晋玄言诗和山水诗。书中还论及道士的书法、建靖室法。且其养生法殊多诀要,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道枢》

《道枢》是一部广集道教修炼方术精要之类书。南宋曾慥编撰。道枢一词,出于《庄子齐物论》:“彼是莫得其偶,称之道枢。”曾慥取之以名书,含有道术精要之义。

明《正统道藏》太玄部收此书42卷,112篇,各篇或分上、下,或分上、中、下,近乎足本。

《道枢》分篇辑录诸家之说,或采撷诸家炼养要语,附以评论,联缀成篇。其篇名多取自原作书名,此书专论炼养,内容包括内丹、外丹、胎息、房中、摄养等,而以内丹为主。

唐宋时代,道教炼养著作大量涌现,尤其是晚唐以后内丹术渐次兴盛,这就需要一部大型工具书反映已有的成果,集其精华,提其纲要。《道枢》一书,即应运产生。

●《化书》

《化书》为五代道士谭峭撰。有多种版本。《正统道藏》太玄部6卷,《万历续道藏》复收入。《重刊道藏辑要》不分卷。《四库全书》子部杂家类、《道藏举要》第五类、《道书全集》等均作6卷。

《化书》作者设想世界由虚化成、又复归于虚,“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还认为,由虚化而成形,于是有了人类,由此而有生壮老死。

《化书》以黄老道家思想为主,兼论养生成仙之术。其顺则生物成人、逆则返虚复本之论,同于内丹道。体现出道教典型的哲学、修炼观点,故而历来为道教徒、内丹家和道教学者所重视。

●《悟真篇》

《悟真篇》是内丹术的主要著作之一。张伯端撰,全部由诗词歌曲等体裁写成。其中七言律诗16首,绝句64首,五言一首;《西江月》词12首,以及歌曲32首。

《悟真篇》与《参同契》齐名,被道教推为内丹术之正宗。北宋后,道教之主内丹者,莫不祖述《悟真篇》。张伯端四传弟子白玉蟾于南宋嘉定年间创金丹派南宗,也奉之为祖经。

该书广泛流布后,注家蜂起。据元工部尚书张士弘称:“前后注释可见30余家。”直至明清,此风不衰,蔚然成为一家之学。传世注本甚多。

收入《正统道藏》或《道藏辑要》的有宋翁葆光的《悟真篇注释》、《悟真篇直指详说三乘秘要》;宋夏元鼎的《悟真篇讲义》以及翁葆光注、元戴起宗疏的《悟真篇注疏》和元陈致虚的《悟真篇三注》、清朱元育的《悟真篇阐幽》等。

●《坐忘论》

《坐忘论》,唐道士司马承祯撰。《通志》所录《坐忘论》为3卷,另有吴筠所撰1卷;《正统道藏》太玄部也为1卷。此外,《全唐文》924卷全文收入。

《坐忘论》集中讲坐忘收心、主静去欲的道教修炼理论和方法,为司马承祯神仙道教理论的代表作之一。全书分7部分,敬信、断缘、收心、简事、真观、泰定、得道。在这7个修道阶次之后,司马承祯又附以“枢翼”,提纲挚领地综述其坐忘思想的主旨。

认为心归至道须先受三戒,即:简缘、无欲和静心。提示修道的具体方法,指出得道之人心有“五时”,身有“七候”,否则都算不上得道。

司马承祯以老庄思想为依据,汲取佛教止观方法,力倡坐忘说,对道教修炼术由外丹转向内丹,起了重要的理论推进作用,实开宋元内炼家风气之先。其主静说对周敦颐、程颢、朱熹等宋代理学家也颇有影响。

●《玄纲论》

《玄纲论》,一卷。唐开元至大历间道士吴筠撰。《正统道藏》收入太玄部。《道藏》本分为上中下篇,共33章。上篇《明道德》9章;中篇《辩法教》15章;下篇《析凝滞》9章。

吴筠有上唐玄宗的《进玄纲论表》,说明作此论的由来:“重玄深而难赜其奥,三洞秘而罕窥其门,使向风之流浩荡而无据,遂总括枢要,称之《玄纲》”。

《玄纲论》上篇反映作者的宇宙生成论,修养论和社会政治观。中篇则从微观角度具体讲解修道的种种方法。下篇用问答体回答了世人的疑问,进一步申述前两篇的思想。

吴筠为唐代道教茅山宗重要学者之一,其思想与司马承祯较接近,《玄纲论》与司马承祯《坐忘论》一样,体现了唐代茅山宗的理论水平。

●《中和集》

《中和集》为元初道士李道纯所撰内丹理论的结集。门人蔡志颐编。李道纯曾取《礼记》“喜怒哀乐之未发称之中,发而皆中节称之和”之义,题其所居说“中和庵”,故门人名其书说《中和集》。前有元大德十年杜道坚序,表明此书成于是年。《正统道藏》收入洞真部方法类。

《玄门宗旨》,绘制《太极图》、《中和图》、《委顺图》、《照妄图》等图,配合解说全书之主旨。中心点是《太极图》所标之三教合一说。

列《金丹妙诀》、《三五指南图局说》、《试金石》等题,总述金丹生成之理。

列《问答语录》、《金丹或问》、《全真活法》等题。《问答语录》为与门人谈丹道之记录,详记与弟子程安道、赵定庵之问答。《全真活法》讲保全本真之要。

以两论、两说及歌12首以阐述丹道。其《性命论》讲修炼金丹必须性命双修,《卦象论》称“丹书用卦用爻者,盖欲学者法象安炉,依爻进火,易为取则也”。

“两说”有《死生说》和《动静说》。前者称“一切念虑都属阴趣,一切幻缘都属魔境”,后者称天动地静为天道之常,修道之要在于“效天法地”。歌有《原道歌》、《炼虚歌》、《破惑歌》等12首。

《中和集》所述的内丹思想核心可以概括为“中和”、“虚静”。认为“玄关”就是“中”,守中才能致和,致和才能导致身静心虚。持此行之,渐至身心混合,动静相需,乃至心归虚极,身入无为,动静俱忘,精凝气化。

故守中是此丹法的第一要着,虚静则是它的灵魂。称行此功法,不需筑基、炼精、炼气、炼神的渐修,只需从炼神还虚入手,即穷性尽命,一了百了。《中和集》则是研究这种丹法的主要资料。

●《茅山志》

《茅山志》原为12篇15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为33卷。题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此书成于元泰定元年。

《正统道藏》所收,是据元刊本,前有赵世延、吴全节、刘大彬三序,略述撰志之缘起及此书之概要。

此志在体例上也有一些值得注意的特点。如一事可归于数类,则著互见,此略则彼详,并注“见某篇”或“事见某篇”。由于内容丰富,编排得当,故在道教名山诸志中占有突出地位,甚为道教徒和学者们所重视。

●《列仙传》

《列仙传》,旧题汉光禄大夫刘向撰。南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称“不类西汉文字,必非向撰”。

神仙之传说,其源甚古,早期记载,多为片言只语,散见于百家之中。迨及秦汉,方士辈出,宣扬神仙之说,秦皇汉武,笃信寻求,神仙传说,遂屡见于史传之中。道教兴起后,记述神仙事迹之专著应运而生。

《列仙传》启其端,《神仙传》继之,而《列仙传》宣传神仙之存在与可学,正与道教追求长生成仙的理想相吻合,于是神仙传记历代迭出,踵事增华。

《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所收《列仙传》,记述上古三代秦汉神仙71人。与葛洪《神仙传》序所言相符。

●《神仙传》

《神仙传》10卷。东晋道士葛洪撰。葛洪自称在《抱朴子内篇》撰成之后,因弟子滕升问古仙之有无,乃作此书。

此书始见著录于《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其后,《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等并见著录,皆称10卷,与今本相同。

全书共录仙人84人,除容成公、彭祖二人外,皆为《列仙传》所未收。《称笈七箓》收载此书,仅录21人,且所收蔡经、黄卢子,为《四库全书》本所无。

《神仙传》曾在社会上产生过相当影响。其所记神仙人物曾被史家所征引,如裴松之注《三国志》,于《蜀书先主传》中注引李意期。此外,一些诗人则作为典故引用,小说家据之演成故事。

●《老子义疏》

唐道士成玄英撰。据《新唐书·艺文志》记载:成玄英注《道德经》2卷,又《开题序诀义疏》7卷。《大藏经·护教部·甄正论》卷下也说成玄英撰老经疏。

成氏《老子》注疏早已散佚,散见于晚唐强思齐《道德真经玄德撰疏》和署名顾欢《道德真经注疏》中。另外,宋李霖《道德真经取善集》也采成玄英《老子义疏》10余条,收存《正统道藏》洞神部玉诀类。

近代敦煌所出旧籍中有《老子义疏》一种,仅存60章“治大国若烹小鲜”至81章卷终,马叙伦、蒙文通等考得为成玄英作。蒙氏且据此与《道德真经玄德撰疏》等所录的成玄英《老子义疏》相校勘,合辑成《老子成玄英疏》6卷。

成玄英为唐代重玄派的代表人物,他注解《老子》,上承魏晋玄学之余绪,汲取佛教中观哲学,结合道教传统的养生思想,援《庄》释《老》,重在阐明其重玄之道。他认为“玄”是深远之义,也是不滞之名,深远的玄,理归于无滞,既不滞有,也不滞无,故称为玄。

从而非但不执有无,也不执著于“非有非无”,这就是遣之又遣,故称玄之又玄。这就是说,玄虽然否定了有无,但还不能执著这个玄,还必须继续否定,才能彰明重玄之理。如果说玄是非有非无,那么重玄就是非“非有非无”,经过这样双遣双非的双重否定,才得“重玄之道”。

成玄英以重玄之道为宗旨解老,在当时道教老学中独树一帜,最具思辨性和理论价值,对唐以后道教老学产生了极大影响。

他所着重讨论的哲学范畴如心性、理等,对宋代理学家不无启发作用。成玄英的《老子义疏》不仅在道教老学中,甚至在整个道教思想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道教义枢》

《道教义枢》,唐青溪道士孟安排编集。《正统道藏》收入太平部。是唐代道教教义的重要类书,它集此前的道教教义之大成,其中也不乏道教哲学范畴,它对道教教义的阐述正是通过解释范畴和名词术语进行的。

《道教义枢》在涉及道教哲学之处,较多地引用道教重玄派思想,显示了与重玄派的密切关系。其所讲述的道教教义明显受到佛教义理与术语的影响,对佛教的方法论也有所吸收,反映了当时道教积极汲取佛教理论精华以充实提高自身教义的特点。

●《道德会元》

《道德会元》,元道士李道纯撰。《正统道藏》收入洞神部玉诀类。书前有《道德会元序例》,又有至元二十七年作者自序。又于各章后作颂,以尽明心见性之机。作者撰此书的目的是:“不堕于偏枯,会至道以归元。”

李道纯解老明显地受到理学思想影响,故重在讲心性、性命之学。他强调,认知“至道”在于破除心迷,于“心”上下功夫,即所称“至道不难知,人心自执迷”。关于性命,他认为,无为则能见无名之妙,从而全其性;有为则能见有名之徼,从而全其命。

元代道教老学的总体特征是援儒入道,调和儒道思想,《道德会元》也体现了这一特征。李道纯的思想核心是中和,他著有《中和集》,故解老也从这一思想出发。他还借用禅宗的方法来参道。援佛入道,充分表现了他的三教合一思想。

《道德会元》是元代道教老学的一本重要著作,对研究元代道教思想颇具参考价值。至今学者多加引用。朱谦之《老子校释》以《道德会元序例》为考订书目,所用河上本除宋刊本外,更参考了《道德会元》听用章句白本。可知该书在版本学上也有其价值。

●《道法会元》

《道法会元》,为道法书文汇编之一。未著编撰人姓氏。《正统道藏》收入正一部。书中所收道士文论甚多,以元末明初清微派道士赵宜真之文论最多且最晚;在其他多篇清微法中,已将赵宜真作为清微派一代祖师列入启请神灵中,表明编撰此书时,赵宜真已经作古。故此书成书之年代,当在赵宜真逝世之年至《正统道藏》始刊年之间。

全书268卷,收载宋元至明初新符箓派之道法甚伙。大体言之,1卷至55卷,为清微派道法;56卷至154卷,为神霄派道法;以下各卷,为正一、天心、东华、净明及其他小派之道法。所收各种符法、密诀、隐书、灵文,多达百种以上。是研究宋元明诸派道法的重要资料。

《道法会元》还收录有多篇新符箓派重要传人的传记和传法体是。丹阳派传人王玄真传以及清微派传法体是,林灵素所传神霄体是,陈楠、白玉蟾所传神霄体是,田思真、宁全真所传东华派体是,廖守真所传天心支派体是等,凡此又为研究宋元明符箓派道教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易图通变》

《易图通变》5卷,元初道士雷思齐撰。《正统道藏》收入太玄部。图书之学其源甚久。先秦史书《尚书顾命》篇有称:“天球、河图在东序”,这是目前所知最早涉及河图的行文。

《易图通变》以河图为纲,开篇首列河图,继而解说论证。其最大特色就是把河图的55数分为本数与虚数。所称本数,就是布于图之四方、四维之数,共为40;所称虚数,是指居于河图中央的天五与地十。

《易图通变》认为筮法本身包含着数,数之推演就能导出河图来,这就把占筮之学与《易》的宇宙发生模式统一起来,初步具有世界统一论思想和辩证法思想。对道教方术和教理的建设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周易集说》

《周易集说》,为宋末元初道士俞琰撰。收入《通志堂经解》和《四库全书》中。四库本共40卷,通志堂本则分为13卷。

其中包括《周易上下经说》、《象辞说》、《彖传说》、《爻传说》、《文言传说》、《是辞传说》、《说卦说》、《序卦说》、《杂卦说》。该书草创于元世祖至元二十一年,完成于至大四年,几费俞氏毕生之精力。时人孟淳、李克宽、白挺、张英、颜尧焕等皆甚推重。

此书以朱熹《周易本义》为宗,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朱子学说在宋后之影响“几如日中天”,成为思想界之主导。

其后学争相宗禀,各类撰疏之作,其去取别裁,唯以朱子之说为断。俞琰崇尚朱说,不仅表现在论《易》之性质方面,而且贯穿于具体的解释之中。无论是发挥《易》之义理,还是阐述《易》之象数,都继承了朱子《易》说之大旨。

学贵有心得。俞琰在弘扬朱学的基础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易》学特点。由于他长期以来,潜心于《易》外别传,对其象数指趣有独到的见解。他虽然不同意以炉火方外之法附会《易》之本旨,但却也以象数为根,称《易》始作于伏羲氏,初仅有卦画而未有辞。

辞本于象,象本于画,有画方有象,有象方有辞。若舍画而玩辞,舍象而穷理,辞虽明,理虽通,非《易》之学。故俞氏释《易》,着眼于卦象、爻象,次之明理。此与宋代前道教学者的《易》象数学颇多相合之处。

俞琰由卦象伸发义理,非以一卦说一理。他每“并卦取义”,即以两卦互并,倒转反对,释象说理。俞琰一生探研《易》学,颇有成就,仅是易学、丹道著作,就有多部。

如《周易参同契发挥》、《周易参同契释疑》、《易经考证》、《易传考证》、《读易须知》、《六十四卦图》、《古占法》、《卦爻象占分类》、《易图合璧连珠》、《易图撰要》、《读易举要》、《易外别传》、《玄牝之门赋》等,《周易集说》则是其代表作。

由于他毕生从事《易》学研究,故在接触道教典籍中应用《易》象、《易》理的作品时,便能得心应手,融会贯通。

●《灵宝毕法》

《灵宝毕法》,内丹著作。全名《秘传正阳真人灵宝毕法》,又名《钟离授吕公灵宝毕法》。相传为吕洞宾之师、五代道士钟离权撰。该书原10卷,始见录于《通志艺文略》道家类修养目。

《正统道藏》太清部所收10篇,即原卷数,合为上中下卷,题“正阳真人钟离权称房著,纯阳真人吕嵓洞宾传”。

此书是钟吕金丹派的基本教典,阐述了钟吕金丹派的教理、哲学观点,奠定了宋元以后内丹学的理论基础。为唐宋时期内丹学的最高水平,故研习内丹者皆视为必读之要典。

●《修真十书》

《修真十书》,为内丹著作丛书。《正统道藏》收入洞真部方法类。该丛书所收内丹著作甚众,除钟离权、吕洞宾外,绝大部分为南宗五祖及其弟子们的著作,其中尤以白玉蟾为最多。

修真称“修炼内丹以成真成圣”,《修真十书》即全书所含之篇数:《杂著指玄篇》、《金丹大成集》、《钟吕传道集》、《杂著捷径》、《悟真篇》、《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盘山语录》、《黄庭内景五藏六府图》、《黄庭内景玉经注》、《黄庭外景玉经注》。

篇数实为12篇,如将白玉蟾所作之《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视为1篇,恰为10篇;或将最后3部《黄庭》著作视为1篇,也为10篇。

《修真十书》所收道教著作甚多,除《玉隆集》、《上清集》、《武夷集》等外多为内丹著作。在众多的内丹著作中,除两三种外,又皆为钟吕一是的内丹著作,主要是道教南宗著作,故是研究该派内丹理论和丹法的基本资料。

●《灵宝玉鉴》

《灵宝玉鉴》,为宋元间灵宝派斋醮仪法之集成。《正统道藏》收入洞玄部方法类。书无序跋,不著撰人。文中提到萨真人、路真官、紫极田真君等,皆两宋间道士,其作者疑为吴全节。唯《正统道藏》所记载卷数为43卷,25门,与虞集所记有出入,或为《正统道藏》编撰者对原书结构作了改易。

此书有的一卷为一门,有的几卷为一门。计有道法释疑门,修斋节次门,灵旛宝盖门,申牒头连门,召役发遣门等。是一部集灵宝斋醮仪范、符箓咒法为一编之书。除《道法释疑门》通论各种斋醮仪法的理论外,其余各卷按门分叙各项斋醮仪法。

其中斋醮仪法虽源于灵宝,却非直接抄自灵宝派之斋仪书,而是从宋元诸符箓派所传灵宝醮仪法中采摭而来,因而带着明显的宋元斋法以道为体,以法为用,内炼与外法相结合的时代特征。此书不仅所即载斋法繁多,尤重对斋法作理论上之阐述。除第一卷通论斋法理论外,其余各门之首皆冠以专论。

其对斋法理论之重视,在现存斋法书中是比较突出的。一为鬼神信仰和地狱天堂论;二是道为体,法为用,内炼为基说。认为灵宝斋之所以能拔幽拯苦、济生度死,自然要靠法术,但更要靠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功夫。

此书对宋元灵宝斋法作了系统整理,特别是对灵宝斋法的理论作了全面阐述,是研究宋元灵宝斋法及其理论的重要资料。

●《老子想尔注》

《老子想尔注》,全名《老君道德经想尔训》。据唐玄宗《道德真经疏外传》、杜光庭《道德真经广圣义》所载,作者为东汉张道陵。

宋代谢守灏《老君实录》、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董思靖《道德经集解》都承袭此说。也有人认为可能是张道陵开其端,张道陵孙子张鲁最终完成并托称其祖所作。

《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均未著录。清末敦煌莫高窟所发现的六朝写本《老子道经想尔注》残卷,使其重现于世。但原件已为英国人斯坦因掠走,现藏于伦敦博物馆。

今人饶宗颐将敦煌残卷连写的经文与注释分别录出,按《老君道德经河上公章句》的次第,分别章次,并作考证,著《老子想尔注校证》,收入选堂丛书之二。

据考证:残卷末题“老子道经上”,下注“想尔”两字分行;起“则民不争”,迄卷终,共580行。大体上是老子《道经》的注释本。

《想尔注》的思想多与《太平经》相同,并汲取河上公解《道德经》的某些内容。要求人们信行“真道”,奉持“道诫”。道是至高无上的,神秘的,具有人格意志。

道能够“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如果人们按道的训诫去做,就可以“积善成功,积精成神,神成仙寿”。它将儒家的伦理价值观和道教的修仙相结合,对后世道教有深远的影响。

为了诠释的需要,它在解《老子》时,数处改易原文。如将第十六章“公乃王,王乃天”句中的王字改为生字,并解释为:“能行道公政,故常生也;能致长生,则副天也;天能久生,法道故也;人法道意,便能长久也。”道人所以得仙寿者,不行尸行,不同于流俗,故能成其尸,得为仙士。这样一改,就使《老子》更接近注者的神仙长生思想。

隋唐以前,《想尔注》在道教中颇受重视。《传授经戒仪注诀》列举道士当诵习10卷经,第五、第六即是《想尔注》。唐张万福《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列有“想尔二十戒”,存录《想尔注》上下卷。《太上老君经律》也有“道德真经想尔戒”。但唐以后《想尔注》在道教中不显著。

●《抱朴子内篇》

《抱朴子内篇》是魏晋神仙道教的代表作,也是集魏晋道教理论、方术之大成的重要典籍,晋葛洪著。葛号“抱朴子”,因以名书。

《抱朴子内篇》全书20卷,每卷一篇,皆有题目。葛洪自称“内篇言神仙方药、鬼怪变化、养生延年、禳邪祛祸之事,属道家。”主要内容包括神仙理论、神仙方术、道教法术和古代科技四个方面。

《仙药》篇记载了许多药名和单方,以及多种草木药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及入药部分和主治范围,为我国医药学积累了宝贵的资料。

●《太上感应篇》

《太上感应篇》,简称《感应篇》。《宋史艺文志》著录“李昌龄《感应篇》1卷”。《郡斋读书附志》存夹江隐者李昌龄所编《太上感应篇》8卷。《正统道藏》太清部《太上感应篇》30卷。

《太上感应篇》仅约1200余字,叙说人若想长生多福,必须行善积德,并列举了20多条善行,100多条恶行,作为趋善避恶的准绳。

《感应篇》问世以后,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不少皇帝都大力推动它的流布。在封建帝王的推动下,明清时期民间富有之家都纷纷捐资刊刻,免费散发,从而使此书在社会上广为流传,影响十分广泛,以至边远地区,乃至日本,皆有此书的流布。

●《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简称《参同契》,或称上中下篇。东汉魏伯阳撰。全书约6000余字,基本上为四字、五字一句的韵文及少数长短不一的散文体和离骚体。该书之命名,乃指会归《周易》、黄老、炉火三者为一途。

尽管《参同契》将方士炼丹、黄老养性和《周易》卦爻三者相掺合,说明炼丹、养性的情理,但各篇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清人董德宁认为,《参同契》“三篇之作,总叙大易、内养、炉火之三道,是以上篇言易道为多,而次之以内养,其炉火则间及之;中篇则内养为多,而易道次之,炉火则又次之;下篇乃炉火为多,而内养为次,易道更为次也。此三篇之中,其三道之详简有不同也如此。”

关于《参同契》对《周易》的运用,魏伯阳将炼丹的鼎器,方位,药物,火候,时辰,变化等,都用《周易》卦爻词义来表述。

《参同契》用《易》卦,除象征鼎器药物的四卦以外,其余60卦和纳甲六卦以及12辟卦,是用在表明炼丹用功、进退及其时间之掌握上。

《参同契》既谈外丹炉火,又讲内养修炼。它认为,只有服食金丹、内养精气和配以服食,才能达到“变形而仙”、长生久视的目的;同时指斥当时流行的存思、食气、房中术以及祭祀鬼神祈福寿等皆为邪门歪道。因此,为道教丹鼎派的重要著作,被尊为“万古丹经之祖”,在我国道教史与古代科技史上均有重要地位。

但由于《参同契》运用《周易》的卦爻和隐喻手法解说炼丹、内养术,使得本来就比较复杂的修炼功夫,变得更加神秘难解。

唐宋以来,注解《参同契》者甚众,见仁见智,互有发挥。《正统道藏》收录11种,主要注本有后蜀彭晓《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3卷,宋朱熹《周易参同契考异》1卷;陈显微《周易参同契解》3卷及元俞琰《周易参同契发挥》9卷等。

●《养性延命录》

《养性延命录》,《正统道藏》收入洞神部方法类。题华阳陶隐居集。前有序,言此书编集之由来,称此书是据前人所撰《养生要集》删节而成。

陶弘景“删弃繁芜,类聚篇题,分为上下两卷,每卷三篇,号为《养性延命录》。”上卷:《教诫篇》、《食诫篇》、《杂诫忌禳害祈善篇》。

《教诫篇》引《神农经》、《庄子》、《列子》、《混元妙真经》及其他道书,总论养生的必要性。《食诫篇》讲饮食卫生,特别提倡多用素食、淡食、熟食,饭后散步等。

《杂诫忌禳害祈善篇》讲日常起居的注意事项及禁忌。包括行住坐卧及沐浴等方面。提出不宜久视、久卧、久立、久行、久坐。夜卧不覆头,勿以湿头卧,宜屈膝侧卧。

主张冬季温足冻脑,春秋脑足俱冻。大汗勿脱衣,湿衣、汗衣不可久著。醉饱、远行归还,大疲倦,不可行房事等。

下卷:《服气疗病篇》、《导引按摩篇》、《御女损益篇》。讲用行气、导引、房中等方术以养神、炼形。《服气疗病篇》讲行气术,记录其法10余条,包括调身、调意、调息等内容。

《导引按摩篇》讲导引按摩术,记录其法近20条。包括摩面、熨眼,搔目四眦、揩摩身体、扣齿、漱津等。《御女损益篇》讲房中术,记录其法10余条。

这是一本采摭前人养生言论,加以系统归纳提炼而成的养生著作,引录之书,多达30余种,是汉魏时期养生学之精华。其中许多内容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之谈,值得今人借鉴。

●《古文龙虎经》

《古文龙虎经》,简称《龙虎经》、《龙虎上经》,或称《金碧龙虎经》。古代许多丹家认此书为先于《周易参同契》的最古之丹经。

此书现存三种注本,一为成书于南宋淳熙十二年之王道《古文龙虎经注疏》;二为佚名氏《古文龙虎经注》,皆载《正统道藏》太玄部:三为明彭好古《金碧古文龙虎上经》,载《道言内外秘诀全书》。

此外,《正统道藏》又有佚名氏《读龙虎经》之短文,为《古文龙虎经》的某些名词术语作铨释。

●《道书十二种》

《道书十二种》,为清乾嘉时龙门派道士刘一明所撰之道教丛书。原名《指南针》,收书12种,后收书增加,但仍沿袭此名。现共收书17种。

刘一明所作之书,大都汇集在此丛书内。所收17种书,可概分为两类。

一为注释。计有《易理阐真》、《参同直指》、《黄庭经解》、《百字碑注》、《敲爻歌直解》各一卷,《悟真直指》四卷,《金丹四百字解》一卷,《无根树解》一卷,共9种。

一为撰者。计有《修真辨难》、《修真后辨》、《修真九要》、《神室八法》、《通关文》、《象言破疑》、《会心集》、《西游原旨》、《悟道录》。

9种注释书中,后7种为丹经注释。前两种之一的《阴符经》,也被刘一明视为最古之丹经,以丹道注释之,这与唐宋以后之内丹家无异。别具特色的是对《易》的注释《易理阐真》,刘一明认为,《易》之“归根处,总以穷理尽性至命为学”。

8种撰著书,是刘一明内丹理论和方法的直接表述。《修真辨难》之后,又作《修真后辨》。前者以师徒问答形式,回答了“何为道”“阴阳何以分内外”等一是列问题,又再作后者,将内丹要领集中为26条,详加阐释。

刘一明认为修丹的根本在修心,把人心称作神室,特作《神室八法》,劝人把刚、柔、诚、信、和、静、虚、灵等八种德性作为建筑神室的材料,以为修丹的基础。从中又表现出浓厚的糅合儒家理学的色彩。

《会心集》分《内集》、《外集》,《内集》又分上下卷,一以诗、词、歌、曲若干首,“因物书怀,就事寓意”以解说丹道。《外集》也分上下卷,同样以诗、词、歌、曲加杂文若干篇以论说丹道、杂文中再列《三教辨》,以论三教一家。

《道书十二种》几乎全为刘一明的内丹著作。其中《悟道录》虽类杂著与劝世文,但主旨却是以己之“悟”劝人入道和修丹;《西游原旨》也是杂著,但仍以三教合一与修丹思想为核心。其余各篇,或以己之丹道思想阐释丹经,或是直接阐述内丹理论和方法,是内丹著作的主体。

刘一明是清乾嘉时龙门派的重要人物,对陕、甘、青影响很大,研究他的《道书十二种》,可以了解龙门派丹法的发展演变。且此丛书在论述内丹理论的同时,全面反映了刘一明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它又为研究龙门派的哲学思想提供了重要资料。

●《三洞群仙录》

《三洞群仙录》20卷。南宋江阴静应庵道士陈葆光撰集。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据《三洞群仙录·序》称,该书网罗九流百氏之书,下逮稗官俚语之说,凡记载神仙事者,皆汇集入编。

全书搜集神仙故事1054则,始自盘古,迄于北宋。所集神仙之故事,皆自注其来源,引书多达200余种。

该书所录,虽“不尽仙人事”,但作者对于上古至北宋间之神仙事迹,进行了广泛的汇集,实为这一历史时期神仙事迹之集大成者。道教神仙人物传记著作,自汉刘向《列仙传》问世之后。历代多有所出。

但在长期流传中,多有散失,如陈马枢之《道学传》,唐杜光庭之《王氏神仙传》,宋贾善翔之《高道传》等重要著作都已先后亡佚,唯《三洞群仙录》中尚存上述诸书的大量内容。其中,引自《高道传》者达82人次。故此书仍不失为研究道教人物的重要资料。

●《重阳全真集》

《重阳全真集》,全真道祖师王重阳撰,由门人编辑。全书原本9卷,《正统道藏》为13卷,载于太平部。

全书为王嚞所作诗、词、歌之汇集,涉及其生平思想及活动的诸多方面,为研究王嚞的重要资料之一。

●《〈正易心法〉注》

《〈正易心法〉注》,五代宋初道士陈抟撰。收入《范氏奇书》、《学津讨原》、《艺海珠尘》等丛书中。所注之《正易心法》为麻衣道者所作。

后遇异人得秘传,常服麻缕百结之衣,人遂以“麻衣道者”称之。五代之季,在华山遇陈抟,遂以《正易心法》授抟。

关于《正易心法》一书的来历,古代学者有不同看法。南宋理学家朱熹尝斥为伪书,与朱熹同时人张栻则肯定该书出自麻衣道者。据宋代释志盘《佛祖统纪》43卷记载,该书当是麻衣道者口述,由陈抟记录、整理并加注释而成。

《正易心法》书名之由来,与易纬有关。正易一词,乃取《易纬乾坤凿度太古文目》“正易大行万汇生”,意即流行变化之“本易”,而心法即是以本心悟《易》道之法。

《正易心法》之构成包括三个层次,一为卦画,二为心法,三为消息。卦画总图之后分为42章,每章有4句诗体经文,为麻衣道者之口授;每章之下继以一二段训解,称之为消息,此是陈抟之手笔。

从内容看,《正易心法》及其注文有两大特点。第一,试图跳出前人卦爻辞范围,直接以心领悟卦爻象数本义。第二,以血气的观念说卦爻象位。除上述两点外,《正易心法》及其注文也融合了佛教思想。

陈抟是宋初著名道教学者,在《老》学和《易》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老子》学说,通过弟子张无梦传于陈景元,推动了宋代之后道教教理的研讨。

《易》学方面造诣尤深,他打破了儒家传统的《易》学体是,创立了《易》图书之学,《〈正易心法〉注》为其《易》学体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创立的《易》学体是,不仅在道教内,也在儒家学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道德玄经原旨》

《道德玄经原旨》4卷,元杜道坚撰。《正统道藏》收入洞神部玉诀类。书前牟巘甲午年序,有南谷杜君,扁舟过余,论议超然,出所为《老子原旨》示余等语;书前还有大德九年黎立武、张与材的序。由此推知,该书约撰成于元至元三十一年至大德九年之间。

《道德玄经原旨》是对《老子》的阐释与发挥。

特点之一是援古史以证《老子》。作者认为:老圣昔事西伯为藏史,仕成王为柱下史,幽王时为太史,屡掌史帙,演著玄经,龟鉴万世。上下几千百代,历历可推,言圣人者三十有二而不名,殆一无名古史也;

特点之二是援儒入老,儒道合一。篇首王易简序称:杜君出身儒家,从老氏学,能不私所主而折衷二者之间。杜道坚还以理学家的“无极而太极”解释“道生一”。这都显示了他解老的理学化倾向。

从内圣外王出发,他结合先天、后天、无极、太极等理学名词讲老子的内圣之道,又结合古代政治史讲儒家外王之道。

他解释老子的“常无”为“先天”,“常有”为“后天”,在《玄经原旨发挥》中赞美盖公、曹参以“清静宁一”的内圣之道,开出汉室隆平的外王之治,是“善用老子之道者。”

《道德玄经原旨》是元代道教老学著作中影响较大的一种,被历代治《老》者所重视。如朱谦之《老子校释》以它为所据版本书目之一,以《玄经原旨发挥》为考订书目;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也以它作为参考书目。

●《净明忠孝全书》

《净明忠孝全书》是净明道的基本典籍。有关净明教义、方术及主要传人生平与活动事迹具载于此。全书6卷,《正统道藏》收入太平部。

卷一至卷五题“净明传教法师黄元吉编集,嗣法弟子徐慧校正”。卷六题“净明法子玉隆陈天和编集,庐陵徐慧校正”。据该书前序载,元至治三年,黄元吉编成《净明忠孝全书》和《玉真语录》,为全书的前5卷。

黄元吉去世,弟子陈天和编《中黄先生问答》为卷六。全书经净明道第三代嗣法宗师徐异校正,于元泰定四年成书。

卷一收净明道祖师及传人传记七篇。前4篇为《净明道师旌阳许真君传》、《净明经师洪崖先生传》、《净明法师洞真先生传》、《净明监度师郭先生传》,是许逊和“净明三师”张氲、胡慧超、郭璞的传记,皆采撷前史和传闻撰成,可资了解净明道神仙体是。

后3篇即《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中黄先生碑铭》、《丹扃道人事实》,为净明道宗师刘玉、黄元吉、徐异的传记,述生平事迹较详,是研究净明道创教及传承的主要资料。

卷二收阐释净明道法文论5篇。有题许逊撰《玉真灵宝坛记》,胡化俗述《净明大道说》、《净明道法说》,郭璞述《净明法说》、郭璞撰《玉真立坛疏》,皆是刘玉创教期间,托称众真降授的文字。

卷三至卷五收录刘玉语录计75条,每卷25条。以问答形式写成,为刘玉向弟子传教之言论汇集。卷六《中黄先生问答》。收录黄元吉阐释净明忠孝教义之言论凡13条。

●《老君音诵诫经》

《老君音诵诫经》,北魏道士寇谦之撰。此书似为其所撰《称中音诵新科之诫》20卷的节抄本。它伪托老君所授,故全文35段,每段均冠以“老君说”称称。

其基本内容是针对北朝天师道组织涣散,戒律松弛,原有陈规已不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故提出进行整顿,改革的措施,以期与当时封建统治阶级的需要相一致。

第一,明确提出,道教的任务是“佐国扶命”,辅佐国家,扶助真命天子。

第二,以是否忠君孝亲为区分善恶的标准,反对犯上作乱。

第三,鼓励道官祭酒进善举贤。投道门之民欲为弟子者,当观望情性与约戒相应者3年,能修慎法教,精进善行,乃可授箓为弟子,以保证道徒的质量。

此外,还增订戒律和斋仪。即以儒家的伦常充实戒律内容,效法佛教增订斋仪。如建立厨会制,规定上章奏法、烧香求愿法、谢过去病法、犯科求赦法,以及为亡人设会烧香礼仪等。

寇谦之为改革北天师道,特假借老君之名,撰作《称中音诵新科之诫》20卷,现此书已佚,幸赖存此节录本《老君音诵诫经》1卷,使人尚能从中窥见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思想和措施之梗概。

●《老子河上公章句》

《老子河上公章句》旧题西汉河上公作。《正统道藏》本为4卷,收入洞神部玉诀类。河上公不知何许人。《史记》提到河上丈人。

皇甫谧《高士传》称:“河上丈人,不知何国人,自隐姓名,居河之湄,著老子章句,号河上丈人,也称河上公。”

关于《老子河上公章句》的时代及其作者,众说纷纭,大致有西汉、东汉、魏晋诸说。赞同东汉说的认为,它产生于《老子想尔注》之前,其中有后世道流增饰之处。河上注中糅有儒家思想,如注“圣人常善救人”时,称“圣人所以常教人忠孝,欲以救人性命”,为此,有人认为作者是方士化的儒生。

在众多的《道德经》旧本中,河上公本和王弼本流传最广。河上公注本文字简明,清晰精确,有相当浓厚的养生思想,反映了东汉社会尚黄老神仙的思潮。

注中反复讲“自爱其身,以宝精气”、“治身者当爱精气而不放逸”,特别强调了宝精爱气在养生中的重要地位。河上注本还以“去六情”、“损情去欲”作为养生的一个重要条件。

河上注将治身与治国相结合,主张身国同一。以人君作为养生之道的施教对象,把养生之道和人君的南面术联系起来。

它说“治身者爱气则身全,治国者爱民则国安”“治国当爱民财,不为奢泰,治身当爱精气,不放逸”,把治身的原则推而广之,扩充到治国当中,则国无不治;反过来说,把治国的道理运用于治身,则身无不治。

身与国是相通的,清静无为、知足俭啬是两者共同的原则。这是对老子原有思想的发挥,后世道教徒解老时也继承了这一观点。

河上注中多有神仙思想,如注“谷神不死”称:谷,养也。人能养神则不死。反映了东汉黄老思想的特征。关于道,河上注认为是混沌未分的元气,它无形无音无匹双,存在于天地之前,混沌而生成万物。

总之,河上注是东汉方术之士的解老之作,它吸取当时哲学、医学和养生学的成果,着重从养生角度解老,同时阐发治国之道,主张通过自身修炼而长生不老,是道家思想向道教理论过渡的一个重要标志。其思想多为后世道教继承发扬,唐时《传授经戒仪注诀》规定它为道教传授的主要经书之一。

●《文昌帝君阴骘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简称《阴骘文》。成书年代也难下定论。一般认为作者是道士,书成于《太上感应篇》之后,至迟不会晚于元代。

《阴骘文》有各种手抄本、刊刻本,清代道士将其收入《道藏辑要》星集,为一卷。另外《昭代丛书别集》有《阴骘文颂》、《三益集》有《阴骘文像》4卷。

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文昌本为星名,古代占星术士认为它们是吉祥富贵之星,分别命名为上将、次将、贵相、司命、司中和司禄,用之以占人事。

“阴骘”一词出于《尚书·洪范》:“唯天阴骘下民”,意称冥冥之天在暗中保佑人们。在《阴骘文》中,阴骘具有天人感应的含义,要人多积阴功阴德,为善不扬名,独处不作恶,这样就会得到文昌帝君的暗中庇佑,赐予福禄寿。

《阴骘文》也是三教思想相融合的书,而以儒家的三纲五常为核心。开篇即为文昌帝君现身说法,称:“吾一十七世为士大夫身,未尝虐民酷吏,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人能如我存心,天必赐汝以福。”

接着列举了几位古代士人行善得福报的事例,说明“百福骈臻,千祥称集”都是从阴骘中得来。进一步又阐述“近报则在自己,远报则在儿孙”的因果报应论,告诉人们为善为恶虽然一时没有相应的回报,甚至出现行善命运不济、作恶官运亨通的情况。但终究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近一点报在自身,远一点报在儿孙身上,只是时间早迟而已。

《阴骘文》的影响是仅次于《感应篇》的道教劝善书,它和《感应篇》一样,对当时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清话本小说多以它为主题思想进行说教;几乎家喻户晓,衍化为民情风俗的一部分。

●《太上洞渊神咒经》

《太上洞渊神咒经》20卷,简称《神咒经》。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称《神咒经》为太上道君所传,由西晋末道士王撰编辑成书。据该经内容判断,其初出于两晋之际,王撰为较早的撰人之一。

《太上洞渊神咒经》是乱世思治在道教著述上的反映。它以“遵道、奉经、学仙”和“拯护万民”为中心内容,描写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情景。

《神咒经》塑造的李弘及其太平世界的构想,成为鼓舞农民起义的号角,自东晋太宁元年开始,曾出现了多次李弘起义。

直至隋大业十年为止的200多年中,以李弘之名起事者,彼伏此起,遍及山东、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湖北、四川各地,其中又以东晋至南北朝早期为多。由此可见《神咒经》当时在民间所产生的影响。

《太上洞渊神咒经》充满道君、仙人,鬼神符咒语言,属道教符箓派典籍,后世称信奉此经者为洞渊派,并以王撰为此派之创始人,《道藏》中凡标有“洞渊”字样为篇目的经籍,即为洞渊派道书。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简称《仙鉴》。题浮称山圣寿万年宫道士赵道一修撰。载《正统道藏》洞真部记传类。书前有赵道一自序及《进表》,皆未署年月,唯庐陵刘辰翁为此书作序,署年甲午,邓光荐为此书作序,署年阏逢敦牂。

书前赵道一自序说明编书的由来及宗旨。他说:“儒家有《资治通鉴》,释门有《释氏通鉴》,唯吾道教斯文独阙。详审校定,严行笔削。名之说《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全书由《正编》、《续编》、《后集》三部分组成。

《正编》53卷,他在《仙鉴编例》中称该卷收录“始自上古三皇,下逮宋末。其间得道真仙事迹,乃搜之群书,考之经史,订之仙传而成。”首为轩辕皇帝传,继记众多古仙,再记汉至宋末诸道士,共计745人。

《续编》5卷,收录包括王嚞和北七真在内的宋末元初诸道士传记,共34人。

《后集》6卷,专收历代女仙、女道士之传记,共120人。全书共收神仙、道士传记899人。

此书为现存神仙、道士传记中收罗最富,记述较为平实的一部。收载时限之长,人物之多,为《列仙传》、《洞仙传》、《续仙传》、《三洞群仙录》诸书所不及。特别是它所收载的除神仙之外的道士传记之多,更非他书可比,这就为道教研究提供了较多的有用资料。

●《道德真经藏室撰微篇》

《道德真经藏室撰微篇》为北宋道士陈景元撰。据彭耜《道德真经集注杂说》、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撰微》及书前杨仲庚序,此书成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该年神宗召见陈景元于便殿,景元因进所作《藏室撰微》,遂诏令“宣附《道藏》”,即附于当时的《天宫宝藏》。

据《宋史艺文志》、《通志艺文略》及陈景元《藏室撰微开题》等记载,此书原为两卷,《正统道藏》则为10卷,即《道经》5卷,《德经》5卷,载于洞神部玉诀类。

在解老时,还阐述了治身治国之道的思想。认为治身治国当以厚重为根本,治身的人心安静则万神和悦,故无嗜欲奔躁之患;治国的人无为则百姓乐康,故无权臣挠乱之忧。无论治身治国都应顺从自然之道,息爱欲之心,以归虚静之本。

《道德真经藏室撰微篇》在宋代便产生了一定影响。李庭《道德真经藏室撰微疏抄序》称其所解“中间贯穿百氏,剖析玄微。引证详明,本末毕备,尤为近世所贵。”宋人薛致玄说,自陈景元后,“道家之学翕然一变”。

宋彭耜撰集的《道德真经集注》集引《藏室撰微》较多,董思靖《道德真经集解》也有所引。其为诸家所重视,是道教解老著作中较为重要的一部。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

《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与《太上说南斗六司延寿度人妙经》、《太上说东斗主算护命妙经》、《太上说西斗记名护身妙经》、《太上说中斗大魁保命妙经》合称《五斗经》。

此书托名太上老君所说,张道陵所受。考《唐书》《宋史》经籍、艺文志及宋代诸家目录,皆未有此书之著录。

《道门科范大全集》卷中《真武灵应大醮仪·说戒》称:“宋兴之初,成都有燀灰李,置一阁奉事真君香火,真君降于其家,传以《五斗经》,行于世。”真君降授,出于道教传说,但宋初已传此经,当是事实。

元、明朝人傅洞真为此书作注,表明元、明朝人已疑此经为汉唐道士所作。视此书思想内容及行文风格,或许出于南北朝至隋唐间。《正统道藏》收入洞神部本文类。

经文不长,首叙老君于永寿元年正月七日在太清境上太极宫中,看到世人多受轮回之苦,乃生哀悯之心,下降蜀都,授予天师张道陵《北斗本命经诀》;次叙老君教张道陵修斋祝愿诵《北斗经》,呼北斗七星君名号之法。中心思想是劝人礼拜北斗,勤诵《北斗经》。

此书现存三种注本。一为元统二年徐道龄所作《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5卷;二为崆峒山玄元真人所作《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解》3卷,前、后有李白和苏轼二序,盖为依托。

注文有较成熟的内丹思想,且引有《太上感应篇》“善恶无门,唯人自召”句,成书当不早于北宋;三为傅洞真所作《太上玄灵北斗本命延生真经》,注文提到郭子仪和杜光庭,卷中径称赵宋为“宋朝”,而不称“本朝”,似为元明时作品。

同类推荐
  • 降伏其心(上册)

    降伏其心(上册)

    学佛必须要看清自己的心动念,修行先要降伏自己的身心,历世炼心即是福慧双修,守住真心胜过所有法门,激活能量打开心量,没有过去未来就是当下,每一个当下都能觉悟那就是佛,众生成就了你,没有众生就没有无上菩提,冤枉你就是成就你,修行就是转外境而不是被外境所转。
  •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

    《每天学点佛学智慧:洒脱些》分为八个部分,用最简单的文字转述了最深奥的佛家智慧。每天为生活加一点禅,经营幸福人生的必修课。
  •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每天读点星云大师全集

    本书内容包括星云大师谈禅净、星云大师谈生活、星云大师谈事业、星云大师谈职场、星云大师谈人生、星云大师谈智慧、星云大师谈修身、星云大师谈幸福等。
  • 道教基本常识

    道教基本常识

    本书包括教义规诫、宗派传承、道门宗师、道教经典、神仙体系、名山宫观、科仪方术和生活常识等方面内容。
  •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

    为什么很多人不快乐不幸福?为什么很多人活得很累?为什么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原因在于缺乏智慧。佛说,有大智慧者,方能得大圆满。佛学博大精深,蕴涵着人生的大智慧。佛学中所讲的智慧,除了指聪明、明事理之外,主要是指灭除人生的烦恼和欲望,通过修行而达到人生的解脱与圆满的方式方法。《佛心禅语(受用一生的佛禅哲理与智慧)》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和工作,以佛禅哲理故事的形式,从快乐、平常心、放下、慈悲、无欲、包容、智慧、成功、得道、随缘等十个方面入手,对佛家智慧进行了全方位的解读。常读这些佛禅故事,不但能对佛学有所了解,更能增长智慧——大智慧。
热门推荐
  • 天价宠妻:擎少的心尖宝贝

    天价宠妻:擎少的心尖宝贝

    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他,手段残忍,冷酷无情的商业霸主。有一天,她遇到了他,被他禁锢在身边宠上天。“擎少,夫人被人欺负了”第二天,那人从此消失。“擎少,夫人被关在警察局了。”擎少带着一大堆人去把那里轰了。1v1甜文,宠文,大家放心入坑大淫创了一个群:叶小柠书粉群,群号码:583695182希望大家踊跃加入,大家可以一起讨论小说的事情,可能还可以最先知道小说的消息哦,大淫永远爱泥萌,mua~
  • 腹黑少爷的妖萝莉

    腹黑少爷的妖萝莉

    一千年了,我沉睡了一千年了,但竟没想到醒来看到的第一个人竟是美如妖孽,富可敌国的男子,但就是凡人,呵呵那么平凡的男子到底是怎么救的自己?让我对这个男子多了一份好奇,不过我为什么变成了13岁的小萝莉!,什么那男的要当他的小女仆?!什么!还要我以生相许!噗(吐血中)还有没有这么狗血的剧情啊!……
  • 我欲为人

    我欲为人

    因一场无妄之灾,余国最年轻的大夫成了一条怪鱼。为恢复人身,为孝敬母亲,许故以一个小妖的身份踏进了仙道世界。道家三派为道统而争,人,妖之间为种族而争,人族之间为国土而争,大争之世下更有迷迷杀机悄然而至。心中之愿不变,唯有仗剑前行。
  • 澜启大陆

    澜启大陆

    诛天万道,法明心静,惦一世红尘,伤千载情怀,我本非圣人,自当踏入轮回,感悟这苦海,看波澜如何启,何时落。天下苍生,是为谁苦,是为谁怜?
  • 易烊千玺:如果还会是阴天

    易烊千玺:如果还会是阴天

    好吧好吧····冉静璃只是个打酱油的而已··谁会想到有那么一瞬间她就进入了北京时代峰峻···她只是听到里面有唱歌声···便走进去看看···结果没想到被人家当成面试的···还有当众唱歌。天理难容啊·····好吧···更难容的是···还被分到了TFboys。因为她是北京人···所以在北京上学····可是为什么千玺会在她隔壁班!我去······难容····难容···真的难容啊!逗比王源,太阳俊凯,高冷千玺。一个一个被她搞晕····她似乎也越来越喜欢这里。
  • 极品校花之异能少女

    极品校花之异能少女

    在她出生那夜,天空异常发红,在她啼哭那一秒,突然风雨交加,而她的哭声格外的清晰刺耳,七年之后,天空出现了和她出生时一样的场景,鲜红的天空再次涌入眼帘,父母双亡,而她安然无恙,从此遭人唾弃。她发誓曾经那些凌辱过的她的人,身负异能的她定让他们生不如死加倍奉还、、、、
  • 极斗边缘

    极斗边缘

    一次喝酒中奖一起的穿越,两个来到陌生朝代的普通高中生,手无寸铁的他们,毫无自保能力的他们,他们在这里艰难求生,他们渐渐熟悉这个世界。他们发现一切背后似乎不是那么简单,背负着造物者和泯灭者名声的他们,又将创造怎样的传奇?
  • 你的心我曾走过

    你的心我曾走过

    青春岁月中,我还记得我曾爱过你。7年的纠缠,我曾对你许下一生姻缘的诺言。也许未来随风而动,冲淡一切。也许明天阳光温暖,诠释情爱。但是现实的残酷,彼此的想恋。我们是否还会一往从前?
  • THE COMPLEAT ANGLER

    THE COMPLEAT ANGLER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滑稽与阴险

    滑稽与阴险

    滑稽,阴险,两个死对头本书讲了滑稽与阴险的种种故事集历史科幻游戏动漫为一体的小说《滑稽与阴险》现在公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