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20400000003

第3章 给纪律重下定义

我不知道有什么比教养一个孩子更神圣的职责了。--贝多芬

"你是怎样管孩子的?"

"我常大喊大叫的!"

"那管用吗?"

"通常不管什么用,只能让他老实几分钟。"

"然后又怎样呢?"

"他又闹起来"。

"那你又怎么做呢?"

"我气疯了,打了他一顿"

"管用啦?"

"起了一小会作用。"

当父母们被问起是怎样管孩子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这么就说。他们对孩子大喊大叫,责骂,噼啪地打一顿,取消允诺要给孩子的"优惠"待遇,强制他们回到自己的房间里去。要知道管教和惩罚是截然不同的,使用得准确、恰当时,惩罚应该只是全过程的一个小小的部分。

管教包括为人父母的我们教孩子如何做出更好的决定时我们所做的事情,管教是教孩子们如何为他们的行为做出更好的选择,是教孩子们去负责任,教孩子们自己思考,教他们自己有能力去选择怎样行动。所有的这些概念都完全不同于管教就是惩罚的认识。管教意味着教孩子们自己做决定。

管束孩子时,家长应告诉他行为的标准,什么样的事情可以去做,什么样的事不能做。特别在假期,管教孩子是每个父母责无旁代须做的事,可是,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呢?

1、家长自身要为自己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孩子一生下来首先认识的是爸爸和妈妈,家长的一举一动全录入孩子的视野之中,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心灵里。所以,有人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确实不错,为了使孩子向良好的行为习惯发展,就必须给孩子有一个好参照榜样,家长必须要有一个良好行为习惯,千万不要在度假期间或其他休闲时间用小额赌赙活动作为娱乐,要为自己负责,为自已孩子做出良好的表率。

2.家长要有一定的权威性。

平时,对孩子要有民主,并且,要给孩子有足够的自由空间,必须要让孩子明白是非。但是,当孩子可能要犯错误或者已经犯错误了,我们不得不进行管教时,一定要有权威。让孩子知道家长对错误行为是严肃的,而且将伴随惩罚和教训。当孩子做了好事或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了,家长就要给以褒扬奖励。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管不了自己的孩子,那就说明平时管教孩子的时候,没有很好地建立起自己的权威,无论孩子听没听你的话,你都没有进行相应的奖励与惩罚,也就说,你没有相应的措施跟上去。使孩子觉得爸爸(妈妈)的话,听不听一个样,这样就不好了。

家长管教孩子必须是:有言必行、有行必果、言行一致,在日常生活中,要关注孩子的行为,严格地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孩子的纪律观念。当然,对孩子的管教必须是负责任的,持之以恒的,不是凭家长一二两句话就能解决的。而且还要告诉孩子你所提要求的原因。孩子才领略到家长严中的威,威中的爱。

3、父母之间要保持一致。

父母在管教孩子时应保持一致,要有统一的措施和策略,对孩子都要有统一的行为要求,这样做孩子可以建立起统一的行为标准。如果爸爸允许去干一件事,而妈妈说不可以,这样会搞得孩子无所适从。特别是父母之间对管教孩子有分歧时,不要在孩子面前赌气,要在孩子不在场时,再进行讨论达成共识。这样做,也可以树立起父母双方的权威性。

4、处罚不要太多,要以正面引导为主。

许多成功的父母都有一套奖惩措施跟着落实对孩子的管教。在孩子做得好时,进行精神鼓励或物质奖励,只有在不得不处罚时候才去惩罚孩子。对孩子来说,奖励比惩罚更有效果。所以,切切不可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来虐待孩子,骂孩子"笨蛋"、"傻瓜"、"混蛋"、"没出息"是很不可取的。

当孩子犯错时,杜绝用疏远、贬抑、支配、体罚等教育方式,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深刻地知道犯错的后果。要把孩子管教好,最上策就是表扬他的进步,给以精神鼓励或进行物质奖励。鼓励他多做些有益于人们的好事。

如何正确的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是一门科学,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往往不知所措。本文阐述了正确的管教孩子的内涵以及如何用自然主义来管教孩子。

管教孩子也是一门科学。

有些父母自孩子出生起就从来没有想过应该怎么教育孩子,到了孩子上学了才开始发牢骚:我那个"小子"气死人了,作业不好好写,天天胡闹。这是一种类型的父母,他们缺乏基本的教育观念和意识,认为做爹妈的管吃管喝就行了,而教育是学校和老师的事情,也不知道应该怎样管教,所以从一早他们就放弃了教育的机会。

还有一种父母有很强的教育观念和意识,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很早就在设计教育方案。有许多这样的父母,从小让孩子学钢琴、英语、舞蹈、绘画、放学后去上各种"奥赛班",小小的年龄天天要赶几场。这些父母非常辛劳,其结果可能是"对孩子关心的越多,对孩子的伤害越大",孩子的身心遭到更严厉的摧残。

有些父母看到这样的方法不好,怎么办?干脆崇尚卢梭的"自然成长"。到底什么是"自然成长"?其实他们也说不清,大概就是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孩子自由发展,让孩子多玩,美其名曰:顺其自然(其实卢梭的自然教育法并不是这样)。这同样是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那么真正的自然主义教育究竟是怎样的呢?卢梭自然主义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把儿童当儿童看,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以行求知,体验学习;激发学习爱好,教给学法。其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寻求教育的相当大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受教育者基本上可以按照自身的意志、意愿、性格、爱好、身体状况、生活安排、爱好爱好、生物钟的节律、学习习惯来选择最适合自身个体、最能发挥效能、最能达到学习峰值的方式来进行主动的学习。

那么具体说,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一、了解爱好,发挥特长有些家长自己年轻时的理想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未能实现,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这本身没有错,但必须要考虑孩子的性格、爱好与自己的理想要求是否一致。

当自己的梦和孩子的爱好以及素质相统一的时候,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事实上这样的例子也非常多:宋代苏洵一家,近代梅兰芳一家就是真实的例子。而常见的情况又往往是自己的梦和孩子的爱好、爱好、素质、特长不一致,这时候就有可能出麻烦。有些家长不考虑这些差异,经常用家长的权威一厢情愿地强迫孩子服从自己,扼杀孩子别的正常的爱好特长。结果是费力不讨好,费时费力又费钱,得不偿失。像强迫孩子练钢琴、学绘画等,结果是扼杀了孩子的正常爱好,扭曲了孩子的心理,使孩子对家长产生了仇恨,造成了多少悲剧(不是有孩子为了不练琴而把自己的双手弄残的先例吗?)。

所以家长在有漂亮梦想的情况下,要有一双慧眼,了解孩子的爱好特长,顺应自然,遵循规律,服从真理,因材施教。

二、舍弃溺爱,磨练意志古往今来凡是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做出突出成就的人都是有坚强意志力的人。

所有大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文学家之所以取得非凡的成就,无一不是在顽强意志的支配下,拼搏奋斗的结果。对当今的孩子来说,从小在蜜罐子里长大,缺少的就是顽强的意志力,怕吃苦。"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的字眼是太生疏了。这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所以从小磨练孩子的意志很必要。怎么磨练?无非就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坚持,坚持,再坚持。

首先要利用榜样激励法,让学生明白意志可以弥补智力乃至身体上的缺陷。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小时候都曾被人认为是笨孩子,但他们有远远超过别的儿童的意志力,做事持之以恒,钻研某一问题通宵达旦,对要研究的事物能入迷的精神。

美国作家海伦吴迪自幼两耳失聪、双目失明,却成了美国历史上最受人尊敬的作家之一。"勤能补拙"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其次,引导孩子不要相信那些片面的宣传:什么学习生活要轻松、快乐、在玩中成长等等。这种宣传不是别有专心的话,至少是片面的。它并不针对普通人,谁信了,谁就受骗、吃亏,白白辜负了少年时光,应了那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其次,家长要创设磨练孩子意志的活动,吃一些必要的苦。如坚持晨跑,坚持学有一技之长等等。家长还要辅导孩子制订学习、锻炼、生活的计划。意志薄弱的人一般缺少计划性,天天得过且过。意志坚强的人都习惯于给自己制订计划。说了算,订了干,只要说到就要做到,力求养成习惯。孩子究竟是孩子,自觉性不比大人。

所以要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大人首先得做好磨练自己的意志的思想预备。许多孩子在学一技之长时都会知难而退,多半取决于家长是否能坚持。

然后,家长要有"舍得"心理。现在的独生子女,他们拈轻怕重、娇气等毛病,其实都是家长惯出来的。往往是孩子未喊累,家长已先舍不得;孩子尚未吃苦,家长已先心疼的恨不得自己替受,如要"头悬梁、锥刺骨"那更是万万不可。

所以假如想培养出优秀的孩子,做家长的就要先放下"含在嘴里、捧在手心"的宠爱心理,放手让孩子去拼搏摔打。

三、准确赞赏,培养自信中国的父母似乎不约而同的形成了一种习惯,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数父母都像不好意思谈论自己的优点一样,也很少肯定和赞扬孩子的优点,而是把注重力集中到孩子的缺点和错误上,喜欢用孩子的缺点去比其他孩子的优点。

孩子在整日无休止的抱怨和批评中丧失了自尊和自信,形成了"我什么都不行"的自我表现认定。从而他们用少动手、少说话、少参与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短处,从而保护自己,日久就形成了内向、自卑、懦弱、主动性差、社会活动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差等消极的自我表现意识,严重影响心理健康,在其原本具有的一些优点逐渐缩小时,缺点则变得越来越多,这样的家庭教育绝不会是成功的。

所以我们呼唤"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家长应唱一首"我能行"之歌,赏识孩子,培养自信,让孩子无论在学校,家里都欣赏自己,能自信地说"我能行!"而一个知识贫乏、技能低下的孩子在人群中必然被"小看",导致自尊心受损,自信心丧失。

孩子处于这样的境地不依靠外力将难以自然地发展,如此心境的孩子是无法自立的。因此,父母要使孩子获得同龄人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使孩子与人交往不产生"低人一等"的感觉。

家长要选择孩子感爱好的科目进行重点辅导,使孩子在这些方面钻得深些,学得广些,成为这些科目的佼佼者,以此使孩子体验荣誉,增强自信。家长要努力创设机会让孩子拥有自以为了不起的拿手本事,让他得到更多的赞赏。

从家有女儿之日起,我的信念至今未改:只有严格管教孩子,才是真爱孩子。到美国去的很多人都发现,美国人生下来就和心理学家打交道,因为教育孩子必须要学习儿童心理学的知识,要得到心理学家的指导。

所以,做合格的父母必须学习儿童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孩子的教育从出生时开始,但教育绝不是盲目的。所以我们应该大声疾呼:请正确的管教孩子!

注重与孩子的合作而不是控制

许多父母对管教的目的感到糊涂。他们认为管教就是掌握孩子的行为,而不管他们做什么。这样的目标是错误的,而且常常不会改进孩子们的行为。管教不是掌握,而是合作。合作意味着让孩子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因为它值得那么做,这样促使你的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是一种良好的管教方式;不幸的是,太多的父母每天只知道满足追着他们的孩子硬逼着他们去做事。

管教不应该是一种负担,不应该让其中的每个人都感觉糟透了。

管教孩子并不是越严越好。

父母往往为孩子提供过多过细的帮助,对孩子进行严格管教。比如,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家长不是坐在孩子身边指指点点,就是亲力亲为,以为只有这样孩子才会老老实实地把作业做完。并且在很多时候,家长习惯于强迫孩子严格按照他们的意志行事。

作为家长,他们不是培养孩子认真检查作业的良好习惯,而是每次都要亲力亲为;他们不是让孩子自己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和正确的解题方法,而是唠叨、吵骂个没完。家长也许会说:"是老师要家长每天监督孩子学习、检查孩子作业的。"殊不知,他们完全误会了老师的本意,因为孩子从小缺乏学习的自觉性,老师是希望家长能和学校配合,多督促孩子学习,共同关心孩子的成长,但绝不是让家长如此这般地把孩子管"死"。

家长每天守着孩子,未必是好办法。这样会导致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家长甚至做了孩子的陪读,孩子学到哪里,家长也学到哪里。这样一来,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养成依赖家长的习惯和惰性。慢慢地,孩子根本检查不出自己作业中的错,或者一遇到困难就绕道而行。

据对部分学生家长的调查,一些家长总是大胆地放手,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家长先是对孩子进行一段时间严格的管教,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告诉孩子什么事该怎样做,然后再让孩子自己管自己。如果孩子确实可以把自己管好,而且每天能让自己有一点小小的进步,家长就给予鼓励。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荣誉感,都争强好胜,只要你充分信任你的孩子,大胆地放手让他管理自己,他就会比你想象的还要出色。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没有做好,千万不要严厉地批评他,应该多给予理解和安慰,应该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能力在一天天提高。孩子的能力提高了,信心增强了,自然而然地就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即使遇到困难,也会愈挫愈勇。

无论是大发脾气还是胡乱扔东西,或是早上不肯穿衣、不愿洗脸。。。。。。孩子们总是在不断地测试你的忍耐极限,深深地吸口气,不要放弃。

虽然我们已经能克隆出绵羊了,但要哄你的孩子乖乖地穿上衣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仅就管教孩子问题设立一项诺贝尔奖也不为过。美国纽约州的安德瑞?海丝柯尔谈起女儿3岁时的一件事,至今记忆犹新:那天早上,我正准备送基娜去幼儿园,可她死活不穿衣服。我好言相劝、哀求、恐吓,什么法子都用了,她不仅置之不理,反而跑回床上蒙上被子睡觉。。。。。。我简直让她气坏了,拉开被子在她屁股上打了几下,她就歇斯底里地大哭起来。最后,基娜终于穿上了衣服,不过她的忘性挺大,第二天仍然闹着不肯穿衣服。安德瑞妈妈却为此内疚了好几天,对自己的失去控制感到非常不安!

安德瑞妈妈的行为的确不符合现代育儿观念,但又有哪一位父母面对无理取闹的孩子能保持十分理智的态度?尤其是1到3岁的幼儿,都是些自我中心、不明事理、专门考验你耐心的小东西,幸亏他们很可爱,不然的话,真要令大人们厌烦了。因此,要决定什么是适宜的行为并教会(而不是强迫)孩子这些适当的行为,一直是困扰着父母们的一个重大问题,即使出版了无数的育儿指南、父母必读一类的书籍,对此仍是莫衷一是。能不能教导一个9个月的婴儿不要扯爸爸的眼镜?能不能指望一个14个月的幼儿懂得与别人分享玩具呢?能不能教会一个2岁的孩子控制自己不乱发脾气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临床心理学教授助理维多利亚?拉维尼说:"问题的症结在于怎样让孩子不是强迫地,而是自觉自愿地做你认为适当的事情。"

对于1岁以下的孩子采用"管教"的方式让他们分辨是非实在是不可想象的事。当孩子拽电话,把手指塞进电源插座,用指头去戳别的小朋友的眼睛时,他并无恶意,仅仅是在探索新奇的事物,而这正是这个年龄段孩子的主要任务,做家长的总不能因噎废食,把孩子限制起来吧?唯一的应对策略是:把东西挪开、挪开、再挪开!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不良行为的发生常常是因为渴求自主,或希望引起他人注意,或仅仅是由于挫折感。孩子的心智尚未成熟,无法分辨是非(大约要到3岁左右才开始分辨是非)。美国纽约大学心理学教授马丁?霍夫曼认为:18至20个月的婴儿已经可以对其进行劝说,他们已经开始懂得适应他人的要求了。

以下是一些幼儿的典型行为:

闹脾气:专家们认为闹脾气是孩子学习表达愤怒和挫折感的正常方式,如果不是闹脾气的次数越来越多、并随着年龄毫无改观的话,父母无须过分干涉。两岁半的本?卡洛尼就是一个坚持自己的喜好,对试图改变他习惯的人吵闹不休的典型。他母亲说:"他坚持以某种方式刷牙,以某种方式爬上椅子,别人倒果汁必须有他帮助。。。。。。最近,当本谢谢爸爸后,爸爸没有象往常那样说'不用谢',而是说'不用,谢谢你,本。'本为此就大发脾气。"专家建议卡洛尼夫妇,当本发脾气时不要理睬他,与他保持一定的距离,同时试着和他谈心,让他解释生气的原因。这种方面有时奏效,有时一点用也没有。但为了哄孩子把他抱起来或顺从他的要求只会使他更加变本加厉。

不愿分享:孩子在2至3岁时才开始懂得与人分享东西,但不要指望他们发自内心的乐意,也不必为孩子的你争我夺而担心。乔治?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精神学和儿科学教授斯坦利?格林斯潘说:"孩子与其他儿童的相互交往更为重要。分享是通过这些交往获得的一项成果。"居住在加州的帕蒂?拉尔夫尝试鼓励两岁半的女儿杰西与人分享东西,结果却是成功失败兼而有之。帕蒂说:"她固执地不愿与人分享自己的东西。"

打人:大人们对孩子动手打人常常是不能接受的。但斯坦利?格林斯潘认为:"不必对此大惊小怪。"有时孩子打人是为了应付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有时候是从同龄小朋友那儿学来的。住在伦敦的13个月大的美国女孩劳拉?斯科特就是一个例子。一次,劳拉打了另一个女孩之后,她的父亲抓住她的手温和地对她说:"不能打人,不能打人。"从此,劳拉就再也没有打过人了。

穿衣服:杰西?拉夫喜欢将衣服前后反穿,或穿互不搭配的衣服,或将鞋子左右反穿,还有一次她想穿着睡衣上学,这些都可能演变成为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冲突。杰西的母亲说:"她只是在学习如何表现自己的意志,只要不过分,我一般是不干涉的。"

吃饭:在维多利亚时代,孩子进餐时都乖乖地坐着将分给自己的食物吃完;而今天呢?如果能让一个不足3岁的孩子在餐桌前乖乖地坐上15分钟以上就是一个奇迹了。父母不断地与孩子作斗争,企图使他们吃各种不同的食物,这实在是浪费精力。马里兰大学人类发展学教授查尔斯?弗莱特认为:"只要睡觉和代谢正常,孩子偏食不是大问题。"格林斯潘则认为:"正确的方法是父母不要给孩子制定过多的规则,应该使规则适合每个孩子的需求。"

就儿童的行为而言,以上列举的都是容易对付的。斯坦利?特雷基博士在《难以管教的孩子》一书中指出:那些过度活跃的孩子对父母的耐性是一种挑战。这类儿童好动、十分任性和固执,注意力难以集中,严重的可以确诊为儿童多动症。临床上很少发现3岁以下的孩子患多动症,但问题却隐藏于这一阶段的发育过程中,如果孩子8个月后仍未显示出有意识的抓取动作、微笑、发声,2岁时仍未显示出对较复杂的人际关系的相处能力,这些就会是3岁时导致情绪和智力障碍的前奏,届时会出现无法分辨幻想与现实,或缺乏适当的认知和语言技巧,这些问题更令人担心!

怎样管教让孩子快乐成长

常常听到新教师抱怨:"爱的教育是不切实际的,我实施了一段时间,结果学生不听,常常弄得教室秩序一片混乱。"深入了解才发现这些新老师误将"管教"等同为"处罚",所以实施"爱的教育"就不能实施管教。其实不只是新老师,有不少的父母也将管教视为处罚。

要感受孩子的感受。

孩子并非天生就知道对错,是非观念必须通过父母的教导才能懂得,管教就是要帮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准则。父母要孩子遵守规矩,但是规矩是成人规定的,孩子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可以那样做不可以。

父母在孩子的行为逾越规矩时,固然要制止,并告诉他这是错的,但是也没必要大发雷霆,甚至责罚孩子。处罚孩子会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个子大的可以打个子小的,侵略是一种手段。

幼儿园里攻击性最强的孩子,有不少是来自以打骂方式管教的家庭。想想自己当孩子时被处罚的经验,很少人会认为这是好的。父母如果能够感受孩子的感受,就不会去处罚孩子了。

要了解孩子特性与孩子一起互动。

管教孩子要先了解孩子的发展和能力。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他们发展上的一些共同特性和能力。父母管教孩子,应根据孩子的发展和能力,去制定行为的要求尺度,不要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

例如要求刚学会走路,走路还不是很稳健的孩子,要求他一有尿意就到指定的地方小便,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于严厉,很可能带给孩子难以承受的压力。又如开始会走路的孩子,独立的需求迅速增加,然而每一项决定对他而言,却都是一件大事,有着极为强烈的情感波动,有时会因为过多的刺激而突然大发脾气,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或家里客人来访时。

父母若知道这个年龄的孩子有这样的特性,就不被孩子的突然闹脾气搞得莫名其妙甚至难堪,而是能够试着去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并以比较平和的态度,理性地处理这种情况。虽然同年龄的孩子有其发展上的共同性,但是同一年龄孩子还是有个别差异的。所以家长在对待不同的孩子时,要先了解他,然后再根据孩子的特性和孩子互动。

对于孩子行为要求必须一致。

处理孩子的行为要有原则,态度要坚定且一致。有时,孩子会试探父母的要求尺度,例如当孩子第一次爬到电视机前,回头看看你的时候,就要立即将他领开,让他知道这样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当他第二次这样做时,家长的做法一定得跟以前一样,否则孩子就会有一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孩子的记忆力是短暂的,告诫过的可能再犯,父母要有耐心不断提醒,不要以为说过一次、两次,孩子就能牢牢记住。肯定坚决地定出行为的尺度,让孩子们接受消化,成为他的行为准则。这需要多年的工夫才能逐步完成,所以父母要有耐心,不要操之过急。

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

管教孩子也要顾及孩子的自尊心,处理孩子不当的行为最好在没有别人的地方,尤其不要在公共场合。父母尊重孩子,孩子才可能培养出自尊心。在公共场合责罚孩子,毫不考虑别人的眼光,孩子会感觉父母不尊重自己,这样很难使孩子培养出自尊心。没有自尊心的孩子,也不会知道要尊重别人。

要明白管教孩子的真正意义。

管教孩子是要让孩子成为独立成熟的个体。有时候父母责骂孩子,甚至处罚孩子,是因为孩子不遵从自己的要求,父母深感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父母要常常检查自己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孩子顺从。

不要禁止孩子对外在的探索。

从出生开始,孩子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好奇心驱使他们不断地去探索周围的世界,运用感觉器官去认识周围世界,但是他们却常常没有觉察到潜藏的危险。年幼的孩子看到东西,就拿起来敲一敲、打一打,甚至咬一咬。所以家中贵重或危险的物品最好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尽量减少环境中任何可能造成危险后果的因素,以避免孩子受到伤害。但父母不要禁止孩子对外在世界的探索,因为这是他们认识外在世界的方式,但是要经常留意孩子的行为,见到孩子的行为可能导致危险,就立即制止。

以良好对策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

建立行为的尺度和限制:除了了解孩子的特性,父母还要有良好的对策去处理孩子的行为问题,才能帮助孩子建立行为的尺度和限制。例如,孩子在商场看到玩具就哭闹着要买,有些父母会赶快买来哄孩子,结果孩子以后就以这样的行为作为手段,要挟父母。有些父母则是责打孩子,严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面对孩子哭闹时的对策:比较好的策略是抱起孩子到一个安静的地方,让他先好好地宣泄不愉快的情绪,再告诉孩子这样做是不对的,或者离开孩子的视线范围,孩子看不到父母通常都会立即停止哭闹。

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她的。

孩子需要父母的关爱,但也需要父母的管教。孩子最害怕的是父母不爱他,管教孩子,不要以收回父母的爱为要挟。处理孩子不当的行为,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仍然爱他,但是以收回爱为要挟的行为是不允许的。

多给孩子拥抱。

年幼的孩子特别需要父母肢体的接触,给予孩子拥抱,让孩子知道父母是爱他的,多和他谈话或游戏,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关心他的。

爱和管教可以并行不悖。

孩子要有爱的滋润才能健康成长,适当的管教行为才利于孩子,爱里要有管教,爱与管教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在爱中成长,在适当的管教中学会规范自己的行为。

家长管教孩子要注意十三戒

1、戒过度保护。

有时候,由于太注重表面的安全,忽略看不见的心理需求,纵使孩子具有优秀的先天条件,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孩子想跑、想玩时,大人会害怕孩子受伤而禁止他。如此的话,孩子便会养成不好动的习惯,身体变得迟熟、孱弱多病,心智的发展也必然受到阻碍,性格也会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无法面对困难。我们必须明白,关怀是心灵上的沟通,并不是行为上的干预。过份的干预既令孩子反感,也妨碍他发展潜能。

2、戒过份宠爱。

事事顺从孩子的要求,替他完成所有事情,孩子什么事情都不必动手,于是容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依赖、迟熟、不能忍让、也不懂自己照顾自己,即使表面看来柔顺温和,但当孩子长大,需要面对难题时,就可能出现性格突变。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性格软弱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这等于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3、戒揠苗助长。

孩子年纪愈小,基本动作愈少受学习或训练影响。不顾孩子的发育情况,强迫他提早学站、学走路、学写字。。。。。。造成孩子身心严重失衡,导致产生脾气暴躁、焦虑、冷淡、退缩等问题,兼且会拒绝学习,也不懂与人和谐相处。

4、戒过份专制。

经常以权威口吻规范孩子的举动、限制他的自由、否定他的想法,会使孩子长期处于恐慌之中,无法表达自己,只懂唯唯诺诺,不懂快乐;并使他失去自信,变得紧张、没有安全感,面对事情不知所措,失去尝试新事物的勇气等。另外,为了发泄不满,孩子会欺负比他小的孩子,当孩子长大,他更可能会对我们存有怀恨的心理,把以往积压的不满,发泄回我们身上。

父母管教子女往往有两种心理状态:一是把子女看成私有财产,对子女具有绝对权威;二是父母将子女看成自我理想的再现,希望子女能实现自己想实现,但没有实现的理想。因此,父母的理想,把自己的生活经验灌输给孩子,企图让孩子按父母的设想去生活。。。。。。

5、戒脸孔严厉。

孩子无法在严肃当中感受到我们的爱,摆出严厉的脸孔,只会令他对您却步。我们应避免用苛刻字眼责备他,即使他做得不够好,也应温和地给他意见,使他容易接受。

许多父母对孩子期望很高,却又很吝啬赞美自己的孩子。他们常常摆出一副长者的面孔责备孩子,以为这样才是教育,其实却忽视了赞美所带来的奇妙的教育效果。适宜的赞美能产生多方面的教育效果。。。。。。

6、戒忽略孩子优点。

觉得孩子没什么长处,就算有,也视之为理所当然,使其天份无从发挥。

中国人比较谦逊,不在人前称赞孩子,有时还会不经意地批评他。其实,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是他建立自我形象的依据,如果经常提及他的缺点,孩子会怀疑自己的能力,不仅影响其自信心,甚至会认定自己一无是处,更不思进取。

表扬要及时,对应表扬的行为,父母要及时表扬。否则,孩子会弄不清楚为什么受到了表扬,因而对这个表扬不会有什么印象,更提不到强化好的行为了。表扬要具体,表扬的越具体,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为,越容易找准努力的方向。。。。。。

7、戒忽略孩子说话。

孩子喜欢问问题,我们会觉得很烦,而打断孩子的话,或要他收口;人家问孩子问题,我们却经常替孩子说话。这样,会剥夺孩子练习说话的机会,导致自我表达能力差,孩子并会渐渐不再跟我们说话,严重影响亲子间的沟通。

8、戒经常对孩子唠叨。

误以为多对孩子说几次,他就应该懂得如何做,即使在安慰孩子时,也是喋喋不休地指出他的过失,叮咛告诫他应该如何做,而忽略孩子的难处。孩子难免会感到麻木,变得了无生气,没有自信。另外,唠叨还会使自己的脾气变得暴躁,情绪变得无法控制。

学会运用艺术语言。假如你一定要重复地说,那么就将唠叨的语气改为提醒。唠叨让人厌烦,易招致怒气,提醒的语气听起来则有帮助的意味,表示你和孩子站在一边。切实地为孩子提供自由选择的空间。。。。。。

9、戒嘲笑挑剔。

挑剔孩子的过失,经常把其缺点挂在嘴边,说话刻薄,用骂人的字眼嘲笑他"笨手笨脚""没用"等,甚至在别人面前斥责数落孩子,均会使他感到丢脸,严重损害其自尊,变得自卑懦弱,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做好事情,不敢发展潜能,记忆力和创造力也因而大减,变得退缩、胆小、缺乏自信。须知道,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需要一段长时间,甚至永远无法重新建立起来的。另一可能是,孩子会对我们产生怨恨,不但不会尊重您,长大后还会找机会报复。

10、戒对孩子乱发脾气。

父母情绪不稳定、乱发脾气,会令孩子的性格变得扭曲、行为变得极端:一是变得反叛、是非不分、缺乏责任感;或是变得自闭、缺乏安全感;也可能同样爱乱发脾气。

11、戒低估孩子能力。

质疑孩子潜能,处处要求他跟随自己意愿行事。孩子不能从失败中学习,变得依赖心重、惯于被命令、缺乏思考力。

有的人智力过人,但意志薄弱,志趣低下;有的人是智力平平,但意志顽强,目标远大,百折不挠。任何一个正常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优势或潜在的优势。因此,作为父母,应客观而清醒的分析自己孩子的特点,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优点,让自己的孩子感受到成功得喜悦。。。。。。

12、戒以偏概全。

用主观的情绪和期待去看待孩子,自以为是地认定他的发展,并以一个特点概括其全部性格,导致他自我规限其发展方向。例如,经常指责他"你又给我惹麻烦""总是这样""没出息"等,暗示了不能改变,会给他也认定觉得自己比人差,因而放弃改正,慢慢地,他便会向被认定的方向发展,做个没出息的人。认定,也容易做成偏见,导致经常错怪孩子,令他疏离您,对他的影响力也相对地减低,甚至变得反叛。

13、戒漠不关心。

对孩子表现出漠不关心,孩子为了引起我们注意,会做出种种叛逆的行为,却不幸误入歧途。另一可能是,孩子觉得我们不关心他,对生命感到失望,因而走上绝路。

管教孩子父母有不同意见时

作爸爸的认为你对孩子太严格,而你认为他对待孩子太心软。有一件事是可以确定的:那就是在管教孩子方面,夫妻之间的偶尔争执是很自然的。"我们都从自己的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关于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哲学。"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博士这样说,高特曼博士还是《父母》杂志咨询部的成员。所以,想想你的父母是怎样协调配合成功地教育子女的。下面这些建议会对你有所帮助:

教育孩子不一样没有关系。你和丈夫对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式,而孩子恰恰可以从中受益。看到你和丈夫对问题有争论,孩子会学会用不同的观点看问题。

父母双方永远达成统一战线。尽管父母双方对教育孩子有不同的方式是健康有益的,但是不要把双方明显的冲突表现出来。在孩子面前争论如何管教孩子,这只会强迫孩子在父母双方中作出选择。对此,高特曼博士告诉我们:"儿童倾向于将父母婚姻中的争执归咎在自己身上。"对于需要马上解决的问题,比如孩子该睡觉了或者孩子们在打架,夫妻之间尽量事先商量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找到你能够接受的妥协方式。不必等出了问题,夫妻之间再争论不休。有时候,妥协意味着你同意在一些事情上按照当丈夫的方法解决。孩子需要得到信息仅仅是父母双方都支持这样的决定。你和丈夫之间可以把彼此的责任进行区分:妈妈负责监督孩子完成作业,爸爸负责监督孩子吃饭和睡觉的时间。

我们来看看几位国外家长们的做法。

凯特?亚利山大(来自美国俄亥俄州)--让管孩子充满乐趣。

在管孩子让孩子合作一些的时候,为了我们自己不变得怒气冲天,我们想出了一个家庭趣味储蓄罐的办法。办法具体是这样的:如果在管教孩子的时候,孩子很听话,孩子们就可以在罐子里放进去1美分。

如果我们耐心管教孩子的时候,她们不听,那么她们就得把1美分从罐子里拿出来。等罐子装满的时候,孩子们就可以自己选择一次有意思的家庭活动,比如在后院野营,晚上讲鬼故事讲到很晚,或者任何其他她们想要做的事。

朱利耶?哈梅尔(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弄清你要对付的是什么问题。

选择孩子让你最头疼的3件事--比如,孩子们打架,跳到家具上,在家里大喊大叫。把你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你选的这3件孩子最让你头疼的行为上,先把孩子其他行为(当然,除了那些会让孩子处于危险的行为)放在一边。这样,你就不会再让孩子们觉得你总是唠唠叨叨,而她们对你的管教也就不会再充耳不闻。

艾琳娜?斯尼德(来自美国纽约)--用眼神交流。

我们3岁的儿子总是不好好听我们说话。现在,只要我们想让他做什么,我们会温柔地让小家伙转过脸来,这样他就能看着我们的眼睛。如果孩子集中精力在听你讲话,我们就能向孩子提出问题或者对他进行管教,然后,我们还让他重复我们所说的话。这样,我们就能够知道孩子已经听到我们所说的话。

克利辛?欧驰(来自加拿大)--暂时回避一下。

我快要发作的时候,会让自己暂时回避一下。如果孩子们在屋子里疯跑但不会有危险的话,我会在卫生间待上3到5分钟。独自待一会儿能让我镇静下来。然后,我就能冷静地判断当时的情况,然后决定我需要做些什么。同样,我把自己从混乱的情况下拉出来一会儿,孩子们也能有时间弄清楚是怎么回事,或者让他们平静下来。另外,孩子们对我这么做会很吃惊,这样他们就知道我真的非常伤心。

贝斯?伯恩斯德恩(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说到做到。

你管教淘气的孩子的时候,你对他们说你要怎么做但没去做的话,孩子们以后就不会认真对待你说的话了。

利萨?尤维尔(来自美国科罗拉多州)--管教孩子之前先想想看。

要向4岁的儿子喊叫的时候,我会停下来先问问我自己:"孩子是不是饿了,累了,要不就是觉得冷或是热得慌?"通常,孩子淘气总会出于某一种原因。你会吃惊地发现,小家伙在吃点零食或睡上一会儿之后就不那么淘气了。

玛利萨?凯普罗茨(来自美国新泽西州)--不断注意孩子。

让我的双胞胎独自待一会儿之前,我会给他们3次机会。现在,只要想想要罚他们独自待一会儿,小家伙就会听话多了。如果我看到孩子们在为争一个玩具打架,我会说:"这是一次。"通常,这样做就会从根本上终止了孩子们的不良行为。

盖?匹欧蒂(来自美国特拉华州)--适当的惩罚,让孩子做更多的家务。

我不会让孩子做额外的家务作为惩罚--这样做会让孩子不喜欢帮家人做家务!但是如果4岁的儿子被剥夺了某种权利作为惩罚,他可以通过做家务弥补过失而重新获得被剥夺的权利。

让孩子自己做选择

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对我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

几个嫁了美国丈夫的中国太太也跟我从另外一个角度抱怨过这个问题:"我老公从不帮助孩子做功课,但是,如果孩子出了错,他也不给孩子正确答案,他会让孩子再想想,他认为,人哪有不犯错误的,不出错,怎么提高?而且,我如果是老师,孩子学校的老师做什么?"

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这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

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

中国家庭教育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其中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父母对孩子的强化提高不是永久性的,即使初期超逾别人,但是当大家都起步后,前者的优势就消失了。因为被强压后学习到的知识、思维、逻辑和推理,是被动的。

二、中国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孩子被支配、被指责得太多,会变得脆弱,他们最怕犯错误,最怕失败,所以为了避免错误,反而放弃了提出问题的机会,放弃了在失败中学习的过程。长大后,孩子不仅失去了创造和想象的能力,而且会变得患得患失。

三、中国父母不是爱孩子的真实,而是爱他们希望孩子所要成为的样子。没有给孩子一个想成为自己的空间,而是别人怎么做,孩子也要怎么做的盲从产物。兴趣对于大人和孩子同样重要,想做的事,别人不让做,他也想做;不想做的事,只会事倍功半。

四、尊重孩子,把他看作一个平等的人,与你享受平等的说话权利,批评权利,反抗权利,听话的孩子不一定是好孩子,更不一定会有出息。

不是美国父母好,中国父母差,而是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广。彼此借鉴,有益无害,美国父母还在向中国父母学习如何管教孩子呢!

所以在我国,我们的一些父母替孩子做了太多的选择,他们想处处保护好孩子,不想让他做出错误的选择,不想看到孩子面对痛苦的结局。这一切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让孩子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它会让你的孩子感到自己没有什么能力可以做出决定,似乎没有父母的保护就不知所措,就会疏忽大意。

即使父母考虑孩子的选择,对孩子活动的规定也总需要一些条件:考试过级、又得了双百啦,有些事必须与你要商议:看电视啦、化妆啦、吃快餐啦。给孩子们足够的自主权吧,让他们自己选择:参加体育运动、听音乐、参加学校活动。

只有这样随着孩子的日益成熟,他就愈加会表现出自己的责任感,你甚至可以给予超越孩子生活自主权。比如你想让你的孩子更有责任心,你可以给他更多的优先权:"从小到大,你都是个优秀的孩子,我对你期望很高呀!"

要知道越高的期望需要越大的动力,你可以给他更多的奖金,让他参加更多的活动,这些措施将鼓励他坚持自己负责任的行为并做出绝佳的决定。

更为重要的是这一切给予了孩子一份自信、他们认为你是个公正的父母,他们将十分信任你。以在第25章里你可读到更多的有关这方面内容。

小结

孩子的心是一块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能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能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能获得命运的收获。因此说,孩子的命运将在母亲的手中。--斯特娜夫人

管教是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管教的目的是教孩子与父母进行友好的合作。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就要注重对孩子的合作与负责任的培养。作为父母首先要坚持下去。

不然孩子要么只是一味地任父母操控,要么是被放纵。

管教意味着教孩子们学会自控,如果你想让你的孩子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你就必须教会他学会自控。如果你只是一味地强制性地去控制,孩子则不会在控制中占据主动。他不能培养自控力,进而不能形成自控的习惯。结果便是孩子不听你的管教。

很多研究儿童发展的专家建议父母,在孩子叛逆违抗时,试着跟孩子讲道理,然而,操作起来往往行不通,因为这是一个孩子和父母争夺权柄的阶段,不管孩子和父母在争什么,真正的重点在于:是听你的还是听我的,一旦战争开始,跟孩子讲道理作解释似乎不太奏效。

有些人主张,如果使用得当,体罚应该是一项比较管用的工具,特别是对年幼孩子的教育。只是体罚也有对错之分,要运用适度。做父母的不能因为心情不好,就把自己的怒气和沮丧发泄在孩子身上,也没有权力在外人面前处罚他,或羞辱他。

适当的管教应该不伤到孩子的自尊心。美国的一位对儿童教育素有研究的心理学专家詹姆斯?杜布森博士确立的一些适度管教的原则。对父母的教育很有借鉴意义:

事先设定管教的界限。在孩子违反规定之前就把规定讲清楚,一定要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期待和理由。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犯错或不小心酿成意外而体罚他。不要因为他昨天忘记做什么事,或不小心打碎了杯子这些事而处罚他,这些行为不是孩子故意违抗。而且体罚对青春期的孩子不再适用。

处罚孩子后,记得张开双臂拥他入怀。孩子被罚后,可能需要被疼爱和肯定,父母此时应该紧紧拥抱他,并且告诉他为什么受罚,以及下次应如何避免挨揍。此时的沟通,更容易建立彼此间的融合。这时如果做父母的赌气,让气冲冲的孩子回房反省,便错失了沟通的良机。

如果你放纵孩子任性,不受管教,往往会形成孩子极端的自我中心的个性。而在爱中管教孩子,注意不伤及孩子的自尊,才能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

同类推荐
  • 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育儿知识宝典(新世纪新生活百科全书)

    保健、喂养、教育、临床护理等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将营养学、心理学、教育学和儿科学融会于家庭教育的实践当中,深入浅出,易于操作,使“优生、优育、优教”真正走入家庭,真正成为现代家庭育儿的知识宝典,真诚地将此书推荐给年轻的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青年朋友们,愿它成为你们育儿成长,教子成材的良师益友。
  •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有女孩的父母的热切期盼,然而如何教育女孩却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帮助广大父母解决这一难题和女孩的健康成长,本书从女孩的性别、安全、品质、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世心态、成长环境以及女孩成长过程中容易进入的误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女孩的家庭提供了100个教育细节。让每一位父母都摒弃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成为女孩真正的朋友,并把女孩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才!
  • 破茧而出 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破茧而出 翩跹飞舞:独立生活

    每个家长无一例外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可优秀的孩子是怎样锻造的,是否就是天生的呢?怎样让孩子养成一种好的生活习惯呢?这个问题是很多的专家、学者做过很多的研究,一些心理学家也根据孩子的心理发展做出过很多的结论,在众多的学说理论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的生活能力之所以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关键是我们的家长包办的太多,给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太少。
  •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影响孩子一生的教子方案

    本书共分9章,主要针对21世纪孩子的心理特点,告诉父母如何抛弃错误的教育方式,正确教育子女;如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打不骂,用爱来教育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自爱;如何用爱来感染他人,启发孩子在享受爱的同时知爱、懂爱、感恩爱。
  • 家教:为孩子鼓掌

    家教:为孩子鼓掌

    本书收录了三元七角钱、妈妈的爱、偷钱、一位由继母造就的人、让我难忘的几句话等45篇关于家庭教育的文章。
热门推荐
  • 衰老症患者甲

    衰老症患者甲

    一个火辣的下午一条鲜红的衩裤一位双马尾的妹子一个颓废的大叔”大叔,踢球去吧!““拉几把倒!”“去嘛!”“扯几把蛋”
  • 器缘

    器缘

    亘古星河、熠熠星光,哪有那一缕袅袅炊烟划破空间镌刻在他心田的蚀骨温柔、相思。他疼入骨髓的女孩、捧在手心的挚爱!这无尽的寂寥、空洞他又怎舍得让她默默承受------什么天命的桎梏,分明就是最无情的枷锁;既是枷锁,那挣脱又有何妨!
  • 野望之歌

    野望之歌

    看腻了言情的YY?看腻了无限的金手指?看腻了天下无敌的主角?来我这里吧,这是一本纯正的西方奇幻小说,完全脱离了中式小说的范畴。新人新书,不足之处请大家指出,谢谢伟大的书友们。
  • 海运说

    海运说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你为什么睡不着:个人情绪管理指南

    你为什么睡不着:个人情绪管理指南

    很多人很难入睡,这主要和睡前的情绪有关,他们总是对过去的一天做了什么、什么还没做感到忧心忡忡,或者对明天将发生什么感到迷茫无助。 不会休息的人,就不会工作。这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因为只有带着一天的充实感激入棉被的夜晚里,只要能获得安眠,就可以隔天所需的活力做好准备。 睡眠的力量就是生存的力量,让你的每一天都能“一觉到天明”。 我相信诸位读者读完这本书,会从情绪的困扰中走出来!
  • TFBOYS之左上角的心跳

    TFBOYS之左上角的心跳

    两位四叶草加螃蟹,汤圆和一位冰总来到重庆,碰上了三只。他们发生了一个又一个奇妙的故事,快来看吧!
  • 若有来生,誓不为仙

    若有来生,誓不为仙

    她本是仙界高高在上的三公主,原本在天上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要不是遇到他,她也不会顷刻间从云端跌入地狱。不是说好,要生生世世永不分离的吗?为何要杀她姐妹,辱她父母?废她双手……在她亲眼看到她的六妹活生生地死在她的面前的时候,她对天发誓,此生必亲手手刃仇人!只可惜,命运仿佛跟她开了玩笑一样。由不得她选……
  • 重生娱乐圈:帝少,请放手!

    重生娱乐圈:帝少,请放手!

    原本高高兴兴地拿了个影后,谁曾想被闺蜜给设计了?重生归来,进攻娱乐圈,上一辈子的傻白甜再也不复存在,她要在娱乐圈掀起新一届的风浪。上辈子的恋人?不好意思,请恕我没有看清你的真实面目!上一辈子的闺蜜?请让让,路有点窄。本以为事情会这样顺风顺水地发展下去,这莫名其妙钻出来的男人是个什么鬼?什么事都要插一手?“嗳,你有病吗?我没叫你帮我!”“救命之恩,无以为报,当以身相许。”什么?!我什么时候又救了你的命了啊喂!
  • 豪门水深情更深

    豪门水深情更深

    夜子辰原本只是将顾幽梦当做小时候的那个女孩的替身,只是自己的一个安慰,却没想到,会深陷其中、不可自拔。“做我女朋友,我可以保证在学校里没人敢再欺负你。”"不,我的男朋友,一定要是我爱的。"她矢口拒绝,他步步紧逼。情敌的出现,让他们误会重重,她远走高飞,他苦苦寻找。“顾幽梦,没有你,我要怎么活下去。”
  •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江苏省通志稿司法志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