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11800000006

第6章 格物与致知

原文:“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大学》

译文:学习知识就在于能够推究事物的内在原理。只有推究事物的原理,而后才能更明确的认识事物,学习知识。

“格物”,可以简单理解为研究考察事物的结构和原理,可以和现代的自然科学方法做对比,“格物”相当于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对某一个具体现象或事物进行的客观的研究,以此来认识这一事物的结构、性质、发生发展规律等。“致知”同样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格物”的基础上,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和印证理论知识,并做到更高的理论升华。可见“格物致知”是一种学习方法,他与近代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某些共同之处,只不过是他们的研究领域与兴趣不同,儒家更重中对社会和人的道德的研究,所以儒家所格的“物”,所致的“知”都是指伦理和道德原则,是指修己治人的道德修养。就像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一样,“格物致知”这一方法也同样是儒家认识和研究社会的基础,也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

《大学》认为,人的认识社会和适应社会的成长过程是从格物开始的。事物本身存在着事理,即道理,社会现存的一切都有其“所以然”之理。格物,即是于物上体悟冥会,从特定的物我对比与类比之中,通过对物的研究形成或强化对自己的本性的认知。其内在目的,是用于“亲民、爱物、止于至善”。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对这个事理的认知过程,进而使人与整个人类的环境和谐并进、共同发展。

但是对格物致知的真正意涵,已是儒学思想史上的千古之谜。从最早为《大学》作注的东汉郑玄,一直到现代的儒学学者,已经争论了一千余年,至今仍无定论。不过,格物致知作为修身治国的第一步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跳过一些无谓的争论,只将“格物致知”作为一种认识事务和学习理论的方法,只对那些对我们仍然有价值的东西进行分析整理!

下面分别介绍朱熹和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理论中我们的学习仍然有益的一部分!

朱熹的格物致知理论。

格物致知的对象是什么?即儒家认识和研究的事物应该有哪些?

世界上的事物很多,儒家讲的格物,究竟格哪些事物?那些应该认识,那些不应当认识,那些需要重点认识,那些只需要了解,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朱熹认为格物中的“物”,是指一切事物,凡天地之间,无论是客观的物质实体,还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行为,都属于思维念虑的范围之内。朱熹说:“圣人只说格物二字,便是要人就事物上理会。且自一念着急微,以至事事物物,若静若动,凡居出饮食言语,无不是事。”这样朱熹认为天下的事物莫不有理,无论是大小、轻重、贵贱等等,万事万物皆有理,所以格物是从理论上讲对这些事物的理也要格,只不过在实践中有轻重缓急的问题,需要随机而断。这是朱熹格物致知的总原则。朱熹同其他儒家学者一样,总是在不知不觉间偏重对社会伦理道德的研究,将社会问题放在格物致知的首位!

只有首先通过"格物致知",了解事物本来面目,掌握它的运行规律,才能进而懂得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提高道德认识,进而调动主观能动性,形成自我教育的信念。这种把教育过程首先建立在"物格致知"基础上的思想,要求人们从掌握和熟悉现存的社会规范入手,进而完成其逐渐适应社会的过程。

格物致知的方法是什么?

“格物须是到处求,博学之,审问之,谨思之,明辩之,皆格物之谓也。若只求诸己,亦恐有见错处,不可执一。”(《语类》十八)从而要求人通过对外在对象的考究中把握义理,以达到引起内心的波动而达到致知的效果。

朱熹的格物致知的具体方法如下:

博学。博学的目的是为了穷理,广泛的学习知识是为穷理做准备的。1、博学虽是无所不学,但又要有先后次序,不可杂而无序。“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语类》卷八)2、他还提出必须先博而后约,博而不能反于约,就不能穷理,就会流于杂。3、他还提出了这样一条,就是一方面肯定人心有先知,另一方面强调观物、读书不能有私心,旧见的束缚。他指出:“今学者有二种病,一是主私意,一是旧有先入之说,虽欲摆脱,亦被他自来相寻。”(《语类》卷十一)己意、私见在作怪,难免先入主见,是不可能真正知道彼事的。朱熹有两句诗很有名气,“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之一,《文集》卷二)用朱熹的话来解释就是:“读书若有所见,未必便是,不可便执著,且放到一边,益更读书,以来新见。若执著一见,则此心便被此见遮蔽了”;“学者不可只管守从前所见,须除了,方见新意。如去了浊水,然后清者出焉。”

积累。朱熹十分强调积累之功,他说:“格物致知,大学之端,始学之事也。一物格则一知至,其功有渐,积久贯通,然后胸中判然不疑所行,而意诚心正矣。然所致之知固有深浅,岂遽以为与尧舜同者,一旦忽然而见之也哉!此殆释氏一闻千悟,一超直入之虚谈,非圣门明善诚身之实务也。”(《文集》七十二)这样格物须是一个由一到十,到百的过程,如果不能切实的“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则会一事无成,超越积累而想达到格物是不可能的,虚妄的。在这里积累首先是要切己之实。这里他批判了用禅宗的顿悟方式来达到格物。朱熹的观点是从即物的见闻之知入手,这个“知”要从小的入手,从自己入手。这样今日格,明日格,久之就贯通了。

贯通。朱熹并不认为格一物而万物通,而是认为融会贯通视需要积累的,只有之类到一定程度才能贯通。“问:一理则万物通,其说如何?曰:伊川尝云,虽颜子亦未到此。天下岂有一理而万物通便解万理皆通?也须积累将去。如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遂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语类》卷十八)“这道理不只是就一件事上理会见得便了,学时无所不学,理会时却是逐件上理会去。”(《语类》卷百十七)照朱熹的说法,每个事物皆有它自己的理,这个理是十分具体的,但是这些具体的理又受到一普遍原理所支配,普遍原理存在于一切有差别的具体的理之中,一切有差别的具体的理,都是普遍之理的个别表现。这样不可能由只格一物而认识到普遍原理的。他强调由个别具体之理贯通而达到普遍原理,达到认识的飞跃。

“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一类事物积累而得到一个普遍原理,再用这个普遍原理去推知其他事物之理。他肯定了人在认识事物上的能动性,有认识到一事物与它周围的任何事物都有联系,一叶知秋、见微知著。但是朱熹认为这种推理而得的知识,只是大体上如此而已,对此也不能全信,还有疑虑。

超人气的环球热点资讯!台海战争会爆发吗?什么时间爆发?美军会参与吗?中美欧俄日战略关系走向全面分析。上下五千年纵横八万里,环球热讯给你提供最全面的资讯!

王阳明的格物致知理论

王阳明在《大学问》中说:“格者,正也,正其不正以归于正之谓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夫是之谓格。”王阳明认为格物首先要从主观上先形成善恶、正与不正的观念,然后用正去除不正,即用正确的认识驱逐不正确的认识,以正见去邪见,达到去恶以归正的目的。就像我们现代的教育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先确立科学的认知,然后以之去除心中原来的对事物的不科学的认知。不过,格物,面对事事物物的理要以仁义为正之,仁义是在格物过程中标准,如果格物过程中违背仁义的标准就不是格物而是落入邪见!

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核心。“致知,云者,非若后儒所谓充扩其知识之谓也,致吾心之良知焉耳。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良知明觉者也。”他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这里所说的“良知”,既是道德意识,也指最高本体。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知者就是将良知扩充,使良知成为当下心理意志的主导力量,以良知为准来面对事物进而采取各种作法。所以格物致知,就是用自己的道德良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

“致良知”说是王阳明道德修养方法论的核心。在这一方法论思想的指导下,王阳明又提出了一些具体的道德修养方法,如立志自信、克己省察、静坐、事上磨炼等,在他看来,普通人的良知往往受私欲遮蔽,所以要“格物”,才能达到良知。然而他所谓格物与朱熹不同,朱熹认为“格物致之”,即是“即物穷理”,向外用功,以求灭绝私欲。王阳明反其道而行之,对“格物”作了新的解释,格物就是格心,即正心,在心里上作去恶为善的功夫。“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也就是说,向内用劲。

朱熹认为,“格物”即是“即物而穷其理之义”,说明认识是由外及内的,先认识事物,而后进行理论的升华。更符合现代自然科学的认识过程。而朱熹之后,王阳明则认为格物乃是“去其心之不正,以全其本体之正。”即主体的建立和肯定才是第一位的,承认人的主体性,与现代的人文科学有相通之处!下面讲一下王阳明格竹的故事,来看两家格物思想的分歧。

王阳明年轻时候学习儒家,崇尚理学,并按朱熹格物的理论去实践,准备格亭前的朱子,他端坐在椅子上,对着亭前竹子望,望了七天七夜,大病一场,什么也格没格出来,于是王阳明说“我不配做圣人,不能格物”。后来又亲近禅门大德学佛法,潜心于老庄之说,有所体悟又再回到儒家。后因得罪了宦官刘瑾被贬到贵州龙场当一个小官。在贵州龙场找不到书看,只好每天静坐。最后在龙场大彻大悟,明白古人讲的格物致知不是向外求事理,而是向内求自家之良知。王阳明悟道后,从床上跳起来,大呼大叫,如疯癫状。学术史上称为龙场悟道。

“格竹”行动的失败,在于王阳明把探察外界客观事物的规律误认为探讨自己内心的道德了。而朱熹的格物思想,是倾向于对于客观规律的获取,需要积极的详尽的观察与研究,而不仅仅是作理论上的内心的思考。就像用利刃来断水,刃虽利,却不能断水,因为它用错了地方!朱与王所走的路向不同,所以注定王阳明格竹的失败。而龙场悟道的成功,是王阳明则完全抛弃前人思想的桎梏,走上心学之路并能豁然圆通,最终大彻大悟,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修身是要通过严格的实践修行与不断学习才能达到完满,而无论是实践修行还是理论学习都离不开学习方法问题,这就是格物致知所能起到的重要做用!

同类推荐
  •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道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社会如江湖,混迹江湖之中,既不能做人皆如韦小宝那样圆滑善辩,过于张扬;亦不可做事都似郭靖般敦厚呆板,不懂变通。若想为人称道,又事有所成,惟有学习老顽童周伯通的左右互搏之术——左手做人,右手做事。
  •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胡适的北大哲学课(卷一)

    本书以胡适在北京大学的所有哲学讲义为母本,再综合胡适关于中国哲学的其他著作整理而成,力求为读者构建一个最全的胡适哲学体系,让读者最直接的感受哲学大师的风采。卷一主讲古代哲学。
  • 韩非子智慧讲堂

    韩非子智慧讲堂

    本书分为:权利之势——高举权柄的艺术变通之法——变法革新才能赢制臣之策——驾驭下属的方法等。
  • 读哲学

    读哲学

    本书是解读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经典力作,内容涵盖中外著名哲学大师的传世力作,所传达的哲学思想和指导意义可谓是最权威、最丰富的。书中以国内外众多哲学家的著作为主,深入分析人性、生活、事业、社会等几方面的意义与精神,本书虽讲哲学,但并不枯燥乏味,书中语言生动质朴,逻辑性极强,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其中的理论指导意义是通俗易懂,很容易使读者产生共鸣的。本书可谓是集众家哲学理论为一身,读者每天阅读一篇,久而久之必能获益匪浅。
热门推荐
  • 归仙纪

    归仙纪

    传说天地三界、洪荒宇宙起源于一团只有拳头大小的混沌之气。更有传说,混沌之气的精华部分并未完全演化。它存在于三界之内,却可以毁灭三界,再创宇宙。应雄带着传说中的混沌之气从仙界而来,逆天命,改神轮,夺天地之造化。为了重归仙界,渡神劫,羽化仙,神挡杀神,佛挡杀佛,荡九天之上,封万世至尊,成为不朽的存在。。。。。更多精彩故事,尽在书中。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相思谋:妃常难娶

    相思谋:妃常难娶

    某日某王府张灯结彩,婚礼进行时,突然不知从哪冒出来一个小孩,对着新郎道:“爹爹,今天您的大婚之喜,娘亲让我来还一样东西。”说完提着手中的玉佩在新郎面前晃悠。此话一出,一府宾客哗然,然当大家看清这小孩与新郎如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面容时,顿时石化。此时某屋顶,一个绝色女子不耐烦的声音响起:“儿子,事情办完了我们走,别在那磨矶,耽误时间。”新郎一看屋顶上的女子,当下怒火攻心,扔下新娘就往女子所在的方向扑去,吼道:“女人,你给本王站住。”一场爱与被爱的追逐正式开始、、、、、、、
  • 人品决定产品

    人品决定产品

    本书内容论述了人品决定企业命运,共分七章,包括:优质的产品来源于一流的人品、有诚信的员工才能做出有诚信的品牌等。
  • 我是位面主神

    我是位面主神

    跌落神坛的叶瞳一蹶不振,爱人的死亡让他燃起复仇的火焰。一张神秘的纸条引导他登上一辆不存在的列车,他惊讶的发现,这辆列车竟然是在各个位面之间行驶的,存在的,不存在的,电影,小说,动漫,游戏,只要是你能想到的,它都能行驶到达。叶瞳还惊讶的发现,列车长竟然是自己的仆人,而列车上的所有轮回者,都将成为自己的踏脚石,他将踏着累累白骨,重回神坛,找回属于自己的荣耀。这是一个人在各个位面装逼的故事,人们称他为,位面装逼王。叶瞳:论装逼,我不是针对谁,我的意思是,在坐的各位,都是垃圾。叶瞳指着那些轮回者笑道。
  • 一生要记住的忠告全集

    一生要记住的忠告全集

    所有取得成功的人并非他们有多么超乎常人的智慧,而是他们懂得经营自己。他们正确地选择了对自己最合算的“成功”方式,那就是从他人身上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运用他人的智慧来帮助自己成长,以此不断丰富自己,逐渐缩短实现成功的距离。
  • 血之永恒

    血之永恒

    他虚伪,但也偶尔真诚;他狡诈,但也偶尔愚笨;他狠辣,但也偶尔仁慈;他虽不作恶多端,但却不得不走出一条尸山血海之路!且看一名普通的吸血鬼是如何一步步在命运的安排下,登上魔王的宝座,君临天下,带来无边黑暗。ps:一个吸血鬼的黑暗奋斗史,欢迎大家品尝~
  • 网游之炼狱主宰

    网游之炼狱主宰

    游戏天王再战江湖。他是强者,背负着沉重的守护。他是恶魔,注定了寂寞和孤独。一个隐藏着惊天秘闻的游戏,展开了一段现实与游戏之中的传奇故事……
  • 超灵异闻录

    超灵异闻录

    这是一个还没意识到自身命运的男人的故事。原罪学者会、圣殿骑士团.....来自古老教会的威胁和挑战!!!末日与世界,孤独与热血....少年的灵魂中间点燃整个世界。故事终将结束,而少年终将为王!
  • 豪门暖婚:女王大人总裁来了

    豪门暖婚:女王大人总裁来了

    先说好(男主女主身心干净女主不虐)她是复姓八大世家第一世家欧阳家的少主人奈何一夜之间家族内乱被送出国,长大后为成王牌杀手却被背叛惨死重生,他是复姓八大世家第二世家闻人家的少主人性格阴险腹黑唯一的遗憾就是上辈子没好好爱她:当一切重来他和她能否回到原点,当她重生归来变成腹黑狡诈的女王;他碰上他又会碰撞出怎么样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