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昊9岁了,上小学三年级,他和同桌晓强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两个人经常一起回家、一起做作业,关系很要好。
一天上午,下课之后,晓强去厕所了,昊昊看了一下课程表,下一节课上英语。于是,他开始找英语课本,可是,翻遍了书桌,昊昊都没有找到自己的英语课本。“咦?真奇怪,我的英语课本哪儿去了?”他想,“是不是昨天晓强不小心把我的英语课本收进了他的书桌里?”想到这儿,昊昊便开始翻起了晓强的书桌。这时,同学萍萍看到了,说:“昊昊,你翻晓强的书桌干什么?”昊昊说:“我的英语课本找不到了,可能是晓强不小心拿走了,我看看他的书桌里有没有。”萍萍说:“那不是你的东西,你不能动。要翻也得和晓强打声招呼,才行。”昊昊没有理会,继续在晓强的书桌里翻找着,并且自言自语地说:“我和晓强是很要好的朋友,不和他打招呼也没关系,用不着你管。”萍萍有点生气地走开了。
一会儿,晓强回来了,他看到自己的书桌被翻得乱七八糟,于是问昊昊:“刚才谁翻我的书桌了?”昊昊说:“哦,是我,刚才我找不到自己的英语课本了,看是不是你拿错了,结果你那儿也没有,可能是我忘在家里了。”晓强生气地说:“你怎么不等我回来以后再找啊,你这样随便乱动别人的东西很不礼貌。”昊昊也生气了:“咱俩关系这么好,有那个必要吗?”晓强没有再说什么,两个很好的朋友开始了“冷战”……专家如是说
每个人对自己的东西都有一种专属的权利,不乱动别人的东西,不仅是对别人所有权的一种尊重,更是对这个人的尊重。不乱动别人的东西,看起来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人的修养。一个有道德、懂礼貌的人,是不会随便乱动属于他人的东西的。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孩子可能比较喜欢随便动别人的东西。遇到这种情况,父母一定要阻止孩子,并耐心教育孩子,让孩子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关系,让孩子明白尊重别人自己也会受到尊重的道理。
好习惯培养
1.父母为孩子做出榜样
要让孩子不乱动别人的东西,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示范,尊重孩子,不乱动孩子的东西。这样,孩子受到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后,就能够积极地模仿父母。孩子有了很好的亲身体验,他也就能领略、感受到自己也应该尊重别人的东西这个道理。
当然,父母还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乱拿、乱用,也不能占为己有,更不能去抢、去损坏别人的东西,这些行为是错误的,绝对不能这样做。
2.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有些孩子的虚荣心比较强,看到别人有的东西,自己没有时,就会感觉不舒服。父母要告诉孩子,别人的东西是别人的,如果自己需要用,可以向别人借,前提是必须经过别人的允许,而且借来的东西一定要爱惜使用,使用后完好无损地如期归还别人,并道谢;也可以用自己的东西去换借别人的东西,互换互借,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孩子的需求,还有利于孩子之间的相互交流,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如果是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且不方便借用的,可以向父母讲明原因,买来使用。当然了,作为父母,一定要尽力满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3.给孩子制定规矩
假如孩子没有养成不乱动别人东西的好习惯,父母就需要给孩子制定一些规矩了。比如,去别人家玩时,告诉孩子不能乱动别人家里的东西,如果孩子非要动不可,也一定先要经过主人的同意才行;在学校里,不准乱拿、乱用同学和老师的东西;在家里,未经父母的允许,也不能乱翻、乱动父母的东西,等等。为孩子制定了这些规矩,然后监督孩子严格执行,久而久之就会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