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5200000070

第70章 习惯“哎呀,我买的东西忘了记了。”——买东西要记账家教摄像头

晓坤12岁了,是家里的独生子,从小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坏习惯。为了让他知道生活的不易,妈妈让他当了一星期的家。

星期一,妈妈把本周所需要的生活费全部交给了晓坤,并告诉他:“儿子,这些是我们家一星期的生活费,现在全交给你了。记住,每天买了什么东西,买这些东西花了多少钱,都要清楚地记在一个账本上。”晓坤高兴地接过钱,说:“知道了,妈妈,我肯定能做好的。”

到了星期天的晚上,妈妈说:“儿子,妈妈要‘查账’了,把账本拿来让妈妈过目吧。”晓坤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从抽屉里拿出账本,交给妈妈。妈妈仔细地查看着,翻到第四页时,妈妈问:“儿子,星期四中午你买的什么东西呀?”晓坤说:“我记不清楚,妈妈,你看看账本不就知道了。”妈妈说:“可是,账本上并没有记呀。”晓坤看了一遍账目,惊呼:“哎呀,我买的东西忘了记了。”妈妈说:“瞧瞧,马虎了吧,妈妈可要怀疑有些人‘贪污’了哦。”晓坤着急地说:“我没有,妈妈。”妈妈笑了笑,说:“妈妈逗你玩呢,以后买了东西千万不要忘了记账。”晓坤说:“嗯,以后一定不会忘的。”

专家如是说

记账理财比投资更重要,记账是理账的首要步骤,通过记账,可以帮助孩子掌握收入和支出的情况,随时修正自己的收支,奠定积累财富的良好基础。培养孩子的财商就是培养他认识钱并正确使用钱的能力。让孩子自己在账本上面记录花钱的经过,可以使孩子学会精打细算,掌握一些理财的经验。当孩子在独立管理账务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父母也可以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办法,教给孩子改善财务状况的手段。

好习惯培养

1.让孩子建立一个小账本,学会记账

很多孩子都是钱“哗哗”地花出去了,但到底花在哪些事情上了,却很容易忘记、混淆。因此,很有必要让孩子建立一个消费小账本,帮助孩子理解支出、收入等概念,有了可以计算的数字和依据,孩子就能够清楚自己的日常开支。

父母可以在给孩子零花钱的同时让孩子自己记一笔账:每个月他得到多少零花钱,买了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价格多少,把这些明目和数额都一一记录下来,每周或每月进行一次小结,这样,孩子就能对自己的财务状况了如指掌,也知道自己把钱钱花在了什么地方。每年年底时,还要进行一次开支归类整理,并进行简单的财务分析。这个方法对孩子将来的成长非常有益。

刚开始时,孩子可能因为没有经验,不知道如何记账,这时,父母可以先给孩子做示范,帮助孩子将未来一星期所需的花费记录下来,然后逐日补上额外支出项目,慢慢地让孩子养成记账的习惯。等到建立几次记录后,慢慢放手让孩子学会自己记账。由于四年级才学习小数加减法,所以孩子的记账理账可以从四年级或者五年级上期开始。

另外,在孩子记账的过程中,为了便于记明详细,要让孩子养成保留购物小票和所要发票的习惯。这样,什么时候去购物的,购买的数量和价格都一清二楚,记起帐来也就快捷、明了。如果没有拿到发票,要提醒孩子在记账本上及时记录,以免时间长了遗忘。

2.对孩子的消费奖惩有度

如果孩子记账清楚,应给予鼓励;如果他不记账或滥购物,则要给予警告,加以批评。

通过孩子的账本,父母可以观察到孩子的消费倾向,有针对性地评价和指导,引导孩子对自己的支出做出分析。让孩子想想哪些支出是必需的,哪些支出是可有可无的,怎样安排支出更合理。对于孩子用钱得当的行为,可以赞扬或适当奖励,对于花钱不当的行为,要提醒或适当惩罚。父母若发现孩子的消费有偏差,可适时纠正,如果有特别不合理的开支,孩子就领不到下周的零花钱。不合理的开支包括购买零食、不实用的小玩具等。告诉孩子大笔的开支必须向父母申请才能动用。

3.鼓励孩子坚持记账

记账是一件相当繁琐的事情,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父母在引导孩子记账时,要注意定期查看,提醒孩子耐心、细心地坚持,把记账变成一种习惯,从而使孩子的性格和思维变得精细而有条理。

要想让孩子长期坚持记账,父母要以身作则,把买馒头、买菜等家庭日常消费事项都一一记账,使记账成为全家人每天的“必修课”。这样,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就会把记账的事记在心上。

同类推荐
  •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弟子规》里的家教智慧

    全书1080字,360句,虽然只是一本关于童蒙教育的小书,记录的是生活中言行举止等小事情,却蕴含着做人做事的大智慧。我们透过那些讲述规矩的文字,不但能够学会怎么做一个文明人、有道德的人,同时也能悟出很多教育智慧。
  • 高知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高知妈妈是如何培养孩子的

    本书为家庭教育类图书,结合当前教育现状,用作者的真实经历讲述高知女性是如何培养孩子的。书中合理借用高知女性的优势和影响力,打破以往同类书只注重从孩子身上找问题、找原因的思维定式,提出父母更应该注重自身的提高和改变,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和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陪孩子一起上幼儿园

    这是一本家庭教育图书。适合2~6岁的孩子的父母阅读。幼儿园,是孩子人格养成、习惯培养的黄金期。上幼儿园是为上小学打基础,上幼儿园是进入孩子进入社会的第一步。父母怎么做,影响孩子的未来人生。最让家长困惑的教养问题,亲子教育专家付小平用自己的家教故事帮您找到答案。这是一本让父母不再为孩子的幼儿园教育而发愁的绝佳读本。
  •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之前女孩一定要养成的61个好习惯

    13岁的豆蔻年华是女孩们含苞欲放、亭亭玉立的美丽年龄,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一个人的习惯基本上形成于这个阶段,所以,女孩们少年时期的成长经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她未来的前途。本书采撷了伟人、名人在成长和成才历程中的小故事,收录了令人深思的寓言故事、发人深省的现实生活故事,让女孩们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学习和养成好习惯。
  •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0~6岁育儿百科全书

    本书科学地介绍了从新生儿到6岁儿童的生理发育特征、饮食喂养、智力开发、心理教育、性格培养和婴幼儿常见疾病的诊断护理与预防的相关知识。
热门推荐
  • 学院风暴:冷漠校草的绝艳校花

    学院风暴:冷漠校草的绝艳校花

    原本活泼善良的她如今却变得如此冷漠,她到底经历了什么?是什么让她改变的?“为什么?为什么这么对我?………”
  • 魔神暗叹

    魔神暗叹

    赛尔号同人,雷女,布女,作死,不喜勿喷......
  • EXO蝶恋花

    EXO蝶恋花

    '黄雨馨,难道在你眼里,我还没有这个男人重要是吗?回答我啊!!!”地上的女孩无声的哭泣着,刚到嘴边的话,又咽了下去。...
  • 都市优游

    都市优游

    “师父,我们这是要去哪啊?”“帮何氏集团的大小姐看病。”“师父,你不是说我辈修道之人应以长生为目的,不理俗世,逍遥于天地之间。”“我辈修道中人,若不救人于水火,斩妖除魔,匡扶正义,这道又是为何?”“但你曾经说这些都是那些爱慕虚名之人所做之事,我们所追求的是长生大道,不需要去理这些俗世之事。”“屁话!在你长生之前,吃喝拉撒睡,哪一样不要钱?不去给何氏大小姐看病,你哪来的钱买糖给你青梅竹马的小翠吃?”…………“师父,那些话是你说的。”“我知道,但你说出来就是屁话。”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毕业了,我们一起创业

    毕业了,我们一起创业

    一群专科毕业生,毕业就马上失业了,面对生活与爱情的双重压力,他与她又能如何呢,是毕业了我们一起失业失恋还是坚守自己的爱情与梦想......大学生天问为了生活只有到工地上当建筑工,而且还要作贼一样瞒着所有人,但是过了一个月,他又失业了,接下来,他该怎么办呢?......天问的女朋友是本市有名的中天集团董事长的女儿,却与来自农村的天问相爱着,毕业后还与天问同居了,他们的爱情会长久吗?天问会接受她在经济上的帮助吗?她又如何面对自己的父母呢?本书申请出版,作者QQ:47776639
  • 仙罚令

    仙罚令

    流传千年的东方神话,玄之又玄的玄门道家。不一样的玄学知识大观,不一样的修练体验。上古天庭初立,妖魔作乱,道祖太上老君力挽狂澜,颁布三界仙家律令,分身下降,济度人间。
  • 求生志

    求生志

    新生的婴儿,第一次朝是世界呐喊,对未知的探索就开始了。襁褓中的幼儿,伸着小手,咿咿呀呀,想去外面屋子外面看看。长大后,城市是什么样的,更是一直诱惑这我们。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茫茫星空里到底有什么?……一千年前统治伐星的神仙,一夜蒸发,是灭绝还是迁移?文明重建,新的新的统治者如何一统天下,再探究域外星空。
  • 罗琦的呼唤

    罗琦的呼唤

    女孩罗琦跨越生死,寻求真相。她虽然一路上遇到很多妖魔鬼怪,但是也收获了很多很多的爱……
  • 山水佳迹对联(上)

    山水佳迹对联(上)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它是中国汉民族的文化瑰宝。本书介绍了一些地方的关于山、水的对联,如“双剑峰瀑布(庐山)”、“普照寺筛月亭(泰山)”、“萍河(徐水)”、“秦淮河(南京)”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