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101800000003

第3章 家庭教育不马虎

有《皇明祖训》的规矩管着,作为“第一家庭”的皇子,生活中要遵守的规矩自然颇多,而其中最重要的规矩,当属教育的规矩。

朱元璋出身穷人,自己没读过多少书,但显然他很明白“再穷不能穷教育”的道理,明朝宫廷教育的规矩,基本都是他设立的。这其中又分为两个环节:1,对皇帝本人的日常教育。2,对太子的教育培养。

这其中的第一条——对皇帝本人的日常教育,放在朱元璋身上,是很以身作则的。早年他还不是皇帝,刚刚扯旗造反的时候,就很重视日常的学习充电。每天都要开会学习,按《明史》的说法叫“令儒者陈说古人书义”,即身边的文臣谋士给他讲课,主要讲历史——历代帝王打天下及治国的历史,目的也很简单,现学现用,什么招数有用学什么。他最感兴趣的人物是刘邦,学的最多的是刘邦,从待人接物到战策谋略,好多都是有样学样。等着大明朝建国,当年给他讲课的儒生,大多都成了明朝开国重臣,比如明朝首任丞相李善长,以及明朝首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大名鼎鼎的军师刘伯温。而这种战争年代的学习方法,也以制度化的方式保留下来,变成两种贯穿明朝兴衰始终的常用教育制度——经筵和日讲。

所谓“经筵”,按照现代的话说,就是文史研讨会。即由皇帝召集文臣,探讨读经史子集的心得体会。这项活动并非明朝首创。之前的几个朝代也都有。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执政的时期,应该是“经筵”活动举行最为频繁的时期。战争年代尝到听课甜头的朱元璋,对这种上课方式钟爱有加。而且战争年代文化低的朱元璋,在课堂上主要是听别人讲,而当了皇帝后的朱元璋,则喜欢跟人探讨,按照《明史》的记录,刚登基时的朱元璋,“经筵”几乎天天开,每天都召集文臣儒士前来,探讨历代治国的兴亡得失。后来工作忙了,可“经筵”还是放不下,隔三差五就要开一次,不但听别人讲,更自己发表意见,探讨的内容,主要是《大学》《尚书》《周易》《唐律》,不但探讨学术内容,更古为今用,商讨治国政策,明朝开国后许多律法的制订,乃至教育,军事,外交等制度的确立,都是这么探讨出来的。比较有影响的一件事是,正是一次经筵时,有文臣提出了孟子“君之视臣如土芥,则称视君如寇仇”的观点,引得朱元璋大怒,当场大骂说:如果这个老头活到现在,我肯定砍了他。孟子本人,当然没被朱元璋砍了,但孟子的像,却被朱元璋搬出了孔庙,他几千年配享孔庙的资格,就这样被朱元璋取消了。

但总的说来,朱元璋时代的经筵活动,对于明初各项国家政策的制订,主要作用还是积极的,尤其是当时明朝历经战乱,百废待兴,通过经筵,可以探讨历代治国的得失,商讨正确的治国策略,明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公费教育政策,乃至国民福利政策,许多都是通过经筵得以确定的。同时,经筵也成了朱元璋特殊的“官员选拔会”,许多名列《明史》,以治民著称的“循吏”,都是通过经筵崭露头角,得以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从此青史留名的。在朱元璋身后,从建文帝朱允炆到宣德帝朱瞻基时期,经筵皆是当朝帝王重要的政治活动,然而,那时候的经筵,在制度上并无明确的规定,每年搞多少场,每场搞多大规模,每场在哪里讲,多长时间搞一次,全凭皇帝自觉。当然,那几位皇帝也很自觉。

而到了朱元璋的重重孙——明英宗朱祁镇登基的时候。经筵,终于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下来,而这件事情的促成,却是因一起“偶然事件”,先是尚健在的明宣宗朱瞻基,命阁臣杨士奇起草诏书,宣告皇太子朱祁镇出阁读书,谁知诏书前脚刚下完,后脚朱瞻基就驾崩了。年仅九岁的朱祁镇仓促即位,虽然身份从“太子”变成了“皇帝”,可教育工作还是不能放松,于是杨士奇就上奏说:皇帝接受教育,与太子和亲王都不同,应该命礼部详细的制订规则,以“经筵”为方式进行。明英宗准奏,于是经筵,也就有了其固定的模式:每月三场,分别是当月的初二,十二,二十二三天,地点在文华殿,讲课的讲案,要设在皇帝坐的御案稍东,早晨先由司礼监的太监呈上当日要讲的经书,书是《大学》,经是《尚书》,两书都要放在御案上,《大学》放在御案的东侧,《尚书》放在御案的西侧。每次讲课,设讲官俩人,要提前写好讲义,预放在讲案上,是日早朝过后,皇帝亲临经筵,三师三少等重臣先行三叩九拜礼,由鸿胪寺官引导依次上殿。两个讲官一东一西出班,先给皇帝行叩头礼,然后伺候皇帝听课的展书官,上前帮皇帝把书打开,等讲官讲完了,再由展书官跪着上前把书合上,等着讲课结束后,皇帝还要御赐大臣酒饭,各官员先行叩拜礼给皇帝,然后到左顺门吃饭,吃完后回来再向皇帝行谢恩礼。一场经筵才算结束。且不说听课的辛苦,就这套前后的繁文缛节,也足够把人累的够呛。

虽然累的够呛,但对于参与的官员来说,经筵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要参与经筵,得够品级。主持经筵的,不是内阁大学士就是勋臣,都是朝廷的重量级人物,而经筵的讲官,则主要由翰林学士充任,担任讲课的翰林学士,也基本属于朝廷的重点培养对象,未来很可能就是国家的顶梁重臣,比如朱祁镇执政的第二个时代——天顺年间的两位内阁重臣李贤和彭时,便是朱祁镇九岁登基时的经筵讲官。所以,在参加经筵的这件事上,大臣们既相当有兴趣,又相当积极。

大臣们有兴趣,可皇帝们,却是越发的没兴趣。事实是,当经筵作为一种制度化的模式确立后,之后明朝历代皇帝参加经筵的次数与态度,却是一代不如一代。朱祁镇的儿子明宪宗朱见深,以及孙子明孝宗朱祐樘两代执政时期,尚能保证经筵的如期举行,可朱见深参加经筵时,就已经越发没有积极性,按照《明实录》的说法,他经常无精打采的听,听完了连话都懒得多,如此消极,连大臣们也看不下去了,御史陈音就曾上奏说:皇上您参加经筵,不能光听我们说,您也得提问题啊。再到后来,经筵举行的次数,就越来越少,本来应该按时举行的经筵,经常会以各种理由取消,按照《明史》的说法就是“进讲之日少,辍讲之日多”,皇上也学会旷课了。

而到了明武宗以及之后的皇帝,不但逃课,而且还学会了逃学。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破天荒的规定,把每月应该三次的经筵,减少为每月一次。之后他的堂弟明世宗朱厚熜即位,还曾下旨取消经筵。后来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更过分:本来经筵是每个月三次,他改成分“春讲”和“秋讲”,每年讲两次意思意思得了。

而即使如期举行的经筵,到了明朝中后期,也就变成了意思意思。基本成了一种毫无实际意义的礼仪。而明朝皇帝之所以越发讨厌经筵,不止因为不爱学习,也因为经筵越发变得含沙射影:明朝中后期党争日烈,经筵也变成了战场,文官给皇帝开经筵,表面上是讲学问,其实却是以讲学为名,多讲国家大事和个人的政治主张,甚至还不乏借经筵的机会攻击政敌。比如《明史》上就说这是“讲官于正文外旁及时事”。也有一些老实巴交的讲官,踏踏实实讲学问,但都是挑着讲,什么好听讲什么,讲出来的内容千篇一律。如此下去,皇帝当然越听越烦,经筵,也就越讲越没劲。

而与经筵同时存在的另一种皇帝教育模式,就是日讲。

日讲,和经筵差不多性质,都属于学术研讨会。但不同在于,经筵规模大,日讲规模小,经筵有固定的制度规定,日讲却是随机性的,通常来说,日讲都是在经筵举行完毕后进行,作为经筵的补充。它的规模也是正统初年确立的,比经筵要简单,只要四名讲官,大学士轮流值班,没有经筵那么复杂的礼仪模式,也不用仪仗排场,内容也比经筵要宽泛,包括经史子集。如果说经筵是一种制度化的课程,那么日讲的举行,更多却全凭皇帝的喜好。最早的日讲,只是经筵的一种补充,可明朝中期以后,经筵越来越不给力,日讲的地位也就扶摇直上,皇帝想学习,或者想探讨治国方略,一般都不会去参加礼仪繁琐的经筵,相反会宣召自己亲近的臣子,来给自己单独上小课,这种小课就是日讲。如果说经筵的参加,标志着官员在朝臣中的身份地位,日讲的参加,则标志着官员在皇帝个人心中的地位——这是一种特殊的荣宠。明朝中后期的皇帝们,大都有自己亲近的文臣,比如明武宗亲近杨廷和,明世宗一度亲近夏言,明穆宗亲近高拱,明神宗亲近申时行。这些大臣们,也都有同一个身份——给皇帝日讲的。

而历代的明朝皇帝,虽然对自身的教育,经常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但有一个人的教育,他们大多都是绝不放松的——皇太子的教育。

明朝皇太子的教育培养制度,最早也是朱元璋制订下来的。为了继承人的教育,朱元璋煞费苦心,甚至还为儿子建了个图书馆——大本堂。这里云集了当时中国最著名的各类典籍图书,并遍请各地名儒。而朱元璋的太子朱标,其个人的教育团队,也是极其强大的,常年负责他日常教育的两位“赞善大夫”,一位是朱元璋的第一智囊刘伯温,另一位则是“浙东四才子”之一的章溢。日常授课的老师,既有李善长这样的开国文臣之首,更有徐达这样的大明第一统帅,按照《明实录》的话讲,就是“群贤毕至”。而对后世影响较大的,却是朱元璋所创立的太子教育体制——设文华殿大学士辅导太子,下面有詹事府詹事,少詹事,春坊大学士,庶子,喻德,中允,赞善,洗马,校书等官职。构成了明朝皇太子教育体制的雏形。在明朝正统年间之前,明朝太子读书,并没有明确的礼仪,到正统年间的时候,太子出阁读书的礼仪也正式确立:太子首次出阁读书的当天早上,先由礼部,鸿胪寺执事官在文华殿后殿行四拜礼毕,鸿胪寺寺官为太子行李,请太子到文华殿读书,皇帝要亲自出席,三师三少以及各官员按照次序向皇帝行叩拜礼,然后各官退出,内侍官引着太子在后殿就座,每天侍班侍读讲官依次前来,从此,太子的学习生活开始了。

而从课业负担上说,明朝的太子也是很辛苦的,上午主要是文化课,分为三项内容:读书,听字,写字。读书时每学一篇新课文,必须要在三日之内背熟,每三天就要测验一次。写字的量也很大,每年的春天,夏天,秋天三季上课的时候,每天要写一百个字,冬天是每日五十个字。学习细节也抠的严,比如背书,不是说简单背过就完了,而是要字正腔圆,句读分明,而写字,也不是简单会写就完事,要写得横平竖直,方正工整。最辛苦的就是侍讲官,讲书的时候,要讲的明白,太子出错了,要大胆纠正,太子不学习,更要敢于批评。以上任何一条没做到,就是不合格。

而对于太子教育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给太子选好老师。《明史》上说,给太子选什么样的老师,也是要有学问的,太子刚开始读书的时候,要给太子选择那些精通学问,治学严谨的老师,主要都是一些品行端正,铁面无私的老学究。等着太子年长后,却要给太子选择一些行政能力颇强的大臣,帮助太子学会理政。明朝历代太子的老师选拔,基本都沿用了这一原则。

可这个看似合理的原则,到了明朝中后期,却也越发出现漏洞,我们看明朝中后期的诸多帝王,不难看到在他们做太子时,无不充满着诸如旷课逃学,贪玩享乐等行为,精挑细选出来的老师,对这似乎也越发没招。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出阁读书的太子,其实还是孩子。

按照教育学的观点,孩子和成年人之间,往往容易出现代沟,师生之间差距越大,相互之间的代沟也有可能越深。放在太子的教育身上,主抓太子学习的老师,绝大多数的年纪,都在中老年以上,且早期教育多以学问精深,治学严格的老学究为主,和太子之间,基本不可能有什么共同语言。摊上个淘气的太子,叛逆更是一定的。

外加到了明朝中后期,宦官的权位日重,陪太子读书的,主要就是伺候太子的宦官。放在逃课这类事上,那更和太子沆瀣一气。最典型的莫过于明武宗朱厚照做太子时,因他不爱学习,伺候他的宦官们,也就经常巧立名目,取消当日的讲课,甚至如期进行的讲课,也被他们找借口破坏,不是提前下课就是上课捣乱。正常的教育基本不能保证。帮朱厚照太子逃课出力最大的宦官,就是后来正德朝时一度权倾朝野的“九千岁”刘瑾。

甚至到了明朝晚期,就连皇帝本人,对太子的教育也越发不热心,这其中的典型,就是创造三十年不上朝的万历皇帝,当时万历皇帝面临的一大重要朝廷斗争,就是“争国本”,即万历欲立郑贵妃所生的皇三子为储君,然而恪守礼法的文臣们,却坚决要立皇长子,万历索性破罐子破摔:干脆都不立,拖下去谁怕谁。这一拖,却把儿子的教育问题也耽误了——万历的长子朱常洛,在八岁之后,差不多五年没受过什么教育。文化水平极低不说,连其儿子——万历的孙子朱由校也拖累了,小朱由校常年教育不良,最爱干的事情就是干木匠活,等着做了皇帝,就成了著名昏君明熹宗。

同类推荐
  • 三国之雄风再起

    三国之雄风再起

    唐飞本是一个中科院的一个平凡的院士但是一件神奇的石头把他卷进了一个人才辈出风起云涌的造势时代且看他如何在三国从无到有发展自己的势力继而统一三国而后又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让隋唐盛世提前到来
  • 三国之天下是我的

    三国之天下是我的

    兵王杨懿被以伤害人质被法院判刑不过立功多次所以被判开除军籍退役,在一次清明节回老家扫墓行踪暴露被以前击毙的犯人的亲人追杀落入山崖重生到了杨彪的儿子杨懿身上。脚踩袁绍,上打曹操,下踢刘备。一统霸业。
  • 阳天帝国

    阳天帝国

    巨月的卫星中一颗蓝绿相间的星球上一个少年苏醒了
  • 八卦门传奇

    八卦门传奇

    其实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大陆上,有一支特立独行的隐秘门派,他们均是由对政治失望的异术高人组成,这个门派的名字叫幽冥界,他们接受任何人的雇佣和邀请,但是他们帮你杀人--却有另外的一个条件--就是同等交换--简单地说--你除付费巨额金钱之外,还必须得做出同样的牺牲--比如你雇他们杀死别人父亲--那么你的父亲也得以同样的方式死去--
  • 万历之王侯

    万历之王侯

    "士农工商"最古老的四大阶级,但是在这个时代有卵用呢?笑贫不笑娼,在哪个时代都是一样。人们不会看见你做的有多龌蹉,只会羡慕你过的有多好。在任何时候阶级都是权力的产物,他们会用手里的权力来得到一切,他们会用权力得到江山、美人、财富、一切的一切,甚至生命...
热门推荐
  • 邪少竟妻,新娘逃婚99次

    邪少竟妻,新娘逃婚99次

    曾经那么纯洁的笑去哪儿了?不知道。最后带着泪水的苦笑,也是和以前一样纯洁吧……
  • 鬼妻来了

    鬼妻来了

    一个千年女鬼闯入我的家中,经过一次“附身”之后,女鬼却说我的前世是她的相公,她已经寻找我千年之久。从此之后,一件又一件鬼怪灵异的事情蜂拥而至,在这所有的事情背后又隐藏着前世今生剪不断的瓜葛。……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夏殇之殇

    夏殇之殇

    故事都是人讲出来的,难免有些偏颇。新兴的王朝之下暗藏剧毒的花朵,四位帝王之后将如何在命运的洪流里找到自己的方向。在国家和亲情之间,什么样的选择才是正确,什么样的选择才是错误。这个故事很长,请你一壶好酒,还请静静地听完这个故事。
  • 融情诀

    融情诀

    七情六欲...何解?各位看官,且看《融情诀》!
  • 偷恋黑道拽公主

    偷恋黑道拽公主

    一年前,阳光下的一舞,他们彼此许诺,相濡以沫。可命运弄人,面对一切,她宁选择抹去关于他的一切记忆,不辞而别。待她成功归来时,与他的记忆已被阴谋和仇恨埋没。冷面如冰的她因一个白色面具误爱上另一个他,他的弟弟。一次意外又或是一次误会,她决定放弃黑道,他决定只在背后守护。当她重新忆起时他却已与他背道而驰。如果这已经是冥冥之中的安排,他她可否冲破阻碍,拨开云雾回到从前?三个人,一场情,伤的又会是谁的心?她已回不到有他的过去,又可否创造一个有他的未来?执他之手,与他偕老?
  • PM精灵之路

    PM精灵之路

    一位带着所有PM的记忆,来到一个没有PM的世界,有的仅仅是一款刚刚发行的《精灵世纪》(有一本,差不多的,但我想说,真爱pm的各位,11月日月再见,求蛋种!!!)PS,封面感谢咸鱼和肥大的帮助,原名,网游之精灵之路
  • 英雄联盟之问鼎苍穹

    英雄联盟之问鼎苍穹

    作为一个普通的职校学生,不喜欢英雄联盟的落尘在班级中属于一枚屌丝菜鸟,在厚厚的黑眼圈上,一双忧郁的眼神看着校园举办的联赛表。这年头,想低调都不行吗?当韩服大神来中国虐菜发视频时,一个用拼音打成的中国人吊打韩服狗的名字出现在韩服RANK榜的第五。看着大魔王被同学供奉膜拜时,他低头看着手机,研究用乌龟中单的打法。一次偶然的机会,他的传说在大神界流传…当不能低调时,他决定放手一搏,问鼎苍穹!
  • 当爱泛滥成灾

    当爱泛滥成灾

    我,顾青,仿佛按着灰姑娘的悲惨生活出生,尽管我有爱我的母亲。然后我遇上了天神般的上官,他拯救了我,他说“我喜欢你像猫一样趴在我身上”,可是这样的情景却逐渐远去,我的青春没有了他。行尸走肉,吴浩天拯救了我,可是我不爱他,最后所有的死亡腐朽等待着我们……
  • 明月苍影

    明月苍影

    蒙古与大明的战争引发一场武林争斗,成就一代武林霸主,却难过情关,欲知情节,赶快收藏吧
  • 危险上司

    危险上司

    【完】平安夜,她遭遇了人生中最为残酷和真实的噩梦,一颗种子在腹部悄然萌芽……六年后,她进入贺氏,却惊觉眼前的上司是那夜的男人。辞职逃离,以为平静生活可以继续——一场车祸,却将儿子的身世秘密揭开,法院传票也随之而来。下跪、乞求,她用尽所有办法都不能让他所动,儿子抚养权将她逼到绝路。为见儿子,她半夜偷入豪宅,却误闯他的房间,男人声音散开:“想要我撤诉么,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