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9800000116

第116章 北京古城墙为何独缺一角

北京古城墙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始创于元代,建成于明代,沿用于清代至民国,经历了七个世纪之久。据说,古城墙呈“凸”字形,城墙周长60里,墙基宽24米,墙高8米,全部为板筑的夯土墙。

明朝修建的北京城内城城墙四面城墙并没有组成矩形,它的东北、东南、西南角都为整齐的直角,却唯有西北角成了抹角,四角缺了一角。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不少专家、学者对此展开了讨论,并各自提出了一些观点,但意见却很有分歧。

有人认为这和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有关。朱元璋统一中国后,深感“非深沟高垒、内储外备不能为安”。于是令谋臣刘伯温、姚广孝主持设计城池图样,以颁示天下如式修造。刘、姚二人反复商讨、多次修改,最后按照传统规矩画成了矩形图案上交朝廷。朱元璋不希望墨守成规,就提笔将矩形图案的一角抹去。这样,由皇帝改动的城池图正式诏示天下。此后明代所建之城大都遵照四角缺一角的样式,北京城当然也不例外。现在来看,这种解释缺乏科学基础。

还有一个传说。在明朝初年,燕王朱棣修建北京城时,命令刘伯温和姚广孝设计北京城的图样。他们俩在设计的时候,眼前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八臂哪吒的模样,于是两个人就都各自照着画。姚广孝画到最后,正好吹来了一阵风,把哪吒的衣襟掀起了一块,他也就随手画了下来。到后来建城的时候,燕王下令东城按照刘伯温画的图建,西城按照姚广孝画的图建。姚广孝画的被风吹起的衣襟,正好是城西北角从德胜门到西直门往里斜的那一块,因而至今那里还缺着一角。这种解释只是传说而已,不足信。

有的历史学家、考古工作者研究后认为:元时大都的北城墙,至今遗迹尚在,它的西北角并无异常,是呈直角的。明代重修北京城时,为了便于防守,遂放弃了北部城区,在原城墙南五里处另筑新墙。新筑的北城墙西段穿过旧日积水潭最狭窄的地方,然后转向西南,把积水潭的西端隔在城外,于是西北角就成了一个斜角。明初时,积水潭的水远比现在要深得多,面积也大得多。为了城墙的坚固和建筑的需要,城墙依地形而呈抹角是合乎情理的。所以,这种观点被大多数人所接受。

近年来一些地质工作者在研究卫星照片时发现,紧贴着北京城古城墙西北角的外侧,正巧有一条断裂带平行于城墙通过。另外,在抹角的外侧,卫星照片上隐约可见到直角的影像,这可能就是古老墙基的影像。据此,一些地质工作者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城墙西北角最初修筑时很可能也是建成直角的,但这样一来,城墙西北角正好斜跨断裂带。由于地基建在断裂破碎带上,而断裂很可能还有一些微弱的活动性,城墙的坚固性就大大减弱了。也许是因为多次倒塌,后来才改建成现在这种抹角式的城墙。这样,城墙也就巧妙地避开了断裂而能屹立长久了。

由于古籍、史书上没有这方面的确切记载,专家还不能肯定哪一种解释是符合事实的。我们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分析、研究,以找到问题的全部答案。不过,这个“三缺一”的城墙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快乐的遐想,让人更加感到北京深厚的历史底蕴。

北京城里的“双龙”布局

北京景山地区的古代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形状貌似一组拟人化的建筑。科学家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们利用遥感技术拍摄了全北京城鸟照片,并翻阅了大量有关史料,相互印证。结果惊奇地发现,明朝人对北京城的设计建造是双龙布局形状。一条水龙和一条陆龙衡山环水,蔚为奇观。

北京的“双龙”,水龙以南海为龙头部分,湖心岛是龙眼,中南海和北海构成龙身,什刹海是龙尾,摆向西北方向;陆龙俯卧在北京的中轴线上,天安门宛若龙吻,金水桥为龙的,东西长安街仿佛龙的两条长须,从天安门到午门一带是龙鼻骨部,太庙和社稷址如同龙眼,故宫恰似龙骨龙身,四座角楼好像是龙的四爪,伸向八个方向,景山、地安门大街和钟鼓楼构成龙尾。正阳门好似一宝珠。通览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呈现出巨龙锁珠之势,极富匠心。

明代北京城建筑的这种“双龙”布局,反映了在华夏民族历史上君权神授的思想。在这种观念看来,北京乃兴龙之地,帝王乃天降龙种。这种神奇的双龙布局设计是中国古人的艺术造诣,还是天然的巧合,仍然是一个谜。

同类推荐
  • 唐人南绣

    唐人南绣

    这是一段失传的历史,他以三千兵平定两万反军,凭小线索侦断汝州留守暗通外敌,在皇帝面前大升大落,率军迎击匈奴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战功赫赫,大唐却毁灭一切与他有关的史书资料,留给后世一个绝然的背影。这也是一段失落的历史,战功从不与荣耀成正比,一个痴迷他的女子让他愤怒不已,得罪史官,不屑权宜,三代“元字盔”之皇恩却连自家府邸都保不住。他是南绣,大唐东都留守,征讨匈奴大将军,马革裹尸,浴血征战,换得皇帝家太平长安;笔墨丹青,剑眉斜蹙,不涂他自己一言片墨。
  • 转世人皇

    转世人皇

    一个是身价无法估算的少爷、孤高冷傲、桀骜不驯、金钱、荣耀、权利、被他一览无遗,他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整天无所事事,不学无术,天文地理,历史文学,一窍不通。整天酒醉金迷,灯红酒绿,混迹于娱乐场所,竟不想招致杀身之祸,坠落万丈深渊············
  • 乱世大明

    乱世大明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外强虏扣关,内有流民作乱,大明的江山风雨飘摇。朱文意外带着前世记忆,重生成为崇祯的太子朱慈烺,且看他如何在这乱世翻云覆雨,扭转乾坤。
  •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全2册)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帝禅位,囊括了东汉一朝195年的兴亡历史。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收入本纪10卷,点评光武帝、孝明帝、孝章帝、窦皇后、阴皇后、梁皇后等20多位人物。列传53卷,评说刘玄、卢芳、隗器、公孙述、窦融、马援、班超、班固、张衡、董卓、华佗等90多位人物。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套装上下册)》体例分为原文、译文、点评三部分,记历史,写人物,以史为鉴知得失,以人为鉴知进退,是为本书的主旨。   央视百家讲坛著名主讲纪连海的点评,诙谐幽默、设问解疑、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 漠南之战

    漠南之战

    “元朔六年(前123),霍去病被汉武帝任为嫖姚校尉,随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以800人歼2028人,受封冠军侯。”——史记
热门推荐
  • 绝世雄皇

    绝世雄皇

    天才林森巧得奇缘。神级功法《星辰决》看林森如何展翅于这弱肉强食的世界。蛮荒世界万千王国,只尊三道三帝,只仰五皇五圣!当今蛮荒,百家争鸣,暗流涌动,是非战乱不休。天狗食阳食日同现,又会有什么样的传奇故事发生。
  • 天下第一考

    天下第一考

    三十年前,一桩令人发指的杀妻案让肖远成为了孤儿,但他从不曾追问为什么,因为他恐惧真相!三十年后,他是否有勇气为了这一辈的情缘去触碰上一辈的恩怨?佟画,一位具有侦探素质的美女律师,在法庭上帮助形形色色的当事人破解人生难题的同时,是否也能够为肖远的人生试题找到那隐藏在背后的正确答案?人生就是一场考试,成绩自有后人评说!唯一不同的是,这场考试不可以补考!
  • EXO之我好想你

    EXO之我好想你

    你们可爱的女主被她麻麻送到了韩国,遇到了老同学,遇到了让她动心的人,遇到了为她挡雨的人,遇到了把他丢在黑暗里不管的人。她很喜欢和鹿晗打闹,很喜欢和边伯贤唱歌……她很喜欢和她喜欢的人在一起,她起初不喜欢被人背叛,可是,多了,就习惯了…去了韩国,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无助,害怕,恐慌随时都会有。她是崔智熙,在一个地方呆久了,就会烦了。让我们期待她和EXO的故事吧!(收藏月票评论砸过来)
  • 神魂武圣

    神魂武圣

    武神大陆,八大宗门统治的世界。国与国的碰撞,战争的厮杀。神奇的修炼,绚烂的法宝,精彩的的武技尽在神魂武圣之中。雷重生在武神大陆,看他如何纵横四海,横扫八荒。新人新书求包养,收藏,推荐票!《神魂武圣》群号:285630017希望大家进来畅聊
  • 火澜

    火澜

    当一个现代杀手之王穿越到这个世界。是隐匿,还是崛起。一场血雨腥风的传奇被她改写。一条无上的强者之路被她踏破。修斗气,炼元丹,收兽宠,化神器,大闹皇宫,炸毁学院,打死院长,秒杀狗男女,震惊大陆。无止尽的契约能力,上古神兽,千年魔兽,纷纷前来抱大腿,惊傻世人。她说:在我眼里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强弱之分,只要你能打败我,这世间所有都是你的,打不败我,就从这世间永远消失。她狂,她傲,她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凌驾这世间一切之上。三国皇帝,魔界妖王,冥界之主,仙界至尊。到底谁才是陪着她走到最后的那个?他说:上天入地,我会陪着你,你活着,有我,你死,也一定有我。本文一对一,男强女强,强强联手,不喜勿入。
  • 我要我的世界有颜色

    我要我的世界有颜色

    一个不幸女孩的绚烂人生,有悲伤,有离别,当然还有欢声笑语。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许多磨难,有他们在,她还是幸福的。
  • 超级依恋

    超级依恋

    那一年她16岁,遇见了那个改变了她生活的那个男人,她说就算生活在别人的光环下,也一样可以借着光,前行。
  • 灵人公主

    灵人公主

    李雪瑶,原驱魔世家李家第365代家主的孙女,只因没有灵力却又瞒着家人到后山玩,却就因此事件而意外穿越……陌生的朝代,鬼魅横行的世界,在这毫无熟悉的时空中,为了生活,也为了少些被鬼魅祸害的人民,李雪瑶便从此踏上了除魔为道的征途……
  • 黑雾谜城

    黑雾谜城

    高大的城墙环绕着整个城市,城市的外面笼罩着无边的黑雾。没有人能够走出城市,也没有人想去走出城市。整个世界就只一座城,一座城便是整个世界。是避难所还是囚笼?
  •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诺贝尔文学奖名著全编(中部)

    本书包括获奖理由、名人小记、内容梗概、精彩赏析、名家点评五个栏目。对1936-197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者的经典作品进行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