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9600000009

第9章 围炉守岁迎新年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之俗既有对即将过去的旧岁无限留恋之情,也有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殷殷期盼之意。此外,“守岁”包含了珍惜生命、珍惜时间的意思。

除夕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的特殊时辰,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晚上都要熬夜,叫“守岁”。关于守岁,民间流传着一段神话。

相传玉皇大帝的小女儿偷偷地爱上了一个给人家烧火做饭的穷小伙子。玉皇知道后十分恼怒,就把小女儿打下凡间跟着穷小伙子受罪。王母娘娘同情女儿,从中讲情,玉皇才勉强给小伙子封了个“灶王”的职位。因此,他成了家家户户的“灶王爷”,玉皇的小女儿自然就成了“灶王奶奶”了。灶王奶奶深知百姓的疾苦,就常常以回娘家探亲为名,从天上带些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东西回来分给穷百姓们。玉皇本来就嫌弃穷女婿和小女儿,又听说小女儿从天上往回带东西,非常生气,就规定只准他们每年腊月三十日回天官一趟。第二年的腊月三十,灶王奶奶见民间的百姓生活困苦,于是又上天去给穷苦百姓化缘。百姓得知后,家家户户都翘首企盼,直到天黑也没睡觉,一直等到除夕夜的五更天,灶王奶奶才回来了。之后,人们为了纪念灶王奶奶,不忘她的恩德,每年的腊月三十夜里不睡觉,叫做“守岁”。

守岁的文化渊源

除夕守岁的中国传统民俗,其历史十分久远,最早的记载见于西晋的《风土志》:“蜀之风俗,晚岁相与问,谓之岁;酒食相邀为别岁;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古时守岁之风极为盛行,历史上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守岁诗。如唐代孟浩然的《岁除夜有怀》诗:“守岁家家应未卧,想思那得梦魂来。”宋代朱淑真德《除夜》诗:“穷冬欲去尚徘徊,独坐频斟守岁杯。”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三》:“半途,失足堕枯井中。既在旷野僻径,又家家守岁,路无行人,呼号嗌乾,无应者”等等。

除夕守岁不仅是一种民俗,还有很深的文化意义。从苏轼的《守岁》名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中就可以窥见除夕守岁的积极意义:它既是对过去岁月的一次盘点,也是对生命的深刻领悟;既是对如水逝去岁月的惜别留恋,又对将来临的新年寄予希望。如古人席振起在《守岁》诗中曰:“相邀守岁阿戎家,蜡炬传红映碧纱,三十六旬都浪过,偏从此夜惜年华。”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了祝福父母长寿。此外,守岁也给人带来感伤,白居易在《客中守岁》中云“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借守岁表达了思乡之情。

民间守岁风俗

中国民间的除夕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的,这顿年夜饭颇为讲究,不仅要丰盛排场,还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更是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在中国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叫作“隔年饭”,是取“年年有剩饭,年年吃不完”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也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由此可见,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驱走,期待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延伸阅读

闽南地区的“跳火群”仪式

闽南地区除夕晚上,人们吃完年夜饭,要在家门口烧一小堆火,然后家人从火堆上面跳过去,这就是“跳火群”,其仪式过程如下:

其一,除夕夜,吃过年夜饭后,在(神)厅神案上燃好香烛。

其二,庭院里早已准备好草料(通常是稻秸秆和番薯藤)。

其三,用春草迅速点火,待番薯藤烧起大火后,一切准备就绪。

其四,家中男丁在庭院起点处等候,由辈分最高的男丁带头最先跳过火堆,其他人按长幼顺序跳过。

其五,跳过火堆后的人们,要拾阶而上,从正门进入“内”,一直走到神厅内的“天公灯”下,完成一趟。然后沿原路折回庭院里的起点处,接着跳,跳几趟都无所谓。

其六,待到火势渐歇,家中妇女手持火钳和瓦片(现在瓦片少了,可以用其他容器代替),从火堆里夹出一些未燃尽、带火星的番薯藤条,放到瓦片上,放到“房内”“眠床”下面。

其七,由辈分最高的男丁,手持扁担,将火堆往大门方向一打,让火星灰烬散开。

其八,燃放鞭炮。

同类推荐
  • 历史的倒影

    历史的倒影

    本书收录的30余篇文章,是作者近些年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同舟共进》《国家人文历史》《看历史》以及腾讯“大家”专栏等报刊、网站上的历史随笔。这些历史随笔的特点是从历史的纵深来看历史的渊源和发展、演进的逻辑,给读者提供一个宏大叙事的思考角度。
  •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中国节俗文化(大中国上下五千年)

    本书以大量图片,多角度地向读者展现了中国节日文化的特点,举凡生产活动、衣食住行、人生礼仪、文化娱乐等,让读者在走进中国节日的同时,了解到流传至今的节日风俗。
  •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文溪少数民族故事集

    这是一本以少数民族故事为主的书籍,作者将多年来收集整理的家乡各种民间传说和故事汇聚成书,在保持原有少数民族风情的基础上加入加入自己的理解和想象,使之更为生动有趣,也更加适合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理解,希望通过这本书将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 茶馆文化

    茶馆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主要内容包括:茶馆文化漫谈、北方茶馆、南方茶馆、施茶活动、茶馆的现代发展。《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茶馆文化》从茶的起源开始讲起,告诉读者茶如何从简单的饮变成中国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以及南北方茶馆的地理分布和功能介绍,为之勾勒了一幅茶馆在中国的兴衰走势图,并从各个侧面介绍茶馆如何承载着宴饮聚会、娱乐生活、洽谈生意、品谈人生等几个方面的功能,将茶馆现象上升为一种文化现象,寄托着中国借物咏怀的传统道德情节。
  • 越剧

    越剧

    越剧长于抒情,以唱为主,其声腔优美清婉,表演真切动人,无论是音乐、唱腔、表演,还是布景、道具、服装,都有其独特的艺术特点。成为广受喜爱与赞誉的戏曲艺术瑰宝,如今已享誉全国,蜚声海外。
热门推荐
  • 正在景行时

    正在景行时

    车祸后重生归来,踏入尔虞我诈的娱乐圈,谁是幕后推手,谁是真正仇人,真真假假,且看正在景行时。
  • 落日大陆

    落日大陆

    在他出生的时候,就被赋予了一个使命,保护他所在大陆的人,可伤害他的人就是他拼尽一切要保护的人。他该保护吗?
  •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6册)

    澳大利亚学生文学读本(第6册)

    从最简单入门的英语句式、拼写与发音开始,并且附有大量插图,通过趣味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引发孩子们学习语言的兴趣;并向规范、美丽的文学作品过渡,让孩子们掌握语言的艺术,感受本国的人文历史。是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全面了解西方社会的很好途径。
  • 西游记者

    西游记者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预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 爱情与恩情

    爱情与恩情

    十年前,一个小乞丐刘恬甜流落街头,饱受别人欺负,被江家二小姐江妍雪救了,并成为朋友,可是,十年后,几乎同时爱上了一个叫蔡亚骁的男人,因为江妍雪曾救了自己,刘恬甜放弃追求蔡亚骁,可是命运像是开了个玩笑似的,江妍雪突然失踪了,而刘恬甜因为长的跟江妍雪很像,所以,刘恬甜阴差阳错的替名江妍雪,谁知,蔡亚骁竟然喜欢上刘恬甜,后来刘恬甜嫁给了蔡亚骁,谁知,江妍雪突然出现,刘恬甜的身份暴露,无奈之下,刘恬甜走了。
  • 你在为谁流眼泪

    你在为谁流眼泪

    从小山村来到大城市的魏明儒,被安排到了一件国际大公司里上班,在这里他会遇见什么样的人呢?又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 愚者之书

    愚者之书

    新的转校生,新生的开始,一切就在今天开始不一样了,属于我的一切即将来临
  • 修行那些日子

    修行那些日子

    修行是什么?道又是什么?经过三十六计洗礼的司贤在探索……
  • 我头上有犄角

    我头上有犄角

    第一次见到他,自己已变身为龙,被关在笼子里。第一次认识他,自己赤身裸体,躺在他的床上,化形成人。杨轻轻觉得,这个男人真是太可恶。温柔很无辜:“我只是想找回自己曾经的未婚妻。”作为曾经睥睨天下的妖族帝君,他只需弹指就可以把这天下灭了,可是,为什么总是拿这个女人没办法?如今他捧出全部的温柔,只为等她回来。
  • 地下城中的鬼剑士

    地下城中的鬼剑士

    本书因为本人不擅长游戏数据,暂时作废!本人新书《不是大明星》,都市题材,好玩好看,喜欢的小伙伴们可以在创世搜一下,或者点我的名字看一看,如果觉得好看,请帮忙收藏一下,谢谢!“从我的手被鬼神侵入的那天起……我的人生改变了。”李星笑着说道。阿甘左不解,问:“你为什么要笑?”李星道:“本大爷有好多老婆,是天底下最幸福的男人,为什么不笑?”GDS不解,问:“你为什么要笑?”李星道:“本大爷有好多朋友陪着我,我为什么不笑?”卡赞道不解,问:“你为什么要笑?”李星道:“靠,垃圾,本大爷和你很熟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