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94400000013

第13章 红脸还是白脸:大明名将王越的沉浮人生

要说达延可汗的对手,首推王越。连老婆都死在他手里,说名将,那是相当的不过分。

就在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熬夜批阅奏章的朱祐樘,从堆积如山的奏章里翻出一封喊冤信,信里控诉了他在成化朝末年遭受到的,以及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有如今艰辛的流放生活,强烈要求立即,并表忠心说,我身体好,还能为国家工作很多年……

朱祐樘很重视,立刻召来他最信任的两位大臣,兵部尚书马文升和吏部尚书王恕,出乎他意料的是,两位平时非常团结的爱卿,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对立:王恕坚决主张此人不可再有,不但不能用,还要再踹上一脚,让他彻底不能翻身;马文升却委婉的表示,他还是有才干的,国家正缺人,不如让他戴罪立功?

在听完两位老臣讲述了这个人的所有故事后,朱祐樘思虑良久,终于决定:同意他的要求,赐官职右都御史(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但这是名义上的,让他回乡归养,安享晚年。至于重新启用……等需要的时候再说吧。

这个人,就是大明朝一代名将王越。

中国古代戏曲素来有歌颂名将的传统,但凡是战场上立过功的,都能成为戏曲节目的主角,比如红脸的关公、黑脸的张飞、宋朝的杨家将、唐朝的薛仁贵……至于王越,倒也是主角。只是这个主角很蹊跷,比如今天你要到他的家乡河南浚县,听一听剧团的豫剧,就能看到戏台上光芒万丈的王越,响当当的正面人物,舞台上斗奸臣,惩贪官,伸张正义为民做主,比包青天还包青天;可是再多走几步路,来到一河之隔的淇县,同样是豫剧,却见里面的王越鼻梁上一抹白灰,戏台上上窜下跳,强男霸女陷害忠良无恶不作,直叫人恨得牙根痒痒。

一河之隔,同是豫剧,反差怎么这么大?

翻翻史书里的反差就更大了,有说他建功边陲,有不世之功的;有说他爱民如子,体恤士卒,为官清廉的;还有说他勾结奸党陷害忠良的……五花八门的说法,分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

但不管是哪个说法,都无法否认一个事实:他很厉害。

王越,字世昌,河南人,明宣宗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出生在河南浚县钜桥镇冈坡村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出身贫农,吃穿住行都跟人家没得比,但是,他却有着过人的天赋。

相貌的天赋好,《明史》说他“相貌奇伟”,标准的美男子。读书天赋好,再生涩的文章过目不忘,业余还爱好读各类兵书。射箭也准,《罪惟录》里说他“多力善射”。至于拳脚兵器,没有记载,但从他后来时常身先士卒力斩顽敌的表现看,应该不差。

景泰二年(公元1451年),王越参加科举考试,从乡试杀到廷试,各个关口全是一次性通过,可到了廷试,出事了,这让那年全国的廷试学子都记住了他:倒霉孩子。

事情是这样的,廷试现场,大家都在认真答题,王越也走笔如飞,对答如流,谁知就在快要答完的时候,突然一阵狂风刮过,不偏不倚,恰好刮走了王越的试卷,真个倒霉到喝凉水都塞牙。

想想看,要是换到高考考场上,某个考生的答题卷子,在眼看就要答完的时候突然被风刮跑了,那该是什么感觉?心理素质差的,除了嚎啕大哭外,晕过去都有可能。

可王越既不嚎啕也不昏厥,而是不慌不忙,向考官重新要了一张空白卷,然后继续走笔如飞,竟然在剩余的时间里全部答完交卷,最后高中二甲进士。

临危不乱,处乱不惊,着实厉害。这件事不但见于明史,在当时更是作为一件奇事流传,有说他天生富贵的,有说他满腹经纶的,但是大部分人在啧啧称奇的同时,却忽略了这件事所表明的他最重要的素质:性格。

无论出现什么样的情况,无论多么困难的局面,都要坚持下去,绝不放弃,为达目的绝不罢休。纵观他一生的起伏,他就是这么做的。

而他的目的是什么呢?就是一件事:打仗。

王越爱打仗,不是为了升官而打仗,而是天生爱打仗。小时候他就喜欢习武读兵书,甚至上课的时候偷看孙子兵法,他在里写道:“寒窗苦读之岁,手不释卷,感两宋之亡,胡虏入侵之恨,时常愤懑于胸,故苦读兵书,以期有所为。”金戈铁马的梦想,应该是从那时起生根。

怀着打仗这个梦想的王越走进了官场,然而他的第一个工作不是打仗,而是司法。官职是陕西监察御史。

这个职务,差不多相当于省检察院检察长,权力很大,官位是七品,对于新科进士来说,不算差。但是这个任命,对于王越来说,却有别样的意义:实践意义。

因为他的工作地点是陕西,那里临近前线;而他的工作内容,也包括巡查前线的备战情况,在各个边关来回跑。

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这个从小酷爱战争的青年第一次直面战争。从以往纸上谈兵的读兵书,到凭空的琢磨,再到亲临前线,看见时常入侵的蒙古骑兵,看到边陲的现状,铁马金戈的图景,渐渐在心中清晰。

可是刚刚触摸到战争的脉搏,王越却被调走了,调任浙江御史。那年头浙江是鱼米之乡,比陕西发达,各方面情况都要比陕西好,监察御史权力大,赶上案子还有油水可捞,应该说是个好差事。然而这个好差事,却给王越带来了麻烦。

王越刚到浙江,就赶上告状的。都是民告官:有告知府占地的,有告知县占地的,有告镇守太监侵占民产的,泣血哭诉一箩筐。

年轻气盛的王越愤怒了,大明天下,怎能容贪官污吏胡作非为:查!

查来查去就查出了麻烦,凡是涉案的官员,都是在朝廷里有点头脸的,不是太后娘娘的亲戚,就是朝臣们的亲信,个个得罪不得。但年轻的王越不管这个,他认真的履行了职责,如实的上报中央,并附带个人意见:严肃处理。

然后……然后就没下文了。

从此之后,王越发现,他在浙江越来越难过了。各个部门的同僚都不配合,查案的时候处处制造障碍,想做的事情一件都做不下去,本来打好主意为民请命,就是断头流血也在所不辞,但是现在却什么也干不成。这群人当面不骂你,却在背后搞你,呆在这地方,就像手脚被捆了绳子,啥也干不了。

好在这日子没过多久。景泰四年,王越父亲去世,回家“丁忧”。这是明朝官场的规矩。个别被王越打击过的官员,于是趁机弹劾报复。

伤心的王越就这样回家了,官场的头两年折腾一场,一事无成。

这以后他就开始思索了,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他不缺才干,也不缺工作精神,缺的是什么?

人脉。上头没人,干什么也难。这是王越得出的答案。在丁忧四年之后,苦苦思索得到的答案。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丁忧期满的王越重新启用,回京城担任监察御史。

这次的王越可不一样了,回到京城后处处夹着尾巴做人,除了多干工作外,几乎很少说话。这种工作态度也很快受到了都察院左都御史寇深的赏识,并委任给他一个重要职务:执掌案牍。

所谓执掌案牍,就是批阅各地御史送上来的奏章,写好意见后送交上面。虽然也是七品,可这是个好工作。要知道,御史弹劾是明朝官场斗争的主要形式,在刀光血影的官场上,信息就是生命,掌握信息的王越,自然成为各方面拉拢的对象。

而在各方面拉拢他的人里,王越冷眼旁观,从不轻易下注。在经过了无数次选择以后,终于确定了一个人做为自己未来的靠山:李贤。

这个人在当时只是礼部侍郎,不显山不露水,但是王越却倾心结交,结交的方式就是向李贤透露各种有关于他的御史弹章。对于这种帮助,李贤当然感激万分,两人也成为了朋友,交往的过程里,李贤看出了王越一肚子的兵法,大为佩服。

事实证明,王越赌对了。

赌对了的结果就是节节高升。先是李贤高升,取代了徐有贞等人成为内阁首辅,又成为朱祁镇临终前重要的托孤大臣。当然王越的好处也少不了,四年后从正七品直接提拔成了正四品的山东按察使,这是官场上最梦寐以求的“连升三级”。接着北方边患吃紧,李贤推荐王越,自然继续高升,官至山西大同巡抚,兵部右都御史,级别为二品,又是连升两级,这是天顺八年的事情了。从回京到封疆大吏,仅用八年。

其实这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越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工作:打仗。

踌躇满志的王越来到了大同,然后不出意料地看到了他面前的军队:烂摊子。

士兵面黄肌瘦,官员贪污腐化,城墙年久失修。蒙古骑兵常常来骚扰,每次来了明军都作鸟兽散。这就是他所面临的现实。

王越是个现实主义者,二话不说开始动手改革。武器陈旧,没关系,有李贤关照,给中央打报告要钱换;战斗力低下没关系,练!怕苦怕累没关系,罚?不服我这个文官?拿弓箭来,骑马射箭,样样满分,服不?官员贪污克扣军饷?没关系,以后发军饷,都是每月初三统一列队领军饷,人人有份,谁也贪不着……

一番整治下来,大同面貌焕然一新,原先好似豆腐渣工程,常常吸引蒙古人光顾的地方,而今成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但王越却遗憾,本来想好好打几仗,可蒙古人来了几次后,被打退了就再也不敢来了。如今的大同,风平浪静。

其实这不奇怪,抢劫也是要看成本的,柿子拣软的捏。没关系,王越,你很快就有机会了。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机会来了。

河套地区的蒙古问题越来越严重,多支蒙古部落在此聚集,时常南下骚扰,成了他们南侵的大本营。长此以往,边境烽火连天,永无宁日。

这个问题,即使是懒散了一辈子的成化皇帝朱见深也不能坐视了,打七精神开了几次会。此时李贤已经去世了,京城里的阁老们经过一致商议:打!

所谓打,就是要发动军队,打一次大仗,彻底剿灭河套地区所有的蒙古部落,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套问题。计划很激动人心,很严密,当然,也很不靠谱。

蒙古人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明军当时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皇帝不清楚,纸上谈兵的大臣也不清楚,但是王越清楚。

不过清楚也没用。不靠谱的计划是皇帝订的,你敢说半个不字?不但不能说不,还要坚决执行。

于是,王越被任命为赞理军务(参谋长),与总兵朱永一起,承担起这个重任。

很快王越就发现,朱永是草包。

草包干的草包事很多,最突出的一件就是,有一次两人带千人巡逻,突然遇到蒙古人的小股骑兵,身边的士兵当场跑掉大半,身为统帅的朱永吓得惊慌失措,想立刻拔马逃命。关键时刻,还是王越喝止了他,命令剩余的士兵列阵,和蒙古人对峙。对峙到黄昏时刻,蒙古人怀疑有埋伏,全军撤走,这才安然回来。

见了敌人就吓破胆的军队,见了敌人吓破胆的统帅,这就是大明的兵,这就是大明的将。靠这些人来收复河套?孙武再世也办不到。

王越不是孙武,可办不到的事情也要办,咋办呢?

八万人的军队,按照王越的估计,能和蒙古人拼命的只有一万多人。大战当前,训练士卒是来不及了,有多大锅下多大米吧。

王越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步步为营,以碉堡为依托,不是主动进攻,而是积极防御。打一下就跑,吸引蒙古人来攻你的碉堡,几番下来互有胜败,看似不怎么样,可以这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本来不错的局势,到了朝廷重臣眼里,却很糟糕。于是各类弹劾如雪片一样飞到朱见深那里。成化三年、成化六年,明朝两次大规模的搜套行动,都是由王越用这种方式完成的。

在大臣们看来,这事说轻了是抗旨不尊,说重了是畏敌如虎,胆小怕事。尽力抵御外敌的王越,就这样受尽了朝臣的唾骂。

可是王越不反驳,也没法反驳。大臣们不知道前线是怎么回事,一个个夜郎自大,要证明自己,口水说干了也没用,只有等待机会,一个打胜仗的机会。

他等到了。

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九月,王越收到线报,蒙古可汗满都鲁率各部全线出动,向甘肃天水、定西地区发动大规模抢掠。其设在红雁池(今内蒙古鄂尔多斯旗王府西南)的大本营兵力空虚。王越抓住战机,调集了五千精骑(这是他麾下仅有的可以抗衡蒙古骑兵的部队),直捣其大本营。大军从延绥出发,夜行八百里,直插红盐池。路遇狂风大作,众军皆慌,一老兵坦然道:“此天助,乘风击之,必大捷。”王越连忙下马行礼,当场提升这位老兵为千户(团长),一时间全军士气大振。虽后是总攻,血战,大获全胜。

当饱掠而回的蒙古大军乐呵呵归来时,他们看到的,是红盐池遍地的尸首,烈火焚烧过的痕迹,是一场直捣其死穴的失败。全军嚎啕,渡河撤出河套平原。

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一场正确的战争。

付出了无数次委曲求全,忍气吞声,夹板气,撺掇挑唆,王越终于打了一场打胜仗。

可王越却继续迎来麻烦。

首先是继续弹劾,谣传说王越这一仗抢了多少金银财宝,说王越“杀良冒功,屠戮无辜,尸横千里,惨不忍视”,“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虚耗天下国力已成个人之功”……一场大捷,四面树敌。

明宪宗的态度也很微妙,先是加太子少保,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下,然后又封为三边总制,这是一个掌握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军政大权的实权职位,可不久之后又派威宁伯蒋婉接任,命王越“提督军务”。虽然兵权依然在手,可味道毕竟不对了。王越聪明,知道这是功高震主,连忙上书请求交出兵权,回都察院任职。明宪宗果然龙颜大悦,立刻允准,并赏赐王越正一品禄。一场灾祸,总算躲过去了。

可以后怎么办?树敌这么多,而今又没了兵权,回京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高层找到一个支持者。

这时候,有个老部下却给王越牵了条线:找他,一定行。

这个老部下叫韦英,是从前王越军中的百户(连长),后来调任到御马监(宫廷卫队)任千户(团长),而他给王越介绍的人,正是他的直系长官,大内宫廷御马监总管:太监汪直。

他确实有权,是当时明朝宦官中最受明宪宗恩宠的人,也是当时几位宦官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攀附上他,就可以呼风唤雨。

但是怎么攀附呢?王越穷,送礼,那是倾家荡产也送不起。让人家当你后台,凭什么?

可攀附汪直,未必要用钱。王越很快找到了办法:尊重。

汪直是战俘出身,多年来受尽了歧视,即便如今权倾朝野。不但许多文官瞧不起他,连宫里的一些太监也瞧不起他。可王越不然,见到汪直,每次都毕恭毕敬,极尽讨好赞美之词,满腹的经论,全用来唱赞歌。甚至在无人处遇到汪直,还会毫不犹豫的对其行跪拜礼,这礼貌,一来二去,把汪公公乐得脸上开花。

果然,不久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王越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左尚书,浴血奋战十年没能得到的职位,在一个太监的帮助下得到了。

得到的结果,是另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的大捷。王越率兵,汪直监军,从大同出发,杀至兴宁海(内蒙古绥宁县),大破鞑靼军主力,鞑靼可汗只身以逃,北部边陲的蒙古游牧骑兵遭到致命打击。战后论功行赏,爵封咸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三位因军功封爵的文臣之一。另一位边臣余子俊在王越打下的地盘上修筑起边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存于内蒙古地区的,佑护了无数边关百姓的明长城。

这是他在成化朝最光辉灿烂的一场胜利:踏破贺兰山。

可光辉灿烂了以后就是灾祸。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汪直失宠被贬。王越受株连,贬官安陆。

攀附过权阉,打过胜仗,有本事,没名声,这就是王越,清廉的王越,才能卓越的王越,身背骂声的王越。

他的才能、苦心、决心,朱祐樘都知道。可知道也没用,这人不好用,谁用谁挨骂,只好这样,用得着的时候再用吧。

到了弘治十年(公元1498年),用得着的时候到了。

此时国内形势一边大好,吏治经过整顿,政府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刘大夏、白昂、徐贯等大臣修建的水利工程也都全线竣工,经济改革如火如荼,国家财政收入直线上升,百姓生活也日益安定。却唯独一件事情,让朝野上下如芒在背:边患。

边患的主角当然是达延可汗。在弘治初年的国书事件后,达延可汗消停了一段时间,可是从弘治六年开始,随着鞑靼势力的日益强大,达延可汗又开始频繁侵扰明朝边境。先是鞑靼六年入侵瓜州,都督许钦战死;接着弘治八年入侵大同,联营二十里,火光通明,当地军队不敢与之作战,只能远远观望;弘治九年侵扰延绥地区,掳掠人口牲畜无数……

朱祐樘急了,边患问题不解决,国家将永无宁日,怎么办?

按照马文升的意见,朱祐樘搞了一系列动作,裁撤冗兵,整理军囤,更换装备,加强边境将领的自主指挥权,能干的都干了,军队的战斗力也大为提高,可是碰到达延可汗,却照样打败仗,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明朝并不缺乏将才,可是明朝的边境防御,是以“九边”为核心,依托长城工事进行防卫的,漫漫长城边界,蒙古人集中力量,就能破其一点,而明军被动增援,可以说是顾此失彼。加上达延可汗又是一个具有卓越军事才能的人,虽然汉人的兵书没有读过,但什么声东击西、虚实结合之类的花招,多年来耍得炉火纯青,牵着明军的鼻子走。以至于明朝边将一听到他的名字就怕三分。大同一战,明军根本不敢与之作战,只能被动防御,眼睁睁的“礼送”他抢完了离开。

所以,要对付这个人,就需要有卓越进攻天才的将领,主动出击,在硬碰硬的野战里打败他。

在当时,擅打攻击战的人里,最出色的当属王越。

可这是个问题人物,和汪直挂钩呢!用了就要挨骂,还是能不用就不用,明王朝搞全国选拔,先后选择了七个人担任“三边总制”,结果证明全不合格。最后实在没办法,吏部尚书屠庸推荐:用王越吧。

问题越来越严重,不用也要用了。

弘治十年十月,朱祐樘下旨:王越起复三边总制,负责延绥、宁夏、甘肃三边事务。任务急,责任重,对手,就是和王越有“杀妻之恨”的达延可汗。

刚到任没一个月,达延可汗来了。

这次入侵来得很凶猛。蒙古人兵分数路,在延绥、宁夏、甘肃三省疯狂入侵,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来无影去无踪,叼一口就跑。

目的很明确,打的就是王越。我分路出击,你朝哪里打?打完了我就跑,有本事你就来追!

经过达延可汗数年的经营,蒙古军的纪律性和机动能力,都大为提高。绵延的烽火间,王越忧愁地看到,眼前的蒙古人,比几十年前更强大;眼前的达延可汗,正值二十四岁,春风得意马蹄疾。而自己,已经是七十二岁的白胡子老头了。

后生可畏啊。但来不及感叹了,重要的是如何打退这次进攻。眼下正是秋收的时候,如果任其肆意攻击,边关一年的粮食收成、百姓的家当,恐怕都要荡然无存。而且,这次任命他这个职务,朝廷的非议相当大,言官们正轮番骂着,一旦打不好,一世英明尽毁。

更重要的是,他是惟一一个被认为能够对付达延可汗的人。他不行,还有谁行?

论战斗力,明军此时的战斗力,比成化朝时候要强许多了,但是真要恢复到永乐时期,和蒙古人能够进行硬碰硬野战的地步,也还需要时间,所以硬拼是不可取的,还是只能智取。

可怎么智取呢?达延可汗勇悍如狼,狡猾如狐狸,他这次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先通过持续频繁的小规模骑兵骚扰,把你累得气喘吁吁,然后再集结兵力,发动致命一击。可问题是,你明明知道,又能怎么办?追你追不上,守你也守不住,还有什么办法?

有,有一个办法,一个十多年前用过的办法,只是这次,他还会上当吗?

这个办法就是集中兵力,猛扑敌人的老巢,直接纵深打掉他的指挥中心,如此一来,敌人的进攻就将全面瘫痪。

可这次他的老巢会在哪里呢?咸宁子海?红盐池?王越按兵不动,并传令三军不可轻易出战,然后大量派出侦查骑兵仔细搜索,在经过了无数次细致的判断以后,综合所有的细节,王越找到了这个地方:贺兰山。

一定在这里。但是怎么打?像上次那样,直接轻骑奔袭,直捣老巢吗?不可能了,蒙古人的防备一定非常严密,稍微一点风声他们就会做好准备。那怎么办?

王越终于做出了决定:打!

这次不再是五千骑兵,而是全军尽出。和上次不一样,这次是分四路。其中三路,分别向不同的方向游进,迷惑敌人;第四路跟随自己,直捣贺兰山;其他三路绕道后在贺兰山外会合,从不同的方向同时向贺兰山发动猛攻!

七月十五日,明军全体出动。经过急行军,来到贺兰山外围。达延可汗果然上当,蒙古军没有做任何防备。攻击。四路明军同时发动进攻,杀声震天……

数日后,一道报捷的文书传遍了京城——贺兰山大捷,鞑靼可汗仅以身逃。

两次。两次直捣鞑靼的老巢。两次与活捉鞑靼可汗的奇功擦肩而过。命运给王越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

但这没什么了,重要的是打赢了。朱祐樘大喜,蒙古人成群窜逃,北部边关,又一次重回安宁。

北边安宁了,王越却又麻烦了,因为宫廷里死了个宦官。

这个宦官叫李广,是朱祐樘的贴身内侍,平日里作威作福,民愤极大,后来犯了事,怕朱祐樘降罪,竟然服毒自杀了。

人死了,可账不烂。言官们来精神了,拼命上奏章鞭尸,还爆了个猛料:李广和王越有勾结。依据是,王越曾经和汪直有勾结,所以这次也一定和李广有勾结。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这就是明朝言官的水平,足够给联想集团做广告的水平。

可饱受谩骂的王越却再也受不了打击了。虽然皇帝没有表态,但成化朝末期对他的清算历历在目,他已经七十多岁了,死不怕,怕的是折腾。就这么怕了数日,终于惊惧而死。

而死前他给朱祐樘的最后一道奏章,是关于哈密卫的。其中“哈密不可放弃”“边民不可轻弃”,字字句句真知灼见,关于个人的清白问题,只字不提。

有前科,有仇家,军人的战功比不上文人的生花妙笔,踢又何用。

王越死讯传到京城,朱祐樘大为悲痛,停朝一日,以示悼念。

在整个弘治朝,享受到这种待遇的臣子,除了王越外,只有一辈子做好事的徐溥了。待遇相同,生前身后的评价却大不相同。

但他们都是伟大的,无论言官如何刻意的抹黑,无论今天红脸白脸的争论,我们所记住的,是他坚持的一生,和踏破贺兰山的赫赫战功。

同类推荐
  • 重生之奸臣路

    重生之奸臣路

    听说历史上的奸臣罢工了一个老神仙让我代替那些奸臣完成历史使命当然是有报酬的于是我就开始了穿越之旅......
  • 细说东周

    细说东周

    讲述上起公元前770年,下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历时549年故事,几乎每一章都能看见君子与小人,好人与坏人,好人有缺点,坏人也有优点。这里有卫武公为了上位不惜弑杀兄长,晋文公虽是一代人杰,介子推跟随其奔走十九年,流亡途中曾割股啖君,但文公得国后便忘了个干净,秦王多疑,大将王翦手握众兵,为了确保出师大捷,也是用心良苦的释其疑心,有吴起杀妻求将,有自残建功的要离,嫉贤妒能的庞涓,有工于心计的吕不韦,还有伍子胥掘墓鞭尸,卫懿公好鹤亡国……
  • 武则天的佛缘

    武则天的佛缘

    通过虚实相结合的,从另一个角度叙述这位伟大的女性,从人生的不同阶段再现她与佛教非比寻常的因缘。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武则天本人以及唐代的社会风尚及民众信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武则天与佛教,佛教与武则天,这其中有着扯不断的因缘。佛教慰藉了武则天一度空寂的心灵,成就了武则天人生的灿烂辉煌,也在武则天时代达到了鼎盛。
  • 最后的贵族,英国王室简史

    最后的贵族,英国王室简史

    不列颠岛处在欧洲西北部与欧洲大陆被之间相隔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与欧洲距离最近的多佛尔海峡(StraitofDover)离法国只有33公里。现在的英法海底隧道就是修健在这个地方。在远古时代,不列颠岛本来也是欧洲大陆的一部分,但阿尔卑斯山脉的地壳运动使得海峡地区陆地下沉,形成了当今的不列颠岛。岛上的原住民应该是与大陆相连是从法国、德国、西班牙等国迁徙而来。不列颠岛以文字形式第一次出现在世界文明史上是公元前55年。我们的故事也从公元前55年开始。
  • 三国随史

    三国随史

    三国,无数男儿梦想的时代,金戈铁马,气吞万里,指点江山。那是一个抛头颅,撒热血的时代;那是一个英雄辈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22世纪华夏国的军神,为心爱的女人,创越时空回到三国时代,历史也因此改变了原来的轨道……
热门推荐
  • EXO重生邂逅

    EXO重生邂逅

    何以泪,出生于小康家庭,因白血病20岁离世。然而上帝给了她一次重生的机会。让她附身在一位中韩美英澳俄的贵族混血儿西城语逅的身上。前世的她,青春献给了医院,今世的她,青春献给了一群可爱的狼崽EXO。她与EXO的关系,故事,惊喜,邂逅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莲花慢慢绽开光彩。
  • 恶魔毒医:你有病吗,我有药

    恶魔毒医:你有病吗,我有药

    作为一个伪圣母型的巫医,叶夜手残地将自己毒死了,然后穿越了。作为一个无辜的龙套,叶夜神奇地用血召唤出了一个神,不过是个魔神。然后她可耻地被魔神忽悠走了。然后她更可耻地后悔了。叶夜:你有病吗?某魔神:你有药吗?叶夜:我有药你有病吗?某魔神:我有病你能治吗?叶夜:你什么病?某魔神:相思病,想你。『食用需知』1.主角三观崩坏得一塌糊涂,有反世界******的可能。2.女主是毒医,能把人搞成精神病,也能治精神病,牛逼。。3.男主鬼畜,女主伪腹黑。4.本文西方奇幻向,偶尔会借用东方仙侠的梗。_END_
  • 我的冷酷霸道未婚夫

    我的冷酷霸道未婚夫

    她有着双重面貌外表看来是十足迷糊单纯萝莉但只要在十分危险的情况下变成地狱修罗一般,传闻她带着薰衣草颜色般的面具淡紫色的T恤黑色紧身裤左手拿一把冰颜色的剑右手拿着冰颜色的鞭子腰间插着两把银白色的双枪。冷酷王子PK迷糊未婚妻看谁更厉害
  • TFBOYS之爱给你温暖

    TFBOYS之爱给你温暖

    简介:tfboys三小只偶遇三女孩,没想到居然是一班的。三小只表白完后。tfboys的经纪人叫三女孩出道。三女孩才一首歌就百万粉丝。。。。不说了。不能透露剧情。
  • 绝色医后:神医倾天下

    绝色医后:神医倾天下

    听说宫斗有很多白莲花哦!一道圣旨,年仅十六岁的姜落晚,成了人人欺之的弃后;一场阴谋,二十一世纪的神医杀手摇身一变成了碧月王朝的弃后。呃....这穿越就穿越吧,还玩宫斗,白莲花,心机婊什么的,太烦了好心累,这好不容易搞定了莲花妹和心机婊,咋又来了三个绝色美男来找自己当老婆。冷傲腹黑的帝王:“姜落晚,朕的江山要一个母仪天下的人”“那关我什么事”“当然关你事,朕要你呀”温柔似水的王爷:“晚儿,你做本王的王妃如何”“噗!啥米,你再说一次”傲慢的殿主:“女人,本殿主看上你了,过来做我的女人吧”“呸!你看上我,我还看不上你呢!滚边去”女主仅有一个,美男有三个,究竟最后“花”落谁家呢?
  • 本纪澜沧

    本纪澜沧

    南朝皇子澜沧在外求学十年,归来后步步为营夺取帝位的历程。
  • 田箩姑娘历险记

    田箩姑娘历险记

    不信奉田螺姑娘的“阴险”田箩,有一天栽到了凡人将军手里。做暗人、当丫环,她只求早点报完恩早点自由。可是,为什么有些陌生情绪开始在她心里繁衍疯长?求而不得她又该何去何从?
  • 霸者无泪

    霸者无泪

    这是一个崇尚武力的大陆。在这个空间里的一切大致和现实世界里相同,但有其自己的特色文明。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新解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新解

    部分内容包括构词、词形变化等,能使同学们化整为零,举一反三,进而快速有效地记住单词。书中每个单词后面都列有该词最常用的中文释义。当释义多于一项时,用等加以区分,并配有同反义词,使同学们全面掌握与此单词相关的词汇。
  • 蝶恋花

    蝶恋花

    “他为什么不挽留?只要他开口留我,我就不走。”那声音里满是遗恨。是啊,为什么,里格会吝啬到,一句挽留的话都不肯说。丝走的时候,漫天飘着细雨,里格竟不曾来送。火车开启的瞬间,晶莹的液体自丝眼中流出,落在我手上,烫人的温度。蝴蝶飞不过沧海。世上又有谁,挣得脱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