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80600000042

第42章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

——从余秋雨的生平与创作谈当下文化人的两难选择。

我想,在当代中国可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余秋雨那样引发人们的关注。他的每一本书几乎都能平地掀起一阵狂飙,在各种场合。无论是现实中还是镜头前,余秋雨看上去总是那么的温文尔雅、才思翩翩。他是作家、学者、大师,他是智慧的化身,他是权威的象征。

同样,在当代中国可能也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像余秋雨那样引发争议,是“文豪”,还是“流氓”?是“文坛圣手”,还是“文革余孽”?是招摇撞骗、欺世盗名的“文化骗子”,还是抹着口红四处游荡的“妓女”?可以说余秋雨已演变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在余秋雨身上凝结和折射出的或许更多的是时下整个文化界以及所有文化人所共同面临的某些东西。因此,笔者想结合余秋雨的生平与创作谈谈文化人在当下时代的尴尬境地。

余秋雨1946年出生于浙江省余姚县桥头乡东头村,一个普通山村农民家庭,既不是达官显贵,也不是书香门弟,更谈不上文化薰陶。余秋雨的童年就是在那个山明水秀的山村度过的。1957年夏天,11岁的余秋雨在吃过山上的杨梅,拜别了湖畔的祖坟之后,一个人怯生生地踏上了开往上海的火车。此时余秋雨的行李包中装有两样东西:一瓶酒浸的杨梅,一包黑乎乎的梅干菜。

1963年夏天,16岁的余秋雨以优异成绩从上海晋元中学毕业,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后任该院院长)。1976年文革结束。余秋雨此时正好30岁。30岁的余秋雨开始审视起自己的人生来。出于对谋生和职业的考虑,余秋雨沉下心来从1976年到1986年,10年苦读,一口气写下了四部戏剧文化史论专著(《戏剧理论史稿》、《戏剧审美心理学》、《中国戏剧文化史述》、《艺术创造工程》)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学术界的地位。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40岁,是人生的一个分水岭;40岁,是人生的一个大转折;40岁,是跋涉者的一个休止符;40岁,是奋斗者的一个精神驿站。40岁的余秋雨功成名就。

然而功成名就的余秋雨突然间感到了虚无!面对着教授职称、院长头衔,以及一大堆的荣誉,他怅然若失:难道我这一辈子就是做一个教授吗?就是直到老死都研究戏剧理论吗?

40岁的余秋雨对自己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放逐。这次放逐的结果就是《文化苦旅》的诞生。那是1992年,当时《文化苦旅》还没有正式出版而只是在《收获》杂志上以专栏形式刊出的时候便立刻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人们称余秋雨的散文叫“文化散文”。《文化苦旅》为余秋雨赢得了大量读者,特别是大中学生。

今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文化苦旅》,它的成功,主要是基于三点原因:一是笼罩于全书的那种低徊、伤感的历史文化氛围;二是散文创作中的戏剧性表现(余秋雨个人称之为“散文中的未知结构”);三是雍容、典雅而抒情的文字描写,特别是众多一气呵成排比句式的运用。

如果说《文化苦旅》是余秋雨在散文创作上的一次精神的放逐的话,那么随后出版的《山居笔记》则是余秋雨的一次重大的转变,一次关乎创作风格与成就的转变。《山居笔记》的价值就在于“深入一步,把千年厮磨中最关痛痒的部位选撷出来作系统的个案研究,让今天的读者一起去感受中华文化中感人肺腑的辉煌和让人窒息的阴影。”

1999年4月,余秋雨出版了他的第四本散文集(第三本为《台湾演讲》,1998年台湾尔雅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霜冷长河》。与《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所不同的是,《霜冷长河》并没有谈文化,而是以霜冷长河的图景为背景,来谈人生,谈因经霜而冷峻的中年人生。因此说,这是一本有关现实生活的散文集。

几乎是在与《霜冷长河》的同时,余秋雨在稍后的三个月也就是1999年的7月又在台湾了他的第五本散文集《掩卷长思》。余秋雨自称这本书着重谈人生的困境、陷阱和人生的沟通。他之所以要写或者说会写这本书是与他个人的经历分不开的。因为在这个时候,已有许多不同的声音从四面八方铺天盖地向余秋雨扑来。可以想象得出,他此时的境地。盛名之下,其人也累!

在人类即将迈入2000年之际,余秋雨随香港凤凰卫视千禧之旅越野山队,跋涉数万里考察了人类最重要的几个古文明发祥地,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这次考察的见闻与思考,这就是余秋雨的压卷之作《千年一叹》。但是我个人以为《千年一叹》无论是在思想的深邃,还是文字的表现上均不及《文化苦旅》。在完成《千年一叹》之后,余秋雨的散文创作基本上已接近了尾声。事实上他本人也多次声明“封笔挂刀”。然而2004年他又推出了自己封笔之作《借我一生》。这本他自称是“写时常常泪流不止”的书,是余秋雨对中国文化界的“告别之作”。这本书涉及他和他的家族诸多不为人知的经历,具有一定的自传色彩。余秋雨声称此书的出版标志着他已退出文化圈。

关于余秋雨的最新情况是他投资200万元人民币入股创办了一个名为“上海读书人”的图书文化股份公司,并且呼吁中国文化企业家的出现。至此,余秋雨已演变成为一个商人。

以上就是余秋雨生平与创作的大致情况。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余秋雨走过的路,从最初一个怯生生的懵懂少年到戏剧理论研究的权威、学者,再到以文化创作与探究为己任的作家或者说是文人,最终成为今天的“文化商人”,这是一条多么漫长而又艰辛的路。撇开其它暂且不说,首先,余秋雨是应当尊敬的。他不甘平庸与寂寞,从社会的最低层突围生命,功成名就之后不满现状,两次放逐,两次升华,从而开拓出了一个甚为广阔的人生。

关于余秋雨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称他在文革期间参加了四人帮御用写作班子,而且至今不愿意对这一行为表示忏悔;二是称他的作品存在许多硬伤,学养不足。这两个问题一度将余秋雨变成了“众矢之的”。的确,在当今文坛上,似乎很难能找到第二位像余秋雨这样与批评界的尖锐对立的作家。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一方面自然在于余秋雨的知名度,在于他长期占据华文市场的畅销著作;另一方面也在于他本人对待批评界不谦虚的态度。但是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原因了吗?我想,之所以会出现“余秋雨现象”恐怕是有它深层次的原因吧。譬方说,我们当下的社会,文化运行机制、传媒以至评论界。不可否认,余秋雨本人可能会存在一些不足(事实上余秋雨也的确有瑕疵,譬如他对待批平的态度),但是我们的媒体和批评界也是难逃其咎。传媒和评论界最容易走两个极端。捧的时候是随心所欲,慷慨大方,什么大师、大家、主义、手法、这最,那好,流光异彩,咄咄逼人。贬的时候又是当头一棒,批倒批臭,再踩上一脚以让其永世不得翻身。

传媒和评论容易造就人同时也会毁掉人,再加上市场经济下商业利益的诱惑这就使得当今大批的文化人面临一个十分尴尬的界地:是青灯长坐、簧夜冥思呢,还是灯红酒绿、醉生梦死呢?在文化人心态失衡的这个过程中,传媒和批评无疑是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基于此,我们呼唤一种宽容,一种客观、冷静而又理性的文化的宽容。不知我们能否对余秋雨也宽容宽容。

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应当说,余秋雨的作品还是作出了它的贡献的。他的那些散文己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众多人的精神食粮之一,他那低徊、感伤的文化情调、曲折多姿的艺术手法、典雅灵动的文学表达都己成为一种范本。至于他以及他的作品在当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现在谈论还为时太早。台湾畅销书作家刘墉说过,一个人的书如果畅销一年,可能是炒作;三年就会成为一种现象;十年便是社会现象;三十年便成为历史现象。我想,余秋雨最好还是留给时间去评价、沉淀与考验吧。因为,只有时间才是最公正的裁判。

同类推荐
  •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启迪学生思考人生的故事全集:粉红色的信笺

    人生仿佛是四季的轮回,生命的状态便是这四季的写照。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春、夏、秋、冬,不必为沐浴春风而得意,也不必为置身冬季而叹息,人生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是我们必经的过程,生命中的每一个时刻都是值得我们珍藏的记忆。
  • 魅力说话100招

    魅力说话100招

    古人云:“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说话是何等的重要。在相同的环境中,因为说话的方式和技巧的不同,往往效果大相径庭。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把话说好,把话说到位,这对我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和人际交往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 思路决定出路(第一册)

    思路决定出路(第一册)

    留意一下我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总会有碰壁的时候。我们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你是否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有条不紊、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是整天发牢骚,埋怨事情多了,思维乱了,没头绪做事?以上两者的区别在于有没有清晰的思路,有没有按照思路去做。“成功不是不可能,思路决定出路”。《思路决定出路》这本书让大家知道了任何一件成功的事情背后都有一个正确的过程或方法,更要有一个正确的思路。无论是对于公司内部员工培训还是个人的成长,本书都是最佳的范本与参考书。
  •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像她那么有范儿

    像她那么有范儿

    你身边总有让你佩服的姑娘,美国的,法国的,意大利的,西班牙的,中国的,瑞士的,墨西哥的……本书汇集不同国家优秀姑娘们的故事,有华盛顿退休女高官,有夏威夷度假的party girl,有美国小镇的单身妈妈,有瑞士雪山滑雪姑娘,有在纽约的北京妞,有所谓的bitches……很多很多有意思的有范儿者。她们时尚、独立、阳光、自信、有主见,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精神,每到一个地方,都会散发独特的光。你或许不急着去读它,但你一定得读它,这本书能够给你打开更多窗口,带你去看世界、去找梦想、去认识更多有意思的人。
热门推荐
  • 陀罗门

    陀罗门

    什么六界众生?什么轮回转世?纷纷扰扰,镜花水月……总有痴人妄图纵横六界,总有痴人迷见六道轮回……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界之中又有怎样的纷争往事?昆仑五派究竟被何人算计?铸龙神石又落入何人之手?随着无字神碑的现世,连接六界的咒印通道是否会被打开?随着各方势力的粉墨登场,一场亘古绝今的六界之战一触即发……戏说今古,扁舟一叶!一切精彩,尽在《陀罗门》!
  • 冥茫瞳

    冥茫瞳

    这是一个自幼双目失明的少年,在得到一双奇异的双瞳之后从而探索这方天地的故事!
  • 象墓

    象墓

    杨卫华著的《象墓》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自古相传,野生亚洲象临死前,都能预感到自己的末日来临,会主动跑到它们 的墓地迎接死亡。可以想象的是,象墓之中象牙堆积 如山,那会是一笔如何巨大的财富?千百年来,有多 少人冒着生命危险,跋山涉水,深入丛林探秘,却始 终未能找到传说中的象墓。直至H市一位姓于的研究野生物的教授,在西南 南滚河林区对亚洲象进行科研考察时,无意中破译亚 洲象的生理密码,成功发现一处象墓,称为“中野四 号”,从而使长期困扰生物界的大象墓地,终于浮出 水面。于教授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中野四号”象 墓的地理坐标图绘制成绝密文档……
  • 诸天神殇

    诸天神殇

    绝代神王惨遭算计,不料转生凡躯,为报大仇,誓要重铸神胎,重返天宫,斩奸佞,再掌神庭
  • 九界碑传说

    九界碑传说

    黄帝之后八百年,大荒世界再掀波澜,五族争雄、夷戎逐鹿,一个少年乞儿,为追寻身世之谜踏入江湖。战远古神魔、寻不死仙药、沙场秋点兵、一剑断天山……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
  • 星际魔甲狂潮

    星际魔甲狂潮

    刘启明家中祖传纹身技艺,自幼耳熏目染的他,有着一手极好的纹身绝艺。他穿越到三十世纪的宇宙星际,在博瑞星球被文德斯人抓住,沦为苦力。刘启明在工厂的整理垃圾时,意外发现了一块秘密的芯片,梦境为他开启了一扇奇异的大门。这块芯片是博瑞族人秘密制作的,他们怀疑芯片被刘启明藏匿,开始监视接触他。刘启明把芯片还给博瑞族时,对公主特丽尔一见钟情。他发现芯片并不完美,存在缺陷,无意中改进了芯片,并得到特丽尔的青睐。
  • 一个清洁工的尊严

    一个清洁工的尊严

    那人又当着郭洁的面点完那一千多块钱,确定无误,才勉强挤出一丝笑容,从里面抽出了十块钱抛给郭洁。
  • 超级大慈善家

    超级大慈善家

    速冻百年的吊丝男被超级慈善系统选中,带着残存记忆重临1997年。学渣男华丽转身,改变悲催人生,走上慈善证道之路。美女、金钱、权力、名誉……一切都很简单,难的是人心,难的是取舍,难的是对未知的掌握。日行一善,积善成德,德被天下。做慈善家很累,做大慈善家更累,做个让女人满意的超级大慈善家更是累上加累,但是……我喜欢。----牧阳
  • 道貌岸然

    道貌岸然

    梦到媳妇出轨,醒来发现竟然是真的。还意外获得一项超能力,掌握出轨妻一切动向。
  • 怖客之午夜孤魂

    怖客之午夜孤魂

    我叫许长生,因为我来到人世的时候上天跟我开了个玩笑,我有了常人没有的能力,我有着常人没有的阴阳眼。就因为有着天生的阴阳眼,所以继承了奶奶祖传下来的茅山术,每天过着非活非死的生活,我坚持把符气修炼强大,改变自己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