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沟”一词在我国很流行,意指年轻的子女与父母辈在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念上存在的距离,并由此导致两代人的相互不理解,产生隔阂。
代沟的存在是客观的,但并不是无可奈何的。只要我们掌握一定的方法,就完全能够缩小或消除代沟问题。
认识产生代沟的原因
代沟是由于大人与孩子之间因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兴趣爱好等方面不同认识而导致的,其形成代沟原因有很多,归纳起来,主要分为生理、心理、社会发展、角色差异等原因。
(1)生理原因
青少年正处在发育阶段,体力和智力发展迅速,好运动、敢创新,但却耐力不足;成年人的身心已发展到最高峰,对人生、社会已有全面成熟的认识,态度和观念也已基本定性,缺少变化。
(2)心理原因
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自我意识日益增强,有独立思考的要求,他们易冲动、易受他人影响,渴望独立、渴望得到成人和社会的承认。
恰恰相反,成年人心理上已经完全成熟,个性也趋向稳定,对子女寄托的希望不断升值,他们习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去要求子女。
现在,一些子女的青春期与母亲的更年期重合,处于更年期的母亲们很容易情绪波动、精神紧张,再加上繁杂的工作和家庭重负,使她们成为心理负担颇重的“易燃易爆”体。
(3)社会原因
两代人成长的社会环境不同,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也不同。父母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可能和孩子的想法相差甚远。
另外,两代人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不同,社会观念、社会环境、工作性质、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变化,对上一代人冲击较大,他们不能很快适应这个时代的发展,而正处在这个时代的青少年,能很快融入这个时代,能够迅速接受新鲜事物,两代人之间因此出现摩擦。
(4)角色原因
作为父母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需要履行抚养、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对子女有很高的期望值,希望孩子听话、有出息。
而少年则处于被教育、被保护的地位,他们的要求很容易被忽视,尤其是父母的溺爱常常被他们看成枷锁。
消除代沟的方法
要想一家人和乐,缩短代沟,需要我们家长做出更多努力,尤其是精神准备,我们该如何消除代沟呢?
(1)承认代沟
面对代沟,我们不要回避,要迎刃而上。生活中的代沟,其实可以不必计较,所谓青菜萝卜,各有所爱。而思想上的代沟,需要在沟通中进行碰撞,在碰撞中取得个性的共振。两代之间不能伤感情,不然,不但无法沟通,而且会加深隔阂。
(2)及时沟通
交谈是最好、最直接的沟通方式,我们做父母的应主动创造谈话情境,营造交流氛围,多与子女以心换心。这种交谈必须建立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父母最好是以朋友的身份参与其中,切忌用封建家长式的态度,居高临下地训斥孩子,否则会使彼此间的距离感增强。
(3)宽松要求
适当降低对子女的要求。对子女要求过高,会形成孩子心理上的重压,致使孩子把家庭看成“集中营”。家长应争取给孩子创造宽松和睦的环境,不能按自己的好恶和标准来评价与要求孩子。
(4)相互尊重
不要给孩子过分的爱,而要给孩子一片“情感自留地”。青春期的少年渴望独立,对事物具有一定的批判、评价能力,因而不愿事事听命于大人。
他们迫切需要得到父母和周围人的尊重,承认其独立意向和人格尊严。过多的保护会使孩子内心烦躁,产生抵触情绪,报复和逆反心理也会日趋严重。
(5)学会接纳
对待子女我们应学会在接纳和容忍的基础上因势利导。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学会接纳对方的态度和意见。
这种接纳不是被动的,而是在真正弄清对方的意见和态度是否合理之后,心悦诚服地放弃自己的见解而接纳对方。或者,将双方的意见取长补短,相互融合,更是一件快事。
由于涉世不深,青少年看待事物经常抱理想主义的态度,遇挫折易于沮丧,也易受他人影响,考虑问题片面甚至凭冲动办事,理性不足,是非界限不清。
做父母的要理解孩子的这些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由“权威式”、“保姆式”的关系变成“朋友式”的关系。
(6)求同存异
如果两代人之间的某些差异极难协调,那么父母就该求大同、存小异,理解、尊重子女的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绝不可将自己偏爱的某种模式强加给对方。
(7)与时俱进
现代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信息瞬间万变。青少年没有旧观念、旧模式,凭着对新文化的敏感、认同以及接受能力的优势,必然会走在父母的前面。父母应主动学习,与时俱进,力求与子女建立共同语言。
当然,我们不要指望能彻底填平代沟。代际冲突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当然,这需要家长采用恰当方式,与孩子和睦相处,让孩子健康成长。
当爱已成往事,夫妻该何去何从
隔代教育在我国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一个常谈常新而又十分重要的话题。客观地说,任何事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说都是有利有弊,隔代教育也是如此,它没有绝对的优势,也没有绝对的劣处,需要我们面对现实,正确地认识与看待。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对待隔代教育这个问题呢?
认识隔代教育的利弊
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辈,这种由祖辈对孙辈的抚养和教育称之为隔代教育。
隔代教育的产生也是有原因的。首先是我们这些老年人有较多的育儿经验,有充裕的时间和足够的耐心,所以子女们把孩子交给我们这些老年人看管;其次,子女或者因为工作忙,或者要出差、异地工作,或者婚姻出现一些问题,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
因为以上这些原因,我们这些离退休的老年人又开始充当起孙辈教育者的角色。一般来说,我们这些老年人带孩子还是有一些优势的。
第一,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和精力,而且愿意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生活,有一颗更加平和的心态。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处在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生存压力比较大,很容易将工作当中那种紧张的情绪带回家,造成不太和谐的家庭氛围,带给孩子过多的心理压力,妨碍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但是,我们这些老年人已经脱离那种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心态相对比较平和,加上老年人具有儿童似的心理,这就使得他们特别喜欢孩子,也更容易融入孩子们的游戏,跟孩子建立比较融洽的关系,为老年人实施正确的教育提供了非常轻松和谐的心理基础。
第二,老年人具有抚养和教育孩子的实践经验,对孩子在不同的年龄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应该怎样处理,知道的要比孩子的父母多得多。
第三,老年人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的丰富的社会阅历和人生感悟,这是促进孙辈发展和有效处理孩子教育问题的有利条件。
第四,老年人自身有一种童心,极易与孙子孙女建立融洽的感情,为教育孩子创造了良好的感情基础,利于祖孙两辈身心健康。
然而,我们这些老年人带孩子,由于受历史条件和自身年龄特点的局限,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利因素,对此,我们老年人也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第一,是容易形成溺爱。我们这些老年人多数经常有一种因自己年轻时生活和工作条件所限没有给予子女很好的照顾,而把更多的爱补偿到孙辈身上的想法。这种想法往往导致产生“隔代惯”的现象。我们对孙辈疼爱过度,处处迁就孩子,容易造成孩子任性、依赖性强和生活自理能力低下。还有一些老年人家长因过度疼爱孩子而护短,致使孩子的弱点长期得不到矫正。
第二,是我们老年人思想观念陈旧。许多祖辈家长不顾时代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仍用老观点要求孩子,教给孩子过多的老经验,缺乏开创性精神的培养,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还有一些老年人因文化低、思想旧,无意识地给孩子传授不少封建迷信的东西,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
第三,是造成孩子与其父母的感情隔阂。我们老年人对孙辈的溺爱和护短,造成孩子很难接受其父母的严格要求和批评,还容易形成感情隔阂和情绪对立,使正常和必要的教育难以进行。
掌握隔代教育的对策
隔代教育是一种客观存在,因此不管是利还是弊,不管是赞同还是不赞同这种形态,我们都必须正视它,并且让它科学化。作为老年人,我们应该注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应对隔代教育可能出现的问题:
(1)统一思想认识
和孩子的父母相比,我们这些老年人由于出生与成长的环境和时代有着显著的差异,两代人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自然也会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比如,年轻一代可能更注重孩子智力培养、个性发展,他们往往会更多地向孩子传递知识,给他更多自由,让他自由探索;而我们老年人则更看重道德教育,可能就会给孩子更多的约束。
为此,在教育孩子的事情上,我们两代人要尽量平心静气多一些沟通,只有统一认识,才能避免在孩子面前暴露分歧,防止孩子利用这种分歧要挟父母或者祖辈,引发更多的问题。
(2)不要过度溺爱
老年人过度溺爱孩子成为隔代教育最大的问题,所以我们老年人在养育孩子时最好用理智控制感情,分清爱和溺爱的界限,爱得适度。否则,没有规则的环境并不能帮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相反,一个缺乏规则的环境反而会带给孩子更多的不安全感。
(3)培养孩子独立性
孩子不与老年人生活在一起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父母有时忙碌起来顾不上孩子,又没有老年人可以依赖,孩子就必须学会处理自己的日常生活。
所以,如果我们老年人一定要与孙辈们在一起,那么我们应该注重培养他们的独立性,以免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4)当好父母参谋
当孙子、孙女出生之后,年轻的父母缺乏养育孩子的知识和经验,我们老年人便成了他们的育儿参谋,不但教给他们具体的细节,还要做示范。
在孩子成长不同阶段,我们老年人也要提醒年轻父母注意对孩子进行什么方面的教育,如生理、心理、智力等方面。
(5)不做孩子保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祖父母不是保姆,他们应享受晚年的快乐。这是因为我们老年人的教育观不一定符合现代的年轻人。同时,我们老年人也不能剥夺孩子的母爱,孩子应该有更多时间与父母在一起。
这就要求我们老年人很少和孙辈住在一起,但如果对他们的成长非常重视,可以经常打电话给他们询问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过节或孩子生日会送礼物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