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73500000002

第2章 礼仪的起源和发展

一、礼仪的起源

礼仪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礼仪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自人类社会出现以来,人们就要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从而形成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指出的,动物不对什么东西发生“关系”,而且根本没有“关系”,对于动物来说,它对他物的关系不是作为关系存在的。这就是说,动物只能依靠自身的器官从自然界取得现成的东西去维持生存,只能消极地适应环境,不能自觉地、有目的地改造世界,所以动物之间无所谓社会关系。而人则不同,自从类人猿最后脱离狭义动物界变成人以来,其生活、生产活动就是在群体中进行的。

正如恩格斯所说,随着手的发展,随着人类的劳动,人开始了对自然的统治……不断地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另一方面,劳动的发达……使这种共同协作的好处对于每一个人都一目了然。在劳动的基础上,语言适应了交际的需要,产生了礼貌语。现在所知原始人类早晨相见的问候语是“无它否?”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它”为蛇。上古时代,毒蛇盘地,随时危及人类安全,祖先惧怕毒蛇,朝不虑夕,故相见便问:“你没有被蛇咬了吧?”又如:上古时代人们早晨见面的问候语是“无恙”,“恙”也是一种毒虫。由此可知,在上古时代人类便有了礼貌语言。

但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科学落后,人类处于一种愚昧状态,其认识世界的能力极其有限,因而对许多自然现象无法作出科学解释,在许多自然灾害面前感到束手无策。于是,人们就把生活中的得失或成败归之于自然,看成是自然的恩赐或惩罚。这就使得人们把“天”谓之世间的最高主宰力量,对之顶礼膜拜,进行祭祀,以求得精神上的安慰,从而产生了最早的也是最简单的以祭天、敬神(当时称为图腾)为主要内容的“礼”。可见,礼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

据考证,甲骨文中就有“礼”字(繁体字写作“礼”)。卜辞中作丰,即“”、“凵”、“豆”之合。“”据说是一条一条的玉石,“凵”就是盛玉石的盆子,把一条一条的玉石放在盆子里,即成“”的样子,也就是盛了玉石的盆子的样子;“豆”就是放盆子的支架;盛了玉石的盆子放在架上,即成“丰”。拿这样的东西去供神(左边是神)就是礼,表示对神或先祖的敬意。《说文解字》中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徐灏笺注:“礼之言履,谓履而行之也。礼之名起于事神。”实际上“祝”、“祭”、“奠”等字的甲骨文、象形文字的写法也都是礼仪场景的描绘。在敬神的基础之上,礼的含义逐渐拓宽,转移到对人的尊敬,于是产生了一系列对人施教的礼节、礼貌。

在远古时代,同一氏族成员在共同的采集、狩猎、饮食生活中所形成的习惯性语言、动作也是原始社会礼的萌芽;不同氏族、部落的成员,彼此间为了求得信任、谅解与协作而使用的一些被普遍认同的语言、表情、姿势,也同样被看作是礼的最初形态。在母系和父系氏族社会时期,随着礼与等级的逐步出现,便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能协调社会关系、反映等级权威的“礼仪”。由此,纵观原始社会的礼,可以看出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①确定婚姻制度,以明确血缘关系,使自然群居的团体发展为血缘亲族集团,最后发展为夫妻制;②建立政治体制和区别部落内尊卑等级,制定刑典法律,形成原始政治体制;③确定一些祭奠仪式;④肯定一些礼节形式和表示恭敬的动作。可见,原始社会已经形成了原始的政治礼仪、敬神礼仪和婚姻礼仪,是礼仪的起源时期。

二、礼仪的发展

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人类社会进入到奴隶社会,这是人类社会的一大进步。人类的文明程度也随之得到提高,原始社会时期的亲婚群婚、茹毛饮血等野蛮现象基本消失,各种礼仪制度相继确立。礼作为一种行为尺度和规则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礼仪也从主要的原始宗教仪式发展成为一整套的伦理道德观念。奴隶主贵族用礼来树立君主的尊严和绝对权威,维护自己在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统治。正所谓“礼,国之大柄也”。《礼记·礼记集说序》开篇则说:“前圣继天立极之道,莫大于礼,后圣重世立教之书,亦莫先于礼。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孰非精神心术之所寓,故能与天地同其节。”这样,就把礼推崇到了高于一切的地步,使之具有“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的重要作用,可以让“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以巩固统治阶级的政权。奴隶社会的礼,其主体就是政治体制,就是刑典法律。

夏商两代都有各自的礼。到了周代,为了限制诸侯僭越,以下犯上,制定了更详尽的礼法。西周时代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礼治时代,在周公主持下制定的《周礼》内容较为广泛,除了有关政刑的各种制度外,还提出了一整套的礼制,从大宗伯(掌邦礼的长官)之职文中归为“五礼”(吉、凶、军、宾、嘉),“九仪”(受职、受服、受位、受器、赐则、赐官、赐国、作牧、作伯),“六瑞”(镇圭、桓圭、信圭、躬圭、璧、蒲璧),“六挚”(皮帛、羔、雁、雉、鹜、鸡),“六器”(苍璧、黄琮、青圭、赤璋、白琥、玄璜)。其中“五礼”和“九仪”是针对各种场面的礼仪制度,而“六瑞”、“六挚”、“六器”则是行礼时所用的器物,目的在于区别尊卑贵贱。在我国古籍中有“三礼”的称谓,即《周礼》、《仪礼》和《礼记》。“三礼”是我国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论著,对后世影响极大。

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的学者更是系统地阐述了礼的起源、本质与功能。孔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礼仪学专家。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他还积极投身于礼仪教育,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孟子也重视“礼”。正如他所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意思是说,“仁义礼智”这些礼仪道德不是人们受了外感而形成的,是人们本来就具有的。这显然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礼仪道德起源论。《论语·为政》中说:“道之以正,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荀子》道:“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在荀子看来,礼是一种实践可行的东西,是人类清醒理智的历史产物,是社会用来维护政治秩序和规范人伦的客观需要。荀子曾讲:“礼者,人道之极也。然而不法礼,不足礼,谓之无方之民;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明确指出对礼的认识和践行程度是衡量贤与不肖和高低贵贱的尺度。

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有一个“礼崩乐坏”的阶段。由于诸侯们不愿再受约束,纷纷废弃礼法,实行“法治”,从而使儒家思想四处碰壁,很不走运。到了封建社会,礼的演进进入了礼仪时期,而且礼仪制度亦具有了新的特点,即被打上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的烙印。其主要作用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等级秩序。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自命为“真命天子”,他的话就是金科玉律。朝见天子,须三跪九叩,念念有词。这些礼仪都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等级森严的政治制度的需要。

西汉初期制定封建礼仪最知名的要数叔孙通和董仲舒。叔孙通向刘邦建议制定朝仪之礼,并召集了数十名儒生具体实施。他所制定的礼仪,突出了适应封建社会制度的特点,突出了尊君抑臣以及区分尊卑等级序列的要旨。董仲舒是儒家的饱学之士,向汉武帝刘彻提出“兴学、求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了巩固儒家所推崇的礼仪,他进而提出了“天人感应”之说。其主要思想是,皇帝受命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并把这种“道”具体为“三纲五常”。他认为,天有阴阳,人也有阴阳。阳为尊贵,处于主导地位;阴为卑贱,处于服从地位。君、父、夫是阳,臣、子、妻是阴,所以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就是“三纲”。“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非常明显,“天人感应”的理论把封建统治尤其是皇帝的权力神化了。谁要是反对皇帝,谁就是反对“天”,就是大逆不道。从此以后,神权、君权、父权、夫权构成一体,又经历了封建王朝的不断补充和翻新,使儒家封建礼教形成定制,对巩固封建统治起到了特殊作用。

宋代的礼仪在封建体制下又有了新的发展,并形成了封建礼教的又一高峰,出现了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理学,即“天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自然界天地万物无不体现天理,人性本质就是天理的体现。此后,理学的发展,不仅使礼教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而且还向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迅速渗透,进而有了“三从”、“四德”(“三从”是指: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是指:妇德——

一切言行都要符合忠、孝、节、义,妇言——说话要小心谨慎,妇容——容貌打扮要整齐美观,妇功——要把侍奉公婆和丈夫当作最重要的事情来做)的礼仪道德标准,使宋代的家礼兴盛起来。

明朝时代大力推崇礼教,使礼仪之风盛行,并制定了祭祖、祭天、祈年等仪式仪程,规范了“君臣之礼”、“尊卑之礼”、“交友之礼”等社会活动,而且使家礼向深层发展,非常详细地规定了家庭内及亲属间各种相互关系的礼节、礼仪。各种名目的礼,诸如“忠、贞、节、烈、孝”日益繁多起来,从而使礼仪日臻完善起来。

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的礼仪加上西方资本主义的道德观,使之形成了礼仪道德的大杂烩。

三、现代礼仪

到了现代社会,维护尊卑等级的陈旧没落的形式被废除,代之以人与人之间尊重平等的礼仪,礼仪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礼仪中,有许多礼仪继承了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如《礼记》中曾载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即语言之美在于谦恭、和气、文雅,并规定人与人交往时应“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也就是不要在行动上出格,不要在态度上失态,不要在语言上失礼。《论语·雍也》篇中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就是说若仅品格质朴,而不注重礼节仪表,就会显得粗野;若只注重礼节仪表,而缺乏质朴的品格,就会显得虚浮。只有外在的仪表同质朴的品格结合,才算得上是一个有教养的人。《荀子·劝学》篇中也讲:“礼恭而后可与言道之方,辞顺而后可与言道之理,色从而后可与言道之致。”就是说只有举止、言论、态度均谦恭有礼时,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教诲。这些言论为现代礼仪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还有“责己严、待人宽”,“温良恭俭让”,尊老爱幼等行为规范也都为今人所用。

现代礼仪中的一些礼节是由传统礼仪演变发展而来的,如国际上通用的握手礼。在人类还处在刀耕火种的年代时,人们狩猎、征战,手中经常拿着石块或棒棍等武器。当遇见陌生人的时候,如果大家都无恶意,就要放下手中的东西,并伸开手掌,让对方抚摸一下手掌心,以表示友好。这一习俗一直沿袭到古战场,当时打仗的骑士都着甲戴盔、全身披挂,除两只眼睛外其余都包裹得严严实实的,随时准备冲向敌阵。若为了表示友好,在互相接近时,就应脱去右手的甲胄,伸出右手表示没有武器,并互相握一下,即为和平的象征。到了近、现代,若交战双方的领导人有诚意坐到谈判桌前,见面时就握手表示双方愿意和平共处。一旦签订停战协议,双方代表便握手表示和好,并含有庆贺化干戈为玉帛的意思。所以,今天人们相见或告别时,都行握手礼表示亲切的情意。

又如,今人在交际中使用名片的礼仪,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以前。名片,是个人用作交际或送友人留作纪念的一种介绍性媒介物。我国可以说是名片的故乡,秦汉时的“谒”,汉末的“刺”,六朝的“名”,唐代的“膀子”,宋代的“门状”,明朝的“名帖”,清代的“名刺”,与今天名片的作用和格式,都有很大的相似性。特别是到了清朝末年,有人就称“名刺”为“名片”。古人的“名片”除用来自我介绍外,还常题写上自己的得意诗句,以此作为社交活动中的敲门砖、见面礼,还可助酒兴,增友谊。

交际礼仪在今天的发展又呈现出新的趋势:一是形式趋简。中国古代交际礼仪中的“拜”,就是适应古代社会慢节奏生活方式的一种致意礼节。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为了适应当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致意的礼仪便相继以握手、点头、微笑代替。二是礼仪内容日渐丰富。当代人的交往日渐频繁,范围逐渐扩大,礼仪也有很多新变化。如言语部分就增加了大量的外语词汇,而非言语交际礼仪更显示了当今科技、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生活方式与文化思想的和谐。如现在用刊登广告、电视(台)点歌祝寿、贺新婚、电话拜年、短信祝福等已成为最新颖的礼仪形式。

总之,从礼仪产生和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出:礼仪作为人们的行为模式和规范,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由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任何一个阶级社会里,占有统治地位的礼仪思想和制度总是那个社会统治阶级思想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工具。而现代礼仪无疑有了质的飞跃性的进步,它最终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并且它又将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社会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同类推荐
  • 知机善变

    知机善变

    如何实现超常规发展,一直是重庆市委市政府重点思考的问题,也是渝派企业努力追求的目标。要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提升发展动力,探索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路径,就要在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的框架下,促进企业界大兴创业兴业之风,一心一意求发展、促发展;促进企业界大兴真抓实干之风,脚踏实地去拼搏、去苦干;促进企业界大兴探索创新之风,放开手脚大胆试、大胆闯。
  • 生活工作好口才

    生活工作好口才

    成功学家研究发现,在众多的成功因素中,口才举足轻重。现代社会离不开交际,可以说,没有一副好口才办什么事都难以得心应手。《生活工作好口才》从生活和工作两方面对应用口才进行了较为系统和详尽的解说与应用点拨,是提高口才综合素质和锻炼各方面口才的好助手。
  • Q&A马云与员工内部对话

    Q&A马云与员工内部对话

    首次曝光阿里内部思想碰撞的场景,首次展现了一个更轻松、睿智、激情的马云;一群青春逼人的员工,一些奔放的提问。这是一个企业家和年轻员工、创业者的对话,这是一些不停推动着我们思维的对话。这不仅仅是马云与员工的对话,这其实也是马云和你的对话,本书从第二人称“你”作为切入视角,以此希望作为读者的你,可以更贴切地去感受“Q&A”的氛围,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人脉力

    人脉力

    本文一共讲了21堂课,这21堂课基本上都是以人脉这个主题为主线,以各位人士对人脉的不同理解与运用为辅线展开论述讨论的。在这些论述讨论中,我们不但从侧面剖析了人脉关系对我们不同人的需求与帮助,而且在如何认识人脉、构建人脉以及维护和使用人脉方面也做了很好的阐述。当然,本书最大的特色就是讲述的每一堂课的内容都很客观现实,主要作用就是让每位读者都能客观地认识有关人脉的各方面知识。它不像其他书籍一再刻意地夸大和吹嘘人脉的作用,也不像有些文章把人脉的作用贬得一文不值。
  • 谋事先谋人

    谋事先谋人

    人人须谋事,事事须谋人。任何事情都是人为和人谋的结果。所以,琢磨事必先琢磨人,谋划事必先谋划人,人为事之本,事为人之谋,要想做成某件事,促成某件事,首先要把有权决断于此事的关键人物抓住,与其拉定关系,套好近乎,打通关节,这样,所谋之事方可迎刃而解。
热门推荐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自由之战之巅峰王者

    自由之战之巅峰王者

    他是一种烂泥扶不上墙的超级留级生他是一名长相缅甸内心狂热的天才游戏玩家他还是一个俊秀帅气嘴角总是挂着微笑的神秘少年当国内第一款MOBA电竞手游推出,他无意点进。谁也不知道,一个传说,由此诞生!当有朝一日,电竞不再受人排挤,让我们大声高呼:“玩游戏,也能玩出艺术,玩出名堂,玩出一片天地!”
  • 网游之豆破苍穹

    网游之豆破苍穹

    扫墓少年意外得到了一款跨时代自由拟真网游“传说”,进入游戏后他发现一切都已经被选定了,不过让他感到诧异的就是背包里有一颗发着淡淡金色的豆子,但却被少年吞下,随后游戏里的所有事物都变得熟悉起来。东边有个隐藏任务,西边某地有个BOSS,强化装备怎样垫刀……一段史诗般的传说,由此开始!
  • 女神大人成长日记

    女神大人成长日记

    墨初繁想过许多种他们再相遇时的情景,却万万没有料到会是这样。他说,我这一生,最后悔的事就是没能一直把你帮在身边。他说,无论天涯海角,只要你去了,我就跟。他说,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为了你,我也心甘情愿。
  • 练玄

    练玄

    仙路缥缈无常,唯有恒心者才可寻觅。世人冷眼,万众讥讽又能如何,我心永恒,坚若磐石,何愁天下无我安身之地。平安村无名之地,因狐妖祸患及尽惨遭灭顶,唯有两名儿童被青玄宗所救,得以保全性命。然而天道不公,玄阳却是被检测万里无一的天生无灵根的体质,被贬为人肉沙包,从此地位卑贱。不过他坚信“世人欺我,耐我,辱我,与我何干,我一定用我的热血,铺成我前进的道路!”ps看完爽文,不如来一场热血盛宴,点燃我们的一腔滚烫。
  • tf之追梦

    tf之追梦

    “同样都有梦,可为什么结果不一样呢?”一个女孩蜷缩在黑暗的角落,眼神里充满忧伤和绝望,一滴眼泪也情不自禁掉落下来。却殊不知,一个男孩听到了她讲的话……
  • 末世逍遥

    末世逍遥

    我纳苍天万丈星空,世间沧桑红尘如梦,訷魔仙佛万劫轮回,話语威严谁掌运转。上古大神陨落之残魂苏醒,且看他将带领主角走向怎样的传奇人生。
  • 天亮散文

    天亮散文

    本书收录了《娘,过年好》、《芹業与小公鸡》、《母亲的石榴花》等散文作品。
  • 女杀手与枭雄:红颜谋(完结)

    女杀手与枭雄:红颜谋(完结)

    她是神秘的江湖第一杀手,没有她杀不了的人;他是神魔附体的绝代枭雄,没有人杀得了他。她要杀他,两人就此交手,展开一场不同凡响的爱欲情仇。江湖两大势力的明争暗斗,风云变色的角逐撕杀,阴谋重重,步步杀机,走投无路的女杀手开始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反击……有言情.有武侠.有惊险.有悬疑.有传奇。
  • 无限战劫

    无限战劫

    已知与未知的无限世界,万族守护万族的无尽战争,万天万界无数英雄赌上自己的生命,为守护,扛起了抵挡这无限战劫的大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