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3400000023

第23章 燕知草跋

小时候读书不知有序,每部书总从目录后面第一页看起。后来年纪稍长,读外国书知道索引之必要与导言之有益,对于中国的序跋也感到兴趣。桐城派的文章固然无聊,只要他说得出道理来,那也就值得看,譬如吴挚甫的天演论序与林琴南的“哈氏丛书”诸序,虽然有好些谬语,却是颇有意思。因为我喜欢读序,所以也就有点喜欢写序;不过,序实在不好做,于是改而写跋。

做序是批评的工作,他须得切要地抓住了这书和人的特点,在不过分的夸扬里明显地表现出来,这才算是成功,跋则只是整个读过之后随感地写出一点印象,所以较为容易了。但是话虽如此,我却恐怕连这个也弄不好。平伯的这些文章,我都是一篇篇地读过的,大部分还是原稿,只有三两篇是从印本上看来,可是现在回想整个的印象,实在有点儿迷胡了。我觉得里边的文字都是写杭州的,这个证以佩弦的序言可以知道是不错。可惜我与杭州没有很深的情分,十四五岁曾经住过两个年头,虽然因了幼稚的心的感动,提起塔儿头与清波门都还感到一种亲近,本来很是嫌憎的杭州话也并不觉得怎么讨厌,但那时环境总是太暗淡了,后来想起时常是从花牌楼到杭州府的一条路,发见自己在这中间,一个身服父亲的重丧的小孩隔日去探望在监的祖父。我每想到杭州,常不免感到些忧郁。但是,我总还是颇有乡曲之见的人,对于浙江之事物很有点好奇心,特别是杭州——我所不愿多想的杭州的我所不知道的事情,却很愿意听,有如听人家说失却的情人的行踪与近状,能够得到一种寂寞的悦乐。燕知草对于我理应有此一种给予,然而平伯所写的杭州还是平伯多而杭州少,所以就是由我看来也仍充满着温暖的色彩与空气。

我平常称平伯为近来的第三派新散文的代表,是最有文学意味的一种,这类文章在燕知草中特别地多。我也看见有些纯粹口语体的文章,在受过新式中学教育的学生手里写得很是细腻流丽,觉得有造成新文体的可能,使小说戏剧有一种新发展,但是在论文——不,或者不如说小品文,不专说理叙事而以抒情分子为主的,有人称他为“絮语”过的那种散文上,我想必须有涩味与简单味,这才耐读,所以他的文词还得变化一点。以口语为基本,再加上欧化语,古文,方言等分子,杂揉调和,适宜地或吝啬地安排起来,有知识与趣味的两重的统制,才可以造出有雅致的俗语文来。我说雅,这只是说自然,大方的风度,并不要禁忌什么字句,或是装出乡绅的架子。平伯的文章便多有这些雅致,这又就是他近于明朝人的地方。不过我们要知道,明朝的名士的文艺诚然是多有隐遁的色彩,但根本却是反抗的,有些人终于做了忠臣,如王谑庵到覆马士英的时候便有“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的话,大多数的真正文人的反礼教的态度也很显然,这个统系我相信到了李笠翁袁子才还没有全绝,虽然他们已都变成了清客了。中国新散文的源流我看是公安派与英国的小品文两者所合成,而现在中国情形又似乎正是明季的样子,手拿不动竹竿的文人只好避难到艺术世界里去,这原是无足怪的。我常想,文学即是不革命,能革命就不必需要文学及其他种种艺术或宗教,因为他已有了他的世界了:接着吻的嘴不再要唱歌,这理由正是一致。但是,假如征服了政治的世界,而在别的方面还有不满,那么当然还有要到艺术世界里去的时候,那颇仑在军营中带着维特的烦恼可以算作一例。文学所以虽是不革命,却很有他的存在的权利与必要。——从燕知草说到明朝,又从明朝说到革命,这个野马跑得太远了,实在我只想说明,文学是不革命,然而原来是反抗的:这在明朝小品文是如此,在现代的新散文亦是如此。平伯这部小集是现今散文一派的代表,可以与张宗子的文秕相比,各占一个时代的地位,所不同者只是平伯年纪尚青,燕知草的分量也较少耳。

中华民国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二日,于北平市,周作人记。

同类推荐
  •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生命中的每一段光阴都不可磨灭。记忆里的那些片段,如今变成了一篇又一篇的故事。那些拥抱我们的人,给了我们温暖。那些放弃我们的人,教会了我们成长。流浪之后,我们得到了一份安定。安定之后,我们却又选择了继续颠沛流离。或许,在某一天的清晨,你从床上醒来,想起了一个深藏于心的故事。故事里,有美好,有遗憾,有喜悦,有悲伤。看似纷杂凌乱,但是每个人都能在里面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当你辗转失眠时,当你需要安慰时,当你等待列车时,当你赖床慵懒时,当你饭后困顿时,应该都能找到一个适合阅读的故事。
  •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散文卷(宁夏文学精品丛书)

    《宁夏文学精品丛书:散文卷》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宁夏是一片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边塞大地,也是文学的沃壤。这里的土地和人民、风物和人情成为了宁夏作家书写、赞美与思索的主要内容和对象,他们力求从西部荒凉的表象下寻找和挖掘人们顽强的生存状态和坚韧的民族性格。特别是新时期以来,从张贤亮到以“三棵树” “新三棵树”为代表的宁夏青年作家群,以独特的生活经验、历史记忆和诗意的言说,创作了大批优秀作品,用文学的方式在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发出生命的强音,营植出一道令人瞩目的文学景观。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宁夏乃至西部的精神入口。
  •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趣味线索分析(侦探趣味推理故事)

    探案故事的模式由4部分构成:一是神秘的环境。二是严密的情节,包括介绍侦探、列出犯罪事实及犯罪线索、调查、宣布案件侦破、解释破案和结局。三是人物和人物间关系。主要有4类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侦探;④侦探的朋友,牵涉进罪案的好人。四是特定的故事背景。
  •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中国古典文学荟萃(梦溪笔谈)

    中国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经典性作品或优秀作品,它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更具有深刻的影响力。
  •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

    书里没有我们熟悉的那种文学作品里的母亲形象——那个忍辱负重,只是付出,不求回报,光辉无私的母亲的形象,而是一个善良正直,但聪明自私、控制欲强、有血有肉的母亲,以为只有自己给对方的才是爱与关怀,以为只有自己才最宽容,却永远不知道,女儿从小就生活在母亲的光环和阴影之下,虽然爱母亲,但骨子里却想摆脱母亲的控制,因此毅然离去,到更广阔的世界里闯荡,希望能向母亲证明,没有她的庇护,自己也能很好地生活,能骄傲地生活。在母亲的最后半年里,女儿心力交瘁,但她一边苦恼,一边仍在尽孝,最终放弃了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陪伴在母亲身边,直到最后一天。。
热门推荐
  • 护花兵王有人爱

    护花兵王有人爱

    秦风:“我回到都市除了保护花姐,还有更大的任务。”
  • 娟狂秀逸

    娟狂秀逸

    “一直往前走,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回头。”“尽头就是您想要去地方,记住,往前走,切莫停步,切莫回头。”我淡笑,抬足前进第二步“叮——叮——”熟悉的铃铛声响,雪白的狐狸从眼前奔跑而来,然后擦肩而过,只留下叮叮当当的声响我控制自己不要回头,不要停下,继续往下走,却终是往侧边瞥去,仿佛在那白茫茫的无休无止里还能够看到那只白狐第三步“主公,时辰到了,当要登基了。”穿着黎色劲装的青年神情恭敬。前行,越过金玉琳琅第四步“哟,瞧你这馋的。想吃叫花鸡可以,先把这步罡踏斗给为师练熟了就成。”一头白发,却脸庞稚嫩的薄雪鼠色袍子的孩童,一手捏着拂尘,一手提着叫花鸡摇头晃脑道。不言,走过年少快意无忧第五步“你这个怪物!”“烧死她!快、快些烧死这个孽种!”无数石头砸来,火焰舔舐。不望,行过灼痛熬骨,滔天恨意…………我一直算着,算着自己走了多少步,仿佛这样就能够让我从哪些虚影里移出心神一般。一共六百五十步,却将我所有的过往览过是非对错,推杯换盏,年少垂暮,欢笑悲惘,太多太多多得我即使一步步被水淹没,也毫无知觉那些记忆,又一次的强调我生无初始,死无归途,颠世流离
  • 发现未知的世界(走进科学丛书)

    发现未知的世界(走进科学丛书)

    1730年7月7日下午5时,在法国某地断头台前,一个人正拼命推开行刑队员套向他脖子的绞索,向蜂拥围观的人群扔出一卷羊皮纸,并大声吼道:“我的财宝属于能读懂它的人!
  • 九年义务魔法教育

    九年义务魔法教育

    总之就是苏文这个白痴在学校一边努力学习魔法一边努力寻找回家的办法,然后直到毕业都没找到的悲剧。或者说是喜剧?
  • 花样男子之诺亚方舟

    花样男子之诺亚方舟

    延续每个人心目中的那个故事;说完《花样男子》中未说完的故事;
  • 道问凡尘

    道问凡尘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道可道,何原道?世人皆求长生,万古谁能不老?·······这是一个始于红尘、终于红尘的故事。
  • 剑仙归隐

    剑仙归隐

    你逃不掉了,要么命留下,要么脑袋留下。额!好像都一样吧。少废话。
  • 帝国枭雄

    帝国枭雄

    一段扑朔迷离的身世,让他背负一身枷锁,一段传奇的经历,让他逐步走向权利的巅峰,一双沾满无数人鲜血的双手,是会将他推向权利的另一个巅峰,还是会将他推向万劫不复的地狱……
  • 美女的顶级保镖

    美女的顶级保镖

    绝世兵王回归都市,低调的日子里化身酒吧小保安,龙游花丛中。为了最爱的女人,他要蛰伏积蓄力量,他要挣脱这命运的枷锁,不断变强,才能守护自己最爱的女人。
  • 二维之子

    二维之子

    阴气,阳气,阴阳之灵。虚界,实界,虚像空间。平行宇宙究竟是11维,还是仅仅2维?教育系统,其实是对人类灵智的“封印”吗?永动机60年前便已问世?地球文明,只是“超人种族”的伪装吗?吸引力法则是真的吗?女人们正在谋划,将所有男人变为“宠物”吗?人类最初,乃是雌雄同体,后来“龙族”下凡,用基因技术分离出了两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