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061900000018

第18章 文图结合的功能

连环画和任何艺术一样,也具有娱情、励志、益智、养性等诸种功能。对此,我们将在以后的篇章里再加以论述。但是,任何艺术又都是通过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品,来满足观赏者对某一艺术品的特殊要求,这便是每一种艺术的独特功能。连环画的独特功能是什么呢?它的独特功能的根源又来于何处呢?在这一章里,我们想对此加以探讨。我们认为连环画艺术的独特功能离不开文图相结合的原理,或者说它来自文图结合的原理。探讨这一问题,不仅是结合原理的具体运用;同时,也必然会加深我们对结合原理的认识,并从不断实践中来促使结合原理得到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

那么,连环画艺术文图结合的特殊功能究竟有哪些呢?从内容方面说,由于连环画是时空交织的艺术,便具有情长景真的功能;从形式方面说,由于连环画是图文并茂的艺术,便具有趣味浓郁的功能;从读者对象方面来说,由于连环画是通俗普及的艺术,便具有老少咸宜的功能等等。以下我们对上述三个功能来加以简要地论述:

时空交织情长景真

如果以艺术形象存在的方式来区分,那么艺术可分为时间艺术、空间艺术和时间空间艺术三大类。如绘画、雕塑属于空间艺术;文学、音乐属于时间艺术;戏剧、舞蹈则属于时间空间艺术。连环画呢?它是绘画与文学的结合,因而也属于时间空间艺术。

时空交织使连环画成为故事图画。它不像一般绘画那样,只能表现事物的一瞬间,而是可以通过连续的画面来叙述情节曲折、内容丰富的故事,这是一般绘画所不及的。同时,时空交织又使连环画成为图画故事。它不像一般文学故事那样,只依靠想象和记忆来领会故事内容,而是具有真实可见的具体造型和依据故事情节而展示的形象表演,这又是一般文学作品所不可及的。这一时空交织,情长景真的特点,便成为连环画艺术所具有的一种特殊功能。它不仅开拓了绘画的境界,也丰富了文学故事的内容。

图文并茂趣味浓郁

文图相结合的连环画的表现形式是图文并茂。读者既能看到文字,又能欣赏图画;既能领会故事,又能看到具体直观的形象,因而觉得有无穷的趣味。这一点正是连环画艺术所以吸引读者的奥秘所在。

连环画当然具有思想教育的功能,但一般读者阅读连环画正像看电影、电视一样主要还是为了娱乐和消闲,所以只能寓教于乐才能发挥其思想教育作用。这并不是低估连环画艺术的身价,而恰恰道出了它在人们生活中应该占有的位置,要知道能给人们以有益身心的欢愉,本来就是文化工作的重要使命。

连环画之所以成为读者喜闻乐见的读物,关键就在于文图并茂所具有的特殊的浓郁趣味。而当前某些连环画之所以不受读者欢迎,其症结也恰恰在于缺乏浓郁的趣味,因而无法吸引读者。

通俗易懂老少咸宜

连环画是通俗文艺。它的通俗性既来源于文学故事和绘画表现,也来源于文图相结合。因为文图相结合依靠语言和造型两种艺术手段来描绘某个事物,就有可能互相补充,各显其能,把某一事物表现得更全面、更真实、更具体、更生动,因而也就更具有通俗性。特别是故事图画化所形成的直观性,能使人们一看就懂。诚如达?芬奇所说:"绘画不同于文学,不需各种语言翻译就能像自然景物一样,即刻为一切人通晓。"当然,文图结合并不是绝对地保证作品的通俗性,还要看作者创作的动机如何。如果创作的目的不同,文图结合也可能导致与通俗化相反的道路。所以,我们创作连环画时,目的应该十分明确,它是普及读物,主要是给文化层次较低的广大读者看的。这一点乃是加强连环画通俗性的重要保证。

连环画属于通俗文艺的范畴。这似乎是一般人们的共识但历来对此又确有不同的见解和争论。在当前繁荣创作的热潮中,也确有一些连环画在向与通俗相反的所谓"高雅"方面一展。他们创作的特点就是大众看不懂或不喜欢看。他们的一些作品在广大读者当中虽没有什么市场,却在某些专业小圈里常常引起共鸣,并被某些专业同好视为优秀的楷模来加以提倡。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已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在这里,我们对此问题也应稍加探讨。

有人认为这种所谓"高雅"连环画的出现说明连环画已登入"大雅之堂",是应该高兴称赞的事。并说,鲁迅早在30年代就曾预言连环画要登入"大雅之堂",这个预言在80年代终于实现了。(参阅《登入"大雅之堂"和走出"大雅之堂,)刊《连环画艺术》1988年第2期)其实,这完全是误解。鲁迅虽然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用过"大雅之堂"一词,但那只是名人作品展览会的同义语。他从来没有要求或者预言连环画要登入"大雅之堂"的话。他只是在《"连环图画"辩护》一文中列举了中外绘画史中一些连环画形式的作品,来证明连环画不仅可以成为艺术,而且早巳经坐在"艺术之宫"里面了。"艺术之宫"与"大雅之堂"显然是不能混同的。前者意味连环画是否为艺术,后者则指艺术有雅俗之分。鲁迅之所以要为连环画辩护,是针对有人一笔抹杀连环画的谬论而发的,并非为要求连环画走进"大雅之堂"而辩护。鲁迅不仅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而且在《"连环图画"辩护》以及别的许多文章中对于连环画是通俗文艺的特点,更是反复强调的。因此,上述那篇《登入"大雅之堂"和走出"大雅之堂"》的文章主张两点论,认为"高雅连环画"应与"通俗连环画"并列,由于读者有不同的档次,连环画亦应有雅俗之分,"既组织创作出版不少'阳春白雪'以提高连环画的艺术水平,又出版更多的'下里巴人,以满足广大市场的需要。"这一观点,不符合鲁迅文章的精神。鲁迅在论述连巧画的俗与雅问题时说:"古之雅人,曾谓妇人俗子,看画必问这是什么故事,大可笑。中国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说不出他以为好的画内容来,俗人却非问内容不可。从这一点看,连环图画是宜于俗人的。但我在《"连环图画"辩护》中,已经证明了它的艺术,伤害了雅人的高超了。"(引自《论翻印木刻)一文)这些话已经说得明明白白,连环画是"俗"艺术,它主要是给'俗人"看的。

不少人都不赞同连环画向高雅"方面发展。有的文章认为:"通俗文艺与正统文艺形式的不可比性,并不是谁高谁低,而是说明两种文化形态各有不同的社会价值,事实上古今中外任何社会中的通俗文艺与正统文艺都是生存互补的。让通俗文艺登入大雅之堂只能使通俗文艺变态。"并归结说:"这种登入大雅之堂是病态的中国连环画的病根。"(参阅《我看十五人连环画展》刊《连环画艺术》1988年第4期)上述两种意见是尖锐对立的。另外也有比较调和性的意见,认为:"连环画是大众的通俗艺术形式,又是一位由俗而雅、-有雅有俗的大稚之堂里面的座上客。……连环画坐在大雅之堂的里面,并不一定就失去大众化。"(参阅《连环画断想》刊《连环画艺术》1989年第2期)也有人主张连环画应该雅得俗,或是俗得雅,是个雅俗统一体。此外,1990年出版的《中国连环画》月刊还曾为连环少人参加了讨论。总之,对这个画的雅与俗进行过笔谈,有不问题是有不同主张的,很有必要进行认真研究和探讨。

何以在连环画的通俗性方面会出现这些分歧和争论呢?

从根本上说,是对于连环画的基本观念认识上有分歧。主要是对两个根本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一个是连环画究竟是一个画种还是独立的艺术?另一个是连环画是否应有雅俗之分?这两个问题又密切相关。持"画种论"者自然追求连环画的绘画性;

持"两点论"者所称赞的"雅连环画",实际上也在追求作品的绘画性。他们的目标都是要让连环画登入绘画的大雅之堂,因而就必然忽视连环画的独立性和通俗普及性。

那么古今中外确有一些"雅"连环画存在,又当如何解释呢?我们曾在《溯源篇》里分析过连环画的"隐身性"特点,某些作品虽然具有连环画的表现形式,但由于它的绘画性较强,文学性较弱,因而仍然被人们视为一般的绘画。这就是"雅"连环画存在的客观依据。所以,严格地说,那些"雅"连环画,与其把它归入连环画艺术当中,还不如归入一般绘画之中更为恰当些。这种骑墙艺术的存在,也并不奇怪,它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艺术分类当中的重叠现象吧!更何况连环画本是自绘画家族当中逐渐分化独立出来的艺术,它必然带有母体的若干遗传因子。我们觉得这个问题有争论的必要,是由于在连环画不断发展当中,恐怕也只有更多地摆脱单纯追求绘画性的倾向,而加强文图结合的功能,才能真正达到自立一家的目的。

通俗性是连环画艺术本质的特点。连环画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到图画,都应该是通件易懂,为读者大众喜闻乐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只能是"一点论",而不能"两点论"。作为通俗文艺的连环画焉能再有雅俗之分?连环画当然要不断提高,但它的提高只能沿着"俗"的方向走,而不应朝"雅"的方向去。那种认为发展"雅"连环画可以提高"俗"连环画质量的说法,恐怕只能把连环画引入歧途。发展雅"连环画虽有可能扩大部分读者面,但同时必然会大大缩广大的读者面。某些所谓"高雅"连环画所以发行量很低正说明这一点。同时,我们如果不坚持连环画的通俗性,不仅背弃原来的读者大众,也不见得就能受到雅士们的青睐。某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也喜欢看连环画,或者某些优秀的连环画以能够得到雅俗共赏,恰恰因为连环画具有通俗艺术的吸引,和文图相结合的艺术魅力。有人认为连环画登入所谓"大雅之堂"为"连环画赢得了荣誉"。但紧接着就有人呼吁:连画应该走出"大雅之堂",回到群众中去!这还不值得我们深思吗?为了迅速走出目前连环画衰落的低谷,我们认为只有好地发挥其通俗文艺的特性,以满足读者大众的需要,才是唯一的出路!

§§第五章古代连环画赏析

中国连环画虽然源远流长,但长期以来却未能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种,而是隐身于各种绘画形式当中,成为各种绘画的一部份。因此,我们要了解中国连环画的发展源流,很难从纵的时代嬗替中理出一个编年史,只能从横的方面在各种绘画形式当中来搜寻它的存在,发掘两干多年来先辈们创作的各种辉煌灿烂的艺术成就。

在这一章里,我们准备从墓室绘画、人物画卷、宗教壁画、石刻雕塑、木刻版画、石印图书等几个方面,各举出一些重要的连环画作品,加以简要的介绍,以此来展示中国连环画的古老传统和其宽广的源流。

同类推荐
  • 声乐理论与实践

    声乐理论与实践

    歌唱有益于身心健康、增强信心、焕发青春。歌唱是表现音乐灵魂和打动人们心灵的最佳手段。本书介绍了歌唱发声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以及技巧训练等声乐基础训练方面的知识;对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的不同表现特征、演唱特点做了介绍;介绍了一些学科对声乐教学的影响,帮助大家更全面地了解声乐艺术;在声乐教学实践这部分中,对于在歌唱中遇到的实际的问题,例如声部的界定问题;如何解决喉头上提、如何解决音色等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在声乐训练实用指导这方面,强调了学习声乐要注意的几个方面,并给出了一些具体的练声曲和歌曲分析,供大家参考。
  • 电视摄像艺术

    电视摄像艺术

    本书对电视摄像艺术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系统而概括地论述了电视摄像从入门到提高再到电视艺术创作需要掌握的技巧和方法。
  •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

    《守望家园的小鸟》是一本由独山子石化公司办公室编写的反映独山子地区生态美的观鸟画册,画册中还创作了大量的与大自然这一飞翔的精灵相呼应的美文。使得拍摄的画面伸展出诗意的翅膀。画册内越140余张摄影作品,精彩的反映了鸟儿的做客、筑巢、停留、驻足……
  •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华语电影的美学传承与跨界流动

    两岸三地的电影相互影响深远而广阔。本书立足华语电影的历史研究,以“历史回望:流变与传承”、“博弈互动:中国电影与全球语境”、“影像美学:回溯与展望”以及“跨区流动:影响与播散”为研究切入点,以期对“华语电影”的概念进行厘清和辨义,填补国内外学术界华语电影研究的一些空白,并拓展华语电影研究的历史维度。
  •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华语电影工业:历史流变与跨地合作

    本书学术灵感与成果资源来自“上海国际电影学术论坛”(ShanghaiForumforFilmStudies)承办的“华语电影工业:历史、当代与方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分五辑:“电影市场与审查制度”,“历史经验与华语叙述”,“‘唐山’记忆与香港主义”,“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和“华语电影合拍片研究”,对早期中国电影工业发展的历史经验、香港与台湾电影中的在地文化与现代想象,以及当前华语电影合拍片等现象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读者奉上当前国内外华语电影研究的最新创见。
热门推荐
  • 剑圣在此

    剑圣在此

    男人的梦想都是热血的,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关于刀剑的梦,冰瞳也不例外,在这个世界看冰瞳如何传奇人生……
  • 缱绻仙凡缘之月牙儿

    缱绻仙凡缘之月牙儿

    但后来的事实证明,没有最变态,只有更变态。某日,我稍微显露了些许落寞,我发誓,真的只是一点点而已。千落这妖孽看见了,先是绕着我打量了一圈,然后自然自语说了句:“嗯,估计是月牙儿寂寞了。”我以我兔子很凌厉的眼神秒杀了这妖孽很多次之后,这妖孽便离开了。没想到,再回来时,手上便多了一个灰兔子。灰兔子,还要是雄的!我窘迫了很久之后,之后,终于说出了:“尼玛,我不喜欢兔子啦!”那是我生平对千落说的第一句说的人话,在人间第一次成功幻变成了人形,将仍在发情的灰兔子一次性华丽丽滴挥出了千落的洛水殿,应该是摔的蛮惨的。千落又捏了个诀,将我变回原样,点点头:“还是这样比较好看,比较乖。”我很无语。后来很多年后,我想起这些事还是觉得,那时候千落一定是整我的,绝对是故意而且有心的!
  • 零之天苍澪绝笔三部曲:黄昏之子

    零之天苍澪绝笔三部曲:黄昏之子

    没有我你怎么办,你的泪水谁为你擦干,谁帮你打伞,安慰你心烦,失眠的夜你最怕孤单。没有我你怎办,你的心事还有谁明白。为什么放手,为什么离开?不是说好吗,要一辈子相爱澪……等着我……我永远不曾离开这是官方游戏零红蝶的背景小说,讲述了一对纯爱绝美双子的旷世奇缘
  • 三国乱纪

    三国乱纪

    时空裂变,无数的英雄人物回到了东汉末年,我非英雄,但也来到了这个乱世。乱世当中人如棋子,而天下好如棋盘,是棋败枯骨埋荒冢?还是棋胜居九五而一统天下?
  •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中国文化名人谈父亲(上)

    在中国的文化意识中,父亲是天,是铁的纪律,是人生的权威,是绝对的原则,是冷酷的理念,严峻的教导者,但这只是文化观念的表导意识。我们通过这套书,中要告知天下的儿女们父爱如山。
  • 霸天仙尊

    霸天仙尊

    仙君兵解,重生平凡少年。踏仙路,战九天。横推乱世,掌御星河,终临万古绝巅。
  • 后来的名字叫曾经

    后来的名字叫曾经

    “许愿树真的只是一个树吗?”“爱情,亲情,友情,我到底可以相信什么?”高富帅与领家女孩会碰出怎样的火花?“说好的永远呢?是永远没有永远吧。'这是一个
  • 合欢花开十一年

    合欢花开十一年

    她初识他于合欢花开的时节。只一眼,心已动。从此,死缠烂打,厚颜无耻,跟屁虫皆是她的代名词。他冷心,冷情,视她为无物。她却从未在意,固执地认为他终会喜欢上她。可惜,五年的坚持,终……不成器。因一场误会,她背井离乡,远走他国。时隔六年,她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心中已无一丝波澜。面对眸中不再有他的她,他只觉心中苦涩,疼痛难忍。十一年的纠缠,何去何从……
  • 虚拟现实零纪元

    虚拟现实零纪元

    这是我最后一次,在镜子中看到那个被平凡囚禁在现实生活中的自己,那个每天只会用小说和游戏来麻痹自己的普通人……羡慕身边的人过的越来越好,而自己却过的越来越糟……今天我将抛弃平凡的皮囊,彻底转生至另一个世界,在那里每个人都是奇迹般的存在:我、她、还有你,对,就是你……!零,记于虚拟现实元年cuimengshi@126.com
  • 元心玉

    元心玉

    这坑也许要弃了。本书写得虽然不够好不够主流但通过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谢谢为我投票支持我的大家。我忙过这段日子会开个新书,书名暂定《许愿石》。本来《许愿石》是准备当作三部曲最后一部的,后来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发现也许只有这本设定剧情还能看。而且不硬凑为一个系列也许可以发挥更好些。作家助手上剩余设定好要发的章节我也懒得取消了,发完自然弃坑。谢谢大家的支持和教导啦。弃坑惭愧ing。。。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