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性译码指将企业资料记录逐步进行概念化和范畴化,也就是根据一定原则将大量的资料记录加以逐级“缩编”,用概念和范畴来正确反映资料内容,并把资料记录以及抽象出来的概念“打破”、“揉碎”并重新综合的过程。开放性译码的目的在于指认现象、界定概念、发现范畴,从而实现资料的聚敛效应。开放性译码的程序为定义现象(概念化)——挖掘范畴——为范畴命名——发掘范畴的性质和维度,界定范畴的性质和维度(指性质的连续性分布)是为了确保概念到范畴的提炼操作尽量科学贴切,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的分析做准备。
开放性译码阶段的重要问题是为现象或者事件寻找、开发贴切的“缩略词”,也就是为现象或事件命名,这可以粗略分为概念化和范畴化两个逐渐加深的步骤。概念和范畴的命名可以寻求多重来源:文献资料、访谈记录、研讨或研究者的“新创”,其原则标准就是一定要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现象的本质。而且,概念和范畴的得出也并不是一劳永逸的,为了找到最能反映资料本质的概念和范畴,研究者要在资料和概念、范畴间不断地循环往复考察。因此,资料收集整理完毕进入开放性译码阶段,概念化和范畴化成为分析过程中打好基础的重中之重。
一、开放性译码的具体过程
以个案A为例,将资料开放性译码分析的具体过程说明如下:
(一)贴标签(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
首先,在表格第一栏资料部分的每句话后面都标注“(ax)”以指代这句话,或这句话对应的现象。其次,将表格第二栏的“开放性译码”分析部分划分为“贴标签(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两块内容。再次,由于“贴标签”是指对该现象的定义,于是,就用第二栏的“ax”指代第一栏的“(ax)”,结果,第一栏的整体内容就缩减为由第二栏“贴标签(定义现象)”部分表示。最后,因为对资料进行的是逐句定义,难免会出现多个定义同时指代同一现象,或者多个定义具有本质一致性的情况,因此,对“贴标签(定义现象)”一栏的内容进行重新归类,并以“aay”这一初步概念指代前面那些本质类似的标签(比如ax1、ax2、ax3等),于是,aay就成为一个表达同类定义的初步概念,而这些定义的归类在本质上反映了对现象的归类。总之,经过对资料进行逐句贴标签(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最终得到226个标签和113个初步概念。贴标签(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简单列举,具体过程请见附录表A1.
(二)初步概念的概念化以及概念的范畴化
对已经得出的初步概念进一步归类、抽象,逐次提炼出概念Ax等;对已经得出的概念继续提炼和归类,逐一提炼出范畴AAx等。这里之所以经由初步概念再过渡到概念,而不是从现象直接跨越到概念,目的是使资料的概括、精练过程自然舒缓,不至于造成太大的跳跃。概念化和范畴化对英文字母标志的使用与上面贴标签部分同理,也是使用字母代替后面引领的句子或词语进行“缩编”。经过概念化和范畴化这一过程,抽象出来88个概念和53个范畴,于是,概念和范畴都逐次暂时替代了资料内容,从而我们对资料的精练和缩编也在逐渐深入,我们分析和研究复杂庞大资料数据的任务转而简化为考察这些概念,尤其是范畴间的各种关系和联结。初步概念的概念化以及概念的范畴化简单列举,具体内容和过程请见附录表A2.
开放性译码是通过仔细检验而为现象取名字并加以分类的分析工作,经过开放性译码阶段的“贴标签(定义现象)和初步概念化”,以及“初步概念的概念化以及概念的范畴化”两个步骤,在战略设计”,“示范关注赢人心”。在典范模型分析中,将范畴的性质、性质的维度和维度的位置引入,从而加深了对范畴以及主范畴的理解,并阐明了主范畴的内涵。
在选择性译码阶段,识别出可以用“厚积薄发、模仿创新型裂变创业”这一核心范畴统合所有范畴和个案资料。围绕该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核心创业者及其追随者团队具有在母体企业的长期职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产业知识、管理经验、人际网络和合作关系,在团队离职、裂变实施模仿型创业中,这些“厚积”优势是非常有效的战资源略;同时,在运用模仿、追随战略中持续学习、创新,快速打破了追随发展的态势,改变企业生存环境。另外,选择性译码阶段还初步分析了主范畴之间的内在关系,为后续深入分析建立了基础。